重見.重建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7
ISBN:9789620426759
作者:許芷盈

作者简介

許芷盈對深水埗的探索清楚道出人們在舊區以外察覺不到的人和事,……告訴人們即將失去的並不是一些與時代脫節的舊事舊物,而是一個尋常人家仍可以在尋常生活中綻放出點點色彩的年代。


 重見.重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第一眼看見《重見.重建》,就覺得這書很有點意思。封面是灰色一片的深水埗重建區唐樓大厦。書的封面、封底和書脊上就只有這個影像,沒有任何關於書籍的資料,資料都在書籍中間的書腰帶上。這道白色書腰帶彷彿一道光,這道光讓讀者看見書籍資料,同時也隱喻這書的主題。書腰帶由臨時加上去的、幫助書籍銷售的二線角色,變成印著書名的一線主角,而且與封面在訊息上連成一體。這無疑是成功的破格設計。這裡除了看見設計師袁蕙嫜的巧思,亦見出版社三聯對創新的支持——只把書籍資料印在容易破損脫落的書腰帶上,對出版社而言不能不算是一種冒險。但,書腰帶上的白,到底帶領讀者在陳舊的唐樓中「重見」甚麼?書中介紹了重建區的商戶和居民,如醬園、車房、花牌店、樓梯口報紙檔等,還有媽姐的姑婆屋和一幢住著一株樹的屋。單看這些內容,面對這些似乎都已日漸消逝的人和事,我們很容易會把這書歸納到「集體回憶」類,以為這不過是在清拆前留個記錄,讓讀者輕鬆地懷緬過去的消閒小書。可是,作者許芷盈在自序中就開宗明義的說自己從前對深水埗區的印象較負面,經在該區土生土長的友人游說下才到這不熟悉的區域「旅遊」。明顯,這些舊事物就不是作者、甚至不少港人的回憶。這書看似輕省的圖文,讓讀者「重見」的卻絕不輕省——舊區所盛載的不是可有可無的一些舊事舊物,而是一種珍貴而脆弱的生活形態。這不是樓盤廣告呈現的那種華麗、高貴、西方白人、中產、年輕、核心家庭、360度維港景色、便捷、乾淨、無痛的生活,不是只有買得起「豪宅」的人才能享受的生活。許芷盈沒有美化歌頌這種生活形態:朱記三兄妹一家因著要在報紙檔廿四小時輪更,根本沒有全家聚首一堂的時間;兩個媽姐一起住在小小的天台鐵皮屋,不是「姊妹情深」而是「不是冤家不聚頭」…然而,這種生活形態卻能讓低下階層較有尊嚴地生活,是為大機構當低工資高工時且能被隨意解僱的合約清潔工和看更以外的另一個世界。舊區獨有的環境,如較廉宜的租金、對空間的管理較為寬鬆等,才能讓一些小市民擁有較好的生活:媽姐們能負擔得起十一人合資買一所天台姑婆屋,作為她們聯誼的地方,也是心頭的一份保障;車房需要的空間大,若不是前舖後居省下金錢、在需要時把工作空間擴展到行人路上也能得到街坊體諒,如李瑞強這些小人物小資本大概無法經營一間車房;街坊們能夠以幾個小錢買到全人手製作零化學成份的中式醬料,等等。他們更會利用自己僅有的,運用創意變化出適合自己使用的東西,例如把壞掉的雪櫃當作儲物櫃,竟然發現雪櫃是密封的,防蟲蟻,比起真正的儲物櫃更好;樓梯報紙檔會盡用樓梯口的牆身及地面空間展示貨品等。這樣的環境也孕育出守望相助的鄰舍關係——李瑞強開放自己的車房搞街坊聯誼聚會、樓下舖頭對樓上住客瞭如指掌充若看更、有事要走開一會鄰舍可幫忙照顧孩子、煮了自己的拿手好菜會分給街坊享用…在新發展的地區,這些都變成冷冰冰的「服務」,每一項都可要付費,而且不一定在居所附近。人們能夠自力更生生活的那份尊嚴,鄰舍間守望相助的那份友愛,彌足珍貴卻十分脆弱:清拆會把讓這種生活發生的客觀條件都一併清拆掉。因著深水埗「重建」這件事,作者讓我們「重見」了這種日漸失落的生活形態。但「重見」之後又怎樣了?筆者希望,如書名所寫的一樣,「重見」,然後「重建」。這個「重建」不是把所有舊物推倒再建新式高樓大厦和大型商場,而是「重建」這種讓低下階層都能夠有尊嚴、有生活素質的生活環境和條件。原刊於九月一日明報
  •     (本文為自由亞洲電台聲音書評,連結內有作者簡短訪問:http://www.rfa.org/cantonese/zhuanti/shulinmanbu/2007/12/21/hongkong/?simple=1)許多香港的舊區經常被標籤為破舊落後、品流複雜,好像非得要拆掉重建方可拯救區內的居民。比如深水埗,何時開始,人們開始只將它與流鶯之類的社會黑暗面拉上關係?我試過在中秋節路過深水埗,當時街上人頭湧湧喜氣洋洋,傳統的紙燈籠掛得滿街都是,千人千面,多元喜慶,當時我真的覺得好溫暖。如果我們只追求貴族化的設備,戴上了有色眼鏡看待舊區,就看不到舊區的許多美麗了。許芷盈的《重見.重建》恰巧講的就是深水埗K20-K22重建區的故事。許芷盈是年輕人,本來也對舊區持負面看法,但經朋友介紹「落區」與街坊傾談、仔細觀賞過舊區事物之後,她就改變了看法。《重見.重建》可以歸類為報導文學,作者探尋了深水埗的幾個故事和地標,核心軸線有兩條:「物」和「人」。每到一處,許芷盈總是細心觀察店鋪物件的擺設方法、詢問物件的歷史及背後故事:例如1900年創辦的劉成和醬園,裡面有一張巧妙的長櫈,融匯了老東主的心思、店鋪的特色、日常街坊的感情;又比如即使看來沒有什麼多餘擺設的車房,都處處滲透著東主夫婦的感情和互相體貼。許芷盈從空間的運用方法,去體會人的性情,說出一個個溫柔的小故事,再讓我們從中看到靈活多變、純樸親切的民間智慧。《重見.重建》裡面也有口述歷史的部分,劉成店東和資深夥計的造醬心得就令人津津樂道,夥計的生平經歷,也側面映照出六七暴動、制水等社會大事的記憶。尋訪天台屋,更發掘出傳說中「媽姐」的生活經歷和真實面貌。人民的面貌是多樣的,你又豈會想到,經營報紙攤的人,夜裡會看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性格豐富的人之間產生互動,在物質並不富裕的環境裡人會相互關懷,鄰居會替你留心屋子,你甚至可以不鎖門,更勝豪宅的保安系統。《重見.重建》裡提到每個人的屋子都可以是博物館,這就是近年流行的「民間博物館」概念:即是,博物館不單是收藏有價值的物品,更應該是社區參與的平台。正如許芷盈的老師蕭競聰在序言中說,與其說這是一種懷舊的集體回憶,倒不如承認,我們都對舊事物有著好奇,因為香港人對自己的過去認識得太少了。因此,作為年青的人許芷盈寫出這本書就更加珍貴,因為它顯示了文學和年青人,原是與社會及歷史緊緊連結在一起的。市區重建局的重建計劃近年經常受到猛烈抨擊,主要是因為它在推倒舊物、把城市貴族化、統一化的同時,沒有好好保存社區網絡,甚至用上壓迫貧苦住客的手段。有些只求美化的所謂集體回憶論述,會把活生生的人的不滿壓下,間接成為幫兇。《重見.重建》沒有犯上這個毛病,書中的美麗照片裡也有街坊手寫的抗議橫額,甚至紀錄了天台上的老媽姐被恐嚇的故事。新書發佈時,也搞了「一家一畫對抗收地惡法」,以人民的繪畫去表達對政府手段的不滿。近年,這些抗議的聲音愈來愈響,大概也會構成港人的集體回憶之一部分了。市區重建局和香港政府,何時才知回頭是岸?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纸上博物馆
  •     重溫深水埗的點點,花牌已經買少見少,樓梯報紙檔開始失去蹤影,不過寫得較平實,稍欠吸引力。
  •     深水埗的社区生活与工作
  •     深水埗的舊日物事,可惜不夠完全
  •     1、深水埗社区再造;2、公共空间(socail space)=日常生活体验(spatial space)+空间互动;3、hallucination & reverse hallucination,看见看不见与故意视而不见;4、酱园—博物馆—器具与工业设计;5、自梳女;6、M+
  •     頗值得花一小時讀一讀的小書。
  •     i'm so glad to attend the talk given by the writer.
  •     里面第三章是关于花牌的。
  •     其实,香港人让我佩服的就在于这一点,似乎人人都对目前的文化保育不甚满意,但是人人都对历史和过去身怀温存
  •     就像推土机前种花一样,香港有太多人把目光投向这种老街坊小弄堂,关于保育,关于本土对抗发展,关于集体回忆与小叙事,关于共同体的发展。书的水平有高下,但是动机与行为本身功德无量。记者,就是让人记着。
  •     去香港做的功课
  •     社區文化,很溫暖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