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佛 : 东方的智慧与启示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
ISBN:9787212069445
作者:徐光兴
页数:252页

作者简介

佛学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产生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千百年来,其独特的理论和修持技术,对中国人的价值取向,思想情感,生活和艺术风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本书共分三编,第一篇阐述佛学中的经典,是一种无限的心灵治疗力量,是我们获得幸福与觉悟的修习宝典;第二篇论述现代人的种 种心灵焦灼、压力、痛苦和扭曲,我们应该如何通过“不执著”最终如释重负地走出迷途,减少身心方面的疾病和痛苦,寻到轻松自在的快乐;第三篇具体说明禅修的主要理论思想和修习方法,让您轻松地掌握一门实用、有益的自我疗法,同时在茶道、武术、太极拳、食疗、诗歌、绘画等艺术创造上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本书也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心理学与中国文化》丛书中的一册。这套丛书,旨在以心理学这把现代学科的利器,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的无尽宝藏……

书籍目录

目 录
丛书序言一001
丛书序言二003
前 言001
第一编 智慧与觉悟之门
一、觉悟从“心”开始003
播火传薪者/ 004 立雪断臂/ 005 悟心大成/ 006
再传火种/ 007 前世今生/ 008 曙光初现/ 010
二、东方的“心性革命”011
众心平等/ 012 人皆可悟/ 013
“拂尘拭镜”说与“无尘无镜”说/ 014 明心见性/ 016
六问与六答/ 018
三、伟大的助人精神020
什么是菩萨精神/ 021 民间的观世音菩萨/ 022
修行助人道/ 024 助人与自助/ 026
四、如何具备一颗菩提心029
什么是菩提心/ 029 菩提心的修习/ 031 基石是慈悲心/ 033
烦恼即菩提/ 034 菩提心的特征/ 035
五、如何做到人心清净038
什么是清静心/ 039 如何解决“心”的问题/ 041
净化污染之心/ 042 “六根清净”者/ 044
“琉璃光如来”/ 045 十二个大愿/ 046
六、智慧的开导052
众生皆有佛性/ 052 譬喻的作用/ 054
《法华经》七个譬喻/ 056 渐悟与顿悟/ 061
第二编 人生的医院:痛苦与烦恼
一、命运的不可捉摸性067
命运的种类/ 067 命运是注定的吗/ 069
“随命论”与“造命论”/ 070 “命好苦”与前世布施/ 072
释迦牟尼前世是一只九色鹿/ 073
二、有情生命的执著075
烦恼起于执著/ 075 执著起于“我执”/ 077
衣钵之争中的“执著”/ 079 孔乙己的“执著”/ 080
三、“心理”问题082
“心”是根源/ 082 心理栅栏/ 083
身与心的矛盾/ 085 观自己的心/ 086
四、人生的难题:见思惑089
什么是“见思惑”/ 089 见思惑就是“贪心”/ 090
烦恼的根源/ 092 禅师的点化/ 094
五、负面情绪与压力097
欲望与恐惧/ 097 欲望是妄想的动力/ 098
执著越大,情绪压力越大/ 100 愤怒的破坏性/ 102
逆境中的沮丧/ 103 处理负面情绪/ 105
六、偏差与错乱108
身心疾患与心的关系/ 108 酒精依存与吸毒/ 109
饮食与睡眠的异常/ 112 性功能问题/ 114
赌博/ 116 精神错乱与扭曲/ 118
七、人生之苦121
佛教眼中的“苦”/ 121 现实生活中的苦/ 122
苦的根源/ 124 生命无常/ 125
前因后果/ 126 “业”的形成、累积与改变/ 129
珍惜人生,解脱痛苦/ 130
第三编 解除心灵痛苦,提升生命境界
一、佛学与心理学的结合点135
关注心灵的科学/ 135 临床心理学的作用/ 136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产生/ 139 共同的关注与影响/ 140
解除心灵的痛苦/ 141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143
二、身心疾患与负面情绪的处理146
心的角色/ 146 疾病是一种扫帚/ 147 克服身体的疼痛/ 149
克服负面情绪/ 150 如何处理难缠的问题/ 152
如何矫治我们的情绪/ 154
三、心理治疗:信心与能量157
信心来自于心诚/ 157 如何培养自己的信心/ 159
修得你的“学位”/ 161 唤醒治疗能量/ 163
光和能量/ 164 汲取大自然的能量/ 167
治疗身体的病痛/ 169
四、禅修疗法的基础172
了解自我/ 172 消除妄心/ 173 放下“我执”/ 174
建立信心/ 176 控制情绪/ 176 学习“安住”/ 177
保持专注/ 179 注意休息/ 181
五、禅修疗法的技术准备183
什么是禅修/ 183 禅修的态度/ 185 禅修的环境/ 187
时间的安排/ 188 具体的姿势/ 190 概要与提示/ 192
六、禅与生活195
《金刚经》中的生活禅/ 209 从最平凡处修禅/ 198
平常心是道/ 219 如何在生活中禅修/ 203 睡觉和梦/ 206
七、茶禅一味,禅武同源209
禅之茶道/ 209 中国茶道的精神/ 212 禅与食疗/ 214
武禅与少林功夫/ 219 禅太极拳/ 220
八、禅与艺术疗法226
禅与美学意境/ 226 禅画的意境风骨/ 229 禅诗之味/ 231
《牧牛图颂》中的禅修/ 235

内容概要

徐光兴,国内知名的学校心理咨询与教育辅导专家,儿童自闭症诊断、治疗和教育专家。1989年出国留学,专攻临床心理学、精神分析及心理咨询和诊断技术,获日本教育学博士和美国心理学博士学位。学识渊博、多才多艺,阅历丰富。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 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主任、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专家委员、华东地区心理咨询行业机构联谊会会长。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各种著作、译著,文艺作品40余部,计800余万字。


 心理佛 : 东方的智慧与启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佛学,自汉朝传入中国就与中国文化不断发生碰撞,最终形成了中国本土化的佛学流派,如为人熟知的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等。自此,佛学也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为民众的心理和精神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滋养。这一滋养就是两千多年,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许多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我们看到某个转换行业的人,会说“这个人是半路出家的”。心理学,亦舶来之品。然而,比起佛学,心理学科却是年轻至极,甚至只能算一个初生的娃娃。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冯特教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95年,奥地利的弗洛伊德出版了《癔症研究》一书,从此开创了名震江湖的精神分析学。只是,这都不过是区区一百多年前的那些事儿。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确实,心理学有着悠久的渊源,著名心理学史家墨菲说过:“世界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在中国。”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高觉敷先生更精确地描述道:“和西方古代不同,中国古代没有心理学的专著,但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我想,在中国佛学之中,必有“这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一席之地。但令人奇怪的是,在高老1985年主编的第一部《中国心理学史》中,并没有佛学与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华南师范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申荷永教授(高老的弟子)在文中写道:“我当时曾问高觉敷先生,‘为什么不把佛教与心理学专列一章呢,难道佛教与心理学没有关系吗?’高觉敷先生说,‘不是没有关系,而是太有关系了……尽管佛教与心理学关系密切,但遗憾的是,心理学界中难得有人能胜任撰写这样的内容……’”时至今日,情况当然有所变化。中国之传统文化得到不断挖掘,心理学与佛学的对话也在不断深入。华东师范大学徐光兴教授所著的《心理佛:东方的智慧与启示》(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图书,《心理学与中国文化》丛书之一)便是一个明证。徐光兴先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留日、留美,对东西方文化均有深刻的经验与研究,他在2004年便著有《东方人的心理疗法》一书,此书多次修订再版(如《心理禅:禅学与现代心理治疗》,2013)。而此次徐先生的《心理佛:东方的智慧与启示》一书,更是扩大了作为一名心理学家看待佛学的视野,不仅仅详细论述了禅修疗法的理论与技术,还精心阐述了菩萨精神(即自觉觉他)、菩提心的修习、清净心的培养,以及《法华经》中的譬喻(一种助人的方便智慧),等等。此书从佛理角度来阐释人生的痛苦与烦恼,如命运的无常、生命的执著、众生的见思惑,并结合禅学疗法进行心灵的疗愈。这实为一种中国本土化的新临床心理学观。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拼命地吸取西方心理学的营养,差点忘了中国的心理学什么。实际上,中国文化本身有着十分强大的慰藉精神和疗愈心灵的力量,佛学中提倡的为众生去痛苦、谋幸福的修行,实为中国本土化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佛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徐先生的《心理佛:东方的智慧与启示》则为心理学的本土化展现了令人欣慰的成果。值此书出版之际,美丽的苏州西园戒幢律寺正在举办第五届“佛法与心理治疗”论坛。全国各地的心理学专家与佛学法师齐聚一堂,多次碰撞与切磋之后,他们的交流越来越深入,他们的融合也越来越紧密。心理学与佛学,两者都是探索人类精神世界的学问;两者的联姻,将造福于人类的发展和文化的复兴。我们期待以后有更多这样的对话出现,有更多这样的著作诞生!
  •     禅学是佛学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宝贵财富。千百年来,其独特的理论和修持技术,对中国人的价值取向,思想情感,生活和艺术风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禅是探究人的生命意义的极高智慧,是悟道的精髓。禅修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法门之一,也是中国的传统养身修心的方法,并且是一种与心理学颇有相似之处的“医心术”。佛学与心理学两者都是探索人类精神世界的学问,两者的联姻,将造福于人类的发展和文化的创造。佛学的博大精深,常令人有望洋兴叹之感。本书萃取禅修的治疗理论,以引人入胜而清晰的文体呈现出来,让有不同文化的背景的人都可以获益。禅就如同清风甘泉,如当头棒喝;禅修之旅,让我们净化心灵,保持觉醒。透过佛法的观念及修持方法,帮助我们放下成见,豁达心胸;让我们迷途知返,发挥心灵治疗的功能。本书共分三编,第一篇阐述佛法中的禅修,是一种无限的心灵治疗力量,是我们获得幸福与觉悟的修习经典;第二篇论述现代人的种种心灵焦灼,压力,痛苦和扭曲,我们应该如何通过禅修最终如释重负地走出迷途,减少身心方面的疾病和痛苦,寻到轻松自在的快乐;第三篇具体说明禅修的主要理论思想和修习方法,让您轻松地掌握一门实用、有益的自我疗法,同时在茶道、武术、太极拳、食疗、诗歌、绘画等艺术创造上作了进一步的阐释。本书也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心理学与中国文化》丛书中的一册。这套丛书,旨在以心理学这把现代学科的利器,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的无尽宝藏。人的身、心、灵三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平和的心可以保护身体的健康。治疗的力量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源于内心,这是大乘佛教的精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是自我治疗的最佳保证!修佛谈禅的日子,云淡风清,心无挂碍,烦恼人生无烦恼。愿读者和一切众生身心健康,吉祥幸福。徐光兴2011年8月夏
  •     人 ,生活在文化中。文化锻冶了我们的心理和行为。品味一种人生的文化,就是要在那片覆盖厚厚的土壤中,寻找有可能逝去或行将消失的文明宝藏,从而发掘生命的意义、价值的取向和人性的美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内涵博大精深,用心理学这把利器进行挖潜,可以使其不断地显现出充盈活泼的生命力,让人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生活,这是具有何等现代能量的事业。如果心理学是一把开启大门的钥匙,中华文化中的各种矿藏,就可能成为天光一泄的智慧精灵,是具有诗性特征的闪烁星辰,也是铺垫在永恒的生命河流中的沙粒,它有可能成为现代人理解、处理某些窘迫的社会困境时,所开凿的一窗深邃微明的天窗。我们编写的这套丛书涉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佛学、禅学、汉字、梦文化、武术和古典民族音乐等各个领域,是现代心理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次精彩的碰撞,我个人觉得它可以给广大读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新的省思。因此这套丛书也可称之为是一种“新国学”的展示。通过对儒家学说的心理分析,让人从中学习一种积极的正能量,多一点志向去济世济民;通过对道家、易学等的心理学研究,使人可以多一点自我修炼,修身养性,提高生活的质量;现代人容易精神困惑,心理压力又日趋增大,通对佛学、禅宗的心理学阐述,让我们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多一点洒脱去“救心”,让个体的生命意义更具光彩;中国的古典音乐和武术,让我们提高审美情趣,使我们达到一种心平德和、修身正己的目的。因此,这套丛书从精神领域出发,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人类直观的生活世界,与心理科学互为交融,让我们更好地感受生活,活在当下,把握过程,其主旨是继承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珍视生命的优秀文化传统。人,活着,是需要智慧的。智慧,就蕴含在我们的文化之中,就像鱼儿在海水中一样,海在你的外面,也在你的里面。鱼离不开海水,人的智慧和存世感也离不开文化。当我坐在绿树芳草成荫的庭园中,听着周围湖水的呢喃声,并在古色古香的书斋中写作这篇小序时,清心寡欲,真气充盈,就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文化和智慧的存在。此所谓观体象而悟道,融妙理于常序,是以作序谨记,并为天下识者智者荐之。徐光兴2013年夏日于连明湖畔沐心斋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心理佛》真正进入我心灵的一本书,在我快要坚持不住的情形下,它拯救了我的灵魂,帮我解开了心中的疑惑,修行的路还很长,自己很渺小,还需努力!
  •     《心理学与中国文化》丛书第一本终于出版了。后面还有中国古典音乐、中国武术、汉字、中国梦文化等。。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