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你同在-芦山地震中的感动

出版社:陈新、 王卉 人民出版社 (2013-05出版)
ISBN:9787010121840

书籍目录

序 第一章地震突至,剜心的痛中有爱闪耀 第二章拼力自救,受伤的我们相扶相携 第三章神兵天降,正能量就是同舟共济 第四章爱雨倾盆,五湖四海都是雅安人 第五章爱是春风,废墟上绽放感恩之花 第六章笑傲灾患,爱的力量赢四方赞誉

编辑推荐

《爱,与你同在:芦山地震中的感动》就向大家讲述了一个个爱与痛的故事,让人读了暖融融的,更加珍惜平凡的生活。一幕幕地震灾难镜头令人扼腕断肠;一幕幕地震灾难镜头也有爱在闪烁。

前言

刚刚结痂的伤口,却又被残忍地撕开,没有比这更令人疼痛的了。    这种疼痛,只有四川人感受尤为深刻。    2013年4月20日8时零2分,就在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发生尚不足五年之际,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天全县交界处又发生了震级达到7.0级的大地震。因为是周末,那一刻,生活恬淡的成都人还在睡懒觉,但楼房疯狂地摇曳,颤栗,惊慌便在一瞬间漫延开来,人们纷纷从家里奔出,集在户外的空阔地里,叽叽喳喳地倾诉着那惊心动魄的历险。    曾历经惨烈的汶川8.0级大地震伤痛的洗礼,使居住在这座毗邻灾区最近的省会城市的人们,在面对突然而至的地震灾难时,心绪已平和理性了许多。当时除了大谈地震发生时,自己都在干嘛,以及以何种状态跑出来的情景外,人们更关注的是此次大地震的震中在哪儿,先是从收音机里听说在四川雅安雨城区,接着又听说是在雅安芦山县。但无论听说地震震中在哪儿,人们的表情和嘴里,都禁不住发出一阵阵撕心般的痛。    当恐慌渐息,纷纷归巢后,人们心中更多的牵挂也是灾区,更是灾区人民。打开电视,关注新闻,这个普通岁月里的普通周末,不知不觉间,多少人的泪腺情不自禁地被打开,一次又一次。    天灾无情,泪水除了传递情感外,实际上面对灾难,爱与关怀,才是一种最佳的疗伤药。    4月20日晚饭后,与一友人散步于水碾河路,边走边聊芦山大地震发生时,自己都在干嘛、如何惊慌失措地从家里跑出的情景,以及从电视上看到的芦山震区的灾情。友人说他正申请第二天去芦山灾区现场采访。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我曾去灾区实地采访过,九死一生,在收获很多感动,收获很多人生感悟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地震灾区采访时自我保护的经验,因而友人向我咨询他要是去灾区采访时该准备些什么,注意些什么。    就在我?舀滔不绝对友人讲述相应的注意事项时,我俩突被娇子音乐厅一角一个近似怪叫的声音吸引住了:只见一个智障者,手里拿着一个廉价麦克风,在咿咿呀呀地唱着什么。虽然谁也不知道他唱的是哪首歌曲,因为他的嗓音实在太差了。但他脚下放着一个鞋盒,鞋盒里躺着七零八落的一些角票、元票,却能让人一目了然:此痴呆者街头献唱,是为讨钱。    看到这个智障者的可怜相,有人给他钱,也有人说“‘瓜娃子’最容易博取人们的同情心了,可是坐趟公交车才花1元钱,真是给也不好,不给也不好。”“瓜娃子”是成都人对智障者的蔑称。    我与友人向来同情弱者,尤其是这样可怜的智障,便各给了他五元钱,然后继续聊着芦山地震的事,一路慢行。    友人如愿,获准于4月21日上午9时随成都新闻界其他记者一起前往芦山灾区采访。但8时许,友人却突然给我打来电话说,他在娇子音乐厅外又遇到了那个智障者。他正奇怪为什么此智障人这么早就出来要钱时,智障者却走向他,一把抓住了他的衣角。    友人大骇,但几乎是一瞬间便明白了是咋回事,于是心里顿生后悔:昨夜不该给这个瓜娃子钱啊!这不?乱发同情心又给自己添上麻烦了!    然而,正在友人寻思着怎么摆脱这个智障者的时候,智障者却拿出一个装着一包零钱的塑料袋递给了友人,并言语不清地表达说,昨夜听友人与我聊天,说要去芦山地震灾区采访,便特地一大早起床,在娇子音乐厅外守株待兔地等我的友人,想请其将他讨的钱带去捐给芦山地震灾区的人。    友人感动了。但他是电视台摄像记者,当时手上又没有设备,便打电话将这一感人经历告诉了我。    友人的讲述同样感动了我。昨夜智障者讨钱的情景再现脑际,我的视线模糊了,脑海中突然有了这样一个词:有一种爱,叫与你同在!    芦山地震发生后,爱无处不在:一个只有12岁的小女孩,为了救同母异父的弟弟,在地震发生那一瞬间,她用自己娇弱的身体扑在弟弟的身上,弟弟得救了,她却不幸身亡;一个新娘子,正准备举行婚礼时,地震发生了,她马上便想到了自己身为记者的责任,即使仍穿着婚纱,却也开始了对灾情的报道;为了支持丈夫去前方救灾,一个女子举办了只有一个人的婚礼;成都金牛万达广场,流浪歌手为灾区开起了“演唱会”;为给灾区伤病员提供充足血源,成都市民自发排长队输血,7小时便输满了血库;芦山妈妈重伤,刚满4个月的宝宝喊饿,有900个正值哺乳期的成都妈妈为其排队当奶妈,接力喂奶……    两位战士在救灾途中,不幸遇难,这是爱;为救一家四口,20邻居手刨废墟9个小时没歇气,这是爱;地震发生后,习近平第一时间作出指示,首要任务是抢救生命,这是爱;李克强第一时间飞赴灾区,亲察灾情,这也是爱……    地震是可怕的,因为地震就意味着撕裂,撕裂我们的房屋,撕裂我们的财产,撕裂我们的亲人,撕裂我们的肉体和心灵。    撕裂是痛苦的,但爱,却是撕裂这种疼痛的天敌,政府之爱、社会之爱、亲人之爱、邻里之爱都是撕裂这种疼痛的天敌……    面对撕裂,只要有爱,我们便精神不倒!有爱在,即使再深的伤痛,也会有愈合的时候!    陈新    2013年5月4日

内容概要

陈新,《知音》杂志首席编辑,《四川经济日报》周刊主编,四川省简阳市艺术馆文学辅导干部,青年编剧。先后在《人民文学》《青年文学》《北京文学》《儿童文学》《萌芽》《春风》《中国故事》《知音》《家庭》等杂志发表各类作品。有题为《江凡》的散文入选北师大出版社全国小学《语文》教材课本,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继郭沫若、巴金、流沙河、魏明伦之后,第五位文学作品进入全国《语文》教材的四川作家。 王卉,曾就职于广播电视系统,从事播音主持专业,参与创作广播电视节目,多个节目在全国、省市获奖。20世纪90年代末,转行报业,先后任特稿、教育、新闻版块编辑。著有报告文学《一个巴山农民的作家梦》、《聚散浮萍》、《尘封五十年的苦酒》等。现任《华西都市报》编辑。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米有了,菜有了,锅有了,灶也砌好了。可是有一样东西却难坏了蒲东山,这便是煮饭的水!由于地震震坏了县城的供水系统,已无水可用。 煮饭没水怎么行啊?蒲东山在县城逛了一大圈也未找到适合煮饭的水,正在他颇为绝望的时候,猛然想起自己家里还有一件矿泉水,于是他连忙抱了出来,这才开了张。 第一锅稀饭煮好后,请大家免费吃了后,不少灾民都被感动了,便四处去寻找煮饭的水,或冒死将自己家的桶装矿泉水扛了出来,有不少人还冒死回到摇摇欲坠的家里,刨出腊肉什么的送到蒲东山处,让其煮来分食给大家。 蒲东山算是灾区最快最早提供食物的志愿者,第一天就煮了30锅稀饭,因为救灾物资还来得少,他的稀饭让灾民们喝得感激涕零,并被亲切地贯以了一个“稀饭哥”的称谓。 从媒体上得知蒲东山的义举后,不仅加入蒲东山阵营的当地灾民更多了,而且蒲东山远在成都的亲戚朋友也眼热心动,先后便有两男四女奔赴芦山,义务给蒲东山打起了下手。 大伙儿称呼蒲东山为“稀饭哥”,熬稀饭的女士们自然成了“稀饭姐”。 煮一大锅稀饭要用十四五斤大米,几天下来,蒲东山的库存粮很快便被吃得所剩无几,他的“老本”虽然就这样被自己“煮”光了,被众多灾民“吃”空了,但他却很高兴,毕竟让成千上万的人扛过了饥饿的折磨。而更令他开心的是,这么多喝过他稀饭的人,心中都重新审视起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温情和关爱的回归一定程度地减缓了无情地震所留给人们心灵上的阴影。 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芦山体育馆大门处,也有两个人自4月20日下午1时许,支起了一口大锅煮起了稀饭,这两个人便是王立虎和他的弟弟。 王立虎兄弟俩地震前在芦山县迎宾大道开米粉店,地震发生后,他们冒险从布满裂缝的饭店中抢出了大米和土豆,来到受灾群众最为集中的县城体育馆门前架起了一口大锅,熬起了稀饭。 不少避灾的居民拿起饭盒,排队有序等在王立虎面前,不一会,一大锅稀饭便被居民们分食干净,王立虎赶紧又倒人米,继续熬起来。 到下午5点过,王立虎和弟弟一口气熬了6锅粥,他揉了揉胳膊说,舀稀饭把手都舀酸了。“但想着居民要吃晚饭了,再舀一会儿也能坚持。”王立虎一天煮了成百上千碗稀饭,自己却没有喝上一口。 他说,自己还年轻,饭留给需要的人先吃。 除了“稀饭哥”以外,还“米粉姐”。 同样在芦山县体育馆门口,还有一位80后米粉“西施”。


 爱.与你同在-芦山地震中的感动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一本反映地震大爱的著作我们习惯于安逸,却又对灾难充满好奇。唐山地震、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地震看似熟悉,但又陌生,因为我们中的很多人,毕竟没有经历过地震。于是,反映地震中灾难的电影、电视剧、书籍就成为读者猎奇的对象。但最近读到的这本书《爱,与你同在——芦山地震中的感动》,却有另一种感觉——它不是聚焦于展示地震的场面多么触目惊心,地震带来的毁坏多么巨大,地震带来的伤痛多么撕人心扉,而是展现地震中的大爱,这种爱,因为地震中的痛而萌发,大放异彩。陈新、王卉著的《爱,与你同在——芦山地震中的感动》向大家讲述了一个个爱与痛的故事,让人读了暖融融的,更加珍惜平凡的生活。地震中,楼板砸来时男友是她的护身符。小伙吕才文,在地震来的那一刻,用胳膊护住了身边的女友肖琴,结果,女友安然无恙,吕才文头被砸破。想一想,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若是楼板砸得再准一点,吕才文就可能丧失性命。这真是万金不换的爱情啊!江苏省南通市,“磨刀老人”吴锦泉得知四川芦山地震消息后,来到江苏省南通市红十字会,将两年来磨刀积攒的一元硬币1714枚,五角硬币503枚,一角硬币7枚,共计1966.2元全部捐给灾区。2008年以来,老人累计捐款23392.2元。致敬!.廖智,她是绵竹汉旺镇的一名舞蹈老师。5·12地震中,她失去了婆婆和女儿,失去了双腿。但灾难并没有击垮她,她戴着假肢依旧舞蹈。雅安地震后,她奔赴抢险救灾一线,戴着假肢送粮、送衣、送发电机、搭帐篷。地震中,10岁的黄肖不幸被埋在废墟中。但他是幸运的,被父亲和村民们救出,送往医院的路上又遇上好心农民工和司机的帮助。宝兴虽是“孤岛”,但有爱就能突围。.地震来袭,他们是“范跑跑”的同义词。范跑跑因为自私而出名,但很多人只不过是把他当成一个噱头,并不会去效仿。地震来临时,陈萍老师正在上课,她立即将班上的学生全部疏散到通道,但正要下楼时,发现隔壁班上有几个女生在里面,随即返回来,让他们赶紧往楼下跑。大家想想,楼房摇曳中,重新返回来,心里必定有为之付出生命的准备,若是你,你能做到吗?这么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没法在这里一一列出来。它们所反映出来的,不是对政府不加限制的赞美与讴歌,不是对灾区人民无比的同情,而是灾区人民如何自救的历史。历史会记得这一刻,记得作者及出版社为了记录平民百姓的历史所作的贡献。
  •     余震不断,胆战心惊;冒险深入一线采访,切身体会来自灾区的爱与感动;楼摇如树,夜以继日;把满腔激情融入笔端,和泪创作奉献真情涅槃故事;人民出版社打破常规出版程序,集最强编辑力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倾力出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隆重推介——锤击心灵的爱与感动——读《爱,与你同在——芦山地震中的感动》一书雅语近日,一本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名叫《爱,与你同在——芦山地震中的感动》的书正在全国新华书店热销,读者们读过后纷纷在网上留言,说“该书是一部写百姓在地震中自我救赎史的佳作”,“能让人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离我们越来越远、已快成化石的爱”,“纵然身边的生活再冷漠,但真爱依然圣洁,依然崇高,依然能让我们心潮涌动”,“因为最能打动我们的便是爱!有爱才有世界!”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两月,但人们记忆中的那场拂之不去的灾难却还是那么鲜活、伤痛:2013年4月20日8时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天全县交界处发生了7.0级的大地震。房毁屋塌,人亡人伤,断肠之痛,撞得中华泪雨纷飞。地震是可怕的,因为地震就意味着撕裂。地震撕裂我们的房屋,撕裂我们的财产。在这种撕裂中,一个个如花的生命,在挣扎,在凋谢,在涅槃,在重生。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地震发生后,就在全国人民的爱心涌向雅安灾区的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界NO。1、有中国皇家出版社之尊的人民出版社,在强烈的国家责任感的驱使下,在第一时间精心策划起记录芦山地震大爱的书来,并锁定该书的主题为“爱”字。然后,人民出版社从全国众多有影响的作家中,遴选出了擅长报告文学创作,出手很快的两位作家创作该书。其中一位作者名叫陈新,四川省青年作家,从事文学创作20多年来,先后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青年文学》《北京文学》《儿童文学》《萌芽》《春风》《中国故事》《知音》《家庭》等杂志发表各类作品200多万字。除此以外,陈新还有题为《江凡》的散文入选北师大出版社全国小学《语文》教材课本,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继郭沫若、巴金、流沙河、魏明伦之后,第五位文学作品进入全国《语文》教材的四川作家。芦山地震发生之后,两位作家受人民出版社写书之重托,深入地震灾区一线采访,捕捉感动的瞬间,爱的瞬间,以及不屈的瞬间。之后回到成都,又在余震连连,摇曳得如同一棵风中之树的楼房里,和着感动的泪水撰写《爱,与你同在》书稿,并在新华社、《人民日报》《四川日报》《成都商报》等媒体同仁的大力支持下,在人民出版社资深责编刘敬文的悉心指导和呕心编辑下,完成了《爱,与你同在》一书。在芦山地震发生后刚刚一个多月,人民出版社便打破常规出版程序,集最强的编辑力量,在最短的时间内隆重出版了该书,且向全国各地新华书店推出。《爱,与你同在》一书,记述的是芦山地震中的被灾难折磨的人们之间的爱与感动;记述的是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善心人士对芦山地震的关爱支持的爱与感动;记述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芦山地震关怀的爱与感动……一个只有12岁的小女孩,为了救同母异父的弟弟,在地震发生那一瞬间,她用自己娇弱的身体扑在弟弟的身上,弟弟得救,她却不幸身亡;一对凄婉的夫妻,儿子死在汶川大地震中,女儿死在芦山大地震中,儿女全无,他们却在悲痛中想的是别人,把自家副食店里的食品全都分给了大家;一个21岁的女孩,母亲在地震中去世,她却坚持在医院为地震伤病员服务,说自己去世的母亲是亲人,地震伤病员也是亲人;芦山妈妈重伤,刚满4个月的宝宝喊饿,有900个正值哺乳期的成都妈妈为其排队当奶妈,接力喂奶……两位战士在救灾途中,不幸遇难,这是爱;为救一家四口,20邻居手刨废墟9个小时没歇气,这是爱;地震发生后,习近平第一时间作出指示,首要任务是抢救生命,这是爱;李克强第一时间飞赴灾区,亲察灾情,这也是爱……一幕幕地震灾难镜头令人扼腕断肠;一幕幕地震灾难镜头也有爱在闪烁。对芦山地震中的人们来说,无论带血、带泪,也无论死去、活来,他们都在震魔制造的废墟中深深地感受到爱,从未如此刻骨地感受到爱。有爱的地方,就有感动。芦山地震发生后,雅安顿时变成了爱的海洋,在爱的海洋里去列数爱的个数,谁堪尽数?《爱,与你同在》便是对这些感动的撷英采珠。《爱,与你同在》一书内容感人至深,能让读者身临其境,再一次感受到灾区人民的苦难与伤痛,再一次感受到全国人民对芦山地震灾区人们无处不在的大爱。这本书既是一部“灾难大片”,又是一部爱心潮涌的感动大片、纪录大片。6月14日下午,新华社获悉书讯后,在第一时间为该书发布了隆重的推介消息:“近日,全国第一本反映4•20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的纪实文学《爱,与你同在——芦山地震中的感动》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国书店公开发行。全书采用纪实文学的手法,以时间为线索,全面反映了芦山地震抗震救灾中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生动记录了芦山地震救援中的感人故事,大力展现了受灾群众、社会力量和政府组织在救援中的积极作为。全书文笔生动,图文并茂,是一本有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积极传播正能量、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优秀读物。”新华社消息发布之后,10分钟不到,此消息便被包括人民网、光明网、新浪网、腾讯网、凤凰网、搜狐网、网易网、中国作家网、四川作家网等6万多主流网站转载;第二天,又有《人民日报》《广西日报》《宁夏日报》等众多主流报纸刊发了该出版消息。《爱,与你同在》一书出版后,全国著名作家、先后三届鲁迅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航天七部曲》、《全球寻找“北京人”》《震中在人心》等长篇报告文学、原籍简阳市的李鸣生还在自己有着11万“粉丝”的微博上对该书两次进行隆重推介,且两次推介的份量一次比一次更重:“关注芦山地震,关注《爱,与你同在》。”“关注雅安芦山地震,关注青年作家陈新、王卉联手推出的纪实文学《爱,与你同在》!此书是对遇难者极其亲属们最好的安慰!”著名资深媒体人,腾讯名博博主龅牙赵,还在自己的微博上这样推介:“不用官方的视觉来看待这场灾难,而是用卑微的小老百姓的眼神;不讲述受灾群众情绪有多么的稳定,而是阐述灾难面前的种种不幸;不宣传所谓的大爱无疆,只描绘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这就是陈新和王卉共同采写的反应芦山地震的纪实文学《爱,与你同在》……”真如李鸣生和龅牙赵所言,这世间最能打动人的,莫不是一个“爱”字,心中有爱,自然会被感动。该书之所以能引起读者的纷纷好评,以及著名作者、学者的高度评价和纷纷好评,在于其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用一个个故事,真实地反映了灾难面前老百姓的心态——自救中相扶相携……也因为如此,人民出版社这个中国出版社中的NO。1才能放下“皇家”出版社之尊,打破常规出版程序,以最短的时间重磅推出的;新华社也才如此隆重推介。爱,是幸福的源泉;爱是人生的追求;爱是善良的根本……读《爱,与你同在——芦山地震中的感动》,还让人对爱与痛有了一种新的感悟!比如说,痛和爱有着怎样的关联?如果痛是突然而至的,那么与你同在的爱,便若甘霖!相信,你在读过此书后,也一定能够感动,且久久难以释卷!——原载2013年6月30日《雅安日报》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作者简介 陈新 《知音》杂志首席编辑,《四川经济日报》周刊主编,四川省简阳市艺术馆文学辅导干部,青年编剧。 先后在《人民文学》《青年文学》《北京文学》《儿童文学》《萌芽》《春风》《中国故事》《知音》《家庭》等杂志发表各类作品。有题为《江凡》的散文入选北师大出版社全国小学《语文》教材课本,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继郭沫若、巴金、流沙河、魏明伦之后,第五位文学作品进入全国《语文》教材的四川作家。 王卉 曾就职于广播电视系统,从事播音主持专业,参与创作广播电视节目,多个节目在全国省市获奖。 20世纪90年代末,转行报业,先后任特稿、教育、新闻版块编辑。 著有报告文学《一个巴山农民的作家梦》《聚散浮萍》《尘封五十年的苦酒》等。 现任《华西都市报》编辑。 目录 序第一章 地震突至,剜心的痛中有爱闪耀 第
  •     全五分哦,这是替同事买的。她经一个好朋友推荐后让我给她买的。她看后说,“这本书作者就是站在我们这些平凡老百姓的角度写了这本书,全书大多数都是写的关于灾民之间的情感、灾民面对困难相互之间的互助,场面感人,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其中有一篇写的是"怪人"老袁,真是让人印象深刻。那些为人父母像老袁去教育他们的孩子勤俭、博爱,真是国家之幸,民族之福。”
  •     很好地记录了芦山地震后老百姓如何自救、如何相扶相携,把感人的事迹写得淋漓尽致。相信历史会记住这一刻的。好书,值得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