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体与性体

出版社:牟宗三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3-06出版)
出版日期:2013-7
ISBN:9787553400693
作者:牟宗三
页数:1560页

作者简介

《心体与性体(套装上中下册)》是当代新儒学大师牟宗三的代表作。该书以儒学三期发展划分学说为依据,以现代儒学的观点来解析宋明理学,主要列举了宋明儒学当中的九个主要代表人物,即: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胡宏、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刘宗周,提出了著名的三系说,站在传统儒家的立场上,应用现代西方哲学进行概念逻辑分解的方式,把他们分成了三系,即:胡宏和刘宗周为一系,陆九渊和王阳明为一系,程颐和朱熹为一系(其中周、张、大程开风气之先,尚未分组)。进而认为前两系为传统儒学正宗,程颐与朱熹自成一系,为儒学之歧出(这是该书问世三十多年里最受争议的地方)。通过这种分析,牟宗三阐述了相对于先秦开创的儒学,宋明儒学为什么被称为新儒学,它的创新之处在哪里,它对传统儒学的继承是什么,等等,重要的学术问题。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形态上树立了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研究的新典范,把传统儒家思想提升到了现代哲学的层面,为当代新儒学构建了新颖的哲学理论体系和基础,《心体与性体(套装上中下册)》也因此被视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经典之作。

书籍目录

第一部 综论
第一章 宋明儒学之课题……………………………………… 003
第一节 正名:宋明儒学之定位… …………………… 005
第二节 所谓“新儒学”:新之所以为新之意义… … 013
第三节 宋明儒之课题… …………………………… 019
第四节 宋明儒之分系… …………………………… 039
第二章 别异与简滥…………………………………………… 055
第一节 横渠明道之言理或天理… ………………… 057
第二节 明道之自体上判儒佛以及其言天理实体与伊川
朱子之不同… ……………………………… 069
第三节 存在之理与形构之理之区别… …………… 079
第四节 存在之理与归纳普遍化之理之区别… …… 089
第三章 自律道德与道德的形上学…………………………… 101
第一节 论道德理性三义… ………………………… 103
第二节 康德所以只有“道德的神学”而无“道德的形
上学”之故… ……………………………… 123
第三节 “道德的形上学”之完成… ………………… 151
002 心体与性体(上)
第四章 道之本统与孔子对于本统之再建…………………… 165
引言… ………………………………………………… 167
第一节 孔子前性字之流行及生性二字之
互用与不互用… ……………………………… 171
第二节 孔子后言超越意义之性之传统背景—《诗》
《书》中所表现之道德总规与政规… ……… 180
第三节 孔子所以不常言“性与天道”以及子贡所以言
“不可得而闻”之故… ……………………… 188
第五章 对于叶水心《总述讲学大旨》之衡定……………… 195
引言… ………………………………………………… 197
第一节 尧与舜:以器知天与人心道心… …………… 198
第二节 禹与皋陶:《皋陶谟》之天叙、天秩、天命、天讨、
天聪明、天明畏… ………………………… 202
第三节 汤与伊尹:《汤诰》“降衷、恒性”与《中庸》“天
命之谓性”… ………………………………… 203
第四节 文王与无声无臭… ………………………… 207
第五节 周公与原始的综和构造… ………………… 212
第六节 孔子与仁教… ……………………………… 213
第七节 曾子与“孔子之传统”兼论忠恕一贯… … 223
第八节 孟子之开德与言治… ……………………… 241
第九节  《 易传》与周张二程… …………………… 256
第二部 分论一:濂溪与横渠
第一章 周濂溪对于道体之体悟……………………………… 277
引言… ………………………………………………… 279
第一节 濂溪《通书》(《易通》)选章疏解… ……… 281
第二节 关于《太极图说》… ………………………… 309
003
心体与性体(上)总目
第二章 张横渠对于“天道性命相贯通”之展示…………… 359
引言… ………………………………………………… 361
第一节 《 正蒙·太和篇》第一疏解:道体义疏解……… 378
第二节 “合虚与气有性之名”:性体义疏解………… 419
第三节 “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心体义疏解……… 455
附录 佛家体用义之衡定……………………………………… 489
第三部 分论二:明道、伊川与胡五峰
第一章 程明道之一本论……………………………………… 003
引言… ………………………………………………… 005
第一节 天道篇… …………………………………… 021
第二节 天理篇… …………………………………… 049
第三节 辨佛篇… …………………………………… 075
第四节 一本篇… …………………………………… 079
第五节 生之谓性篇… ……………………………… 115
第六节 识仁篇… …………………………………… 178
第七节 《定性书》:答横渠先生……………………… 191
第八节 圣贤气象篇:对于圣贤人格之品题… ……… 200
第二章 程伊川的分解表示…………………………………… 205
引言… ………………………………………………… 207
第一节 理气篇… …………………………………… 213
第二节 性情篇… …………………………………… 227
第三节 气禀篇… …………………………………… 255
002 心体与性体(中)
第四节 才性篇… …………………………………… 271
第五节 论心篇… …………………………………… 273
第六节 中和篇… …………………………………… 289
第七节 居敬集义篇… ……………………………… 316
第八节 格物穷理篇… ……………………………… 320
第三章 胡五峰之《知言》… …………………………………… 349
引言… ………………………………………………… 351
第一节 即事明道,道无不在… …………………… 355
第二节 首点心之大与久以明心与性之关系… …… 357
第三节 尽心以成性:性为自性原则,心为形著原则…… 366
第四节 天理人欲同体异用… ……………………… 372
第五节 心之遍在… ………………………………… 375
第六节 性为超越的绝对,无相对的善恶相… …… 378
第七节 心之永恒常在:无出入、无存亡… ………… 383
第八节 是非、正邪、善恶之层次… ……………… 385
第九节 逆觉之工夫… ……………………………… 388
第十节 综结:以仁为宗、以心为用… ……………… 396
第十一节 综述《知言》大义… …………………… 410
第十二节 附论:关于朱子之论彪居正… …………… 438
第四部 分论三:朱子
第一章 朱子三十七岁前之大体倾向………………………… 003
第一节 二十四岁初见延平:综述延平学之大端… … 005
第二节 二十九岁再见延平:此时之
“存斋记”之思想… ………………………… 031
第三节 三十一岁始受学于延平:由延平定其入路… 034
第四节 综论朱子三十七岁前之大体倾向以及此后
其成熟之义理系统之形态… ……………… 042
第二章 朱子参究中和问题之发展…………………………… 069
第一节 三十七岁时之中和旧说二书… …………… 071
第二节 三十七岁时旧说下之浸润与议论… ……… 089
第三节 三十八岁往潭州晤南轩时之议论… ……… 108
第四节 三十九岁时旧说下之浸润与议论以及以南轩
《艮斋铭》为宗旨… ………………………… 113
第五节 中和新说之发端与完成… ………………… 122
第六节 王懋竑认新说“亦多未定之论”之非是… 142
002 心体与性体(下)
第三章 中和新说下之浸润与议论…………………………… 161
第一节 四十岁时之浸润与议论… ………………… 163
第二节 四十一、二、三岁时之浸润与议论… …… 177
第三节 《中和旧说·序》之回顾与道说经过兼论朱子与
延平之异同… ……………………………… 186
第四节 新说后关于持守、居敬、主静工夫之定论… … 198
第四章 中和新说后关于“仁说”之论辨…………………… 209
第一节 引言:明道与伊川理解仁之纲领… ………… 211
第二节 《仁说》之分析… …………………………… 215
第三节 与张南轩论《仁说》… ……………………… 236
第四节 与胡广仲等论“观过知仁”
与“先知后行”之问题… ………………… 271
第五章 中和新说与“仁说”后以大学为规模……………… 319
第一节 论知行… …………………………………… 321
第二节 论明德… …………………………………… 332
第三节 论致知格物… ……………………………… 347
第六章 以中和新说与“仁说”为背景所理解之孟子……… 367
第一节 性、情对言预设心、性、情之三分:孟子所说
心性情才… ………………………………… 369
第二节 性也有命焉、命也有性焉:性命对扬… …… 385
第三节 尽心知性知天… …………………………… 396
第七章 心性情之形上学的(宇宙论的)解析……………… 405
第一节 关于明道所说之易体与神用之解析… …… 407
第二节 关于濂溪“动而无动,静而无静,
神也”之解析… …………………………… 410
第三节 心性情之形上学的(宇宙论的)解析… … 421
003
心体与性体(下)总目
第八章 枯槁有性:理气不离不杂形上学之完成… …………… 441
第一节 论枯槁有性无性… ………………………… 443
第二节 理气不离不杂形上学之完成… …………… 463
第九章 朱子晚年所确定表示之论学之宗旨、境界与夫方法… 471
第一节 答廖子晦书:辟“洞见全体”… …………… 473
第二节 训廖德明(字子晦):辟“有一块物事光辉辉地
在那里”… …………………………………… 475
第三节 训辅广(字汉卿):辟“求捷径,去意见”… 477
第四节 训余大雅(字正叔):辟“悬空”…………… 479
第五节 训潘时举(字子善):言为学两路… ……… 480
第六节 训陈淳(字安卿):辟空捉天理… ………… 482
第七节 训滕璘(字德粹):言“为学大端”………… 503

编辑推荐

《心体与性体(套装上中下册)》是国学热退潮之后,出版的一套具有文化反省意义的经典著作。

内容概要

牟宗三(1909-1995),宇离中,山东栖霞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牟宗三于1927年人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升入哲学系。1933年毕业后,曾先后在华西大学、中夺大学、金陵大学、浙江大学等校任教,以讲授逻辑学和西方哲学为主。1949年去台湾,任教于台北师范大学、台湾东海大学,讲授逻辑、中国哲学等课程。1958年与唐君毅、徐复观、张君励联名发表现代新儒家的纲领性文章《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1960年去香港,任教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主讲中国哲学、康德哲学等。1974年退休后,专任新亚研究所教授。1976年又应台湾教育部客座教授之聘,讲学于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等处。1995年4月病逝于台北。英国剑桥哲学词典誉之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他毕生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作出巨大贡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一章宋明儒学之课题 第一节正名:宋明儒学之定位 宋明六百年之儒学通常亦名“宋明理学”。“理学”之“理”字固有实指,但人可就表面只想其通泛之意义。平常有词章、义理、考据之分,就《易经》言,有象数、义理之别。若如此使用“义理”,则“义理”一词便甚通泛,其意当是普通所说之“道理”或“理论”,或如今日所说之广义之“哲学”。若依此意义之“义理”想宋明理学之“理”字,则太通泛,不能标明其特质,亦不能使人知其与先秦儒家之关系。是以若用“理”字去想宋明儒学之所讲,则须有简别。 先秦典籍未有依“理”之不同划分学问者。开始作此区分者是汉末魏初之刘劭。其《人物志·材理篇》第四云: 夫理有四部,明有四家。……若夫天地气化,盈虚损益,道之理也。法制正事,事之理也。礼教宜适,义之理也。人情枢机,情之理也。四理不同,其于才也,须明而章。明待质而行。是故质与理合,合而有明。明足见理,理足成家。是故质性平淡,思心玄微,能通自然,道理之家也。质性警澈,权略机捷,能理烦速,事理之家也。质性和平,能论礼教,辨其得失,义理之家也。质性机解,推情原意,能适其变,情理之家也。 据此,则理分四部,即道理、事理、义理、情理。其所谓“道理”即天道之理。其所谓“道理之家”,其心目中大体是指“道家者流”而言。实则儒家亦讲“天道”。其所谓“事理”是就政治制度与政治措施两面而言。其所谓“事理之家”是就政治家以及有处事之才之人而言。若就依理成学而言,此当属于政治哲学(包括人法而言)。此是依横的与静的观点说“事理”。若复依纵的与动的观点看事理,则当属于“历史哲学”。其所谓“义理”是指礼乐教化而言,此是属于道德的,非通泛之义理。其所谓“义理之家”大抵是指“儒家者流”而言。其所谓“情理”与“情理之家”大体可包括于“事理”与“事理之家”中。“事理”是政治性、历史性的,而“情理”则比较偏于社会性的。明“情理”者虽不必能进而为“事理之家”,然“事理之家”必通“情理”。 依以上四理之分,宋明儒所讲者当是兼摄“道理”与“义理”两者而一之之学。“道理”是儒家所讲的天道、天命之理。“义理”是自觉地作道德实践时所见的内在的当然之理,亦不只是如刘劭所说之“礼教宜适”之只为外部的。 但此四理之分当然不能尽此“理”字之全部意义。友人唐君毅先生依中国思想史之发展,分理为六义:一是文理之理,此大体是先秦思想家所重之理。二是名理之理,此亦可指魏晋玄学中所重之玄理。三是空理之理,此可指隋唐佛学家所重之理。四是性理之理,此是宋明理学家所重之理。五是事理之理,此是王船山以至清代一般儒者所重之理。六是物理之理,此为现代中国人受西方思想影响后特重之理。此六种理,同可在先秦经藉中所谓理之涵义中得其渊源。如以今语言之,文理之理乃人伦人文之理,即人与人相互活动或相互表现其精神而合成之社会或客观精神中之理。名理玄理之理是由思想名言所显之意理,而或通于哲学之本体论上之理者。空理之理是一种由思想言说以超思想言说所显之理。性理之理是人生行为之内在的当然之理而有形而上之意义并通于天理者。事理之理是历史事件之理。物理之理是作为客观对象看的存在事物之理(《中国哲学原论》第一章《原理》上一《导言》)。


 心体与性体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1. 宋明儒讲者即「性理之学」也。此亦道德亦宗教,即道德即宗教,道德宗教通而一之者也。 2. 此「性理之学」亦可直曰「心性之学」。盖宋明儒讲之中点与中点唯是落在道德的本心与道德创造之性能(道德实践所以可能之先天根据)上。「性理」一词并非性底理,乃是即性即理。若只说「性理之学」,人可只以伊川朱子所说之<性即理也」之「性理」义去想,此则变不周遍,不能概括「本心即性」之「性理」义。当吾人说「性理之学」时,此中「性理」一词,其义蕴并不专限于伊川朱子所说之「性即义」之义,故亦不等于其所说之「性即理」之「性理」义,乃亦包括「本心即性」之「性理」义。依此之故,直曰「心性之学」,或许更恰当。说心性,人易想到「空谈心性」。实则欲自觉的作道德实践,心性不能不谈。念兹在兹而讲习之,不能说是空谈。空谈者自是空谈,不能因此而影响此学之本质。此「心性之学」亦曰「内圣之学」。「内圣」者,内而在於个人自己,而自觉的作圣贤功夫(做道德实践)已发展完成其德性人格之谓也。「内外圣王」一语虽出于庄子天下篇,然以之表象儒家之心愿实最为恰当。「外王」者、外而达于天下,则行王者之道也。王者之道、言非霸道。此一面足见儒家之政治思想。宋明儒所讲习者特重在「内圣」一面。「内圣」一面在先秦儒家本已彰显而成定型,因而亦早已得其永恒之意义。此「成德之教」,就其为学说,已今语言之,已可说即是一「道德之学」(Moral philosophy)。进一步,此道德哲学亦函一「道德的形上学」(Moral metaphysics)。道德哲学亦即讨论道德之哲学,或道德之哲学的讨论,故意可转语为「道德底哲学」(Philosophy of moral)。人对於哲学的态度不一,哲学的思考活动(釐清活动)亦可到处应用,故「道德底哲学」其系统亦多端,其所处理之问题亦可有多方面。但自宋明儒观之,就道德论道德,其中心问题首在讨论道德实践所以可能之先验根据(或超越的根据),此即心性问题是也。由此进而复讨论实践之下手问题,此即功夫入路问题是也。前者是道德实践可能之客观根据,後者是道德实践所以可能之主观根据。宋明儒心心性之学之全部即是此两问题。已宋明儒词语说,前者是本体问题,後者是功夫问题。就前者说,此一「道德底哲学」相当于康德所讲的「道德底形上学」,即其「道德底形上学之基本原则」(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 metaphysic of morals)一书是也。康德此书并未涉及功夫问题。此盖由于西哲学对此学常只视为一纯哲学之问题,而不知其复亦是实践问题也。然而宋明儒之讲此学则是由「成德之教」而来,故如当作「道德底哲学」而言之,亦当作本体与功夫两面兼顾始完备。而且他们首先所注意者勿宁是功夫问题,至于本体问题则是由自觉地作道德实践而反省澈至者,澈至之以成全其道德实践者。由「成德之教」而来的「道德底哲学」既必含本体与功夫之两面,而且在实践中有限即通无限,故其在本体一面所反省澈至之本体,即本心性体,必须是绝对的普遍者,是所谓「物体而不可遗」之无外者,顿时即须普而为「妙万物而为言」者,不但指示吾人道德实践之本体(根据),且亦须是宇宙生化之本体,一切存在之本体(根据)。此是由仁心之无外而说者,因而亦是「仁心无外」所必然函其是如此者。不但只是「仁心无外」之理上如此,而且由「盹盹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之圣证之示范亦可验其如此。由此一步澈至与验证,此一「道德底哲学」即函「道德的形上学」。此与「道德之(底)形上学」并不相同。此後者重点在道德,即重在说明道德之先验本性。而前者重点则在形上学,乃涉及一切存在而言为者。故应含有一些「本体论的陈述」与「宇宙论的陈述」,或综曰「本体宇宙论的陈述」(Onto-cosmological statements)。此是由道德实践中之澈至与圣证而成者,非如西方希腊传统所传的空头的或纯知解的形上学之纯为外在者然。故此曰「道德的形上学」,意即由道德的进路来接近形上学,或形上学之由道德的进路而成证者。此是相应「道德的宗教」而成者。
  •     当代新儒家大师牟宗三先生在代表作《心体与性体》中,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睿见卓识,在以上诸方面都有精当的判释与论述,并在研究形态与研究方法上树立了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新典范,而这本煌煌一百多万字的巨著,亦被视为研究中国哲学、宋明儒学的经典之作。
  •     其哲学成就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在现代发展的新水平,其影响力具有世界水平。牟宗三是被人称之为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是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牟宗三的思想受熊十力的影响很大,他不仅继承而且发展了熊十力的哲学思想。自言其为学经历三个阶段:三十至四十年代为第一阶段,主要从事逻辑学、知识论和康德知性哲学研究;五十年代为第二阶段,研究重心转移至中国历史文化及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六十年代为第三阶段,又转而从头疏解中国传统的儒、佛、道三家之学,而尤重于宋明理学的研究。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书不错,快递给力,得好好读书了。
  •     封皮有损坏,除了这一点都还可以。。。希望商家以后可以好好保存书。。。
  •     牟宗三的代表作,对儒学深层次的挖掘,力荐国人阅读。
  •     期待已久,值得一收!
  •     封皮有损坏,为什么又是封皮损坏?
  •     能把复杂的问题说简单了,是达人。把说不清楚的问题说清楚了,是智者。达人也许不容易做到,智者更需要丰富学养的基础。牟先生是为智者。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