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之色

出版日期:2015-7
ISBN:9787301258879
作者:陈彦青
页数:430页

作者简介

本书为中国传统色彩的专题研究,重点研究的是中国传统色彩系统观念的自然演化、目的性设计以及与此相关的中国传统色彩运用、观念演化过程中的色彩事件。通过从中国历代史料及出土文物、古代图像出发,寻求一种有关“中国传统色彩系统观念的文化想象”,并由此探讨中国传统色彩系统观念的可能成因及建构机制。本书的目的在于试图梳理出一个中国传统色彩系统观念的基础成因,也因此在所涉及的时段选择上,从基础生成的先秦出发经由秦汉、两晋南北朝以至中国传统文化最终成型的唐、宋时期。
中国传统色彩的运用有着一个华夏文化强烈影响下的以观念介入为主导的色彩系统的存在。色彩系统的建构中有着极为明确的政治、伦理、文化目的性。这些都体现在了最初的五方正色和间色的观念性色彩系统的基础成型,并由此被纳入五行观念之中,更因此以五德终始说介入到了有关王朝更替的历史进程中。在这过程之中,五行色彩的象征意义因为王朝更替时的政治考虑产生了一个影响深刻的由革命的“五行相克”到禅让的“五行相生”的观念转换,这可以说是中国思想史、造物史的一个重要事件。而与此同时并存的是作为色彩系统的建构模式中正色和间色的身份转换现象的存在。即没有一个色彩的伦理身份是稳固不动的,在适当的情况的下,间色和正色之间是可以发生身份转换的,比如在历时性色彩系统“天玄地黄(纁)”以及共时性的“五方正色--间色”的关系中,高等级系统的“正”和低等级系统的“间”使得作为个体色彩的“五方正色”自动地转换成为了“间色”。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宋明帝“紫衣红裳”的冕服色彩运用以及由隋唐开始的等级色彩进一步强调下的品官服色制度上。在这种状况底下,色彩的运用在生活世界中产生了围绕着等级色彩的“禁僭”现象,而与此同时就是那些在禁用之外的色彩的繁盛发展,也就是所谓的更低等级色彩“间色之间色”的存在,它们于是呈现在了诗歌、文学、绘画、生活器用的色彩表现上。
中国的传统色彩运用的核心就是“观念”,色彩观念在这里是一种目的性设计,并由此形成了一种独立的色彩系统观念,而中国传统色彩也由此获得了独立于西方色彩体系之外的身份存在。

书籍目录

序(杭间)
第一章 引言
一 中国传统色彩观念的存在
二 中国传统色彩观念成因及其目的性建构
三 色彩观念调控下的时代色象
四 必须重新审视的中国传统色彩中“传统”的问题
第二章 中国色彩系统之最初生成暨先秦时段的表现
一 不清晰但存在的前色彩系统
1 “黑深——浅白”二色观的产生
2 从“黑白”到“黑白赤”
3 “黑白赤黄”四色观的发展
二 五方位与五色观
1 方位的确认
2 五方与五色的结合
三 从历时“玄黄”到共时“五色”
1 玄黄色彩系统的出现
2 从“玄黄”到“玄纁”的原理转换
3 五行的登场
四 中华色彩系统基础建构的初成
1 间色系的出现
2 间色系出现可能的根源
五 五德终始说下色彩的世代及政治、伦理建构
六 先秦(战国)时段色彩运用:色相及色彩词
1 北方色系
2 西方色系
3 中位色系
4 东方色系
5 南方色系
6 统辖之色:玄色
第三章 秦、两汉(兼论新莽、三国)色彩系统建构及表现
一 秦朝的色尚选择及色彩表现
1 尚黑及袀玄之辨
2 “黑帝祠”缺失之可能
二 “赤-黑-黄-赤”:反复西汉色尚
1 从秦国金瑞尚白到刘汉破秦用赤:相克之道
2 从初定袭秦尚黑到汉武帝土德尚黄
3 西汉后期“黄”或“赤”选择背后思维模式的转变:五行相克抑或相生
三 被忽略的新莽与东汉的必然选择
1 五行相生之下的禅让:王莽的目的
2 从五德相克到五德相生的思维模式转化的确立
3 曹魏服黄:“新莽”再现
四 色彩禁色的初现(东汉)
1 禁色初现背后的色彩等级
2 蚕服色彩等级中正色与间色的表现
3 关于绶的色彩等级及色彩搭配的疑惑
4 汉代色彩禁用:色彩“禁僭”的开端
五 东汉时段色彩运用:色相及色彩词
1 北方色系
2 西方色系
3 中位色系
4 东方色系
5 南方色系
6 统辖之色:玄色
第四章 两晋南北朝的色彩系统表现
一 晋朝的王朝色彩选择及“金行服赤”之疑
1 曹魏土德服赤之可能及西晋因循
2 晋朝“金行服赤”历史悬案的产生
3 晋朝色彩象征弃白用赤的若干可能
4 晋朝金德而弃白用赤的矛盾
二 南朝宋、齐、梁、陈的色尚选择
1 水德服黑:南朝宋的色尚选择
2 萧齐木德尚青的选择及萧梁火德尚赤的历史批判
3 色彩悬案:陈朝木德尚青之疑及三种可能
三 北朝的行次、色尚选择及问题
1 北魏色彩象征的变化:从边缘到中心的身份目的
2 北齐“木德服赤”的可能及《通典》、《通志》可能之误
3 北周“木德服黑”的可能及《通典》、《通志》可能之误
四 南朝色彩系统的等级表现及色彩事件
1 刘宋色彩改革:以复古之名的观念事件或谓间色的异化
2 禁用日严:刘宋朝间色开放的背后
3 刘宋朝色彩的盛宴
4 齐梁二朝色彩运用
五 北魏制度改革下的色彩等级表现
1 北魏色彩系统表现
2 北魏孝明帝“皂衣绛裳”色彩身份之转化
3 北魏君臣绶色中的社会阶层构成及其等级建构
六 北周色彩等级表现
1 北周皇帝、皇后十二服色彩表现
2 北周十二色的等级表现
七 两晋南北朝时段色彩运用:色相及色彩词
1 北方色系
2 西方色系
3 中位色系
4 东方色系
5 南方色系
6 统辖之色:玄色
第五章 隋唐色彩系统建构及色彩表现
一 隋、唐色彩象征的选择、色彩建构
1 隋朝的色尚选择及黄色的表现
2 唐朝的色尚选择、色彩建构及黄色的身份
二 等级色彩观念的新建构——品官服色
1 隋朝品官服色的确定:从务从简便到等级观念
2 唐朝品官服色细化和明确:等级观念的进一步强化
三 释、道色彩的世俗化及文化影响
1 赐紫:佛教的进一步融入
2 坐忘:道家的态度
3 山水精神:青绿山水画的独立以及水墨的初生
四 从文化意蕴而来的色彩感觉细化
1 唐诗色彩:色彩体验的深度打开
2 色彩的观察与想象
3 色彩的情景创造
五 唐朝“焕烂求备”的生活色彩
1 色彩万象:几份文献记录中体现出来的唐代世界
2 唐瓷之色
3 锦绣华服的色彩表现
4 胡服异色:另一种流行
六 唐朝时段色彩运用:色相及色彩词
1 北方色系
2 西方色系
3 中位色系
4 东方色系
5 南方色系
6 统辖之色:玄色
第六章 两宋兼涉辽、夏、金的色彩系统表现
一 宋、辽、金的王朝象征色彩选择及其相互关系
1 辽王朝选择的可能
2 宋朝的选择
3 金王朝的选择、更定背后的政治考量
4 西夏的缺席
二宋朝色彩系统下的政治伦理结构及等级制度及辽、金色彩等级
1 两宋、辽、金在天子五辂的表现及各自的考量
2 两宋年间冕服色彩的四次修订和辽、金的区别
3 宋、辽、金的朝服、常服色彩及其关系
4 品官服色的继承及国家对等原则的可能
三 间色“紫”的尴尬
1 紫色的历史登场及历史批判:色彩观念的复杂性
2 “禁僭”之旅:紫色禁用及借紫现象
3 紫色在两宋年间的突出表现
4 兼论:紫色在元朝的扩大化及明代品官服色中的消失
四 两宋年间士人阶层的政治、生活态度的转变
1 士人阶层的精神状况
2 水墨表现:基于精神的新色彩观念的确立
五 两宋时段生活色彩的各种表现
1 属于两宋的新的色彩运用
2 织物的色彩及基本表现
3 瓷色概貌
4 被突出的色彩:形和色
六 两宋时段色彩运用:色相及色彩词
1 北方色系
2 西方色系
3 中位色系
4 东方色系
5 南方色系
6 统辖之色:玄色
第七章 作为生活色彩系统关键的间色表现
一间色的身份转换
1 从宋明帝“紫衣红裳”看间色身份的转换可能
2 间色:一种观念设计的结果
3 正色、间色转换可能及其条件
4 “间色之间色”:色彩等级构成细化的必然
5 间色的权力巅峰: “日常生活”的突围
6 色彩禁僭下的间色运用
二 中国色彩的文化意蕴及其展开层面
1 意蕴:间色在文化、艺术审美上的主角身份
2 中国传统色彩词的诗意命名
3 精神割裂的色彩体验的存在
4 文化意蕴展开的色彩感觉四层面
5 意蕴间色的生活追求
三 小结
第八章 结语
一 基本的色彩观念背后思想史的典型体现
二 色彩系统建构的基本模式:特定条件下的身份转换
三 色彩意蕴的阐发:色彩“禁僭”现象之外间色发展的结果
四 水墨:另一个精神色彩系统的存在
五 结语之结语
后记
参考书目

内容概要

1972年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师从于杭间教授。现任职于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主要从事视觉符号学、色彩学研究及现当代艺术批评。
主要相关论文发表及出版:2013年,《<中华古今注>记秦始皇“三品绿袍”之误》,《装饰》;《中国传统色彩系统的观念设计及其历史叙事》发表于《南艺学报•美术与设计》;2013年,《中国色彩系统观念建构一种:间色的转换》发表于《新美术》第四期并为《人大复印资料•J7造型艺术》第六期全文转发;《中国现代艺术与设计学术思想丛书•乔十光》卷编者,2013年10月,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


 观念之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观念之色》序杭 间写这篇文字,是在云上,不是网络之云,而是真的在白云之上〜我去德国开会现在北京飞往法兰克福的空中,这于我是难得的从容,我不记得在庸常的世俗工作中,有多久没有这样静下来思考我与一个人的学术关系和他的学问特点,这不是奢侈,对一个学者来说是惭愧。彦青这本书脱胎于他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正色之间:中国传统色彩观念之文化想象》,我是他的指导老师。论文很受好评,因为系统论述中国传统色彩的文章既少又难写,更别说写出新意了,彦青在中国传统以观念著称的系统中,选择"之间",既勾连正色,又落脚"间色",两端之间,把中国色彩的传统特殊性,琼羽片片,一时说尽。他文献功底虽好,但不拟古,西方学界所用的人文社科方法论也用的颇为熟悉,2013年6月,论文答辩顺利通过,他拿到了学位后回到汕头大学任教。我当时很希望他能争取留在清华任教,其时我添任美术学院主持研究和创作的副院长,在学院工作多年,人缘名声尚好,助他一臂之力应有可能,而清华教职,世俗望其项背,多少人孜孜以求,但彦青婉谢我的提议,声言父母年老、拏妻雏子,均需要他来照顾担当,因而无法远游,我颇感失望,但也只能尊重他的选择。从我当年北上求学开始,多少年来,我远离父母所谓在外打拼,很少处身设地真正想过日益年老的父母的日常孤独,而视他们为了免我后顾之忧劝我努力在外工作为理所应当,"孝"作为传统的之美,大多数确乎只限在断断续续的电话、每月按时邮寄的生活费和春节一次的回乡上了。我此时才意识到"孝"是有颜色的,这个颜色就是温暖的"慈",是一种亮色,是丰富的金色,是有温度的赭黄,而更重要的是,这种颜色是有机的,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千差万别,每一群个体的生命都组成自己的"慈色"。这当然是想象,但这可能接近民族志中对地域独有颜色象征性的定义。从少年时代开始,我曾长时间的对中国的色彩传统感到失望,目及四野,与政治有关的几种颜色单调而又专横,城市和乡村的人工造物的颜色,在自然面前永远会感到羞赫,历史上的绘画因为岁月再也看不清当年的丰富了〜即使看清了还原了又能怎样,五行与朝代更替的象征规定,朝野之间严格的禁忌,文人之间的格调意趣的自我设限,远远望去,仿佛历史上北方一片黄土,而南方只见青烟水墨。我曾经喜欢过的五颜六色的戏装,也在长大后因为它的装饰而觉得有些做作。那个时候没有可能中外比较,我懵懂的对色彩的好恶标准来自自然,瞧,雨后的田野青山衬着质朴的劳动者的肤色,那岁月斑驳的墙上挂着的紫藤和喇叭花,阳光越过戴斗笠的人和青牛的背,一直绵延的远方,是多么无言和美丽。但是我知道,我看见的不是中国的最好颜色,从偶尔见到的历史物件和图像的片断中,从民间收藏惊鸿一瞥的刺绣和绘画中,从皇族深宫的使用中,我看到了丰富和高级的颜色,它们依托生活风俗和文化的形态,千姿百态,有一条内在联系的线索,它们调和于正色和间色之间,既是观念之色,又是生活之色,几千年来蔚为大观。彦青的工作就在这之间行走。我认可他的选题,这种重新发现的使命,在我看到越来越多的日本学者所做的东方色彩研究和整理以后,变得更为迫切。在看惯正史中的色彩表述后,非正色的发现需要一种方法,它不是单纯的史料的钩沉,文物的佐证,而是一种循着"观念"的发现,其视角是一种体验的、比较的、滤去物态表面浮末的提取,它需要发现者不燥不功利,不预设目标,回到事物的本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我突然意识到彦青很适合做这样的研究:他回到潮汕,偏安一隅而达观历史,他从凤凰单枞的慢慢品茗中,气定神闲,找到表象深处的真相和关系。作为师生,我和彦青认识于12年前,2003年因为李嘉诚基金会的邀请,我从清华来到汕头大学参与筹建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我的老同学已是汕大教师的武祥永向我认真推荐了这位年青人,说他的写作、绘画、设计发展全面,人品优良,是我希望的那种好学生,不久,他考上了汕头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随我做中国现当代美术研究,彼时,他注重的也是偏重观念的现代艺术。从硕士二年级开始,他实际上担任我的研究生的辅导老师工作了,我常外出开会,他的宿舍就成了帮助学弟学妹解惑的中心。从教快三十年了,除了本科生,我培养的硕、博士加起来也有五六十人,但是能称为亦师亦友的学生,也就两三个,彦青就是其中之一。师友相处的关系是愉快而隽永的,它是学术与人格的平等交流和相处,教学相长,三人行有我师,我也从中体悟和学习到许多新的东西,回想汕大和清华的岁月,鮀浦山色荷塘月光,三几人切磋漫步,而食堂快餐、潮汕美食,师生相得,真是不知秦汉无论魏晋啊!这篇序,有些跑题了,但是我不想写那种干巴巴的推荐式的文字,古语"文如其人"并没有过时,彦青的文字有内容而好读,他的好读不是那种所谓的文采,而是思想思路表达的方式的综合能力不同凡响,读者看了我写的彦青,去读他的学术,想必不会后悔。是为序。2015年5月6日写在北京至法兰克福的航班上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中国传统色彩研究
  •     陈列一堆大约一年半浏览过的史料,写到宋末就没了。no much independent view.same old show:异族侵略是“民族融合”,唐宗室系异族血统...请问,白衣宰相是怎么回事?
  •     读到隋唐前。很一般般噜……风入松扒杭间的文章看了笑色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