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的故事

出版日期:2015-6
ISBN:9787544729354
作者:[英] 理查德·梅比
页数:368页

作者简介

理查德·梅比:当代不列颠最伟大的博物学作家
一部跨越园艺、文学、历史的典范之作!
杂草的传奇故事 野性从未走远……
杂草是某种类型的植物还是一种人类的思维?它们是生物品种还是文化的产物?它们为何存在?如果没有它们,世界将会怎样?英国博物学作家理查德•梅比讲述了在人类与自然的抗争过程中,四处流浪的杂草是如何被定义、被诠释、被限制和被不公平地对待,又是如何冲破文明的边界并影响人类对自然的看法。理查德•梅比一方面为自然界不被待见的植物辩护,一方面从历史、小说、诗歌、戏剧和民间故事中钩沉杂草与人类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文明背后的野性从未走远,一部立足英国本土的杂草变迁史,却勾勒出全球化视野中一幅包罗万象的野生植物迁徙和狂欢的图景。

书籍目录

1. 贯叶泽兰——随处可见的平凡杂草
2. 侧金盏花——比人类更古老的杂草
3. 萹蓄——寓言之草
4. 宽叶车前——“百草之母……蕴含着力量”
5. 夏枯草——杂草亦良药
6. 三色堇——杂草与三个作家的故事
7. 牛膝菊——唯利是图的杂草
8. 牛蒡——“叶子只为装点庭院”
9. 格雷尔达——花园边的巫女
10. 柳兰——火杂草
11. 三尖树——末日杂草
12. 肖迪奇的兰花
植物名称词汇表
注释和参考文献
索引
致谢

内容概要

理查德·梅比(Richard Mabey),英国博物学作家和主持人,致力于探讨自然和文化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曾任英国自然保护委员会顾问,2011年被选为皇家文学学会会员。他凭借《吉尔伯特•怀特》荣获1986年惠特布雷德传记奖,畅销作品《植物大英百科全书》荣获大英图书奖等多项大奖,《免费的食物》《非正式的乡村》《黑暗中的鸣叫》等著作皆获高度评价。他还是《泰晤士报》《卫报》《独立报》园艺专栏作家,英国广播公司电视系列片《来自乡间的明信片》的总撰稿人和制片人。


 杂草的故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杂草的故事》是一本能引起我共鸣的书,我是一个杂草热爱者,非常激动的读到这本为杂草著书立传的书。我童年的很多回忆都跟杂草有关,虽然这是一本英国人写的书,但是书中提到的那些杂草很多都是全世界共有的,比如:车前草、蒲公英、、田旋花、泽兰……,所以这些美丽的杂草一直盛开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在遥远的英国,有个叫理查德的人竟然为杂草洋洋洒洒的写了这么厚实的一本书,中国古代文化里,也有对杂草的描述,比如诗经,但是我们的诗经里都是寥寥数笔的,比兴手法就好比中国画的大写意,很有意境,但是没有对物种的具体描述,这本书是为杂草画出了一本工笔画。《本草纲目》也算是一本写杂草的书,但是那更多的是对物种单纯的描写和功用介绍,没有更多的情感描述和故事。前段时间和妈妈回老家,看到很多美洲商陆,我的童年记忆里是没有这种植物,妈妈也证实了,说她也没见过,现在这种高大的杂草,在老家的土地上也到处都是,美洲商路原产北美洲,它是作为观赏植物引进,这本书启发了我,是不是我也开始为我家乡的杂草们写点故事。其实杂草是人类强加在这些植物头上的名号,抛开人类的种植和园艺需求,原本地球上的植物都是没有高贵低贱之分,这本书还原了大自然的一个真实,杂草是在人类的脑子里,不是在自然界里。曾经在一个秋日的夕阳下,看过一群泛着紫色光泽的狗尾草,阳光穿越过草丛,这些狗尾巴花熠熠发光,那一刻我觉得它们是那么的自然而随性,它们才是自然的孩子,不用刻意的去维护和修剪,秋虫会抱着那些草杆唱歌,清晨有露水装点,风吹时,它们会跟着风一起摇曳。读《杂草的故事》,让我们懂得欣赏身边的自然之美。辛夷2015年7月28日 于南京
  •     黄夏/文久居都市,人的感觉难免会迟钝起来,以为大型公共绿地中的花花草草就是“自然”,殊不知那是人工拣选、栽培、移植的产物,跟自然可是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至少,在你眼前争奇斗艳的花草,不会是那些有毒、有害、难看、侵略成性的物种,而“自然”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便是生物多样性。城市从一开始,就把生物多样性给排除了。这便是都市生活最诡异的命题之一。我们老是嚷嚷着亲近自然,在城市中栽花种草,到乡下做踏青一日游,却离自然最远。原因显而易见,我们所见所闻,皆是为人类驯服、控制的物种,而人类对无法驯服、控制的物种,则扣上杂草、害虫的污名,并全力铲除之。这种思维定势并非空穴来风,早在19世纪,傲慢优雅的英国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1819~1900)就把杂草定义为“进入了错误地方的植物”,伟大的美国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1803~1882),也说杂草是“优点还未被发现的植物。”对此,英国当代博物学家、作家理查德•梅比批评道:“(爱默生的)这个定义给得既慷慨又友善,暗示即使是已被定罪的植物也还有翻身的可能,(但是)有没有优点全在于当时的人们如何看待。”在《杂草的故事》第一章中,梅比为我们展现了独脚金、虎杖如何从一种迎宾、观赏性植物沦为百无一用的杂草,以及藜如何从早先用以沃土的肥料,到被废弃,再到被重新发现可以当成动物饲料的经济作物的过程。梅比认为杂草本身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人类的文化背景:“我们如何、为何将何处的植物定性为不受欢迎的杂草,正是我们不断探寻如何界定自然与文化、野生与驯养的过程的一部分。而这些界限的聪明与宽容程度,将决定这个星球上大部分绿色植物的角色。”梅比对杂草的文化分析,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经济、一类是人文。这两大类形塑了我们对杂草的印象,并且主要的,还是负面和另类的印象。经济我们最容易理解,那些不能带来经济利益,或者妨碍我们取得经济利益的,当然就是百分百的杂草了。关于以经济利益为中心、进而损害生态环境方面的批评观点,包括《寂静的春天》、《大灭绝时代》以及本书在内的许多著作,都已有十分精彩的申说,这里就不赘述了。我十分看重并且想要强调的,是梅比关于杂草的人文分析。这些分析,让人想到苏珊•桑塔格那本教人大开眼界、醍醐灌顶的《疾病的隐喻》。是的,在人类的思想史中,杂草也具备各种道德、生理、种族、法律等方面的“隐喻”意义。比如,我们为什么会对任何寄生类的物种,十分厌恶呢?就是因为这些“损人利己”的物种,靠从其他生物那里窃取营养、罔顾宿主的生命为生的。但梅比提醒我们,这种认识,完全是从人类的角度,或者说,从人类农耕时代以来必须自力更生、艰苦求生的经济发展角度,得出的结论。所以,换一种语境,情况就大不相同了——采集与狩猎社会的人类,实际上也是庞大“寄生”群体中的一员哩。杂草,也兼具意识形态上的“隐喻”。约翰•拉斯金曾写道,“(杂草)对生长地不加甄别,也完全没有对故乡的热爱,毫无高贵品质;这样的分辨能力,若还不谦逊,似乎想借此四处传播,就更加低贱。在它们去过的地方,它们将继续被当作异乡之草”。在19世纪,拉斯金的这段话有意无意地将杂草与那些四海为家的流浪汉,或吉普赛民族联系起来,折射彼时英国国民意识中,对异域、野生、未加驯化的文明的道德歧视。而20世纪以来,杂草则被与移民、纳粹和共产主义挂起钩来,它们与当地物种争夺生存所必需的空间与水源,“入侵到英国的西班牙蓝铃花可能会激起你的民族主义情怀,甚至激发出一种审美上的爱国主义。”梅比努力祛除附着于杂草之上的种种“隐喻”,而将之放在整个经济、文化、科技、生物等这样的大背景下来考察,并赋以其崭新的意义。在他看来,杂草并非入侵者,更非寄生虫,而是随人类的脚步——贸易、运输、战争、商业——成长起来的,“哪里有人类,它们就在哪里欣欣向荣”。杂草具有矛盾的两面性,它们既是人类最早的蔬菜、药材、肥料、染料和孩子手中的玩具,也是破坏农耕、堵塞水道、颠覆生态系统、造成外来物种大入侵的罪魁。但梅比指出,这种“罪魁”的角色,也是人类活动不加遏制的产物。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结构,使得“杂草”在失去可以制约其力量的情况下,恣肆蔓延开来。1945年伦敦大轰炸结束后,城市废墟上开遍柳兰,1964~1971年间美军向越南喷洒了1200万吨橙剂,使得一种叫“丝茅”的杂草泛滥成灾。易言之,杂草只是生态恶化的忠实反映和结果,而不是成因。非但不是成因,杂草还有积极的一面,其顽强的生命力使之顶替那些生命力脆弱的植物,扎根和修复已遭破坏的生态系统,固土、蓄水、点缀绿意。它们离经叛道、“小偷小摸”,但却是地球环境最后的“守夜人”。正如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杂草的故事》也是一本当代的植物史、博物史,吸收和反映了诸多科学、人文、环保等学术领域内的新观念、新成果。而梅比纵横捭阖的视野、幽默风趣的文笔,也让一向显得高深莫测、晦涩枯燥的科学著述,变得可读、耐读。读者会时不时地发现,其亲近读者的开放性,近乎有点儿discovery纪录片的范儿呢。
  •     感谢读书群督促我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我是一个很业余的植物爱好者,这本《杂草的故事》总体感觉如果更专业的人看了会更能吸收,但对我这种小白读后也很让人振奋。这本书想要探索的是人们控制杂草千差万别的影响,以及这种控制对我们与植物世界、大自然的关系会带来什么影响。本书作者理查德·梅比是英国博物学家,书中主要从英国植物的角度,通过对杂草的历史、演变、特性、文化等多个方面展开,娓娓道来,从而反思人类社会的文明。“杂草是我们硬要把自然世界拆成野生与驯养两部分所造成的结果。它们是边界的打破者,无归属的少数派,它们提醒着我们,生活不可能那样整洁光鲜、一尘不染。它们能让我们再次学会如何在自然的边界上生存。”书中第一章便对杂草的定义进行罗列和概述。贯穿整书最常用的杂草的定义当属“出现在错误地点的植物“。而读完此书我最大的感觉,所谓错误地点,完全是基于人类的需要而定义的。当一株外国的植物偶然被带到人们身边,人们发现它很美,具有观赏价值,便用尽智慧培育种植它,此时它也许还是一种受人尊敬的植物。然而当这种植物适应了新的生长环境,一发不可收拾,它蔓延到了人们的农庄、与作物共同生长,甚至阻碍了作物原本的收获进度。此时人们意识到它的危险,便想尽一切办法铲除它,使得垃圾场、废弃堆成为这株植物最后的栖息地。这时它便成为了”杂草“。人们忘记了当初是如何想要得到它,甚至对这一切用人类独有的阴谋论去解释。而杂草本身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它有许多有意思的特征:它坚韧,就像打不倒的小强。比如“宽叶车前”的贴地而生的叶坚韧又富弹性,不怕踩踏。越是被践踏,它们就越生机勃勃。因此车前草还是压砸或撕裂伤的良药。它的种子极易被传播,因此这些杂草经常世界可见。比如麻雀等小鸟、人们的裤脚、航运轮船上的货箱、车轮缝隙中都可能有这些植物的种子。所以当你明天起床见到的一株新植物,不必讶异,它们有很强的流动能力。它们具有神奇的历史魔力。比如虞美人的适应能力极强,它的种子在十年后仍可萌发。并且在它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多样性的演变,能够很容易适应气候并根据环境调节自己。而这一点能力其实与我们人类最像。它们还是机会主义者,比如它们常常混迹在农作物中,并且在生存演变中逐渐适应作物的特性,使自己的形态、行为都与作物极为相似,因而农民们无法直接除掉它们,这样就更加促进了它们的生长。它还具有顶天立地的能力。比如虎杖的春芽可以穿透沥青、顶开水泥板,四个星期内就长到1.5米高。它们是文学作家灵感的来源。比如莎士比亚笔下许多作品的植物都有象征意义,《仲夏夜之梦》则以森林为背景大量篇幅提到茴香、紫罗兰、野蔷薇等杂草。莎翁只是本书提到关于杂草的文学作品的一角。还有值得一提的,杂草也具有建筑之美。比如尼龙搭扣则是以牛蒡的“刺果”作为灵感而产生的伟大发明。细看杂草们这些可爱而又可畏的特点,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它们,世界会怎样?的确更难想象,如果放任不管,世界又会怎样?但书中还提到一点很有趣,很多让人头痛的杂草,就是因为到了城市中生长,才会如此肆无忌惮,倘若就在原始的大自然中,也许并没有如此的密度和惊人的生长速度。杂草的独特之处不仅仅在于以上所述,它是大自然美妙的产物。不应以人类生活的需要来判断它应是一株美丽的植物,还是无人问津甚至遭人唾弃的杂草。“ 我们习惯性地将杂草定义为入侵者,但准确来说它们也是一个地方传承与遗产的一部分,它们是一种祖传之物,是一个历经岁月的基因库,与这个基因库相比,我们的房屋建筑都是昙花一现。”就像梅比所说,当杂草碍事的时候我们依旧会除掉它们,但这只是一种随性的破坏,其中还带着我们队它们的敬意,也许我们会因为心中浮现的敬意而手下留情。令我感动的一点是: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人类繁衍一代又一代。人类的历史上曾经历过自然灾害、战争灾难,然而这一切过去后,人们总会找到杂草春风吹又生的痕迹,这也告诉我们,生活还在继续。以下是本书摘抄笔记:《杂草的故事》摘抄笔记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文采富、思想深的有趣植物学科普佳作。
  •     “我捕捉着辽阔田野上的缤纷颜色,一块块不同颜色的作物,像一幅地图:古铜色的三叶草正盛放:晒成棕绿色的是熟透的干草:颜色略浅的小麦和大麦与放着耀眼光芒的黄的田芥菜混着:鲜红的玉米穗与蓝色的玉米棒如同落日晚霞,绚烂的颜色饱满地洒向整片土地;农田笼罩在这摄人心魄的美丽之下,不知如何是好。”
  •     特别希望手指移到植物名称上的时候能自动浮现一张图片来哈哈哈
  •     爱马仕的绿橘,欧舒丹的苦橙,兰蔻的根源,用的护肤品也都是植物系列的味道,一股子土腥味儿,但有大自然的迷人味道。对植物的热爱已经融入了骨子里。这本书前后心心念念了小两年,从不参加任何满减促销活动,还动辄缺货,最后终于不得不趁着全场中文图书100-20的机会一举拿下,紧接着一口气读完,想来实在是畅快。无论是书的内容还是封面设计内页装帧,都可谓实实在在的厚实。笔记做了很多,便签纸正反面满满五张,记下了N多种不熟悉的植物名称,日后要去百度图片上搜搜具体模样和性状,以便深入了解。作者的文笔集中体现在了最后三四页的功力上,抒怀的能力比描写更细腻也更真实踏实。文中列举的案例和引用的诗歌反而拉低了全书的功力水平,也许是翻译的问题吧。引用得不够漂亮,有些内容按在段落里也不太合适。期待作者的其他作品。
  •     很好看。
  •     作者知识渊博,旁征博引,对所谓杂草的各种典故娓娓道来。可惜正本书内容结构弱了一些,对理工男来说条理性不够清晰,感觉永远在一团线团中绕。适合睡前随手翻开,哪里都可以开始,哪里都可以结束。
  •     不知道是不是心境的问题,没有读下去,感觉有点枯燥,每每作者说到这是很常见的植物,可是我却不知道到底是哪种,有没有见过。每次遇到植物学类的书就觉得如果有图片就好了,先看看植物的样子,读着它的故事就会有更多的感性认知了。
  •     作者绝对是位博物学者,佩服!原文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上帝将美根植于植物中是为了提升人类的心智”,我觉得经过此次漫长的阅读过程,多多少少也提升了我的心智。
  •     书中的小标题起得有些诡谲,毫无疑问作者对杂草做了长期大量的研究,令人大开眼界,连水仙、虞美人在大英国都能变成杂草,让人由不得无比艳羡。另外这本书绝对不是故事!是研究!
  •     读完此书,就像一场与智者的谈心,感觉作者是个可爱宽容的人。
  •     非常新颖有趣的书,为杂草正名,又不回避它们存在的害处,时时引人深思拍案叫绝。只是各章总有跑题的段落,精炼下可能会更好。
  •     看到书名就想到了卡勒对文学的那个比喻,确实杂草这个概念本身包含了太多文化义涵,它是人类将自己的文化叠加到自然界的结果,没有人类也就不会有杂草。ps 这书中间的彩画太美好了,如果书中提到的画作也能随文附出就完美了~
  •     刚又看到一本种子的胜利。似乎也有意思。
  •     读得太糙,没定心,要重读
  •     把科普和文化结合得很好,视角很独特(比如通过植物学解读莎士比亚)。
  •     可爱的两类页码。
  •     内容丰盛,纸质美好,写的很有趣
  •     杂草的故事,真的是故事...并非科普读物,更多的是讲一些杂草的历史啊使用呀,一些小故事,挺好玩儿的
  •     挺有趣的
  •     隐藏在角落的故事,孤芳自赏.
  •     喜欢。
  •     ①作者章节名一定是随便起的吧;②为什么我会以为这本书是短篇小说集呢。
  •     第一次看博物学图书
  •     读这种书真是浪费自己宝贵的读书时间,全书都是各种历史,别的作家的片段,根本没有作者自己的思想,这就是畅想书的路子,真恶心,很像那本大灭绝时代,空无一物。 唯一的收获就是知道了几个杂草的名字,呵呵。 以后一定要忍住,不看畅销书,不看畅销书,不管宣传的多好,包装多精美,得了什么不知道的文学奖,一律不看,真正的经典都看不过来,没时间浪费在这些东西上。
  •     杂草的定义很主观很模糊,跨越若干年依旧顽强生长很神奇。科普了不少植物,但整本书说的太杂了,有的没的各种穿插,看完啥也没太记住…
  •     太好的题材了,叶写得让人称妙。杂草就如同移民,污名化或者生长天赋人权,都不可避免。然鹅,大部分杂草还是不认识。
  •     很专业的书籍,即使看不下去
  •     杂草的故事,更多是以杂草为契机,掉书袋般借由各种文学艺术作品,讲述植物与人类的故事。创世纪,农业革命,殖民时期,圈地运动、二战期间,全球贸易,人类的每个时期,植物都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自大的人类占据每一寸生存的空间,根据自身需要评判其他物种的价值。杂草游离畜牧业、农林业之外,被人类厌弃,又被部分反审美人类歌颂。不论是讨厌或是喜欢,人类都是以自身标准判断,是对杂草的不公。讽刺的是,杂草的繁盛正是源于人类对居住地原有生态的破坏与文化贸易活动的传播。人类自认驯服了小麦,但从基因传播的角度,是小麦驯化了人类。而杂草,人类努力将其隔离在驯化的藩篱之外,却借由人类传播到每个角落。杂草的经济、文化价值值得一提,但私觉得评判其价值依旧浅薄,其存在本身就是价值,所有物种本就应是平等的。
  •     啥也不说了,列到买纸书的单子里。一扇美丽的大门。
  •     未被驯化的12种杂草的史诗级故事。叙述过细,边缘力的野性奇袭,用历史人文讲植物拟人化以后,有对土地某种不怀好意的抢食,以及漫不经心的强势冒出。客观的归客观,挨着天涯涯抢占海角边,杂草对地盘的猎食,主观上再用力点,更好了。
  •     理杳德·梅比考察了杂草在人类社会中的命运,揭示了我们未知或至少是忽视了的另一面。杂草的命运,是人类的命运。除了用科学的、机械的眼光,面对杂草,我们还应用美学的、文学的、人文的、哲学的多维眼光来观照。
  •     试读中,反复出现的一句中心思想就是,杂草定义源于人类的喜好和需求。
  •     娓娓道来
  •     有谁能想到那些叫不出名字的杂草有这么美丽呢
  •     书中对于“杂草”的定义十分令人深思,正是这种人本位的产物导致了千百年来各种植物在“杂草”的名目边缘左右徘徊,大自然经历了数万年的演变和轮进,万事万物原本各有分工且相互制衡,如今却面临着被人类的喜好和功利性所审判,而在渊博的自然面前,人类却又显得那么无知而短见,这正是无数年来天灾人祸的大抵渊源。“生活不可能那样整洁光鲜,一尘不染。杂草能让我们再次学会如何在自然的边界上生存。”,这样的真理绝不仅仅适用于人类对于自身之外事物的态度,同时也适用于人类自身对于社会认知与认同间所产生的刻板与偏见,我们在面对自己所不熟知、不习惯的事物时所惯性产生的对抗态度,又有多少让我们自食恶果?杂草的定义取决于人类看待它们的方式,文明背后的野性从未走远,倘若有一天人类文明消失,自然会平顺地接管一切,仿佛我们从未存在过般
  •     作者对杂草独特的解读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非常有趣味。PS真希望杂草也能突破水泥的桎梏,那我的阳台就不会一片平淡了。
  •     最爱看对某些杂草身世的提及,完全响应了潜伏于心的疑问,虽然他提及的杂草并非全是我熟悉的那些。但是,每当提及,我就看到小时候老屋墙根长出的一丛天胡荽,以及另一些无法还原其姓名的杂草。它们是怎样到达这里的。不过按本书的杂草规律推测,只要去找,极有可能在方圆一公里内再找到它们的行踪。
  •     如果你不对植物学感兴趣的话,劝你还是不要读了……读起来颇有些枯燥……但能了解到很多杂草知识
  •     博物学气质已经很吸引,夹杂着人文历史的叙事,通过作者恬静细腻的文笔娓娓道来,非常好看。面对路边那些不起眼的小花小草,猜想它们的身世与可能存在的传奇故事,从此再也不能无视之。一边看一边百度,认识了很多新的草本植物,挺有收获。
  •     杂草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随处可见,但由于书中以英国为环境,大部分植物名称都对不上号,直观印象打了折扣。还是看个东北植物图谱来得亲切。
  •     Excellent!
  •     看看
  •     很有趣的一本书!比人类更爱旅行的,是杂草。哪里有人类,杂草就在哪里欣欣向荣。
  •     装帧+插图满分 第一章介绍的杂草知识特别全面 各种观点也非常有说服力 这个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植物图鉴嘛【。 然而这类书总是越看到后面觉得水分越大 所以到底是我的错觉还是作者真的没认真写…
  •     真是厉害,普通的杂草都能写出文学的味道。话说我才知道原来杂草在历史上也有宗教因素的一面,好有趣。
  •     读了大半年了还没有读完。。。。
  •     好看
  •     哪里是杂草,分明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健康食品
  •     误当博物读,结果木有细节,更多是随笔类的情感
  •     今年看的最后一本书,一本结合了植物、文化、历史的随笔,借杂草反映了人类文明发展的问题,杂草既给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安,也是人类生存的伙伴,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像对待杂草一样,平和包容的面对一切。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