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證人》书评

出版社:林白
出版日期:1995-06-01
ISBN:9789575938208
作者:西村京太郎

掰玉米——读《七个证人》

“十津川警部在返家途中遇袭击昏迷,醒来时,发现自己被掳至一座神秘的孤岛上,而且周遭建筑物居然和东京某条街一模一样。接着,有七名男女陆续从这条奇怪的街道上出现,他们都是一年前某件杀人案的目击证人……然后是一连串恐怖战慄的场面,手持猎枪的幕后人物终于现身,他的目的何在?连续杀人事件的真凶到底是谁?”连着两个晚上看了两遍,这一次,绝对是精彩的演出!一宗披着华丽外衣的普通杀人案,一个一心要为儿子翻案的父亲。波洛说:“谎言所提供的信息并不比真话少。”这一次,我们要面对的是七个谎话连篇的证人。作者通过描写佐佐木老人与证人之间的交锋,让一件稀松平常的抢劫杀人案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案件的叙述方法采用了类似“法庭推理”的模式,佐佐木老人不但是“法官”,也是自己儿子的辩护律师,案中所有被忽略的不正常,不合理之处都被他一一点破,尤其出彩的是对最后三人证词的分析推理,佐佐木老人有机的把三人的叙述结合在一起,戳穿他们谎言的同时,也一举推翻了最后的决定性证据。作者在细节的安排和选择上,充分体现了生活化的特质(特别是对重考生那段的推理,我是深有体会),读来趣味盎然,却又不失亲切感。相较之下,本应最具神秘色彩的孤岛杀人以及十津川对旧案的解答就逊色多了。PS:至于作者西村京太郎,很久以前读过一本他的《世家迷雾》,没什么特别的触动,只记得书是我邻居送的。

"少数服从多数"的黑色幽默

林白 推理之最叢書之14這部小説的類型頗有些向《東方快車謀殺案》致敬的味道。同樣是將一群證人的證詞逐個推翻的過程,卻採用了不同的角度。十津川警部淪爲旁觀者,聚光打在舞臺上的位置是為受冤獄后病死的兒子在孤島自建當年案發現場,自任法官與律師為兒子翻案的可敬的佐佐木老人所站立的地方。實在是很好很好的小説,很不雷同以往的作品,文筆洗煉,節奏緊湊。只是,很可惜的是,那個當年頗有名的《刑事偵緝檔案》裏,就有一個案件恬不知恥的將這本書的故事囫圇照搬,只是十津川改成了古天樂。我在第一章就知道了結果,不能不遺憾。雖是這樣,閲讀原著依然是很不錯的事,其中的推理分析要比連續劇中更細緻更明白。中國人有一個成語,叫做“衆口鑠金”,往往假話與謠言比真相更容易傳播擴散,司法制度中的調查蓃証始終要面對的是一個個的個體,只有在證言閒發生無法統一的矛盾,才會讓人感到蹊蹺,找出疑點。但在偵探小説裏,似乎有能力找出矛盾點的始終是偵探或者有超強智商的閑雲野鶴,十津川警部這樣的高人在這部裏也要向佐佐木先生脫帽致敬。但倘若沒有這樣的super man駕臨,那麽案件往往就會拐入與真相相悖的另一個方向。我們主張民主,簡言之是少數服從多數,但即使如小説中的所有證人都作了相同的証供,這個証供依然可能是漏洞百出甚至根本全然就是謬誤,將我們的自由與生命擺在這樣孱弱不可依靠的“多數性”手裏,怎麽會感到生活是安全的?更有甚者,這樣少數服從多數的這個“多數”,在我們這邊真的是多數人的意志嗎?有一千個人,999個說要向東,1個明曉得他們被唆使被蠱惑著走向懸崖,那個明白事理的1陪著他們一起向東方去,究竟是一種同情還是一種懲罰?

世上没有绝对的事情

尽管看这部小说之前很早看过TVB的《刑事侦缉档案》,答案已经知晓。但就这部名作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缜密逻辑下的推理过程(不得不说很过瘾)。更多的是深深的思考:1眼见的不一定为实;2基于自身利益的视点有时候是很影响别人的,尤其是纠纷或者刑事案;3第二条更涉及到的是一个人的诚实问题;4根据我自身的经验,凡事不要说“绝对”、“肯定”之类的话,世上没有绝对的事情

假如没有死人的话

看到前面觉得非常不错,父爱伟大,甚至从每个人的生活情况和兴趣调查,然后渐渐发现证人的谎言,竟然有这么多人都作出不实证词,从细节出发,谎言被逐个击破,很精彩的推论,人性的自私和主观臆断展露无遗,那么多的理所当然竟然都经不起推敲。让我想起《十二怒汉》。可惜从开始死第一个人开始,就又回到了暴风雪山庄模式,而且之后所有人都莫名其妙的失踪,然后再出现被害者,怎么看都觉得牵强,明明凶手就在大家之间,应该团结起来不分开才对,警察也不能适时制止,太不合理了,如果没有人死亡,而纯粹是靠推断出真相,那更了不起,只因为凶手自乱阵脚,警察才有机可乘,其实看到中间大家也能猜出是谁了。决定性的证据要是不是死了那两个人,那会怎么样呢。

好看!

適合一口氣看完的好書,作者一直勾著勾著,不看完心裡難受得慌。小說就該這么寫的,人物也多,文字也好,像是腦袋裡面放電影,只是讀字,都看得見那些人的動作啦,還有說話口氣。真不錯

西村京太郎第一部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西村京太郎的作品,感觉还算可以。虽然没有馆系列或者东野吾圭作品给我的那种震憾感,但主角十津川确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是馆系列、东野吾圭作品、岛田庄司作品所不能给我的一种新体会。小说以私开的法庭为开局,以为老汉为死去的儿子翻案为故事引述,进入又出现暴风雪山庄模式的杀人事情。只是结束我不太喜欢,因为没有后记。只说了凶手认罪,然后就结局了。22:55 2008-6-17

人都有难言之隐呐~

速度感飞快的一本书,西村老爷子能写这么多书还那么畅销真是有几把刷子,看完后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证人们被质问时脱口而出的——“怎么了?不行吗?“如此彪悍的回答,人都有难言之隐呐。孤岛模式乃是我的最爱之一,可惜这本书为啥只死几个人呢?篇幅完全可以再拉长一些嘛,有点不过瘾。这里的十津川基本上沦为了看客,完全控制不了场面,在自己眼皮底下还发生了凶杀案,原来老爷子草草结束是想给警部留点面子。阅读过程是畅快、美好的,至于最后的解谜部分以及动机,确实有点儿弱,这可能也是西村京太郎不太重视的方面吧?

《七个证人》简评及吐槽(泄底)

知道《七个证人》这本书还是拜林白版绝版书所赐,豆瓣的换书贴上经常会出现推理大人天价求购这本绝版书的情况,这也引起了我的兴趣,花了5天的时间阅读,总体来说书中佐佐木老人老人通过调查并逐一击破七个证人的谎言的前半部分推理相当精彩,但是到了后来由十津川警部推理出犯罪真凶的推理个人觉得明显有漏洞,而且这个漏洞就是最主要的证据----小林先生和被害者的关系。众所周知,在现实生活中一旦发现凶杀案每个受到关联的人物都会受到警方的调查,首要的调查便是被害者和关联的人物是否有关系,在酒吧的谋杀案之前和被害人有直接接触的只有被冤枉的凶手、小林先生、酒吧的老板娘,而且这个案件的所有论证的出发点又是以小林先生以及酒吧的老板娘的证词为出发点的。所以调查小林先生和酒吧的老板娘与被害人的关系应该是很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环。一旦稍加调查就能发现小林先生和被害人的同乡关系吧,知道了这层关系小林先生的证词估计当时应该就站不住脚了吧。

七个证人证词修改全过程(全泄慎入)

男女老少八人被氯仿迷昏后掳至一座无人岛上,分别是重考生山口博之、摄影师滨野光彦、老太婆安藤常、酒吧老板娘三根文子、酒吧常客小林启作、公司高级干部冈村精一、女职员千田美知子,以及西村笔下的侦探警视厅搜查一课的十津川警部。除了十津川之外的七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年前都曾为一桩杀人案做过证,虽然凶手一直不认罪,但是铁证如山最终被判刑九年。凶手的父亲相信自己儿子的话,所以把众人掳来打算在岛上私设一个法庭,并请十津川警部以中立的第三者之身份出席,公正的判断自己儿子是否杀人。孤岛模式和法庭推理在推理小说里屡见不鲜,但是将二者合二为一却实属罕见,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推翻证言的证人竟然接连被杀,杀人和审判同时进行,紧张的情节发展使文章悬念迭起。推敲证言和证言的连续推翻是文章最大的亮点,十津川作为作者笔下的侦探只在最后指正真凶时稍有推理,推翻证言和对不寻常现象做出质疑的是凶手的父亲佐佐木先生。他花费重金还原现场,争取做到丝毫不差,询问证人证言字斟句酌,谎言全部无所遁形。下面就总结下他和证人交锋的主要交锋点。第一种证言(提出证言的是酒店老板娘和常客):--被告在三月二十六日晚上十点四十分左右,单独一人进入位于A町三丁目十字路口附近的“罗曼史”酒吧,点了掺水的威士忌喝,不久,和该店另一名酒客,也就是太阳物产公司第三营业课长木下诚一郎(三十七岁)发生口角。被告从上衣内袋掏出一把刃长十五公分的折叠式水手刀威胁木下诚一郎,酒吧老板娘三根文子(三十六岁)急忙上前制止,吵架暂时平息。十一点多快十二点时,木下诚一郎走出酒吧,被告突然抓起那把放在吧台上的水手刀,往木下诚一郎背后追去--(摘自警方笔录)佐佐木的疑问1、 首先由退休金的去向质疑老板娘和小林的关系,获得成功。(被认为与案情无关,但间接给出两人可能串供的可能性。)2、 质疑小林那晚回去的时间比平时晚,小林解释说怕老板娘一人有危险。(被认为与案情无关。)3、 质疑动机,既然老板娘和小林都认为只是小小的口角,为何会突然起了杀机。(质疑动机,与案情有关,但未得以解决。)4、 质疑凶器,儿子的体型高大,徒手可抢劫,为何要拿刀子杀人。(质疑凶器,与案情有关,但未得以解决。)5、 质疑老板娘放刀的位置。(被认为与案情无关。)6、 质疑被害人来喝酒的原因。(被认为与案情无关,未得到解决。)证言没有修改,二人坚持证词。(这是唯一一个没有被修改的证词)第二种证言(提出证言的是冈村精一和女职员千田美知子):--手持水手刀的被告随后追去,穿越酒吧前的马路,逼近木下诚一郎。就在此时,开着车子送部属千田美知子(二十八岁)回家的中央银行N分行副分行长冈村精一(三十五岁)刚好路过该地(他开的是一部七五年型的史凯兰GT豪华轿车),眼见被告从车前方穿越马路,立刻紧急煞车。根据这两人的证词,被告是以右手持刀,满脸杀气地往他们后方跑去--(摘自警方笔录)佐佐木的疑问:1、 车只停了一下为何会注意有路灯没亮,小小试探后知道冈村在说谎。(与案情有关,证人说谎。)2、 质疑两人关系,女职员只看了一眼就能说出车和之前一样,证明两人关系不一般。(被认为与案情无关,但间接给出两人可能串供的可能性。)3、 佐佐木实地演示后证明,两人不可能看清凶手的脸,只能看见有人从车前通过。(与案情有关,证言被推翻。)证言被修改为两人在这边停车熄灯,大约逗留了十分钟,可能是在十一点五十五、六分到十二点五、六分之间。在十二点五、六分时,千田小姐看到有个人跑过车子前面,从右边跑向左边。因为看不到脸,所以不知那人是谁。然后车子往前开了大约一百公尺,千田小姐下车看手表,那时是十二点十分。第三种证言(提出证言的是重读生山口博之):--跑到对面人行道的被告以上述之水手刀从背后将被害人刺杀,抢夺其钱包后逃走。同一时刻,在附近“空中公寓”一一二O五号室看书准备应考的山口博之(十八岁)恰巧从窗户往下望,正好目击到杀人经过,慌忙打一一O报警--(摘自警方笔录)佐佐木的质疑:1、 质疑重读生当时是在学习还是在看电视,最后重读生承认是在看电视,重复电视节目后,推翻听到争吵的证词。(与案情有关,证言被推翻。)2、 质疑是否看到杀人过程,重考生承认并未看到,此时坚持凶手(即佐佐木的儿子)手中握有杀人凶器,但后来与水果店婆婆对口供并且实际操作后承认手中应该并没有握水果刀。(与案情有关,证言被推翻。)3、 佐佐木觉得山口是看到凶手跑向水果店之后才去报警,重读生承认这种说法。(被认为与案情无关,但实际上提供了推翻摄影师证词的证据。)证言被修改为十二点十五分望向窗外时,被害者已被刺死,俯卧在人行道上,佐佐木的儿子蹲在尸体旁边,看到你之后,立刻起身逃跑。第四种证言(提出证言的是安藤常):--逃至对面人行道的被告因口渴而跑进正要关上店门的安藤水果店,殴打店内的安藤常(六十八岁),并趁该女倒地之际抢夺现金约六千圆及两颗苹果后逃走--(摘自警方笔录)佐佐木的疑点:1、 质疑佐佐木的儿子手否抢钱,几人的证言加起来否定了这种说法,证言被推翻。(被认为与案情无关,但可以推测这不是一个凶手会做的事。)2、 询问当时儿子的仪表,证实为没有血污。(被认为与案情无关。)证言被修改为当佐佐木之子走进店里时,安藤常并不认为他是杀人凶犯。他从上衣口袋掏出零钱,买了两颗苹果后走出去。所以在安藤常的印象中,他只是一位在快打烊时上门的顾客而已,当时这位客人好像有点醉了。第五个证据——摄影师照的照片佐佐木的疑点:1、 质疑被害人回家路线,最后得出结论被害人要去小便。(被认为与案情无关。)2、 质疑摄影师拍照片的数量,最后证明照片所照并非杀人时的照片,而是拔刀时的照片,并确认杀人地点并非照相地点。(与案情有关,证言被推翻。)至此,七个证人的证词已经被改写,在进行这些询问的同时,有三人被连续杀害,所有人都怀疑是佐佐木干的,只有十津川相信他。佐佐木尽自己的能力找到了他能找到的所有线索,但是只能得出儿子可能不是凶手的结论,并不能替儿子洗罪,余下的部分是十津川推理而来,十津川的推理是之前所有证言堆叠推敲而来,相比佐佐木之前的表现稍有逊色,但丝合缝的推严理依旧精彩。十津川根据做出的推理与余下证言的矛盾指正凶手,他认为做出矛盾证言的人即为凶手。首先是那三个遇害的人(冈村,女职员和安藤常)。他们的证言都已修正,千田小姐说她不知道当时看到的人是谁,因此,她就是真凶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安藤常则并未断定佐伯信夫就是凶手,所以也没有矛盾。滨野先生后来已经承认那张照片拍的不是正要刺进去的动作,而是拔出刀来时的动作。如此一来,就算真凶另有其人,也不会有不合理之处了。山口君的证言更正为从窗户往下望时,被害者已经死在地上,而佐伯信夫蹲在旁边。这套新的证词和十津川的推理并未矛盾。如此一来,没有改变证言的就只有两人,即小林和老板娘。十津川步步紧逼的询问终于是事情的真想逐渐浮出水面。日系较英美的书比起来在情节上相差很多,但读西村的书却别有一般滋味,既不像欧美有些作家在笔墨上过分注重文笔和故事情节,也不像日本的本格作家,一味描写宏大的谜团。西村用轻巧却不轻薄的写作方法,给每一部作品以活力,情节紧凑,解密顺畅,这本七个证人更是其中佼佼之作。

《七个证人》——时刻表外的西村京太郎

宿舍里某人津津有味地看着《刑事侦缉档案4》,然后传说中的那一集来了,我战栗无语,因为那本书我还没看啊。临急抱佛脚,我马上翻开《七个证人》。故事情节绝对是非常特别而吸引人的:一个青年被指证杀了人而坐牢,却一直辩称自己无辜,最后更病死狱中。其父为了帮儿子洗雪冤情,将当年七个当事人绑架到一个孤岛上,岛上还树着若干建筑物,完全模拟案发当时的情景。作为见证人,十津村警部也被绑架了,他要如何面对眼前这种尴尬的局面呢……这本书的重头戏,自然是以类似法庭的形式,一一重新探讨每个证人的证词。如果该青年无辜,那么证人之中肯定有人歪曲了事实,要从证词中找出破绽,才能找出真相。只不过,歪曲事实不一定出于故意加害,有时候是因为主观上已经被某些事物误导,潜意识以为事实如此,这是想当然害死人;当然有时候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非以谎言掩饰不可,这是自私害死人。因为儿子的惨死,那个父亲将七个人当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加害人,看到他们表现出自私畏缩的一面时怒斥其非,但是在聆听证词时却非常细致,把自己多年的人生经历完全发挥出来成为辨识谎言的能力。而那些证人们,虽然充满敌意,但在逻辑面前还是不得不反复更改自己的证词,因为当年的证供原来居然矛盾重重啊!当证词一次次被修正之后,当没有提及的疑点被摆上桌面进行讨论的时候,逻辑的力量让案件的真相逐渐浮现出来,从矛盾的地方导出了关键。西村京太郎是一个量产作家,向来以时刻表推理闻名,而这种无比复杂的东西让我望而却步。但是,不写时刻表的时候,几乎每一篇都是佳作,如《天使的伤痕》、《世家迷雾》(即《夏娃死去的夜晚》)、《杀人双曲线》、《终点站杀人事件》、《名侦探太多》等,情节诡计都有独到之处,在社会批判方面也不遑多让。所以说,他是个只要想写就能写出不凡作品的人,可惜被商业化了。时刻表之外的西村,是一个我所喜爱的本格作家;时刻表之内的西村,是一个让我眩晕的作家。最后不妨说说法庭推理。在这个领域最著作等身的无疑是曾为律师的Perry Mason,但在谜题方面却不够丰满。我所推崇的法庭推理,第一当然是卡尔的《犹大之窗》;接下来就是奎因的几本涉及法庭戏的小说(如《半途之屋》、《X之悲剧》),可惜法庭对决不是主体;西村的这一本,也非常值得推荐,它既把细节线索推理发挥到了一定高度,也说明了“眼见为实”不见得总是对的。至于其他作家的书,由于看得少,就没办法推荐了。

细节决定成败

某天看到有人推荐说看完《七个证人》和《双曲线杀人》后大呼过瘾,于是去搜书,找到了电子版看完后觉得太赞了!小说的前半部分就像一部精彩的庭审辩论,有看欧美和港剧律政题材作品的感觉,思路清晰,推理缜密。后半部分则是具有本格小说特色的推理。故事一开始就非常吸引人,警察被袭击,醒后发现自己被带到孤岛,岛上还有七个人跟他相同遭遇,这七个人都是一年前一宗杀人案的证人。被告人的父亲相信自己的儿子也许并不是凶手,为了探寻案子的真相,在孤岛上建造了与案件发生地一模一样的场景,并将当年的七个证人带到孤岛上“私设法庭”重新调查,还原案发情景,而警察十津川作为一个中立的第三方来见证。一年前七个证人的证言各自佐证,不利因素直接指向被告人,再加上被告人有前科,法官的自由心证,判决了被告的罪行成立。当七个证人重述证言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破绽,经过佐佐木的一一辩驳,步步紧逼,使证人的证言出现了含糊不清、前后矛盾,五名证人都将证言做了修改,比如看到被告人的时间,是否看到他的脸,被告人是否跟被害人争吵。。。还有被害人为什么会走到马路对面这个盲点没有被警方、检方和法官提到加以重视,于是证据链出现了裂痕,真相并不如当年卷宗所记录的一般。虽然都是修改了一些细节部分,对推翻案件的判决起不了决定性作用,但是一个个细节叠加起来,真相动摇了。佐佐木真是一个辩护律师的料啊,反询问技巧太高了。佐佐木在庭审之前曾对所有人都进行了调查,包括兴趣爱好。对证人的证言不光是经过缜密调查,而且在现场进行实验加以证实。其中对重考生山口和摄影记者滨野的辩驳相当精彩,反复强调询问,论证细节部分。山口方面:从山口的喜好推断出在案发时山口并非在复习看书,而是在看电视剧。山口回答警察的询问和出庭作证时说,有听到被告人和被害人吵架的内容,而事实却是他将电视剧的对白套用到案件中。被告人持刀奔跑的证言经过实验也被证实为不可能实现。滨野方面:经过按快门实验,拍摄的决定性照片从证明“被告人正举刀刺向被害人”被改正为“被告人从被害人背部拔出刀”。也就是说这个案子其实没有人看到被告人行凶的过程,所有的证据也不过是间接证据。证人虽然与案件无利害关系,但作证时马马虎虎,先入为主,自己添加了想象,或是顺着警方的意思,或是被诱导。于是冤案就是这么造成的,无辜的人因为别人随意的证言而被定罪。所以口供、证人证言这种东西果然还是不牢靠啊。本书另外一个重要情节是在“庭审”中发生的三起命案,证言的改变会对谁不利?当然就是真正的凶手了。第一名证人死亡时,虽然十津川相信佐佐木老人,但是其他人都怀疑佐佐木,动机是要杀掉因为作伪证害儿子被判有罪死于狱中的证人。第二名证人死时,觉得佐佐木真是不识好歹,为什么要离开警察独自去寻找证人,还是第一个发现尸体的人,这不是加大了怀疑度么。对于消失的水手刀,原先以为是老板娘文子刻意藏起来。第三名证人死后,十津川提出假设,进行推理,找出真凶。相较于佐佐木老人的辩驳,这部分相对逊色,但仍不失为精妙。这篇小说没有其他日系推理小说中华丽的谜团和诡计,故事情节上也不算奇特,但是叙述方式引人入胜,逻辑性强,解答合理,书中每个人物刻画鲜明,内心活动描写到位,对佐佐木老人的心情能感同身受。总体来说是一部佳作,推荐~

七个证人

看完《双曲线杀人案》之后,大爱西村京太郎的风格,隔天就下载了《七个证人》。看着发现这情节怎么那么熟悉,怎么脑不用想象都有那么深刻的画面,怎么我好像都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原来自己小时候看的TVB某电视剧的情节和这个一模一样啊...一本好书完全被泄底,哭~虽然是这样,我还是非常享受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在一个孤岛的私人法庭,除了开头的绑架行为,这位父亲在为儿子翻案的过程中,理智又睿智。文章几乎由对白组成,对人物没什么刻画,但是佐佐木“父亲+法官”的形象真的很鲜明。证人出于各种原因把自己经历的零星片段加上自己的偏见和臆想当作是事实并害死一个无辜的人,有多少人死于别人的偏见和臆想呢?

孤岛上的审判

孤岛模式”一直是推理小说中一个常见的形式,一群人被困在孤岛上,不断有人被杀,凶手就在幸存者当中。。。自从阿加莎的绝世经典《无人生还》(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开创此模式之后,此类小说可以说是层出不穷,但是大都雷同,给人惊喜的不多。而西村京太郎的《七个证人》却在这个老的模式上,写出了十足新意的故事。警官十津川在下班途中被人袭击,醒来后发现自己在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的一个仓库内,仓库里布置成了东京某条街道的样子,所有室内外的细节都完全一样。和他一起被掳到此的还有七个人,他们都是这条街道一年前所发生的一桩抢劫杀人案的目击证人。此时,幕后的绑架者终于现身,原来他是那桩杀人案凶犯的生父佐佐木,他儿子已经在狱中患病身亡,而死前一直宣称自己是被冤枉的。所以他决定为儿子洗刷清白,斥巨资重现了犯罪现场,将当时所有目击证人都找来,同时找十津川作为见证人。于是,在这个孤岛上一场特别的庭审开始了,佐佐木仔细打磨着每一个案发时的细节,希望推翻这个有七个目击证人,早已板上钉钉的铁案。。。等等,肯定有人说这个情节怎么感觉莫名的既视感啊?没错,当年的大热TVB剧集《刑事侦缉档案》曾经几乎是原封不动的照搬过这个故事。我也是同样属于很不幸的人中的一员,先看过了TVB剧集,当时就跟朋友对这个单元大为激赏,一直认为是整部剧里最精彩的一篇,直到后来看到了原作。。。这真的也不能怪我们孤陋寡闻,因为这部小说长期以来中文版本就只有台湾林白出版社的1995年版(该版本早已绝版,在推理小说迷中被炒到了天价),内地到2014年才发行了第一版,而且策划之差令人发指。还是回到小说本身吧,其实我想即使是你以前看过TVB剧集,现在重看小说,也丝毫不会减轻你的观赏乐趣。这部小说除了在孤岛模式上加入了庭审的元素,变成孤岛庭审这样一个别出心裁的题材以外,更让人着迷的是其中无数的细节。佐佐木与十津川几乎是穷尽了作案现场的每一个细节,杀人的地点,目击者当时在看的电视,抢劫的数额,凶器藏到身上的时机,被害者的衣着,等等,从所有的这些细节中找到不合理与自相矛盾之处,从而一步步推翻那个看似牢不可破的事实。这几乎会让每一个细节控大呼过瘾,悠游在逻辑推理的天堂之中。这本书其实非常适合作为推理小说的入门级读物,篇幅不长,文笔非常简洁,节奏感很强,从开始设置悬念到中间的逻辑推理到末尾的揭示真相,一直都牢牢的吸引住读者的注意,趣味性十足。日本推理小说作家分为本格派与社会派,本格派注重于纯正的推理,社会派则更多的通过小说来反映社会现实问题。西村京太郎一直很难被界定为哪一类的作家,就像这部《七个证人》一样,一方面通篇都是严谨的逻辑推理,可是,另一方面,它也在反映着社会现实,还是我们常说的那句话,“你怎么确定他就该死?万一错了呢”近期,白银连环杀人案终于告破,公众舆论中又出现了“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这类的声音。当然这种充满正义感的言辞并没有错,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不倾向于死刑。从冤假错案的角度来看,如果出现误判,那么死刑就是不可逆的悲剧。无论科技与刑侦手段再如何发展,也根本无法避免冤案的发生,就像《七个证人》里的那样,看似铁证如山,有七个目击证人的案件,却是种种个人的私念与错误下的产物。在这里再推荐一部很冷门的电影佳作,《大卫·戈尔的一生》( The Life of David Gale),一位长期致力于呼吁废除死刑的法学教授,却因为一桩谋杀案指控面临死刑的判决。电影的结局足够让每个人震撼与思考,我们真的不会犯错吗?

相当不错的推理

看了之后才发现在刑事侦缉档案四里已经看过角度特别,结构完整,笔触十分之细腻是一部好作品,可惜买不到了

《七个证人》——细节的步步为营

这本书是传说中西村京太郎最得意的作品,一开始看起便被吸引住了,一气呵成地读完的确有种畅快淋漓的感觉。我只想说,在我读过的推理小说中,这本书的推理味道恐怕是最浓厚的了。能够把从表象到真相的逻辑思考过程徐徐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种小说推理的成分就更多一点,也更能够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好了,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七个证人》,在细节推理上,这部小说可以说是步步为营。小说有一个近乎神奇的开头:十津川警部在返家途中被人击昏,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被掳到一个小岛上,周围的建筑物竟然和东京街头的某条街一模一样,接着,七名男女陆续从这条奇怪的街道上现身,他们都是一年前某件凶杀案的目击证人……主导这一切的是一年前那件案子的父亲——佐佐木勇造,他要重新调查七个证人的证词,查明那件案子的真相,那么,这件案子究竟是不是他儿子做的?而且在调查的过程中,又发生了新的凶杀案,真相究竟是什么?既然佐佐木要私自重新调查一年前的案子,那么在小岛上仿造出当时的环境,同时又大费周章地把关系人“绑架”到这里来的奇异行为(还请了一个见证人——十津川警部)便得到了合理的说明。佐佐木一个一个地盘问证人,努力找出他们证言中不合逻辑的行为,以得到真正的证言。这一部分的细节推理是全书最精彩的篇章,相比之下,最后结尾部分的推理反而暗淡无光了。步步为营的细节推理使得看似牢不可破的证言出现了细微的破绽,而这些破绽汇聚在一起,看似铁证如山的真相也就动摇了。考虑到不能泄底,在这里我不能说太多。不过我们可以认真想想这个问题:就算人们没有被收买,为什么有时证言也并不真实?小说中的七个证人相互之间并没有利害关系,可他们却有意或者无意地做了不真实的证言?或是由于没有去思考当时的情景,或是由于自己的利益,或是先入为主的观念主导了自己的证言,最后事实变得面目全非。西村写这篇小说,不知道是不是想通过这样方式来反省人们观察的不准确性?眼见未必为实。当然,每个人无意当中做出不准确证言的概率并不大,七个证人全部做出不准确证言的概率就更是小之又小。从另一种意义来说,这篇小说带有一点荒诞,不现实的意味。可是,有时候荒诞的东西往往能更好地反映现实,人的弱点通过荒诞的表达更能展露无遗。个人认为这篇小说非常适推理入门者读,毕竟要让现在的初学者跑去看阿婆或者柯南道尔的书,显得太为难了。他们生活的时代和现在的差别很大,很多术语读起来难免会感到陌生。费尽力气去弄懂这些生僻的字眼,很有可能就忽略了书中原本的精妙之处。而这一篇《七个证人》,从阅读上来说并无障碍,尤为精彩的是对于真相一步步抽丝剥茧的进程能够让我们学习到思维的方法。所以我相信任何初学者看了这本书之后,都会喜欢上推理的。

神作,通篇推理,没有废话,很像电影12怒汉

神作!证人的证言逐一被推翻的过程真的是非常精彩,基本集合了推理小说的优秀要素于一身~法庭辩论、逆转、孤岛模式、连环杀人……整个流程看下来很有电影《12怒汉》的感觉。最难得是文笔通俗、情节紧凑、篇幅适中,通篇没什么废话,很适合一口气读完。当然,小的逻辑问题有一些:连环杀人的动机很明显,第一个人死后我一下就判断出第二个要杀谁,完全可以避免;凶手我早早就锁定酒吧中的两人了,但难以分辨是谁或者合谋;最后定案时比较唐突,不够震撼(老板娘才够),线索给的不算公平,凶手的背景也本该被调查过。但是总体看,瑕不掩瑜,96分

全真七子的天罡北斗阵法就是欧阳峰破着也费劲呐

看完全书之后我可要赞一句京太郎你个老鬼有一手喔!技巧上炉火纯青之作呀!尽管死了第一个证人的时候就能猜到核心诡计,但丝毫不能掩盖法庭推理的醍醐味!那个巴西老炮不就是星爷电影里的吵架王嘛,听了哐啷就把7个证人打得魂飞魄散,要知道7个葫芦娃合体后连蛇妖都干不过呢!

要从众,还是要自主?

不知《笑林广记》中是否收录了这句“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倘若没有,那《笑林广记》本身就变成了个大笑话。引语换成现代人的说法,则有众口铄金、以讹传讹等,这就很容易理解会意,进而忍俊不禁了。当然,无中生有的情况不限于常事,即便在“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叫了几十年的背景下所发生的刑事案件,相关目击者的证词都有可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华丽转身,与真相肆意地背道而驰。但《七个证人》中偏偏就有这么一位散尽家财在一座孤岛上复制一年前所发生凶杀案场景的执拗父亲佐佐木,将全部的七个证人“绑架”到场,顺便捎上劳模警察十津川当中立的旁证,以期用自己的推理来对证词各个击破,还冤死牢中的儿子一个清白。重考生、银行职员、摄影师、水果店老太、酒馆女老板和食客,看似毫无联系的七个证人之证词都在法庭上促成了嫌疑人、佐佐木儿子的定罪,并间接导致他身死囹圄。不巧的是,连法官、陪审团,甚至一般民众都坚信不疑的证词,竟然在一个执着老人的孜孜诘问下显露出了漏洞。因此我们不禁要问,这七个人是串供么?还是因为某种利益不一而同地做了伪证?难道我们又看到了一本《东方快车谋杀案》?其实在现实中,证词的真伪固然需要判断,证人的身份也会调查清楚。比如是否有自主的第三者身份,是否与涉案者毫无瓜葛等等。回到小说中来,单个个体则有不明显的从众倾向,又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胡编乱造。从众性是人类社会的一大特征,在界定其好坏时,得看众人一致趋附的那个对象是什么:若觉得说《金陵十三钗》是对战争胜利的一种意淫会引来大加挞伐,你自然可以站到叫好的那一派中;但如果信马由缰、犹疑不定,将从众人意见上综合过来的看法当做某件刑事案件的证词而对眼见为实这一道理视若无睹,就有可能会导致一件冤案的发生,这样的悲剧结尾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正如十津川所想,真实的证词就算不能洗刷犯人的嫌疑,至少在涉及到凶杀案时,证人应该保证不该有谎言的发生——这里面大概也有作者本人的批判吧。佐佐木对七个证人证词的真实性剖析所进行的推理十分缜密、逻辑论理,作者西村京太郎确实可以因此骄傲地将它视为自己的代表作,就读者来看同样是要大呼精彩的,因为他也能写出只属于奎因的经典逻辑演绎。《七个证人》从头到尾都在推理,只是最后的孤岛谋杀略显牵强,有了画蛇添足、甚至是虎头蛇尾之憾。小说对情节的把握很显熟络,语言朴实,在人物刻画上却点墨不多。十津川成了配角,一个父亲的形象倒光辉起来,证人们的冷漠也隐藏在了热心的外表之下,叫人唏嘘不已。三人成虎事多有,众口铄金君自宽。

作一篇出色推理小说的困难之处 (剧透)

要为一个推理故事做出中肯的评价,听起来虽然简单,事实上偶尔也会显得有些困难。比如说如果一部小说它具有某种同类小说所鲜有的特殊优点,但在某些部分上又并不出色,那么究竟该给予怎样的评价?幸而我不是什么评论家,我也并非作者——这便是作为读者的好处:读完一个故事,只需明白自己认真读过,明白自己的感受,而无需去用令人厌烦的准确或深刻文字去客观评判一番。不过现在我却稍微做出一些改变,愿意为这个并不算最上乘的故事写简短的评论。众所周知,如果以埃勒里•奎因为所有传统推派理小说的评判之笔,而将其它推理小说与其相比,那么不少推理小说便失去了某种元素,这不可缺的便是"绝对逻辑"。惟有绝对的逻辑、绝对的思考关系、绝对的推测因果,才能“百分之一百”使得读者信服。诚然,这并非人人都能做到,所以正是如此,出现了另读者百分之九十程度上的信服,或者另读者百分之八十、七十程信服的作品,这些作品无法和最顶尖的故事相提并论,但可以让大众认为值得一读。不过这不是艾勒里奎因的评论,而是《七个证人》的评论,所以我还得将文字更多地分配给这部小说,以示贴近主题。那年代的日本推理,多数讲述侦破奇特犯罪的故事,缺乏真正难以推翻的推理,喜欢以"也许﹑大概﹑可能"作假设,由于在这些假设下很可能得出某一符合情理的结论,便将其作为最终定论,这并不令我喜欢。(欧美的作品当然也存在这种小说,阿加莎•卡里斯蒂甚至福尔摩斯的部分小说,都可以举出例子) 但西村京太郎的《七个证人》却并非完全如此,若要作一个简洁的概括,那么可以说是:在开头以及进展过程中,充分展示了逻辑性——推断多年以前的旧案,尤其在凶手是否为佐佐木这个论点上,做了很好的分类讨论。见到了一些排除法和多重假设推断结论的推理方式,这就是我在开头声称的这部小说“具有某种同类小说所鲜有的特殊优点”,但是令我遗憾的是,最终西村依然没能架起推理之旗,全文只是成功建立了"佐伯信夫不一定是凶手"的命题,却没能证明他一定不是凶手。他理应步步为营,如这故事的前五分之四一般,给予充分的讨论以及论据、由真正存在的证据推测出一些线索,或者将所有可能性意义穷举、壹壹排除(在佐佐木是否为凶手一点上做得较为出色),若是能够如此,那么毫无疑问这将成为“一流等级”的好小说。但话已至此,显然需要举出一些缺乏之处,比如"有可能"这个推理中并不受欢迎的词语再次于最后一章意外出现,这是多么失误的一幕,显示了西村最终已是信心不足:他无法再举出如前面一样的好的论据、好的因果关系、好的推理素材,他甚至已经难以将这个故事编得圆满漂亮了,于是最终在"有可能"所建立的假设上,西村京太郎硬是将“他不一定是凶手” 的命题作为了“他一定不是凶手”來推理,加上西村不得已而增加的偶然证据"报纸"的结合下,得出了符合常理的假设猜想,然后草率结案,实然可惜。事实上,若非报纸的愚蠢出现(若有报纸,那么这个案件就这太容易了,普通的警察就能通过追查发现凶手和被害者的关系),最后凶手的定论完全属于猜测,什么被害者曾与凶手曾经认识、被害者是来找那老人等等,这些至关重要的命题哪一项不是仅仅基于“有可能”之上呢? 可惜西村京太郎当然无法是艾勒里•奎因,他还是没能将一部原本可以成为《十二怒汉》般载入历史前列的小说写成真正的疯狂推理大戏,这部“还算可以”的作品草草结尾,成为众人评价还可的作品。若以这个网站常见的五星级评分制度来作评价,那么在下认为应该是:四星的开头﹑四星的中间过程,二星的结尾。虽说略有失望,但这始终算是日本推理派中的较好作品了,比起其他那些仅仅靠全篇假设、全篇不过是“有可能”的小说(《角落里的老人》、《毒巧克力命案》等历史经典又再一次被我重提),此作算是居于上乘。同时亦可以提出某种主观上的标准:作家们若写的是以破案为主题的小说,那么应该始终应该结结合"逻辑推理"这个极富重量的词,而若是写以犯罪为主题的小说,那么应该紧贴“诡计”这个必须的字眼。西村做到了一部分,很多人则一点都没做到。这是我这名苛刻读者经常给名作打二﹑三﹑四星的原因之一。

《七个证人》读后短评

小说简介:十津川警部在返家途中遇袭击昏迷,醒来时,发现自己被掳至一座神秘的孤岛上,而且周遭建筑物居然和东京某条街一模一样。接着,有七名男女陆续从这条奇怪的街道上出现,他们都是一年前某件杀人案的目击证人......然后是一连串恐怖战慄的场面,手持猎枪的幕后人物终于现身,他的目的何在?连续杀人事件的真凶到底是谁?这是一部紧张刺激、意外性十足的悬疑推理小说,也是西村京太郎最擅长、最得意的作品。看完《七个证人》,首先让我想起的是最近在玩的游戏《逆转裁判》中法庭问讯模式,的确有点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前者是私设法庭,在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果然又是经典的无人生还模式)上还原一年前的犯罪现场,一步步攻破七个证人的心理防线,再进一步指认出其证词中的漏洞,其中对每位证人证词作出的分别推理是本作的最大亮点,我想如果能改编成一部悬疑剧的话一定非常精彩,剧情、氛围、人物都很适合。。。于是我突然想起了刑事侦缉档案里的某个案子,汗~至于小岛上继而发生的谋杀案,这个也都是情理之中的吧(不然怎么叫无人生还模式呢?),就有关剧情的细节描写,仔细想想倒是蛮容易就能推断出真凶,进而猜到一年前的真实案情(这里不能再写了,再写就要剧透了,大家还是慢慢看吧)。看完这部小说,我真实感觉到了什么是“眼见为实”,千万不能单凭看到的“片断”就主观臆断事件的完整过程,先入为主的观念以及人云亦云更是大忌,虽然人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但也不能就此歪解事实扭曲真相,这可能让一个无辜的人含冤莫白,更是能给自己招来无谓的杀身之祸,善哉善哉~

法庭辩论式推理小说的升级版

卡尔有非常棒的法庭辩论式推理小说。港剧也有这样的类型,特别是在法庭上实验证人的视力如何。西村的这部小说就升级了,“法庭辩论”期间还有凶杀案件发生。我是看到一半就猜到凶手了。因为费那么大劲儿,肯定原凶手是冤枉的。那么有可能接触到凶器的 那个就是明显的嫌疑人喽。辩论推理的过程也不错,严密但是不矫情,处处合理而简单通顺。比起纠缠在“密室”或者奇怪的“馆”之流的格局大多了。比起变态的凶手杀完人自己也不落好的的奇怪动机,这个案件显得合理而寻常。总之,不错。


 七個證人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