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门户

出版日期:2015-4-17
ISBN:9787300210333
作者:吴晨光
页数:244页

作者简介

在这个PC端影响力下降、人们对手机的依赖与日俱增的时代,这种探索的意义非同寻常,可以说是试图树立新媒体时代的行业标准。
——陈彤(小米内容投资与运营副总裁、新浪网前总编辑、资深网络媒体人)
我将对此书的阅读,视作对往日岁月的怀念,它提醒我,自己曾 投身于多么富有蓬勃朝气和探索精神的事业。而对这种事业的原则、逻辑和方法的继承和继续学习,对于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形象塑造 ,同样有融会变通的参考之用。
——曹筠武(聚美优品公关总监)
这是一本新媒体、新编辑和新运营的倾心之作。书中充满了移动时代的顿悟、感悟和体悟。从网络中来,到网络中去,在编辑规则中体现新闻专业主义,于新闻生产时浸润互联网思维。面向用户就是连接读者。特推荐。
——沈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
吴晨光和他的团队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新闻领域“一日一战”,硬是把程式化、“搬运工式”的网络新闻操作方法,做成了专业精神和专业操作的“大格局”。本书中既多有细密案例,也常有洞烛之光,虽非标准答案,也可为他山之鉴。流水常新,惟新不破,唯此为期。
——杨新华(新华网副总编辑)
编辑推荐:
元旦后,《商业网站的高薪是这样拼出来的!》这篇文章在传媒人的微信朋友圈中流传,文章介绍的是搜狐网内部使用的编辑手册。这本小册子正是《超越门户》的前身。春节期间,手册的主编对以往的内容做了较大规模的调整、扩容,在柴静《穹顶之下》刷屏之后,不,紧接着又在李光耀被逝世之后,书终于定稿了。
这本书讲啥呢?其实书名做了很好的诠释——
超越门户网站。这本书凝结着新一代互联网新闻人的光荣与梦想。十年前的《新浪之道》为门户网站树碑立传,《超越门户》则着眼于移动互联时代“做新闻”的种种理念、操作手段及未来可能性。是UGC、H5、APP、PUSH,不是海量信息的被动接受,从根本上说,这是受众(用户)观念的转变。
超越媒体的门户。传统媒体人的新闻理念、业务水准、情怀与新媒体技术手段结合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此书给出了当下时代最好的答案(目力所及,似乎还真没有之一)。主编曾在几家知名的传统媒体任职,他将所有在传统媒体打拼历练来的经验用于新媒体,大到情怀、眼界、格局、理念,小到标题的拟制、版面的编排,新媒体的新闻业务不再浮夸,不做标题党,强调价值观。
超越自身的门户。此书是近三年搜狐新闻编辑业务、新媒体操作手段经验的总结,纯干货,很多内容是用血泪换来的,可以说是倾囊相授。别的不说,“重大突发事件处理流程”、“媒体融合变革示意图”,仅仅这两张图,对于转型中的媒体来说简直可以说是无价的。全书300多个案例,尤其是《截稿新闻:关于李光耀的最后一战》一章“乌龙球更是新闻”中的自我剖析、自我反思,贵在无私,贵在有追求。
好书首先是能打动编辑的。审读书稿时常常会感到热血沸腾,为living for news 的新闻人的情怀、高度、态度,所以我们愿意用最短的时间推出此书。好书也使编辑的幸福感猛增,《超越门户》内含多个二维码,扫一扫,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立刻呈现,平面的纸质书变得立体、生动起来,传统的出版有了新的尝试,这也算是一种小小的超越吧。
——策划编辑 翟江虹
内容简介:
《超越门户》凝聚着新一代互联网新闻人的光荣与梦想——本书历时3年写成,作者超过100人,编辑接近30人。此前曾有两个内部版,即《搜狐新闻采编规范》2014版和2015版。
这是一本“立体”读物——本书23章,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新媒体新闻编辑规范,下编为专题解读。全书集结了300多个案例,配有多个视频动画,10多个H5页面及图表。
这是一本可以为互联网新闻行业树立规范的教材。10年前的《新浪之道》代表了PC时代门户网站的报道理念,《超越门户》则传递移动互联时代的全新报道理念。书中内容80%以上与移动互联相关,特别是新闻客户端编辑、全媒体互动直播、最终页编辑、H5设计等章节。

书籍目录

上  编   搜狐新闻编辑规范
引 子 激情燃烧的日记
第一章
遴选新闻的秘密
第二章
只做好标题 不做标题党
特别推荐 标题中常见专项内容使用规则及用词禁忌
第三章
要闻区:“五大哨所”和而不同
特别推荐 新闻客户端版面编辑规则
第四章
策划:发现黑天鹅
第五章
《新闻当事人》报道了哪些人
第六章
来搜狐新闻客户端看互动直播!
特别推荐 跟帖运营
第七章
评论让你有态度
第八章
一个专题 打包奉送
第九章
移动阅读:最终页有大奥秘
特别推荐 “延伸”版块的编辑规范
第十章
“图”个明白
第十一章
可视化产品如虎添翼
特别推荐 H5页面制作
第十二章 重大突发事件处理
下编 未曾公开的新闻内幕
引 子 狼群,远去的狼群
第一章
狼群,重现“7•21”暴雨
第二章
中共十八大 首战凤凰网
第三章
2013年“两会”:你有吴小莉 我有小狐狸
第四章
薄熙来案报道 底线在哪里
第五章
跨国直播曼德拉葬礼
第六章
MH370:我依然等待你的归期
第七章
将“呼格案”追踪到重审
第八章
搜狐网“媒体融合”幕后
第九章
穹顶之下的雾霾频道
第十章
值班编辑手记精选12篇
第十一章
截稿新闻:关于李光耀的最后一战

内容概要

《超越门户》是搜狐新闻中心115名员工的集体作品。
主编吴晨光,1975年生。1998年进入新闻行业,曾在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任职。2012年进入搜狐,现任搜狐网执行总编辑。
2008年—2010年,连续获得南方周末“年度传媒致敬”;2009年获得亚洲杰出出版人金奖。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EMBA媒体班(第六期)学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在读。
中国野盟“野狼战队”成员、突击手,跆拳道黑带初段。
电子邮箱:chenzhou7502@vip.sina.com


 超越门户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文/吴情新闻,顾名思义,指的是新近发生的新闻,隔了好几天的消息当然算不得新闻。互联网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消息的传播速度比前五十年(甚至近到十年前)有了很大的飞跃。我们,普通人、公众和媒体,每天都在被各式各样的消息包围着、轰炸着。这种信息的庞多部分意味着杂乱——如何在一个信息源如此庞大多元的社会里,寻找可靠的信息源——是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以便在遭遇“谣盐”、“神医张悟本”时无所适从。寻找可靠的信息源,这个问题,对媒体人也是至关重要的。有人说,媒体人是“做新闻”的。这个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但首先,新闻最重要的是事实,事实意味着客观性,媒体,尤其是门户网站,如何在信息来源多元的情况下寻找到真实可靠的信息源,向大众输送信息,成为其存在和竞争的关键。例如,2011年的“小悦悦”事件,媒体铺天盖地地指责路人冷漠,人心不古,而忽视了公布出来的视频经过滤光、对比、增强效果,也即,正如某些路人所说的“天太黑,真的看不见”,视频的可靠性和现代技术的介入,使得我们剥离了人性的考量,武断地做出了道德评价,伤害了事件相关者(那些无端被人“审判”的路人)。媒体人,门户网站固然不能虚构不存在的故事,违背基本的行业规范,不能人为制造新闻。但有了新闻并不等同于把新闻制作好。一个好的新闻,其构成要素很多:第一,时效性,新闻的保质期很短,甚至以“秒”计算,在移动互联时代,速度可以说是新闻的生命。第二,利益相关性,它必须或者应该与人们的切身利益相关。第三,人文性,新闻工作者要有人文情怀,善于并敢于为弱势群体发声。第四,趣味性和创新性。一则新闻,尽可能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达,无疑有助于其传播。从这个角度上说,有了可靠的信息源之后,善于对信息进行适度“包装”是有必要的,以避免类似新闻的同质化和枯燥性。信息的可靠性问题和传输问题基本解决了,但还存在着一个新闻目的何在的问题?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它们及其幕后人员通过信息(新闻)输送欲达到什么目的?这无疑是对从业者的一个追问,即他们秉持着怎样的一种世界观和价值观?新闻工作者无疑给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提供了一扇窗口,使我们可以远观世界。但我们是借着新闻人的眼睛在看这个世界,那么,我们该如何确保这双眼睛在看这个世界时,没有戴着有色眼镜?有人推崇中国小说式的新闻制作模式,也即新闻人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把事实摆在观众或听众跟前,由他们自己做出事实背后的原因推理和价值判断,尤其在新闻人证据不足、多方势力纠缠的情况下。也有人推崇西方新闻人杂文式的时事评论,新闻人根据自己掌握的事实资料,做出自己的逻辑推理和价值判断,当然,这也与西方媒体人充当社会“第四权力”的角色相关。两种模式各有侧重,需要新闻人自主甄别,以便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另外,还有一个价值观的问题。新闻人,尤其是专门从事政治经济新闻的新闻人,他们在涉及重大政治经济事件时,更需要从基本的专业知识出发,把握住基本的政治红线和当局精神,不对当局的做法做出恶意曲解。新闻人拥有着较为广泛的社会资源,在短时间内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对社会施加影响。价值观不正确,势必不利于社会影响的正面化和积极化。把握对时代的认知、领会当局的精神,为公平正义、合法权利奔走,真正为人民的利益发声,这是我们大众对新闻人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高期许。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自律、尊重人性、创新等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新闻人可以向我们传输有价值的可靠新闻。
  •     角度一、 时效性二、 神秘性三、 不同的角度四、 高度五、 互补:大新闻做细节,民生新闻做高端六、 反面:讽刺标题一、新闻点前移(重要的内容先说)二、某时间追踪三、快讯其他一不要出现太多负面信息二、发文章不要单一,所有的内容组合打包营销:评论:推荐阅读
  •     虽然吴老师的名字在互联网界如雷贯耳,但作为像我这样刚入行的菜鸟新人在之前确实是从未听说。直到今年年初,业界开始疯传那本被誉为“新媒体从业者的蓝宝书”—《搜狐新闻采编规范》之后,我才第一次知道了吴晨光老师的名字,以及了解到他从央视,《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等著名媒体一直转战到搜狐网总编的辉煌经历。由于《搜狐新闻采编规范》是搜狐的内部工作手册,为了求到它,我甚至带有“稍许目的性”的去结交了一些在搜狐工作的互联网同仁,直到终于有一天,因缘际会的我也是加到了吴晨光老师的微信,为此我按捺不住激动,诚恳的向他请求:“吴老师,我是您的忠实粉丝,您那本《搜狐新闻采编规范》可否卖我一本?多钱都行”。“那本书已经出版了,叫《超越门户》,可以说是《搜狐新闻采编规范》的加强版,你直接去买就好”。书到手后,如获至宝,用了一周的“地铁时间”突击读完,读毕感叹:果然如那句话所说,你所习以为常的一切,必然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我为什么向大家极力推荐此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这本书为我们的运营工作,尤其是内容运营提供了极其专业的规范化指导。众所周知,在互联网时代,黏住用户最核心原则无外乎三点,一个是服务,一个是社交,最后一个就是内容。而这个内容又包括方方面面,文字,视频,音频,游戏等等。据我所知,大部分运营工作者的第一份工作是从编辑,社区运营,微博运营,微信运营等类似内容运营的职位入门。如果说内容是互联网发展的基础,那内容运营则更是运营工作中的基石之本。但可惜的是,大部分做内容运营的同仁(包括微信,微博运营)都把这份工作想的略显简单和枯燥,并逐渐对它充满了倦怠之情。比如我现在随便打开一篇微信公众号的内容,错别字连篇,文章语句不通顺,版式混乱;打开某门户网站,标题党横行,低俗驳眼球内容比比皆是,评论区里骂声一片;打开某资讯类APP,内容重复,更新缓慢,最后也只能卸载了事。而对于内容运营的轻视和短视,也使得很多产品在最底层的地基就没有牢牢打稳,从而造成用户们的大量流失。所以,当众多的CEO,产品经理,运营总监天天讨论什么是PGC还是UGC,如何写出走心的文案时,我倒不如建议大家先沉下心来,像书中搜狐网的那些编辑一样,安安心心的写好每一个字,编辑好每一句话,贴好每一张图,发布好每一篇内容,以及做好关于内容运营最重要的两点原则。第一个原则:一定要建立内容运营的流程化内容运营,尤其是大规模的内容运营,本质上其实是密集型劳动工作。就拿我所运营的产品举例。我们和竞品的差距除了在产品,运营方面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缺人。竞品有将近100人的团队专门负责内容,而我们团队只有10个人,并且在这10个人里也只有三人专注内容运营,剩下的都是兼职。但做过内容运营的都知道,找内容源,谈授权,编辑,插图,发布等流程都是极其耗费时间,除了从后台系统上进行优化以外其实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但吴晨光和搜狐团队进行摸索,在流程上寻求突破,从而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在早期搜狐的内容运营团队中,分为移动组和PC组,而两个组里又细分出新闻组,社会组,军事组等等。这种分组乍一看条理清晰,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不仅浪费人力,并且经常会发生内容冲突。首先人力浪费是指就好比追踪某社会热点新闻,PC端新闻组和移动端新闻组其实追踪的都是同一件事,寻找的都是同一份稿源,但却浪费了两组人力。而在最后发布内容的过程中,因为协调不统一,PC端和移动端经常会发生内容打架。比如PC端发布内容《普京,俄罗斯民族的强国之本》,移动端却发布《俄反对者:普京比斯大林更“独裁”》。同属一家媒体却发布立场不同的内容,一定会让读者觉得匪夷所思。除此之外,这种流程消耗的时间成本和沟通成本也是巨大。后来吴晨光借着搜狐副总裁王昕的推动,历时两年(可见运营的优化永远是一项漫长的过程),进行不断改革,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最终完成了好比“中央厨房”的内容分发制度。具体落实到细节就是,首先由一个类似于“中央厨房”的内容团队进行大量的内容源征集及遴选,然后进行粗加工,再分发给各内容组,各内容组会针对分发过来的内容进行精细化编辑,最终同时在移动端和PC端发布。这样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力,减少了重复劳动,更会使搜狐的内容运营体系如流水线一般,每人专注一样,负责找内容的专注内容挖掘,负责编辑的专注编辑,从而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大大提高了内容质量。对比我们团队来看,面临的问题其实要比搜狐更加严峻。本来人数就少,每个人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负责一个板块的内容运营,既要负责找内容,还要自己负责编辑,录入,发布。每个人的工作流程都要转到多个平台去做,这就造成了工作量很大,周期很长,但产出却很小。如果借鉴搜狐的“中央厨房”制,将团队进行分组,缩短每个人的工作周期,有的组负责找内容,有的组负责编辑,有的组负责统一发布,是不是效果会更好呢?除了关于内容分发的流程建立和优化,吴晨光还建立了搜狐应急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直播报道流程等等,具体细节在此不表。这些流程化的制度恰恰是众多互联网公司运营团队所缺失的。因为无流程,就会使运营无章法,无章法,就会使质量不稳定,这也与内容运营的核心原则:持续而稳定地输入优质内容背道而驰。由此可见,建立内容运营的流程化是多么重要。第二个原则:内容运营的无限精细化我一直认为运营人员应该是一个性格多面体:既要有敢想敢干的拼劲,又要有细腻入微的沉稳。复制粘贴别人的内容而不修改错别字;喜欢用各种标题党驳人眼球;总是不考虑用户的阅读体验进行排版;永远为应付KPI而遴选内容。做过以上种种的,我不相信他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运营人员。因为优秀的运营人员一定是有着无限的认真与细致,力求将每一处做到完美。当然,虽然极其专业的搜狐团队不太可能犯上面的低级错误,但吴晨光对于他们关于内容运营的精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是吴晨光对搜狐团队部分精彩标题的修改分析。(搜狐不允许标题党,主要原因是因为当用户通过标题点进正文后,会发现原文内容与标题落差较大,从而影响阅读体验)也是从侧面看出搜狐内容团队的细节之美。1.标题新闻点及关键字要尽量靠前原题:中国第一座深水钻井平台明日于南海开钻改:南海明日开钻中国第一座深水钻井平台分析:中国南海争议颇多,为新闻点,故关键字要靠前2.起标题利用名人效应,使标题更有看点原题:协和女医生:接诊多起吃烧烤引发鼠药中毒病例改:急诊科女超人:接诊多起吃烧烤引发鼠药中毒病例(笔者注:急诊科女超人为著名微博红人。)3.善于利用地点的知名度做新闻原题:秦皇岛部队医院发生命案6名护士被砍死改:北戴河部队医院发生命案6名护士被砍死分析:秦皇岛知名度不如北戴河。北戴河为国家领导疗养地,敏感度较高。4.不鼓励标题党,但鼓励做创新例:霾霾霾霾北霾霾霾霾方霾霾霾霾以上摘自《超越门户—搜狐新媒体操作手册》再看看搜狐新闻的push指导原则原则:出手如电,惜墨如金,下笔如神。条例:重大时间发生后第一时间推送,除此之外,早中晚高峰,各需要Push一条重要新闻。早高峰Push一般在7—8时,以“重大硬新闻为主”午高峰一般在中午12—13时,一般以“重要+可读性”为选择标准。晚高峰一般选择20—22时,以“可读性”为选择标准。一般情况下,每日Push不宜超过6条,否则有打扰之嫌……..以上摘自《超越门户—搜狐新媒体操作手册》读完之后对比一下自己的运营工作,是否做到如他们一样精细?是否做的比他们还要好?至少我还没有做到。本书有太多的内容值得我反复研读和思考,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吴晨光老师的工作方法和敬业态度。这篇日记写于2012年5月8日,我来搜狐工作的第五天。从这一天到2013年10月末,除了周末外,我每天一记,风雨无阻,5号字外加上千幅截屏图,以及它们所要表达的2000多个案例,塞满了115页word文档,每天下午三点在搜狐新闻中心的例会上,我会结合这些案例并进行分析点评。我就是在那时候养成了住“七天“酒店住宿的习惯,周一到周五。不是我想住,而是不想把时间耗在每天来往3个小时的道路上,从2012年春天走到2013年春天,单程27分钟,很多思考和总结也来自这条毕生难忘的马路上…….以上摘自《超越门户—搜狐新媒体操作手册》这一定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隔着书本亦能感受到。哪怕是做着看似简单的文字工作,看似枯燥的内容运营。但它依然有许多值得你发挥和浇筑激情的空间。最后再次问一下自己,我们的内容真的做到尽善尽美了吗?至少我还没有。刘玮冬写于2015年10月26日夜作者简介:刘玮冬(微信公众号:刘玮冬运营手记),现为京东上海分公司无线运营经理,负责京东旗下某APP的运营及推广工作。平时专注于互联网运营领域的研究和总结,在APP推广,社区运营,内容运营,用户运营,社会化营销方面有其深刻的思考和独到见解。

精彩短评 (总计38条)

  •     网媒越发职业,纸媒越发落伍,末日不远矣,真该让某些人瞅瞅,小都市报早死早投胎吧…用牛叉人做牛叉事,改革整合部门结构,效率优先,有效协作,差异呈现;明确新闻级别设定、参事人员分工,及时总结分享经验教训,培养人才,搜集储备素材…拼判断,拼速度,拼资源,拼创意,拼形式,拼态度…冲上流量同时保证姿势好看…
  •     还不错!!!
  •     写给做过新闻的人而非新媒体人看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现在的新媒体人大都没有新闻从业经历,所以看这样的书大概只会不明就里。但请别忘了,自媒体的属性依然是媒体,能让媒体站立不倒的根本是内容,以及支撑内容的态度。认识到这点,才能看出这本书的精气神所在。
  •     上编还不错
  •     意外好看的挂水读物:希望是最后一本
  •     非常实用的一本书 原来互联网媒体也在做这些事情了 看到了希望!
  •     看着非常流畅,又找到了一个认真的人。
  •     这些内容,不仅仅是搜狐的,也是所有网络媒体人的,甚至,大部分网民也用得到
  •     实操性很强。一直觉得网编是互联网行业里比较底层的工种,现在看来的确如此,还是要依靠传统纸媒,运营方式也偏传统媒体。
  •     标题编辑和内容运营
  •     有干货
  •     你所习以为常的背后,必然有人付出无限的艰辛。一个门户的自我修养。
  •     正在读中 mark
  •     毕论。
  •     挺有帮助的。
  •     从事互联网新闻的人,很应该看看吧,前半部分讲得好,也属经验之谈。
  •     一本落实到操作层面的实用的书,对我目前的工作有不少启发
  •     不适用工作 故未读完
  •     看书评:在作者身上,我看到了一种魔力,慢慢地改变着我(http://book.douban.com/review/7666896/)
  •     适合新闻类的编辑使用,里面案例多,但是干货内容不足
  •     搜狐新闻中心的工作手册,良心之作,很不错的书,案例很多,从选题、标题,到网站板块的维护,如何策划栏目,运营评论,制作信息图等方方面面,对于资讯网站编辑是很好的参考。
  •     05,新媒体的操作手册,各类处理方式划分得很详细,操作性很强,还不错。
  •     笔记的形式相对很散了,就是集结出书,没有什么太强的逻辑可言。书中很多地方跟我做贴吧的经历很吻合,想必对生产内容的网络行业应该都有借鉴意义。早看的话大概对于我帮助会比较大。
  •     上卷了解门户媒体的操作方式,蛮多干货;下卷讲述重点实例,亮点颇多。 总结:干这行当蛮累。
  •     没有多豪壮的英雄梦想,没有接受过系统训练,却懵懵懂懂入了这行。吴老师这本书,应该可以为我们这些编辑立言以励后来者吧,书里写的一切就是我们的青春,我们未曾见证纸媒与门户的黄金时代,这恐怕是最大的遗憾。
  •     在一个没有新闻自由的国家谈新闻之道,最后都会变成谈论如何做新闻的奇技淫巧。所谓上乎道,下乎技、器。(看完这书之后彻底地断绝做新闻的念想)
  •     虽然有些东西还是比较熟的,但干货还是不少,对一些涉网、涉两微一端的从业人员来说,好多内容不仅仅是基本功,更是一些基本遵循和思考方向。
  •     被骗了,渣渣书!
  •     要做标题党,就做一个有高度,负责的标题党
  •     挺细致,推荐入行新人可以看看。
  •     当了解媒体行业的资料看
  •     现在看术有些过时,道还是有可借鉴之处。
  •     本周书单
  •     和工作有关的书看着好痛苦。
  •     我不是媒体人,看这本书没有太多的感触,这是搜狐的新闻处理蓝皮书,可能对媒体人更有帮助吧。 收获的点:在网上看到的各种新闻背后有很多人的付出,好的新闻需要做到及时响应、突出重点、切入点巧妙。 想到自己关注的八卦号,每次有娱乐新闻爆出,他每次选的切入点都很不错。没有爆点新闻的时候,选取的题材也很赞
  •     选读部分章节
  •     互联网新闻都有如此标准,传统媒体汗颜!值得每一个新闻人学习,特别是以"领导喜好"为王,毫无标准的传统媒体!
  •     烂书 买了必定后悔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