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关西游

出版日期:2016-5
ISBN:978753258058X
作者:张怡微
页数:160页

作者简介

人生在世,各有所取之经,各有一条西天之路。张怡微写孙悟空好名的性格与未名的命运,超越的渴望与术能的局限,写他的虚无与情难,递迁与狼藉,眼泪与心魔。《西游记》借小说这一“末技”关照“世道”中情义的方方面面,读者也借由“西游”这面镜子反观自身,追随行者一路趱程。情关如浊水,我们与行者共同渡越。

内容概要

上海青年作家。2004年获第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步入文坛,后陆续斩获第三届《上海文学》“中环杯”中篇小说大赛新人奖、第35届台湾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第18届台北文学奖年金奖等重要奖项。


 情关西游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看《情关西游》的时候很容易联想到《蒋勋说红楼》,似乎都是一种脱离大众根蒂感官的另辟蹊径,却更像是投射在自己身体里的再创作。古时文学其实很少有人真的读全原文,或者能读懂字面外的深意,《红楼梦》自不必说,在宽泛的“红学”氛围里,蒋勋却极力撇清考究的部分,回归文本本身,似开启了新旧读者的另一个感官世界,情情绊绊,少年少女,不再是电视剧翻拍的歌仔戏、三角恋或鬼故事,反而像奇妙的夜谈,一次静态的星际穿越。而到张怡微这里,似乎更需要勇气,毕竟《西游记》的改编从来都不在“回到文本”,而更像一种百口误传的荒诞的光怪陆离的民间传说,悟空也从打怪的泼猴,演绎到拉风的日本武士,再到如今耍的了宝、把的了妹的情种,都是有趣的吸睛的创造,却没有人愿意揭开古书里悟空的内心。从第一次意识到了“死亡”而流泪,继而踏上寻求“长生”、“正名”、“身份”、“价值”的过程,到《西游补》里遁入虚无在性情上的转变,都像巨细靡遗地在说另一个故事,却不难看到怡微的心细与苦力。这之前,有谁会去想,唐僧不过也是一个杂念重生、有点偏见、甚至有点色的普通人,八戒的小心机,玉皇大帝的管理能力,各路小妖怪其实不过是更低阶段的五圣,悟空也有委屈、烦恼和社会气的一面......更早的时候看张怡微,喜欢看她的散文,她写身边人,写偶像情节,写灰色的情爱,都很少女,却带着这个年纪难表述成文字的共鸣。后来她去了台湾,从写走马观花的游览,到写电影,写喜欢的作家,到渐渐专心做一些私下的改变,其实都让人有些动容,有些钦佩。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埋身在堆满书籍、资料的小房间里的少女,都在经历些什么,这些文字背后又藏着什么样的坚持,但也时常为她高兴,高兴她在做的事,是一般人不做的,一般人走不到的。就像她转述的她老师对她说的那句有点让人心疼的话,“你要做喜欢的事,这世界上不缺你一篇论文”。
  •     文/文艺青年一个新生代作家的经历和魅力,对于读其书的影响究竟几何?通过近阶段和一群年轻人一起“追星”张怡微后,我的回答是:全部。尽管,她将仍是小众而独特的,但作为读者,当把这本薄薄的半学术书话小册捧读于手并咂吧出况味时,却也是知性而幸运的。因为在阅读中,我们也随文字幻化入多本西游,通过作者的导读评说开始思考并发现了自己相同的境遇——原来这趟人生旅程过半,我们都未曾入味,既不得西行之苦难,更未度情关考验。在上图签售会上,怡微笑称,她至今写书10多本,唯有此书是父母亲戚、台湾著名作家蒋晓云都问她要一本来看的,之前都“无人问津”。虽是戏言,却也旁证了《西游》亘古不变的生命力。“人生斯世,各有正业,是即各有所取之经,各有一条西天之路也。”张怡微把这段话作为上编题记,正是想把《西游记》作为一面“镜子”,让人透过这面镜子反观自己。上编行文感性、智慧、俏皮,正如作者本人风景,小巧可人,却又灵气逼人,像极了封面手绘之景:从叱咤美猴王,到粉紫相间坐于桃中的禅者。文中既有对《西游记》故事疑点的释疑解惑,也有对人情世道的借题发挥,中间又穿插名家评论,看似闲庭信步,实则苦心孤诣。但熟悉怡微的人都说,这本书应该倒过来读,后记和下篇才是全书的精华——不仅因为董说的《西游补》是她在台湾求学时的研究专题,更因其中附带了更多张怡微私人的东西。后记中,怡微提及了影响她学问做人的诸位仁师。第一个是在复旦发蒙的哲学系导师汪行福,临行曾送给怡微一句话:“你要做喜欢的事,这个世界上并不缺你一篇论文”,相信这句话也感动了所有书外读者,成为传颂最广的怡微标签。汪老师也是本书的序作者,简练有力的用字,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本书是对《西游》及续书德里达式的解读,是属于张怡微自己的。怡微曾在多个媒体专访中毫不避讳地谈到,她把在台湾的经历写成书,世俗地赚取了学费和生活费(时常窃喜于这小女子与头脑简单的记者对话时,总能寥寥数语便占据思想的上风),但在台湾点读经史子集时,她却与恩师高桂惠通过《西游》这个媒介共度精神之旅。签售会上怡微曾说:“在我遇到种种不顺意时,古代小说成了我的避风港。而《西游记》更是我孤独生活中最大的乐观源泉”。西游之于她的意义,大得仿佛一个重要的师长,一座灯塔。在其最困顿的时候,给予最安宁、最有乐趣的角落。“这种纸上相逢的知心,像是我不得不等到而立之年才能得到的,无言的礼物。我想最好的阅读也无非是如此,我们可以和书中人一起成长。”从《西游记》到《西游补》,也是每个读者成人成熟的过程,这几世的文本,从被读,到续写,再到还原出情味,经典的价值,就在于这种被不断读出当下的阅读体验的累积和传承。作者所谓的情关,早已超出世俗情感之意,指向带有哲学宗教含义的精神归宿,也就是人的安身立命,从这个层面来说,囿于世俗之困的我们,实在未过情关的考验。把孙行者置于情关之困,主要体现于具有意识流味道的《西游补》,而怡微对《西游补》的偏爱无疑溢于纸上,其中更为作者董说单独留了一章,并引用前人研究成果——从医疗角度观察明清世变中人,别有深意。相信《西游补》的受众一定是高级知识分子,它并不面向大众。有人读了书才生病,有人不得不通过再读书去疗愈之前因读书而获得的心理病。更有人因为误读而厌世丧生。但人们很快就发现,董说个人性情的特殊性,要比他和同时代读书人所经历的外部挫折更为引人入胜。董说每逢大病,创作量都剧增,写作仿佛是疾病的产物,阅读则像治疗。《西游补》中行者入梦境的过程,也就是入魔的过程。心火不灭,则魔镜一再增深。情欲的场域都在鲭鱼肚中展演,包括了富贵、功名、情爱的贪念及执着。入情容易,出情难。其象征故事的背后,直指人的个体困境,包括如何克服大千世界中的虚华,如何面对精神领袖的背叛,如何挣脱尘世污浊,走向超越性的理想。这种陌生,其实与孙悟空认识到自己和鲭鱼同体、自己即是心魔是互文的。作为唯一的主角,《西游补》中行者的困境,其实也就是作者述梦的困境。丧失使命的取经人,丧失本身成为了最大的精神创伤。悬置的死亡,更令这场梦境变得格外空灵、恐怖。其实,每个人都曾在生命旅程中扮演孙行者的角色,要放弃花果山洞天福地的逸乐而去克服虚无是须要付出很大代价的,最大的代价就是受难,最好的办法是劳动。大部分人,吃苦可以,不要受罪就行。砍柴就很好,照顾家人也很好。这个道理,当时的孙悟空是不明白的。太聪明的人在世间“装聋作哑”,傍身的是并不积极、却又避祸实用的生活力。而“普度众生”这样艰困的工作就需要天真、笨拙的人去做了。乌巢禅师曾送给唐僧《心经》:“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但《心经》在取经路上似乎从未发挥过作用,而未得心经的孙行者对文本的理解却比唐僧深刻很多。第二十四回三藏问西天“几时方可到”时,悟空说:“你自小时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还难;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行文至此,怡微感慨:“我们就是自己的魔瘴,克服自己,就是克服时代。”Can't agree more.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看看吧,很有趣
  •     不知道怎么评价。。
  •     做学问人的西游记文本解读。短小但见功夫。
  •     热泪盈眶。再找不到这样兼有学术深度和写作温度的作品了。怡微在新书发布会上说,如果做不了须菩提,能做一个樵夫也很好。但她是我的须菩提。
  •     读的时候时有会心,有些地方会笑出声,而读到最后却几近潸然。真的好喜欢怡微的切入角度与行文。怡微的切入角度近社会学与人类学,非常沉稳地细细剖析西游记里的世情秩序与人情伦理,对于孙悟空的成长之路描绘得更是深入浅出。记得以前怡微写宫本辉,说她自己就像写行书写得油掉的人,其实是写不好一横一竖的,但宫本辉能把人情里的一笔一划都娓娓道来。如今的怡微,也可以做到这样了。世情里的逻辑和秩序、符号与象征,她都写得清楚明白,且在理论与文学书写中达到平衡。好喜欢看她写这些,期待她下一本写三言二拍!同时也更激发了我对晚明的兴趣。读怡微之于我,知识之外,多的也是自我的成长和心灵的宽慰。谢谢有你,一直以来。
  •     往来必定皱眉行。你要去做你喜欢做的事。
  •     欣喜于作者终于远离了青春岁月的感伤,石库门旧房子里的细碎,以四两拨千斤之势,带领读者感受西游记、西游补,梳理人间世情与神话小说的交错印象。虽多为随想,但也丝丝入理,没有刻意舞弄文字。作者一路写作,走得不易。此本半学术小书,让人看到学院派作家的视角,已逐渐清透。书也像人,温和舒服。
  •     有深度,有个性,有趣味的一本书。不要写小说了,多写文学艺术评论好吗?
  •     零散随笔
  •     还是散文好看
  •     虽然爱豆
  •     20161215 对书中提到的杨景贤元杂剧《西游记》很感兴趣,想看看从前劫亲娶妻害相思的猴子是如何变成了“无性无欲”不食人间烟火的大圣
  •     看完为自己以前的浅薄无知感到羞愧。所有没有深思熟虑的判断都是偏见。
  •     渐入佳境 镜与空相 悟空与虚无
  •     粗略看了一遍觉得还行,但之前期望值太高了
  •     特别佩服能深入解读一首歌曲,一本名著,一部电影,一系列美剧的作者,因为这需要有大量的文化知识积淀和联系,本书角度新颖,内容清新,not bad。但是我的语文老师迁移的角度更加有趣,把西天取经比喻成五种背景的出国人群,把红楼梦更是一场公司内部的斗争~
  •     不好不好,拼凑之书,作者你到底想讲个什么
  •     很喜欢的一本书
  •     觉得是张怡微最好的作品
  •     写给粉丝的文字,随笔。
  •     一本感性、智慧、俏皮且有一定哲学深度的10万字小书,从封面设计到旧时油墨香,皆透露着一股低调的优雅——正如作者本人风景,小巧可人,却又灵气逼人。本以为带了学问气便不好读,未想竟一气呵成,读出了小说的细腻和多情。在签售会上怡微曾说,每当自己遇到困难时,《西游》就像一个避难所,其中的乐观精神给她鼓舞。全书分两部分,前半段显才情,后半段露真情,从追求不死之道,到用苦难来体验人生的精神成长,昄依归佛,再到补上情关,经历虚无,像极了封面手绘之景:从叱咤美猴王,到粉紫相间坐于桃中的禅者。这几世的文本,从被读,到续写,再到还原出情味,经典的价值,就在这种被不断读出当下的阅读体验的累积和传承。
  •     我们从“少年作家”成长起来的、浮名下的写作者,往往会将一时之兴错当做卓尔不群。要很久以后才会懂得,你所走过的,别人必然走过。别人没有说、或者说不出来的那些,终有一日你也会选择不去说,或者知道不必说才是最好的“说”。至于经验的旅途,少不了万手雷同之恶,千章一法之静默,呕心沥血之徒劳。写文章的人,心里要明白自己的有限。 #再独特的个人经历,都只是人类普遍经验的一部分。——多丽丝·莱辛#
  •     人人有个灵山塔 好向灵山塔下修
  •     “人生斯世,各有正业,是即各有所取之经,各有一条西天之路也。”
  •     这么多年看张怡微由写青春小说到研究古籍善本,千回百折,不断成长,但从未离开文学本身。这种坚持本身就令我感动和羞赧了。人生在世,各有一条西天之路。最好的阅读就是我们可以和书中人一起成长,和作者一起成长。
  •     作为一本学术小书,张怡微的写作姿态严谨中不乏深情,是本很值得用来消遣的作品。
  •     当年的新生代作家,现如今笔力深厚,哲学社会学信手拈来。
  •     我看书的目的好功利啊...孽障孽障 是写得很好,但是又感到种种限制,说不清楚
  •     爱豆的作品。有趣,易读,获得力量,装帧精美。爱爱豆。
  •     一直有听过怡微,但未读过其作品。读了蒋晓云之后才补齐疏漏,从情关西游开始。此书是作者对西游的思索,通篇阅读方知怡微内力之深厚,写情顺畅与通达自是不予再谈,文里由对西游细节的赏玩到达哲学的境地,对我一个没有哲学底子的人来说是磨练(但我认为怡微的文字疏解了哲学语言的苦味) 我也知道我们都是在自己的西行路上前行,每人自有各自的劫难。未读过西游原本,读过此书方知其中人物刻画细腻丰富,上编更近人世,也好懂;下编虚无与情难,对我来说比较虚(还是自己太薄了),也许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再读会解其中意。此次在家避难所读
  •     视角比一般的解读要更加广阔,一点点诉说天马行空里暗藏的机锋
  •     “清官如浊水,也烛照世情。”
  •     在一个访谈看到作者本人和这本书的介绍。很独到的一本小书,作者对西游记和西游补两部作品有着自己的热爱和见解。光亮的眼睛,微笑高雅,对经典的自由故事娓娓道来,不乏智慧美丽。
  •     怡微高超的语言功力,以及深刻的解读。太赞。
  •     怡微以“情”切入,从神界讲到阴间,世情人情。上篇写世道末枝,新颖深刻,讲“术”“能”“欲”“魔”,总能让人会心一笑。下篇写虚无与情难则让人有些沉重与压抑,总是最怕丢了自己的。《西游记》于我始终只是小时候的消遣,喜欢齐天大圣的凛凛威风罢了。如今看怡微写,才知其中千山万水,感谢怡微。
  •     2016.27 是好书。一种曲折幽微的妙。我爱张怡微克制、镇定、娓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业(事业,业障),各人有自己的经要取,要走自己的路。烦恼替不得,灵山只在心头。西游是由浑然天成到知世情,好文章。大闹天宫是孩子的勇力与欲求,所以值得追味,所以猴王是孩子的超级英雄。成长可喜可悲。怡微真好。
  •     boring
  •     借着张怡微视角,读了遍西游记,过去没有被发现的视角重新被挖出来细细咀嚼~原来孙大圣也和芸芸众生一样,经历一次成长;《西游记》的成书也是集合世变、民间意志的文本世界~
  •     你好像很得意的样子,嘻嘻。加油。
  •     写西游记的文化随笔,这本挺好
  •     在读中,喜爱之情无以言表。
  •     读起来渐入佳境,西游补的部分观点不新,但作者一些情绪的自我代入很好。
  •     内容很少,但想了许多,感谢张怡微。
  •     ”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     好的研究应该是含而不露的,但仔细分辨,很多话,哪怕引文,背后都是作者的意图和自况。能不能会心,看理解,也看机缘。虽然怡微不是专职学术,虽然也不是逻辑贯通的专论,但在眼下这个时刻,我会给五星。
  •     
  •     妙趣横生,浅入深出,2016阅读惊喜。怡微的文笔,是称得上有灵气溢出来的动人。
  •     总体读后感觉很不错,颇有作者的想法,但行文方式上有点像文献综述加随笔,对有的问题浅尝辄止。
  •     只恨自己读书少呀
  •     我是完全没读过西游记啦…所以看的时候在想长篇小说作者写之前真的会知道自己要写多少吗?jk罗琳知道自己会写很长所以第一部就埋了伏笔吗?她说西游记前三回就是在建立世界…写作者的意图,我永远无法捉摸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