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回原形

出版日期:2015-2
ISBN:978754956101X
作者:朱新建
页数:388页

作者简介

朱新建刻过一枚闲章,“打回原形”,这次拿来用作书名,因相对于他的画而言,这些文字应该算是某种形式上的原形,或深或浅地折射出一些画里未尽的意思。近三十万字,收录了朱新建这辈子散落在各处的话语,有关千年画史,文人往事,古今中外,世事纷呈;有精妙通透的阐释,亦有零零落落的碎语,却都是掏心窝子的实话。或深或浅,或隐或白,都是他的性情与风流。

焦点推荐
朱新建身前也是个爱热闹的,画家嘛,家里总是人来人往,跟集市似的。但到最后,总归要自己面对自己。
——王朔
回看新建的作品,我想起费舍尔对罗丹的带有嫉妒之心的敬意。
——陈丹青
我觉得一个弄文字的人弄出来的文字也没他好看。
——陈村
武侠小说中有一种境界,叫独孤求败,朱新建心里怎么想的,我不知道,想来也是去之不远。
——叶兆言
去冬朱爷羽化,眼看就要一年。多次梦见他痊愈,坐在副驾驶的位子上,回过头来和我讲笑话。有次实在太真,我醒来很久,还在琢磨天亮了,要打圈电话给村长老费江芮报喜。慢慢回过神来,想我们这位爷,吃饭走路,从不等人,脾气急得很,所以这一走,也是不等你们,一个人自在玩耍去也的意思。
——郁俊
相对于他的画而言,这些文字应该算是他某种形式上的原形,或深或浅地折射出一些画里未尽的意思。
——朱砂

书籍目录

打回原形 代序
第一章 止小儿哭
003 新文人画
009 画画究竟是个什么玩意
012 画一无是处的画
017 一百个齐白石
020 人物画
025 山水画
033 花鸟画
043 欲壑难填
049 女人肯定不光是我一个人在画
055 鸟王
060 遥想公瑾当年
064 齐白石、林风眠、吴冠中、扬州八怪
077 中国画的戏台
080 性欲的宣泄
第二章 无可无不可
087 一流大师与六流画家
093 男盗女娼
095 毫厘之差
098 谁能代表中国文化
105 民间与传统
109 这简直就是中国
114 艺术与教养
117 艺术与市场
121 一轮明月照姑苏
127 艺术家与时代
130 人类特殊的行为
133 关于造型
135 艺术与任性
137 临摹与书法
140 艺术家需要自信
143 中国画的位置
147 过坟地吹口哨
第三章 枭是枭,鹰是鹰
153 枭是枭,鹰是鹰
157 各有所需
163 第一口奶
167 一勺辣椒酱
171 玩你一条命
176 彩色的水
182 事无不可对人言
187 判断一个人
191 女厕所与短裤
193 课堂里的事
195 婚姻与后代
199 艺术与真诚
204 画画本身的意义
207 奇怪的游戏
210 只要你敢画
第四章 江上一笼统
215 聊聊读书
222 儒家的问题
227 谈禅宗
237 不许大小便
240 电影终将会成为一门艺术
243 痛快与本能
249 何福消受
255 色情最重要
260 女人难画
264 不太有所谓的贞洁观
268 茶与绘画是有联系的
270 取哪桶水
272 重新发牌
275 老实加善良
277 臭鱼
279 我的天性
第五章 电太不清再

内容概要

朱新建(1953—2014),生于南京,1970年至1978年于皖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1978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后留校任教。1988年辞去公职,旅居巴黎,成为一名自由职业画家,1993年归国。早年作连环画,后以传统水墨绘画,被视为“新文人画”的代表。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人生的跟帖》等。


 打回原形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前几日看完这本《打回原形》,顺带粉了一下朱王两家的小儿女:朱砂和王咪。 照片里,朱新建的公子朱砂和王朔的千金王咪这一对璧人儿皆是素衣长裤,潇洒文艺,隐隐透着不羁。按说这种路数的青年艺术家正是放浪形骸好年纪,但是这二位居然学成归国早早成婚,反把身为文艺大腕的父辈们吓了一跳。他们的解释也有趣:从前,离家远游是“叛逆”;现在,踏实做事才算“独立”。   果真是妙人自有妙人法。朱王两家端得是书画传家但又带着一股子逆劲儿,养出来的老少男女也是长袍马褂但斜着眼泠泠地看。见识这事儿,和眼界有关,南北流离东西飘荡是一种,淫浸书堆身处画室是另一种,可怕又可喜的是这些养分他们全部都有。如此根底长出来的人物,有在审美上很毒的眼,做事上很软的心。朱砂和王咪的设计工作室,挖掘不知名的旧式作家,推出隐士画家的创作笔记,瞧着都是不讨巧的硬骨头,他们非得啃下去。不消多说,这份对喜爱之物的执著和对经济利益的洒脱和他们二位的父亲们十足肖似。似乎艺术家的心思通透是一种自然。好像这些,在“他们”那个圈子,都不难。    其实不然。 朱新建老爷子在书里那篇 《一流大师和六流画家》 ,就是在谈一种成功的“不必然”。自古说登科及第鱼跃龙门,放到现代社会就是争名夺利攀爬等级。在艺术圈,大仙小神甚多,虚名闲职也管够。但要让旁人,特别是同行们,掏心窝子地说一句“这东西做得还成”,简直堪比撬动皇帝老儿的金口。刚入行的时候,好像远瞅着哪个间隔都不是什么大坎,从六流跨进五流只消溜溜达达,五流跻身四流也就稍微咬咬牙。如果都这么顺畅,那看起来身为鲤鱼的各类艺术家们,只要且蹦跶,会钻营,混脸熟就都能一道道门地跃过去。可你要再往上走走看,就会发现,糟了,有阻滞。老爷子全书都是大白话,其公子朱砂也在序言里说此书文风是一种“坐地搓脚似的腔调”。这种腔调使得朱老评论事臧否人的时候都带着一股子真诚的轻巧。在谈论到从三流到二流的困难时,他直率地用老友陈丹青做例子,说他“差不多算三流画家”。这个评价虽是戏谑,但也诚恳。因为他精准地指出了陈丹青的“阻滞”:太关心社会对自身的评价。在朱先生的真诚之外,他还流露出了一丝“狡猾”。这段文字读下来的时候,我们满心期待他要说出怎样的人物才能算得上一流,他却突然说: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已经不想成功了。读到这里忽然觉得老爷子实在太懂文字,甚至骨子里应该藏着小说家的灵魂,胃口吊得这样足这样高的时候突然把劲儿卸了下来,但又是情理之中,让你只能会心一笑。其实朱老所说的阻滞,或曰“无形的坎”,无非就是搞艺术这件事,不是输给天,就是输给懒。 没输给天也没输给懒的,也可能失败于寡淡。艺术工作者要在“真努力”之外捕捉住“非常美”,等于要在技术熟练的基础上抓住倏忽即逝的灵光,十年磨刀一朝屠龙,甚难。然而在稍有眼力见儿的观众眼中,看出一件作品是否有意思,却是三五秒的事情。时间的落差带来创作者的内心煎熬,多少苗子在这种苦熬里不但没摸到灵光,反而失去了原本朴拙的一点趣味。兜转一圈,无论仙家凡人,都会期待在画儿里看出趣味。越高蹈的艺术,才越会渗透出一种雅俗共赏的“有趣”。但一个人有趣是极难的,说了雅俗共赏,你就得雅得撑住面儿,又俗得不掉底。“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是文学之一种,“丰子恺画画不要脸”是图像之一种。让人吃吃笑,还能回味想。然而更难的是还不避讳有趣中关涉着一点儿“道德不崇高”与“政治不正确”。 去年在北京看黄永玉先生的水浒画展,那张题字“爱了,把我怎么样”的潘金莲着实“任性”得可爱。朱老谈自己画美人时候的口吻,坦荡荡认可李小山关于其画只有“春困与性欲”的评价,并将其化负为正地理解,那股子“就这么地”的态度也是十分黄永玉。二位都是性情中人,雅量气韵之外有一缕混不吝气质。怕什么的,就得承认美和善是有抵牾的,何况本身那些评点里所苛求的“善”就流露出一些可疑。世上多的是百无聊赖的美和虚度光阴的情啊,既然那么多道学家喜欢腻在其中指指戳戳,何妨率性些,用一开素绢一杆秃笔把伪善道破。有时候这类趣味偶尔还得悖一点儿“真”。在“电太不请再”那章的第四十八条里,朱老爷子听留学生安东尼说蹩脚中文也能听出乐子。真的,语言只要交流中能理解,严格符合语法是不必要的,甚至固定搭配也是不必要的,这是开通,并且这就是中文。朱老了悟到这一层,就得大自在。不过安东尼那句字谜般的“朱,你坏了,警察抓你,后来你又好了。这个大学。”初看只是觉得逗趣,看到书的尾声处,知道朱老因缘种种,是做过牢的,微微唏嘘。转念一想,其实坐牢不是什么要紧的事,要紧的是凡俗如我们,无法从不自由的囚笼中挣脱出来。因此在艺术这件事上,也不能被囚住了。过度追求满,到底要亏的。十足十的美太炫目,譬如正圆,譬如斐波那契数列,那是属于科学的迷人,而艺术,需要一些顽童般的疏漏,需要一些“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邪。    顽童般的朱先生,南京长大四处闯荡,这在我这个同为金陵人亦为四海客的傻丫头看来,是格外贴心的。狭隘了说,这贴心无非是乡情,但略略扩大一些胸襟,大概是同为“好色者” 的相惜。人生这种命题过于宏大,但细细滤出五光十色来又很细腻。他在书中反复说的食色性命,也是低开高走的各类人生大问题和小常情。一口辣椒酱一口小馄饨的苦中作乐;对皮相和肚子里有货的探讨;关于艺术技巧与创作激情的调和……似乎也就是自己从年少到晓事的一路成长困惑。不谦虚地说,尽管文人的风骨性情可能是一代一代弱下去了,但很多成长印迹却往往重叠。读先生的书,大约就是要打破一点人生的线性,看到大家名士其实也可以和我们这一辈很亲近。既然是妙人,通透得紧,他笔下的道理,换其他表述也可以稀溜溜可以说漫天,说到出一整排畅销书也打不住。但朱先生文字间的“欢喜”,是其他方式难以言表的东西。 朱老肯定也有他自身苦楚,没有苦楚的人生显然值得怀疑,然而书面上不必龇牙咧嘴去说,狰狞也有悖他散淡的性情。如果某种表述不算不敬,我想说:世间的苦他尚且挣脱了,太虚种种,想来他也无惧。【发表于《深圳商报》2015年04月26日 星期天 第C06版 书林】
  •     喜欢的是简单文字的堆砌。把最晦涩难懂的道理讲的很直白。做ppt最主要的目的是让人看得见,看的清,看的懂。写文章也一样,首先得让人认读懂。只是,有多少人本末倒置,只做出了花里胡哨的效果。有些人说话就是很耐听。应该是两个世界,精神和真实的。可以快活,诗意,但是也不要把现实生活过在理想里,该结婚就结婚,该养家就养家,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担当,专一,先做好一个人,再去做艺术家,理想家,诗人。有多少人也忘了这点。“有了营养,健康,最后就是没了舒服和快乐”。任何事情都有度,学了分析后,我变得越来越“宽容”,因为再精确的东西都会有误差,但是我们说,它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于是也就没事了。
  •     朱新建一直被称作鬼才、奇才之类。依我看,“鬼、奇”云云,用词都有点浮夸之嫌,真实情况很简单——一个艺术家,跟绝大多数人做的不一样,比如“画的女人,没有职业、没有道德、没有思想,只有春困与性欲”这样的事儿,别人用脑袋里固有的一些概念和经验无以置评,就扣上这么一顶仿佛置之四海之另类皆准的帽子。朱新建不怪,依据同为艺术家的他的儿子朱砂说,朱新建日常说话“有一种南方人自谦诚恳的口吻,讲的是一些生动直白的故事,让他即便是站在一个极端的立场,也不觉得刺耳,乍听之下觉得可以和他是一拨的,甚至主动和站在一起”;还说他谈论事情“永远互相勾连着,分也分不开。这样态度上的模棱两可,是南方人喜欢的谁都不得罪,也不白也不黑,只带一点赤”。你看,挺温和一平常人,不怪不奇也不鬼。朱砂这些评论父亲的文字,是作为朱新建文集《打回原形》的序言发表的。朱新建去年过世,朱砂今年编了这本书,一来算是纪念父亲,二来也整理一下朱新建留在人世的文字。蒙朱公子信任,我帮着编了一稿原著,编得荡气回肠,连连击节。书上市后忍不住又挑了些精彩章节重读。这遍读完,闲极无聊的时候,还会不时拿出来翻,还会不时发现一些之前没留意到的精彩。我的意思是,这本书值得反复读。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不少如今六十岁上下的艺术家、文化人,不约而同都在做着同一件事,即从纯个人角度串讲一遍他感兴趣那个领域的历史。什么意思呢?比如阿城,曾经有几年多处演讲,后来把演讲稿整理为《闲话闲说》一书。表面的模样是长篇随笔,骨子里是以他个人趣味,串讲一部中国俗文学史。再比如眼下的陈丹青,以最时髦的视频媒介,通过梳理西方绘画史的一些“局部”,从纯个人角度串讲西方美术史。朱新建这部《打回原形》亦可作如是观,他用比前二者更散乱、更蔓逸,但同时自然也就更真率、更大胆的方式,串讲了一遍中国文人画的历史,甚至是整个中国画历史,乃至于整个中国艺术史。细考这一现象,大概有几点可说。一是这一代人从小在新中国新教育体制下接受历史教育,人所共知的原因,漏洞不少。后来随着社会进步,视野愈渐开阔,颇有痛定思痛、拨乱反正之需求。二是人到一定年纪,随着学识的积累,见识的增长,以及思考的不断积淀,也容易更自信,进而形成更加个人化的历史观。三是至少上边提到的这三个人,都在创作实操的领域打滚儿探索多年,有充足的实践;所谓“见修相长”,实操进展到一定程度,于见地有所突破就成了迫在眉睫之事,内心自会有站更高看更远的需求,梳理历史,就是更高更远的表现之一。朱新建串讲的中国画史到底如何,在此不作具体剧透了,大致是两个主干,一是宋为顶峰;二是本真为上、生命力为上、天性为上。说说“本真”。一个“真”字,也是伴随人类历史从头讲到尾,所谓“真善美”,真字当头,至重至要,然而这个“真”到底说的什么,一万个人有一万个理解。当下来说“真”,情况要更有趣些。科技进步导致我们有种错觉,仿佛很容易发掘“真相”。比如“人肉搜索”,什么犄角旮旯的信息,瞬间皆可捕至眼前,可是,这就意味着真相易得么?怕也未必。有句老话儿说,“天线很多,图像不清”,有时候“知”的越多,往往被淹没在里头了,反而与“智”愈行愈远。“真”属“智”的范畴,而“知”与“智”显然不是一回事儿。朱新建讲“真”讲得别具一格,一个真实的人,真实面对自己时,是个怎样的状态?本人生活状态由此又有何变化?书中有不少细论。从对“生命力”、“天性”等要素的不断强调,不难看出朱新建既重视天分,又不偏废艺术本体,大致要算艺术本体论的艺术观。对中国文人向来爱讲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不太以为然,相反,他赞同“诗不落禅语”。他觉得太多文人、官员(当然是指古时候真正有才有料的文人、有文化的官员,绝非当今这些伪文人、附庸风雅的官员可比)参与绘画这一游戏后,把本体绘画“掐死了”。比如他说金农,画得很文气,文化内涵深,但对绘画本体的破坏也是非常厉害。对此他感慨道:“继青藤和石涛之后,好不容易建立起一点的本体绘画,在金农手上又被打掉得干干净净。”而朱新建认为宋王朝画院之好,就好在那时候的画作还可以看到比较完整的本体绘画的影子。就好比老说诗是语言的艺术,但是长期以来,在绝大多数人的认识里,还是要反映个什么、表现个什么,很难回到语言的疏密、节奏这类语言本身来讨论。绘画也是如此,都说中国画是线条、水墨的艺术,可是真要回归到线条的力道、水墨的的比例这类问题,在很多人那里没了“反映”,没了“表现”,不“画中有诗”,一句话,没个抓挠,就真无法接受。从这一角度讲,朱新建串讲的这套中国画史,也可以说是侧重于本体绘画的一部历史。话说回来,朱新建这样的年纪,所受教育的背景,导致他终究难以一丝不挂挣脱意义审美体系,最后他还是不自觉地找了个大背景作依托,那就是“文化”。所以我说他的艺术观“大致”是艺术本体论。书中有段话透露了这一消息:“我到今天的认识,审美的层次就是在比谁更真诚,而不是说谁的形式更花样翻新,形式完全可以不动,你要讲腐朽,谁的形式有齐白石腐朽?你要讲时髦、轻佻,谁的形式有林风眠轻佻?水粉、明暗、高光,他什么都弄,无所谓,他依然那么朴素、那么真诚。你要说瞎弄,谁瞎弄得过关良?整个跟涂鸦一样,但是他内心的文化层次在那儿,对文化体会的深度在那儿,你就觉得他非常深沉。”注意啊,一边在说明暗、高光;一边又找到了个“内心的文化层次”。朱新建不算太长的一生,亲历中国艺术品市场瞬间爆棚的一整个过程。他的同辈艺术家们,不少人在这一过程中迷失,丢了自己。《打回原形》里虽然没有对此长篇大论,但不少片言只语,都能看出他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他在“画一无是处的画”一文中直截了当地说:画画永远是少数人玩的游戏,少数人在画,少数人在买,大多数人读印刷品。大部分画廊要完成的事,就是美化一下老百姓的生活,花几千块钱买一件挂在家里,显示有点文化,如此而已。所以像他这样的人,不能指望群众都喜欢他的画。他说,“我一年画一千平尺,这也是因为目前需要钱来过相对宽裕的日子,假如我的画卖到三万一平尺、五万一平尺,我也不会画这么多。”显而易见,朱新建对艺术与市场,以及功名利禄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清醒,保持一个智者应有的态度。面对利益引发的巨变,随时需要“降伏其心”,但是愣压是压不住的,摁了葫芦起了瓢,说不定愈抑愈盛。智者的态度是以心的智慧扫荡之,转识为智,化敌为友。我读《打回原形》,还有一个不时冒出的读后感——爱好文艺的人,尤其应该读读这本书,它可能会帮助很多人更加坚定一种有着较高质量的人生追求。朱新建在书中说,“人类这个欲望究竟靠什么能够遏制住?这个很困难。所以我开玩笑说,艺术、审美这种败家子的玩意儿,生产出的很多‘废料’,从物质上说,它是没有用的东西,但这个没有用的东西可能恰恰会有很大的用处,它让你取得另外一种快乐,不耗能的,不消耗物质的一种快乐。这种快乐深度很深。”真是这样啊,人生之枯燥乏味与无趣,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加凸显,每个人都不妨提早为自己预备点抵御这份枯燥乏味与无趣的武器,对很多人而言,艺术是选择之一。关于这一条,书中有不少高论散见多处,可加留意。朱新建文风极活泼,所以他的文章都很好读,也都不长,一旦读进去,特像身处一家情调足足的咖啡馆,偶遇个风趣老男人,随便聊聊就浑身舒泰,而后欢笑而去,了无牵挂,尽兴而返似的。比如他聊花鸟画时顺嘴说道,“曾以为从古到今,不会超过十只好鸟”;比如他老是忍不住要赞宋徽宗,说着说着自己也觉赘述,笔下一转说,“不说皇帝了,说个奴才玩玩”;比如他说,“中央美院可以改名叫中央美术情报交流学院”;再比如他讲民国几大家画风:“有这么几个人,一个是穿着长袍马褂的糟老头子,可一上了篮球场,生命力一点不比乔丹差,这人就是齐白石。第二个西装革履一副洋场恶少派头,可一开口朴素得像个老农,这就是林凤眠。还有一个光着膀子蒋门神似的,再一交谈才发觉对方学贯古今,那就是关良了”;还是聊民国这几个人,他还说,“吴昌硕也算比较倒霉,假如没有齐白石,他可能聊备一格,因为突然出了个齐白石,他的作品就变得整个没有意义了”……这类朱式特有的议事法,在全书里俯拾皆是,生动极了。说了以上这么多,回头再看朱砂序中两次提到朱新建是个“南方人”,我简直要大逆不道说一句:知父莫如子。子路曾经问孔子关于“强”的问题,孔子说,“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强者居之”。《世说新语》里也记载了一段关于南北人之差异的话,禇季野对孙安国说“北人学问,渊综广博”,孙答曰“南人学问,清通简要”。后来支道林听到这段子又说,“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打回原形》里呈现的朱新建,风趣、机智,恣意蔓逸,但又形散神不散。这个“神”是什么?宽柔以教、不报无道、清通简要、牖中窥日,这几个形容词不失为打开朱新建之“神”的几把钥匙。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很有意思 不过老师的文字功底一般呀 一口气读完 感觉在听讲座哈哈哈
  •     七遍
  •     刚读了《人生的跟帖》心里畅快啊 好久没这么畅快了
  •     朱新建是个“快活”的人。这是一本琐碎但有趣的书。他的画,他的人,他的文都是一样的,他是真正的把艺术融入了生命,真诚又随心所欲。
  •     很好的厕所读物。
  •     好久没精读一本书,年与时驰,这书当真非借不能读。可惜十余天时间只从朱先生那儿得了点文人画史今和自由派闲文,好一个恣情纵性朱新建,至于那“欢喜得没入脚处”般的开车技巧,“除了要吃饭,其它就跟神仙一样”的老司机还是吝啬了,也对,销金之处也销骨,动情之地也痛魂,作为戒色吧十二级会员的我——何福消受啊。
  •     从微信文得知的一本好书。朱新建谈艺术聊境界,洋洋洒洒,像在饺子馆侃大山,越说越热气腾腾,如坠仙境。话里不乏任性言,像画家里的木心。但正是这份清醒的胡来,看着别有警醒。过瘾。
  •     过瘾。
  •     唱戏的是疯子,听戏的是傻子 为了看到一些美的东西,我愿以死相拼 欲壑难填 艺术就是真诚的东西 当代没有大师 生活是痛苦的,以自己的方式好好活,归类是动物学家的事
  •     聪明人说实在话。
  •     读起来特容易投入。这人真有意思
  •     畅快
  •     前面特别是讲中国花鸟人物山水画的时候还蛮有意思的,看到后面就有些疲倦了。笔调还是我喜欢的,就是可能自己不太喜欢这种随笔了…
  •     名士風流,此之謂也。
  •     书中要是配上图更完美
  •     挺有意思一个人
  •     用书里最后的话说就是,不亦快哉!
  •     有意思
  •     多画一笔是一笔,打回原形是归途。
  •     好玩,个人体验。
  •     真诚不矫作,言论又很有意思~
  •     随手顺的一本书,看到理想国和朱新建就拿着走了。倒是意外的好,意外的简单又意外的值得寻味。
  •     我的人生知己!妙不可言,春天回国的时候要多去南京感受感受他的气息。
  •     了解了一些关于文化、绘画以及禅方面的点滴,更重要的是生活态度,天地任我行。“朱老师是活到不屑于说谎的那种人”妙哉!ps.百度了一下,画的口味好独特,实难接受。。。
  •     除了当英雄,生活还有很多别的价值取向。大家不要再一个价值观里拼。打倒一切明星。 很感动。
  •     读来有趣 放不下手,艺术的门外汉读着也是开心而有收获的。做人啊和画画,都在一个“真诚”,这是朱先生最念叨着的。这位小老头真是有点肆无忌惮 泼皮无赖 但又坦诚天真,快意又可爱的人啊。
  •     好几处看了都笑出来了~羡慕这样的人 才华感觉要往外溢出来了 也让我认识了好些不知道的画家 作者说中国也有很多高精尖的文化只是没有普及到大众 民间许多所谓传统文化都是最低端的东西 日本则恰恰相反 感觉真的很有道理!反正是很有意思的散文集 不是拼凑的附庸风雅的评论集
  •     有趣的书~
  •     没看过朱新建的画,但文章写的蛮灵的。我觉得画家写起文章来都有种很独特的魅力,黄永玉也是这样,《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写的不要太好看。
  •     不管做什么 到底还是看做人 勤奋 真诚 善良 洒脱 质朴
  •     修行1st,朱老师千古,好书一本。此书随性而发,毫无疑问是原形之作,朱新建一支笔信马由缰游刃有余的在自己的识见程度知识面中徜徉,说着真诚的见解,没有丝毫矫饰、谈论自己不胜任的话题、勉强引用的迹象。让我事后诸葛的以为这是朱老师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表现,其实,应该只是他活的明白剔透吧,多好的一本书啊,最后一部分短文尤其地道,写的比陈丹青好多了,陈就算真诚的时候,也有种戏子过分动情的样子,陈是个太老而不能相信的家伙,而朱老师是活到不屑于说谎的那种人。
  •     真真生活家
  •     1.13-2.14 内容有重复,但值得一读,是有趣的书
  •     对于绘画、个人与世界的关系等方面说的挺好,真诚、自我的一个人。
  •     这本书像一个变焦镜头,让远离你的国画、艺术变的不那么模糊、遥远。看完这本书,我去看了几次画展,谢谢老朱。
  •     想想自己竟也是山中宰相,陆地神仙,真是不亦快哉! 我想真正的嬉皮是作者这样的人。
  •     阅读中
  •     最后一部分尤其活色生香,老朱真是一个敢于坦诚自己的人。
  •     I have to confess that...it's not assumingly named a porn!
  •     冯唐才哪到哪!
  •     有趣,但琐碎
  •     中央美术情报学院lol
  •     书中的一些见解和想法,打开了我对绘画的框框,作者的语言甚是有趣。想法直接,画画也是直接。
  •     不知道有没有朱新建的访谈节目
  •     原来朱新建三观这么正
  •     为数不多的想要一读再读的书。 喜欢的是简单文字的堆砌;很耐看;能让你微笑无法反驳;不亦快哉。
  •     的确没装,写得还挺逗,但识见一般。
  •     大意人生,难得快活,真好!
  •     真诚朴素生动
  •     说不上来,有些寡淡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