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准追思录

出版日期:2015-8
ISBN:9787511726607
作者:罗银胜 编
页数:552页

作者简介

☆他,是20世纪中国学术园地上的一朵未能盛开、过早凋谢的鲜花
☆他,拆下肋骨当作火把,点燃自己照破黑暗,为众人仰慕
☆他,是一位威武不能屈的硬汉子,立志做一个“用鲜血做墨水的笔杆子”
☆他,在思想的隧道中单兵掘进,不懈追求真理的“普罗米修斯”精神,令世人敬仰
☆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思想先驱,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
顾准(1915年7月1日—1974年12月3日),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思想家、经济学家、会计学家、历史学家,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他对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哲学、政治、经济的探索,均具有里程碑式的贡献,做到了究天人之际、明内外之势、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顾准追思录》【顾准百年纪念版】堪称顾准思想评论的集大成之作,分量颇重,意义深远。书中所收文章的作者,既有政府官员,也有理论界的名儒宿彦,亦有与顾准先生共事多年的战友,以及来自顾准先生母校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的研究者,如陈敏之、王元化、李慎之、王蒙、吴敬琏、周瑞金、张曙光、俞可平、钱理群、周其仁、柴静等。本书的出版对于研究中国当代思想史特别是杰出思想家顾准带来极大的便利。
谨以此书作为心香一瓣,纪念顾准先生的百年华诞。

书籍目录

顾准小传 罗银胜/01
序 言 陈敏之/01
前 言 顾准的生平及其学术思想 罗银胜/04
辑一 往事与追忆
我与顾准 陈敏之/04
怀顾准 王元化/13
关于顾准的一件重要史实 张劲夫/24
战斗在旧上海市府大厦里 王伟鼎/27
董辅礽同志谈顾准 董辅礽 /37
从一些片断看顾准的学术生涯和感情世界 赵人伟/41
追思顾准 陈瑞铭/61
顾准重罚资本家并非事实 胡实声/77
泪眼读顾准 沙叶新/80
顾准悲剧的另一面 朱学勤/88
祭顾准 柴静/94
“有这样的人才不会感到寂寞” 罗银胜/112
我所知道的顾准身后事 罗银胜/122
永远的顾准 罗银胜/135
辑二 追思与探索
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李锐/144
点燃自己照破黑暗的人 李慎之/155
我眼中的顾准 王蒙/167
中国需要这样的思想家 吴敬琏/172
附录 经济学道路不平坦——吴敬琏在首届中国经济学奖杰出贡献奖颁奖仪式上的致辞 /183
顾准——当代中国当之无愧的改革开放的思想先驱 周瑞金/187
逆境中探索的思想家——顾准思想研究 张曙光/191
顾准的经济思想管窥 高梁/214
后革命与中国传统政治——再读《顾准文集》 俞可平/228
1969—1974:顾准的思考 钱理群/242
在1979年读顾准 周其仁/322
中国的哈耶克:顾准的市场经济思想与比较 马涛/328
作为今天,如何来谈顾准? 吴冠军/350
关于顾准没有说完的话——纪念顾准百年诞辰 吴远鹏/359
再思顾准——纪念顾准诞辰一百周年 罗银胜/368
顾准在中央党校的思考 罗银胜/410
后 记 罗银胜/432

内容概要

罗银胜(1962—),资深传记作家、著名学者,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1984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毕业,曾任职于上海市人民政府,现在任教于顾准先生生前工作过的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从事顾准研究逾30年,著有《顾准传》、《顾准的最后25年》、《顾准画传》、《顾准评传》,编有《顾准:民主与“终极目的”》、《顾准文集》[珍藏增订本]和《顾准再思录》。同时,涉足中国现代文化名人的传记创作,著有《杨绛传》、《乔冠华全传》、《潘序伦传》、《王元化和他的朋友们》、《红色名媛章含之》、《周扬传》和《贾樟柯传》等。


 顾准追思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中国经济学的成长道路是不平坦的。它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但是,即使在“左”毒横流、经济科学处境最差的岁月,有科学良知和公民责任感的经济学家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在今天这个日子里,我特别要向两位杰出的经济学家表达敬意。一位是经济研究所的老所长孙冶方。……另外一位是指出中国改革的市场化方向的第一人——顾准。我个人要特别感谢他,因为他不但在学术上给予了我重要的指点,而且可以说,他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吴敬琏《经济学道路不平坦——吴敬琏在首届中国经济学奖杰出贡献奖颁奖仪式上的致辞》------------------------------------------------------------------------除了《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吴敬琏教授还推荐了哪些书?W君导语在2012的一次读书会上,吴敬琏教授和大家分享了一本书<Why Nations Fail>,当时还没有中译本。吴老分享说,这本书的两位作者提出,制度才是决定国家成败的根源。这本书主要批评了3种关于国家成败的假说:第一种就是国家成败源于地理条件;第二种是文化、历史传统,背景不同;第三种是领导能力,领导人对经济的无知造成国家的衰落。今天,除了和大家聊聊这本书最新翻译出版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之外,W君也打算把家藏多年的吴老推荐书单,和大家分享。国家为什么按照富裕不富裕、健康不健康、食物充足不充足来划分?是文化、天气、地理特征还是不知道正确政策?简单说,什么都不是。没有任何一个因素是确定的或注定的。作者德隆•阿西莫格鲁和詹姆士•罗宾逊令人信服地表明,人为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对经济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在十五年原创性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整理了罗马帝国、玛雅城市国家、中世纪威尼斯、苏联、拉美、英格兰、欧洲、美国和非洲的大量历史证据,建立了一个跟当今社会下列重大问题高度相关的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包括:中国会以如此快的速度持续增长吗?能够超越西方吗?美国的最好时光过去了吗?我们正在从限制精英人物扩张权力的良性循环走向使少数人致富和扩张权力的恶性循环吗?什么是帮助数十亿贫困人口走向繁荣的最有效方式呢?是来自西方富裕国家更多的慈善援助?德隆•阿西莫格鲁是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基利安经济学教授。2005年他获得了奖给40岁以下对经济学思想和知识做出重大贡献的经济学家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詹姆斯•A. 罗宾逊,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是哈佛大学的大卫•弗罗伦斯政府学教授。世界著名的拉美和非洲问题专家,他长期在博茨瓦纳、毛里求斯、塞拉利昂和南非工作。此书最大的优点还在于这两位作者极其丰富的史料运用,从石器时代到现代的美墨边境,从非洲的部落,南美的玛雅印加文明,非洲独立运动到中日现代化,到威尼斯与英国大宪章运动及工业革命。虽然很多人名地名不能和中文一一对应上,也令人大开眼界。史料基本都是成对出现的,比如南北美殖民地的区别,英国与东欧。作者还通过列举和分析,由美国、墨西哥的比较引出全球十几个国家的经济史研究,指出国家制度有汲取性和包容性之分。不同的制度运行结果是:包容性制度体系下,可以促进创新,投资及社会进取心。整体社会效率高,于是走向容易正向循环;而汲取性制度则因为精英层不肯放弃权利,任意剥夺普通大众的产权,阻碍创新而造成贫穷,更重要的是汲取性制度形成了贫富分化的社会结构使社会陷入专制泥沼而无法自拔。如书中所提到的诺加利斯城,它由一道栅栏分割成了两部分,其中一个城市是属于美国,另一个城市则属于墨西哥。属于美国的这个城市绝大多数十多岁的孩子在学校读书,这里的人们都很健康,许多居民的年龄都在65岁以上,都可以得到医疗服务。这只是绝大多数想当然地认为政府应该提供的公共服务之一,这些公共服务还包括:供电、电话、供排水、公共卫生,以及把该地区和全国其他城市联系起来的公路网,此外还有法律和秩序。而属于墨西哥的这个城市情况却完全不同,很多十多岁的孩子辍学在家。母亲们为非常高的婴儿死亡率担心。落后的公共卫生条件意味着居民的平均寿命毫不奇怪地低于他们北面的邻居。他们也没有公共娱乐设施,道路条件很差,法律状况也很差,犯罪率很高;开公司属于高危活动,不但要冒被抢劫的风险,而且为开业获得所有的许可盖章也要历尽艰辛。是不是不过瘾呐!赶紧来看看吴老这些年推荐的书目吧~吴敬琏教授推荐书籍:10本书,读懂市场经济吴敬琏教授,中国经济学界的泰斗,著名市场经济学者。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 中欧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历届总理的座上宾; 1984~1992年,五次获得中国“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2005年荣获首届“中国经济学奖杰出贡献奖”。01顾准相关书籍顾准改变了我的全部人生。02中国经济警惕黑天鹅中国经济,究竟往何处去?从近期看,可否顺利抵御系统性风险,规避“黑天鹅”事件?从中长期看,能否通过深化改革、提高效率,为今后保持较为平稳的发展势头创造条件?03见证通胀:动荡世界中的中国利益2008年起于北美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起伏跌宕的时期。有着良好货币金融专业训练、又多年从事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的吴庆君在此期间写了大量有见地的时评文章。当我们重读这些时评的时候,仿佛重新回到当时百家争鸣的现场,不仅饶有阅读历史的兴味,而且对于总结政策得失和分辨理论正误,也有很大的好处。04大癫狂这本书既具有极大的可读性,又给人以教益。对于我们处在社会大变局中的中国人来说,为了保持对于近几年来频频发生的群众性癫狂的清醒头脑,也是十分有益的。 05中国赌金者:327事件始末波诡云谲的中国证券市场是观察30多年来中国社会变化的重要窗口。就此而言,1995年的国债期货327事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案例。在这本新书中,陆一以一个历史研究者的敏锐观察力和强烈责任感,用细致的考证、生动的描述完整地还原了这一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使读者可以以小见大,从中管窥中国证券市场乃至整个社会的种种“潜规则”。改革至今,市场交换在我国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权力之手对于市场的管控操纵依然时隐时现,327事件只是一个缩影。06美国房地产泡沫史(1940—2007)不理解泡沫和崩溃,就不理解什么是市场经济。07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为了理解全球金融危机和作为其先兆的亚洲经济危机,沈联涛博士的这本书是十分值得一读的好书。它的分析框架严整可靠:在制度和思想演进的大历史、金融体系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组织的具体状况等三个层面上详细剖析,使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和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之间的关联脉络清晰可见。它的另一个引人入胜之处,是本书作者长期担任多国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的高官,交游广阔,非常熟悉金融界的内情。他在书中提出的许多深邃见解,无不是亲身体验和深度观察的结晶。他不时以自己的所见所闻作为佐证,更有助于读者加深对问题的理解。08华尔街以华尔街为代表的资本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核心架构。它的一举一动、一起一落,都对这一体系中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每一个人的生活发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和了解它的特点和规律,就成为试图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们必做的功课。来源:天翼图书微信公众号
  •     9月4日,黄浦江上,货轮穿梭不息。对岸,阳光穿过高楼间的缝隙,洒在中国“最贵”的土地上,陆家嘴。我和传记作家罗银胜,看着对岸的东方明珠塔,面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聊顾准。他是谁?半个世纪前,他第一个提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然而,人们大喊“不相信!”“思考者”被视为异端,两次被划为“右派”,他几乎是一灯如豆,在一条思想的隧道中单兵掘进。朱学勤说,“我们不敢说‘愧对顾准’,哪怕小声地说一次都不敢。”有人说,顾准是以自己的肋骨当火把给人以亮光的。在顾准诞辰百年之际,《顾准追思录》出版发行,26位专家学者追忆顾准。迅速跌至谷底16岁出书,19岁任大学老师,31岁任山东省财政厅厅长,这个出生于上海没落商人家庭的年轻人,似乎有足够的资本“自负”, 大家都承认,“整个大华东地区找不出他这样有才干的人”。西式背带裤、白衬衣、玳瑁眼镜,是他的标志。然而,在强调“整齐划一”的年代,独特终究要付出代价。1949年,34岁顾准几乎站在了人生的顶峰,被任命为上海市财政局长兼税务局长,第二年又兼任市政府副秘书长。然而,不到2年,春风得意的他迅速跌至谷底,有人说,“顾准就是不服用。”中财部伸出了橄榄枝,欲调他进京担任预算司司长,他婉拒。不仅不去,他还反对上级“民主评议”的征税办法,在上海独家搞“自报实交,轻税重罚”的征税方式,结果被责令整改。1952年2月29日,顾准被撤职。《解放日报》在头版公布撤职理由:“一贯存在严重的个人英雄主义,自以为是,目无组织……虽历经教育仍毫无改进,决定予以撤职处分,并令其深刻反省。”对于这次处分,顾准一直不服,因为没有具体原因,连检查都不知道如何写,多次请求组织给予复查,均无结果,更讽刺的是,“后来,档案里面,根本没找到免职文件。”罗银胜说。撤职后,日子是难熬的,妻子帮他一起向孩子隐瞒了这一重大变故,“他常常夜不能寐,卧听路上的车水马龙,直至天色拂晓……”1950年代的异端对顾准来说,1952年的遭遇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但他并没有就此沉沦,却在痛苦之上,思虑中国的未来,即“娜拉走后怎样?”的问题。1955年,在洛阳又“犯错”的顾准,进入中央党校学习,他在日记里告诫自己,“这5年简直是在检讨中过日子,一次接上一次,工作毛病之多,认识简单幼稚之外,主要是乱说乱动,一触即跳……看来此后还是安居北京的好,再也不敢逞什么英雄了。”然而,习惯于独立思考的他注定不会安分。1956年,“一五”计划接近尾声,几乎每个月都有重大项目建成,但也出现了“东来顺的羊肉变得不好吃了”的问题。陈云调研后发现,羊肉价钱原来一斤一块两毛八,合营后和一般铺子一样,统统减到一块零八,这样它就把原本不该拿来做涮羊肉的也拿来用了,于是羊肉就老了,当然不如原来的好吃了,于是他得出结论,“长时期内还需要夫妻店。”当年4月,对经济问题异常敏感的顾准,也开始思考凯恩斯作为资本主义开出的药方是否会失效?几天后,在中央党校的研讨会上,他忍不住把这想法拿出来说说,党校同学认为这是“大不敬”。他意识到了危险,在日记里继续告诫自己,“可是不能继续弄了,再弄要出毛病的。”然而,6月,他依然往“出毛病”的路上走去,《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一文在《经济研究》上全文发表,提出,“以市场价格的自由涨落来调解生产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市场经济,如今讲起来,稀松平常,在上个世纪50年代,却是异端,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一人。”罗银胜说着,目光投向窗外。窗外,苏州河的水正努力汇入黄浦江,然而江水浩荡,河水被扭曲成一缕缕小溪。日记里“我也偷了”1950年代末期,顾准被划为右派,开除党籍,罪状包括《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1959年3月起,顾准被下放商城劳动改造十个月,恰逢“信阳事件”。他在日记里记录,11月4日,“刘引芝的父亲死了,肿病——劳动过度,营养不良。缝纫室张的哥嫂同时死亡,也是肿病。1959年旱灾,1960年春夏,该还有多少人死亡呢?”11月30日,“杨柔远母亲死了。夏伯卿家死了人。张保修家死了人。”1960年1月16日,“劳动队目前病了、肿了的80%,我病了,肿了是从雪地栽菜,连续伤风开始的……”在饥饿和政治的双重高压下,“自负”的顾准学会了“唾面自干,笑靥迎人的一套”,甚至还学会了偷东西。12月6日,“我也偷了,建猪场的人拔地里胡萝卜吃,我洗我的胡萝卜吃,过路的人无不伸手……”“人变得下流了”,但他说他要自保,“做一个历史观察家……记录历史,使这个时期的真相为后世所知。”第二次下放,妻离子散成“孤家寡人”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历尽劫难之后的80年代开始沉痛的反思,顾准却在‘文革’没有结束的年代,不仅要做一个人,而且要做一个有独立思想,不人云亦云的人。1961年,顾准摘帽。他重新回到了中国科学院经济所,得到了一间专属的办公室,还有一张铺着洁白床单的单人床,当女研究员张纯音,闻讯前来看望顾准时,发现这个年近五十的“摘帽右派”正高兴得在床上滚来滚去。他在研究所,如饥似渴地阅读哲学、历史、经济等方面的资料和刊物,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花一年时间,翻译了熊彼特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一书。然而,1964年,经济所所长孙治方被打成“中国最大的修正主义主义者”,与孙相交甚深的顾准,被认为是“黑智囊”,1965年,顾准第二次被划为右派,再次被下放。第二次戴帽,顾准遭遇了妻离子散的“灭顶之灾”。1966年春节,妻子汪璧提出离婚。为了不连累家人,顾准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年,一封断绝父子父女关系的文据寄到了顾准手中,把户口和粮食关系也转过来了。80多岁的母亲,在屋子里语无伦次地重复一句话,“我怎么还不死呢?我怎么还不死呢?”他依然每周给妻子写信,但妻子不再回信,他回家取衣服,发现所有的衣物都被放在门外,他在日记里写:“从此以后,就连他们每月寄粮票来的字迹也看不见。我想念他们。”1969年,久久不见妻子回信,顾准突然意识到,也许汪璧已经不在人世!军宣队直到此时才告诉他,汪璧已于一年半前自杀。顾准在日记中写道,“吃了几口饭,悲从中来,脸伏在饭盆上失声大号……但我还是抑制住,努力把饭吃完,我要活下去……”骆耕漠曾回忆说,后来,顾准手头拮据,却买了一盏有两个绿玻璃灯罩的双头台灯。江明问他,为什么买两个头的灯?他只是沉默不回答,后来才知道,这是为了纪念死去多年的汪璧,仿佛妻子就坐在他的对面。“一人之力撑起独立思考的断层”1972年,在周恩来的干预下,明港干校的全体人员返京。顾准回到北京,隔着一条长安街,便是母亲顾庆莲和孩子居住的公安部大院。此时的“孤家寡人”顾准将自己研究的问题归结为一个核心,“娜拉走后怎么样?”朱学勤认为,“他以一人之力撑起了1957年以后大陆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断层。”顾准与吴敬琏约定,从最重要的希腊史展开,进行一次历史漫游,“要把中国的事情弄清楚,首先得钻研世界文化史,政治史,宗教史,对整个人类文明做一番整理。然后,回过头来分析中国的问题,并探索人类的发展。”1972年,顾准胞弟陈敏之,赴京寻找哥哥,这是顾准“文革”期间见到的唯一亲人,两人同赴全聚德吃了一顿烤鸭,顾准边吃边流泪,自嘲“出尽了洋相。”1973年,兄弟俩通信不断,交流学术问题,才有了今天的《希腊城邦制度》和《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两本书,这成为人们了解顾准的一个重要入口。朱学勤盛赞顾准的思想,撰文说,他的思想认识即使在今天也没有失去它的前瞻性。“有几人能超出此种由中国宫廷史知识背景薰陶出来的认识惯性,像顾准这样破壁而出,将此与一个更为悠远阔大的历史运动相联……上下两千年,旁及古中西,如此穷根极底的大范围搜索。”然而,天不假年,顾准未能完成他的漫游,1974年11月,顾准肺癌晚期,一个鸡蛋大小的肿瘤,生长靠近心脏。病情恶化,呼吸困难,日夜不能离开输氧。顾准清醒地知道,“这次得前门进,后门(指太平间)出了。”但他却如此留恋这个世界,“我才59岁,还有很多事没做完……”(参考书目:《顾准追思录》、《顾准日记》、《顾准文集》等)
  •      一转眼,顾准诞辰已是百年;离他病逝,也已四十载;自他被思想界发掘,也有差不多二十多年了。二十年来,思想界风云变幻,“顾准”两个字,也从满城奔走谈顾准的炙手可热,到今天颇有些“闲话说玄宗”的冷清。今年虽是他的百年诞辰,我也只在寥寥几个报刊上看到几篇追述文章,颇感遗憾。  于此时,读到《顾准追思录》,恰似心香一瓣,略可遥祭顾准。以我浅陋的阅读视野,这本《顾准追思录》,可以算是收录了近年来对顾准思想的最主要、也是最新的研究成果。大略说来,全书分为两部分:辑一“往事与追忆”收录的文章主要以追溯顾准的点滴往事为主;辑二“追思与探索”,则着重于对顾准思想的研究,有张曙光、周其仁、马涛等人从经济学角度的分析,也有李锐、周瑞金、俞可平、钱理群等人从政治学角度的分析,文章总体较新,分量亦重。  为何对顾准有些念叨?是因为我也有过被其震撼的阅读经历。坦率地说,我对顾准的思想并无多大兴趣,“追思录”中诸多学者的分析,我读了也不甚了了。顾准打动我的始终是一种道德勇气。在那个黑暗年代里,他虽两次被打成“右派”,劳动改造,发妻自杀,子女离弃……但在这样的饥寒困厄、命在旦夕的情况下,他仍能坚持读书,独立思考,不为流俗所动,思索着民族的命运。拆下肋骨当火把,这种普罗米修斯盗火者般的精神所散发出的魅力,让少年的我久久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道德勇气之外,顾准对我的意义,还在于他留下了一份活生生的证言。顾准那些关于革命、乌托邦、经验主义、民主的思考,于我而言有些陌生。但在散漫的自由阅读中,我偶然读了他的日记。1959年顾准曾被下放到河南信阳商城县。在这一年里,他记录下了大量饿死人的现状,为历史留下了一份实录。相比于他那些思想火花,这给我的震动更大。  那个年代的黑暗,非亲历者难以感知。于后来者而言,读那些过往者留下的日记、档案,是体味那个年代最直接、也是最新鲜的一个方法。有时候,我甚至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顾准在上世纪90年代之所以能震动思想界,既与他的思想远见有关,也许还因为,时人发现自己在那个年代里浑浑噩噩随波逐流乃至为虎作伥,却在时过境迁后突然发现有顾准这个异类存在而莫名惊心吧?  今时今日读顾准,已经算不上时尚。对于年轻的一代来说,顾准的观点也许老套,但其生命历程所闪耀出的光芒,仍可以吸引后来者“飞蛾扑火”。汉娜·阿伦特在其名著《黑暗时代的人们》中写道:“即使在最黑暗的时代中,我们也有权去期待一种启明。这种启明与其说来自理论和概念,不如说来自一些男男女女在其生活和工作中,在几乎各种环境中点燃的不确定的、忽隐忽现的、通常是微弱的灯光,它照亮了尘世的时光距离。”  顾准的不朽,也在于此。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1,灌水的文章偏多,而且感觉有些作者跟顾准交集并不多,只是被编者邀约,才写上一篇回忆顾准的文章,多是同情和佩服顾准的话,除此之外,也就没有别的了。张曙光那篇文章在其中算是不错的了,把顾准的思想体系做了一个宏观阐述。2,好多作者都在考据顾准后期写的日记究竟是不是他本人的真心表达,对读者来说,自己去读过也许才有更好的体会(不过中青社那套顾准全集着实难找)。3,读下来两个八卦反而记得最清楚,一个是顾准妹夫管过公安部,还有一个是顾准是全国唯一一个被两次打成右派的人。
  •     导师指定要读的书目,说实话如果不是推荐我不会看这类的人物传记。整个看下来,顾准真的是为了不起的人物,他遭受诸多苦难却仍保持着学习的习惯,钻研学术。在诸多追忆他的文章中,最喜欢柴静写的,没有追捧,没有夸耀,有的是纪实和情感。 ps:顾准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但是个人觉得这本书对他好像过于夸赞了,有点“神话”了他。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