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申论考前必做100题-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配套题库-最新版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4
ISBN:9787564058159
作者:华图教育 编
页数:207页

作者简介

《老子》有言:少则得,多则感。练习首先是精,其次才是多。《华图•2013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配套题库:申论考前必做100题》精选申论100题,包括70个经典问答题、16个经典写作题和14个标准模拟题。做申论练习不能总是做简单重复的劳动,正确的练习顺序是:练习-修改-对比参考答案-找出问题-再修改-总结答案思路-再练习-再修改-完善答题思路。这样练习能够起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效果。不必练习几百次上千次,也可以有实质性的提高。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全面准确——经典问答题70道第一组夯实基础——单一题练习一、单一概括题试题一:2010年国考地市级试题二:2011年国考地市级试题三:2012年国考省部级试题四:2009年北京社会在职人员试题五:2010年北京上半年试题六:2011年国考省部级试题七:2010年4月联考A卷试题八:2009年国考二、单一分析题试题一:2012年上海B类试题二:2011年广东试题三:2009年三地联考试题四:2010年4月联考A卷试题五:2011年4月联考A卷试题六:2010年4月联考A卷试题七:2010年4月联考B卷试题八:2008年上海三、单一对策题试题一:2009年北京社会在职人员试题二:2010年北京下半年试题三:2010年国考地市级试题四:2012年北京试题五:2012年上海A类试题六:2009年4月联考试题七:2008年北京应届毕业生试题八:2011年上海A类第二组把握全局——综合题练习一、综合概括题试题一:2010年上海试题二:2008年上海试题三:2009年4月联考试题四:2009年9月联考试题五:2011年上海B类试题六:2008年浙江试题七:2010年上海试题八:2011年9月联考二、综合分析题试题一:2009年上海试题二:2010年上海试题三:2011年上海B类试题四:2012年上海B类试题五:2011年浙江试题六:2010年北京下半年试题七:2011年北京试题八:2012年北京三、综合对策题试题一:2011年4月联考A卷试题二:2012年上海A类试题三:2008年北京应届毕业生试题四:2011年国考地市级试题五:2011年上海A类试题六:2009年浙江试题七:2010年4月联考第三组一网打尽——新难怪题练习一、理解解释题试题一:2011年国考地市级试题二:2012年上海B类试题三:2010年国考省部级试题四:2012年国考地市级试题五:2010年国考省部级试题六:2010年浙江试题七:2011年上海A类试题八:2011年上海B类二、对比分析题试题一:2008年国考试题二:2009年广东试题三:2009年北京应届毕业生试题四:2010年9月联考三、时政评论题试题一:2009年国考试题二:2009年国考四、判断辨析题试题一:2008年国考试题二:2009年国考试题三:2008年国考试题四:2010年4月联考B卷五、特殊疑难题试题一:2010年国考地市级试题二:2010年9月联考试题三:2010年9月联考试题四:2011年国考省部级试题五:2009年北京社会在职人员第二部分 言必有中——经典写作题16篇第一组中规中矩——公文写作8篇一、指导意见试题:2011年4月联考A卷二、公开信试题:2011年国考地市级三、宣传稿试题一:2010年国考地市级试题二:2012年国考地市级试题三:2011年国考省部级四、建议试题:2011年北京五、报告试题:2010年国考省部级六、编者按试题:2012年国考省部级第二组千差万别——议论文写作8篇一、宏观的策论文试题一:2010年广东试题二:2012年上海A类二、微观的策论文试题一:2006年广东上半年试题二:2005年广东下半年三、常规的评论文试题一:2011年4月联考A类试题二:2011年上海B类四、新颖的评论文试题一:2012年国考省部级试题二:2012年国考地市级第三部分 系统测评——标准模拟题练习14道模拟试卷一模拟试卷二模拟试卷三

前言

  很多人都问我,如何才能提高申论考试水平?我的回答就一个字——练。下一个问题就是,申论应该怎么练?我的回答是:  ——反复、创造性地练习。  申论题目和行测题目不一样,题型较少、重复性大,材料较多。以概括题为例,所有的申论考试几乎每年都要考这类题目,很多考生也做了几百次,但是还是不会做,为什么?练习的方式有问题。很多考生练习时的做法是:自己写一遍,然后对比参考答案,发现和参考答案一致性程度比较高,就高兴;反之则沮丧,失望,悲观。这种做法是非常幼稚、非常不成熟的。这样的练习哪怕进行一万次也是很难有实质性的提高的。  做申论练习不能总是做简单重复的劳动,对自己的答案要反复地修改,要将练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有创造性地练习。做练习的正确顺序是:练习—修改—对比参考答案—找出问题—再修改—总结答题思路—再练习—再修改—完善答题思路。这样练习能够起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效果。  简单重复地练习就好比生产山寨机,创造性地练习就好比生产iPhone,山寨机生产得再多永远是山寨机,永远不可能变成iPhone。用生产一万或十万台山寨机的力量就能生产出iPhone。有人每天都练习不同的申论题目,练习了一百套,每套水平都是50分,他的水平就永远停留在50分上下。有人只练习一套题目,修改一百次,可以把一份二三十分的答卷修改成七八十分的答卷。后者就是在生产自己的iPhone。  ——分类、分段地练习。  很多考生只喜欢做行测的题目,在我的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上课听申论,下课做行测。申论的题目很多都是套题,套题复习持续的时间很长,需要考生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对考生的耐力有很高要求,很少有考生能耐心地花两三个小时连续地做题。考生练习的时候可以将申论套题拆成一些小题目,在把每类题目都练熟的基础上,再练套题,压力会小很多。本书将申论题目分成很多小类,供考生做分类专项练习,考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做。  一些考生练习的时候只做一些简单的题目,对一些复杂的题目视而不见,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申论命题最近几年变化很大,既有一些传统的题型,也有很多创新的题型。对一些较难的题目一定要勇于面对,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根据自己的水平,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地练习。  ——不要迷信套路、答案。  最近的路可能是最远的路,最远的路也可能是最近的路。申论考试是一种经验性的考试,且带有一定的知识性,套路在一些时候可以帮助我们思考,但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申论题目是很具体、很微观的,一些套路是飘在天上的云彩,华而不实。我们要回到地上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寻找真理,获得智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大家熟知的道理,本身也来自于实践。  对于参考答案,既不要轻易肯定,也不要轻易否定。要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精神,对答案进行理性的分析。对于好的答案我们要虚心学习,同时也要有质疑和批判的精神。申论本身带有较强的主观性,任何参考答案都是人写出来的,只要答案与问题、材料不符合,就可以质疑。每个考生只要用心,完全可以写出比参考答案更加全面的答案。并且现在很多所谓的参考答案本身就粗制滥造,误人子弟。本书提供的参考答案,一部分是收集到的内部阅卷标准,一部分是我和我的团队写的,后者比前者要多得多。里面还有很多问题,欢迎考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指出来,在提高自身的同时也鞭策我们。  如此苦口婆心强调的这点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我自己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以下给出修改的例子,让大家对修改的重要性有直观的理解。  例:根据给定资料,概括我国民众读书现状不令人满意的原因。  要求:概括准确、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300字。  修改前:  1。图书价格高,种类少,质量差。市场混乱,抄袭严重。  2。现代生活多元化,生活负担重,挤占阅读时间。  3。浅读书流行。快餐化读物和读图流行,图书插图多,内容少,精神性弱;快餐式、浏览式、随意性、跳跃式、碎片化阅读。  4。政府管理缺位。购书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图书馆藏书量少,发展不平衡。  5。读书功利性强、读书氛围差。生活浮躁,没时间读书,未形成读书习惯;教师和家长读书心态不健康,缺乏长远眼光;急功近利,热衷走捷径,缺乏务实精神。  6。网络、电子阅读对纸质阅读造成冲击。  7。教育体制不完善,学生课业负担重,为应付考试而读书。  修改后:  1。读书态度不端正。(1)心态浮躁,急功近利;(2)读书氛围差,未养成读书习惯;(3)读书方法不科学,不求甚解。  2。图书质量问题。(1)作者职业素养低下,抄袭现象严重;(2)市场混乱,粗制滥造,内容少、缺少精神性。  3。硬件不完善,政策不合理。(1)图书馆少,区域不平衡;(2)经费投入不足,藏书少;(3)教育体制不完善。  4。读书时间、空间少。(1)书价格高,增加成本;(2)工作学习负担重,时间少;(3)生活多元化,网络、电子阅读冲击纸质阅读。  这两个答案都是我写的,修改前的虽然要点比较全,但是很混乱,没有逻辑性,形式上也不够清晰。我敢肯定无论是阅卷人还是考生,都愿意看修改后的答案。我自己写的申论答案、文章都经常修改,并且从来没有停止和满意过,也正是在不断的修改中,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这本书原定书名是“申论考前必做500题”,后来换成了现在这个书名。100题如果用得好,比500题、5000题更有效。《老子》有言:少则得,多则惑。练习首先是精,其次才是多。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希望大家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态度和精神用好这100题。

内容概要

  华图教育创办于2001年9月16日,是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部门的合作单位。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全面准确——经典问答题70道  第一组夯实基础——单一题练习  一、单一概括题  试题一:2010年国考地市级  给定资料:  1.海洋是人类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源。海洋资源包括旅游、可再生能源、油气、渔业、港口和海水六大类。我国海域内,有海洋生物两万多种,其中,海洋鱼类3000多种。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滨海砂矿资源储量31亿吨,海洋可再生能源理论蕴藏量6.3亿千瓦,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长,全球海洋污染愈益严重。海洋污染的治理难度非常大,特别是像渤海这样的内海,海水封闭性强,自身交换能力差,一旦污染,它的自我更新周期至少需要15年。渤海素有我国“鱼仓”、“盐仓”和“海洋公园”的美誉,但近30年来污染加剧,情况堪忧。调查显示,1983年渤海鱼类有63种,2004年只有30种,带鱼、鳓鱼、真鲷、银鲳等几乎绝迹。2000年至2007年,渤海发生赤潮灾害87次,累计赤潮面积2.05万平方公里。  2001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由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海洋局、交通部等有关部门和天津、河北、辽宁、山东四省市联合制定的《渤海碧海行动计划》(以下简称《碧海计划》),旨在促使渤海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的改善,努力实现海洋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碧海计划》总投资500多亿元,实施项目427个,主要包括城市污水处理、海上污染应急、海岸生态建设、船舶污染治理等内容。实施区域包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辖区内的13个沿海城市和渤海海域,以每五年为一个阶段实施。近岸海域环境保护拟分阶段推进,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2001年至2005年要实现的近期目标是:渤海海域环境污染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初步缓解。  科学调查与监测结果证明,陆源污染对渤海威胁最大,入海河流流域周边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及化肥污染是三大陆源污染源;此外,船舶石油泄漏、海上石油开采和海水养殖中的添加剂也会对海洋造成严重污染。在近期治理阶段,为遏制陆源排污,做了大量工作,但我国四大海区中,渤海沿岸超标排放的入海排污口最多,比例高达90%以上。渤海沿岸有分属三省一市的13个城市,渔、盐、农、航运、石油、旅游、工业等众多行业在渤海进行经济开发活动,海洋、环保、农业、交通等政府管理部门以及三省一市地方政府又各自具有相关的管理职能,因此,很难进行海陆一体化的综合治理。有人戏谑这是“群龙闹海”——“海洋部门不上岸,环保部门不下海,管排污的不管治理,管治理的管不了排污。”众多主体分享渤海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这就使渤海成为典型的“公地”,直接影响沿海地方政府治理的积极性,造成治理工作效率低下。《碧海计划》只是一个政策性文件,不具有法律强制性效应,执行过程中,难以借助法律手段实现管理体系、监测体系、投资体系、统计体系、评价体系的对接统一,这也直接影响了治理的效果。有关权威部门发布的2004年渤海环境质量公报显示:“污染范围比上年扩大。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较上年面积增加约0.6万平方公里,占渤海总面积的35%。其中,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较上年分别增加了44%、256%和57%,污染程度明显加重。近几年的连续监测结果显示,进入21世纪以后,渤海环境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轻度、中度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呈上升趋势。”显然,《碧海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如期实现。但是很多专家也指出,不能否定实施《碧海计划》的积极意义,它毕竟为其后《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0年)》的制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教训。  2008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0年)》。规划确定了加强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保护与防治,建立渤海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系统;面源点源治防联动,建立陆域污染源控制和综合治理系统;全面实施节水治污战略,建立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综合管理与整治系统等五大主要建设任务,体现了渤海环境保护任务的综合性、战略性与长期性;并强调在海洋开发过程中,全面推进节水、节能、节地、节材和综合利用,确保引进项目为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益的企业和产品,促进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问题:《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有多方面的原因。请依据“给定资料1”分别进行概括。(10分)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200字。  题目分析  本题是一道概括原因题,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1”。也就是要求考生在给定范围内找到“为什么渤海环境污染近期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的相关表述。  答题方法  第一步,应明确《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渤海海域环境污染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初步缓解。  第二步,要意识到原因一般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第三步,客观原因为:“海水封闭性强,自身交换能力差,一旦污染,它的自我更新周期至少需要15年”;主观原因为:“渤海沿岸超标排放的入海排污口最多,比例高达90%以上”,“很难进行海陆一体化的综合治理”,“众多主体分享渤海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直接影响沿海地方政府治理的积极性”,“《碧海计划》只是一个政策性文件,不具有法律强制性效应”。  第四步,对相关原因的表述进行规范。  参考答案  计划难以实现的原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客观原因:  渤海自身为内海,封闭性强,难以与外界交换,污染难以自洁。  主观原因:  1.渤海污染源头多,治理难度加大,治理过程中产生新的污染,且污染面扩大,加重了负担;  2.涉及众多省市,管理职能独立分散,缺乏有效管理,无法进行综合治理;  3.该计划属于政策性文件,缺乏法律强制性效应;  4.利益激励不足,相互推诿,职权不清,无有效机制加以协调,影响治理积极性。  试题二:2011年国考地市级  给定资料:  1.在城里公立小学开学的9月1日,张老师的打工子弟学校也开学了,在垃圾场边的平房里,18名学生走进了简陋的教室。同是小学教师出身的李某夫妇创办的“行知打工子弟学校”,则在一片荒芜的菜地里迎来了求学的孩子们。最早的一批打工子弟学校就这样在有志之士的努力下艰难地生存了下来。这样的学校数量有限,仍有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知道哪里有学上。  在某民办大学做管理工作的孙某为了让从农村接出来的孩子有学上,在郊区找了五六家公立小学。但是,校方要收取1万元到10万元不等的借读费和赞助费,这些高昂的费用让孙某感到发蒙。因为公办学校门槛高,在城乡结合部,条件简陋、收费较低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然而,这样的学校绝大部分都戴着“非法”的帽子——没有办学许可证,很难逃脱被关停的命运。已有3年“办学经验”的秦老师说:“要拿办学许可证,必须有房屋产权证。可由于经费紧张,学校只能租用别人的场地及房屋。别说我们拿不出房屋产权证,就连房东也拿不出,因为房东也是租村里的地。”一度拥有1500多名学生规模的私立金星小学,就是因为校舍所在地被拆迁,从此销声匿迹了。“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也不敢在硬件设备上加大投资。”办学人代某说,“艰难办学,最希望的是能有合法的地位,学生可以放心读书,老师也可以安心工作。”实际上这类学校的教师队伍很不稳定,往往春节一过,教师走掉一半是常事。许多年轻教师都把私立学校当做跳板,一旦找到合适工作,立马就跳槽走人。  开学已经好几天了,因为交不起300多元的学费,12岁的陈某迟迟没有报到。和陈某一样,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不少农民工子女不得不放弃求学。树人学校也是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学已经一周,还有100来名学生没来报到。校长既失落又无奈:“反正每到开学,总得少那么百八十人。有的回老家了,有的转学了。至于有没有人辍学,那就没办法统计了。”  春节过后,8岁的乡村女孩张某在B市郊区的一所公办小学里迎来了新学期,但更多“漂泊”在市郊的农民工子女难有这样的待遇。“我也想去公办学校上学,至少那里有好的食堂,但学费实在太高。”一想起夏天早上带的饭菜到中午有点变味发馊,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心里就有点发酸。  “B市的公办学校,用的都是B市地方实验教材。将来考大学,因为没有户口,孩子还得回去考,怎么办?”从山西来B市打工的张某愁苦地问。考虑到这个因素,许多家长不得不把孩子送到使用全国统编教材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  “我妈妈很少给我零花钱,我也没有什么新文具,总觉得在班里抬不起头。”这是一个“有幸”到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的孩子所遇到的尴尬。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不少乡下来的孩子,在大部分是城市孩子的公办学校里,都有孤独、自卑的感觉。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一研究员表示,要警惕农民工子女心理“边缘化”倾向。他说,农民工子女本身就在经济条件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好不容易能与城里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质量较高的教育,却又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不理解。生活上的困难没有让他们退缩,可这种心灵的创伤却难以抚平。  2010年8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考察北京玉泉路打工子弟小学时,在学校黑板上写下的题词。广大人民群众都希望并相信在实施《纲要》的过程中,这美好的愿景会变成现实。  2.新华社、《中国青年报》记者联合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这一调查历时7天,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向农民工发放调查问卷131份,其中有效问卷125份。73名受访者表示,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43名受访者最希望能“降低收费标准”,17人希望能“有供农民工子女就读的专门学校”。调查同时显示,78位受访农民工表示,通过“朋友介绍”为孩子在城里联系学校,16人表示“从媒体报刊获悉”有关学校信息,5人表示“向城市教育部门咨询”,2人表示由“家乡教育部门推荐”,1人表示“学校主动上门”。  调查表明,有46名农民工子女,曾经因为父母务工地点的变化而被迫转学。其中转学1次的有10人,转学2次的有12人,转学3次或3次以上的有24人。在回答子女在城里求学遇到的最大困难时,54位受访者表示是“费用太高”,占受访总数的43.2%;46人表示是“没有城市户籍”,占受访者的36.8%。选择“住处附近没有学校”、“受城里人的歧视”、“毕业后拿不到毕业证”的受访者比例依次为16.8%、6.4%和4.8%。“我本来准备把小孩送到公立学校,但因为不是本地户口,我找的一所学校每学期竟然要8000元的赞助费,另外还要交这费交那费,最终还是没有去。”在N市打工的罗某告诉记者。  调查同时显示,有20名农民工表示孩子在上学时曾“遭受到拒绝”,7人表示“做了很多努力学校才接受”;有19位受访者表示孩子在学校“有过不公平待遇,但不严重”,3人表示孩子在学校“有过不公平待遇,情况比较严重”。调查还显示,77.6%的受访农民工表示,孩子“学习成绩一般”或“成绩不好”。88名受访者表示,“从来没有”或“不一定”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占受访总数的70.4%。“小孩只要听话,知道尊老爱幼就行了。我整天忙,没时间想太多,学校的质量也就不管了。”今年33岁的王某来自南方某县,以帮酒店洗台布为生,谈起孩子的教育,他无奈地说。  问题:“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题目分析  本题是一道概括问题表现的题目,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也就是要求考生找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上学中碰到的具体困难和障碍。  答题方法  第一步,仔细阅读给定资料,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过程中的问题逐一找到。如“给定资料1”的第一自然段反映了打工子弟学校条件简陋、数量有限的问题;第二自然段谈到了借读费、赞助费昂贵,学校非法建设,政府支持力度不大,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问题;第三、四自然段谈到学费昂贵问题;第五自然段提及了户口问题;第六自然段谈到了随迁子女心理问题。“给定资料2”引用了调查数据,说明了进城务工人员的期望,可以推断他们之所以有所期望,就是因为现实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较集中地反映在了第二自然段中,即:费用过高、没有城市户籍、学校数量少不方便就读、受城市人歧视、毕业后拿不到毕业证。  第二步,找出以上问题之后,按照主体分类法对答案进行整合。这里涉及的主体有:公办学校、打工子弟学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及其家庭、政府。  参考答案  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公办学校、打工子弟学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及其家庭、政府四个方面。  1.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  2.打工子弟学校:学校数量有限,条件简陋,经费紧张;没有办学资质和合法地位,缺少政府支持;教师队伍不稳定,生源不稳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3.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及其家庭:出现辍学现象;心理出现“边缘化”倾向;某些家长对教育不够重视。  4.政府:高考与户籍挂钩,无户口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无法参加当地高考。  ……

图书封面


 2013-申论考前必做100题-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配套题库-最新版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居然木有最新版,这是几本申论联系里最有用的了吧,至少知道得分点该怎么踩
  •     很不错的专项训练。
  •     勉强还可以。对这个东东还比较满意。
  •     还可以。不错。重要的是要做一下。
  •     内容好、物流快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