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变奏》书评

出版日期:2015-9-28
ISBN:9787545811585
作者:王莫之
页数:298页

一张文学唱片的三个版本

《有闲阶级的上海迷幻》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2014年6月自费印行,依托自创的音乐厂牌“阿默林”,“阿默林”也是小说中那支神秘而离群的乐队的名字。从一开始,与“阿默林”有关的一切就都是魔术,但是也有热心读者把它当成真实生活的镜面来欣赏,有一位甚至私信我,说想听听“阿默林”的音乐,如果方便的话,请我把mp3传给他。当时的情形颇为滑稽,让我想起2012年的9月中旬,自己化妆成小说中的主角“水默”,去杭州担任某个讲座的嘉宾。讲座是《天南》杂志主办的,时任主编沙湄主持,其他嘉宾包括江弱水、但汉松以及匡咏梅三位老师。熟悉我的人都叫我“莫之”,上海话一读,就成了“袜子”。我已经习惯了,在“袜子”和“墨汁”里找到某种身份认同,但是,听到大家称呼我“水默”,一个我在小说中虚构的人物,多少还是有点出戏。好友陈意心就质疑过我,第一次发表小说,不该换笔名。我也明白,这种伪装适合文豪,而不是我这样的文蚝。我只能逐一解释,在《天南》刊发的《好牛好狗》是《有闲阶级的上海迷幻》的一章,它在长篇里被描述为是水默的创作。深度剧透,“阿默林”是这样一支乐队,想法太多,除了音乐,还写小说。“有迷”按计划印了一百本,印厂犯浑,擅自把第一页的乐队介绍排到了书尾,解决的办法是加印五本善本。于是,书的初版莫名其妙有了两个版本,在市面上酬唱贩售的都是错版。一个月后,上海书店出版社的编辑敲定了出版意向,前提是内容和书名的修改。“有迷”是本概念性极强的作品,书名一动,定制的封面也得推翻。从那次会谈到新版封面的诞生,时隔十四个月,如今面对郦书径小姐(她给《东亚乐器考》做的封面我也很喜欢)的设计稿,我觉得当初的担忧都是多余的。她的创作是独立完成的,整个过程我们只见了两面,我提了一些诉求,提供了一些日版唱片的侧标(Obi)。包括书的责编,我们达成了共识,要把这本书当唱片来设计,这也符合小说的写作初衷:沪语文学与概念唱片的联姻。所谓概念唱片,我划定的范围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摹本多为前卫摇滚的杰作。“有迷”十余万字,七个章节,等于是一张由七首歌构成的专辑。这个结构决定了小说在叙事上的松散和疏离。小说写了七年,前期酝酿占了五年,我面临诸多困境,比如我对摇滚乐越来越提不起兴趣,所以在许多次一级的结构选择、歌曲位置编排上,我从爵士硬波普那获取了更多的灵感。新书名“现代变奏”来得很快,一方面,小说富于变奏曲的精神,另一方面,它曾经指代的那个BBS承载了我所珍爱的美好往昔。从“有迷”到“变奏”,小说经历了卡带版到CD版的母带处理(Mastering),说得浮夸点,这是一次“模拟声”到“数码声”的转变。应编辑的要求,我对小说做了微创手术,删除了一些对上海话剧界的观察,这些观察在话剧市场飞红的背景下,好似卡带播放时的底噪,当代的耳朵已不习惯。最后,我想对小部分和我一样有收藏癖的朋友说两句。《现代变奏》的印量很小,小到我不好意思透露(超过一千本)。如果你对2008-2013年的上海文化观察有兴趣,对打口文化在申城的传播史有兴趣,或者对小说艺术有兴趣,你就应该和这本书交个朋友。配图版http://www.douban.com/note/517911681/

《现代变奏》:只闻其声的传奇年代

忘记在哪个渠道知道这本《现代变奏》,总之点进豆瓣页面看到有“沪语小说”的tag,便顺手下了一单。上海文学的风头在最近几年似乎一下子起来了,领路人自然是金宇澄老师。《繁花》打破了外界对上海文学小资小清新的刻板印象,纯文学的派头,活生生的上海。《现代变奏》没有《繁花》那般宏大,但它仍然构建了一个局部的相对完整的图景,不仅仅是打口文化而已。从结构上来说,整本书大致能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乍看之下又如散文,读起来好像一个真实的事件。其二是若干短篇及剧本,看起来各自独立。两个部分相互交错穿插,使得整体的文本组成了一部结构精妙且逻辑自洽的长篇小说。和《繁花》一样,沪语基本不影响理解。这部作品追溯了上海某一个片断的历史,大约是比我早出生5-10年这么一代上海青年的往事。有趣的是,这段历史更多地是以“物”为主角。比如打口、比如黑胶、比如话剧、比如一个又一个的交易集散地,这些物不断地更迭,也不断地与人物发生关联,又产生出了新的情节。而明面上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事件,被巧妙地隐匿在角落里,比如世博会、吴泾镇的散步、胶州路的大火等等。物的兴起与衰落仿佛就是在隐喻历史的演进过程。作者在序言里提到了一个叫阿默林的本地摇滚乐队,声明这本书是为了换回主唱而做(那几个看似独立的短篇的主人公多少都带有主唱的特质)。可是随着阅读的进行我渐渐开始怀疑,序言本身带有着虚构的意味,也即那个阿默林乐队也许是如同希区柯克电影中麦高芬(MacGuffin)般的存在。如我上段所讲,本书以物为重点,人的角色被弱化。由他们来铺开本书的叙述,来展开他们的视角对物的观察,至于他们本身是否存在,不那么重要了。虽然书中描绘的时代大约距我5-10年,这段时间却是一段难以逾越的鸿沟。我的时代几乎就是网络的时代、宽带的时代,我常常形容其为“礼崩乐坏”。你往回看《现代变奏》里的那些年,是多么富有传奇性。那时的乐迷可以为了一张碟穿越半个上海,可以有耐心翻阅成吨的碟箱。氛围也那么好,有懂经的老板,有固定场所的讨论,老司机带得一手好路。在没有电子地图的时代,他们用自己的双脚丈量出了上海的文化地图。和他们相比,我们这一代的文青年岁显得那么苍白市侩。当然盛世也意味着顶点,作者自己也说“这是一条陡峭却绵长的下坡路”,固然今时今日它都没有完全匿迹,在江湖上却只闻其声。为了避免让小说出现矫情的哀伤气氛,作者并没有使“打口”这一脉停留在回忆里。我十分个人的解读,浦江镇那一篇就是在演绎“打口”这一代的现在以及未来可能的生活状态,也许形式有异于往昔,精神还是得以续存。巧合的是,鄙人过一阵也将定居浦江镇。如果恰好能碰到作者,希望有机会能被面授机宜,或者聊聊您在文中提到的手艺一流的技师,那是坠好的。


 现代变奏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