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的毛細管作用(修訂版)

出版日期:2014-7
ISBN:978957084387X
作者:王汎森
页数:680页

作者简介

政治、道德、權力等各種力量, 就像水分子的毛細管作用一般,滲入日常生活中每一個可能的角落,在微小的、隱密的、日常生活空間中發揮作用。
《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修訂版)收錄了中央研究院院士王汎森研究清代學術、思想、心態方面的12篇專文和一篇附錄。本書標題「權力的毛細管作用」,說明了清代社會中政治、道德等權力無遠弗屆的影響。
「權力的毛細管作用」觀念原來自傅柯(Michel Foucault, 1926-1984)。傅柯對權力的了解很有創見,他不像過去的人只注意權力在大的、公開的場面的展示,同時也注意到權力在微小的、隱密的、日常生活空間中的作用。從王汎森《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修訂版)一書中可以看到「政治」、「道德」、「權力」等各種力量,就像水分子的毛細管作用一般,滲入日常生活中每一個可能的角落,並發揮意想不到的影響。
「思想史」與「生活史」的聯繫也是《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修訂版)一書的主軸之一,譬如〈明末清初的人譜與省過會〉、〈日譜與明末清初思想家〉這兩篇專文,就是以「人譜」、「省過會」等修身冊籍及團體為例,展示道德意識呈現的方式與轉化,以及道德理想如何影響日常生活的實踐。
修訂說明:
趁著本書再版的機會,我請助理將全書再次校讀一遍,並核對全部引文及研究資料,同時也增添了若干新的研究訊息,對少數內容做了修訂。本來曾考慮加入新發表的文章,最後也打消了念頭。所以,全書基本上仍然維持原貌,做為自己過往學術工作的記錄。因為我對本書主題「權力的毛細管作用」的相關問題仍然持續關注,並陸續撰寫新的文章,希望未來能夠出版本書的「續編」,對這個問題做更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书籍目录

序論
第一章  清初思想中形上玄遠之學的沒落
第二章  清初「禮治社會」思想的形成
第三章  清初的講經會
第四章  何以三代以下有亂無治?——《明夷待訪錄》
第五章  明末清初的人譜與省過會
第六章  日譜與明末清初思想家──以顏李學派為主的討論
第七章  從曾靜案看十八世紀前期的社會心態
第八章  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文獻中「自我壓抑」的現象
第九章  對《文史通義.言公》的一個新認識
第十章  程廷祚與程雲莊──清代中期思想史的一個研究
第十一章  清代儒者的全神堂──《國史儒林傳》與道光年間顧祠祭的成立
第十二章  道、咸以降思想界的新現象──禁書復出及其意義
附錄:從東亞交涉史料看中國

内容概要

王汎森
臺灣雲林人,1958年生。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先後擔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特聘研究員,其間曾任歷史語言研究所副所長、所長,並於2004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清到中國近代的思想史、學術史等領域。著有《章太炎的思想》(臺北:時報出版公司,1985)、《古史辨運動的興起》(臺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1987)、Fu Ssu-nien: 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中譯本《傅斯年:中國近代歷史與政治中的個體生命》(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3)、《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3)、《晚明清初思想十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近代中國的史家與史學》(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8);主編《中國近代思想的轉型時代:張灝院士七秩祝壽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7)等書。


 權力的毛細管作用(修訂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闻上去都是儒门的水,蒙古的血
  •     各章处理的问题有重复之处,与其说是专论,倒更似在大的思路和关注点下的资料收集和散论的合辑。
  •     引人遐思,深受启发!
  •     王汎森的论著,要言不烦,讨论深入而不枝蔓。成为书名的《权力的毛细管作用》一文尤为精彩,因为处理的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但作者却基本上把它给勾勒出来了。不过,就与个人专业的关系而言,我很喜欢书中《对<文史通义·言公>的一个新认识》一文。
  •     这是一个民族自我阉割的可悲时代
  •     诸篇所读时间不一,启发亦因自身阅读范围和关注点而不一。其中印象深刻的数篇是关于曾静案、国史儒林传的修纂、禁书复出的作用等。宜再三玩味。
  •     宋明清三代的学术反转变动较大。对于佛理的挑战,宋明儒家拿得出手的方案就是融合与超越,为原来的儒家学说增补了许多新的思想,不过由于有力过猛,这种增殖反而遮蔽了原来儒家的本来面貌。清代学术开始反转,重新阐释儒家典籍。不管儒学怎么变化,它背后的土壤仍然是农田与皇权。即使那些观点异端的明末清初人士,仍幻想回到上古时期。没有西方这条鲶鱼,我们不会有丝毫地进步。
  •     2014-01-07標13版,今改標修訂版。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