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好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书评

出版日期:2014-6-1
ISBN:978751134450X
作者:[美]克里斯汀·金柏尔
页数:256页

关于耕种、食物和爱情

The Dirty Life: A Memoir of Farming, Food, and Loveby Kristin Kimball 2010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作者对于马克的描述和她字里行间对这个执拗、高大、直接的农夫的爱。很多地方马克和天鹅有着相似的气味。当然他们实际上是两个全然不同的人。在作者的脾性和言行中也折射出一些我自己的影子。全书就像是一部教育片,友善地提醒着我在感情的各个阶段如何听懂自己,隐忍惯性和欲望而不是匆忙地摧毁两个人之间的尊敬和信任。婚礼后,恰恰是她和马克从开始打造农场即将满一年收获的时候,也是关系和肉体都最疲惫的时候,作者Kimball得到了去夏威夷岛的采访机会。她逃走了。但也正是这次出逃让她明白,自己深深恋上的其实是这种扎实在泥土里的农场生活。以前所怀念的那些购物橱窗和假期里人们鲜艳的衣服就像一阵风一样轻飘飘和不实在。所以在书在封底,她写着:选择自己钟情的生活方式,比选择自己钟情的男人更重要。当然遇到对的人很难。她虽然很少用篇幅来直接描写马克的爱,但是言语之间山外之人看得非常真切。就拿两个人为了结婚后改姓的讨论来看,结局真是让我轻松大笑。她说,她从来没有想过要改自己的姓。而马克认为改姓意味着承诺,在语言学上确立了他们成为一家人的事实。就当Kimball 感觉头发竖立,准备战斗,为捍卫她的姓氏而继续斗争,马克耸耸肩道:所以我就改成你的姓吧。“这种解决方法就像我们做的那顿饭一样,简单而慷慨。”(P208)这本书其实并不是为了描写爱情而存在的,从题目上来看这个主题也被排在最后。很爽快地读到非常多有机农场耕种的场景。选奶牛、第一次挤奶、买马、与马建立像朋友一样的感情、乡村拍卖、奶牛生仔、各种动物的屠杀、打猎和食用他们的内脏等等;包括农耕器械的描述和介绍、农耕方法的描述、CSA的介绍、Foodshed新词儿的引入;甚至还有那么多本农耕书籍与食谱书籍的引用。这些都成为真正的干货,也是读到心身爽朗的关键。印象很深的是她描写在农场第一年遇见的所有不可思议的事情中,堆肥热分解时的强度和持久度让人惊奇。她在冬天发现了堆肥上冒出的一缕缕蒸汽,“就像迪斯科舞厅中的烟雾一般”,好奇的Kimball把手伸进堆肥感受,就这样被上个夏天储存的阳光灼伤。(P199)与农耕生活一样吸引和感动我的还有她描写的很多精致而原始的菜宴。《纽约时报》的书评是这样评价这本书的:“多么有趣的自传啊,真是读者的幸运!Kimball不仅是在歌颂耕种,更是在歌颂食物!” 食物在他们的生活里得到最体面的待遇,那是对耕种的礼赞,也是对食物最高的赞誉。文章的开篇写马克为她做菜,“他用这些相克的东西作为食材,本土的根和外来的水果,但他从中看到的是和谐而不是冲突。” 如果你有足够的容忍度和好奇心,可以看看马克和她第一次打猎并且为她制作鹿肝的那一场。描绘很真实:对庞大、美丽、自由、野性的动物的敬畏之情和自己兴奋、激动、强烈的嗜血欲望构成了她打猎时复杂的情绪。(P017) 作者吃素食十三年,第一次采访马克就穿着崭新的名牌白色衬衣帮他杀猪。到后来食用公牛的睾丸,“味道很有意思,和新鲜的扇贝差不太多”,形容它为“草原的海胆”;尝试用猪血做血肠,“血肠质地细嫩,像慕斯一般,令人垂涎不已”。(P169) 当然,也有很多平和一些的例子,比如你可以试着用他们的方法腌制黄瓜。(P205) 作者说,耕食生活中学到最难的就是,“你如何通过农耕改变这片土地,农耕也会如何改变你”。农场的主角、爱的核心并非是她和马克之间小小的男女之爱,而是整个社区、邻居、远方的朋友他们“更广阔的善良”和让土地丰收的神秘力量。

想要的生活也许是偶然遇见,但遇见就无法再分开

这本书是在某个博客上看到的,感觉书名就很钟意,加上副标题 --关于耕种、植物与爱情,还有就是书的封面所展现的场景。ok,我决定要读一读,购买之前我先搜了一下豆瓣读书的书评,发现,哇,居然很少有人读过,好吧,那我来尝试读一读并写出书评吧。先说一下,我拿到书迫不及待的去阅读,想找寻我的期待,但是,事实上,书的内容跟我的期待有些距离,再我的想像中,这本书应该是农庄、花园、美食、爱情交织的,幸福满满、其乐融融的欧洲庄园似的的生活;男女主人公拥有大片富饶的土地以及土地上丰富的食物,拥有浪漫的爱情以及代表浪漫的各种花草装扮的花园,朋友成群、自由散漫的生活、不愁吃不愁喝,拥有若干劳作的员工,大家辛勤但不劳累~~~~哈哈,当你慢慢阅读之后,随着女主人公与男主人公从采访邂逅、彼此仰慕、到后来决定放弃纽约的都市生活而追随男主人公寻找属于自己的农庄以后,你满眼都是辛苦的劳作、各种麻烦不断、各种与大自然的抗争、各种与牲畜家禽的搏斗,人困马乏,人仰马翻~~很欢乐,也很苦逼,但是,这里面有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对生活的理解,有对生活的不同渴望~~对于务农,我没什么概念,在如今中国的大地上,机械化种植、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而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很严重,相比之下,美国,有些受到高等教育的年轻农民却还在坚守一些传统的、有机的耕种方式,确实让我们感到一丝敬畏,他们不为利益所驱使,有自己的信仰跟原则,这也是我们国家很多年轻人要学习的,太多人被利益绑架,怎么能快速挣钱怎么来,怎么能减轻劳动量怎么搞,大不了,自己吃的东西用传统耕种方式,其他的,用来卖钱的就不管了。呵呵,对比一下,我想这就是“自取灭亡”吧,当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也投入到有机农场的建设中去,通过这本书,我们也知道了一个有机农场的运作是多么不容易,就跟那些杂草以及害虫斗,就需要很多精力跟金钱呀~~尽管,跟我想象的农场生活不一样,我还是为作者努力创造自己的生活、找寻自己理想家园的勇气所叹服,就像标题中写到的一样,我们想要的生活可能就是偶然遇见,遇见了,打动你了,你想要了,那就努力去追求,幸福就在不远处等你~~共勉~~

做一个幸福的人

如果你的内心始终有个田园梦想又没有勇气去追求,那么读这本书是非常合适的。海子说过: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还有躬耕隐居,采菊东篱的陶渊明,很多质性天然的人都会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之后,回归土地,在田园与自然中找到生命的慰藉与寄托。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时常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尽管不能够象作者那样真的放弃一切去务农,但是至少在已有生活范囿里,寻找自己内心的田园,无论外在的世界充满多少浮华、复杂和不情愿,至少我们还拥有一个内在的诗意世界,纯净、平和和圆满。选择自己钟情的生活方式,其实不像我们希望的那么完美,但也不像我们所担心的那样恐惧,遵循本心,如果我们能获得幸福感,那么我们就是幸福的人。

生活的确定感

天气炎热,温度持续攀升,终于在接近摄氏度40°时,天气预报变得小心翼翼,如同人一不小心活过了百岁,便不再去增加年龄,不再具备年龄。生活在追随什么呢?中午下班前,同事和我聊天,不觉拖延了下班时间,仅仅是为了继续分享我们的抱怨。生活正沿着惶恐的轨道,就像我觉得乘坐的车终究会倾翻一样。大概这种必然走向深渊的感觉并不坏,如果它顺利抵消了你的下半生,却又不会让你在深夜里突然惊醒。我想,如何端正我的方向感,才能在某一天下午抵达某地?质地柔软令生活蒙羞,大片大片死去的枯枝是令林地丧失活力的原因。我对照着自己写过的东西想,它们在迅速失效、已经失效,或从未生效,这并不是右下角的阅读量数字,正如并不是踏入它脚边的脚印,而是它的枝干很容易掰断,与它的外貌及尺寸毫不相称。密度抽去,轻盈如同泡沫。如果你没有找到发动机、传动杆与受力之处,没有看到生活运行的原理,你会误以为你的薪水来自银行,而活着的目的只是继续活着。这种继续连绵不绝成了你最大的担忧和陶醉之处,你望着这运转的机器,一切都是完美的,失败之处也许在于这机器以外的地方。于是,你唯恐这机器有一天会停下来,虚无伴随失业侵蚀你的卧室。这便是一种生活的惯性,带着我不断向前,那力量超出了我的控制,我终于开始失去目的,所有的一切只是不断向前(而这种向前并不具备实质含义,只是景物在后退,表明你在运动之中),我在维持着这种状态,唯恐停下来摔倒。这是一种惯性原理,但遗憾的是,我的生活并不因其被比喻而变得易于理解,只是更易被把握,如同驯养的猫更易被捉住。生活的确定感不因我的比喻而使我向它前进半步,它仍旧如此,我在寻找它令我踏实之处。《我最好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就是这样的一本书,我羡慕这种对生活的确定感,这种确定性仿佛你的生活正好与某个齿轮咬合。你在咬合的瞬间,突然发现自己符合了更高的设计目的,又仿佛某人称赞你的行为,但那赞扬又高高扬起、超越了你所估计的范围,你终于顿悟:你所拥有的比知道的更多。我从来没有底气说我最好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我写了很多年,才有勇气说出自己的生活,但我的作品大概只是对生活的偏离,是在焦虑不安中想起衰老死亡、徒劳的结局和无法摆脱的被欺骗感在等着我。我相信倾慕美好的生活至少是一种开始,克里斯汀·金柏尔的确定感,让我在读完这本书的晚上激动不已。我想在此重提一段叶芝的诗并不算多余,好的作品在任何时候提到都不会不妥,至少不会令人尴尬:“站在马路上,或踏著人行道的灰色我都能听见那水声萦回在我深心。”(叶芝《茵纳斯弗利岛》)(文/玟涛,2014年7月30日)

努力生活就是我们最好的作品

很难想象一个女大学生会嫁给一个农夫,过上做农妇的生活。看着女主费尽心力为农场忙活,我竟说不出是何种心情。仿佛带有归园田居的潇洒隐逸,但是,当繁重的农活赤裸裸的展现在你眼前时,除了辛苦,其他什么都没有。挤奶、喂马、喂猪、耕种、除草、采摘,没有一件事是轻松、省事、浪漫的。实实在在的体力活让那些期冀隐居的文艺青年们望而却步。其实,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真实的生活,作者所自豪的生活。所谓接地气,也许就是这个样子,没有虚无的设想和感慨,只着手处理眼前的实际问题。挤奶的时间到了就要去挤奶,播种的时间到了就要去播种,野草长起来了就要赶紧去除草,没有春花秋月,没有多愁善感。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入睡,每天在黎明之前醒来。吃自己种出来的食物,用自己修好的农具,简单踏实。对自己的生活尽心尽力,这就是作者最好的作品。

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几乎每个在城市里长大、生活的人都有一颗向往田园生活的心。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从自认为有高雅情趣的生活跳到标准的农场生活所经历的一切事情以及她心境的不断变化,更像是写给那些准备追求田园的人写的:你们会遇到什么、收获什么又放弃什么。当然再美的描述都比不上亲身体验,愿我们都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像一幅画。

是爱情,更是CSA

一直以来,我的梦想就是能够回家包片山头,再包几块地,种种稻米、番薯,养养鸡鸭牛羊,做个自由的农民,自给自足,晴耕雨读。但一想到农业已然往承包大户、现代化农场的方向发展,小农经济式微已久,自然的、原始的农民劳作方式无法保证生活的质量和品质,我就认怂地把这个梦想的实现时间往后推了大概30年。毕竟,我不想现在就抛开所有,做个与世隔绝的苦修隐士,身处并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我已经无法挥挥手潇洒的告别。撇开国情不同这个万能的借口,这大概是“永远呆在原地只是想想的我”和“立即告别原有的生活方式投身(爱情和)农场的克里斯汀”之间的重大区别。克里斯汀就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一书的作者,但比起充满骄傲情绪的书名,我更加偏爱本书的副标题:关于耕种、食物与爱情。副标题中的“爱情”这一元素集中呈现在卷一《别离》中:一个现代都市的白领女子,去乡下农场进行一次对年轻农民的采访,以为是一场短途的旅行,却因为被农民男子吸引而将农场变成最后的归处,因为爱情接受自己成了一位农妇,夫唱妇随的过起了类似于牛郎织女般的农场生活。在这里,是“爱情”促成了“别离”,也是“爱情”促成了“新生”。艰辛的农场生活、现实的物质问题最能消磨以精神为食粮的爱情了,但克里斯汀却在劳作中日渐爱上不是“生活在大脑里”而是“生活在身体里”的丈夫及他主导的生活方式。在读者看来尤其有一种世外桃源、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美好画面。但本书着墨更多的是“耕种”及“食物”。评论界给克里斯汀的头衔是“新生代农人作家”,她首先是一位经营农场的妇人,然后才是一位作家。“农人作家”这样的头衔,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中是缺乏的,不知道写阿尔泰牧民生活的李娟算不算一个类似者?即使是在我们眼中开放民主充满梦想实现的美国,务农也是不被人看好的一种选择。更何况,克里斯汀及她丈夫所做的不是平常意义上大农场机器操作的现代农业,而是小众的、不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CSA式农场经营模式。所谓CSA,即社区支持型农业(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始于日本,经由欧洲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传到美国,通过社区成员成为农场的合作者,在季初认购农场的产出,在收获后将食物分配给社区成员。这是一种土地友好的、有机的、有利于社区团结发展的生活方式,倍受那些反对商品经济、农业污染的环保主义者喜爱。而对于克里斯汀及丈夫来说,这是一种远离现代化的、半农半X的生活方式,不仅自给自足,在食物上富足得像一个国王,更可以创建一个生产多样化的农场,取代超市,服务整个社群。所以,在接下来的篇幅中,从《冬天》,到《春天》,在到《夏天》,最后到《秋天》,他们在一片萧索荒芜的农场上,经历困苦迟疑,受到帮助鼓舞,努力劳作,乐于分享,终得收获。这是农场自然的四季,同时,对于农场所在的社群而言,也发生了变化,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食物的分享加剧了情感的分享。所以,CSA不仅是一种农业的方式,更是一种社区发展的良好模式。因为专业及经历的关系,在通读全书的时候,我在克里斯汀的描述之中,更加注重提取涉及CSA的部分,权当30年以后回乡当个农民的经验累积吧。


 我最好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