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收看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212032401
作者:王伟忠,王偉忠
页数:197页

后记

原来他不只是个好玩的人相信许多人跟我一样,喜欢看他制作的节目消灭无聊,顺便找找明天上班上课的聊天话题。比寻常人幸运的是我挺早就藉由采访认识他,跟着大家一同喊他“伟忠哥”,久了之後,还真觉得与我同宗的他像个哥哥,很亲切又有趣,每次记者会或是餐叙场合只要有他,总能让大家笑到嘴酸肚痛,绝无冷场。在这些嘻嘻哈哈之外,我还曾随着他们夫妻俩造访他口中津津乐道的嘉义眷村、穿梭在巷弄间,停在一小屋前,原来就是他家。这屋有道小小的门,他的身材几乎比门还要高,真没想到就在这小屋里,养出了让全世界华人哈哈大笑的王伟忠,可惜眷村已经拆除,不然现在小屋门口应该会贴个牌子写着“电视制作人王伟忠在这里出生”。21世纪开端退出新闻界後,鲜少机会与他碰面,还是习惯看《康熙来了》、《国光帮帮忙》等去忧解闷。2006年8月,他问我有没有兴趣加入这个写作计画,热爱听故事的我简直乐坏了,立刻排出时间表,每周一次听他说着过去五十年来的精彩。每周四见面的两个小时当中,伟忠哥会挖出些心、剖出些肺来让我窥窥瞧瞧,这才发现过去我对他的认识还真“媒体”,浅浅的仅及於表面,原来他不只是个很好笑的人。从他口中我认识了相爱至深的王伯伯与王妈妈、看到了七岁上台北的他、十八岁在阳明山上许下壮志豪情的他、刚开始表现却惨遭冷冻的他、怕老虎的他、爱妻爱子的他,还有爱骂髒话的他。我像个旁观者,看着他如何从许下“让家家户户都认识我”心愿的大一新生,变成现在年产数千小时电视节目的知名人士,很难想像一切都是由一个小茶杯盖、一艘破船、一个猪肉摊开始,织成了这个巨大无比的王伟忠的世界。我也透过他的眼睛重新认识幕前的知名艺人及幕後的工作者,他形容人的个性极精准,像某位不宜指名道姓的人士在他眼中是位“请了满屋子客人,但每个客人都不知道自己眼前这杯子里的水,到底是冷还是热”,真是淋漓尽致。而我们访谈内容是书中收录篇章的数倍之多,许多往事已成云烟不想重提,更多事件是他考虑诸多因素,忍痛割舍,从中也让我认识到他火爆之下的细腻,难怪能够在这个机关算尽的行业中屹立三十馀年。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访谈发生在某个令他元气大伤的新闻事件之後,以为他会气急败坏、急怒攻心,但他没有,只是抱尊石雕小佛、疲惫的靠在沙发上,摸摸小佛脑袋,抹着小佛的嘴角说,“奇怪,怎麽不会笑了?”甚至还有闲情模仿前几天在高球场上遇到的某人,把那小眉小眼等着看人出丑的怪样演得活灵活现。过去像个地雷一样、一踩就爆的伟忠哥,果然不太一样了。在这长达九个月的写作过程中,我也亲眼见着他认真的一面,每天早上送小孩上学、晚上回家吃饭,工作有空档就运动,简直像个奉公守法的公务员。虽然已经身为制作界天王(他一定会要求我去掉“天王”二字、改成“制作人”),每天还是跟“大闷锅”的制作班底开会,逐字推敲着当天的主题,不会因为节目已经运作顺畅而放松要求。问他怎麽还这麽辛苦,他说:“没事可做才苦!”虽然节目的光环都笼罩在他身上,但他不愿意如此,初稿中许多篇章我都写着“於是我决定……”、“我不喜欢重复旁人做过的事情”,等等“我”做的事情,他都希望改成“我们”,他觉得节目是团队成果,任何事情都是集体合作,虽然实际上由“我”主导,但要“我们”才能让节目完成。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生活哲学,也在拼拼凑凑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他口中的“快乐”,因为当书稿完成,代表这九个月的摸摸索索终於有了成果,我也能开开心心的拎着包包去旅行,体会那努力之後,“云山出岫”、“蜻蜓飞舞”、“期末考结束”般的快乐了。

作者简介

一个从眷村出来的穷孩子,他的起跑点不比别人强,却不到三十岁就成了知名制作人,而在起起伏伏的电视圈,他一再为观众创造惊喜,创意源源不绝。从“连环泡”、“周末派”、“全民乱讲”、“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全民大闷锅”、“康熙来了”、“超级星光大道”……王伟忠彷佛能透视大众的心,制作出脍炙人口的节目。
但是,他也不是一开始就这麽厉害的。他曾经熬夜写剧本,曾经每个想法都被骂“烂点子”,曾经被开除过,曾经怀疑自己能做什麽……,甚至成名之後,他还“一直很担心有朝一日没有新点子,这个“我”就挂了!”
人生中,低潮总难免,而王伟忠却能把低潮化为创意的养分。“眷村记忆”是他的创意起点。如今眷村逐渐消逝,而记忆犹似活化石,抚索着活化石的轨迹,在老把戏与新创意之间,王伟忠总有说不完的故事。
在眷村里,什麽都有限,空间有限、物资有限……唯一无限的是温暖的人情与开放的心胸。眷村长大的王伟忠,学会不把限制当成“阻碍”,只简单的视为“人生”,拥抱这有限的一切。他平静看待老天爷给的剧本,透彻世事人情,随手拈来都是创意,用自由自在的心灵,演出绝妙好戏。
不论你从事什麽样的工作,是创意也好,是行政也好;不论你拿到什麽样的人生剧本,喜欢也好,讨厌也好,千万不要把过程中的低潮“珍藏”起来喔,那可是会变成“宿便”的。如果你正为“宿便”所苦,不妨暂且放轻松,来看别人怎麽演出好戏。
这是老天爷编剧,王伟忠制作演出的好戏,欢迎大家收看。

书籍目录

序谁抓得到那条大鱼家人的话我的爸爸我的爸爸预告欢迎大家收看TAKE 1:眷村啊!眷村眷村啊!眷村我的父亲母亲被地震摇醒的童年眷村才是DIY始祖谁说海一定是蓝的!少年的义气用冰豆浆治蛇毒第一次上台北当大家都长大了首度北京行TAKE2 打开伟忠电视史TAKE3 创意看门道采访后记

编辑推荐

《欢迎大家看》每段都值得好好读,因为很有趣,又让人感动。

前言

司机老王在驾驶座上,从无照驾驶到终于考到了驾照,讲了无数个故事,坐在驾驶旁边累积了数百公里里程数的我,没一次睡着,有的段子听了几百遍也没厌倦。他看了电影《Big Fish》(大智若愚),觉得讲得太像他爸爸和他自己,叫我非看不可。电影看了让人很感动,但看完第一个反应是:这小子一路跟我讲的故事是不是都是这么近乎瞎掰的啊?出版社寄给我他的书稿,里头的情节我大致烂熟。我听过的故事没写进去的,大概还够出个大半本,但我善良地以为,没收进书里,一定不是篇幅不够,而是真假难辨、近乎幻想。但光是书里证据确凿的故事,也足可想象王氏父子自己就是“前所未见”、“谁也抓不到的”、“说了太多故事自己也成为故事”的那一条大鱼。说故事是一种天赋,瞎掰是一种本领,幻想自己能飞起来则需要一种打死不退的乐天精神,但是能把自己的快乐想象放进电视这个魔术盒子里,自娱娱人成为一种专业,写进电视史的重要一页,我们恐怕需要知道他的性格里还有没有别的配方。首度曝光的原虫DNA认识王伟忠的第一天,不由得就想到了电影《星球大战》里的武士,血液里要有惊人的“原虫”含量,才能修炼成“原力”,但有了“原力”还能保持源源不绝的正面动力,就还得学习怎样面对和处理自己的“黑暗隋绪”,终能修成挥舞光剑的大师。王伟忠终于公布了他的原虫DNA。伟忠家的喜剧性格分外迷人。母亲是生活巨浪中坚韧的舵手,父亲却是乐天善良的开心果。我常以为伟忠的幽默戏仿的才华是“爸爸的儿子”,但你若仔细端详,中年过后的伟忠长得越来越像母亲。这个家庭的人生观是“没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谁说这不也是底层生活的眷村最普遍的生活态度:“还有什么可失去的呢”?但你若是读了这本书的前段,终于会了解,为什么这个调皮的王幺儿能得到他翱翔想象的天空。是一种对命运别无多求的豁达和眷村生活中浓浓人情的温暖,让他飞起来。眷村是眷村人的故乡,多么奇怪的叙述,不是家乡却是家乡,多么不正确的时空,却又是多么真实、多么深情的眷恋。你若曾为这个时代的动人真情落过泪,你必也会知晓无所着落仍有余温的一时一地之眷恋何以能有创作的力量。王伟忠在他制造的电视笑声里,自问自答。“大”过真实人生的电视人生电影里人生太远,电视又离得太近;电视是“一次过”的媒体,我们的人生也是,对电视里的内容甚至不会记得太久。现代人的生活里少不了电视,但我们的人生里却不会有电视的位置。只有两种人例外,第一种人我称之为“第一代的电视观众”,尤其是在孩童时代,经验过电锅、电冰箱、洗衣机的生活革命,电视突然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它还改变了我们看到的生活和看待生活的方法。有人还因此想要钻进那一个显像管里面,甚至把他的人生也投进去。王伟忠背着眷村人生的包袱到了台北,竟成为第二种人:“吃电视饭的人”,简称“电视人”。王伟忠的电视人生,常让我有某种错觉,“大”过他的真实人生;另一方面,他制作的电视节目,一个大大的人生自我又无所不在。读过《水浒传》的人,最好也看过电视剧版,他最大的特色就是剧中人物选角,完全呈现108条好汉头角峥嵘的造型想象,从李逵、宋江、浪子燕青到浪里白条,没有一个人物是你今天在台北东区街上习见的平板时尚男女。套句王伟忠老爱说的行话,“不是妖魔不出活儿”。而这王伟忠,也是妖魔。我早上才在球场上看他为了一个打坏的球,气得把球杆丢得“满山坪”,球童却都爱看他生气,像看一场秀一样乐呵呵地去捡回来;下午进了摄影棚,看一位女演员NG了6次,始终人不了戏,又气得脱下了鞋子扔了过去,说时迟那时快,那女丑接住了鞋,放下鞋,开录,文不加点,喜感十足,一次OK。现在新一代的电视人,已经绝少有王伟忠这样如工匠学徒出身的完整经历。他熟透了所有的电视魔术,他的喜感创意,不择时不择地而出,“淹了”的“打沉”的创意经常比“红”了的节目更好笑。对于电视制作的生活现实感,他别有体会,常说“电视不能高人两等,只能高人一等”。你若对他的即兴点子没反应,他就再出一个;观众笑声不热,必须转身再来;还没反应,他就开始骂人。他必须骂人,“干我们这一行,情绪要对”,“你不能让我憋着”。他在笑骂之间收发自如的本事,无人能及。在书里,他大谈创意学,就这一点没讲。岛屿喧嚣,人心蹉跎,台湾地区电视媒体热闹蓬勃,但今年忘却去年,这一个十年不知上一个十年,时空上之断裂破碎,经营之无接续无关联,电视之“无史”,亦是怪奇;一如伟忠笔下镜头下的眷村,百万人之迁徙又迁徙,多少成长的记忆情感的紧系,眷村亦是“无史”。王伟忠以一村一家一人之记忆书写自己的成长,时代的漂移,家国的深情,专业的体会,为他的眷村家园、他的电视人生留下记录,笑中有泪,既是他的私人历史,也是我们共同走过的时代痕迹,我珍而读之,珍而视之。是为序。(本文作者为台湾地区资深媒体人)

内容概要

台湾知名节目制作人王伟忠的创意从《连环泡》、《康熙来了》、《超级星光大道》……让晚间10点到12点充满欢笑,而他的故事《欢迎大家收看》一样让你喷饭又喷泪!这是第一本王伟忠创意及萤光幕后的精彩故事,王伟忠的手绘插画也将首次曝光,绝对不容错过!
“电视教父”“综艺鬼才”“王牌制作人”王伟忠,他制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电视节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康熙来了》《超级星光大道》……
他培养了台湾地区节目主持人的十之八九,大S、小S、胡瓜、吴宗宪、蔡康永、曹启泰……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还有哪个电视人像王伟忠一样,有点石成金的魔力?再平凡的小人物都可以被他塑造成大明星。还有哪个电视人像王伟忠这么有活了?做了30年的节目,至今还不断给台湾电视圈带来新刺激。--《北京青年周刊》

章节摘录

眷村啊!眷村眷村是我的“娘胎”,如果社会上有人认为王伟忠此人活得还算精彩,是因为眷村滋养了我的灵魂。这些年来,一直想拍部纪录片谈谈眷村。眷村是我的“娘胎”,如果社会上有人认为王伟忠此人活得还算精彩,是因为眷村滋养了我的灵魂。走访各地眷村真正着手进行拍摄计划也是在最近这两三年的事情,我跟工作人员走访了台湾地区各地较具规模的眷村,意外发现每个眷村的外观看起来几乎都一样,全都很像位于嘉义东门町空军建国二村的我家!每个小区都有着类似的外形,黑色的屋瓦栉比鳞次,莫名其妙冒出来的二楼,狭窄的巷道,还一定会有条特别热闹的十字小巷,巷口有棵大榕树,树荫下随意放几张破了洞的藤椅,树旁还砌了个水泥石椅,好让各家妈妈杵在这个角落聊天交换“情报”。这里的人不需要便利商店,因为不远处就有个热闹的小菜市场。每个人都认识卖鱼、卖肉、卖锅碗瓢盆的老板,老板也都认识这些妈妈们,大大小小、吃吃喝喝全都在这里得到满足。这里也不需要大楼管理员,在村子里进进出出、东跑西晃,每个人都认识每个人,随时可以停下脚步聊聊天,随时看到陌生面孔都会主动问一声:“你找谁啊?”一砖一瓦筑起人生记忆在不是我的村子里,却看到好熟悉的榕树、小巷,甚至连参差不齐的天际线都乱得几乎一样。为何眷村不分南北,都呈现了这么类似的生活环境呢?边走边问,深入研究后,才发现眷村的兴起与败落,都恰恰反映几十年间社会繁荣进步的足迹,以及老一辈的凋零速度。眷村就像是个大蜂窝。很多蜜蜂飞进飞出,哺育下一代,在有限的空间里筑出一格格蜂巢,滋养着蜂窝。但随着花期结束,年轻的女王蜂移到别的花丛,组织了新的蜂窝,老的蜂窝渐渐干枯,蜜愈少,蜂离开的愈多。于是有天“砰”的一声,整个蜂窝落到地上,结束了数十载热闹丰硕的岁月。可能眷村外的人不太懂“眷村”的涵义,觉得这些人干吗守着老房子不走,房子又破又旧,快点翻盖新大楼,不就家家都可以买进卖出,大赚一笔、海捞一票?但对建立眷村的父母亲这一代,还有在眷村长大的我们这一代来说,眷村不只是个小区,不是一块地皮,而是整段人生记忆。在拍摄纪录片过程中,我记录下不少人的故事,而村子也用不会言语的一砖一瓦,说出了这五十多年来的故事。随时准备返回老家一开始眷村只是个区域,房子都很简陋,只用竹片编成墙,糊上泥块,前胸贴后背地分配给军人及眷属使用,勉强就说是一个家。房子很小,但前后都有空间,逐渐大家用竹篱笆搭起围墙。《竹篱笆外的春天》这部电影说的就是眷村的生活。那时人们都认为眷村只是个暂栖之所。像邻居杨妈妈家就是一例,家里没床,全家打地铺。每天晚上铺开褥子,盖着被子睡觉,早上起来,再把棉被跟褥子捆起来,随时准备扛了就走。多年以后,他们知道老家回不去了,才决定做个床,代表真在这里落户了。而每个眷村都可以看到的“破洞藤椅”也代表这样的心情,即使知道自己要在此地住一段时间,也没人在家里摆放法式家具,大都选择简单便宜的堪用品,藤椅最简便、便宜,就这样攻占了眷村。眷村里面除了空勤军官可以住独门独院的日式房子,其他人一开始都住简陋的泥糊竹编的小房子,小孩就在你家跟我家之间的竹篱笆穿梭,来去自如。邮差寄信也不用放进信箱,喊个人名,自然有人从篱笆窟窿里伸手拿信,人人都走“极简”风格,因为户户家徒四壁。人无恒产无恒心,眷村就不是个恒产,住起来是自己的屋子,却又不像自家的财产,没人猜到会在此小屋长治久安,于是不会那么费心维护。乱七八糟但又处处流露人情的改建而眷村之所以异常拥挤,是因为每家都在生孩子,加上日子久了,竹墙泥屋不堪使用,总要想办法安居乐业,于是各家发挥本领,或是请人,或是由无所不能的爸爸们朝前往后地增建,在院子上盖房间,或借旁边无主空地盖小屋。很快的,竹篱笆全都改砌成砖墙,家与家之间的巷道因为砖墙外推而变窄,我家门前的小巷也就只剩两人宽。但那时个头小,从不觉得巷子窄,只觉得家里院子很大,连院子里的扶桑树都巨大无比。妈妈蹲在前院水沟边用洗衣板洗衣服,我则站在旁边看着扶桑树上蚂蚁搬家,看着、看着拿起粉笔在砖墙上画画,整天开开心心,像在天堂一样快乐。接着小孩长大了,房间还是不够住,爸爸、妈妈天天商量着该怎么增建。直到有一天放学回家,发现院子里堆了水泥、沙子、砖块,闻着沙子带来的潮湿味,心情变得很兴奋,因为又会有新房问出现。对小孩来说,“扩建”是富足的具体感受,全家一同静心期待房间早日完工。眷村里南腔北调,就是少有机会讲闽南语,我家的墙壁与房间却都由村外不会说普通话的老黄砌盖而成。老黄的泥水工很差,做出来的墙壁及门窗都是歪的,人人都说他的工不好,但家家户户都找他,因为他的价格最低,所以村子里的梁柱、门窗都呈现奇怪的角度,让人一望而知是“老黄做的”。后来才发现这怪角度可是老黄的“独家专利”,因为只有他知道该怎么“以歪治歪”、“以斜补斜”,完工之后除了他,没人知道该怎么维修。于是他从年轻做到老,生意兴隆,甚至老到得了青光眼,还有接不完的工作。后来平面没空地,前后院都盖满了房间,大家往上发展,自动加盖二楼。上楼的楼梯长相也全部雷同,怎么简单、便宜,就怎么设计。家家户户的楼梯踩起来都会嘎嘎响,陡得足以摔破屁股,但也没听人真摔过。就这样,眷村经过一年一年的改建,改成后来乱七八糟,但又处处流露人情的怪样。每间房子都有一段家族史接下来电视开播了,又带动了另一波流行,家家户户都在原本已经横七竖八的屋顶上架起电视天线。谁第一个架起电视天线,谁就是大家公认的凯子,套句现在的用语就是“首富”。每当电视播出期间,小孩子们早早卡好位,有的挤在凯子家门口,有的趴在窗口,整张脸紧紧贴在纱窗、纱门上朝内看,脸都轧出纱窗格子纹,大家心里都急得不得了,生怕错过播出时间。偏偏屋内的人不急,还好整以暇地吃着晚餐,假装没人围观。这可说是整个眷村一同参与的“真人秀”,剧名叫做《凯子家的晚餐与村子的第一台电视机》。诸如此类的眷村故事说上一年都说不完,而每间房子就像一本本书,用一砖一瓦记载着居住其中的家族史。若能再度回到狭窄的老家里,我可以说出每个角落的故事。像二楼的房间是为了姐姐的女儿——我们家的第三代回家跟我爸妈住——才用木头另外加盖出来。而另一间屋的墙壁,用的是老土房子拆掉后留下的废土,整理整理和上水又抹回墙上,强度当然比不上水泥跟沙子。小时候在墙上抠了好几个洞,整天没事就偷看隔壁房间在做什么。每回看到这些小洞,都会想起很多好笑又神秘的记忆。这么多年下来,老黄的工还是奇差无比,却成了眷村的守护天使,哪家破了,修哪家。后来他过世了,没人知道该怎么以歪治歪,以斜挡斜。眷村也渐渐失去了活力,进入凋敝期,四处可见破瓦、残窗。有些眷村爸爸撑着一把老骨头,自己登上梯子修门补窗,但不久之后爸爸们也都过世,留下独守家园的老媪或年幼的孙儿,再也没人有能力维护这倾颓的家园,只能眼睁睁看着屋子漏水、渐渐破败。有些老妈妈投奔儿女另外购置的新屋,或跟着子女去往各地。有些还是眷恋着眷村的一景一物,凑合凑合继续住,而且住得怡然自得。因为左邻右舍年纪相仿,这么多年下来早就亲如姐妹,可以串串门子,聚在巷口聊天、打发时间;中餐晚餐时间到了,就走到不远的小菜市场买买菜,自己随便煮煮。对这些老妈妈来说,近邻就是血亲。不过,大多数的眷村妈妈也经历了寂寞的空巢期。小孩离开之后,连孙子都离开了,家里空、闷得慌,整天没事可做。后来眷村决定改建,住户们都抽签分配新住宅,住在老房子里的人愈来愈少了。欢送昨日的眷村在眷村拆除前一年的农历新年,我发出通知请老邻居号召自家儿女回眷村,大家一起举办同乐会,欢送陪了我们一辈子的眷村走入历史,也让大家在这个充满故事的地方重新团圆,把握机会,让离开的、没离开的、先来的、后到的,都聚在一起好好看看彼此。那晚来了好多人,小时候好熟的朋友,多年不见,再见面感觉有点生疏,但想到童年,却又清晰如昨。当年打架的、放鞭炮的、打棒球的、打破窗户的、偷钱的、挨打的、偷抽烟的,种种好笑或好糗的记忆都还在,只要提个头:“你还记不记得那年嘉义七虎少棒输了……”另一个就说:“对啊!那时候我们一起去丢石头……”仿佛谈的都是昨天才刚做过的坏事。听着大家在舞台上唱民歌“欢锣喜鼓咚得隆咚锵”,还有些眷村大姐上台唱以前学会的英文歌,小巷挂满了喜气的红灯笼,眷村就像回光返照一样,有了最热闹的结束。在眷村拆除后,我带着太太、女儿跟妈妈一同回到老家。这里已经找不到高挂在主要通路上的大喇叭,没有村长广播提醒大家投票。老家没留下只砖片瓦,竟然完全从地表上消失了,自然也找不着过去各种DIY的痕迹。我以邻居残留的老房子当坐标,勉强从地面上的瓷砖花色找到了老家,妈妈站在上面,眼眶都红了。虽然景物全非,但这破巷子、破房子就像我的娘胎一样,深深刻在眼下、记在心底。后来我拿着眷村巷口的照片,请最精于描绘台湾地区风景的本土画家杨兴生画出我记忆中的巷口,让这份永恒的回忆一代一代传下去。纪录片完成之后,命名为《伟忠妈妈的眷村》,说的是我生长的眷村故事,实际上,也是所有眷村的故事。1992年4月5日爸爸过世,封棺之前,我心目中老派、传统的妈妈在众多亲友面前,对着爸爸额头轻轻留下一吻……大学时期想交女朋友,但我只是个穷大学生,拿什么追女孩?幸好那时候有个朋友正在帮某栋阳明山别墅找管理员,于是白告奋勇。拿到了别墅的钥匙,接下来就打着“王少祖”的名号在外面认识女孩,当然不久之后就被踢爆真相。交女朋友成功与否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这是一门“恋爱创意学”,如何透过创意让恋情发生,是每个人都该学习的智慧。而我恋爱创意学的导师就是爸爸,因为,当年妈妈也是爸爸用创意“唬”来的!爸爸开F机爷爷在爸爸还年幼时就过世了,于是爸爸从14岁开始工作,好为家庭增加收入。当时北京被日本人占据,他在日本人开的汽车机械厂当学徒,想习得一技之长。那时爸爸才十四五岁,旁人嫌他个小不能开车,因为坐在驾驶座上,脚尖居然够不着汽车踏板,怎么可能开车上路!不过爸爸不肯认输,他在脚底绑了个盒子,半站半蹲在庞大的驾驶座上操作自如。有个日本技师看到了他的拼劲,被他感动了,毫不藏私地传授他相关开车与修车的技术。日本战败投降后,爸爸的日本同事们都被遣返,整间汽车厂的员工归人军队体系。爸爸还不满18,就糊里糊涂从修汽车的小学徒,成了帮空军维修车辆的机械小兵,在空军的车辆调度场里工作。当时空军社会地位很高。一般老百姓见到空军,就像现在看到高科技新贵一样崇拜。爸爸身高172厘米,不算太高,身材是北京人喜爱的圆呼呼“四喜样”,虽然隶属空军但没开过飞机,不过他从来不会放弃任何混淆视听的机会。比方:“你在哪里高就?”“在空军!”“哇!真优秀!在哪个单位?”“开F机的。”“哇!真是英雄出少年啊!”这个“F机”可非要说得特别含混不清、迅速带过,乍听之下像是“开飞机”,因为凡人听到“开F机”,自然会认为对方“开飞机”,但若有人不识相或是太耳背,多问两句,爸爸就破功了!“啊?开什么机?”“开F机……”“什么机?”“开F……发电机……”(就是开车的。)我是军阀之后很快的,在空军开发电机的爸爸在北京遇到梦中情人,我的妈妈。妈妈是河南洛阳人,姓孙。孙家在河南被当成土匪大户,因为家族中出了个大军阀孙殿英。他从流氓、土匪一路“升级”成了大军阀,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个很具争议性的角色,因为他抢先挖开慈禧太后的陵寝,拿走许多宝贝。后代的历史学家写到孙殿英,都会提到这段金光闪闪、价值连城的盗墓举动。孙家的年轻人几乎都当军人,像我外公的兄弟们很年轻就当上军长、团长。同辈都以兄弟相称,所以妈妈也喊孙殿英“大爷”,因为他是孙家带头的大哥,按照辈分我也应该喊他一声“大爷爷”。很少人知道我与大爷爷的关系,毕竟“军阀”已经是太久以前的故事。但在我担任制作人之后,有时会为了工作大发脾气,体内到处爆窜的怒火倒是提醒了我有个土匪军阀出身的长辈,只是我再生气,也不能像大爷爷拿起绑着红色小布条的“盒子炮”,毙了工作伙伴。这是后话,请容我再度回到妈妈还是少女的那个时代。洛阳分家之后,裹着小脚的姥姥带着妈妈,舅姥姥带着表舅,四人离开洛阳来到北京落户,第一步就先拿些积蓄,置了房产出租。而家中的闺女,也就是我妈,那时刚刚小学毕业,就负责跑腿收租。在舅姥姥不幸过世之后,姥姥照顾表舅宛如亲娘,表舅跟我妈就像是亲兄弟姐妹一样,不分彼此。那时的生恬不算太富裕,但家里有口箱子,里面有拿不完的钞票,也让表舅沾染了出手大方的纨绔子弟习气,几年下来陆陆续续卖掉了家中的房产,资产所剩不多。尽管不富有,老北京常说最舒适的生活不是大富大贵,只要“石榴、池塘、胖丫头”,即是绝品’在胡同里有座小小的四合院,庭院中养一池金鱼,种株遮荫、开花又结果的石榴,养只小肥狗在院子里东跑跑西跑跑,听见门外小贩叫卖的声音,就差个胖丫头去买点驴打滚、豌豆黄吃吃,日子真是快活。而我蚂家里虽没胖丫头可使唤,倒也过得惬意安稳。妈妈平日就在定居落户的豆芽菜胡同附近跑进跑出,豆芽菜胡同在北京城西,爸爸的老家也在西城,跑来跑去总会遇到我妈,就对我妈滋生了情愫。爸爸追女孩的妙招妈妈常说爸爸爱对她“使坏”。爸爸非常喜欢逗我妈,没事就说笑话让她哈哈笑,或是拉着她去散步,这习惯打小到老都没变。爸爸“使坏”,当然要靠自己的空军背景。当时他的班长是王大夫(“王大大”不是他的真名,只是我们对他的称呼。“太大”是北方人喊爸爸的哥哥,也就是“大伯”的意思),王大大是很老实的天津人,明明是我爸的班长,却乐于配合我爸“吹牛”。爸爸跟他约好某一天在紫禁城旁的红楼戏院,只要看到我爸出现,就要如此这般那天,爸爸带着妈妈散步来到红楼戏院,爸爸穿着空军制服,脖子还打上一条自己用空军报废的降落伞裁制的围巾,看起来真帅。穿着军装的王大大老远看到这一对,立刻举手敬礼,对着小兵爸爸大喊:“班长好!”爸爸很镇静地点头回应,这下妈妈可深信不疑,身边这个爱使坏的男生还真是个货真价实的“长官”呢!在这样散步、聊天的“使坏”之下,爸爸跟妈妈愈来愈熟,后来妈妈渐渐知道爸爸是开发电机的小兵,不是开飞机的班长,但两人感情好,相关细节也就概括承受。后来我奶奶请了六爷爷陪同,上我妈家提亲。奶奶对着姥姥说:“我有一双眼睛,你有一双眼睛,你家的女儿到我家,我不会让她吃亏,你会看到我像亲生女儿一样对待她。”就这样小两口在双方家长同意之下互许终身。总司令与士官长始终携手后来母亲随着父亲到了青岛,搭上渡轮过台湾海峡,来到嘉义。安顿之后写了封信给北京家里报平安,信上的地址让舅舅循线找来,找到妈妈。他们两人是偌大家族在台湾地区安身立命的血脉,此后与北京家里断了通讯,一别数十年。1987年5月开放赴大陆探亲,次年7月,母亲立刻收拾行李,重返北京。见着了姥姥,姥姥第一句话就是:“你这一玩,可玩了40年啊!”但这40年过得也不容易,因为妈妈到台湾地区还不满16岁,已经怀上我大姐。她脸皮薄,觉得自己年龄太小就当妈有点不好意思,所以总虚报岁数,不满16就说自己已经18,在嘉义的眷村里,跟着当年还不满20的丈夫一同组织家庭。妈妈喊隔壁的张妈妈都喊张阿姨,所以我们跟着喊张奶奶,成了眷村里辈分最小的一辈。爸爸很疼妈妈,身为士官长的他总是称呼我妈“总司令”,两人靠着军人微薄的薪俸养大了一大家子人。我妈极为敬重爸爸,她很心疼爸爸一肩扛起照顾一家大小的重担,总是带着遗憾的语气说,如果爸爸当年有机会可以多读书,凭着他的脑袋瓜儿,绝对有一番大事业。爸爸跟妈妈的感情在他们那个年代是少见的亲密,自由恋爱又早婚,两人感情始终很好。1992年4月5日爸爸过世,封棺之前,我心目中老派、传统的妈妈在众多亲友面前,对着爸爸额头轻轻留下一吻。这一吻带给我无比震撼,这是多么纯粹的浪漫、多么切实的爱隋,从年轻到老,总司令与士官长始终携手。2004年眷村改建,妈妈离开东门町的老屋时,拆下了旧门牌,贴在新家自个儿卧室门外,她说:“这样,你爸回来还找得到路。”而房间里除了摆着嘉义老家的照片,妈还贴着一张我从北京给她带回来的四四方方的老北京地图。在胡同与胡同之间,按图追忆爸爸如何“使坏”的片段,回味着永不褪色的青春。

图书封面


 欢迎大家收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4条)

  •     我是很喜欢王伟忠的。可以不动声色的说笑话。第一次知道他,是看孙鹏结婚的录像。他主持发言时说:希望这对夫妇以后可以不要再敛财了。当时要笑爆了,惊讶之余觉得他的普通话怎么可以这么好。而且还很有北京的味道。查了资料才知他的父母都是北京人。最近看了他拍的关于眷村的故事,很感动。喜欢那个女大大,他们喊他女匪干。。。。哈哈。看了这本书,朴素又珍贵,关乎一个成功男人童年时各种搞笑回忆。喜欢王伟忠,永远那么真实可爱。
  •     2001年的时候看流星花园知道了大S,后来又了解大S有个妹妹小S之后上了大学,从04年开始就一直看康熙,是那么那么地喜欢小S从小S嘴里知道了他们的“老爸”王伟忠当时特别奇怪伟忠哥的口音,后来了解了伟忠哥的成长史,才明白他的北京腔都是源自父母王伟忠不属于帅哥类型,一直靠穷则变,变则通的道理纵横天下创意和思路也是靠着自己性格和骨子里的东西自然挥发出来平常就喜欢看近现代历史的我,没事儿就爱看那个时代的东西伟忠哥的家庭历史描述,正好就代表了那个时代普通家庭的变迁于是也特别喜欢阅读他的东西,今天看了他的《伟忠妈妈的眷村》看到王妈妈讲述来台历史,拆迁之前的眷村和王妈妈卧室里的门牌和北平地图都让我忍不住红了眼眶,王妈妈站在拆迁后的工地上,说,这了,这儿就是我的家那种感觉有种说不出的酸楚,背景音乐飘着范玮琪唱的《那些花儿》画面配合着当地老人摇着扇子,或是凝望远方的神情谁说一首歌只能表达那些少年的恋爱呢,这歌儿在此情此景,显得那么伤感,却又那么恰到好处从前不喜欢范范。总觉得她翻唱朴树的歌儿,没有那种感觉年龄再大些的时候才发现那是自己青春岁月单纯的认识其实感情这东西,真不真,一流露的时候马上就能感受到真情总会让人动容,无论是伟忠妈妈的眷村,还是范范的那些花儿以后自己成家了,也一定要自己的孩子知道,家在哪儿,根在哪儿
  •     现今社会男女对待感情的态度不同,女人专情而不长久,面对外遇往往劝离不劝合;男人则长久而不专情,劝合不劝离。153睡不着,是把自己看得太大,满脑子想着周遭的人都应该关心自己,埋怨社会无情。……觉得自己生了病,需要外界帮助,期盼旁人多注意自己,关心自己。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人最关心的其实都是自己。164……人的命运各不相同,但若想要成功,就要“顺着天做事,逆着个性做人”。167这样的我在结婚之后,发现结婚比恋爱有意思,因为恋爱会有结果,但婚姻没有,永远都在过程当中。182我是个很有责任感的人,却不想负责任。182等自己成立经纪部门,签下大小S和她们的好友阿雅、黑人之后,发现伺候艺人跟对待女人很像,两者都是极度敏感的动物。女人只要感觉自己受到注意与关爱就好,不需要给予太多意见;艺人也一样,要让他们感到舒服,不必多言。186在娱乐圈愈久,愈发现身心健康很重要。因为不快乐,就不能长久做这一行,硬要勉强做下去,不是身份出问题,就是心灵出问题。187年纪愈大,愈难快乐。……小时候的我,看着蓝天就觉得好快乐。但年纪愈大,快乐的门槛愈来愈高,非要付出一些心血、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得到发自内心的喜悦。189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王伟忠的人生,用很家常的文字写来,更有一番风味
  •     英雄不是偶然
  •     顺着天赋做事,逆着个性做人。
  •     本来以为是王伟忠的自传,看完才知道是他口述别人整理的。不过读的时候还真没看出来,非常口语化,向你娓娓道来他的童年、奋斗经历,特别是眷村我们大陆人并不熟悉但了解后又很有亲切感的地方。
  •     便宜是便宜,但印刷质量非常不好
  •       多年后才知道,原来,我是看着王伟忠的节目长大的,一不小心,记忆长河中溅起的水花里闪烁着王伟忠的智慧灵光。
      
      当然,电视是一次性消费品,谁也不可能把看过的电视节目作为人生重要的一笔财富,看到了,觉得好看,也就过去了,谁也不会去管幕后那些工作人员是经过怎么样的绞尽脑汁才呈现出节目的样子;就像你去饭店吃饭,你只关心眼前的菜好不好吃、合不合口味,谁会去想大厨长什么样子啊。
      
      直到后来,我成了王伟忠的同行(这里面不能说没有王伟忠的那些节目的影响),我终于知道一个节目是怎么“诞生”的,于是,我开始关注那些赋予节目灵魂的人,而此时,王伟忠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已经不是那个模糊的幕后“主厨”了,他是一个耀眼的前辈,是一个足以让我崇拜的师长。
      
      所以,王伟忠出书,当然要像“圣经”一样“顶礼膜拜”。
      
      翻开这本薄薄的册子,跟着王伟忠从嘉义的眷村奋斗到台北,从眷村小孩成长为电视教父,翻开他的人生经历,原本以为可以偷学制作节目的经验、偷学成功人生的秘诀,可结果却与期许的有点差距。能说出来的,都是他平时常挂在嘴边的;没能说出来的,只能靠自己去意会、去感悟了,能悟到多少,全看个人造化了。毕竟王伟忠只有一个。我们这一代专业学校训练出来的小孩永远都是理论先行,永远都在抱怨无法跟社会大学毕业的前辈沟通,可是暗地里却对前辈们从学徒做起的经历羡慕不已,我们是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如果你想从金牌制作人嘴里挖出八卦,那么,这本书显然不适合你;如果你想从电视人王伟忠那里学到点什么,那么,它也许有一点点用处。
      
      
  •     “顺着天赋做事,逆着个性做人”,很好的话。但其实是因为喜欢王伟忠,才这么饶有兴致的迅速读完,幽默和创意背后的睿智~ p.s.想看宝岛一村。。。
  •     我也很喜欢。
    台湾节目里听到一口北京腔也是不错的感受。
    台湾综艺很真,就算说黄段子也很真。
  •     遗憾的地方在于不是王伟忠亲自提笔所写
  •     2009.08
  •     我发现同村的小梅很可爱,喜欢了她一阵子,后来变心喜欢别的女孩子,就这样又过了好多年。
  •     王伟忠的电视史
  •     对这位台湾综艺教父非常佩服,其文字中平凡的温情让人折服
  •       
       之前总是不断的从艺人的口中听到“伟忠哥”这个名字,能感觉到他是个很凶脾气很大,常说粗口,很有权有钱的制片人,大老板。
      
       之后看了《国光帮帮忙》《康熙-眷村》《大小爱吃-王伟忠》《爱上陶花园-王伟忠》之后,对他,这个还有着北京乡音的眷村魔王,这个台湾电视界的教父有了一点点了解,也多了很多的崇拜。
      
       他做的节目,几乎是大半个台湾综艺节目的历史。《我猜》《康熙来了》《国光帮帮忙》《超级星光大道》《大小爱吃》《模范棒棒堂》《我爱黑涩会》《全民大闷锅》《换个角度看电视》《学校没教的事》还有以前的《连环泡》。在这些都红到内地的综艺节目的背后,总有一个名字——王伟忠。他的节目给我的感觉是俗而不恶,在台湾作假,暴力,情色骗收视率的节目有很多,而王伟忠的节目给人的就是一种真诚。
      
       就像现在很火的《超级星光大道》,给人的就是一种真诚,一种因为选手实实在在的努力的感动。内地也有很多很多的选秀节目,虽然现在折磨人的方法推陈出新,但是因为一次又一次内定的丑闻而弄的观众无法再去相信。
      
       他经手的艺人也成了台湾主流娱乐圈的代表:吴宗宪,蔡康永,陶晶莹,大小S,曹启泰,胡瓜,澎恰恰,方芳,许效舜、郭子乾、邰智源,任贤齐。
      
       在他身边的大小S,陶子就像乖巧的小孩子。而提到他名字的男艺人都会讲上一段伟忠哥破口大骂的故事。
       50岁的他,操着熟悉的北方口音,有着军人子弟特有的一种严肃的气质,那感觉很像父亲。他非常爱自己的女儿,把她当自己的情人,可以为她牺牲生命,有这样爸爸的女儿真的好难嫁掉哦(笑)。
      
       关于那个眷村的记录片,只看了一点点的片段,看到了很多我们都很熟悉的东西,而对于那段历史的过往有的也只是无奈。
      
       最近他出书了,《欢迎大家收看》,书名是属于电视人特有的一句话。内容则是关于他的眷村生活和在电视圈打拼的艰辛历程。目前只有台版,迫不及待的想看。
      
       很崇拜。这样的电视人,怎么会不让人尊重。
      
      
  •     综艺咖必备的书哈~~伟忠哥的~~综艺咖必备的书哈~~伟忠哥的~~
  •     了解眷村
  •       书,越看越费劲了。心不静。
      
      梦里被人追杀,醒来,被蚊子追杀。
      
      自己常说的平常心,不知躲哪去了。
      
      嘴张得很大,口水尽情的在枕头上随意戏谑。。。。。。
      
      灯还亮,书还在手边。
      
      不甘心,睡睡醒醒。
      
      很想在梦里,能走进村口摆着破旧藤椅的眷村。
      
      那里是王伟忠的娘胎,也是许多老兵的人生记忆。
      
      跟着这个调皮的老小孩,坐上时光机,路过他的时间点滴。
      
      而自己的记忆也瞬间交错,忽明忽细。
      
      148页,他的办公室里,有一盏原想买却没买成的落地灯。
      
      不是什么稀罕东西,恰巧罢了。
      
      记录片还没看,怕见不得那一代人的乡愁。眼泪大把大把的。不好。
      
      
  •     真的是一本成长流水账没有很多新意有一点贴金看了也好不看也没有损失
  •     作为一个非常不喜欢看台湾综艺的人 第一次知道“伟忠哥”是从光阴的故事里面的第一句OS 书轻松愉快 一晚上就可以看掉一半~
  •       在舞台剧《宝岛一村》的后台,王伟忠并不掩饰他的勃勃野心:“很年轻的时候,我就立下志向,我想有一天做人中龙凤,我想有一天光耀门楣!”
      
      
      
      离《宝岛一村》开场只有10分钟,演员围成一圈进行最后的“开嗓”,这里面有金马奖影帝,也有台北名媛,还有王伟忠,他们集体高声朗诵台词,仿佛进入了一种宗教仪式。王伟忠第一个登场,朗诵一段开场旁白。众人目送下,他独自穿过后台,站到舞台中央,光打在他身上。已经演了上百场,台上的黑衣中年男子还是有点激动,他嗓音微微颤抖。戏刚开场,没到宣泄激情表达崇拜的时候;这一位也不过出场总共10分钟,台下还是骚动了,传来尖叫的女声:“伟忠哥——”
      
      
      
      52岁的王伟忠自我感觉非常良好。他像个老人一样,相信自己什么样的地狱都去过并幸存下来;又像个年轻人似的,感到未来一派光明。他有一张饱经风霜的脸,越沟壑纵横越有王公贵族派头,那上面洋溢着不怒自威,脖子以下,却是一幅年轻人的身板。
      
      
      
      在台湾电视界,以王伟忠为核心形成了个“伟忠帮”。起初是大S徐熙媛无意中的戏称,泛指王伟忠发掘或签下的台湾艺人,包括:吴宗宪、胡瓜、曹启泰、蔡康永、大小S、阿雅、黑人、阿KEN……;后来他开创的电视节目也囊括在内:《连环泡》、《全民最大党》、《全民大闷锅》、《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康熙来了》、《超级星光大道》……;连带着,一些新晋的电视节目制作人,如詹仁雄、赵正平也并入“伟忠帮”。
      
      
      
      作为帮派的冠名首领,王伟忠贯彻“交的不是朋友或工作伙伴,交的是家人”之原则,维系一种富于人情味、黏糊糊的人际关系。帮派成员对他萌生着尊敬、钦佩、亲切、畏惧、妒忌等情感,但压倒一切的是:爱戴。有一位“伟忠帮”成员提醒我,台湾没有人直呼其名,不论年长年幼,都尊称他“伟忠哥”。还有一位说许多艺人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绝无肉麻感地称他为“老爸”。“他集曹操的英雄气概、诸葛亮的智慧、刘备的重情义于一身”,另一位帮派成员这样说。
      
      
      
      如果要拿个什么人物做比,王伟忠说他跟美国导演、得过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罗伯特·阿特曼有些像了——都不必再为金钱或荣誉忙碌,万事随心所欲。他们的确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对目标的忠贞异乎常人。
      
      
      
      罗伯特·阿特曼拍了60年电影,把自己比喻成冰面上被猎狗追赶的一只兔子,虽然打着滑儿,踉跄着,还是不停歇跑跑跑。王伟忠也用了一个相似的比喻: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从台北市政府门前出发,起初大家很从容,衣服上的号码牌都还在,前面的也没领先多少,后来有人折返了,到最后,王伟忠还在跑,遥遥领先。假使台湾电视界也有个终身成就奖,王伟忠已经获得了一个。不同的是,罗伯特·阿特曼到81岁才拿到,王伟忠只有52岁。如果有人质疑他的资历,他会谦逊地说——不好意思,因为我成名比较早,30岁就中年危机,50岁已经达到没有老师的阶段。
      
      
      
      1,眷村记忆
      
      
      
      路奶奶鹤发童颜、身手不凡,走路如腾云驾雾,说话像绵针入耳,身后还总跟一白衣少年,他们每每在眷村人民遭受重大精神困扰时出现,扔下一句似有哲理又没什么意义的废话,飘然而去。路奶奶第一次亮相是这幅模样,到第三代都出生了,她没有变得年轻,也没有更老,仿佛保有长生不老之身。
      
      
      
      路奶奶是《宝岛一村》中一个颇具魔幻色彩的小角色。如果说这个人物完全是一种知识分子气的虚构,王伟忠绝不能同意,他用神秘莫测的口吻说:“确有其人!”
      
      
      
      1957 年,王伟忠出生于台湾嘉义县东门町空军建国二村,跟台湾上千个眷村一道,那里被文艺作品给标本化了:村口必定有棵榕树,树下摆着几张班驳的藤椅,街巷两边的砖房由篱笆隔绝成户,砖房之再造出形状古怪的二楼,电线杆林立,小孩子乱跑,巷子里弥散着柴油、咸鱼和公共厕所的味道。眷村里除了空勤军可以住独立的日本式小屋,其他人只能住简陋的篱笆墙房子,邮差送信也不用放进信箱,喊个人名就有人从篱笆窟窿里伸手来拿,人人走“极简”风格,因为户户家徒四壁。
      
      
      
      1949年前后,约有120万军民移民台湾,其中军人占约60万,他们中的一部分及其家眷,被安置成村落,形成眷村。眷村是许多台湾“外省人”共同的记忆与生命经验,更是各省文化在台湾的交融。
      
      
      
      王伟忠的父亲是“士官”,等级最低;母亲来自北京,16岁被父亲“骗”到台湾。她随丈夫离家时只说去南方玩儿几天,搭乘轮渡经过青岛,之后抵达台湾。1987年5月放开大陆探亲,王伟忠的母亲重返北京,北京的老太太见了她第一句就是:“你这一玩儿,就是40年啊。”
      
      
      
      王伟忠的母亲性格坚强,行事严厉。父亲倒时常流露机智与幽默,颇具表演天分,他会模仿高级长官的口吻搞到火车票,或者脖子上扎着空军报废降落伞自制的围巾,假扮空军,调戏眷村的等级制度。王伟忠坚信他遗传了父亲的禀性:擅长苦中作乐,富有幽默感,又兼具军人的纪律性。血脉是有趣的,王伟忠12岁的小女儿,伶俐有趣,一张嘴就是“我的爸爸王伟忠很高,但长得不怎么样,可是他一搞起笑来整个人变得很好看……”
      
      
      
      “穷则通,通则变”如同眷村的隐形标志,那里盛产破鱼烂虾炮制出一桌大餐的“全能厨师”,或者集连续剧专家、军事专家、喝酒专家、修理电视专家、钉东西专家于一身的“全能专家”。王伟忠特别愿意讲述父亲自制抽水马桶的故事:把院子挖开,水槽上砌上水泥,水泥上铺上木板,木板上垫上木炭和石灰,层层关卡之下,脏水横流,失败了。这些气味不佳鸡零狗碎的往事,共同汇集成眷村人民DIY精神与乐观心态的记忆疆土。
      
      
      
      他是这样一个男孩:调皮捣蛋,但绝不招人讨厌,擅长察言观色懂得轻重缓急,在方圆几个村落蛮有威望,是个孩子头儿。看着爱抖骚的男孩穿一流速袖子牛仔服,一刀能给人剪了;棒球打着打着就打起了架。今天砸谁家玻璃,明天又把谁脑袋敲出个包,说也说不尽。王伟忠感叹:“越打感情越好。昨天滚在一起喊杀喊打,今天又可以头凑头研究怎么投球。小孩的世界没有怨恨、没有计算,只有好玩与不好玩,这种不带心眼的快乐,真是痛快。”
      
      
      
      年纪越大,童年的鸡零狗碎仿佛就越清晰。他将眷村与“伟忠帮”联系起来,“打造影视圈的眷村”,“眷村里不分你我,浓情厚意,起起落落的影视圈特别需要这样的情感。”那里对他来说也已经不是个地理概念,而像精神归属,弥漫着生活创意、人情味和江湖气。
      
      
      
      眷村人,黑道白道混杂,有很乖的学生,最早拿中山奖学金的;也有混兄弟的,手上沾过血。就像纽约的意大利人,既有家族血脉相连的情绪,也富有传奇性——那位神通广大的路奶奶,传说是青帮的钗头凤,在小孩儿眼里威严且神秘,有一年除夕,被几个彪形大汉驾走,从此再也没回来……
      
      
      
      《宝岛一村》由王伟忠与赖声川共同执导,王伟忠提供创意,一说起眷村来这一位就打不住。“比起单纯的记录片,用艺术处理可能更好一点;但我心里始终找不到说服自己的理由。直到有一天碰面,他又给我江故事,前面的故事我都听过30次了,这次突然通了,我完全清楚他村子里的人,有种统一的性格。这个故事有点像《悲惨世界》那样庞大,编剧有太多元素可用,如果没有节制,我绝对可以做出8小时!现在演出时间控制在3小时。”赖声川说。而最打动他的正是那里“隔绝下的多元”和“强烈的生命力”。
      
      
      
      可以说,是王伟忠推动了“眷村文化复兴”,除了他发起的舞台剧,还有眷村电影,眷村电视剧,眷村小说,眷村菜一度风行。“历史非常脆弱,眷村话题如果没有让王伟忠干起来,可能没什么人会在乎;或者很多人在乎也没有能力写。然后这些东西就没有了。”赖声川说。
      
      
      
      眷村却有一个“悖论”:平常亲如一家,你妈也是我妈,你家就是我家;可孩子大了,老人却不希望他们互相结亲,都期盼后辈走出眷村,走出穷苦。王伟忠年幼时拉帮接派满嘴脏话,忽然有一天上了大学,闯荡台北,出息了。他说:“我这个人平常皮,但在关键时刻,为了走出眷村,我会拼命。”
      
      
      
      2,超人的内裤
      
      
      
      1975年10月7日,王伟忠揣着2万元台币,从嘉义搭夜车到了台北,心里叹:“这难道就是外国了!”
      
      
      
      他在台北文化大学学新闻,后进入“丽群制作公司”当助理,师从江吉雄。这一位是台湾第一代电视人,曾在日本受训,执导过台湾第一部连续剧《晶晶》,并开设了首个专做综艺娱乐节目的制作公司。他性格刚硬、脾气火暴。王伟忠奉他为“我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唯一一位老师。”从他身上仿佛可以学到怎么做一个大哥——既有威严在外,又用义气服内,关键时刻懂得挺身而出。《电视街》主持人凌峰要揽下节目制作权,将王伟忠等制作人甩在一边时,江吉雄力保王伟忠,使凌峰辞演。
      
      
      
      很难说是天性使然,还是后天习得,王伟忠勤勉耐劳,有眷村小孩的隐忍气质,又在一些始料未及的时刻放纵性情,他将个性概括为“既有军人的自律与执行力,又有艺术家的浪漫情怀”,这里面或许还带了一点狡猾。
      
      
      
      坊间流传王伟忠年纪轻轻已有“暴君”风采,节目录得不顺利,他会突然发怒,把鞋子脱了扔向演员。他说,也不见得真是脾气暴躁:“我26岁做制作人,录制现场个个资历比我老,年纪比我大,万一哪一个发起了飚,场面难以控制,不如我抢先来骂……”
      
      
      
      1988年-1993年间,台湾传媒高唱自由之歌。起初是开放报禁,广播电视也向私人放开,制作公司与电视台分离,有线电视崛起。有一帮年轻人,同是眷村出身,曾被当作外省人隔绝于主流之外,又带着浓厚的乡怀;他们一同经历过蒋介石去世、两岸局势紧张,有形似的情绪。
      
      
      
      前中天电视台副总裁陈浩就是其中一个,他与王伟忠同龄,共同创办私人电台“台北之音”时结识。“我们这代人,有浓厚的‘知青’特质。”陈浩将王伟忠看做同类。如果说电视界也是个圈地运动,他们也赶上了第一拨,节目风格被当作典范,开一代风气先。“王伟忠的创意源源不断,开创了真人扮演的短剧形式,使新闻节目综艺化,既有世俗特色又兼具城市情调,还有很强烈的雄性特征。”
      
      
      
      王伟忠创立的电视节目《连环泡》、木偶剧《噶噶呜拉拉》,直至后来的《全民最大党》、《全民大闷锅》都以轻松幽默调侃社会现象,戏谑时政。圆融与人情练达,使王伟忠也懂得把握讥讽与关怀的度,如同一位跟随他的另一位制作人所说——超人腾空而起要去拯救世界,如果他的内裤忽然被钉子给刮掉了,我们会哈哈大笑;王伟忠的妙处是,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扒掉超人的内裤,什么时候该让超人飞走救世界。
      
      
      
      “或许可以说,我和王伟忠都是‘小丑’。我们不是烈士,没有勇气流血牺牲。我们用讥诮回应不平。只有宽容的世界才能够容得下我们这样的小丑。” 问起中国大陆电视界为什么缺少一个“伟忠哥”,陈浩这样回答。
      
      
      
      3,顺着天赋做事 逆着个性做人
      
      
      
      2010年春节,王伟忠身穿长袍马褂,上《康熙来了》给大伙儿拜年。他毛笔一挥,写就“虎虎生风”四个大字,同台的美女也被命令写上两笔,个个使出了浑身解数写出来张牙舞爪。王伟忠一指小S,你也来写一个。没等为她捏把冷汗,小S已经随手画了个符,虽不成字样,倒也圆润清秀。王伟忠将她揽了过去,拍着她的脑袋说:“还是这姑娘聪明。”
      
      
      
      “我的伟忠帮有点像杂货铺,可以说带着眷村的味道。有什么人要找机会,我都尽力帮一把。但我不是乱帮,我看人从不看外表俊不俊,美不美,而是从他身上找可爱的特色,看他是不是聪明。”早期被王伟忠发掘的艺人,如澎恰恰、邰智源、胡瓜,可谓奇形怪状各具才华;新的像阿KEN、纳豆,在王伟忠看来,也有一种越是庄重越显诙谐的非凡特色。起初见到他,会感到他的警惕与防范,要留出时间来供他观察,一旦突破了防线,被他接纳,又会感到热情倾注而来。一谈到小S,他就禁不住赞叹:“千旦好寻,一丑难求!”
      
      
      
      詹仁雄方脸浓眉,说话腼腆,比王伟忠小上一轮,被称为“伟忠帮继承人”。他是《康熙来了》制作人,王伟忠也是,如何分工?起初这位少帮主语焉不详,后来索性讲:“我的节目有5年级生(1960-1979年出生)特色,不讲意义,只讲娱乐,比如《我猜我猜我猜猜》、《康熙来了》或《超级星光大道》,都有更强烈的我的气质。”
      
      
      
      23岁那年,詹仁雄在电视台做制作人助理,处于“食物链最最末端”,他与王伟忠有一面之缘——传说中的伟忠哥迎面走来,又飘然而去,虽然惊鸿一瞥,那印象实难磨灭。10年后,这个水果批发商的儿子入了“伟忠帮”,他自称,或许因为自己“好运,好用”。目前他与王伟忠同是“金星娱乐”股东,他将王伟忠奉为“大哥、人生导师和工作伙伴”。“我们都是家里的老幺,不擅长谆谆教诲当大哥,伟忠哥的魅力不在言传,而在身教。”
      
      
      
      “伟忠哥身上有一种永恒不变的东西,他纯真,不着灰。那感觉有如初恋!”电影制作人、导演游正伟则这样向王伟忠致以溢美。
      
      
      
      10年前,因为“厌倦娱乐圈的乌烟瘴气,不想再跟活人打交道”,游正伟投身木偶剧制作。当年金马奖晚宴上,名流云集一堂,王伟忠偏偏朝他走去,称赞木偶剧做得不错,如有困难尽快开口。“我跟伟忠哥差不了几岁,可他成名早,我上大学的时候他已经在电视上当红,我看着他的节目长大。他不缺钱,也不缺小弟,为什么要来提携我?可10年过去了,他果真不只是说说,他使我受益良多!”王伟忠目前是游正伟影视公司投资人。
      
      
      
      52岁的王伟忠已经有一番人生的道理。诸如“顺着天赋做事 逆着个性做人”,“要彻底开心之前,得习惯彻底的辛苦”……这些可以奉为“伟忠帮”的训诫。王伟忠说:“我们南部小孩很害羞的,所以刚到江湖上真的是硬着头皮做人做事。如今这些不能叫做经验。人生轮回,到了50几岁的时候,发现成功的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自由自在,收放自如,表里如一。”
      
      
      
      他对自己所扮演的大佬角色抱着一种既超然物外又沉浸其中的乐趣。
      
      
      
      他有着顽强的自律精神,从未放松警惕,把时间浪费在可恶的癖好上,除了制作电视节目就是拼命锻炼,潜水潜了20年,高尔夫球也几近无人能敌之境,他的自律使人感到害怕。他的脾气也相当暴躁,比如在高尔夫球场上,突然发起了飚,把球竿扔出场外,同伴吓得不知所措,熟悉的球童倒笑嘻嘻捡回球竿,以表演姿态双手奉上,他心满意足,转头没事儿人一样继续打球。可,这或许又是人情练达之余的小小玩笑,以享受那种“人生如戏,惟我独尊”的表演状态。
      
      
      
      他最大的漏洞简直就是没有漏洞。他熟练扮演大佬的角色,受到敬若神明的尊敬,就像一个军官在他的军队里受到的那种尊敬,众人簇拥在他身旁,感到莫名其妙的尊贵与景仰。
  •       我是很喜欢王伟忠的。可以不动声色的说笑话。
      第一次知道他,是看孙鹏结婚的录像。
      他主持发言时说:希望这对夫妇以后可以不要再敛财了。
      当时要笑爆了,惊讶之余觉得他的普通话怎么可以这么好。
      而且还很有北京的味道。查了资料才知他的父母都是北京人。
      最近看了他拍的关于眷村的故事,很感动。
      喜欢那个女大大,他们喊他女匪干。。。。哈哈。
      
      看了这本书,朴素又珍贵,关乎一个成功男人童年时各种搞笑回忆。
      喜欢王伟忠,永远那么真实可爱。
  •     王伟忠给大家讲故事,不是我瞧不起电视人,但是电视人讲的话大部分没什么营养,看他们插科打诨倒是不错.
  •       很棒的人。很棒的人生。
      
      其实很棒的人、很棒的人生,并没有想象那么难,关键是,你知不知道,原来那就是很棒的人,很棒的人生。
      
      不说了,看吧!
  •     木有我的宝岛一村好看啊~~~
  •     邮寄的速度很快。 这本书写的很不错,很喜欢王伟忠。总有一种超强的磁场在他身上。
  •       关键词:电视人 康熙来了 综艺节目
      
      我在制作“夏邦说书”网络视频读书栏目的时候,总感觉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所以凡是和视频(包括电视)有关的书都会找来看,算是取经。王伟忠先生是台湾著名的电视节目制作人,制作过《康熙来了》《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等热门综艺节目,因此他口述的这本《欢迎大家收看》顺理成章被我找来当作参考书。
      
      震了 说的什么
      
      这本《欢迎大家收看》把我震了,它好看得出乎我意料之外。大凡名人书,不论影、视、歌、商、政,多是形式大于内容,这倒也符合老百姓的需要。大众看名人书其实关注的是名人经历与隐私,以此励志或八卦,不是看文采,如果恰好碰到名人有文采,那是大众的福气,但这种情况实在少,比例实在低。意外得是王伟忠先生倒在这低比例中占了一席之地。他有文采,但不单有文采,他口述的某些文字能做到相当程度的恰如其分,那是绝对属于文采之外的,在短句的运用上尤其值得称道。往低了说可归于经验,往玄了说可归于天赋。当然也不排除记录者在其中的贡献。
      书的内容分得清楚,第一部分说成长历程,第二部分讲工作经历,第三部分谈电视节目创意。这样一本很个人化又有些专业的书,再加上王伟忠虽然在台湾算电视名人,但在大陆知名度却几乎为零,因此预想起来在大陆的销量不会很好。不过,如果读者因为只认本地名人不认外埠名人而错过这本书的话,实在是可惜。其实就算读者不认识王伟忠也没关系,因为书本身散发出的轻松与幽默,会让人忽略名人这个概念。下面说书。
      
      孙殿英 F机 停机棚
      
      王伟忠的母亲姓孙,祖籍河南,家族里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军阀——盗过慈禧太后墓的孙殿英,按辈分算是王伟忠的爷辈。王伟忠因此给自己在工作中经常大发脾气找了个理由——有个军阀出身的长辈,发点儿脾气又算什么呢?再怎么发脾气,他也不会拿一把盒子炮,把他的工作伙伴给毙了不是?!
      王伟忠的母亲后来从河南落户到北京,碰上了王伟忠的父亲。父亲那时还是年轻的小王,在空军工作,但不是开飞机,而是开汽车。小王聪明,按王伟忠的话说,小王从来没放弃过任何混淆视听的机会。比方说有人问:您在哪里高就?小王就答:在空军。问者感叹:哇,真优秀,在哪个单位?小王答:开F机。问者马上又感慨:自古英雄出少年啊。王伟忠说:说F机时一定要说得特别含混不清,而且要说得快,让人乍听起来像是“开飞机”。但如果碰到不识相的人多问两句,就露馅了。开什么机?F机。什么机?F机……就是F……发电机……就是……开车。
      1964年台湾白河大地震的时候王伟忠7岁。因为父亲在空军工作,所以全家都被拉到停机棚住了一个多月。棚子里能停飞机可以想像出有多大!因为大,所以住了很多人,几百户在一个屋顶下住着,场面一定很壮观。即便如此,飞机还在里面照停不误。这算得上王伟忠一个难得的经历。那一个多月,不用上学,没有作业,任何负担都没有,按王伟忠的说法:完全是多出来的假期。孩子们一天到晚就是玩、游泳,像在天堂一样,高兴坏了。看来不愿意上学是绝大多数孩子的愿望,不管在岸这边还是那边。
      
      上海公园 姥姥
      
      1988年,王伟忠的妈妈重返北京,终于见到了离别几十年的母亲。王伟忠的姥姥见到女儿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这一玩,可玩了40年啊。读到此处,马兆骏的那首《上海公园》中的念白一下就跳到我耳边,那好像写的就是王伟忠的母亲,只是地点从北京换成了上海:
      我家离火车站只有几分钟的路程,下车四处望望,一切都还是我走的时候的样子,我就这样顺着40年前走过的街道,一个人慢慢地走回去,好像是一早出门玩,玩累了就回家吃饭,只不过,这趟出门,一走竟走了40年啊。走的时候我是满头黑发年轻力壮,如今虽循着原路走回家门,但我已是白发苍苍,这40年的光阴啊,我真像是做了一场大梦。
      马兆骏已作古,很可惜。马英九上台后,大陆同胞可以去台湾旅游了,两岸关系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作为两岸的老百姓,这才是最希望的。
      王伟忠第一次回北京也是在1988年,主要目的是拜见姥姥,他的母亲已经在姥姥家等他。当他爬上楼梯按响门铃后,门里传来他母亲的问话:谁呀?王伟忠答道:儿子耶。然后他就听到母亲的哭声。门打开,他看见母亲和姥姥坐在屋里。王伟忠说,他从来没体验过这种内心里涌出的激动,双腿一软,情不自禁跪着爬进房间,喊道:姥姥,我来看您了。每次看到这儿,我自己的眼泪都会忍不住涌出来。我觉得,王伟忠能简简单单口述出这种感动我的文字,凭的就是文章开头所说的文采之外的东西,那真是天赋。类似的、或能打动人或让人忍俊不禁的文字在书中比比皆是,实在让我妒忌不已。
      
      顺着天赋做事 逆着个性做人
      
      其实读完这本《欢迎大家收看》后,我最大的收获是记住了一句话——“顺着天赋做事,逆着个性做人”。按王伟忠的解释,若想要成功,就要这样做。“顺着天赋做事”是让人回复到自在的状态;“逆着个性做人”是不能任性妄为。这样解释很对,但似乎过于简单,说服力不强。若要我来解释,会再描几句——“顺着天赋做事”就是找到自己的长处,把自己最适合做的、最喜欢做的挖掘出来,哪怕是适合或喜欢掏粪也不怕,坚持做下去,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在这方面,时传祥是典型的例子;“逆着个性做人”说白了是中庸,个性张扬急躁,要向低调舒缓去;个性怯懦软弱,要向勇猛刚强去。两下一综合,其实就是中庸。话说得真好,我已经打算把它作为家训,一直给后辈传下去。
      
      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读家秘籍》
  •     哈哈哈哈哈,他爸DIY抽水马桶,笑死~
  •     伟忠哥一贯的幽默,但是内容比较匮乏,一会就看完了。
  •     不要害怕失败
  •       如果说电视是简单表现形式,它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供人消遣,因此休要在电视上玩深刻,那么伟忠哥的这本书也达到了电视的目的,浅显易懂且不时有些小趣味。
      
      这本书太像是这个50岁男人的自言自语或者茶馆里的闲聊,有着浓浓的思乡情绪和“风光无限好”了这几十年的感概,不过他不烦人的地方倒是不啰嗦的教育你,反正他的人生已经明确了几件事情,那就是:他爱工作,他不能没有工作,但是他的工作就是找乐子,一定要最大化、最尽兴。
      
      想想杀掉我不少时间的《康熙来了》、《国光帮帮忙》、《超级星光大道》都是这个男人把控的娱乐帝国一手制造的,还是不由得佩服他的精力和创意。
      
      能够尽兴的干自己喜欢的事情真好。
      
      
      
      
  •     学别人的长处要学精华。这本书看过有一段时间了。里面有一句:不要把问题当难题,就是我学到的精华。多大点事!
  •     王伟忠的大杂烩成长史,书的内容没有他的节目精彩,看完后有种“完成任务”的感觉。
  •     还是挺喜欢伟忠哥的,但这书写的有些自吹自擂 骄傲自满
  •     一个蛮爱讲大道理又很有趣的实在人~
  •     王蓉听了九个月的故事 真幸福~每天坐车的时候看一点 好想听伟忠哥自己讲这些啊~
  •     怪不得台湾很多人出很多书,因为其中很多都不能算书
  •     喜欢伟忠哥的眷村情怀
  •       由于《光阴的故事》而想了解王伟忠,很好奇一个在如此次复杂的台湾电视圈浸淫30年的人如何褒有源源不断的创意,使之不枯竭而尽。
      于是购买了这本《欢迎大家收看》,我承认书中的某些部分我看走神了,不过里面有些文字确实震撼和感动了我。
      
      “单纯抱着‘这题目值得做一做’的心情,执行有趣的创意,成果往往让自己感到惊讶。”
      
      这便是他成功的秘诀了吧?我也认为,这是他能把光阴的故事拍得如此的动人和细腻的原因了。
  •       书里有这么几句话让我记得:
      
      1.艺术家的思想,军人的行为;
      2.顺着天赋做事,逆着个性做人;
      3.要彻底开心之前,得习惯彻底的辛苦。
      
  •     伟忠哥的传记
  •     又一本力荐给朋友的书,特别喜欢王伟忠叙事的方法,不矫情却很感人
  •     好像没什么内容
  •     人生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朋友
  •     很喜欢王伟忠
  •     我晚上去看这个话剧
  •       看得是安徽出版社出的那版。
      应该比这本差。
      有点失望。
      
      光阴的故事看得如火如荼,差点宅死在家里。
      不满足的在当当买了本书。
      昨天一天抱着细细品读。
      内容有点枯燥。
      文字很难嚼。印象十分不深刻。。。。。。
      本来同一个故事,在康熙来了看到,捧腹大笑。。。
      在里面却这么带过,没什么乐趣。。
      
      话说对比左贺的超级阿麽来说,
      索然无味。
      
      
  •       2001年的时候看流星花园知道了大S,后来又了解大S有个妹妹小S
      
      之后上了大学,从04年开始就一直看康熙,是那么那么地喜欢小S
      
      从小S嘴里知道了他们的“老爸”王伟忠
      
      当时特别奇怪伟忠哥的口音,后来了解了伟忠哥的成长史,才明白他的北京腔都是源自父母
      
      王伟忠不属于帅哥类型,一直靠穷则变,变则通的道理纵横天下
      
      创意和思路也是靠着自己性格和骨子里的东西自然挥发出来
      
      平常就喜欢看近现代历史的我,没事儿就爱看那个时代的东西
      
      伟忠哥的家庭历史描述,正好就代表了那个时代普通家庭的变迁
      
      于是也特别喜欢阅读他的东西,今天看了他拍的纪录片
      
      看到王妈妈讲述来台历史,拆迁之前的眷村和王妈妈卧室里的门牌和北平地图
      
      都让我忍不住红了眼眶,王妈妈站在拆迁后的工地上,说,这了,这儿就是我的家
      
      那种感觉有种说不出的酸楚,背景音乐飘着范玮琪唱的《那些花儿》
      
      画面配合着当地老人摇着扇子,或是凝望远方的神情
      
      谁说一首歌只能表达那些少年的恋爱呢,这歌儿在此情此景,显得那么伤感,却又那么恰到好处
      
      从前不喜欢范范。总觉得她翻唱朴树的歌儿,没有那种感觉
      
      年龄再大些的时候才发现那是自己青春岁月单纯的认识
      
      其实感情这东西,真不真,一流露的时候马上就能感受到
      
      真情总会让人动容,无论是伟忠妈妈的眷村,还是范范的那些花儿
      
      以后自己成家了,也一定要自己的孩子知道,家在哪儿,根在哪儿
      
      
  •     是一本有诚意的书。
  •     因为《宝岛一村》和《伟忠妈妈的眷村》喜欢上了这位王大叔,看完这本书更觉得他是个有故事的人,台前是打造戏剧和艺人的高手,台后却有数不清的酸甜苦辣。眷村的故事自然很喜欢,更欣赏那句“顺着天赋做事,逆着个性做人”。还有,看到“会开F机造马桶的全能爸爸”那里我鼻子酸了,我也想有个这样的爸
  •     喜欢伟忠哥,喜欢伟忠哥的节目,喜欢伟忠哥写的出,喜欢伟忠哥出演的话剧。2013年底观看的《往事只能回味》可把我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很开心,今年又有机会再去看遍,不知第二次看会有如何的感触。 伟忠哥许多的人生观、道理我是非常非常赞同的。
  •       曾经一度很追看《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康熙来了》、《国光帮帮忙》、《超级星光大道》,再后来看过《伟忠妈妈的眷村》、《光阴的故事》,最近关注《国民最大党》……
      是怎样的一个制作人,可以让其综艺娱乐节目影响整个华人世界?
      是怎样的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娱乐工作者,可以制作如此多而优良的节目?
      佩服他的能力,喜欢他的节目,感动他的念旧,欣赏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     对于熟悉台湾综艺节目历程和艺人明星的观众来说,这本书可以说是一窥其间风景的窗口。王伟忠一贯的嬉笑怒骂、爽直个性也可从字里行间中尽显。不过关于对台湾眷村的描述篇幅很多,加上全书是他人根据王伟忠的口述而写成,感觉稍微隔靴搔痒。装帧不错,图片资料稍显单薄。
  •     太简单了
  •     书的内容很一般,内容很少,看台湾综艺节目不多的不建议购买
  •     顺着天赋做事,逆着个性做人
  •       整本书,我所看的总结起来就是做事先做人。伟忠哥的个性深受他父亲和母亲的影响,做个懂得享受生活,懂得分享,懂得帮助,懂得坚韧,懂得自省的好人。
      
      整本书贯穿的就是做人的道理,讲起来确依然保持着伟忠哥幽默的味道。爸爸如何热心,妈妈如何坚韧,自己如何坚持在唯一的老板身边,共渡艰难,如何为每一个新人努力量身打造节目把他们推上一线,如何将自己每周都掏空的写剧本,如何请假之后才发现最害怕的不是被掏空而是被放空。顺着天赋做事,逆着个性做人。性格决定命运。
      
      做电视节目的人,除了能够看到如何做个好人,还能够看到如何做好一个电视节目的数个要点。抽空了就是如何将社会学,心理学的理论与电视节目策划想结合,说的不深,但是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
      
      一本拿起来就可以一次读完的好书。
      
      
  •       我一直喜欢有趣的人。
      
      比如洪晃,比如蔡康永。
      
      追寻有趣的人有一个好处,便是只要你按照他的步伐,亦步亦趋跟着走那么几步。多少也会变得比现在有趣一些。
      
      前一段看了蔡康永的《LA流浪记》,很妒忌人家的那种人生。有追求,不顾一切的人生。以前以为这种状态多半会出现在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可是实际上,大多数在某一方面出人头地、鹤立鸡群的人,恰恰就是因为一辈子都处在这种状态里。
      
      爱看台湾综艺节目的,应该对王伟忠这个名字不陌生。顶着综艺教父头衔的伟忠哥,似乎也不过是眷村出生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孩。不过,从他的书里,同样能看到那种精神头。原来,想要成为有趣的人,跟成为无趣的人的方法差不多,都是多读、多看。大概区别只是在于,读到的是活的东西,还是死的知识。
      
      这本叫做《欢迎大家收看王伟忠的※◎△#...》的书本身其实并不是那么的好看,真正好看的,是这本书所描绘出来的,有趣的人生。
      
      
  •     因为是旧书,就简单翻了翻就退货了。是王伟忠口述,别人写的。所以建议不用买了。
  •     以前以为他就是个笑星,原来笑星也是有内涵的,,欣赏
  •     这本书“应该”是读完了吧,恩,要诚实的用到应该二字确实说明了我基本忘了它到底再讲个什么故事,只依稀的觉得王伟忠能做到今时今刻的摸样,和他的眷村文化息息相关。看人,果然要看他身上有没有故事。
  •     “狂人日记”
  •     fuck 大陸被GFW了,郁悶,帶tor上
  •     书还是不错,不过到了以后发现有较严重的压痕,希望卓越发货时能尽量简直保证书全新完好!
  •       
      现今社会男女对待感情的态度不同,女人专情而不长久,面对外遇往往劝离不劝合;男人则长久而不专情,劝合不劝离。153
      睡不着,是把自己看得太大,满脑子想着周遭的人都应该关心自己,埋怨社会无情。……觉得自己生了病,需要外界帮助,期盼旁人多注意自己,关心自己。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人最关心的其实都是自己。164
      ……人的命运各不相同,但若想要成功,就要“顺着天做事,逆着个性做人”。167
      这样的我在结婚之后,发现结婚比恋爱有意思,因为恋爱会有结果,但婚姻没有,永远都在过程当中。182
      我是个很有责任感的人,却不想负责任。182
      等自己成立经纪部门,签下大小S和她们的好友阿雅、黑人之后,发现伺候艺人跟对待女人很像,两者都是极度敏感的动物。女人只要感觉自己受到注意与关爱就好,不需要给予太多意见;艺人也一样,要让他们感到舒服,不必多言。186
      在娱乐圈愈久,愈发现身心健康很重要。因为不快乐,就不能长久做这一行,硬要勉强做下去,不是身份出问题,就是心灵出问题。187
      年纪愈大,愈难快乐。……小时候的我,看着蓝天就觉得好快乐。但年纪愈大,快乐的门槛愈来愈高,非要付出一些心血、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得到发自内心的喜悦。189
      
  •       2001年的时候看流星花园知道了大S,后来又了解大S有个妹妹小S
      
      之后上了大学,从04年开始就一直看康熙,是那么那么地喜欢小S
      
      从小S嘴里知道了他们的“老爸”王伟忠
      
      当时特别奇怪伟忠哥的口音,后来了解了伟忠哥的成长史,才明白他的北京腔都是源自父母
      
      王伟忠不属于帅哥类型,一直靠穷则变,变则通的道理纵横天下
      
      创意和思路也是靠着自己性格和骨子里的东西自然挥发出来
      
      平常就喜欢看近现代历史的我,没事儿就爱看那个时代的东西
      
      伟忠哥的家庭历史描述,正好就代表了那个时代普通家庭的变迁
      
      于是也特别喜欢阅读他的东西,今天看了他的《伟忠妈妈的眷村》
      
      看到王妈妈讲述来台历史,拆迁之前的眷村和王妈妈卧室里的门牌和北平地图
      
      都让我忍不住红了眼眶,王妈妈站在拆迁后的工地上,说,这了,这儿就是我的家
      
      那种感觉有种说不出的酸楚,背景音乐飘着范玮琪唱的《那些花儿》
      
      画面配合着当地老人摇着扇子,或是凝望远方的神情
      
      谁说一首歌只能表达那些少年的恋爱呢,这歌儿在此情此景,显得那么伤感,却又那么恰到好处
      
      从前不喜欢范范。总觉得她翻唱朴树的歌儿,没有那种感觉
      
      年龄再大些的时候才发现那是自己青春岁月单纯的认识
      
      其实感情这东西,真不真,一流露的时候马上就能感受到
      
      真情总会让人动容,无论是伟忠妈妈的眷村,还是范范的那些花儿
      
      以后自己成家了,也一定要自己的孩子知道,家在哪儿,根在哪儿
      
      
  •       既然有人問起,不妨簡單聊兩句。
      
      基本上,很長一段時間裏面,我的人生除了音樂,另一項至重要内容便是《康熙來了》。放學回家邊吃飯邊看《康熙》和柯南。歡天喜地。
      
      獨居的日子,可以沒有愛情、美食甚至朋友,但電腦裏面的音樂、娛樂節目是不可或缺的養分。
      
      這個節目很神奇,居然令我發覺自己天性裏面的喜劇成分原來不少。
      
      然後呢,首先喜歡上蔡康永。他的讀書節目又是另一個精彩的故事了。
      
      接著是王偉忠。作爲王牌製作人,不時被大夥提起,讓我心生好奇。聽説他的霸道和強勢常掩蓋他的睿智和幽默感,所以大家對他敬愛有加卻也帶著幾分怕。之後只要有他的訪談我都會想辦法找來看。最初還曾詫異他的普通話怎會這麽標準!
      
      這本是自傳。由王偉忠口述,王蓉整理。他從小時候講起,眷村(這一直是我喜歡看的題材)、父母,再到進入電視圈的大事記,以及,大夥都關注的創意迷思。他這樣敍述著自己嬉笑怒駡的真性情人生並“歡迎大家收看”。作爲觀衆的我,自是笑意盎然。
      
      ps:不知國内會否引進這本。我是在博客來網購的(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69154)。加上郵費不便宜。但他們的服務非常好,DHL一般三到四天便送上門。我因爲想念母語書(尤其繁體)到發狂的地步,所以一口氣買了幾本。
  •     做自己喜欢的事
  •     感觉不错,是一本关于为人处人的书,讲的是人生大道理小道理的.作者由于工作身份的问题,他的视点比较新鲜.
  •        王伟忠,这位台湾名声极响的制作人,其实我在看这本书之前,对他的了解寥寥无几。我看过的台湾综艺节目不多,小时候看过《我猜》,还有胡瓜与蓝心媚主持的一档节目,名字我忘了,竟然百度两位主持人,也没百度出节目名称来。成年之后,偶尔看看《康熙》,看过一两期《国光帮帮忙》,又因Hold住姐看过两期《大学生了没》。不过我知道,但凡我看过的所有台湾综艺节目都出自一个人——王伟忠之手。这次北京行,在哥的书架上发现这本王伟忠自述的传记,于是毫不犹豫地读了起来。
      
      (一)成就大鱼的优良底子——“坚韧的眷村精神”
      
       书的开头,作者直接把伟忠哥形容成一条怎么都抓不住,身上积累的故事变成传奇的大鱼。读完全书,我觉得这本书还可以取个别名 “大鱼的历炼成史”。
      
       听大鱼说故事,才一开头,我就碰到了一个生僻词——“眷村”。既然看不懂,就只好一路百度,一边翻译一边看。整本书看下来,我百度了不下十次,先不说从他的经验中吸取了哪些营养,至少看完这本书,增加了我对台湾电视界的一些见识,多看书扫扫盲挺好的。以上都这是题外话,此处言归正传说眷村。
      
       百度上的眷村,介绍的是眷村的躯壳,是内战后国民党军队家属的生活区,一片乱糟糟无规矩无方圆的旧民房。而伟忠哥眼里的眷村,却是家乡,是美好记忆的载体,更是一种强大精神的承载实体。其它的就不多说了,写写我感受较深的“眷村才是DIY的始祖”这段,我觉得,这段正是眷村精神的体现。小时候,我见过妈妈自己动手锯木板钉柜子,见过爸爸为家里用电而重新布线,长大了我自己也能自制置物架。我们的这些生活技能与眷村人比起来,逊得很咧!就像书里说的,眷村里的每个大人,都是某方面的专家,伟忠哥的老爸好强大,连厕所和化粪池马桶都能自己造!这在我们一般人来说,谁敢想像?这些本都应是生活小区配备的基本条件,他们却没有,要想改善生活的品质就必需自己动手去创造。就这么一来二去地折腾着,摸索着,跌跌撞撞地真把生活改善了。这种不折不挠的精神让我概括,我就觉得“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句最为贴切。读完全书确实也发现,伟忠哥身上流淌的血液里,时时都体现出眷村这种坚韧不挠的精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对比别人,相较自己,我发现自己“想办法”的能力有个缺陷。或许是知识结构的欠缺,需要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远不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强。我很勤劳,自己独立门户以来,生活中碰到的大大小小的问题,我总能一一解决。但唯有职业规划与人生目标这块,我却一直浑浑噩噩。想想人家,想用上马桶还要学习生化过滤呢,这也难怪哥哥用尽办法让我多读些书,读各种书,扩大知识面才能决定规划怎么做。
      
      (二)大鱼碰到的“寒彻骨”其实离我们并不远
      
       这本书的后半部分讲述了伟忠哥从小卒到成名的经历。谁都知道,没谁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就像伟忠哥说的,他也是经历了一番寒彻骨后才变得越挫越勇。“伟忠哥碰到的寒彻骨到底有多寒”?这是我在开启“打开伟忠电视史”这章时所带的疑问。结果阅读下来,实习期的“沉闷”,拍电视新闻的按部就班,不允许记者发表任何赞美及评论,只能够按稿单要求走的记叙,让我忍不住在书旁写上标注“这段也像我的工作感受”。每次报题时,我那些本来特有感而发的题目被领导以“上面规定”、“保险起见,最好不碰”为由毙掉时,尽管一再要求自己控制情绪,大局为重,服从上级,可脸上有时还是难掩不爽的情绪。我时常会佩服一些同事,为什么他们报起题来像闲聊,不管题材被不被毙,脸上依然笑“呵呵”的无所计较。或许,这就是我该修练的好心态,inner peace!我的疑惑其实在伟忠哥的自述里有所解答。书中有一节的标题是“失败根本不是问题”,说的就是他不怕人笑,跟在人屁股后头不停地抛点子,屡败屡战,希望总有一回点子会被采纳的事。因为想得多,最终“烂点子”也进步成为编剧口中勉强可用的小元素。读到这里,我明白了,还是我把自己放得太高了!以前,哥哥批评我的时候,我不服爱辩驳。后来有了意识,不再随意否定别人为自己讲话。但有时候吧,没征兆地就挨哥批评后,我还是会感到不开心,于是就默默地不吭声。这样尊重别人的态度确实是种进步,不过离放低自己还差了一截!话再回到读书感悟上,说白了,大鱼之也是从小鱼开始长的,他以刚开始经历的烦燥、疙瘩其实与我们都是差不多的。就像游戏闯关一样,前面几关大家的能量值都一样,只有关越闯越多,碰到的“寒彻骨”般的障碍多了能量值增加得多,才变成了一条大的鱼。所以,还是先从调整心态做起吧,放低自己,保持满电状态才能一步步把游戏打下去。
      
      (三)听大鱼的传奇,感受真实生动的大鱼
      
       以下的感受,就是那些读到这段即时生出的零星感受了。比如伟忠哥帮助了很多“怪脚”实现星梦这章,我忍不住在空白处写下“真佩服伟忠哥的惜才爱才精神”。还有伟忠哥自述在30岁的中年危机时给自己放了三个月大假,没想到工作狂停下来后,竟然感觉异常失落。计划好的旅行碰上天公倒乱不算,在希腊游轮上晒太阳,竟然能够晒到骂娘!哈哈,看到这里,我顿时笑到捧腹。就因为伟忠哥天生是个怪咖,所以才会生出“不是妖魔不出活”的理念呢!
      
  •     “至重要内容便是《康熙來了》。放學回家邊吃飯邊看《康熙》和柯南。歡天喜地。”
    哈哈,怎么跟我一样。
  •     至重要内容便是《康熙來了》。放學回家邊吃飯邊看《康熙》和柯南。歡天喜地。
    我现在都是...
  •     对于家乡的一些描写对于现在游子的自己很有感触;事业奋斗上,作为长辈,伟忠哥也给我们一个呈现专注、热情的基本职业态度。
  •     没有想象中的好看
  •     台湾式的GGYY,但还是个有血有肉的人
  •     最最油菜的老王啊~
  •     翻了三页才反应过来,纸张黄不是因为它用再生纸,而是这书放太久……2008年第一次印刷的……希望卓越可以好好保管你们的存货,中意纸张泛黄的书,自有买处,也不必上您们这儿订……内容的话,没有我想象中的王伟忠叙述的那种精彩,可能是比较早的原因?
  •     2016.11.18看完 一般,比较水
  •     很乡土化de...
  •       一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处处充满了温情。
      好几次我都被那些年轻的岁月,那些无所故意的日子所折服。
      想象着要是自己也是这样,那该我好啊。
      
      到后来,转入专业的伟忠。
      看到了一个对于事业,对于电视执着热爱的人。
      
      再到后来,一个睿智的人就活灵活现。
      充满了对生活的智慧,对人生的参悟。
      这样的人怎么能不成功呢?
      这样优秀的认知怎么会没有良好的收获呢?
      
      学习,学习。
      让我最近对自己的就业路有了多一份的思考。
  •     看的越多,越知道为什么会成功,越了解喜欢的原因。人呐,顺着天赋做事,逆着天性做人。
  •     欢迎大家收看,创意来自生活
  •     伟忠哥的成长经历好励志!印象最深的就是“顺着天赋做事,逆着个性做人”。
  •     看这本书,收获一句话,值了。 顺着天赋做事,逆着个性做人。
  •     除了眷村的回忆,失败学那篇不错~
  •     看完好久。偶像偶像!!!!!
  •     基本上可以说~
    台湾做得最大的好事就是给我这些说中国话的人提供了娱乐!
  •     有意思,有些地方还挺感动人
  •     最有趣的是能感受到腰封那里小S一本正经地胡乱推荐( ͡° ͜ʖ ͡°)
  •     轻松的阅读。有趣的人说自己的成长故事和职业成就的结合。
  •     设计很糙,整理者的文字审美不佳,但是伟忠哥所讲的道理和故事,值得看
  •     当打发无聊的书看看还行~~~具体没什么特有看头的东西~~叙述了王伟忠童年和青少年时期自己,朋友和邻居们的一些小故事,对父亲、母亲的儿时回忆,初入电视圈的体验,以及当编剧和制作人时期对遇到的一些人和一些事的一些想法~~想发掘八卦的就算了~~
  •     很久以前,我让台湾的同事买了这本书(台湾版)--《欢迎大家收看:王伟忠的※◎△#……》!写得好棒! 顺著天赋做事;逆著个性做人
  •     坦然面对失败,保持生活热爱。“顺着天赋做事,逆着个性做人”。寻找“完成任务”后的快感,并享受高潮。
  •     我的男神。
  •     至重要内容便是《康熙來了》。放學回家邊吃飯邊看《康熙》和柯南。歡天喜地。
    我也是啊!
    当初宅在家的时候也是这样渡过的……
    哈哈
  •     "A man tells so many stories that he becomes the stories."
  •     艺术家的性格,军人的行事作风什么的还是很有道理的
  •     家在哪,根在哪,LZ好见识
  •     那天看了伟忠哥去鲁豫有约的节目,有谈到,很想看看
  •     很喜欢伟忠哥,真性情的男人
  •     台湾综艺教父的自传,我这个综艺迷能不看么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