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各斯与空间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
ISBN:9787208027640
作者:洪涛
页数:339页

作者简介

洪涛:《逻各斯与空间——古代希腊政治哲学研究》 
2000年第2期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

 中国对西方学术、制度的研究、吸纳向来有重欧陆轻英美的倾向。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由主义”问题的重新关注,相关的政治哲学探讨则出现了相反的态势:对英美政治传统的认真挖掘以及对欧陆政治传统的相应批评。然而,我国西学研究的另一种不良倾向也许仍未引起足够注意:即更为注重近、现代,对古代及中世纪大都仅有一些浮泛的了解。这种倾向为目前的政治哲学探讨预先设定了一些盲区。因为无论英美背景抑或欧陆传统,都分享着文艺复兴以来(即德语所谓Neuzeit——新时代)的若干基本前设。如果对这些前设没有足够的注意与充分的反省,如果不能在人类政治生活的本源中把握政治学基本问题,那么政治哲学的许多争辩始终只能在近代框架下的这些二元对立中打转:例如社会/国家、自然/契约、自由/专制、个体/集体、权利/义务、消极自由/积极自由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洪涛的《逻各斯与空间》也许能够弥补这一缺憾。
这部著作旨在考察从氏族时期直到亚里士多德的希腊政治思想的演变。全书分五大部分:一、前城邦时期希腊政治传统;二、城邦制度的建立与早期智者的出现;三、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与智者学派的政治思想;四、希腊政治哲学的顶峰: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五、亚里士多德:希腊政治哲学的终结。
对于近代政治哲学来说,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之间的关系可能是特别重要的。对此,此书的立论相当鲜明。作者一方面努力将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政治哲学从近现代的“极权主义”、“反乌托邦”等误解下拯救出来;另一方面,在公允地指出亚里士多德在“理想主义”、“经验主义”之间的摇摆及其根源的同时,特别批评了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中的“智术之师”倾向。作者在这里隐涵了对近现代政治思想的深深关切,因为正如此著所说,以“经验主义”、“常识感”、“目的——手段模式”等为特征的近代化运动实际上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
在目前国内的政治理论语境下,作者关于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讨论势必引起争议。在逻辑地位上,这些部分(作为结论)无疑也是最重要的。但从本书的线索看,作者先前的论述似乎更为丰满、精采。尤其是对前城邦时期希腊政治传统的钩沉,甚见功力。实际上,这一部分既是作者立论的主要根据所在(例如对“逻各斯”与“本源空间”的领会式考证),更表述了作者考察政治——哲学乃至政治生活本身的全部视域。所谓知本末源流、所谓在人类整个精神史(而非仅在近代西方精神史)的视野中理解城邦生活(也就是政治生活),这些都要求对出现文字史料之前的那个“本源”有所体会、印证。获得这种体证的方法实质上只能是释义学的(书中按外延称之为“神话的”与“哲学的”)而非实证的(书中称为“考古的”)。书中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固然值得研究、争议,但得到这些结论的方法似乎更堪玩味、揣摩。
至于该书的瑕疵,撇开立论本身的可争议之处不谈,在论述上,有些极重要的环节似可更充实一些(这里倒不妨暂时撇开材料,多做一点抽象理智的概念游戏)。例如,人在其中共有神的那个本源空间是如何“闭合”的;“有神”与“共同”如何分离、“有神”但不“共同”的海德格尔式世界与“共同”但“无神”的阿伦特式领域如何分离——这个问题影响至深至远,尤须线索突出、浓墨重彩。另外,书中不时敲打近代自由主义与中国古代政治,其理论勇气固然可嘉,但与其旁敲侧击,似乎不如专辟数节附录,正面展开比较和论述。


 逻各斯与空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这本书的后记中,一句话让我很是感同身受:“我渴望在这样的一个愈益尚力和尚利的社会中,寻找源自自我的真实力量,寻找一个真正的权威。记得十多年前读到苏格拉底的“申辩”时,第一次感受到这种力量,并为它所震撼,这是“理”之力。”我原先对政治学两眼一摸黑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却认为自己洞彻了政治的全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无外乎权力的斗争么!所以,当我看到还有古希腊这种追求个人德性的政治时;当我看到苏格拉底说自己其实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感受到深深的震撼。于是我去劝服那些对政治和政治理论不屑一顾的人:真正的政治是多么美妙动人。结果当然是碰一鼻子灰。有的说:学习理论的人,懂得实际情况是怎样么?无非是成天削足适履罢了。有的说,你看看现实社会无非就是弱肉强食,你那些政治学有什么意义?我迫切地想说,你们那些“弱肉强食”、“强权就是正义”的观点,几千年前就被苏格拉底驳斥了,何必如此愤世嫉俗。我还挖空心思地去想怎么驳倒这些我觉得很可笑的观点,却发现自己很无力。因为我也不知道,政治学究竟意义何在,政治究竟意义何在。我不想说,是这本书给了我正确的解答。只是源于不久前看《开放社会及其敌人》,波普尔把柏拉图等人批驳得体无完肤,看得很是迷惑,就拿这本书来看看不同观点。读完全书,却得到了不少启示。随便记录一些心得:1、学习政治学,或者学习其他学问,求知并非最终的目的。即便满足求知欲能带来思想的进益和快乐,但这种就只是以政治等等作为一种满足自己幸福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体现人之为人的生活意义。我们和其他动物不同的特质,作为人类本质的那些属性,在古希腊人看来就是“神性”。我们要求听音乐、要求看戏剧、要求和他人对话,这些看似丝毫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活动,恰是我们高贵“神性”的体现。而这种神性,在各种欲望、利益面前,是易受蒙昧的。之前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人类历史上或有很多重大的历史时刻,但只有那些在关键时刻坚持自己诸如追求自由、坚持理想等高贵的信仰的人,才会真正体现出我们人之为人的可贵之处。但这些时刻难能可贵,所谓“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历史中却充斥着种种反面案例。所以说,唯有时时刻刻唤起自己高贵的“神性”追求,才是有意义的。固然我们可以把学问作为一种谋生手段,但在学问中若能通过理论、对话,时时刻刻观照自己,这岂非真正人类的生活方式么!2、或许我们受到理性主义、世俗化潮流的影响,我们看待古时候的政治,已带着不少偏见。我们看到雅典广场关于个人自由的演讲,之前礼敬神明的镜头被抹去了;我们看到雅典贵族的崛起衰落,他们共同的神明信仰而非共同血缘被忽视了;我们看到古希腊的殖民浪潮,背后他们追求公民权、祭祀权的目的被掩盖了。总而言之,真正的古希腊,是有神的存在、信仰无处不在的一个共同体。但我们理性的眼光看不到那些神的存在,柏拉图、古希腊政治等等于是乎被曲解了。看待古希腊时,我们或许更愿意相信现实的政治和历史。但古希腊人却认为,神话史诗、论争言说才是更真实的。理由无他,因为这些,而非功利的勾心斗角,才更接近我们人类的本质!我们或许已经把神拉下了圣殿,更相信理性和工具,但我们或许变得更不虔敬了,更不像人类本身了。3、面对不再虔敬的人们和功利的世界,愤世嫉俗的人就不再愿意相信,一切理论的、言说的乃至一切信念还有什么作用。何必成天书空咄咄、埋首故纸堆呢,赚钱钻营,不是能带来更多实例么!何必纸上谈兵那些原则、理论、理想呢,它们和现实完全脱节!虽然那些人更愿意相信弱肉强食、厚黑的作用,但正如苏格拉底所认识到的,“他深知尽管人们的行为常常有意或无意地出于利益的贪图,却始终希望赋予这种行为本身以意义。”这是人类的本质追求,我们总希望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我们总在用自己的观念、“理论”,赋予自己的行为一些意义。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理论家,区别是是否勇于承认这一点罢了。啰啰嗦嗦说了一大通,惭愧还是言不达意。书中有一段对培根的评价,看着非常有趣,也算是本书的一个注脚:在培根的“知识即力量”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亚里士多德的影子,培根正是一个无道德的求知的狂人。p.311另附一些读书摘录:神话就是史前人类和早期人类世界的"真实"历史.这里的“真实”,并非指神话中的神和人的那些事确实发生,而是指在早期人类心目中,被认为是真实的,这种认为,影响了他们的现实生活。因此,这种“真实”,是社会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而不是自然科学的和感觉的真实。p.26贵族的精神,不在于血统的高贵,而在于生活方式的高尚.p.37人必须按照“人”的概念生活,这就是等级的意义。p.195智者眼中的知识…是一种导向成功的处世技巧。因此,知识就是采用对自己有利的观点,在本质上就是认同权力的意识形态。p.215
  •     三年前,洪涛老师在监考的时候,头也不抬。悄悄翻书的同学后来得到的全是低分。还记得洪涛老师不让同学旁听“兵法”这一类政治权术的课,对着我们第二专业的正式选课同学,却是无奈,不得不给我们讲解。但他也说,你们学得再多,或许还比不上完全不读这些书的人,更会玩弄权术。后来听周帆老师提到,洪涛老师自己会谈古琴,从来不参加学院的任何形式主义活动,例如典礼、走过场的会议。不给任何政治、领导委曲求全,全心地投入到政治学研究中。我当时就想,原来以前听说的民国风骨的那种教授,在现代社会的复旦之中,居然还存在。难怪,听他逐段逐段地讲解那些经典著作,多少年来我都未曾遇到一个如此带领学生在原文文本中深入探寻的老师。他的语调平稳,说话的态度给人略有一些过于冷峻,不近人情之感。原来他是王沪宁先生的博士生。年近五十了,看起来四十刚出头,白净的脸庞,年轻的声线。这个不为俗务操心过多的人,据闻与夫人情感非常好。一直到我来了清华公共管理学院,上政治学的课,才将电脑中的电子版洪涛的博士论文读起来。”我始终不愿意将政治学理解为一种技术性的‘知’,或者如近代的政治学那样,将其理解为一种统治术,一种对人的弱点加以巧妙利用的制度架构。我们应该从政治学中去寻找个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的努力。在日常意识看来,成功意味着对各种资源的巧妙利用,这种正常人乃是一个极端软弱与极端骄横的奇怪混合物,一方面成功完全依赖于外在的东西,另一方面,一切真实的东西乃至神圣与真理都被看作是可待利用之物,可随己意随意裁剪。我渴望在这样一个愈益尚力和尚利的社会中,寻找源自自我的真实力量,寻找一个真正的权威。十多年前第一次读到苏格拉底的“申辩”时,第一次感受到那种力量,并为之震撼。这是‘理‘之力。以’言‘与’理‘取代’力‘与’利‘。与其说这种异质文化的精神进入了我,毋宁说它唤起了对于我们久已遗忘的自身起源的回忆。说在不同的文化之间有本质的差异,不如说,具有差异的不同文化的本质乃是寻求同一。本书的完成,王沪宁先生始终以无形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他的宽厚给予我们充分发展的自由空间,这是对学生自律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充分信任。这篇论文的出现有赖于与诸多学友经常的交谈与切磋,正是在一种非功利的对谈中,我们初步体会到了古希腊城邦的那种空间。我也要感谢复旦大学,那些正直和自尊的学者与教师构造了复旦自由的学术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真正的思想,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才有可能。写完这些,抬头看到窗台上妻子栽培的文竹,细细地洋溢着浓浓的绿意与生机。”后记是1997年10月时写下的。看完后记,是2012年深夜,在清华的硕士生寝室里。黑夜中一盏台灯,我的思绪却回到了2009年的复旦课堂。
  •     洪涛在这本书里指出,古希腊人的空间概念与近代不同,他们并不从广延的角度理解“空间”。同时,他还指出,几何学被当代人看作一种关于“空间”的学问,古希腊人的几何学却是一种证明本体能够存在的神学,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一如毕达哥拉斯的学说不是数学,而是哲学和神学一样。这种观念当代人难以理解,但是刘慈欣的人物丁仪,却在《球状闪电》中,通过物理学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宇宙是几何的而不是物理的。”周易与二进制、现代物理并没有关系,但是几何学的血统却非常明确,因此,关于几何学的观念变迁,也就成为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问题。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看后比较失望。
  •     自然是伦理的投射,前苏格拉底已经借天上的物思考人间的事了
  •     作为不了解西方的学习者,我被这本书魅惑到了
  •     当理论的知识使自己摆脱信仰的接受之后,它就走向自我毁灭,此后所遗留下来的仅仅是技术的经验而已。
  •     这本书写的挺好的 虽然最后我论文得分挺低
  •     单就“史”上面的考察,不太靠谱
  •     作为博士论文,已经相当好了。但正如洪涛老师自己说的,他已经离开了那个时候的自己
  •     发现自己陷入“柏拉图-极权主义”的怪圈了,需要这种书来解套
  •     洪濤師當年的博士論文,我國朝學界西學研究至今未能有多少超越。
  •     政治哲学研究
  •     洪涛老师的博士论文很好。
  •     旨在考察从氏族时期直到亚里士多德的希腊政治思想的演变。全书分五大部分:一、前城邦时期希腊政治传统;二、城邦制度的建立与早期智者的出现;三、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与智者学派的政治思想;四、希腊政治哲学的顶峰: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五、亚里士多德:希腊政治哲学的终结。对于近代政治哲学来说,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之间的关系可能是特别重要的。对此,此书的立论相当鲜明。作者一方面努力将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政治哲学从近现代的“极权主义”、“反乌托邦”等误解下拯救出来;另一方面,在公允地指出亚里士多德在“理想主义”、“经验主义”之间的摇摆及其根源的同时,特别批评了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中的“智术之师”倾向。作者在这里隐涵了对近现代政治思想的深深关切。
  •     洪教授言之,与我心有戚戚焉!为神马你搞了那么久还是个副的!!!
  •     比较老,但是观点不那么主流,很喜欢
  •     非常快
  •     本科时读过两遍,因为上课原因又读了其中一些章节,用简洁、流畅的文字向中国人展示了古希腊的思想世界!
  •     古希腊政治哲学是一宗信念和教养的政治学,而不是制度政治学。雅典城邦体制与神话、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政治在希腊传统中被理解为人的本质活动,以自身为目的的活动。
  •     洪涛脑残粉必备读物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