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与中国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2-01
ISBN:9787500444503
作者:罗婷
页数:360 页页

作者简介

本书运用影响研究、接受美学、跨文化研究与比较研究等理论方法,对中西女权思想、女性文学与女性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多元模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主要代表人物克里斯特瓦等在中国文坛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与中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摘要:中国的研究者们着眼于中国国内现状,以国内女性主义为指引,对女性主义的研究进行了深入地挖掘与探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与中国》就是罗婷等学者在立足于本土,开拓创新下完成的一部著作。本文一方面在对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方向新见迭出,另一方面在对克里斯特瓦研究方面填补了空白。它在阐述女性主义的相关理论知识堪称多层次、立体化。关键词:开拓 创新 填补空白 克里斯特瓦 罗婷千百年来,不管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女性都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她们除去在规定的位置,用被假塑或被假冒的形象出现,以被强制的语言说话外,甚至无从浮出历史的地平线。”①直至十九、二十世纪“蜷伏于历史缄默的女性在这一瞬间被喷出挤出地表。第一次踏上了历史浑浊的地平线。”②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传入中国,推动了我国当代女性文学创作与批评朝着纵深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中国的众多研究者从事女性主义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瞩目的研究成果。1992年由张京媛主编的《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林树明于1995年在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李银河在1998年三联书店出版了《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精髓》。还有荒林、王光明、张岩冰等等这些作家在对女性主义研究都提出了他们的理论和见解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罗婷教授等所著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与中国》就是在系统而深入地研究女性主义所获得的重要学术成果。罗婷教授,1964年11月出生于湖南益阳,是比较文学博士,又是女性文学批评理论专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她就潜心研读西蒙•德•波伏娃、弗吉尼亚•伍尔夫、伊莱恩•肖瓦尔特等西方女性主义批评家的著作,并对她们特立独行,大胆言说,呼吁女性,倡导女性批评等主张大为赞赏。她先后出版了《劳伦斯研究》、《克里斯多娃》以及《女性主义文学与欧美文学研究》等多部专著。曾获省、部级社科系列多项科研成果大奖。《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与中国》就是她的最新研究成果。该书从综合、整体的层面着眼,运用影响研究、接受美学、跨文化研究比较研究等理论方法,对中西女权思想、女性文学与女性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全书共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父权社会中的女性地位,进而引出西方女权思想和女权运动以及中西方女权思想的崛起。第二章则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多元模式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论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本章前两节则具体地介绍了它们的差异。马克思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则立足于女性的思维,综合、辩证具体地研究妇女压迫的根源,并提出实现妇女解放的系列途径。后四节则从精神分析、后殖民、后现代以及生态等方面研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第三章则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主要代表人物波伏娃、伍尔夫、克里斯特娃等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作了深入细致地探讨。与此同时,该书的第四章考察了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文学界的流传、接受和认同的历史现状,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轨迹,特别是台湾地区。第五章论述了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中国当代女性文坛的影响和意义。在论及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过程中,它着重探讨了法国派女性主义理论对中国当代女性写作偏向私人空间/内视角/自恋等方面的影响,以及英美派女性主义批评对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偏向公共空间/外视角/自省自强等方面的指导意义。通过该书我们可以系统地了解女性的相关信息。通过阅读全书可以看出第二章是全书的一大重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多元的理论格局得到完美的诠释。英美派批评的“女权批评”是面向男性,并不能了解女性的实际经验和感受,因此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在男性批评家眼中则太“女性化”,而“女性批评”则以妇女为中心,并关涉妇女亚文化群的批评,进而指出女性批评是女性文学批评的重点所在。但不管是“女权批评”还是“女性批评”,在男性批评家眼中女性作家往往首先是“女人”然后才是“艺术家”法国女性主义批评则与英美女性主义批评不同,它更为理论化,更注重语言哲学、心理分析和其他话语系统中女性的构成,注重语言与妇女的关系。法国是在探讨“潜意识”,“建立和详尽阐发文本理论的论争”。正如著名的女性主义批评家伊莱恩•肖瓦特(Elaine Showalter)在《荒原中的女性主义批评》一文中精辟地总结道:“英国女性主义批评基本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它强调压迫;法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质上是心理分析式的,它强调压抑;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文本式的,它强调表达。然而它们都是以妇女为中心的文学批评。”③而马克思主义女性文学批评针对妇女压迫的根源进行阐述。“经济因素是妇女受压迫的主要根源。首先,基于经济关系而产生财产私有制、阶级压迫是妇女受压迫的根本原因。其次,对应于人类历史上长久存在的农业文明时代”。进而提出妇女解放的途径,即让妇女“重新回到公共劳动中去”,然后必须依靠“现代大工业”从精神分析法的角度分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则运用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法分析这又开创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新领域。而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尤为特殊的,它对女性主义文学来说可谓是如虎添翼,不仅使其理论初具规模,并且也填补了其中有待开发的空白处。从女性主义与后殖民批评历史联姻出发,到代表任务单论述与观点,再到“走出双重边缘的文学的书写”基本上论述了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而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性别的角度切入生态问题,令人耳目一新。其理论特色:既是女性主义又是生态的。总而言之,该章是最具活力的,内容最为丰富的。本书对克里斯特瓦的介绍和研究可以说是一大亮点。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克里斯特瓦的女性主义诗学观、互文性理论等都有零星的、片段性的介绍。但直到2001年罗婷开始对她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她发表了多篇关于克里斯特瓦的多篇论文并于2002年在台湾生智有限公司出版了《克里斯特瓦》一书。本书介绍了克里斯特瓦浓郁的中国情结。她对中国汉字有很深的造诣。“汉语的功能与书写是密切相联的。与此同时,口语与书写又是如此迥异。即使现代语言学想将二者分离,但离开一方就难以理解另一方。确实,汉语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语言。总的看来语言好书写形成两种独立的标记,而语言产生于二者的交汇处。”④这是克里斯特瓦首先就明确区分汉语语言与书写关系的一段论述。对于中国国内妇女的研究她则出版了《中国妇女》(Des Chinoises)这部著作,提出了要历史的、客观的看待中国妇女,并阐明了“中国共产主义的历史同妇女解放历史是一致的”观点。⑤她把女性主义置于边缘位置,并不是迁就菲勒斯中心对妇女的论述,而是在其中看到了潜在的颠覆性。她把女性与语言联系在一起。她以为,女性——符号之间没有“本质的关系”但却分享了同样的“边缘性”以及与之相随的“颠覆性”。总之,该书对克里斯特瓦全面系统地论述与介绍是空前的。该书对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论述也是一大开拓性的举措。中国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与中国大陆文学是母体相依的,但又是相隔的。它处在一种特殊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台湾原先是个空白。但本书的作者不仅列专章对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萌芽、发展及其理论、实践作了全方位的探讨,而且在深入研究海峡两岸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基础上,对大陆与台湾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作了多角度的对比。例如:批评兴起的文学|文化语境之比较,批评理论方法之比较,批评的话语、理论模式之比较等等。特别是在对“双性同体”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时,台湾的批评家大多把目光投向明清时期的女性文学。曹雪芹,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不单单是一文学大豪,也是一位女性文学研究者。他把他的观点假托贾宝玉将世界分为男人世界和女人世界,并对女人世界加以赞赏和怜悯。“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人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浊臭逼人。”看似一句混仗话,却道出了对女性的赞美与尊重。台湾文学研究者通过研究这些观点,把它与“双性人格”优点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新的理论成果。因此,大陆文学与台湾文学就紧密相连。这样加深和拓宽了学界两岸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研究。除上述之外,本书还具有另一特色。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法,人类认识规律的过程是“正论——反论——合论”但由于本书第五章所论述的第二反应的正论几乎构成对第一反应的反论的一种反驳。所以作者将反论列于前而正论列于后。本章还构建了未来的蓝图对女性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依利格瑞+克里斯特瓦+西苏。西苏虽对中国当代女性主义写作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中国当代女性主义写作似乎对法国其他的女性主义批评家视而不见。而依利格瑞+克里斯特瓦+西苏也正好女性身体写作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总之,它既具有回顾性又具有前瞻性。罗婷所著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与中国》是《女性文学与文化研究丛书》中的一本。该书于2004年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展示了作者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面的丰富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在本书中,我们可以领略到罗婷等作者一些精辟的论述和独特的见解,使我们从一些新的角度了解女性。同时,也填补了一些重要领域的空白。例如:克里斯特瓦、台湾女性主义。本书的作者在针对女性主义研究时,既在综合下进行了分析,又在分析下进行了综合,进而能过透悟其精髓。书中有颇多的字词、语句、段落精彩。“试图去解构男人的历史,把男人的历史折叠放进女人的圈套中时,她无奈的向世界声明道:‘我们永远不可能了解男人,因为男人总是在路上。’确实,路上的男人是运动的,楼阁中的女人是静止的。不断变化的男性社会终究耗尽女人的心血,而女人最终无法理解它,又何谈去推翻它,毁灭它!”巧妙的用词,“楼阁中的女人”看作是“静止的”的新颖观点,语言是悲中带有力量。那么,这本《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与中国》是否值得我们一读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女性理论研究是一种拯救生命的书写。我们有幸地见证了被假塑或被假冒形象的结束,又有幸见证了女性浮出历史地表。女性作为一个群体,历史的卷轴已打开了大半。千年的陆沉,如今已看到了曙光,剩下的那小半卷轴将在未来的某一天瞬间展开。——————————————① 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时报文化1993年版,第26页。② 同上,第1页。③ 转引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与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004年版,第45页。④ 同上,第229页。⑤ 转引自朱立元编:《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52页。——衡阳师范学院官慧娟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扎实
  •     最辣手的就是有一整节post-colonial criticism+feminist……
  •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文学 身体写作 双性同体 拉康"镜像阶段"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