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布拉格

出版日期:2014-10-20
ISBN:9787542649167
作者:林微云
页数:352页

作者简介

上海三联书店推出新书《迷失布拉格》:清新唯美与历史文化厚重相得益彰
近日,上海三联书店推出了林微云的旅行文化散文集《迷失布拉格》,该书入选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度最佳图书,获最美图书奖。该书将感性流畅的文笔、扎实的史料与空灵纯美的自绘插图、丰富精致的图片融为一体,呈现出了布拉格这座绝美之城的美丽与沧桑、苦难与浪漫,将清新唯美 的写作风格与历史文化的厚重相得益彰地联决呈现给读者。
手绘插图,清新雅致
作者为全书二十三个章节全部手绘了与章节内容相匹配的清新雅致的插图,再加上大量的优美图片,以及深入的文化体验与思考,让读者形象地感知了布拉格这座欧洲名城的美丽与浪漫。随着作者游历布拉格的脚步,读者彷佛倘佯在布拉格城堡、老城广场、巴洛克教堂、人骨教堂、黄金巷、高堡等名胜美景里,品味艺术的盛筵,倾听历史的回声,感悟波希米亚人在战争与苦难中凝成的思想和智慧;并与作者一起迷失在布拉格这座美轮美奂的城市里,追寻米兰‧昆德拉、卡夫卡和莫扎特的足迹,在伏尔塔瓦河畔聆听斯美塔那的动人旋律,流连于啤酒爱好者的天堂里品尝捷克美食,享受属于自己的咖啡时光,在童话般的黄金巷里顿悟,在布拉格广场听歌,在查理大桥上沉思,邂逅最美的图书馆,参观惊悚的人骨教堂,追寻波希米亚的荣光。
历史厚重,文化璀璨
本书以波希米亚多灾多难的历史为背景,将其绚丽多姿的艺术、音乐、文学、建筑、科技以及众多杰出人物的传奇融入其中,展开浪漫迷人而又深邃忧伤的布拉格之旅。作者运用大量的历史细节和人物场景,讲述了卡夫卡的悲情恋爱史如何成就了他的文学高峰,对祖国山川历史的热爱与耳聋的无情折磨如何交织催生了斯美塔那不朽的交响诗组曲《我的祖国》。作者还在查理大桥上沉思波西米亚的“千古一帝”查理四世的是非过功,在老城广场的胡斯塑像下梳理胡斯宗教改革与三十年战争对捷克和欧洲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在高堡(维谢格拉德城堡)回溯布拉格城市文化的起源,在人骨教堂探讨哲学、宗教与死亡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黄金巷琢磨鲁道夫二世的炼金术如何追求永生结果却落得与宋徽宗一样的悲惨结局,在圣巴巴拉大教堂追寻波希米亚的历史荣光,让读者不但通过阅读领略了布拉格迷人的城市风光、风俗人情,更能深入捷克人民千百年来波澜壮阔的苦难和抗争历史,深化了对波希米亚这片大地上的艺术文化和社会人文的认识,并进一步了解这些深刻而丰富的历史文化背后的精彩故事。
人文之旅,沉思之书
出国旅行早已日渐寻常的当下,许多人已不满足于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而是拿起背包用自助游的形式,前往域外的风景名胜、人文景观,静心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体验独特的风俗民情,而后用个性化的独特方式图文并茂地记录下旅行的轨迹和思考,既留下了一份美好久远的回忆,也为旅人们提供了一份独具价值的旅行文化笔记,或许这就是《迷失布拉格》出版的意义。

书籍目录

迷失布拉格(代序)
1.布拉格,咖啡时光
2.啤酒爱好者的天堂
3.难以忘怀的捷克烤鸭
4.邂逅莎士比亚书店
5.哀伤的天文钟
6.最美的图书馆
7.黄金巷的童话
8.追寻波希米亚的荣光
9.骇人听闻的人骨教堂
10.《Hey Jude》与列侬墙
11.独具一格的犹太区
12.在布拉格遇见巴洛克
13.高堡岁月
14.查理大桥上的沉思
15.鲁道夫二世的炼金术
16.布拉格被扔出窗外
17.胡斯狂想曲
18.聂鲁达的小城画像
19.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20.恋爱中的卡夫卡
21.哈谢克的好兵帅克
22.斯美塔那,失聪的交响诗
23.在布拉格寻找莫扎特
后记
参考书目

内容概要

林微云(笔名),北大法学院毕业,现居北京,喜欢旅行、阅读和绘画,另有法学译著《常识之死》即将出版。


 迷失布拉格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布拉格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她是捷克的首都,欧洲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现今的高清图片上充满童话色彩的美丽远方,还可以说她就是捷克历史、文化的缩影与象征。于是,对酷爱古典音乐的我等来说,布拉格就是斯美塔那、德沃夏克、雅那切克与捷克爱乐乐团;对于喜欢文学的人而言,布拉格就是卡夫卡、哈谢克、塞弗尔特与昆德拉;对于喜欢建筑的,它就是查理大桥、斯特拉霍夫修道院与维谢格拉德城堡;对于喜欢历史的,它就是对捷克和欧洲影响深远的胡斯宗教改革与创立了中欧的第一所大学、规划了布拉格城市发展蓝图的捷克“千古一帝”——查理四世;对于吃货们来说,它则是品质丝毫不压于德国啤酒的皮尔森啤酒与我们不熟悉却让人惊艳的捷式烤鸭。林微云小姐把自己前些年旅行布拉格的经历,以感性流畅的文笔将这些娓娓道来,凡23个章节,并配以清新唯美的自绘插图及大量精美的图片,图文并茂,相映生辉,为我们呈现了这座中欧名城的美丽与沧桑,苦难与浪漫。在作者的笔下,布拉格的卢浮咖啡馆与巴黎的花神咖啡馆、双偶咖啡馆一样有着绝代风华。花神咖啡馆见证了萨特与波伏娃的爱情,双偶咖啡馆荟聚了毕加索、海明威、萨特与波伏娃的文采风流;位于捷克国家大剧院附近的卢浮咖啡馆则留下了爱因斯坦、卡夫卡的身影。莫扎特咖啡馆更有意思,它所有的咖啡都与莫扎特及其音乐有关,如唐璜咖啡、费加罗咖啡、女人心咖啡;让文学爱好者惊喜的是,莫扎特咖啡馆的前身是以卡夫卡的恋人密伦娜名字命名的密伦娜咖啡馆。作者还生动地描写了在富有波西米亚风情的酒馆里品尝风味独特的捷克烤鸭、参观布拉格最古老的啤酒作坊、因病认识一个英国女孩而邂逅莎士比亚书店等有趣的经历。假如仅限于这些,《迷失布拉格》最多是一本文艺范浓浓的小资读物。作者的可贵之处,是在扎实掌握史料的基础上,以波希米亚多灾多难的历史为背景,将其绚丽多姿的艺术、音乐、文学、建筑、科技以及众多杰出人物的传奇融入其中,带领读者展开浪漫迷人而又深邃忧伤的布拉格之旅。作者运用大量的史料细节,辅以民间传说、文学作品、古典诗词,精心梳理,去伪存真,还原了许多真实感人的历史瞬间与人物剪影。在《查理大桥上的沉思》一章中,作者厘清了大桥上第八尊雕像背后的故事——圣约翰为保护王后的隐秘忏悔权而惨死河中,只是动人的传说;查理四世在金摇篮里出生,而他去世后金摇篮自动沉入伏尔塔瓦河底,也是美丽的童话;但他创立中欧地区的第一所大学,富有远见地奠定了布拉格的城市发展格局,1356年在纽伦堡颁布黄金诏书、确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从此选举产生、以崛起的王权对抗神权,乃是他为捷克乃至欧洲的进步作出的真实的历史性贡献。在《鲁道夫二世的炼金术》中,作者将政治上昏庸但文艺科技上颇多建树的鲁道夫二世与有相似特点的宋徽宗进行了比较,客观地解读了鲁道夫二世青睐的天文学家、炼金术士第谷及其接班人开普勒在近代天文学、近代化学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至于用真实细腻的描述,刻画胡斯为宗教改革和社会发展不惜殉道献身;卡夫卡的几段爱情悲剧成就他的文学高峰;布拉格缘何被评为五座与莫扎特关系最密切的欧洲城市、莫扎特的肺腑之言“布拉格才是我的知音”因何而来;披头士名曲《嗨,朱迪》与“布拉格之春”结下的不解之缘,也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将自己在布拉格之旅中的文化感悟融入了这本沉思之书中。她在《胡斯狂想曲》中写道:“米兰•昆德拉曾说过水的深度与人的深度相得益彰,所以雪莱溺水而亡,李白醉酒捞月,屈原一跃跳入了汨罗江,伍尔芙默默沉入了欧塞河。而有些人注定是不会死在水里的,他们不会死在刀光剑影之下,也不会死在刽子手的绞索里。布鲁诺和胡斯注定是要被钉在火刑柱上,让熊熊大火把他们的躯体燃烧起来成为参天的火炬,让他们把生命的灯油耗尽燃烧成光明,照亮了身后许许多多的世纪。”如此充满激情的感喟具有思想的深度和打动人心的力量。另一方面,作者在钩沉史料与发掘人物上所下的工夫,使这本旅行与知识结合的书闪耀出知性的光彩。在《高堡岁月》中,她将“波西米亚”一词的来源作了介绍,约公元前五世纪左右,一支凯尔特人的部落来到伏尔塔瓦河畔的布拉格并定居于此,这些凯尔特人自称波伊人(Boii),所以把布拉格周边地带用日耳曼语起名为波西米亚(Bohemia),意为“波伊人的家园”。他们就是今天捷克人的祖先。这一表述解开了我心中存之很久的一个疑问,即捷克人为什么喜欢称自己是波西米亚人(如德沃夏克、库贝利克都称自己为波西米亚音乐家)。又如,《斯美塔那,失聪的交响诗》一章中提到,斯美塔那1867年去波西米亚森林深处的胥腾霍芬探访友人时,亲眼看见了伏尔塔瓦河的两个源头,为他写下脍炙人口、名闻天下的交响诗《伏尔塔瓦河》提供了灵感与构思的来源。这无疑有助于古典乐迷们更好地理解斯美塔那这首不朽的音乐名篇。出国旅行日渐寻常的当下,许多人已不满足于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而是背起行囊用自助游的形式,前往域外的风景名胜、人文景观,静心深入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体验独特的风俗民情,而后用个性化的方式图文并茂地记录下旅行的轨迹和思考,既留下一份美好久远的回忆,也为驴友们提供了一份独具参考价值的旅行文化笔记。或许,这就是《迷失布拉格》出版的意义所在。
  •     从布拉格掷出窗外-三十年战争中的一些军事发展看到书里三十年战争直接导火索的第二次布拉格掷出窗外事件那部分内容时,不禁回忆起了以前看过的一些三十年战争期间军事领域进展的内容,这种进展或许远远超越了过去许多个世纪,虽然历史学家们对于是否存在三十年战争“军事革命”仍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对于之后几个世纪的军事发展方向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场战争的特点包括:1、战争的规模向全面战争转变;2、一个国家的经济完全围绕着战争运转,并以此来维持各国在战争中的地位;3、平民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遭受到不利影响;4、急剧膨胀的军队规模以及为了在战场上保持这种规模所付出的成本;5、军队见识到了诸如古斯塔夫.阿道夫等人新式战术的威力。军队膨胀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规模,给平民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对于那些遭遇军队劫掠而依靠土地过活的平民来说尤其如此,而军队如此做的动机主要是设法减轻自我维持的成本,这自然使得他们大肆掠夺平民的牲畜和粮食。在军队临时驻扎的地方,他们在再度开拔以前能给当地造成毁灭性破坏,即便这个地区距战场10英里之遥或是驻军根本没有遭遇过入侵军队它仍然无法幸免。随着军队规模的增长,控制他们变得愈加困难。指挥官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军队机动过程中各部分之间的通信。在一些成功军队范例中,比如瑞典的古斯塔夫,他使用了训练有素的小型部队。此外,对骑兵的使用也成为了一个重点。通常的骑兵战术是半回旋射击(半圈攻击),利用火器配合骑兵冲锋,即骑兵列成多排,第一排冲锋至已方骑兵火器射程内后开火,再平行于阵形撤退,绕返骑兵阵形后方装弹,在前面各排依次冲击时等待下一轮进攻,之后这种战术又为全面骑兵冲锋所取代。这样的战术需要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军队,在三十年战争中诸如瑞典军队在内的一些部队变得更为专业。比之几个世纪前,保持成功的攻击以及进攻战术的标准化压缩了士兵们的洗劫时间,相比之下,那些仍然抱着这种做法的军队往往难以获得成功。迅速的攻势令敌人的防御更加仓促,所以三十年战争中的战斗更倾向于专业化、速度与攻势这三者。古斯塔夫给他的军队定期支付薪水,尽可能的善待当地人,瑞典人为了获得当地的产出,往往需要进行交易,而非过去那样简单的窃取。奥兰治亲王莫里斯和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等人都为推动这些军事变革提供了帮助,此外,在西班牙荷兰战争(八十年战争)中获得的军事经验也在三十年战争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八十年战争中要塞战出现了巨大进步,然后,当1621年《十二年停战协定》期满,战端重开后,三十年战争前期的经验又影响了八十年战争。同时,对步兵战术的发展减轻了他们面对炮火时的压力,过去步兵们都以大纵深方阵作战,尽管这样集中使他们更容易指挥,但也存在诸多不利因素,比如遭遇炮轰时将代价惨重,另一方面,方阵中的长矛兵只有前几排可以有效参战,这浪费了战斗力,而火绳枪兵因避免近战,此时他们也无能为力,只能待在后方与侧翼,最后,这种阵形面对侧翼骑兵冲锋也不理想。所以,出现了线式战术革命,古斯塔夫将阵形纵深从10排减少到了4至6排,有时甚至是3排,这种线形编队将灵活性与攻击力结合在了一起。步兵长矛的长度也被缩减到8英尺,这样用起来更加敏捷,阵形变薄也使得可以在一线编队前方投入更多火绳枪兵,火绳枪可以通过齐射尽可能多的打倒敌方一线步兵,那些倒下的人会干扰敌方的推进。虽然指挥起来有点难度,但这种阵形提高了步兵面对炮兵时的生存性,如果对方骑兵进行侧翼和后方的迂回,将会遭遇攻击线后其余战线的机动攻击,只是这种编队的维持依赖于训练与纪律。三十年战争也引发了枪支的改进,以及军队武器的标准化,地图与望远镜被频繁使用,许多军队定期发放工资,而雅各布.德.戈恩和雅各布.冯.沃伦森等人的训练手册也得到广泛使用。炮兵方面,古斯塔夫在作战中对便于机动的轻型火炮非常重视(在古斯塔夫死后,他的将军们将重点从战场的轻型火炮转向了重型火炮,主要原因是虽然轻便的火炮适用于野战,但在诸如攻城等军事行动中,重型火炮却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这与其军事理论相一致,他认为部队必须能在接到命令后迅速作出反应(机动和战斗),这对战胜敌人至关重要,而痛击敌方的同时不应危及己方军队的机动。指挥方面,古斯塔夫也鼓励部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表现各人的指挥才能,军官们只有在确定好如何行动后才需要花费时间向上级汇报,此外,考虑到一支等待命令的军队势必处于闲置状态,这也有助于应对延迟影响行动速度的问题。因为瑞典的人力资源并不支持维持一支庞大军队,所以古斯塔夫也依赖雇佣兵,在布赖腾费尔德战役中瑞典军中只有20%是瑞典人,而在吕岑会战中,这个比例更是只有18%。但是雇佣军为报酬而战的特点使他们很不可靠,1632年后瑞典经济拮据,导致它的大量雇佣兵为获得更好的酬劳转投别处。随着战争接近尾声,参战军队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小,为了维系庞大野战部队的成本陡增使得许多国家不堪重负。根据一些资料,到1631年,仅华伦斯坦就下辖54个步兵团和75个骑兵团,总数达10万人,可是有些军事历史学家指出,他的军队实际兵力高达23万人,因为经常用于野战的10万大军需要额外13万兵力的保障,而且,光是75个骑兵团钉马掌就需要大量的铁匠。华伦斯坦尽管认同为军队提供薪资的必要性,但真正花大钱的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三十年战争中,帝国国库耗资达2.5亿古尔登金币,其同盟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耗资不过1900万古尔登金币,教皇则仅仅提供了90万古尔登金币,因此,天主教同盟方面的负担主要摊在了神圣罗马帝国人民的头上。战争本身的成本进一步影响到了欧洲各国。三十年战争中发生了军事革命么?历史学家们对此各执一词。军队规模的增长,新式武器的使用,专业新战术的发展使得一些人认为确实发生了军事变革,但另一些人则认为没有军队单独或是合作创造出一种能左右胜利的决定性方式。最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也被称作是疲惫的和平,在1640年代中,参战各方都已筋疲力尽,事实上有人指出,虽然能够进行一系列特定战局的运作,但各方都无力迫使对手彻底投降。
  •       我从来没有去过布拉格。  但在汉语的世界里,布拉格这个名字似乎比这座城市本身更值得玩味。布拉格不像纽约华盛顿伦敦巴黎东京,这些新旧世界的通都大邑无论是否历经艰难,它们的一举一动至今仍然占据着各国主要报刊和门户网站的重要版面,因为所谓“世界舞台”,往往指的就是这些城市自身。  布拉格显然不属于这个政治经济金融中心的城市俱乐部。左派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在一次演讲中说,“中欧与东欧的国家没有一个敢认为自己处于文明的中心,因为它们都看着别的地区,尽可能地搜寻那些足堪作为进步与现代的典范,以供学习,这种心态尤以在维也纳、布达佩斯以及布拉格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中最为显著。”(《论历史》p6)但是,无论是左派的霍布斯鲍姆,还是右翼的中产阶级,在一座城市的艺术气质和历史传统等方面,谁都会同意布拉格和巴黎罗马维也纳米兰威尼斯等城市会站在一起,组成另一个城市俱乐部。当然,这些历史文化名城各有各的气质,并不能排出先后之分。不过,在汉语世界里,我们会看到另一种风景,很多中国疆土之外的城市名字会被赋予格外的诗意,正如日不落帝国时期的毛姆、吉卜林甚至阿加莎克里斯蒂也会频频使用远东的城市和意象来营造独属于那个时代的神秘。在中国,古人论诗,会专门谈论哪些词语宜入诗,哪些不宜入诗,古人也会在诗词里歌咏江南江北、京洛姑苏、台城茂陵。到了现当代文学蓬勃发展的时候,异域的城市名称格外焕发出魅力,几乎没人会在诗中写到“拿骚”或“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但徐志摩会写他作别了康桥,李金发写他在巴黎遇见的女子,舒婷写她在柏林寻找一根不发光的羽毛,连周杰伦都会唱米兰的小铁匠,北岛则专门写过一首《布拉格》:一群乡下蛾子在攻打城市街灯,幽灵的脸细长的腿支撑着夜空有了悠灵,有了历史地图上未标明的地下矿脉是布拉格粗大的神经梦在逃学,梦是坐在云端的严历的父亲有了父亲,有了继承权一只耗子在皇宫的走廊漫步影子的侍从前簇后拥从世纪大门出发的轻便马车途中变成了坦克真理在选择它的敌人  布拉格,可以说是在汉语诗歌里最“入诗”的词之一了。布—拉—格,舌尖得由上颚向下移动三次,到第三次再轻轻悬在口腔里,布—拉—格,去声、平声、入声。在汉语里,只要提到这个名字,笔下就好像能飞出鸽子。为什么唯独是布拉格呢?我们在布拉格这座城市上究竟寄托了哪些诗意?  这就要问作者了,她最近写了一本《迷失布拉格》。是旅游手记,说实话,旅游书在八九十年代绝对属于畅销书,因为彼时出国的人很少。时至今日,有些境外旅游的成本比国内游还便宜,何况还有无数背包行走笔耕不辍的年轻留学生们。旅行仍然需要带一本书,但往往不是旅游书。因此,一本关于布拉格的书,绝不仅仅只是指点食物与博物馆的方向,也不能仅仅属于自己的行行摄摄。《迷失布拉格》的微妙之处正在于此,在读者面前,它没有自居为城市的主人,而是如初来乍到者一样,从城市的建筑、广场和街道中印证曾经的所读所忆;同时,若来此地一卷在手,亦不会感到拘束陌生。书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但是,我觉得这本书更像一本迷宫手册。布拉格就像一座诗意的迷宫,每个人的出口都不同。循着这本书,或许就能找到自己的出口呢。就算从未拜访过这座城市,就像我,也可以为这座想象中的迷宫找到属于自己的出口。有的人是因为卡夫卡,于是他始终找不到出口,因为《城堡》本身就是一座现代人的迷宫;有的人因为德沃夏克,无论哪个乐团在城市里演奏“德九”,他都要跑去听,可哪个版本的“德九”是出口呢?有的人因为斯美塔那,他的出口在伏尔塔瓦河的尽头;有的人因为米兰昆德拉,那么无论他找到哪一个出口,真正的出口一定在别处;有的人还是因为米兰昆德拉,因为《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被改编成电影了呀,而且名字就叫《布拉格之恋》,于是,电影最后的那个镜头,托马斯面前雨意濛濛的汽车前窗玻璃,就成了很多影迷们的出口;有的人因为哈维尔,他的出口是在1989,还是在1968?有的人因为波西米亚,没有布拉格就没有波西米亚;有的人当然因为蔡依林啦,他们的出口在布拉格广场上的鸽子那里。  我的出口在哪里呢?  我还不知道。

精彩短评 (总计38条)

  •     三星给插图 文章写的马马虎虎吧 散文比小说难写多了 不要轻易尝试=-=
  •     作者用心地将布拉格的人文建筑历史,绘成娓娓道来的一部书
  •     买这本书纯属偶然,因为作者的名字我以为是林徽因。印刷和封皮很好,也讲了一些历史的东西,但是这本书仍然是那种可以看电子书的类型,没有买纸质的必要。所以建议要去布拉格的小伙伴们,可以买电子书。
  •     没有参考文献的引用标注,显而易见的艺术史错误,让人很难相信其他部分的真实性。冲着三联书店借的,令人失望,这是作者自己花钱出的书吗?!
  •     给微云加个油!
  •     信息量蛮大的,也很全,不错~~对布拉格有更深的了解,而且读起来不乏味。
  •     作为一本游记,它竟然有参考文献!
  •     对布拉格的了解。在广度上。
  •     看完图片想再去一趟住上个把月
  •     因为去布拉格看了下,对旅游有一定参考意义,但是作为文学作品就……看了后面的附录和参考文献就知道拼凑感是从何而来了,而且隐约觉得有些堆砌论文的影子。
  •     书真美,文字美、照片美、插画美。最喜欢的是写昆德拉、卡夫卡和哈谢克的三篇,一边漫步于与作家相关的咖啡馆、博物馆,一边写作者的生平与作品。很赞同作者后记里一段话“旅行不应该是蜻蜓点水般匆匆而过,旅行更应该是一种文化的交流,一种文化的脉动 行走在路上,看不同的风景,与不同的人相处,吃不同的食物,体昧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阅读他们背后的故事。”
  •     美好的。
  •     作者是一位有心人,比较好地结合了文化与风景,相关资料摘抄了不少,书后附录不乏很好的参考。缺点也是明显的:1.封面照片不清晰也不美2.作者的自己对于捷克的思考浮于表面且矫情不如不写3.书中三百多幅图片太业余。这本书是平装锁线,对捷克很感兴趣的朋友值得买一本。
  •     这是一本很浅的 作者带有卖弄性质的 照片拍的很手机的打法时间的书 毫无深度
  •     旅行。需要用心。
  •     只要是这个作者出的书本人都爱看!
  •     知识不少,行文太缺文采,抒情议论时大段大段的古诗词好不搭调
  •     好多章节后引用的中国诗句总觉得与布拉格格格不入,配图我总在文字后面一两页才会出现,前后段落会出现反复和重叠,不过这都不耽误历史与文化,建筑的美丽。
  •     作者自己画的插图没想到这么漂亮,文化分析和历史故事也不错
  •     百度百科加上毫无防备冒出来的中国古诗古词,只能称为一个文学爱好者自娱自乐的抒情博客游记吧
  •     韵味无穷,缠绵多情。作者细腻温婉的笔触,带着我们畅游布拉格,把历史的浓重,风景的静谧,描绘的生动形象没有目标没有终点却是最美好的旅行
  •     很唯美的一本书,喜欢。
  •     有故事的建筑,吸引人
  •     言之无物,空洞…写书就是词藻,诗词牵强的堆砌?旅游书谈不上,散文小品不够格,这本书买亏了
  •     虽然读起来有一种高中作文即视感,但是不妨碍对那座美丽城市的美好向往,如果你暂时去不了布拉格,这本书也能最大程度的满足你,感谢作者精心的分享,照片都非常不错
  •     很喜欢这本书,不是单单的介绍旅游,更多的是从文化的角度去挖掘.
  •     每章后面的插图居然是作者亲绘,赞。
  •     刚刚去布拉格回来,这本书用来导游真不错,图片也漂亮
  •     照片与内容都还不错,但是时时出现的中国古典文学,真的是与布拉格的调调格格不入...
  •     作者很用心,大概的历史娓娓道来,hey Jude这个小篇章还有些感动。
  •     在旅游书里绝对算好的,当然,如果把代序去掉最好。
  •     这本也有点读不进去
  •     北大法律美女,以难以置信的出众才华,”描“”绘”了与法律关系不大的人文历史,不要把她看作一本旅游指南,她是从布拉格的视角,讲述着欧洲的沧桑与璀璨,让我们身临其境般体味人类历史上的这一伟大文明。让我们随着微云,且行且思……
  •     言之无物,而且文风颇有一种写论文凑不够字数一句话换个说法翻来覆去写五六遍的感觉。
  •     章节设置比较新颖,概括来说就是从文化来认识布拉格。不过作者新人,文笔不是很合口味,喜欢引经据典的特点比较明显
  •     在图书馆随便拿了一本看起来干净的,冲着三联才借的,其实就是个长博文合集。作者居然用道貌岸然来形容书店,其文笔可见一斑。
  •     插图很美、文字清丽,如诗如画又充满了关于历史和人生的沉思。喜欢作者的叙事方式,唤起读者对布拉格无尽的想像,仿佛跟随美女作家一起去了美丽的布拉格!期待作者下一部作品!
  •     就是拿着这本书去的布拉格。旅游的意义不只是走马观花,更重要的是体味历史和文化,像当地人一样体味城市,在街角读出故事。只有手拿这样的读物,才能实现。从这意义上,这本书已经超越了普通的旅游读物。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