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伦马特小说集》书评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5-5
ISBN:SH10188-564
作者:(瑞士)迪伦马特
页数:480页

个人的正义与社会的公正

迪伦马特的犯罪小说不同于日系的推理小说和常见的侦探小说,在案件侦破过程中融入对正义与罪恶的议论,与虚无主义的斗争。个人被社会裹挟而无力反抗,感叹社会的荒谬,有点存在主义的味道。伸张正义,却是使用非正义的手段,诡计、权势和金钱(《老妇还乡》)都成了伸张正义的道具。而正义也不再由法律体现,完全是个人的理解。个人可以即是法官,又是刽子手。杀人者被杀,受害者害人,无论哪一方都觉得自己有理,只是用来为自己辩护的伦理道德不同。《法官》《嫌疑》《抛锚》都很好看,有悬疑,有恐怖。该说是荒诞现实主义?既能消遣娱乐,又引人思考。

庆幸迪伦马特在中国遇到了知己

张佩芬老师翻译得太棒了。好久好久没有看到这么好的译文。能把虚无主义的小说翻译得如此文笔流畅,引人入胜,意境深远,功力非凡。好崇拜。这才是真正的译文上等佳作啊!佩服50年代的那一批翻译作家,他们的文字与读者是心灵与灵魂的对话。当下那些为稿酬而不知所云的某些译者,我面对他们的字字句句,感觉都有愧中华文化,羞于阅读。真不知他们看到张老师的这部作品,有何感想?迪伦马特的小说,非常值得一看。尤爱里面的老侦探的两篇,看得忍不住忘记了身在何处。真乃侦探小说的极品也。最后总结,上海译文的这本书,是可以传下代的珍品。

迪倫馬特筆下的罪與罰(叶开先生的文章)

时隔十五年后,因为在办公室讨论当今流行的所谓玄幻、恐怖和悬疑小说,突然想到了迪伦马特。回家从书架上找到《迪伦马特小说集》,我一口气读完了集中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中篇小说《法官和他的刽子手》、《嫌疑》、《抛锚》和《诺言》,仍然深为折服,感慨万千。好的小说,经得起时代变迁的考验。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人们情愿为一杯苦涩的咖啡轻松地掏出二三十块钱,而不舍得买一本同样价钱的书。然而,不管怎么说,一本好书,比其他大多数的商品都更保值。这本出版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小说集定价两块一角五分,如今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价格涨到了四十五元,是原定价的二十倍。  迪伦马特的小说一直是小众传阅,很多作家对他都津津乐道,然而他的小说却不太流行。这本小说集虽首印一万四千册,在当下算得上是很高的印数,在那个阅读风靡的时代,却是很普通的印数。《迪伦马特小说集》的销售似乎一直不畅,远不如同一丛书里的《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马尔克斯中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一个分成两半的子爵》等书畅销。  迪伦马特在中国大陆,也一直默默无闻,他的书很少翻印。他的另外一本戏剧集《老妇还乡》曾由译林出版社再版(博客编者按,此书初版列入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由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再版者是人民文学出版社),里面收集的都是经典名作,让人过目难忘。销售也似乎平平。最近见到一本新印本冠名为俗艳的“世界侦探推理名著精选”之《法官和他的刽子手》,由群众出版社出版,看来颇像是书商操作,迎合市场低俗趣味的包装和名字。该书定价二十五元,仅选入四篇小说:《法官和他的刽子手》、《嫌疑》、《诺言》、《司法》,字数仅为老版本的一半,价格却高出十倍。  《迪伦马特小说集》里的中篇都很长,按照当今书商的操作,稍微扩充一下都可以单独成书包装出版。迪伦马特的中篇小说《法官和他的刽子手》写于1950年,以追捕天才杀手加斯特曼为线索,主人公、著名的、身患重病的神探贝尔拉赫巧妙地利用了杀人者钱茨来行使了非法律意义上的正义;《嫌疑》作于1951年,老神探贝尔拉赫这时老病缠身时日无多,已经退休了,仍然在孜孜不倦地追捕纳粹残余内莱,结果,他却陷入了无法解脱的绝境之中;《抛锚》作于1955年,主人公特普拉斯在旅行途中抛锚,不得不在附近村子里一个退休法官的家里借宿,在一次由四位法律界退休人士组成的虚拟审判游戏中,他因为蓄意谋杀罪被判处死刑。游戏结束,他上楼之后上吊自杀了;《诺言》写于1957年,翻译成中文也有一百三十多页,近乎一个小长篇。小说主人公是老资格的探长马泰依。他为了兑现抓捕凶手的诺言,放弃了出国高就的机会,在国内也遭到了严重的排斥,并因为精神的原因最终从警局辞职。他辞职后开了一家加油站,耐心地等待猎物——那个变态的杀手的到来。悲剧的是,他等来的不是被他猜得分毫不差的凶手,而是自己的悲惨命运。  这本小说集的中译本由张佩芳(博客编者按,应为张佩芬,小说集扉页错印)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1985年5月第一次出版,近三十万字,用现在时髦的排版,可以印成一本巨书了。     我可能是在十五年前华东师范大学学生活动中心某次例行书展上购到这本书。书的扉页上,夹着一张购书发票,日期是1993年4月13日。发票上店名是上海赫赫有名的科技书店——上大学时,我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到福州路科技书店、南京东路新华书店等书店倘佯——一个紫色印泥的图章上,却写着“中国科技图书公司华师大书亭”的字样。华师大书亭跟科技图书公司似乎有一种秘密的关系,不过我懒得深入探究。这个印章怎么会是紫色的呢?我印象中,印泥都应该是红色的。因此,这个印章有点像是假的,像是橡皮图章。当然,它也可能是真的,因为这张发票在我翻开书本时,飘然落下,让我一下子复活了那个时代的记忆。那个时期,很多图书公司都把卖不掉的旧书拿到大学里进行折价倾销。迪伦马特这本小说集销得不怎么样,跟马尔克斯等红人差得很远。迪伦马特的戏剧使他蜚声世界,《老妇还乡》、《天使来到巴比伦》、《罗慕罗斯大帝》、《物理学家》等,确实天才溢彩。他戏剧集《老妇还乡》中译本销量也一般。我过去拥有曹元勇博士影印、并且用海报纸和掌鞋的锥子手制的《老妇还乡》自制书一本,所据之出版社和版本都忘记了,似乎是叶廷芳的译本。还有另外一本由曹元勇博士手制的书是布尔加科夫的《大师与玛格丽特》,所据底本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这么珍贵的手制珍本,可谓独一无二,可惜我在搬家时遗失了。  迪伦马特的小说集在出版八年并且滞销之后,我才在华东师大买到,当时很快就看完了。那时我还在座落于上海郊区老闵行的上海电机高等专科学校教基础语文,每个周末长途跋涉,坐上徐闵线巨龙车到徐家汇,转乘44路公交车到华东师范大学金沙江路边门旁的杨柳青路终点站下车。那个时候,格非、徐麟、张闳等人都还在华师大,我常常返校与他们聚会。他们现在都不在华师大了,连影子都消失了。我们所有人共同的记忆,华东师范大学第一学生宿舍,在1995年春就被房产开发分子炸平了,而华东师范大学主校区也被搬迁到了遥远的老闵行。  迪伦马特的小说集,在那个时候,是我打发时光,并且学习写作的一个重要范本之一。  一回忆就有些刹不住车了。  在迪伦马特中篇小说《抛锚》里,经过十几年努力攀爬终于爬到销售部经理宝座的男主人公,在一天傍晚开车外出,抛锚在一个山村旁。他不由自主地陷入了由几个退休法官、检察官、辩护律师和刽子手组成的模拟审判游戏中。正如老检察官诱导的那样,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清白的。在一瓶瓶生产年份越来越古老的珍贵葡萄酒开启,大家越喝越高兴,情绪越来越高时,主人公承认他的经理宝座得到很不容易,他的前任心脏病猝发死亡后,他才获得了机会。检察官一听,酒兴高采烈地说:好啦,好啦,有了一个死者。  故事急转直下,主人公本来抱着一种游戏的心态来看待这个模拟审判的。而且,一开始,他也兴致勃勃,甚至想到了今后可以用这个有趣的游戏来跟其他消遣团体讲述,或许,他还能因此勾搭到某个女人呢。然而,当检察官越分析越引诱,主人公越禁不住地招认了自己通过勾引前任上司的妻子来对这位一直压制自己的家伙进行精心报复时,故事就产生了悲剧色彩。法官宣布:判处我们可敬的男演员、成功的推销员死刑。当天晚上,老头们兴高采烈地把精心拟就的判决书送到楼上主人公的房间时,发现主人公已经上吊了。  主人公在一次精彩的游戏中死去,这个故事变得沉重起来。迪伦马特在这部精心构思的中篇小说中,让一个旁观者成为反思者。他本来是抱着游戏的心态来玩的,却发现了自己身上藏着巨大的罪孽。这样一来,他的审判与自我判决,就具有了悲剧意义。我感到迷惘的是,在小说里,一旦思考的主体自己采取了行动,把自己吊死在房间里之后,这个世界将会怎样轮转下去呢?这个世界到底是冷漠者还是热心者的世界?  而在长中篇《诺言》里,迪伦马特用了一个副标题:侦探小说的安魂曲。他对那些思路清晰,开头和结尾都有其固定套式的侦探小说模式进行了戏仿,并且在结尾按了电脑的回车键,将这些低俗的老套小说彻底删除。  故事里,有一个可以成为典型“英雄”人物、探长马泰依。在一个村子里的小女孩被杀害之后,他对两个人许下了诺言:保护事先报警的污点证人小贩子的安全,并答应小女孩的双亲一定要把罪犯抓住。然而,小贩子在他即将出国到约旦履新时,因为承受不了新锐警察的审讯压力,屈招自己杀害了小女孩后在狱中自杀了。马泰依在即将上飞机前改变了主意。他决定为小贩子的死赎罪,并且把真正的元凶抓住。根据缜密有效的分析,他在一个四通八达的必经之道盘下了一个加油站,并且邀请前妓女海勒和她的九岁女儿来一起居住。他想利用这个跟死难女孩长得相似的海勒的女儿来引诱那个据他分析属于精神病态的杀手上钩。他的分析和行动都非常准确,杀人犯也如愿上钩了。根据通常的逻辑,没有什么能阻挡他成为一个英雄——除了……命运:凶手在赶来行凶的路上出车祸死了。  无论马泰依的耐心有多么强,调查分析多么细致,计划设计多么缜密,他都不是命运的对手。命运轻而易举地粉碎了一个英雄石膏塑像,把他还原成了一堆废渣。马泰依因为这件事情的失败而一蹶不振,成了一个酒鬼和神情恍惚的老头。  小说的浅层叙述者是马泰依的上司局长,他退休时碰到“我”,一个普通的侦探小说家,于是给侦探小说家讲了马泰依的故事。在局长的背后,躲藏者迪伦马特微笑着的脸。在叙述了马泰依的悲惨结局之后,局长才告诉侦探小说家这个故事的真相。在宿命的面前,那些精心安排的故事,都将成为一堆可笑的散沙。迪伦马特用手术刀般精确的叙述,精妙地进行了一次对传统庸俗侦探小说的庖丁解牛手术,从而凸现的命运的超自然力量,并且展现了一种真正的、新现实主义观念。在这种观念里,人的认识,仅仅是片面的,而这种局限性,不仅限制了人们的理性,同时还让他们产生了难以抑制的狂妄。迪伦马特精于消解线索,在每一次抛出诱饵之后,立即转身离去。他的小说虽然运用的是侦探的套式,但是底下埋伏着巨大的精神探求。  在《法官和他的刽子手》里,老侦探贝尔拉赫四十年来一直在追捕可怕的杀手加斯特曼,却无法找出任何的证据来对这个高明的凶手进行定罪。他派去卧底的侦探被杀,成为这个故事的浅叙事结构部分,而在这个故事的背后,才是老侦探贝尔拉赫的意图所在:他确定罪犯的身份,却无法把他绳之以法,最后不得不采用以暴治暴的方式。而在《嫌疑》这部类似续集的小说里,贝尔拉赫无法最终在与凶残的医生的格斗中取胜时,那个新时代的格列佛、曾在各个集中营呆过的名义上已经死亡的犹太人出现了。他用自己的方式来追捕纳粹,并且用自己的方式来审判。      联想到近年来网络上兴起的悬疑、侦探、恐怖小说的热潮,让人不禁佩服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写出《法官和他的刽子手》、《嫌疑》、《抛锚》、《诺言》的迪伦马特的卓见。他在半个世纪前,就让这些庸俗的套式成为垃圾。迪伦马特在《诺言》里,不无戏谑地说,这部小说是“侦探小说的安魂曲”,显然地对那种过于理性的推理方式,投以自己的鄙视。在一个强力意志的控制下,传统侦探小说的花招已经黔驴技穷,那种高人一等的超人称视角,也被迪伦马特所质疑。在他的小说里,人称也变成了悬疑的一个部分。  而工具理性主义的思潮在古老的中国大陆盛行之后,垃圾读物再度成为阅读消遣中的主体。迪伦马特对于理性主义和现行秩序的质疑,让这个历史悠久的思想传统,显出一点点补丁的意味。文化垃圾的生产商开动马力,正在大肆喷涂泡沫。那些二十来岁就出版二十几本小说的平头小子,也不可能在迪伦马特这里获得通感。毕竟,对于眩晕者来说,眩晕者才是保持稳定和平衡的硬道理。我们才无暇思索什么非理性的破绽呢。  迪伦马特笔下碰壁撞塌了鼻子的神探马泰依,改头换面,在中国大陆风行一时。  在这四部小说的主人公里,《法官和他的刽子手》里的探长贝尔拉赫的私刑方式,后来在香港黑帮片里大放光彩;《嫌疑》里的游侠格列佛,在惩治恶棍和坏蛋上,似乎也比正统的司法机关更加有效;《抛锚》里特里普斯谦卑地自杀,有点像明末李贽的“自我满足”;《诺言》里老探长马泰依精心设局并且失败,却是理性主义的崩溃图景。  无论如何,建立在欧洲科技理性上的理性主义思潮,已经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主流,然而,弥漫在其间的神秘主义却似乎更加有趣。    (2008年7月8日星期二第一稿;2008年8月4日星期一改定)

谁来帮我解答一下关于《抛锚》结尾的疑问?

其实在读到结尾之前,我也猜测特拉普斯必死,但是我以为他会死在前任刽子手的手下,也就是说,我猜测这场虚拟的审判会演变成真正的审判。但是假如“法庭”出现了这样的转变,我肯定会质疑它的资质。因为真正的法庭中,检察官、法官都是法律或国家机构的代言人或象征,他们的个人身份是隐藏于他们的行使的职能之后的;但是,假如要实施自己的判决,你至少要具备绝对的权力(这一点小说中的小法庭众人当然没有),或者证明自己是没有污点的,不然,你又有什么资格教训甚至审判别人呢——当然,我并不是说具备了道德上的优势就能任意审判别人,我绝不赞同如此,绝不赞同任何凌驾于法律的个人,不论他们的品行多么无可指摘。而小说中,这几个检查官和法官的私人生活没有得到暴露,因此他们也没能证明自己具备“替天行道”的资格。但是故事的结尾是如此出人意料,主人公特拉普斯在欢快得意地接受了“法庭”对自己的死刑判决之后,对自己执行了处决。这个结尾差点让我的下巴掉下来。虽然特拉普斯此前无比兴奋地接受了判决,但是这正说明了被证明为一个思维缜密的杀手给了他多大的自信,由此,他对自己的评价到达了制高点。他将法庭对他犯罪能力的肯定看作对他整个人的价值的肯定,由此心花怒放,产生了一种极度自豪的感觉。这样的人肯慨然赴死我并不奇怪,他被处死正是说明了他做出了值得被处死的“事业”,但是我完全不能理解他为什么自杀,而且还一个人悄悄地自杀。这也太怯懦、低调了吧。按照我的设想,假如他不被处决,他甚至会因为受到这次经历的鼓舞而自我膨胀,因为自己完美的犯罪计划而洋洋自得,从此成为一个更加大胆放肆、更加不择手段的商人或是罪犯。但是他杀害了自己,于是接下去的事情都不会发生。谁能告诉我,迪伦马特为什么要这样写???

迪伦马特的话剧上演啦

http://www.douban.com/event/10333087/迪伦马特的戏剧 物理学家 即将上演


 迪伦马特小说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