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

出版日期:2016-10
ISBN:9787539994282
作者:袁梅芳、吕牧昀
页数:440页

作者简介

十三位用青春、伤患、生命死战日寇的老战士
一场捍卫中国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的存亡之战
中国远征军老兵追忆当年的戎马生涯,重现那一段被历史湮没,却对抗战成败攸关重要的滇缅战役。
内容推荐:
在八年抗战的记录中,中国远征军的历史从来是鲜为人知的。在战争中幸存的战士经历如何? 他们是谁?为何当年会不约而同毅然参军? 战士的自述,有血有泪,至情至性,激昂处令人血脉偾张,哀婉处令人泫然泪下,不胜欷歔。
本书呈现了两幅鲜明不同的历史图像:一幅是年轻远征军在大时代颠沛流离的激情,另一幅是退役远征军在晚年时向莘莘学子细说往事的温情。两者互相穿梭交织,把历史活现眼前,让我们看见历史如此贴近人生,并产生一份深刻的共鸣。

书籍目录

序一:不容青史变成灰 / 胡春惠 / 1
序二:向师生们致意 / 武之璋 / 4
序三:毌忘滇缅战争抗日英雄 / 丁新豹 / 8
序四:时代精神穿越七十年 / 周梁楷 / 10
序五:阅读老兵:邀请你进入一次灵魂的旅程 / 杨秀珠 / 14
自序:感恩•尽心 / 袁梅芳 / 16
前言:朝花夕拾:传承的意义 / 谢恺忻、王雯洁 / 26
可歌可泣滇缅战争
第一次远征缅甸 / 3
(一) 太平洋战争前的抗日及国际形势 / 3
1. 中国抗日形势 / 3
2. 国际外交形势 / 10
(二) 太平洋战争的发生、中国远征军的成立及作战经过 / 17
1. 日本扩大战线,中、美、英、荷联盟作战 / 17
2. 中国远征军首进缅甸 / 20
(三) 第一次远征入缅的得失 / 45
1. 制空权的重要性 / 45
2. 蒋介石的思维与决策 / 47
3. 第一次入缅作战的策略失误 / 49
4. 意义深远的影响 / 57
第二次远征——缅北、滇西反攻 / 59
(一) 一支现代化军队的诞生 / 59
1. 中国驻印军成立 / 59
2. 印度蓝伽受训 / 61
3. 滇西整训 / 71
4. “十万青年十万军” / 73
5. 西南联大从军潮 / 76
(二) 反攻部署 / 78
1. 开拓中印公路 / 78
2. 空中力量的加强与驼峰航线 / 88
(三) 反攻进程:缅北滇西双线攻日 / 92
1. 史迪威提前反攻 / 92
2. 日军部署 / 96
3. 胡康河谷战役 / 98
4. 突破杰布班山,勇越天险 / 102
5. 孟拱河谷战役 / 103
6. 密支那战役:艰苦激烈的持久战 / 107
7. 第一阶段战后局势 / 112
8. 滇西局势 / 113
9. 缅北第二阶段的反攻 / 124
10. 芒友会师 / 129
11. 缅战终结,秋风扫落叶 / 130
(四) 滇缅反攻战的总评 / 138
1. 第二次滇缅作战得失 / 138
2. 滇缅反攻作战的胜利因素 / 139
(五) 滇缅抗战风云人物 / 151
1. 戴安澜将军 / 151
2. 齐学启将军 / 158
3. 史迪威将军 / 163
4. 孙立人将军 / 177
可尊可敬老战士
国难当前,投笔从戎驻滇缅边界 / 袁学姜 / 201
政工队宣传抗日,改任无线电报务员 / 黄光汉 / 215
从流亡学生到入缅远征军、国军伞兵团 / 胡建中 / 234
三次离队随心志,千言家书表心迹 / 陆嘉昌 / 252
缅甸华侨赴战场,藏书档案记历史 / 曾子杰 / 278
儒将风范,负伤不退,冲锋陷阵 / 万剑舞 / 296
放弃菲侨身份,战地医院、印缅前线任译员 / 王忠诗 / 313
西南联大学子征调参军,随军担任翻译官 / 黎模慎 / 338
为报日军杀父仇,远征甘成负心汉 / 苏汉武 / 350
枪林弹雨架线路,通讯兵险地执勤 / 黄树开 / 366
防毒排前线勇杀敌,屡遭批斗身心摧残 / 苏定远 / 386
无缘入缅,防御炮手中国战区轰敌 / 黎锋 / 401
巾帼英雌后援宣传,历劫鸳鸯排万险 / 吴玮 / 412
致谢 / 432
参考文献 / 434

内容概要

袁梅芳
中学资深中国历史科老师。曾与周结娴老师带领学生考察新界北区村校,于2002年完成《北区村校过去、现在与未来》小书,乃开村校探究之先。四年前开始,有幸先后结识参与二次大战的十多位老战士,承诺“历史不会忘记他们”,毅然与学生以文字承传这段几近湮没的抗日重要片段。
吕牧昀
2015年新高中文凭试应届考生。本书历史篇“可歌可泣滇缅战争”的主笔。热爱研读中国历史,敬仰抗战志士仁人舍身救国的抉择,决心尽己之力,撰述史篇,弘扬远征军战士将领救国的高尚情操。


 中国远征军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