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风景

出版社:大地地理
出版日期:2002-4
ISBN:9789572012994
作者:鐘芳玲
页数:251页

作者简介

內容介紹
書店本身具有多樣的可能性,無論是書店的類型、歷史、藏書量、地點、裝潢、服務、活動,甚至店名,都可能是一大特色。
一家家書店其實就像一幅幅風景,有的婉約秀麗,有的氣勢磅礡,有的細緻精巧,有的古意盎然;每一種書店總能吸引與它相契的顧客,在書的世界裡,每個人自有他的天地。
《書店風景》是一本夾敘夾議的抒情導覽,反映的是一個愛書人外在的觀察與極自我的品味,它同時也希望挑引人們對這些風景的渴望,書店之美一如山水之美,等待有心人的開發。
新增藏書百萬冊的紐約「史傳德書店」、全世界第一家以賭為主題的拉斯維加斯「賭徒書店」、《紐約時報》推崇為最佳販賣珍本書的洛杉磯「遺產書店」。
18篇〈後續筆記〉+300餘張彩色圖片(新增100餘張)。
40張超Cool特色網站、聯合網站、拍賣網站、書藉比價引擎。
還原《電子情書》、《新娘百分百》、《墜入情網》片中書店場景。

内容概要

作者介紹
鍾芳玲
一個以讀書、編書、買書、賣書、藏書、教書與寫書當工作和志趣的女書人,雖然在台灣大學和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唸了將近十年的哲學,卻在寫博士論文期間,發現自己愛古騰堡更甚於亞里斯多德,自此棄哲學並投入與書相關的行業。
曾任出版社總編輯、出版顧問、書店創意總監等職;現在專事寫作,業餘為出版社規劃書系並在學院內授課。一年近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國外旅行,為的是逛書店、買書、和書店主人聊天;在家時則漫遊於網際網路中的虛擬書店,並透過電子郵箱(bookworm@ms9.hinet.net)和其他書蟲相互交流。


 书店风景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3条)

  •     电子版,没图看
  •     纯人文、纯个人的体验,令人心往神驰。
  •        看这本书时,我正在出差的路上,刻意的去观察陌生的城市,没有发现一家书店,回想以前走过的地方,好的书店也都寥寥,不小心遇到,进去之后却是满眼的“考试参考”、“职场圣经”。
       看完这本书,惊异于美国这样没有历史积淀,发展迅速的国家却处处显示着对文化的渴望。反观经济大跃进的中国,更多的是浮躁和没有耐心。
       还好,至少在北京,有万圣、涵芬楼这样的去处,书店背后,是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文的关怀。
  •     不仅可以详细看到各地书店的文化,还让人产生一种独自去浏览的欲望。书店是一种风景。
  •        就像有的豆友说的,越看后面的修订本,越是发现,书店在死去。不过没关系,我坚信,捧读一本书的感觉,总是其他感觉所不能比的。实体书店总有存在的理由,不管这理由是不是在变小、变少。
       而用脚去丈量书店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还好有这本书,有钟芳玲女士的用心。这本书任何时间读都没问题,不非要阳光,也不见得有热茶,好书,真的有书就行。
  •     我 我想开家独立小书店 恩。。。
  •        如果说一本本的图书宛如猎物的话,那么书店便是每一个爱书人的猎场。每个猎人都希望在狩猎场中收获到属于自己的猎物,然而猎人收获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狩猎场里猎物的种类和数量。猎场之于猎人,恰如书店之于爱书者。书店永远是每个爱书人的精神圣地,也是书籍的归属和家园。喜欢逛书店的人通常会选一个安静的下午,懒散地走在书店中,目光漫不经心地扫过一排排书架,期盼着遇到自己心仪的图书,或是随手从书架上取出一册,在扑面而来的书香中,借着窗外射入的阳光翻上几页,享受片刻地宁静安逸。对于许多嗜书人来讲,逛书店就是这样的一种绝美享受。
      
       巴黎、伦敦、纽约、旧金山、费城…不同的城市有着不一样的景致,但是却都有着一种相同的风景——书店。在车水马龙的闹市之中,书店总能作为一种独立的风景立于一隅而又别有一般风情。没错,书店就是一种风景,它们时而婉约秀丽,时而气势磅礴,时而细致精巧,时而古意盎然,它们就在那里安静地等待着,等待着有心人去发现。
      
       钟芳玲女士就是这样的一个有心人,她花费了15年的时间几乎走遍了世界各地的书店,并从一个爱书人的视角观察,以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记录下了一切,用了整整十五年的时间写出了属于自己的“书话三部曲”——《书店风景》《书天堂》《书店传奇》。
      
       写于1997年的《书店风景》更是钟芳龄女士的成名作。该书作为“书话三部曲”三部曲的第一部,触及了前人没有涉及的写作领域,将书店作为介绍对象,打开了华文世界描绘西方书店的窗口,成为了华人看书店第一书,同时也是第一本近距离描绘西方书店的中文专书,并曾引发了用华文书写世界书店的风潮,数度修订再版,至今已有多种版本问世。
      
       三联书店99年出版的这版《书店风景》是由台湾’宏观文化”出版的繁体中文版引进而成的,是国内最早的简体中文版。相对于日后出现的其他版本,这个版本最能体现作者最初的创作意图和成书的形式。全书为软精装,全部以彩色页印刷,横24开,并选用大量的珍贵的图片展现西方书店的景致,图文并茂,装帧精美。
      
       全书以书和书店为主题,汇集了钟芳玲访书侃书的奇特经历,从多个角度讲述与书店相关的有趣话题,是作者多年来在国外拜访书店后所记录的成果。全书由四个部分组成,分为三章和一个附录。第一章为地标书店,介绍了五家因多彩多姿历史背景而极具知名度,从而成为当地著名地标的书店;第二章为主题书店,介绍了包括如饮食、旅游、女性主义、作家、心灵、犬科、玄秘小说等各种各样的主题书店;第三章介绍的是经营旧书的二手书店及专卖绝版、装订印刷精美有收藏价值图书的古董书店;附录部分则通过四篇短文简要的分别介绍了美国大型连锁书店的兴起、独立书店在新时代中的奋斗、作者在美国西雅图的书店之旅以及部分网络书店的经营领域。读者在阅读书中前三章书店介绍和传奇故事时,能够分享到作者自己在搜书过程中的趣闻。而附录部分的资料和穿插于书中各个章节的有于书店的背景小知识,更是使得全书信息价值陡增,成为了一本有关世界各地书店百科全书般的图书指南。阅读这些内容,实在是一场属于嗜书人的盛宴。
      
       当然,由于本书是作者多年四方拜访的记录,创作时间跨度极长,所以作者也坦言由于心情的不同和花费功力的不一,全书中的各个篇章的长度和风格未能保持统一,这种感觉在读者阅读时尤为明显,这不能不说是本书最大的遗憾。
      
       作者钟芳龄女士是一个以读书、编书、买书、卖书、藏书、教书与写书为工作和志趣的女书人,早年在台湾大学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学习哲学,后从事图书出版行业,历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顾问、书店创意总监、香港国际古书展公关顾问等职,目前专事写作并任书业顾问,业余为出版社策划丛书并在学院内授课,长期于台湾为大陆的报刊撰写与书相关的专栏,现旅居美国旧金山。钟芳玲女士一年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国外旅行,为的是逛书店、买书、和书店主人聊天;在家时则喜欢漫游于互联网中的虚拟书店,并通过电子邮箱和其他书虫相互交流。她逐书而行,在各个国家之间穿梭,只是为了寻访各地的书店和古书,拜访了各种类型的书店和经营者。
      
      钟芳龄女士带着自己特有的执着和热情,完成着自己特有的书店之旅,进行着一场豪华级的写作历程。这份执着和热情,想必所有人在读完她的作品之后都会深有感触,在她那极富感情色彩夹叙夹议的文字的描述下,一个个极有独特品格的书店也一一展现面前。芳龄女士一定是一个极为用心的人,她在书中每一章节的叙述完毕之后,一定要将该书店的地址、邮箱、电话或网站一并附上,以供读者查询;另外,书中的每一张照片她都会找到原作者进行核实并与藏书会、拍卖公司联系,以取得使用授权和版权的许可,方才使用。
      
       读罢全书,我们看到了作者所描绘的那些属于书店的美好风情:那时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大部分是要通过图书来满足的;那时街道旁总是会看到小书店的身影,这些书店都有着自己的生命,它们因为自己鲜明的个性而美丽。书店里老板整日坐镇店中,他们或是手里端着咖啡,或是抚摸着心爱的猫咪,或许正因为碰到了趣味相同的顾客,而正在唾沫乱飞地谈论自己喜欢的作品,得意洋洋地夸耀着店中的宝书。您能想象吗,就是这样一些表面看上来与常人无异的人,却因为自己的理念或个性经营着自己的书店,带着对于理想的热情和执着,坚守着自己的殿堂。他们参与掀起先锋运动,出版、销售图书挑战美国的查禁制度。于是爱书人们在“莎士比亚书店”可以见到乔伊斯和毕加索,可以在“城市之光书店”看到金斯堡赤身裸体地朗诵并发表垮掉一代的代表作《嚎叫》;于是文学发烧友们可以在纽约的“高谈书店”邂逅《麦田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和表演大师卓别林;于是读者们可以在女性书店里感受女权运动的力量,在玄秘小说书店里寻找有关“谋杀”的氛围,找到福尔摩斯、007、希区柯克和阿加莎.克里斯蒂。
      
       也正是因为这些老板们的个性和创意,所以一家书店的图书总长度可以排满整整八英里;所以书店里可以出现猫咪和咖啡,所以仓库可以变成书店,书店也可以变成厨房;所以喜欢狗狗的人可以在爱狗人书店为自己的宠物找到书籍,爱书人可以在古董书店淘到属于自己的二手书;所以我们能在洛杉矶“菩提树书屋”安抚迷失已久的心灵。最后我们还要惊叹于英国威尔士的“黑—昂—歪古书镇”居然可以以书立镇,成为独立的书籍王国。
      
      
       但是谁都知道,这些都是曾经的美好,我们也同样读到了作者自己的忧思:在互联网书店和大型连锁书店的冲击和挤压之下,独立书店遇到了重重困境。它们一面拒绝变为媚俗而又千篇一律的超级卖场;一面又要接受飞涨的租金,日渐减少的收入。不少独立书店因此不得不外迁他处,或是被迫接受关门停业的命运。于是书店的老板们不再闲坐店中,为了自己的书店和理想,他们奔走相告,互相打气支持。他们穿上了西装,极不情愿地出入各种社交场合,四处寻找着贷款,以摆脱停业运营的命运。
      
       合上书卷,静静回味,或许这些书店的命运不是我们所能掌握的,但是对于每个嗜书者来说,去看一看着这些书店的风景却是应该的,即便不能亲眼一见,至少知道一些关于书店的故事也好。鲨鱼的一生都要不停地挥动鱼鳍,而树懒一生却只需待在树上即可,有的人可以行万里路,有的人只要读万卷书就行。康德一生都没有走出过自己生活过的小镇,照样写出了哲学的三批判,同样的道理,一个爱书者也不需出户也可欣赏到世界书店的风景,需要的不是别的——一本《书店风景》足矣。
      
      (本文来源:网易读书 )
  •     看着看着就想起鲁迅先生的词“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钻进书店,就忘掉此刻的烦恼,只在那片天地。。。
  •     書店未必有,電子版卻可以一看
  •       作者钟芳玲的微博:http://weibo.com/bookwoman
      
      继2008年出版《书店风景》增订版精装本后,中央编译出版社不仅在2009年发行了平装本,更于2012年精心出版我的另外两本著作——《书店传奇》与《书天堂》增订版,让这三本姊妹书谱成一套“书话三部曲”;为了让此系列作品有一个统合的风格,以利读者阅读与收藏,中央编译特别为此书再出一个新版本。
      这些年来,书中描绘的书店风景大致依旧,读者仍可按图索骥,前往许多书店寻幽访胜,但有些变化却有必要让读者知晓。例如,全世界最早以同性恋为主题的“奥斯卡•王尔德书店”,于2009年初结束营业;同年夏天,贩卖书与音乐的国际连锁公司“维京超级店”已全面退出英美市场,仅在欧陆、澳洲等地区尚余些店;原为美国第二大的超级连锁书店“博得”,也因连续几年无法获利,在2011年走入历史尽头。就在撰写此篇序文之际,得知本书首篇介绍的法国巴黎“莎士比亚书店”的主人乔治•惠特曼刚去世,享寿九十八;可喜的是,他那位年仅三十岁的独生女丝薇雅几年前已接掌这家传奇书店,让风景在河左岸延续。另外,洛杉矶的“菩提树书屋”的创办人因年迈退休,正积极寻觅有心经营书屋的接班人。
      整体书业的变迁就像人生一样起起伏伏,20世纪末英美盛行的大型连锁书店曾终结了许多中小型独立书店,但本世纪初网络购书成了热门的途径后,实体书店一律饱受冲击,企业化的大型连锁书店尤甚;中小型书店则因理想性、自主性、灵活度较高,反而有较大的存活空间,我目睹世界各个角落又纷纷开起独立书店。无论风水如何轮流转,我相信实体书店一定不会从地球上消失,因为这世上永远有人爱逛书店,也永远有人爱开书店。然而我们若企盼书店风景独特、多样又美丽,所有逛书店、开书店的人都必须共同思考、关心书店的角色、功能、意义与前景。我愿如是说:“书店风景,人人有责。”
       《书店风景》自1997年问世以来,数度大幅修订,2008年的增订版已然画下句点。本书除了校对外,图文版型都保留,但另外设计了一个别致的封面,并采用厚薄适中的纸张,以期让读者对此书有种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这篇序文,无妨视为作者对书中人物与景物念念不忘的深情独白、对书店风景未来的衷心祝祷。
      
  •     还不错,就是是繁体,看起来怪怪的~
  •       去书城用了3个小时左右看完了
      书中好多书店的结局都是因为店铺租金原因搬迁或者倒闭,风景在租金的压力下渐渐消失。
      平时我都是在网上买书,因为相比原价销售的书店能便宜好多。书的结尾说到对实体书店的挽救,有些人宁愿贵点也坚持到熟悉的实体书店购书,我心里震了一下,难倒这就是保留这些颇具书香,让人流连的实体书店的代价吗?
      很矛盾的心情,一方面不愿意看到实体书店的消亡,另一方面又习惯于到网上购书。
      不能自身持续经营的书店,依靠顾客抵制低价诱惑,依靠同情是维持不了书店的生存的。
      愿出现新的经营模式,留有实体的温软书味、淡黄灯光与静谧的环境,又有网店的实惠价格。
  •       
       读书人都喜欢逛书店,读书人都喜欢看关于书店的书。从《书天堂》开始知道了台湾有一位痴迷于书的女士——钟芳玲,走遍世界去访书寻书。好让人羡慕,钟芳玲收藏和购买的都是洋装书,而且多数都是洋装的古旧书,这些书在大陆很难见到,所以在《书天堂》里面让我们这些内地的书虫们大开眼界。
      
       这本《书店风景》里面介绍的都是书店。虽然很多年都是在网络中买书,但是读书人更喜欢的是书店,尤其是那种个性化的独立书店,只可惜那种独立书店十年前在抚顺刚露一点头,就彻底消失了,现在抚顺已经没有一家拿得出手的私营书店了。只有北方图书城还在苦苦经营。
      
       钟芳玲的书中,提到的书店都是全球有名的老牌书店和特色书店,却没有一个超市一样的图书城。书店还是有点人情味更好。没有机会出国,更没有机会去国外的书店,而且也不懂外语,即便身处其中也不识珍宝。不过通过《书店风景》却了解了很多宝库。莎士比亚书店,城市之光书店,让我想起北京的风入松,国林风,三联韬奋中心,三味书屋还有单向街,这样的书店在别的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多了,只有北京还能够勉强保留下一点点。不过听说风入松已经关门了。
      
       其实国外的这些书店也好不到哪去,现在的《书店风景》是修订本,已经出版快十年了,里面很多书店后面都有2002和2007年的补记,补记中最多的就是这些书店关门了,只留下一个网站。真的让读书人很伤感。一家又一家美妙的书店就这样消失了。
      
       除了这些标志性的书店,还有一些特色主题书店,有爱狗人书店,有赌博书店,有厨师书屋,有玄秘小说书店,有同性恋书店等等,五花八门。还有古旧书店,二手书店。这些书店里有很多动人的故事,很多人都是因为喜欢书,而开的书店,在网络的冲击下,好像现在全世界都很难找出一家经营没有遇到困难的实体书店。开书店可以说是最没有回报的投资项目,可是仍然有很多人义无反顾的投身其中,可见书的魅力非凡。
      
       最让人感动的是加州的开普勒书店,因为经营问题关闭以后,在社区居民和读者的大力支持下,又重新获得新生,重新开业,很多人到这里去当志愿者,很多人为这个书店投资,而且根本就没希望能够得到回报。这就是读书人的力量,这也是书籍的魅力。
      
       还有就是很多国家里面出现的书镇,因为城市房价的高涨,开书店变得难以承受,所以在小乡村里开设很多书店,成为实体书店的一个选择,书镇方兴未艾,却是是一个很美妙,并且让人期待的事情。
      
       书店的风景是读书人心中最美的风景,只可惜这些美丽都将和书店一样,一点一点消失,这是多么遗憾的事情啊!还好钟芳玲为我们记录下了这最后的美丽。
      
      
  •     把这里面现在还存在的书店都逛一遍
  •     二逼啊,这本书怎么可以看txt的。。。。
  •     回上楼
    图书馆的确值得“布置”风景,其实国外的许多图书馆的确是各有风景的
    但是书店从来不为图书馆所败,考究起来,储藏书籍的书库、图书馆是早于书店的,但是书店的确也有兴旺的时候
    倒是网络,网上商城和电子刊物(我这里指的主要是国外收费的电子刊物,而不是国内那些txt。。。)的确把书店打得无以复加,如何延续书店成为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书店正是基于盈利的愿景,方才开始布置自己的风景来吸引顾客,公共图书馆则用不着,所以从出发点而言,书店的确天然优于公共图书馆
    但是依然同意书店的命运不是人人有责,把书店的商业性延续绝不应摊给他人,这也不是治本之道,商家必须要面对这个问题。
  •       自从出版《书店风景》以后,“钟芳玲”这个名字就成了“书店”的代名词,很多人不知道她是哲学老师,但只要提起英美地区的书店报导和书店研究,“钟芳玲”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书店激发了钟芳玲的热情。
      如果没有热情,人生就像一锅毫无滋味的冷汤,哲学曾经激发过钟芳玲的热情,从台湾大学到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她为哲学燃烧了十年青春,以为这一辈子终将是学院里的哲学教授,拿着思想的铲子探勘智慧、批判表象世界,但就在撰写博士论文期间,为了书店这个新情人,钟芳玲几乎撕毁了她和哲学之间的誓约。
      《书店风景》是钟芳玲以无法换算为一个数字的时间、金钱和背景研究功夫浇灌而成的一本书,这也是中国第一本报导西方书店的主题书,之前没有得到出版社出书的允诺,也没有任何单位的赞助,她一个人,从美国东岸纽约的“史博德”、“高谈书集”到旧金山卡斯楚街的同性恋书店,从伦敦“厨师书屋”、巴黎“莎士比亚书屋”到法兰克福“玛哈斯饮食书店”,再透过资料爬梳、第一手采访和写作,把自己从由兴趣出发的“爱书人”、“爱逛书店的人”一路升级到有专业配备的“书店观察家”、“书店研究员”,经常千里迢迢开了几天几夜的车,有时候只是为了去拜访一家传说中的书店。
      对你而言,书店,是甚么?只是买书的地方?只是无聊路过打发时间的地方?我觉得书店是个神奇的小世界。
       就像作者所说的,一家家书店其实就像一幅幅风景,有的婉约秀丽,有的气势磅礡,有的细致精巧,有的古意盎然。我认为书店真是个丰富的知识世界,可能别人要花上一辈子领悟的事情,你只要花个一小段时间就能明白当中的奥妙,而且书店是个让人放松、感到舒服的地方,和电影院的感觉是差不多的,你可以挑你喜欢的电影院,进去看你想看的电影,可以一口气看好几部,当然也可以只看个一部,但书店不同的是,要是你喜欢,它还可以让你带回家。
      看了各国的书店,看了各式各样不同情调的书店,每个书店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特色,甚至有些书店还有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书,或是老板私家珍藏的古书,你可以从那路过拍个照,也可以进去泡上一整天。
      有的是厨房书店,顾名思义就是除了书之外,还有食物,喜欢书本也喜欢美食,这地方真的是不二之选,书本的味道,加上咖啡,配上慵懒悠闲的下午,即使还有很多扰人的事物,也都将暂时抛诸脑后了。
      有间书店秉持着以礼待人的理念,便在墙上写着:“Be not inhospitable to strangers lest they be angels in disguise.”意思是说:“不要对陌生人冷淡,它们也许是乔装改扮的天使。”但我想,书客们也要明白这句话,因为说不定站在收银台后的,正是下凡的天使呢。
      书店之所以令人感动,钟芳玲认为,在于人,书店的故事就是书店人的故事,也是爱书人的故事,即便是网络书店,抽丝剥茧到最后,仍然是人,她平常不爱与人接触,遑论深交,但是只要一碰到书店,封闭的心就全部敞开了。
      九一一之后纽约的“高谈书集”现况如何?为什么一名在网站上卖书的出租车司机现在经营起了一家实体书店?还有就像电影“电子情书”,独立书店与超级连锁书店对抗的故事,有什么持续的发展?《书店风景》出版后,有一度钟芳玲以为她对书店的热情或将淡去,问号就让它在空气中飘浮吧,可这五年来,曾经采访过的书店仍然不断召唤她回去,而一旦获知有新鲜奇特书店的讯息,她的心跳立刻加速,这才有《书店风景》增订版,用五年换得一本旧书的增订版,说起来痴傻,但也只有某种不顾生计和追求尽善尽美的痴人才做得到。
      这就像是一场漫漫无尽的游泳,钟芳玲回头看,一个人也没有,这路太长太远也太寂寞了,只有她仍在继续,我们只有等着,等她上岸休息的时候,告诉我们这一路游来的风景有多么美丽与动人。
  •     吾愿為書走天涯~~
  •     作者有心了
  •       这本书和《书天堂》都是台湾作者钟芳铃所写。大概是至少五六年前买的吧,一直没有看过。好好的书在我手里变成了老新书,书皮白色的部分已经脏了。选了周末,拿出书来,静静地读,竟是少有的很平静而快乐的感觉。作者一生挚爱书籍,看书、写书、买书、出版、教书,都与书结缘。这本书写的是大约是八几和九几年,作者采访的美、英、德、法等国家的数十家很有特色的书店。书的第一部分是地标书店,介绍五家极具知名度的、可以作为地理标志的书店。第二部分是主题书店,介绍了几十家各具特色的专题书店:厨艺书店、玄幻小说书店、性灵书店、女性书店等等。这些书店规模虽不甚大,却各具特色,极具品味。 第三部分是古董/二手书店。第四部分附录介绍了几家颇具规模的连锁书店和网上书店。我最最喜欢的还是第二部分主题书店。一家一家来品味,如身临其境,回味不已。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作者就标出有几家店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另外,连锁书店和网上书店的兴起,对各具特色的独立书店更是有着致命的冲击。这些独立书店的可爱之处正是店主不追求利益、坚持自己钟爱的书籍。想到我们中国,书好像都是像大白菜式的被销售,买者也都是像在买白菜,这里边利益的因素太多。像书中那些很有特色的独立书店几乎绝迹。记得几年前,去北京的旧书市场,一进店面,一股废品的臭味扑鼻,各种书籍根本谈不上品相,卖书的店主一家把床摆在屋内,一家人邋邋遢遢坐在床上。却在买书人买书时锱铢必较,一心要抬高书价。中国的图书业在利益中轮回,令人哀叹。在这本书中还能找到买书人、卖书人对书籍的真爱,仿佛书是有生命的东西。结尾处作者写道:“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里,惟有在书的世界中,我才能真正地释放,有一种安全、宁静的感觉。可以恣意张狂而不被评断,可以忧郁感伤而无需解释,这一切之所以化为可能,全都是因为书店的存在。”深以为然!!希望中国有更多的书店,给爱书人这种感觉。再次感谢这本书给我的这种宁静而快乐的感觉。
      
      
  •     在杭州书林看这本书,真是挺合适的。
  •     读书工程。
  •     商业书店的命运,人人有责?绝不!他们要活命,就要自己想办法营利,这是他们起码的义务。谁家不能很好地承担营利义务,他家就没有资格长期存在,更谈不上铺张神马“风景”。
    书店就是书店,不是图书馆。许多人逛书店,只因为没有图书馆可去,他们对书店连道义上的责任都没有。与其不住地为书店哀叹,不如稍稍注目图书馆,特别是公共的、社区的图书馆。他们的社会功能和审美地位,岂不应当比书店更多、更高?可那里的风景,今日又如何呢?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