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房子会说话

出版日期:2015-11
ISBN:9787508654919
作者:[英]露西·沃斯利 (Lucy Worsley)
页数:392页

作者简介

人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更有计算不过来的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从每个人的房间都可以看出他的影子。 你的房间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
《如果房子会说话》是一部家居变迁的历 史,我们看到的是一部人类行为的演进史。家,不只是抽象的心灵避风港,家居的物质层面更是别有趣味,反映出我们的欲望、期待和新的追寻,也了解人类如何生活、相爱与死亡。露西•沃斯利,这位俏皮、幽默的历史学家,以实境体验古人生活的方式主持节目,还将更多精彩的内容写作成书。这是一个风靡英国的BBC节目,她以轻快灵动的方式,以英国社会史和物质文化史为背景,适合跨领域的各类读者,带领我们探询这些家居空间的分化与演进,细数各项对象进入家居生活后,促发的新社会关系与新知。《如果房子会说话》的时间跨度从中世纪直到20世纪,从了解一个人如何安排时间、空间与生活,折射出了其生活的全貌,也侧面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因此这又是一部人类行为的社会演进史。
———————————————————————————————————————
你知道为什么英国俚语管厕所叫loo吗?这源于中世纪的时候伦敦居民在倒便壶前冲路人大喊的一句话。
你知道18世纪的时候英国的税务课征标准是以窗户为计算吗?这直接导致了乔治王朝时期的有些窗户被砖封了起来。
想了解英国上层阶级家庭里主人与仆人之间的关系到底怎样吗?我们可以从布朗特姐妹与仆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一窥究竟。
你知道从18到20世纪初,英国某上层阶级家里的厨房离餐厅足足有60米远吗?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上菜一定是由男仆负责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莎士比亚、勃朗特姐妹、简•奥斯丁、伍尔芙笔下的英式生活,看看《唐顿庄园》里的英伦庄园构造吧!

书籍目录

引 言
第一部分 卧室的秘密历史
1 床的历史
2 出生
3 母乳一直是最好的吗?
4 女用内裤
5 祈祷、阅读、隐藏秘密
6 疾病
7 性
8 受孕
9 性偏差和自慰
10 性病
11 在床上穿什么?
12 与王共眠
13 睡眠的历史
14 在床上遭到谋杀
第二部分 浴室的秘密历史
15 沐浴的来临……
16 ……洗浴再起
17 浴室的诞生
18 别忘了刷牙
19 为胡子辩护
20 化妆之战
21 整个世界都是我的洗手间
22 下水道的奇迹
23 卫生纸的历史
24 月经
第三部分 客厅的秘密历史
25 坐得舒适
26 杂乱的历史
27 热和光
28 仆人
29 谁来打扫客厅?
30 坐直身体
31 灿烂、礼貌的微笑
32 亲吻和求爱
33 死亡(以及参加自己的葬礼)
第四部分 厨房的秘密历史
34 为什么曾经是男人当厨子?
35 不再发配边疆的厨房
36 臭味的力量
37 搅拌、刷洗,累得半死
38 冰凉
39 饥饿
40 尝试新的食物(还有饮料和药)
41 嚼一嚼、咽一咽,打打嗝、放放屁
42 举杯
43 酱汁的政治效果
44 他们老是醉醺醺?
45 讨厌的洗碗工作
结 论 以史为鉴,可以学到什么?
致 谢

内容概要

露西•沃斯利(Lucy Worsley)生于1973年,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作家及电视节目主持人。
毕业于牛津大学,在萨塞克斯大学获得艺术史博士学位。目前担任“历史皇家宫殿基金会”(Historic Royal Palaces)总馆长。负责管理管理一切属于女王的皇室宫殿如伦敦塔、汉普顿宫、肯辛顿宫的国家公寓以及皇家花园邱园里的邱宫。因主持BBC的历史节目在英国家喻户晓。最受欢迎的节目《如果房子会说话》、《英式谋杀》、《皇家服饰传奇》、《优雅与颓废:摄政时代》、《舌尖上的英国》等。


 如果房子会说话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几年前我有个交流学者的机会在伦敦待了一年,在那一整年之中,既惊讶又享受在英国广播公司(BBC)几个主要频道里所呈现的各种纪录片,无论是谈电的发现与科学争议的历史、二次大战期间农场老机器与旧耕作复兴的历史、罗马时期以来厕所演变的历史、英国各地绿建筑试验创新的历史、英国超市最受喜爱几项食品的历史、资深女皇伊丽莎白二世登基与BBC大放异彩的历史,还是大部头的人类文明史,一点都不烦闷。后来跟长居英国担任大学教师的朋友们偶然聚会聊起,彼此都赞叹这些系列纪录片的细腻素材与轻快的叙事节奏,更好奇不少学者直接担任片中的说故事人,甚至是直接上场参与某些历史场景或事件的演出桥段。当我们聊到“如果房子会说话”(If Walls Could Talk)这一系列影片时,拍案叫绝,原来历史学者兼博物馆长也可以这么演出。我们都记起“卧室”这一集中,这位略带俏皮而博学多闻的女性叙事者,再现了都铎时期农舍居民夜间睡觉时怎么用各种穿着的配备,从头到脚包得紧紧的,祷告读经、避免夜间灵魂被盗走这一幕。也记起她找了技术团队仿制全世界文明里第一版的宫廷用冲水马桶,亲自试用时的惊险与趣味,更不用说对比于工业革命后,一般劳工阶级后院简陋小厕所里器具与气味的种种细节。我们聊起长久时期依窗户口数或壁炉口数征税的英国过往,我们也聊起整个屋子围绕着炉火就是主仆共同生活重心这样的社会与家庭结构。“如果房子会说话”这样的纪录片之所以一点都不烦闷,多亏了纪录片构想者露西•沃斯利,这位历史学者兼博物馆长,也多亏了英国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博物馆,要厨房有厨房,要炖锅有炖锅,要厕所有厕所,要马桶有马桶,要中世纪有中世纪,要工业革命时期也有工业革命时期。整个系列影片,以物质文化的细腻再现,让不同历史时期里居家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活生生地上演。访学过后回来台湾,我就一直想找这一系列影片,虽然还没见到正式发行,但网络上早已转载得火热。早从二〇一一年四月起就在BBC的第四频道进行首播,随后几年也陆续在BBC各个频道回放,至今仍深受喜爱。在这系列纪录片中,英国各层级博物馆的丰富收藏,让说故事人不用担忧叙事与场景会有落差。当然,BBC的摄影团队相当成熟老练,跟说故事人在影像构想上的配合度或创新性也不在话下。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物质文化”的说故事人沃斯利有办法越说越灵活,越说越起劲。左岸文化出版社挑选了说故事人沃斯利原来的文字版本,做出质感上相当贴近作者风格的流畅译本。总的说来,这本书虽然不是学术意义上严谨分析的作品,但却取材丰富而充满趣味。文字与影片的确还是有些不一样的擅长之处,影片固然直接呈现了衣物、寝具、炉火、刀叉、食物、浴盆、马桶等等物质文化的具体轮廓,但却少了文字叙事时纵横古今或随性连结的自由度。看了影片再看这本书,还是让人惊讶连连。沃斯利以四十五则小故事,绵密地说出卧室、浴室、客厅与厨房的秘密历史,一方面显现作者对历史之物的敏锐观察,另方面也显现她博览群书旁征博引的灵活风格。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十七则厨房里的“搅拌、刷洗、累个半死”。沃斯利以轻快笔调带我们注意到“火”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大火烹调”在工业化年代之前恐怕只属于领主或贵族以上的生活世界,“炖煮”于是成为一般平民最普遍的烹调法。话锋一转,说故事人带我们转向中世纪农舍,在这样一个全家就是一个大房间的生活方式里,房屋中间承煤石上面的炉台是所有人生活的重心。大房间中间的炉火需要有适合的长柄木头汤匙,至于大炖锅则是用来丢进所有食材做出“浓汤”。烤炉从属于领主家庭,农民必须付费来使用领主的磨坊与烤面包房。判断烤炉的温度于是成为一门学问,“把一张纸丢进烤炉,如果纸烧起来,那就太热了;如果纸变成深棕色,就能烤油酥面团;浅棕色,能做馅饼:深黄色,做蛋糕;浅黄色,做布丁、饼干和小点心。”直到工业革命后,人们才开始注意到厨房效率的问题,尤其在男仆、女仆渐渐投入工厂生产线,家中女性必须自己掌握厨房的时刻,这个问题更加鲜明。家务哲学引导者说了,“设计厨房的时候,第一项重点就是要减少所需步数。”这样的设计,避免男人盖的房子里,“全家从上到下共有八十阶楼梯,要应门得走十六阶,要把茶端到客厅有三十二阶”,或者“一天在那个家里得走上将近二十九公里”,而让男仆、女仆大打退堂鼓,女主人也大喊吃不消。工业革命后,开放的火炉变成封闭的炉台,省燃料的炉灶、烤炉、烤盘、以及持续热水供应都一应俱全了。“刷炉台”则成为要紧的事,每周两次一大早需用黑色石墨的磨光剂抹到炉台的铁制表面上,再磨光打亮,每次大约要一个半钟头。十九世纪上半期的男仆指南书甚至还清楚记载了炉台清洁秘方,“二夸脱淡啤酒,八盎司象牙墨,三盎司糖浆,一盎司冰糖,半盎司阿拉伯胶,加上浓硫酸。”不难想象,当沃斯利跟随这份炉台清洁秘方亲自操作过后,指甲整整黑了一个礼拜。二十世纪上半期,紧接着而来的是瓦斯炉、电炉上场的年代,英国人先是跟着德国法兰克福国民住宅计划而行。此时的厨房设计成为一种科学研究,现代化标准厨房模仿火车上狭窄的餐车厨房,标榜有限空间中设计精良的装置;家庭主妇则像是工程师,快速有效地做餐点,以便空出时间到工厂做工。二次大战之后,英国人改为追随美国盟友,豪华大冰箱与厨房设备成为新目标,不久之后微波炉也溜进厨房里来了。像这样,沃斯利灵活的笔调带我们上下纵横千百年,环绕在物质文化的细腻环节里,时而带出家中性别分工与主仆结构,社会中的阶级差异,以及物质与人群的爱恨纠葛牵连不断。这本灵活轻快的书籍,沃斯利将不同历史时代里,人的视听触味嗅感官知觉与物质文化紧紧连结起来,宫廷里有考究的物质文化在生活中实作展演,农舍里也有属于他们的物质文化在展演。就算是宫廷场景,爱吃糖的女皇还是露出一口让人不敢恭维的黑色牙齿,直到十八世纪上半期才有牙膏的问世。就算是上流贵族仕女,也把“整个世界”都当作小便洗手间,蓬裙蹲下,优雅小解,人人如此也就不怪了。十七世纪晚期,国王或公爵也还习惯在他人面前解放自己,“侍便郎官”或“寝宫侍从”全套服侍,朝中弄臣或外国使节在一旁则要适时惊呼,“真是天使的臀部啊!”这本灵活轻快的书籍,固然是以英国社会史与物质文化史为背景,但却适合推荐给跨领域的许多读者们。一般读者从这本书可以无负担地享受一个一个场景切换。从卧室里看到生老病死,爱欲情仇—田准公共空间的性质,转进到当代公领域与私领域如何跟着房间的功能分化而确立。可以看到“全身洗浴”这回事,如何从四种体液医学假说时,提醒人们避免全身入水以防疾病,转变到美式澡盆浴室成为时尚。可以看到客厅从无到有,从好东西放在卧室里到好东西展示在客厅里,转到工业时代客厅的居家摆设狂热,又到了二十世纪像是中世纪大厅一样开放式多功能设计的回流。也可以看到厨房与食物的历史,壁炉与火堆扮演过家的核心,而后消退;以往蔬果生食被严厉抨击为有碍身体健康,除非是刻意为了腹泻效果调整肠道,而今蔬果生食则是最卫生、最健康、最有效率的饮食律则。沃斯利在全书结尾中,特别提醒我们参考中世纪的房子,我们在其中可能会找到当今节能减碳生活的设计出路;与其说回到过去是保守,不如说这是一种“激进的保守”。我想,不论是科技与社会领域里的思考者,性别与科技研究里的思考者,礼仪与文明历程研究里的思考者,消费文化领域里的思考者,跨领域物质文化研究里的思考者,甚至是家庭社会史研究里的思考者,这都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带着浓浓趣味感的书籍,悠游其中,读者很容易随着一幕幕历史场景,不断品味赖以官与物质文化的亲密对话。——阳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 杨弘任
  •     “所有远大的抱负,都是为了幸福的家居生活。”此言不谬。如何经营幸福的家居生活呢?如果房子会说话,谈古论今,会带给我们不少启发。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露西·沃斯利据此缓缓拉开画卷,呈现各个时期家居生活的变迁。《如果房子会说话》就像一部时空穿梭的电影,一幕幕推进,时光流转,物换星移。大到家具的摆放、会客的场所,小到厨房用品的更替、衣着风格的差别,每一帧画面只是些微的改变,却渐渐完全失去了最初的模样。譬如最初的卧室是个公开的空间,毫无隐私,即便是夫妻也无法单独同床。闲人止步的私密性那是后来的事儿。但神奇的是,细究现代的家居生活,与当年迥异的表象背后又有异曲同工。经历了维多利亚时代重重叠叠需要专人侍弄的床褥,现代舒适安稳的床铺只需一个床垫、一件床罩,反观最早的床不就是一袋稻草和一件外套吗?就连我们的行为模式和所思所想都与当时无甚分别,“很多人会在凌晨三点忽然思考到存在的焦虑这种哲学问题,别以为这是现代人才有的苦恼,其实就像人类大部分的问题都是几百年来固有的焦虑。”沃斯利帮助我们留心生活的细节,建筑的每一处设计都有实际功用,布置与陈设也默默将主人的个性好恶一览无余。有时,小小物品可谓生死攸关,甚或决定了一个家庭乃至一国的命运。我们觉得最安全的床铺一度频发谋杀和自杀案,最早的谋杀儿童案出现在莎士比亚的《理查德三世》,正是用枕头行凶。再如假牙也曾举重若轻,遥想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国拦截到一封索要清洁牙齿工具的信,就此顺藤摸瓜嗅得华盛顿总统的行踪——华盛顿带着河马齿和牛齿材质的假牙。那些我们讳于搬上台面谈论的话题,常常不可或缺且大有门道。譬如重要的洗手间,倘若人类还像开蒙未驯的原始人那样以天为盖地为庐,那么像十四世纪伦教“烧屎巷”这类地名恐怕会不胜枚举。作家奈保尔笔下的印度就是这样一个幽暗国度,沃斯利笔下还有人心安理得于“整个世界都是我的洗手间”。与之相对,讲究者拥有截然不同的如厕礼遇,亨利八世的便座垫子表面是天鹅绒材质,里面塞了天鹅羽绒,还有鎏金钉子和流苏作为装饰。不过还是不及中国画家倪云林,早他两百年就能大费周章建高台、铺鹅毛来“压水花”,精致匠心卒见个性。现代住宅的设计以人为本,但我们决不仅仅满足于个人温饱,换言之,我们的生存环境已不单是关起房门的家居生活,保护生态大环境同样是现代设计亟待综合考量的问题。石油资源若是耗尽,空调便无以为继,能够自然通风的装置(如烟囱)兴许会以新面貌融入设计中;日益加剧的水资源问题将逼着我们循环用水,像对待中世纪亲自搬运到家里的水一样珍惜;制造工艺能耗高的玻璃窗将做得越来越小;自然建材将再次复兴……届时,我们虽不至大言不惭“整个世界都是我的洗手间”,却能由衷地、自豪地放言:“整个世界都是我的家!”——乙未年读露西·沃斯利《如果房子会说话》
  •     ”在一般人家里,中世纪的桌子称为“board”(板子),旁边可以放上凳子供客人使用,但只会有一把是有扶手的椅子(chair)专供一家之主。所以,英语现在讲到董事会主席是“chairman of the board”(板子旁坐了椅子的那个人),其实就来源于此,其他人都只能坐着凳子,主人看顾着他的下属、他的餐桌。这种“负责人可以坐到最好的座位”的想法深具影响力,所以像是法院的法官席叫“bench”、教授的教授职称为“chair”,而公司董事职位也以“seat”称之。““有长达数百年的时间,国王或贵族会将贴身衣物放在寝室中。到了早上,会有接见的仪式,国王需要从寝室走到另一个比较公开的房间,仆人会在那里将外衣交给他。换言之,他也得习惯臣子看到自己穿着内衣的样子。”“在牙医史上有个小插曲,有一段时间曾有活牙移植的风潮,而且还是到府上服务。有钱人家如果需要牙齿,就会找上某个穷光蛋,移植的时候需要用钳子和烈酒,而且从这张嘴到那张嘴可得速速为之。”很有趣的一些知识点,不是吗?这这本书里,你还能收获很多类似这样的东西,比如:为什么英国俚语管厕所叫loo?为什么18世纪的时候英国的税务课征标准是以窗户为计算?英国上层阶级家庭里主人与仆人之间的关系到底怎样?从18到20世纪初,英国某上层阶级家里的厨房离餐厅足足有60米远,为什么?可,当你捕捉到了它们之后,回过头来我们似乎又可以问自己:知道这些又有什么用呢?也正是因为生活在并不缺这样的发问,我们在机场、车站的书店,在各大图书畅销排行榜上往往也很难看到这类书籍,因为它们“实在是太没用了”。的确,有一些书,你读它,似乎并没有什么价值,比如这本,这往往也是阅读的另一种情趣:不求实效,不求名利,知道一些有趣的事情,吸纳并谈吐出来,让自己也显得不那么无聊,不也是好的么?梁文道先生曾经有过这样的观点:所谓的阅读,就是让人得到自由,让作品得到自由。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看他看得懂的书,那表示他其实没看过书。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想那些看起来没什么用的书:很多时候,阅读能给人带来乐趣便已是足够,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看在他看来能给他带来作用的书,那他将失去不少阅读的乐趣,甚至,会让他变成一个很无趣的人。当你读罢一本有趣但“无用”的书,你不能说你自己升华了,但你的深度确实是被拓展了,如同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家说的那样,你得到了精神上的体育操练,使得你这个人被转化了。做这般的“无用”阅读,即是你单纯的和这部作品进行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你不会想着去利用它,它也未曾想过要征服你,然后你和这作品达到一次全新的愉悦,并开始对下一次“无用”阅读开始展望。如果你未曾尝试过,不如从这本开始——当你捧起《如果房子会说话》,房子这时已不是房子,而是“无用”一种,你,值得体验。

精彩短评 (总计36条)

  •     挺长知识的,选题不错,如果再八卦一点点就更好了……
  •     无图无真相 有八卦……
  •     现代家居变化
  •     很有趣
  •     卧室篇最好玩。现在的生活或许多数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时间的长度和空间的广度面前,我们也就更感到自身的渺小。
  •     了解英国家居历史不错的出发点。删了参考书目和好多图,差评。
  •     一上半年都在忙装修。从找装修公司设计图纸开始,现在快要贴壁纸了,一百万的房子装修又要三四十万。买个房子不容易,但是比起农村老家的老宅来,城区的高层总是觉得少那么一点味道。看完这本书恍然大悟,原来这都是西方的东西,跟工业革命以还的欧美一脉相承,而与老中国没啥联系。卧室、客厅、浴室、厨房,每一项作者都描绘出了一条或清晰或模糊的发展脉络,影响他们的有宗教观念、科学技术的发展,甚至是社会政治的变化。现代城市供水是怎么来的,抽油烟机怎样被发明的,床如何变成现在的样子,组合式橱柜原来是追求精准的德国人的产品。模式化的新房装修在英伦那里都可以找到它的发展脉络。本来家里不想贴壁纸的,老家的宅子都是刷白,我不喜欢壁纸的虚伪,后面在朋友同事劝导下还是贴壁纸随大流了,从装修这件事看,中国是完全跟国际接轨了。
  •     趣味历史。从吃喝拉撒到饮食男女,家居的历史。
  •     没有翻译参考目录,扣一星啊。有趣又有营养的好书
  •     有趣!!!
  •     用的台版翻译,相当差,除了有台湾特有语汇(如“拆吃入腹”),大量的句子不通,还有一些明显的错误,比如把厨房炉灶range翻译成“范围”,白瞎了这本原本有点意思的书。
  •     66
  •     副标题有误,应该是一部西方人的家的秘密历史。
  •     喜欢从别的物体来研究人类,房子是一个很好的载体。#真的需要阅读
  •     很有趣的书
  •     英国八卦史,要我选择我宁愿看BBC的horrible history
  •     所有远大的抱负,都是为了幸福的家居生活。
  •     八卦故事蛮多的,想起小时候看过的那些中世纪背景的电影。喜欢这个主题,但因为都是在讲英国的家居历史,而且以王室贵族为主,似懂非懂。翻译水平不如他上一部人类简史,编辑也出现很多错漏。随便看看。
  •     其实生活史与我们息息相关,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可惜我们通常不认为这是历史重点,我们眼中重要的只有王侯将相史。这本书以在房子各种房间里面发生的活动为题目简述了英国的各种各样的生活史,没看错的话应该是以BBC的一部小纪录片为蓝本做的。非常值得各位段子手看看以后好吹逼,可惜的是这本书只讲述了英国的居家史,没有中国的居家史。不过看看英国过去几百年的历史,发现我们在19世纪大概和英国落后多少,抽水马桶、城市下水体系、浴缸、点灯...
  •     跟《东食西渐》《一切由晚餐决定》之类的书类型比较相似,从某件日常事物的变迁上看到人类社会改变的小杂谈,个人觉得写得比那两本更有趣些。都说人会在住过的房子里留下痕迹,虽然大多是无心之举。贴壁纸、换照明工具、改装厨房、扩建厅室,个人的喜好反应出大众的口味,从整体上说,房子也朝着越来越舒适方便的方向进化了。电炉取代瓦斯炉,兽脂蜡烛到煤油灯再到电灯,“楼上楼下”的主仆互动也渐渐消失。有趣的小知识:泡澡堂曾经等同于去烟花之地(咦好像并不陌生),梅毒是种被英国人称作“法国病”,又被法国人称作“英国病”的存在(你们两国真是够了呢)。
  •     Lucy Worsley的纪录片引人入胜,可惜这个系列编成书感觉少了些什么
  •     细碎的小知识 看起来很有趣啊
  •     这本书引用的典故颇为多, 感觉还没有引申发展开去就匆匆结束了. 相比较Bill Bryson的At home还稍微逊色点
  •     衣食住的历史,譬如吃早饭曾经是有失身份的事情
  •     很有趣的书 谢谢作者!
  •     #2016043#
  •     从海南到北京,从天上到陆地,从清晨到夜晚,我走啊走、读啊读。其实给我眼睛最大亮点的却是最后的“以史为鉴”,从建筑的角度去对待未来,对我这个建筑师来说是一个新的发现,影响我对于过去和要去向哪儿的看法。 终于读完了这有些无趣的书,迎来下一本吧!
  •     很好玩的书
  •     信息量超大!文字流畅又信手拈来,每段文字都可以扩展为一个完整有趣的故事!秒杀之前看过的好多段子八卦类集子!#吃我一记安利#
  •     从吃喝拉撒到男女轶事的前世今生。作为《趣味生活简史》的补充来阅读的,不过文笔显然不如Bill有趣。关于讲女性高潮在中世纪和维多利亚时代的地位那一章着实惊到我了,历史有时也是倒退的嘛。
  •     满篇的皇家生活
  •     花了差不多五天时间读完,这肯定不是一本完美的书,比如错别字多,比如细节上太多的前后矛盾,让人错乱(举例:P66讲直到1700年大多数医生还是坚持体液学说,结果P133又讲从17世纪开始人们因不再相信体液学说而重新爱上洗澡,结果P153又说18世纪人们基于体液学说常常催吐……事实上应该说17、18世纪是医学观念更替的世纪吧?新观念和老观念在打架,所以有人信这套,也有人信那套),但不可否认,这真的是一部很有趣的书。阅读过程我快乐了,谢谢作者:)
  •     王侯将相之外,谁都有历史可讲!此书标题应该是《如果房子会说话:一部英国家居空间的秘密历史》,还没到“家”的程度。
  •     大开眼界!原来所有东西都不是本来就有的!包括床,内衣,卧室等等!我们现在使用一切是那么的自然而又理所应当,忽略了其中历史的沉淀、设计师的智慧。也许有一天后人追述当下的“理所应当”,也会感到震惊!
  •     201602 诙谐有趣,对于人这种渺小的生物来说,没有什么是小到不重要的。
  •     总算是对西方房屋各部分的功能有了基本了解。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