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6
ISBN:9787040205534
页数:733页

作者简介

《针灸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著名针灸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任主编,全国12所中医院校的针灸专家共同编写完成。
《针灸学》由绪言、上篇、中篇、下篇四部分组成。绪言简要介绍了针灸学的定义和发展简史。上篇为针灸基础理论,介绍了经络腧穴。中篇为刺灸法,介绍了常见刺灸法的基本操作。下篇为针灸治疗,以西医病名为纲介绍了常见病的中医辨证、针灸治疗。
《针灸学》概念准确,简明扼要,突出实用,适用于接受中医药教育的海外学生(包括接受学历教育的学生及短期班学生),国内学生的双语教学以及国内外研究中医药的学者。

书籍目录

绪言上篇 经络腧穴第一章 经络总论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一、十二经脉二、奇经八脉三、十二经别四、十五络脉五、十二经筋六、十二皮部第二节 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一、标本与根结二、气街三、四海第三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一、经络的生理功能二、经络的病理变化第四节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一、诊断二、治疗第二章 腧穴总论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和命名一、腧穴的分类二、腧穴的命名第二节 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一、腧穴的作用二、腧穴的主治规律第三节 特定穴一、特定穴的意义二、特定穴的分类和特点第四节 腧穴的定位取穴方法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二、骨度折量法三、简便定位取穴法四、手指同身寸定位取穴法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第一节 十二经脉和腧穴一、手太阴肺经二、手阳明大肠经三、足阳明胃经四、足太阴脾经五、手少阴心经六、手太阳小肠经七、足太阳膀胱经八、足少阴肾经九、手厥阴心包经十、手少阳三焦经十一、足少阳胆经十二、足厥阴肝经第二节 奇经八脉和腧穴一、任脉二、督脉三、冲脉四、带脉五、阴维脉六、阳维脉七、阴跷脉八、阳跷脉第三节 常用奇穴一、头颈部穴二、胸背部穴三、上肢部穴四、下肢部穴中篇 剌灸法第四章 刺灸法总论第一节 刺灸法的定义与作用第二节 刺灸法的源流一、针刺的起源与发展二、灸法的起源和发展第三节 刺灸法的原则一、治神二、守气第四节 刺法及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一、刺法的量学要素二、灸法的量学要素第五章 刺法灸法各论第一节 毫针刺法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藏二、毫针刺法的练习三、针刺前的准备四、毫针刺法五、行针和得气六、针刺补泻手法七、留针与出针八、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九、针刺注意事项第二节 灸法一、灸法的作用二、灸法的种类、方法和应用三、施灸的注意事项第三节 拔罐法一、罐的种类二、罐的吸附方法三、拔罐的应用四、拔罐的作用和适用范围五、起罐方法和注意事项第四节 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电针法、穴位注射法一、三棱针法二、皮肤针法三、皮内针法四、电针法五、穴位注射法第五节 头针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二、头针的适应证三、头针的操作方法四、注意事项第六节 耳针一、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二、耳廓表面解剖三、耳穴的分布四、耳穴的部位和主治五、耳穴的临床应用下篇 针灸治疗第六章 治疗总论第一节 针灸的作用一、疏通经络二、调和阴阳三、扶正祛邪第二节 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一、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二、影响针灸作用的因素第三节 针灸治疗原则一、三因制宜二、调格阴阳三、扶正祛邪四、标本缓急五、局部与整体第四节 针灸临床诊治特点一、辨证与辨经结合二、辨证与辨时结合三、调神与调气并重第五节 针灸处方一、选穴原则二、配穴方法三、刺灸方法的选择第六节 特定穴的内容和应用一、五输穴的内容和应用二、原穴、络穴及其应用三、俞穴、募穴及其应用四、八脉交会穴及其应用五、八会穴及其应用六、郄穴及其应用七、下合穴及其应用八、交会穴的内容和应用第七章 治疗各论第一节 急症一、高热二、抽搐(痉证)三、休克四、心绞痛五、胃绞痛六、胆绞痛七、肾绞痛第二节 内科疾病一、上呼吸道感染二、急性支气管炎三、慢性支气管炎四、支气管哮喘五、高血压六、心律失常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八、脑梗死九、脑出血十、老年性痴呆十一、癫痫十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十三、三叉神经痛十四、坐骨神经痛十五、肌营养不良十六、头痛十七、神经衰弱十八、抑郁性精神病十九、急性胃炎二十、慢性胃炎二十一、消化性溃疡二十二、胃下垂二十三、顽固性呃逆二十四、神经性呕吐二十五、急、慢性肠炎二十六、非特异性结肠炎二十七、功能性便秘二十八、细菌性痢疾二十九、脱肛三十、胆结石三十一、泌尿道感染三十二、非梗阻性尿潴留三十三、性功能障碍三十四、男性不育症三十五、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三十六、肥胖症第三节 皮外骨伤科疾病一、急性腰扭伤二、慢性腰肌劳损三、落枕四、颈椎病五、腰椎间盘突出症六、周围神经损伤七、外伤性截瘫八、腱鞘囊肿九、肩关节周围炎十、寻常痤疮十一、荨麻疹十二、丹毒十三、带状疱疹十四、疔疮十五、脱发十六、神经性皮炎十七、寻常疣第四节 妇儿科疾病一、月经紊乱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三、痛经四、闭经五、宫颈炎六、子宫脱垂七、围绝经期综合征八、乳腺增生九、子宫阵缩无力十、胎位不正十一、不孕十二、小儿惊厥十三、小儿遗尿十四、小儿消化不良十五、小儿脑瘫十六、小儿多动症第五节 五官科疾病一、结膜炎二、鼻窦炎三、过敏性鼻炎四、牙痛五、急性扁桃体炎六、急、慢性咽炎七、假性近视

编辑推荐

  《针灸学》是介绍“针灸学”的教学用书,《针灸学》分为四部分,绪言简要介绍了针灸学的定义和针灸学的发展简史。上篇为经络腧穴部分,主要介绍了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经脉的循行分布,腧穴的作用、定位、主治等。中篇为刺灸技术,介绍了常见刺灸法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操作等。下篇为针灸治疗部分,介绍了针灸的作用,作用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针灸的处方配穴,以及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在常见病的针灸治疗中,以西医病名为纲,介绍了这些疾病的中医辨证、针灸处方和治疗。

前言

  中医药学是独具中国特色、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整合医学,继承创新、我主人随、弘扬其原创思维与原创优势,服务人类健康,我们责无旁贷。发展对外中医药教育事业是向世界传播、弘扬中华民族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渠道。晚近,到中国学习自然科学的外国留学生中,学习中医中药的留学生数量一直名列前茅。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渴望来华接受正规的中医学历教育,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医药学。大批外国留学生、进修生学成归国后,将学到的知识广为辐射、传播,对扩大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鉴于东西方地域、文化、语言、接受习惯等差异,带来交流上的障碍,而中医理论的深奥古朴,也给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制约,确实需要编写一套为留学生学习,适教适学的中医药对外教育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此次邀我为这套中医药对外教育教材作序,我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容推卸。读过整套教材的策划思路及部分书稿,发现这套教材在内容、形式上有许多新颖之处:譬如以大量直观、形象的图表形式来诠释中医基础理论;以典型案例和操作实例来梳理辨证思路,演示中医技法,提炼中医临证精髓;充分考虑留学生地域、文化、语言、接受习惯的差异,舍繁就简,文字通俗易懂又不失中医本色;注重留学生中医整体思想和辨证论治思维方式的培养,密切联系临床实践;还有吸收了中医中药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中医名词术语更为规范化,中医英文翻译参照了更为严格的标准。难能可贵的是,作者队伍均为活跃在对外教育教学、临床一线的学术骨干,他们的教学经验得以充分体现,也是培养人才的过程。  相信这套书的出版将促进中医药对外教育教材建设不断完善、发展,使其逐步走向成熟。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真正走向世界,不断提高学术地位而努力,为生命科学与医学科学的进步做一份有力度有意义的工作。

章节摘录

  第四节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主要体现在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两大方面:  一、诊断  (一)经络辨证  经络辨证主要体现在辨证归经和辨部归经。是指通过辨析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以确定疾病所在的经脉。经络辨证是在经络学说指导下进行的。如头痛,痛在前额者多与阳明经有关,痛在两侧者多与少阳经有关,痛在后项者多与太阳经有关,痛在巅顶者多与督脉、足厥阴经有关。这是根据头部经脉部位分布特点辨证归经。临床上还可根据所出现的证候,结合其所联系的脏腑,进行辨证归经。另外,在《灵枢·经脉》篇详细论述了经脉病变后所出现主要的症状和体征,这也是经络辨证的重要内容。  (二)经络望诊  在一些疾病过程中,往往在相关的经脉线上出现一些形态、颜色等方面的变化,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或参考。如循经出现皮肤病,与相应的脏腑疾病有一定的关系;另外,望小儿示指桡侧络脉的一些颜色、浮沉等方面的变化,可为小儿疾病诊断提供主要依据。经穴处的隆陷、松弛等也往往是疾病的反应,通过经络望诊也可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  (三)经络切诊  切脉诊断疾病在中医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与经络具有密切的关系。临床上也常常按压、触摸经脉线上一些穴位的异常变化,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如压痛、凹陷、条索状物、结节状物等,经脉腧穴按压诊断已成为诊断疾病的辅助手段之一。这就是《灵枢·官能》所说的:“察其所痛,左右上下,知其寒温,何经所在”及《灵枢·刺节真邪》所说的:“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的具体应用。  (四)经络生物物理特性测定  经络具有一定生物物理特征,如经脉的低电阻特性、高发光特性、声信息的循经传导等。在疾病状态下,以上特性往往发生变化或出现两侧的不对称。对以上指标进行测定可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如知热感度变化、两侧腧穴电阻失衡等。


 针灸学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