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不必读NO.1

出版社:开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
ISBN:9787801339201
作者:助力坊
页数:477页

作者简介

“新课标”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析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必读”是相对“必读书目”而言的,额外的 “营养补给”。你可以不必读这本书,你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但是我们敢保证,读了以后,你一定会喜欢,而且会大大增加你的文学积累,就像酸奶,不但和牛奶一样能补钙,还会增加多种氨基酸更有利营养吸收哦。
自从李鸣打定主意退学后,他索性常躲在宿舍里画画,或者拿上速写本在课堂上画几位先生的面孔,画面孔这事很有趣,每位先生的面孔都有好多“事情”。画这位的一二三四,再凭想象填上五六七八。不到几天,每位先生都画遍了,唯独没画上女讲师,然后,他开始画同学,同学的脸远没先生的生动,全那么年轻、光光的,连五六八都想象不出来,最后他想出办法,只用单线一张脸两处鼻孔,就贴在教室学术讨论专栏上,让大家互相猜吧……

书籍目录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
《悟空传》
《此间的少年》
《告别薇安》
《向左走,向右走》
《蛋白质女孩》
《面包树上的女人》
《撒哈拉的故事》
《菊花香》
《你别无选择》
《47楼207室》
《三重门》
《幻城》
《银河英雄传说》
《时震》
《射雕英雄传》
《欢乐英雄》
《顽主》
《黄金时代》
《活着》
《火与冰》
《重瞳》
《倾城之恋》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手机》
《挪威的森林》
《麦田里的守望者》
《变形记》
《百年孤独》
《鼠疫》
《一个分成两半的子爵》
《铁皮鼓》
《小径分叉的花园》
《生》
《人性的证明》
《巴尔扎克与小裁缝》
《小王子》
《葵花走失在1890》
《窗边的小豆豆》
《新诗三百首》
《先锋戏剧档案》
《路网》


 中学生不必读NO.1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对这本书,我有话要说。北大教授舒予在《人文学:告慰良知的乡愁》里痛心疾首的批评了当今社会人文学已经“体制化”,也就是现行教育体制基于自己的理解强加给人的负担,比如各种所谓的“经典”、“导读”。他认为如果人文学的学习脱离了学生本己对于生命的渴望,和洞视生命的需要,脱离了学生自我吸收生命养分的节奏而变成整齐划一的“公交调度”,那么即便是影响了整个西方文学历程的《荷马史诗》也会成为强加给学生的一种暴力。因为柏拉图早在《理想国》中断言,向一个人的灵魂中灌输真理,即如给一个天生的瞎子以视力一样不可能。因此,无视个体具体生存境遇中的“人”、“文”碰撞的人文学,被纳入体制的人文学化的人文学早已经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而是“关于人文学的已经死去了的知识”。因此,人文学不等于学生在体制中只为了顺应体制的要求而广泛涉猎各种特定门类的艺术,人文学不是小情小调,谈谈曹雪芹、梵高,讲讲诗歌戏剧,而是立足于对本己生命的“精神直观”,是一个从个体自觉的实践出发并终结于个体自觉实践的学科群。舒予老师的观点强调包括文学在内的人文学必须和读者个体的生活历程结合起来,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然而舒老师对于读者个体自觉的过分强调在操作性上却有待商榷。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个体自觉的实践当然需要一定的认识为先导,对人文学和文学一无所知的人,又如何自觉的把自己的生命与人文精神有机的契合在一起呢?恐怕连“人文学的已经死去的知识”也得不到分毫吧?因此,我认为一定的指引是必要的,这就是各门各类“经典导读”、“必读书目”存在的意义。然而过度的指引,指引者以自己的经验越俎代庖的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导读”,从而剥夺了被指引者思考的权利,甚至读者都根本不阅读原著,而只是走马观花的浏览过各种“导读”便以为大功告成。这样得来的知识必然与读者本人的生活脱节,而只是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社交炫耀的利器而已,这才是舒予老师真正的担忧所在,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现代的傻不是无知,而是对既成思想的不思考。不引导也不是,引导还不能过火候,想想教育工作者们的确不容易。当初中学生必读书目一出,引起全国初高中一片争鸣。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完成指定的书目,更有甚者,连单个学期看几本书、都是什么书都规定得死死的。 必读的书目当然是经典的,有营养的,于读者人生有益的。但从中学生的角度看来,这些书是规定好的,强迫的,不符合兴趣和喜好的。这样一来,处于叛逆躁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产生应付乃至抗拒的心理是必然结果,又如何能保证学生从经典中汲取到营养并结合到自己的生活历程中去呢?了解到本书的出版背景,就能明白其可贵之处。这本《中学生不必读》横空出世,给已经为“必读书目”的条条框框捆绑得难以喘息的中学生送来一缕清风。既然不是“必读”,便卸去“完成任务”的重压;再看看书目的内容,刨去几部流行小说,其余的作品既富阅读趣味又不失深刻,无疑比高高在上缺乏可读性的“指定经典”显得亲民得多。弥足珍贵的是,这本书中的介绍往往点到为止,既能让人领略到原著的风采,激起阅读原文的兴趣,又给读者留下自主思考的空间,而不像某些“经典导读”的连篇累牍,捏着一把手术刀把原著从内容到文风,从背景到意义一一剖析完毕,够详实够具体够浓缩,但是拜读原著反而不够兴趣,也不够必要了。最后再来瞥一眼本书的目录——在那个网络尚未普及的年代,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塞万提斯奥斯特洛夫斯基一统天下,中学生要如何才能接触到主流视野以外的冯内古特卡尔维诺瓦尔拉莫夫村上春树呢?不像登蜀道那般困苦,但也绝非易事吧?那么这样一来,他们又会错过多少乐趣和美好?附本书推介的书目:《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悟空传》《此间的少年》《告别薇安》《向左走,向右走》《蛋白质女孩》《面包树上的女人》《撒哈拉的故事》《菊花香》《你别无选择》《47楼207室》《三重门》《幻城》《银河英雄传说》《时震》《射雕英雄传》《欢乐英雄》《顽主》《黄金时代》《活着》《火与冰》《重瞳》《倾城之恋》《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手机》《挪威的森林》《麦田里的守望者》《变形记》《百年孤独》《鼠疫》《一个分成两半的子爵》《铁皮鼓》《小径分叉的花园》《生》《人性的证明》《巴尔扎克与小裁缝》《小王子》《葵花走失在1890》《窗边的小豆豆》《新诗三百首》《先锋戏剧档案》
  •     初中看到的读书目录能打开了我对看书的热忱,不晓得别人是怎样读书的,我从小学3年级开始看哈利波特接触儿童文学,初中接触了这本书,才发现整个世界不知有儿童文学,世界是神奇的,文字里则是另一个世界。后来我把两张长长的纸条贴在我卧室的门上:我不在屋里,我在书里。

精彩短评 (总计25条)

  •     认识不少好书。
  •     这的确是我读过的书。这是什么?这叫快餐文化啊,哈哈。你大可以读下这本书增加一下自己吹水的本钱,毕竟融合了N部大作。。
  •     挺有意思的书。
  •     名字有意思,选文也不错
  •     竟然找到了小学时的启蒙书!!在尚无豆瓣的年代,解救了一个沉迷于漫友郭敬明和儿童文学的小朋友...依稀记得这本书里推荐了余华王小波卡尔维诺马尔克斯,当然也不免俗地有痞子蔡张小娴啥的,编辑是相当有水平,在图书大世界昏暗的一楼读得我是如获至宝世界洞开,大概之后罹患豆瓣癌也和这本书有关吧0.0
  •     初中时候哦,结果木有NO.2了
  •     初中读过的书
  •     里面介绍的书还都比较合乎我的口味
  •     居然发现这个了!当年看了这本书之后才去看了此间的少年、悟空传、王小波等 编者真是眼光独到!
  •     【至今仍是索引】为当年的我开启了扇门。才发现书单竟然有小径分叉的花园、百年孤独,放在当年太时髦了。
  •     初中时代的回忆,启蒙书
  •     在那个网络尚未普及,还没有豆瓣的时候,这本书,是一个难得的开始
  •     很不错的导读书。
  •     初三看过,还不错。
  •     哟呵呵.启蒙书啊
  •     作为我读书的启蒙书,意义重大
  •     文学启蒙书
  •     = =我居然还看过…………
  •     妹的,高三时买了一本,还没读完就被班主任收去了,也忘了跟他要!
  •     初中经典!
  •     我觉得这本书一定影响了不少人,至少我是其中之一。在那个年代,这本书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突破。
  •     上学的时候过生日同学送的 不爱看 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
  •     应该还在家里的某个角落
  •     因为初二看完这本书而去扩展开阅读,直接导致现在看书的方向。
  •     蓦然回首,发觉当年看上去遥不可及的推荐书目已经完成.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