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白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
ISBN:9787020090419
作者:[英] 莎士比亚 著,[英] 约翰·吉尔伯特勋爵 插画
页数:165页

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编著的《麦克白》内容介绍: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麦克白将军,为国王平叛和抵御入侵立功归来,路上遇到三个女巫。女巫对他说了一些预言和隐语,说他将进爵为王,但他并无子嗣能继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要做王。麦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怂恿下谋杀邓肯,做了国王。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夺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邓肯的侍卫,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恐惧和猜疑使麦克白心里越来越有鬼,也越来越冷酷。麦克白夫人神经失常而自杀,对他也是一大刺激。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麦克白面对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落得削首的下场。
麦克白一出场即心怀异志,弑王篡位,为了巩固王位,又残暴屠杀人民,使全国血流成河,置社会于混乱,陷人民于水火,可谓与理查三世是同样的暴君。这样的暴君,其痛苦与覆亡乃罪有应得。一起来翻阅《麦克白》吧!

编辑推荐

《莎士比亚剧本:麦克白(插图珍藏本)》是威廉·莎士比亚戏剧中心理描写的佳作。弥漫着一种阴郁可怕的气氛。莎士比亚通过对曾经屡建奇勋的英雄麦克白变成一个残忍暴君的过程的描述,批判了野心对良知的侵蚀作用。由于女巫的蛊惑和夫人的影响,不乏善良本性的麦克白想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蜕变成野心,而野心实现又导致了一连串新的犯罪,结果是倒行逆施,必然死亡。在迷信、罪恶、恐怖的氛围里,作者不时让他笔下的罪人深思、反省、剖析内心,麦克白夫妇弑君前后的心理变化显得层次分明,这就更加增大了悲剧的深度。

内容概要

作者:(英国)威廉·莎士比亚(Shakespeare W.) 插图者:(英国)约翰·吉尔伯特 译者:朱生豪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麦克白夫人啊,快来扶我进去! 麦克德夫快来照料夫人。 马尔康 (向道纳本旁白)这是跟我们切身相关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一言不发? 道纳本 (向马尔康旁白)我们身陷危境,不可测的命运随时都会吞噬我们,还有什么话好说呢?去吧,我们的眼泪现在还只在心头酝酿呢。 马尔康 (向道纳本旁白)我们的沉重的悲哀也还没有开头呢。 班柯照料这位夫人。(侍从扶麦克白夫人下)我们这样袒露着身子,不免要受凉,大家且去披了衣服,回头再举行一次会议,详细彻查这一件最残酷的血案的真相。恐惧和疑虑使我们惊惶失措;站在上帝的伟大的指导之下,我一定要从尚未揭发的假面具下面,探出叛逆的阴谋,和它作殊死的奋斗。 麦克德夫我也愿意作同样的宣告。 众人我们也都抱着同样的决心。 麦克白 让我们赶快穿上战士的衣服,大家到厅堂里商议去。 众人 很好。(除马尔康、道纳本外均下。) 马尔康 你预备怎么办?我们不要跟他们在一起。假装出一副悲哀的脸,是每一个奸人的拿手好戏。我要到英格兰去。 道纳本我到爱尔兰去;我们两人各奔前程,对于彼此都是比较安全的办法。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人们的笑脸里都暗藏着利刃;越是跟我们血统相近的人,越是想喝我们的血。 马尔康 杀人的利箭已经射出,可是还没有落下,避过它的目标是我们惟一的活路。所以赶快上马吧;让我们不要斤斤于告别的礼貌,趁着有便就溜出去;明知没有网开一面的希望,就该及早逃避弋人的罗网。(同下。) 第四场同前。城堡外 洛斯及一老翁上。 老翁 我已经活了七十个年头,惊心动魄的日子也经过得不少,稀奇古怪的事情也看到过不少,可是像这样可怕的夜晚,却还是第一次遇见。 洛斯 啊!好老人家,你看上天好像恼怒人类的行为,在向这流血的舞台发出恐吓。照钟点现在应该是白天了,可是黑夜的魔手却把那盏在天空中运行的明灯遮蔽得不露一丝光亮。难道黑夜已经统治一切,还是因为白昼不屑露面,所以在这应该有阳光遍吻大地的时候,地面上却被无边的黑暗所笼罩? 老翁 这种现象完全是反常的,正像那件惊人的血案一样。在上星期二那天,有一头雄踞在高岩上的猛鹰,被一只吃田鼠的鸱鹗飞来啄死了。 洛斯 还有件非常怪异可是十分确实的事情,邓肯有几匹躯干俊美、举步如飞的骏马,的确是不可多得的良种,忽然野性大发,撞破了马棚,冲了出来,倔强得不受羁勒,好像要向人类挑战似的。

图书封面


 麦克白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很喜欢女巫,很喜欢似是而非,很喜欢‘其实大家都有些神经’的理念。正常还是不正常,就像万尼亚舅舅里面医生说的每个正常的人都疯狂,所以你是完全正常的。麦克白从战场回来,遇见神奇的女巫们,开始种下了种子邓肯嘉奖麦克白以后和他一起回家,结果被杀害了麦克白开始看见许多幻觉,但夫人试图说服这都是幻觉然后战争了麦克白去咨询女巫的意见,又得到了片面的信息结果被灭了。看完了以后也许这并不是我最喜欢的剧,但女巫的确是我最喜欢的事物,似真似幻,飘忽不定,从不名言,模棱两可。就像解谜一样~
  •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其讲述了战功显赫的将军麦克白在内心欲望的促使下,与麦克白夫人一同杀害了苏格兰国王邓肯及另一名将军班柯,并把邓肯的儿子流放。虽然麦克白当了至高无上的国王,但是内心深处的谴责却伴随着麦克白及其夫人,最终二人不忍重负,邓肯的儿子马尔康也杀回苏格兰,麦克白以英勇开头,却以悲剧结尾。女巫在《麦克白》全剧中共出现了四次,第一次是在戏剧的开头,即第一幕的第一场《荒原》中,“when the battle's lost and won.”三个女巫相聚并相约去看麦克白,所有人物的出现都是有理由的,女巫在这里的出现侧面烘托出了第二场的战场中麦克白的英勇和神气。面对强敌,麦克白却能转危为安,这样的英勇不仅得到了国王邓肯的赞誉嘉奖,也同样吸引了女巫们,女巫以这样的形式的出场,给人一种神秘之感,因为在人的世界里加入了奇异的神灵,也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同时也让人觉得庸俗,作为超脱人世的女巫,却还不忘尘世的喧嚣,这样的留恋与庸俗的追求与戏剧之后的步调发展相一致。第二次出场的女巫是在第一幕第三场《荒原》中,虽然中文翻译的剧场名与第一幕一样同为荒原,但其实在原著中是不一样的,原著中第一幕名为《An open place》,第三幕名为《A heath》,我理解为“出生地”之意。这一幕中,麦克白已经取得战争的胜利,与班柯在归途中遇到了三个女巫,三个女巫对麦克白无限的夸耀和赞扬的同时也泄露了天机,即麦克白即将升任考特爵士,并会担任未来的国王等等。而且就在女巫消失之后,麦克白便接到旨意,自己晋升为考特爵士,女巫的话语成真。而这,也正是整个悲剧的起源——“heath”。女巫道破天机,其实也正是道破麦克白心中的野心,麦克白立下大功,理应加爵,但是自视功高的麦克白难道就没有想到过想要当国王吗?女巫也说了结局,那就是麦克白虽然是国王,但是他并不会幸运,女巫已经把麦克白的悲剧的命运点破了,如果说女巫祝福麦克白将有机会成为国王是对他的祝福的话,那点破麦克白的悲剧命运将是对麦克白将军的警告,但是麦克白的悲剧还是发生了。女巫的第二次出现,暗示了麦克白的命运,如果是欲望的膨胀,那将是无尽的悲剧;如果能够有所警醒,未尝不会是一个喜剧。女巫的第三次出现是在麦克白给麦克白夫人的信中,麦克白把与女巫的所见所闻告诉了麦克白夫人,麦克白夫人的野心也随即开启,于是一场万恶的刺杀国王的想法便在麦克白及其夫人的心中迸发了。此处,女巫虽只出现在信中,但是这是一封杀人不见血的信,是一封催化欲望的毒信,女巫所扮演的角色,是一把开启人心底里黑暗欲望的钥匙,也是人们走向堕落的借口。正如与人厮杀强烈之时,手边突然出现的一把刀一样,是不要了对方的性命便不会停息的一场争斗。相比女巫在前两次的出场间隔,女巫的第四次出场便相隔很远了,直到第三幕的第五场 《荒原》,原著中是《A Witches' haunt》,直译是“一个女巫出没”或“一个女巫作祟”,我认为两种直接译法都可以,因为这一场中出现了三个女巫的上级,一个支持支配世间一切灾祸的女巫——赫卡忒,她生气的责怪着其他三个女巫把生死攸关的秘密告诉了麦克白,而在我看来,这可能是麦克白内心的独白。由于女巫告密的催化和麦克白夫人的怂恿,麦克白做了狠心的决定,但是当自己的内心煎熬难以忍受的时候,麦克白的心底里真正的善良却发声了,他责怪着那个被欲望冲昏头脑的麦克白,但是现在已经于事无补了,但是这悲剧的起源和惩罚的开始,都免不了女巫的作祟。于是,女巫们开始了她们无名的惩罚。女巫的最后一次出现是在第四幕第一场中,这时麦克白已经成为国王,酿下的悲剧也折磨着麦克白及麦克白夫人,而对这个曾经征战沙场、战功显赫的谋逆之臣的惩罚却是麦克白及其夫人自己的内心的懦弱、猜忌和担忧,这时,麦克白又与女巫们相遇了,女巫们“提炼”着毒药,这引起了麦克白的恐慌,可是当麦克白追问的时候,女巫却仍然保持着赞誉与追崇,尤其是当麦克白与女巫的头领对话时,出现的妖魔仍然告诫麦克白要勇敢,告诉他要狠心,还告诉麦克白没有哪个妇人生下的孩子可以杀死他,这虽然给了麦克白很大的宽慰,可是麦克白死的结局已经注定,这些模棱两可的看似善意的建议,其实都是最心狠的毒药,一剂一剂的刺向麦克白。女巫在《麦克白》戏剧中共出现了五次,但是却始终贯穿和引导着全文的发展,从第一次出现,渲染引导出麦克白的英勇,到随后引出麦克白及其夫人的野心,直到最后,女巫依然”支持”着麦克白,告诫麦克白要英勇、要残忍、要坚决、要像狮子一样无畏,不要关心别人的抱怨,也不要担心别人的算计,女巫告诫麦克白;没有哪一个妇人所生下的人可以伤害麦克白。可是这一次女巫的预言并没有成真,麦克白最终还是死了。女巫这一形象在《麦克白》戏剧中是不可替代的存在,故事最原始的发生、矛盾的碰撞、结局的发展,都离不开女巫在其中的画龙点睛的存在,故事的起源渲染作用前面已经提到。说到矛盾,戏剧中最大的矛盾莫过于结局,虽然女巫已经预言“没有哪一个妇人生下的人可以伤害麦克白。”但是麦克白仍然死了。在麦克白死前,也就是戏剧的最后一幕,麦克德夫在对战麦克白时说到:“不要再信任你的魔法了。”麦克白回复到:“愿那告诉我这样的话的舌头永受诅咒,因为它使我失去了男子汉的勇气!愿这些欺人的魔鬼再也不要被人相信,他们用模棱两可的话愚弄我们,听来好像大有希望,结果却完全和我们的期望相反。”也许这是麦克白在告诉我们,不要相信欲望的假象,一切看似合情合理的美好愿望,其实只是我们内心欲望的膨胀,再遇上恶魔的催化,最后将会孕育的是无限的黑暗。女巫在戏剧中是黑化的存在,是罪恶的,是女巫的泄密才唤醒了麦克白及其夫人内心的黑暗,怂恿着麦克白及其夫人走上了不归路。而最后,当女巫们决心惩罚麦克白时,还虚伪的欺骗着麦克白,“没有哪一个妇人生下的孩子可以伤害麦克白。”但是戏剧化的一幕是,麦克白仍然战死了,对手麦克德夫不是哪一个妇人生下的,而是“没有足月就从她母亲的腹中剖出来的。”这个啼笑皆非的结局,让我们看到了沙翁的黑色幽默。换个角度来说,女巫又何尝不是大多数自欺欺人的人的内心的写照呢?俗话说得好,出师要有名。我们做什么事都在寻找着借口,这里的女巫,难道不是麦克白所找的借口吗?因为女巫的预言便谋划了刺杀国王并取而代之的计划,如果没有女巫的催化,麦克白就不会做出这样的以下犯上的行为了吗?换句话说,假使是一位内心正直的将军,即使女巫的预言再如何天花乱坠,内心的善良也不会萌发刺杀国王的想法。所以女巫的存在,也是莎翁给大家的一个台阶,也是一个预警,正如结局的麦克白所说,女巫的模棱两可的愚弄不可信,也正是告诉我们,要坚持内心中的正直善良,最好的对比正是另一名将军班柯,而不要被身边的小人蛊惑。但其实我更愿意相信麦克白是善良的,所以我对女巫持着讨厌的态度,因为大多数的好人做坏事,都是受如书中女巫一样的坏人挑唆的后果,然而不同的是,有的坏事有后悔的余地,而有的坏事,只要做了,结局也就注定了。为什么我相信麦克白是善良的呢?你想,如果是一个恶贯满盈的坏人,自己当上了至高无上、一手遮天的国王以后,还会心存歉疚吗?比如莎士比亚另一部著名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克劳迪斯,同样了刺杀国王而即位,他可曾有过一丝悔悟?而麦克白和麦克白夫人在篡位霸权之后,却不忍内心的煎熬,却在白天看到鬼魂,却在梦里念念不忘,这是何等的懦弱,何等的可笑?麦克白后悔过吗?我想,他后悔过。可是,偏偏没有治疗他这个事件的后悔药。所以他在结尾怒骂那女巫,他痛恨女巫,是女巫唤起了他心底里的黑暗面,也许没有女巫们的蛊惑,麦克白也许会光荣一生,即使身份只是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曾经拯救过整个国家、受到万民景仰的爵士。《麦克白》写于1606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悲剧时期,当时的英国资本主义兴起,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王权的由盛转衰,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去世,詹姆斯一世即位,加强君主专制,王权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詹姆斯一世宣扬的“君权神授”,以维护封建特权,崇尚人文主义的莎士比亚感受到了与黑暗现实的差距,他开始创作悲剧以揭露和鞭挞黑暗的现实,而《麦克白》便是这样孕育而生的一部悲剧。麦克白由万人敬仰、品性着著的英雄人物,受野心的驱使和权势的蛊惑,改变了正途,在腥风血雨、浊流泛滥的世界里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彻底毁灭了自己的一生。众所周知,莎士比亚的创作是受到当时王室的支持的,那么莎士比亚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有一丝为王室服务的痕迹,在我看来,《麦克白》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王权的集中,而告诫臣民,不得有一丝犯上作乱的心思,否则将不会有好结果。虽然詹姆斯一世宣扬的是君权神授,但是在《麦克白》整个戏剧之中,拥有预言能力和惩罚能力的女巫代表的便是神的存在,虽然女巫已经示意,麦克白将会成为一国之君,但是这个短命的国王的生活,还不如单纯做一个将军来的痛快。所以这也许也是詹姆斯一世的统治政策吧。女巫所代表的,也是那个特地的动乱时代下,无数野心勃勃和唯恐天下不乱的人,他们蛊惑人心,他们煽风点火,也是社会动荡的根源之一。莎士比亚设定的女巫这一角色,也是对社会黑暗的控诉,对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受利益熏心的黑暗的控诉。值得一提的是,《麦克白》中的另外一个细节,即女巫所预言的班柯的子孙将会永永远远是国王,这一预言并未实现。书中,班柯被刺杀之时,其儿子已经逃跑,但是他的子孙并没有成为国王,关于女巫的这一预言,我的理解是,女巫的预言并非预言,而是蛊惑,虽然他们蛊惑了麦克白,但是并没有使班柯上钩,班柯因为没有被女巫的预言蛊惑,所以他并没有放在心上,也正是因此,没有受蛊惑的班柯的子孙,免遭杀生之祸,这与麦克白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同为战功显赫的将军,但是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虽然麦克白当了一时的国王,但是真正的胜者却是班柯,班柯虽然没有至高的荣耀,最后还被刺杀,可是他的子孙却得以永永远远的活下去,所以,最大的胜利并不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而是能够在黑暗的世界里保持着自己的高洁心性,才能长久的享受荣华富贵。作为预言者,女巫的存在是全文发展的线索。整个戏剧的故事情节都随着女巫的预言而展开、发展,以女巫这一角色的预言而直接掀起刺杀的谋划,这使戏剧简单的情节变得更加明晰,减少了很多繁复的交代说明,使戏剧故事更加简明,发展也更加合理清晰。也为后来麦克白的死奠定了基础:是女巫所设下的惩罚。作为人性的外化,女巫虽然不是悲剧发生的直接原因,但是女巫们的行为间接的勾起了麦克白及麦克白夫人心底里的野心和黑暗面,让麦克白及其夫人更加明目张胆的大胆妄为,刺杀行动迅速而快捷,这无疑是女巫们的预言让麦克白和麦克白夫人觉得有了保障,所以他们堂而皇之的直接刺杀了那位仁慈宅厚的国王。作为内心的写照,当麦克白听到女巫们说自己将要成为爵士、成为国王之后,麦克白并没有丝毫的觉得荒唐,反而是觉得理所应当一样,不停的向女巫们追问。当麦克白夫人看了麦克白写的信以后,知道了女巫的预言,麦克白夫人并没有丝毫的怯懦,而是欲望的直接外现,并催促麦克白并与麦克白一起勾结进行谋杀计划。作为矛盾的导火线,女巫的预言是麦克白及麦克白夫人决定谋杀国王的最直接的原因,而当麦克白成为国王以后,在麦克白心底遭受煎熬的时候,女巫又出现了,并以虚伪的方式蒙蔽着麦克白。女巫在全文中出现的次数屈指可数,可是女巫们出现的节点恰恰都是在矛盾最冲突的时候。女巫在《麦克白》这一部戏剧中画龙点睛的作用就更加明显突出了。女巫,witch,在《麦克白》中是这样描写的:外形看上去似人非人,说是女巫,却长着胡子,她们烹煮心、肝、肺来修炼毒药,女巫出现时所伴随着的动物都是黑暗的、邪恶的。所以女巫在那个时代的英国,也算是黑暗的象征。她们诱惑英雄犯罪,也许是莎士比亚内心的善良吧,他为英雄的犯罪而寻找了借口,即麦克白的犯罪,罪魁祸首是在女巫的蛊惑,莎士比亚没有让麦克白直接去刺杀国王,没有让麦克白直接带兵造反,而是先找到了女巫这一个借口,先有了女巫的预言的诱惑,再有了首先听信了诱惑的麦克白夫人的催化,最后才致使麦克白有了刺杀的想法。女巫在这里无疑是被莎士比亚当作了替罪羊,成为了英雄犯罪的借口。女巫前后相悖的言论也从侧面显示出女巫的奸诈、狡猾、虚伪,这反衬象征着的当时社会上的一些野心勃勃的虚伪的人的可恶可恨,虽然我们不能真实体验到生活在那个动荡时代的无耐的感觉,但是从莎士比亚的悲剧之中,我们却能感受到那个黑暗时代的虚伪与个人野心弥漫下的动荡。
  •     《麦克白》创作于1606年,是莎士比亚创作后期的一部悲剧,取材于贺林谢德的《编年史》。《编年史》里的麦克白是11世纪苏格兰的一位王亲贵族和名将,由于受到野心的驱使和女巫预言的煽动,为篡夺王位将国王邓肯杀害。掌握大权的麦克白内心极度恐惧和不安,但舍不得王权,进而实施暴政,滥杀无辜,成为疯狂残忍的暴君,最后被邓肯之子马尔康率领的讨伐之军消灭。但在莎翁的戏剧中,有许多地方做了较大的改动。年轻的邓肯改为了年老仁慈的国王,在睡梦中被无辜杀害。原书中的班戈是同谋,而莎翁戏里是天性善良、耿直正义的大将,以此突出麦克白的阴险狡诈和冷漠残忍。戏剧里出场人物都各具鲜明个性,其中最关键也是最神秘的角色当属贯穿全剧的三个女巫。无论在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还是文学创作中,我们一般所说的“女巫”都是源于英语的“witch”。在众多词典中,“witch”一词被赋予一下定义:[1]一种被认为具有魔法的女人,她们用魔法伤害或者帮助别人;[2]戴着黑色尖帽子,骑着扫帚飞行的女人;[3]在非正式场合,指令人厌恶的丑老太婆或者恶毒妇人。而在上古神话中,女巫的原型是众神、仙女和祭司三种身份合一的女神。这表现出了原始人类对智慧的崇拜,同时也是对“人”的智慧的一种颂扬。《麦克白》里的女巫不仅贯穿全剧,最重要的是她们是麦克白命运的揭示者,也是麦克白跌下英雄的神坛堕落为魔鬼的开始,她们的意义不言而喻。全剧里女巫有四次登场的机会。第一次是全剧的第一幕第一场。三个女巫出现在荒野,商量在哪里与麦克白相遇,离去前三人共同说了句“美即丑恶丑即美,翱翔毒雾妖云里”。在大多数文学作品里,女巫出现意味着不幸的降临。《麦克白》的开场人物就是三位女巫,并在谈话中提到了悲剧的主人公麦克白。电闪雷鸣,倾盆大雨,荒无人烟的荒野下她们出场,人不人,鬼不鬼,吟唱着有无尽含义的歌谣,阴暗环境奠定了悲剧的基调与色彩。第二次是全剧的第一幕第三场。这次三位女巫依旧讲着看似不着边际但实际影射着主角命运的话语。女巫甲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水手的妻子坐在那儿吃栗子,女巫甲试图得到一些栗子,却被水手妻子呵斥“滚开,妖巫”,最后她在波涛里发现了一个在归途覆舟殒命的舵工的拇指。拇指暗指被 麦克白杀害的班柯。第二次在雷鸣中出场的三位女巫依旧讲着看似不相关的话,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听众的思路。当她们讲完这一大段话,麦克白和班戈就登场了。随后三位女巫说了以下的话“万福,麦克白!祝福你,葛来密爵士!”“万福,麦克白!祝福你,考特爵士!”“万福,麦克白,未来的君主!”三个女巫,说出三个称号,悲剧由此拉开序幕。紧接着,她们又对一旁的班戈预言“比麦克白地位,可是你的地位在他之上”“不像麦克白那样幸运,可是比他更有福”“你虽然不是君王,你的子孙将要君临一国”说完这些话她们就隐去。由于原来的考特爵士也因犯了不赦的重罪,已经拥有葛来密爵士身份的麦克白也很快成为了考特爵士。由于前两个身份的成功转换,麦克白内心的邪念也被勾起,进而发生了后来的一系列惨剧。第三次出场的女巫依旧是在荒原,赫卡忒女巫的上场加快了悲剧的发酵。她说要施展巫术,提炼露珠,拼接它呼灵唤鬼,让种种虚妄的欢迎,迷乱麦克白的本性,让他藐视命运,唾斥死生,超越一切的情理,排弃一切的疑虑,执着他的不可能的希望。第四次登场的女巫是戏剧最后一幕的开场。这次的出场比之前的任何一次都来得阴森恐怖。歌谣吟唱的内容也愈发恐怖,毒肝、蛤蟆、蟒蛇、蝾螈、蝙蝠、蜥蝎等意象依旧不着边际,但也暗示人心的邪恶。杀害了国王的麦克白主动找到了女巫寻求帮助,女巫们给出了模棱两可的预言,却再次激发了麦克白心中杀人的野兽。尽管女巫们给出了未来的图景,麦克白死心不改,不愿接受那样的现实,“愿她们所乘驾的空气都化为毒雾,愿一切相信她们言语的人都永堕沉沦”。但女巫的预言是不会出错的,不管麦克白相信与否,所有的事件都是朝着女巫预定的轨迹朝前发展,悲剧是无法避免的。虽然三个女巫仅仅是《麦克白》戏剧里的小角色,但具有无法替代性。正是她们所谓的预言将大英雄拉下神坛,一步步沦为谋害国王,篡权夺位,滥杀无辜,暴政治国的魔鬼。当麦克白执着不悟的时候,她们再次起了催熟剂的作用,加快了麦克白的毁灭。女巫的话就像神话故事里命运簿,完全按照既定的轨迹前进,最终走向了毁灭。女巫出现的时机总是那么巧合,仿佛是精心安排的。预言的第一次出现时正是麦克白凯旋回国途中,出征带兵打仗并取得了胜利的大将军自然意气风发,难免有些轻浮,意志也比较脆弱,容易受别人的蛊惑。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当人所处的位置也高,追求也越高。与其说是女巫们引诱了大英雄麦克白,不如说是麦克白内心欲望的外化、人化,是他内心欲望出现在他的眼前。当女巫说出预言时,他不但没有反驳,反而是追问女巫,想听解释。弗洛伊德说过:“你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起源于两种动机:性冲动以及成为伟人的欲望”。麦克白的内心早就潜在着对权力的渴求,对王位的占有欲。这些东西潜伏在麦克白的内心里蠢蠢欲动,一点一点侵蚀着正义的麦克白,女巫的预言导致欲望的膨胀,最后不受控制完全占据正主,成为权力的牺牲品,落得悲惨的结局。当麦克白饱受恐惧煎熬的时候,他来寻找女巫的帮助,其实是在向欲望寻求帮助。向邪恶的欲望求助注定不会有好结局,只会得到欲望深渊,欲望泥潭更深的沉沦。赫卡忒女巫是唯一一个有名字的女巫。赫卡忒英语为Hecate,是希腊神话中前奥林波斯的一个重要的提坦女神,也是掌管幽灵和魔法的女神。赫卡忒总是和月光、夜晚、鬼魂、地狱、精灵、魔法、巫术和妖术联系在一起。她是著名的不可抗拒的死神、无法战胜或无人能及的女皇,也是妖术、魔咒和女巫的守护女神。古希腊人认为赫卡忒代表了世界的黑暗面。在第三次女巫上场的时候,赫卡忒出现了。她说“你们所干的事,都只是为了一个刚愎自用、残忍狂暴的人;他像所有诗人一样,只知道自己的利益,一点不是对你们存着什么好感”“他将要藐视命运,唾斥死生,超越一切的情理,排弃一切的疑虑,执着他的不可能的希望,你们都知道自信是人类最大的仇敌”。这是莎士比亚借着赫卡忒之口说出对麦克白这个人物的评价,直白点明麦克白命运。赫卡忒的出现就是欲望最膨胀的时候,为了王位,麦克白已经做出了很多泯灭人性的行为,人性黑暗的一面暴露无遗。第四次上场的女巫是因为野心勃勃的麦克白前来求助,他害怕自己夺来的江山会旁落他人。这次他不仅遇上了女巫,还有许多幽灵。幽灵暗示除非是勃南的森林会向邓西移动他才会有危险,也没有一个妇人生下的人可以加害于他。这时候的麦克白已经走火入魔,杀红了眼,固执得不像话。幽灵是除了女巫,又一个十分具有虚幻性、模糊性与迷惑性的角色。而幽灵究竟是真的出现了,抑或只是麦克白的幻象,是他的心魔?这里的幽灵和莎士比亚悲剧《哈姆莱特》里面的鬼魂有异曲同工之妙。《哈姆莱特》中没有人能与老国王的鬼魂交流,唯有哈姆莱特能准确看见父亲鬼魂的脸并与他交流,而母亲不能交流,好友无法看清鬼魂的脸。老国王的鬼魂是哈姆莱特幻想出来的,而幽灵也是。第一幽灵,为一戴盔之头,向麦克白提出了忠告,要留心麦克德夫和费辅爵士,其实是麦克白的疑心作祟,他已经对他们起了杀心,想除掉他们。。第二幽灵,为一流血之儿,对麦克白说要坚忍、勇敢、坚决,因为没有一个人妇人生下的人可以伤害他;而第三幽灵,为一手持树枝戴冠之小儿,对麦克白说要像狮子一样骄傲而无畏,不要担心有人算计,麦克白永远不会被人打败,除非有一天勃南的树林向邓西嫩高山移动。这两个幽灵的话表面上听上去,貌似麦克白真的无懈可击,王位稳坐无忧,但麦克白还是被算计,最终毁灭,因为麦克德夫是早产儿,而英国军队会砍下森林树枝作掩护。这三个幽灵出现于麦克白感觉有危机的时候,是麦克白的自我心理暗示,是自我幻想,企图通过与幻想对话获得解决惶恐不安的自我慰藉,压根没有幽灵的存在。正是这种幻想加剧了麦克白的盲目自大,觉得万事无忧。值得关注的是,每次女巫的登场都伴随着电闪雷鸣,而女巫们还唱着混杂着各种令人头皮发麻的歌谣,在视觉上听觉上营造了一个黑暗、阴森、恐怖的环境。这也代表了《麦克白》里面黑暗、秩序颠倒的环境——仁慈国王被杀,残暴无情的麦克白篡权夺位,暴政治国,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当中。麦克白对黑暗也是极度渴求,黑夜里他谋害了国王,只有黑暗能掩饰他的罪行,只有黑暗能给他带来短暂的安全感。麦克白夫人也是极度渴望黑暗,但到最后 她却时时刻刻需要在身边放一盏灯。女巫是麦克白内心欲望的外化,女巫登场伴随电闪雷鸣 表示麦克白的欲望将整个王国陷入混乱无序,没有片刻安宁。女巫的每次出场都推动了戏剧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也将糟糕的环境搅得更混浊。女巫作用给了麦克白一个行使和扩张野心的台阶,推动情节,催化高潮,让一切都发生得十分自然,观众对接下来发生的情节的感觉也是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会有违和感。而为什么莎士比亚要在《麦克白》里多次安排女巫的登场,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首先,莎士比亚当时处于文艺复兴晚期,创作《麦克白》的时间是1606年。尽管当时数学、天文学、伽利略的物理学、环球航行等领域里发现的“新大陆”正以疯狂的速度改造着生活和情感的地貌,但中世纪的传统思想还是影响着莎士比亚。利用女巫这种宗教意味十分浓厚的角色讲述麦克白的命运,更容易加深人们对故事的认可,确信人物的命运将来。其次,女巫是麦克白欲望的外化,也是当时黑暗人性的映射。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进入了“人”的觉醒时代,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开始动摇,在“个性解放”的旗帜下“为所欲为”,导致私欲的泛滥和社会的混乱。麦克白以及麦克白夫人已经成为莎士比亚反思的对象,为加深反思效果进而安排了女巫和幽灵的上场。还有,女巫的预言为全剧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主人公的命运以这种方式呈现出来,就像古希腊神话里的各种英雄人物,从一开始命运的结局就被交代出来,无论麦克白采取何种行动,是顺服命运还是反抗命运,他的结局都会和女巫的预言一样,不会有任何变化。最后,这些女巫使莎士比亚的戏剧出现了一些奇异的、遥远的,超出了日常生活范围的东西,观众对于自己无法控制和理解的东西总是带有敬畏心和好奇心。女巫满足了观众这种心态,引起了观看兴趣,女巫使读者和文本之间产生互动,使文本有了更多意义。尽管女巫和幽灵已经被证实是不存在的,但只要它们出现的文本还是能引起读者极大的阅读兴趣的原因。总之,女巫在《麦克白》里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是个值得更多挖掘的角色。

精彩短评 (总计53条)

  •     这是个愚人说的故事,充满喧嚣与骚动,却无意义
  •     一件罪恶,需要之后更多的罪恶来壮胆
  •     现实啊,哈姆雷特是与现实同归于尽,麦克白是自以为战胜现实其实还是被它玩弄手中。都是悲剧。软弱是罪,野心也是罪。尘世之间,哪里逃得出命运的魔爪?
  •     语言制胜
  •     邪恶是永远不会知足的,更加不进则退
  •     想去看不眠之夜
  •     膜拜始祖
  •     时隔八年再读《麦克白》,八年前,我认为麦克白的悲剧性更多来自于主观的「欲望」。他的悲剧的确因「欲望」而起,但这欲望主要是来自于别人的蛊惑,这是麦克白值得同情之处。他死之前对自身悲剧性的反思,抱怨说「他们(女巫)用模棱两可的话愚弄我们,听起来好像大有希望,结果却完全和我们原来的期望相反」,这一论调将责任完全推及女巫。麦克白被女巫鼓动着一步步走向毁灭,他一杀邓肯王时充满怯懦和悔恨,二杀班柯尚要给杀手一个理由,三杀麦克德夫妻儿则毫无道理——当杀人和无耻成为习惯,我们已经无法在人性的范围内讨论这个人了。《麦克白》是莎翁向詹姆斯一世的献媚之作,后者据说是本作中班柯的后代。2016年8月读于北京,Kindle版本
  •     悲剧,是最能揭露真相的。人与命运的纠缠尤其如此。(可收一套)
  •     喜欢书里附赠的书签:)
  •     喜爱看剧,之前对Sleep no more充满好奇于是决定读读看。也是没想到居然是在培训中读完的T T
  •     所以说评论家和无数“莎”学家还是给力的,不看赏析,我并不能领略莎翁强悍的文字功力。内心的挣扎,太棒了
  •     我的跃跃欲试的野心
  •     莎士比亚好厉害,揭示人性的描写很出彩光辉熠熠。魔鬼的预言是不正确的,最后是邓肯之子马尔康到斯贡加冕,然后全书结束,没有写班柯的后代为王,魔鬼只是来古惑人心的,命运还是在自己手里。
  •     9.5/10 被逼弑君,在恐惧与欲望的驱动下带上王冠。最终还是命运作祟,唏嘘不已。
  •     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     短短的二万三千字用无尽的恶意和黑暗照亮了人类文学和戏剧光明的前路。《麦克白》的罪恶和悲剧源自人类神圣的信仰,把灵魂交托给恶魔的主题与《浮士德》很相似,当信仰被恶魔操控时人类能够做的只有受难和痛苦,却毫无抵御和改变的能力,反映信仰力量之强大的同时,人类之薄弱和渺小。看过两版的影视作品,都把最后马尔康继位的段落删去了,可个人认为这才是莎翁的妙笔所在啊。电影把麦克白的悲剧归因于个人的欲念被邪恶所动摇,原著的表意更把这份悲剧感扩展到全人类,罪恶君主的轮回受苦的永远是黎民百姓,这才是全剧最可悲的吧。麦克白和马尔康均把自身人性的弱点展露无遗,换作任一位平凡的世人,又有谁可抵御权力的诱惑呢?经典作品的魅力光芒,就在于历经数百年,描写的故事仿佛就在今天。
  •     都源于欲望,有些被赞扬,有些却只能沦为悲剧。谁来判别?
  •     希望總是無中生有
  •     我们所有的昨天,不过替傻子们照亮了通往死亡的土壤中的路。我心中最悲情的王。
  •     就是为了看电影做个准备。。。。
  •     ●翻译极赞,古典式的威严感倍出,确有眼前即是戏剧之感。 ●到底是命中注定,无法反抗。麦克白是命运的戏儿吧,但他的暴虐又怪得了谁?说到底自己还是自己的命运。 ●只用言语对话即可塑造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厉害啊
  •     假期即将结束,又读小书一册。此版本最大优点为小巧便携,然装帧欠佳。
  •     很讽刺的一个故事。很多以爱的名义施加给你的压力,你还要假装那是爱,并去接受它。
  •     剧本意外地……短啊!
  •     女巫引诱出欲望,国王的善意被当作软弱,麦克白夫人的狠辣,完成了麦克白人性的黑白颠覆。其实都是为恶创造了条件,别刻意考验人性。
  •     翻译有的不通顺,语句间美感受影响
  •     阅读很方便,纸张是那种粗糙的质感,蛮不错。
  •     有一句台词记下了:“你缺乏睡眠,那一切生命的调剂品”+_+
  •     这一声叹息多么沉痛!她的心里蕴蓄着无限的凄苦。 我不愿为了身体上的尊荣,而让我的胸膛里装着这样一颗心。 我们所有的昨天,不过是替傻子们照亮了到死亡的土壤中去的路。 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和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 遥远却贴近,异邦和荒谬却无尽的真诚和实在。想读无数遍。
  •     朱生豪的译本超越一切
  •     “大夫,要是你能够替我的国家验一验小便,查明它的病根,使它回复原来的健康,我一定要使太空之中充满着我对你的赞美的回声。”
  •     麦克白在莎翁系列戏剧中,情节算比较薄弱。单条线索运行,连常有的爱情主题也几乎冲散了。女巫和鬼魂,加深了宿命论的感觉。至于人物塑造,相对来说也比较薄弱,心理活动十分平常。但莎翁的剧本好就好在里面的措辞,有些台词实在太像泰戈尔的小诗了,语言优美(也要感谢朱生豪),又充满哲理。人类欲望的永恒主题,也完全配得上四大悲剧的头衔。
  •     非常喜欢,莎士比亚名不虛传。马上把四大悲剧买齐。
  •     朱生豪的译本已然诗化,并且时不时点缀几个古典词汇,偶有跳戏,而几女巫聚会的对话已然看傻。我其实不太能理解为啥大部队要靠砍下树枝来隐藏行动,我开始的脑洞是树被砍了最后结局悲剧,来场大暴风雨泥石流啥的勃南森林就移动到邓巴嫩了。以及麦克德夫是不足月的剖腹产就不算是妇人所生咩?
  •     朱生豪翻译的这部确实特别棒。莎翁呢,李尔王的图景,李尔王的对白,哈姆雷特的哈姆雷特是我爱的三个核心。
  •     人物个性鲜明,内心描述深刻,剧本紧凑不拖沓,再配上朱生豪的翻译,没得说了。
  •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就看过这一本,还是高中的时候看的。可能翻译过来自己体会不到那么多的韵味,好好学英语,后面三本看中英文对照的吧。
  •     这个故事在现在看来似乎是烂大街了!一箩筐这种弑君复仇的故事
  •     -"O Scotland, Scotland!"
  •     2016.12.14 典型的不作不死,败给自己比命运更多。 他和他夫人的对比真的有趣。 她夫人一开始咄咄逼人到后来难以忍受内心的恐惧,另一面麦克白则是从一开始胆战心惊到最后完成了杀人如麻的成就……越陷越深。 麦克白杀死了睡眠。 想看原文(づ ●─● )づ
  •     拇指怦怦动,必有恶人来。
  •     这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拥有着幽暗而华丽的内心。
  •     弗里恩斯当国王的一茬儿呢?
  •      It is a tale told by an idiot, full of sound and fury, signifying nothing. 朱生豪先生译出了莎士比亚时代的华丽之感。作品鲜少权术和勾心斗角,更多是麦克白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一段自我毁灭的人生
  •     森林移动,麦克白依旧不坐以待毙,身上依然带着将士的显著特质,不退让,战死沙场,6666!他的夫人死去,他却没有一丝哀伤,反而斗志不灭,当初是王后鼓励怂恿他叛变,到头来却是他心肠硬到底了,王后怂了。女巫的预言为引,这么久远的古英国就有神怪故事啦!
  •     觉得没有奥赛罗好看,单纯从阅读体验上来说
  •     前面是论一个的妻子品行对丈夫的影响,只是不够完整,后半部分妻子出场就少了
  •     男人啊,你总是被女人和暴戾驾驭。
  •     看的不是这个出版社,不过也是朱生豪译本
  •     「人生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一個在舞台上指手劃腳的拙劣的伶人,登場片刻,就在無聲無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個愚人所講的故事,充滿著喧嘩和騷動,卻找不到一點意義。」——麥克白(K)
  •     When the battle's lost and won.
  •     是悲剧,是不容抉择的宿命,是无奈,是不可抗拒。最终的毁灭,因此而来的悲痛。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