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七十年 【壹】

出版社:遠流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6-1
ISBN:9789573235118
作者:唐德剛
页数:352页

作者简介

歷史是條長江大河,永遠向前流動。在歷史的潮流裡,「轉型期」是個瓶頸,是個三峽。近一個半世紀中國變亂的性質,就是兩千年一遇的「社會文化大轉型」的現象,其間死人如麻,痛苦至極。不過不論時間長短,「歷史三峽」終必有通過之一日。從此揚帆直下,隨大江東去,進入海闊天空的太平之洋。
■本書目錄
自序:告別帝制五千年
【壹】中國社會文化轉型綜論
一、中國現代化運動的各階段
世界性的現代化運動
我國現代化的內容與特性
階段性和「一次革命」論
孫中山「心灰而意冷矣」
不能落伍,也不可躐等
各階段及其主題
洋務和變法
「莫難於破壞」的「五四運動」
「拿一個主義做標準」
本末倒置的中共
抗戰後的新「主題」
大陸上在搞些啥子?
現階段,新主題
中共的工業化和死結
今後十五年的台灣
最後階段和文化反挑戰
二、中國國家轉型論提綱
三、外交學步與歷史轉型
我國古代國際公法的萌芽
小老婆決不許做大夫人
晏大使不入狗門
握手風波和季辛吉的中國飯碗
中國古代外交建制的轉型
只有理藩院,沒有外交部
耶魯、哈佛合縱連橫
也談談西藏問題
世界網路裡國語的將來
中國朝廷就是古代東方的聯合國
唐太宗征高麗,鄧小平懲越南
有個外交部,沒個外交政策
麻將台上四大賭客
毛比蔣還要土
飛彈不如老爸
分裂外交與統一武力
搞不過他,就同他合夥
枕畔之言重於「否決」
中國外交史上新的里程碑
王爾敏式的基本功
四、論中國大陸落後問題的秦漢根源
中國史學的三大主流
海外史家看中國古代史
「尋找真理」與「證明真理」
「奴隸社會」的實證和反證
「封建」的定義是什麼?
「中央集權文官制」的形成與特性
「重商主義」和「輕商主義」
「國家強於社會」和「輕商主義」
「主觀意志」抵銷「客觀實在」
「國家機器」是中產階級的剋星
工業化、現代化少不了「城市中產階級」
結論:沒有求證的假設
五、中國郡縣起源考(附跋)
兼論封建社會之蛻變
農業社會初期的人與地
土地私有與封建
封建的渣滓

釋郡
郡與縣之關係
結論

六、論帝國與民國之蛻變
「民國」政體的本質
「後封建」時代的中西之別
西方中產階級之自然形成
中國的「宗法傳統」和「家長制」
「集權」並不是「極權」
「健康的個人主義」
重農輕商的後遺症
傳統國家機器的週期性
「西化」、「現代化」與「階段性」
七、論帝國主義與晚清外患
「擴張主義」與「帝國主義」
封建末期的解放運動
「擴張主義」的「兩面性」
黃粱夢醒,天翻地覆
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毒梟」
「鴉片戰爭」與「茶葉戰爭」
從「印度第二」到經濟第一
英帝政策的蛻變與法帝的「非洲模式」
疆土帝國主義的俄羅斯
日本的「歐羅巴社會」所謂「勢力範圍」的因因果果
海約翰搞「門戶開放」的鬧劇
八、論「轉型期」與「啟蒙後」
初民部落生活的特徵
「國家強於社會」的東方模式之形成
從「千年不變」到「十年一變」
「突破」與「轉型」的規律
「漢族中心主義」與婆媳循環
「自由平等」是社會力量平衡的結果
「十年一變」是「轉型」的階梯
「定型」和帝國主義的關係
向「歐洲中心主義」逐步讓位
「對立」、「統一」和「階段性」
從全盤西化到如何西化
胡適的兩大「突破」
水清無大魚
「一國兩制」和「半盤西化」
也是「有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
「啟蒙後」的顯學
吾友歐陽哲生博士
九、胡適的大方向和小框框
李鴻章的驚嘆,湯恩比的茫然
中國歷史上兩大「轉型期」
第二次「轉型」要轉出些什麼來?
處士橫議中的「胡適學」幾句瘋話,暴得大名
李鴻章的「四個現代化」
魏京生、康有為、孫中山
「西化」的最後階段:「全盤西化」
科技現代化只有一個,政治現代化花樣繁多
孫中山權「變」,胡適不「變」
臭烘烘和香撲撲
國民黨容忍「異黨」,共產黨「一分為二」
大方向和水的方向
瘡痍滿目的小框框
十、中國近現代史的拓荒者郭廷以先生
教我做research的啟蒙師
《萬有文庫》沒啥好書
定遠軍艦四砲齊發
洋書中竟有新天地
從海軍史到郡縣考
紐約接機以後
十一、中國近代目錄學的先驅袁同禮先生
先談談「轉型」
各行各業,各有啟蒙之人
傳統目錄學現代化的領導者
從北京到台北
引進「服務觀念」和服務科技
歷史三峽中的龍船競賽
西文漢學書目的重要性
過五關斬六將的「博士論文」
孫中山、毛澤東的「登月計畫」

书籍目录

自序:告別帝制五千年
【壹】中國社會文化轉型綜論
一、中國現代化運動的各階段
世界性的現代化運動
我國現代化的內容與特性
階段性和「一次革命」論
孫中山「心灰而意冷矣」
不能落伍,也不可躐等
各階段及其主題
洋務和變法
「莫難於破壞」的「五四運動」
「拿一個主義做標準」
本末倒置的中共
抗戰後的新「主題」
大陸上在搞些啥子?
現階段,新主題
中共的工業化和死結
今後十五年的台灣
最後階段和文化反挑戰
二、中國國家轉型論提綱
三、外交學步與歷史轉型
我國古代國際公法的萌芽
小老婆決不許做大夫人
晏大使不入狗門
握手風波和季辛吉的中國飯碗
中國古代外交建制的轉型
只有理藩院,沒有外交部
耶魯、哈佛合縱連橫
也談談西藏問題
世界網路裡國語的將來
中國朝廷就是古代東方的聯合國
唐太宗征高麗,鄧小平懲越南
有個外交部,沒個外交政策
麻將台上四大賭客
毛比蔣還要土
飛彈不如老爸
分裂外交與統一武力
搞不過他,就同他合夥
枕畔之言重於「否決」
中國外交史上新的里程碑
王爾敏式的基本功
四、論中國大陸落後問題的秦漢根源
中國史學的三大主流
海外史家看中國古代史
「尋找真理」與「證明真理」
「奴隸社會」的實證和反證
「封建」的定義是什麼?
「中央集權文官制」的形成與特性
「重商主義」和「輕商主義」
「國家強於社會」和「輕商主義」
「主觀意志」抵銷「客觀實在」
「國家機器」是中產階級的剋星
工業化、現代化少不了「城市中產階級」
結論:沒有求證的假設
五、中國郡縣起源考(附跋)
兼論封建社會之蛻變
農業社會初期的人與地
土地私有與封建
封建的渣滓

釋郡
郡與縣之關係
結論

六、論帝國與民國之蛻變
「民國」政體的本質
「後封建」時代的中西之別
西方中產階級之自然形成
中國的「宗法傳統」和「家長制」
「集權」並不是「極權」
「健康的個人主義」
重農輕商的後遺症
傳統國家機器的週期性
「西化」、「現代化」與「階段性」
七、論帝國主義與晚清外患
「擴張主義」與「帝國主義」
封建末期的解放運動
「擴張主義」的「兩面性」
黃粱夢醒,天翻地覆
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毒梟」
「鴉片戰爭」與「茶葉戰爭」
從「印度第二」到經濟第一
英帝政策的蛻變與法帝的「非洲模式」
疆土帝國主義的俄羅斯
日本的「歐羅巴社會」所謂「勢力範圍」的因因果果
海約翰搞「門戶開放」的鬧劇
八、論「轉型期」與「啟蒙後」
初民部落生活的特徵
「國家強於社會」的東方模式之形成
從「千年不變」到「十年一變」
「突破」與「轉型」的規律
「漢族中心主義」與婆媳循環
「自由平等」是社會力量平衡的結果
「十年一變」是「轉型」的階梯
「定型」和帝國主義的關係
向「歐洲中心主義」逐步讓位
「對立」、「統一」和「階段性」
從全盤西化到如何西化
胡適的兩大「突破」
水清無大魚
「一國兩制」和「半盤西化」
也是「有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
「啟蒙後」的顯學
吾友歐陽哲生博士
九、胡適的大方向和小框框
李鴻章的驚嘆,湯恩比的茫然
中國歷史上兩大「轉型期」
第二次「轉型」要轉出些什麼來?
處士橫議中的「胡適學」幾句瘋話,暴得大名
李鴻章的「四個現代化」
魏京生、康有為、孫中山
「西化」的最後階段:「全盤西化」
科技現代化只有一個,政治現代化花樣繁多
孫中山權「變」,胡適不「變」
臭烘烘和香撲撲
國民黨容忍「異黨」,共產黨「一分為二」
大方向和水的方向
瘡痍滿目的小框框
十、中國近現代史的拓荒者郭廷以先生
教我做research的啟蒙師
《萬有文庫》沒啥好書
定遠軍艦四砲齊發
洋書中竟有新天地
從海軍史到郡縣考
紐約接機以後
十一、中國近代目錄學的先驅袁同禮先生
先談談「轉型」
各行各業,各有啟蒙之人
傳統目錄學現代化的領導者
從北京到台北
引進「服務觀念」和服務科技
歷史三峽中的龍船競賽
西文漢學書目的重要性
過五關斬六將的「博士論文」
孫中山、毛澤東的「登月計畫」

内容概要

唐德剛
1920年生,安徽省合肥縣人。國立中央大學(重慶)歷史系學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紐約)碩士、博士。曾先後任職於安徽省立安徽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市立大學,長期從事歷史研究與教學工作,並對口述歷史的發展貢獻良多。
著有《李宗仁回憶錄》(中英文版)、《顧維鈞回憶錄》(英文原著,紐約時報系發行,大陸有中譯本)、《胡適口述自傳》(中英文版)、《胡適雜憶》(中文版,英文版現正整理中)、《中美外交史1844~1860》(英文版,華盛頓大學出版)、《中美外交百年史1784~1911》(中英文版)等書,另以中英文分別出版包括歷史、政論、文藝小說多種及詩歌、雜文數百篇。


 晚清七十年 【壹】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不敢苟同对老毛的态度,好像在作者眼中,老毛是个十恶不赦的独裁者(虽然很大程度上他是个),用百姓的鲜血构建属于他的帝国,活脱脱的1984虽然现在的ZF很大程度上是在包庇一个吃人的世界,可是我想开国的元勋们并非在奋斗的前期就盘算着吃人的勾当,毕竟他们很多也是苦哈哈出身的
  •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一卷读完的感觉是:这是一个新闻评论式的的粗糙简陋的历史学家,除了郡县考一文还可以,其他的不能称之为史学著作,而只是一些大而无当的空泛议论。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大树特树胡适的权威,这种过分的吹捧也是毫无意义的。关于所谓中国的转型,所谓中国的国家强于社会,见不出功力何来,相反,国际国内见功力的研究著作已经不在少数了。非常失望,不知道第二卷怎么样
  •     近现代的作品里,有一拨人的作品是我非常喜欢的——生于晚清民初年间,受过最传统的四书五经教育,大学时代转进西学,甚或负笈海外,学有所成,又投身于烈焰红炉之中,辗转于五四内战抗日等国难家祸。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49以后,远离大陆,港台海外,飘然而去,免遭赤祸而有一二精力著书立说。这批人,毫无疑问是百年来中国最杰出的一批人才,对于华夏文化,知根知底,对于西学文化,亦颇多建树。而且因为一生辗转海外国内,身处东西方文化冲突之间,多年战祸里的求索思量,到年老之时,竟能以一颗较为平和之心,评说当年旧事。不完全的民族主义,也不完全的膜拜西方,比起现在的作品来,动辄中华民族主义,又或动辄全盘否定当年种种,情绪高则高矣,但是未免太多的情绪,太少的思量,而且局限于个人才华,即便是一家之言也是无多少可看之处。对唐德刚有印象的第一本书应当是《袁氏当国》,记得里面唐德刚评孙中山,替孙氏庆幸,真因为被袁世凯所代,而没有机会真正施政中华,最终保全了国父一生美名。当时的时局,怕是任何人都无法调理,多年折冲混战总是不免。《晚清七十年》的第一部,其实涉及真正晚清的部分很少,大多篇幅用于追述中国政治制度的根底,以及一些民国人物的评说。唐先生这本书,老实讲,读完以后理路记得并不十分清晰,反而记得很多的片语只言。比如说到晚清时代大英帝国:“英语民族为什么能建立一个‘日不没’的帝国主义大帝国,和一个‘超发展’的民主和中国呢?卑之无甚高论,实在是因为他们善于解决自己内部的问题。他们搞‘等富贵,均贫贱’,用不着‘阶级斗争’。他们搞‘攘内安外’也不需要‘西安事变’。他们要把讨厌的最高领袖赶出唐宁街或白宫也用不着‘三大决战’和’苦挞达‘。爱国青年也无需打什么’红旗‘或穿什么’褐衫‘或’蓝衣‘。他们的政治领袖也不半都是些混沌水、和稀泥的庸才。但是搞搞混沌水、和和稀泥,不但能解决自己内部的问题,还能向外扩张,克敌制胜,建立空前未有的殖民地大帝国……”我突地想到了最近的村长事件,想到了在中国,也许一亩地,都需要一个英雄,用壮烈换取一份不叫公平——宁可称为糊口的底线。在一个国家,这等事情都需要有英雄的时候,又能有什么荣耀可言?在仰视英雄之时,能不为这样的国家而心痛?我宁可生活在一个国家,也许政界人士都是庸才蠢货,可是不需要什么耀眼的明星英雄,便安居乐业。而不是一个到处都是神话光环的英雄人物,被全民寄予维持公义的国家。从个人角度而言,我并不想活在英雄的时代。战国是英雄的时代,民国也是。这两个时代,恰恰是普通百姓的悲剧。而在当下,各种坚韧不拔的人物逐步成为民间的英雄,是否在告诉我,这又是一个不幸的时代?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非常不系统 也对应不上主标题 重复的内容过多 本应是随笔性质的书 应该单独出版的 这下倒成了读者的话柄 前面半本倒是值得揣摩一番 至于唐德刚和胡适的关系 仅凭这一本书不足以下定论
  •     超出想像的不喜欢。有的观点是有趣的,但不建立在扎实的史料的基础上充满了臆断一样的叙述,这样的观点有何意义?
  •     京极夏彦说,任何一本书都有其阅读价值
  •     读罢《毛专政始末》后,被唐先生吸引,若以专家之学、专题考辨的要求来衡量唐氏著作,漏洞太多,就连我这个门外汉都能给他挑刺,但唐氏著作的魅力在于通与宏,可以说,唐氏史学,是运用常识组织材料的极高境界,其大论断也是如此,没有很深的理论思辨,但也非大言欺世,是诚挚之论。此册书因是论文汇集,所以重复之处不少,并不严正,但确有气势,自能动人。
  •     就是百家讲坛的水准。
  •     中国社会文化转型,拜读后更加被吸引住了。
  •     【2014.6.2 — 2014.6.11】
  •     唐德刚写的书,我发誓这辈子要看完它。这套书特别好。还差一本我就买齐了。
  •     原以为是严谨的治学著作,没想到是夹带私货的杂文合集,不怨大陆版删减。
  •     他的比喻东拉西扯,然而结论却不轻浮。第一册对于历史分期说我尤其赞同。排比国内外三种史学观的利弊也是很清晰。不过我不赞同其国家强于社会观点,此过于武断,不能盖全。 那篇谈郡县的少作简介明了。不用新材料也把问题将清楚了,难怪会得到顾颉刚的激赏。 总之唐氏的旧学有根底,引章摘句能杀人,能活人。
  •     光前言就把毛骂成翔了哈哈哈哈好爽!不过真的太长知识了!原来社会发展阶段也是有多种分法的!我还以为历史课本里教的是1+1=2一样永恒不变举世适用的真理!瞎了狗眼!作者还是合肥人!(读毕感叹:如今我阅读竖排繁体字的速度已经有了质的飞越!!!可喜可贺!!200年历史三峡眼看已经进入最后三十年,好悲观啊!btw有关新文化运动几乎没提到陈独秀,好tm毁三观QAQ)
  •     重复啰嗦得睡着了。
  •     歷經數日,從對豎排版、繁體字的水土不服,到還算輕鬆閱讀的入鄉隨俗,先不論內容优劣,對於一個從簡體罐子里泡大的我來說,整個閱讀體驗和轉變就值得自喜。一眾讀者詬病本書缺乏系統,時常重複,但對於像我這樣被市教委“軍訓”出的歷史白癡而言,已是黃金屋也。行百里者半於九十,我長路漫漫的歷史之徒將才跨步,所以我很感恩能讓我從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一切學著著述。
  •     对于拓宽思路有好处
  •     在这本《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综论》中,唐德刚不断提及历史文化三峡的概念,并深入比较了中西方社会发展历程的同与异,进而展开分析讨论中国社会在第二次转型期间的症状和药方。这种“纵横捭阖”的时空比较可使读者受益匪浅,不过其关于二次定型后的预见愚以为并不见得高明。也罢,就像唐老自己所述那样,著史者只是看戏人,而非演戏人;中国历史接下来如何“悠然流水出前村”,是否真会汇入西方文明的大流还是独辟蹊径柳暗花明又一村,只有看我辈及后人的造化矣。
  •     这套有5本,远流出版社出版。竖排。内容很好,文笔幽默诙谐。穿插有一小部分对现代史评论。值得好好看看
  •     轻飘飘地给个好评或者差评都有,还是史观问题。
  •     文言文+历史观
  •     1.一开始读这竖排繁体有些不适应,后来下了个繁体字软件,慢慢也就习惯了。 2.读读对面的书,对自己是有好处的,兼听则明嘛,第一本有些地方确实有些繁冗,拖沓。 3.十分惭愧,一本断断续续读了一年,后面还有四本呢。 4.感谢前女友从台北诚品书店给我带书,5本,那么重,甚是不易。
  •     这套书最大的好处不是有多么精深的学术价值,而是打开一个不同的视角,帮助我们从马克思历史观中解放出来,以旁的角度 看待我们这个民族。与此同时,这也是一本著名的吐槽录。
  •     应该是因为是先前写的文章集结而成,所以重复颇多。
  •     特别标注一下,开篇卷废话多得催人眠,还夹带与主题毫无关系的私货,至少这本书看来,刚哥表现让人失望啊。
  •     灰常滴好。
  •     中学历史教科书读多了,再读到这种非官方史观的著作,便有耳目一新之感。全书核心便是转型观,比较中西方封建化以后截然不同的道路,找出中国落后的传统根基,然后继承胡适,以全盘西化破局,又为全盘西化辩护。里面有一篇回忆郭以之先生的文章,读来甚是感动。但该书不是系统著作,而是唐德刚演讲,杂志文章,论文大杂烩,系统性不足,史料支撑也不足,似煮酒论史,而不是严谨的史学著作。
  •     “郡县考"这篇是唐大师二十几岁的作品.真是年少有为!
  •     终于终于读完了 唐作者的书一定要熬过他humble但又带着骄傲的开头。这本看完特别心疼钱堆起来的北洋舰队。
  •     看了这个才知道什么叫“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唐接受的是科班历史学训练,但是写出这样的东西简直让人痛心疾首。
  •     百代犹行秦法政;县即悬也;英人唯利益;国家强于社会和社会强于国家;二战四强: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蒋介石;政治转型:康有为、孙文;军事转型:李鸿章、袁世凯、蒋百里、蒋介石、毛泽东;外交转型:李鸿章、顾维钧、周恩来;哲学转型:胡适、陈独秀;语言文学转型:胡适、鲁迅;教育转型:蔡元培、张伯苓、胡适;建筑学转型:梁思成、贝聿铭;图书馆学转型:袁同礼、蒋复璁……
  •     虽不严谨,但感觉唐是个洞察历史的聪明人
  •     两个“转型期”的概念很有意思,很喜欢作者纵横捭阖的文风。
  •     该书之所以被禁,盖因唐之不断对中共的挪揄与隐喻。且不论其观点是否公正或偏激,此书颇值得一读。
  •     东扯点,西扯点,感觉还没入题,还有,本人肯定黑会吹牛
  •     2040年,真的能转出个定型来吗?
  •     中国社会的两次大转型,身处第二次现代化的我们,浪潮汹涌,可三峡大坝也依然高筑,浮浮沉沉,静观其变
  •     比较史学
  •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害人不浅……
  •     由于从小到大的历史课和政治课上使用是遵循“一家之言”进行学习,因而很多问题得不到令人满意的解答。以我个人的水平而言,觉得这本书写得非常有意思,一方面拓展了史学视角,另一方面作者也算是师从胡适的史学大师,听其叙叙当年旧事,也别有一番乐趣。
  •     什么玩意儿啊。。这书这么出名结果就是这么个垃圾??枉费tg还禁掉它,根本没必要,浪费一个禁的名额,帮它一禁成名。。作者絮絮叨叨不说,还要假装自己的中立客观的态度来宣扬自己粗鄙的观点,随时随地不忘标榜自己“师承适之先生”是名门正宗,恶心死了。目前来看“民国时期”和“初级阶段”的学者短期内是无法对近现代这段有客观理性的评价了。国共海外三方学者都受到意识形态的腐蚀没有独立的意志无法建立富有合理且自信的见解,这才是当代全体华人和中华文化的悲哀。
  •     干货不太多,也不太喜欢唐德刚的语言风格,不过在口述历史方面,唐先生也算是有开拓之功吧。
  •     第一本一般性,重复之处颇多,也难以服人。比如历史三峡论,因为第一次大转型用了两三百年,所以第二次也要用两百年,所以估计在2040年左右完成,这是什么逻辑??
  •     这本书虽然是《晚清七十年》的第一册,但实际上却是唐德刚序文、演讲、随笔等互相之间关系松散的文章合集,并且文章主题和内容之间多有重复。唐的文笔极度随意和口语化,简直让我想起袁腾飞和当年明月,虽然轻松易读,但多少显得轻佻和不够严谨,很多结论没有详细论证就得出,学术性和逻辑性都不强。比较让人失望。
  •     啃完第一本~
  •     唐先生这本书文笔着实清新可喜。
  •     没有预期之中的好
  •     实在有点不喜欢唐德刚的文字风格
  •     严谨治学不敢说,至少是个性情中人
  •     刚爷您这第一本有点跑题,而且密度略显不足啊。另外我算看出来了,您是毛黑!
  •     感觉并没有多少干货,一般,公知口吻。
  •     大名之下难堪大任。。
  •     自诩“说书人”,自比“看戏的”,读郭氏的书很带劲,就好像买了两块钱的瓜子,听郭德纲说相声;第一部有些观点确实重复了,且所谓“春秋笔法”,忽略了太多的细节和考证,走心,却难免让人怀疑——这样写历史真的好么?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