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觉醒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9
ISBN:9787552003796
作者:[美]沙法丽•萨巴瑞(Shefali Tsabary)
页数:262页

作者简介

帮助父母与孩子建立深层次情感纽带,实现父母与孩子的互助成长。
《当下的力量》《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作者埃克哈特•托利、专业权威媒体《心理月刊》《父母世界》《母子健康》《中华家教》《父母堂》等联袂倾力推荐!
《父母的觉醒》是一本从心理与情感层面讲述教养之道的书。“觉醒”意味着对我们经历的一切事情保持清醒,按照现实的本来面目去接受和应对它,而不去妄图控制或改变它。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养孩子的时候,要依从他们的本性,接纳他们的本真。父母的觉醒与改变是教育的真正开始。父母只有安顿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作者萨巴瑞博士提出,父母与孩子是人生旅途中的伙伴,平等互助是亲子关系的核心内容。如果父母能够放弃虚荣心、自负感、控制欲,尊重孩子的天性,就能与孩子建立起亲密和谐的关系。如果父母愿意敞开胸怀,在实践中学习,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找寻答案,就能与孩子一起获得进步与拓展。
萨巴瑞博士运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鼓励广大父母用爱意与真诚穿越家庭教育的困境,破解亲子关系的难题,实现精神的觉醒;其深刻的教养之道不仅将孩子身体、思维、心灵的培养融为一体,也让父母得到完整的成长。
《父母的觉醒》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既向父母展示了教养孩子过程中将会遭遇的种种挑战,也指导他们如何将挑战转化为巨大的机会,从而获得精神的觉醒。成为彻底觉醒的父亲或母亲,对你的孩子来说是一份巨大的馈赠。
——埃克哈特•托利(Eckhart Tolle),《当下的力量》与《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作者
当父母带着一种清醒的觉察眼光来看待自身以及最亲爱的孩子时,就能发现生命本身具备的美好而独特的力量,也就能用尊重、支持、欣赏的态度来对待自己与孩子,进而创造出相互支持而又各自独立的美景。萨巴瑞博士在《父母的觉醒》一书中,以对生命和爱的真实理解与温暖信念,与我们分享了一条实在且美好的路径,让父母与孩子同时获得滋养与成长,共同创造出爱与自由并存的关系。这正是任何一种爱的真义,也是陪伴孩子活出丰美明亮生命的最佳引领。
——胡慧嫚,《心理月刊》执行主编
我们自诩为新父母,因为我们自认为比上辈人更注重亲子关系,更强调爱与尊重。但当我们真实地面对孩子时,却会不由自主地受到习惯力量的驱使,以致在新旧之间苦苦挣扎。之所以有这份挣扎,是因为我们尚未读懂自己的情感与精神,尚未参透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父母的觉醒》帮助我们读懂自己、与自己积极对话,也帮助我们获得觉醒,并与孩子一道绽放生命的光彩。
——朱正欧,《父母世界》执行主编

书籍目录

致谢
致父母
第1章 一个真实的自我
我们所养育的是一副个性独立的精神
我们都是从不觉醒开始起步的
要想发现孩子的本真,首先寻找真实的自己
我们可以在家里建立起一种亲密感
觉醒对教养方法所产生的影响
第2章 生育儿女的精神起源
孩子如何使父母觉醒?
如何学会觉醒的教养之道?
做个觉醒的家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第3章 孩子无需事事征得认同
接纳是关键
接纳绝对不是一件被动的事
请不要用僵化的模式教养孩子
接纳孩子的程度同接纳自己的程度成正比
第4章 对自负感发起冲击
自负感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形象的自负感
完美主义的自负感
身份的自负感
规范的自负感
渴望控制的自负感
我们可以走出自负感的羁绊
第5章 孩子“带我们长大”了吗?
直面自身的消极反应
发现自身情绪化的本质
如何善待自身的痛楚?
如何应对孩子的痛楚?
一步一个脚印地做
如何驯服自身的焦虑?
第6章 生活的智慧
生活本身给予我们的教诲
我们有可能信任生活吗?
孩子无需赢取我们的信任
如何解读自身面临的种种处境?
我们可以从不觉醒中挣脱出来
一切都包含在我们的解读之中
第7章 贯穿一生的挑战:幼年期与“可怕的两岁”
父母在孩子幼年期所要学习的功课
自我发现之旅
重现发现自身节律的机会
幼儿期:一个全然属于自我的世界
幼儿期是播撒包容之心的好时机
第8章 从主角变为配角:父母在孩子学龄期的精神拓展
初中:“达到某种目标”对孩子形成的挑战
高中:无条件接纳的必要性
为什么抵抗控制欲是件重要的事?
第9章 为人父母的迷乱
母亲的特殊角色
养育孩子意味着向一种新的步调妥协
第10章 摆脱旧日创伤,做健全的父母
如果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觉得自己不够好……
如果我们一向通过取悦他人以获得认同……
我们不能做自己吗?
“不良”行为其实是在寻找自身固有的美好
缺陷不能反映真实的自我
第11章 真实基础上的家庭
我们是否意识到焦虑是一种“有所作为”的形式?
我们恐惧当下的根源是什么?
超越“有所作为”的生活
活在当下
第12章 平凡的奇迹
我们能否欣赏孩子的平凡?
“产出过度”的生活谬误
放弃马不停蹄的“作为”
回归根本
映照孩子真实自我的生活
第13章 放下那些伟大的期望
赞美孩子的本真
如何为孩子设定目标?
对孩子抱有哪些期望才是现实的?
专注过程,不问结果
使用正确的赞扬
孩子在模仿我们
第14章 在孩子的生活中创造觉醒的空间
给予孩子从容发展的空间
为孩子创造一个有意义的故事
为什么向孩子表达感激是一种有力的教育手段?
第15章 让孩子与当下紧密相连
我们是如何破坏同孩子之间的纽带的?
我们是否认同孩子的行为或他们的本质?
只要“在一起”就够了
第16章 如何应对孩子的错误?
我们是否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
如何将错误转化为精神财富?
为孩子的错误喝彩
第17章 雄鹰的两扇翅膀
缺乏包容心的孩子无法翱翔
通向纪律的精神之途
重视冲突而不要回避
如何用有效的方法实现纪律约束?
关于规则本身的规则
为什么教导比惩罚更有效?
乖张行为反映的是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
我们在孩子的行为当中有没有发挥作用?
为什么可爱的宝贝变成了叛逆的少年?
高压战术只会适得其反
如何执行“不”?
时机很关键
后记 理解我们共同的不觉醒
我们都身在其中
成为活在当下的父母
附录
觉醒指南——父母对自己提出的问题
本书精华

内容概要

沙法丽·萨巴瑞(Shefali Tsabary),出生于印度,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
萨巴瑞博士早年受到东方正念思想的影响,后又将其同西方心理学理论加以融合,从而形成了自己有关正念生活与觉醒教育的理念。

她运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帮助过各类人群,比如亚洲海啸的幸存者、经济欠发达国家的女性、年老体弱者、企业领袖等。她曾在世界各地举办研讨会,并在各大公司、学校与家长团体发表演讲。东西合璧的特点让她赢得了全球范围内的受众。
萨巴瑞博士现同丈夫、女儿一起在纽约生活。


 父母的觉醒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刚拿到这本书,看到第一章开篇的例子,我就知道这本书正是我想要的。因为就在昨天发生了一件非常让我纠结的事情,我2岁的儿子在玩他的“工具台”的时候,突然把螺丝扔到地上,看着螺丝在地板上滚动他哈哈大笑,那个时候我真的被情感和理智弄的几乎发疯,一个声音说,不行快制止他,他在搞破坏,另一个声音说,他只是在玩而已。那个时候我是僵住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最后我也没想明白,只能在他平静下来后问他,你把东西扔的到处都是对吗,他说不对,然后我带着他把东西都捡了回来。所以刚翻开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对照一下对于这件事,我的做法有多糟糕。书还没有读完,但是真的觉得书中的每一句话都耐人寻味。等到整本书读完,会再回来认真写一个评论。期待自己有所觉醒。
  •     半年前买给我妈,这次回家,我妈说写的太浅显,说孩子怎么样,就让他怎么样,杀人放火也别管他闻言大惊,看这分这么高,评分的都是傻子么,赶紧读了下也读了一些书,所以知道有时候你看不懂,是因为自己见识不够,或者不喜欢作者的观点天下乌鸦一般黑,如此看来,天下父母也是一样都无法摆脱孩纸是自己的延伸这种幻觉,没法做到把他们当做一个个独立的灵魂并且有意无意试图用自己控制孩纸的人格行为等等说白了这样纸与养宠物蓄奴有何分别最受不了的是《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到过的那种深深的牺牲精神这次回来老爸果然又说了“一切都为了我”,我当时就崩溃了,仿佛我按照他们的程序运行,现在就小康了似的想我当年年轻,还蛮受触动,后来发现这不过是以爱的名义绑架子女的一种政治手段还有一种是救世主心理,赶脚孩纸就是一切,那点没合意,就赶脚没希望了。拜托,你们就没点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整嘛,反观上一代,貌似真木有...等孩子长大了渐渐脱离你们了,就感到自己没有价值了,又把希望寄托在孙子身上,各种催,催结婚催造人我去,没完没了的绑架,某种程度上是不是感觉到凄凉呢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条件的、无私的,这是谁说的啊,无私你妹啊真是无条件的话,这种傲慢与偏见是哪来的?豆瓣上也不会有父母皆祸害小组了类似于控股,付出越多,期望获得的回赠也相应增加请问这是真正的爱吗?常常有长辈教育我,等你当了父母,就懂了如果说,我当了父亲后,也不幸沦为孩纸稍有自己不满意,就恶言相加冷眉相对,做了错事不分青红皂白上去就打,那这种父母不当也罢有一个最简单的测试的办法,来自知乎上的一个问题:女友意外怀孕了,高三的我是否应该告诉父母?这里把自己处在“父母”的角色,想象一下会怎么处理,暴跳如雷?找男方家长?骂自己的女儿?闹的鸡飞狗跳孩纸再也没脸做人?放弃优越感,还有那种莫名其妙的自负六亲不和,有孝子为什么父母一吵架,小孩就特别懂事?知乎上很漂亮的一个回答:小孩的沉默,隐忍,恐惧,以及讨好,在麻木的大人眼中,便是:懂事。但是,这是最好的礼物,因为我们可以亲手结束这一切《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说道:在你的家族中已经延续数代的趋势可以在你这里画一个句号。你是一个转型者,连接着过去和未来,你自身的变化可以影响到后世的许多人。就在第二天早晨,睡觉迷迷糊糊地时候,梦到老爸抱着我这种感觉太怪异了,首先我都成年了,怎么会被老爸抱着呢,然后突然想起来耶鲁心理学导论里描述的儿时记忆的浮现梦里还在继续,我感觉到好幸福,心里忍不住的不停的叫爸爸,原来空空如也的心,渐渐被充满了爱喜极而泣父母的爱确实是无私的,至少有那么一些时刻是的长大后,忽略了这些的美好,专注于冲突解决问题在看之前写的那些,呵呵还记得X战警里,Charles 博士说道:You know, I believe that true focus lies somewhere between rage and serenity.当时我就相信,肯定有真正的宁静,恰恰就隐藏在我们心中,而它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力量《道德经》中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回到本真的状态,会发现一些已经遗忘的美好
  •     很长时间里我都是一个害怕孩子的人,我知道小宝宝、小孩子有可爱的地方,看到长得可爱的小家伙也想去抱抱摸摸,但是说自己生孩子、养孩子那是想都不敢想的。自己总结,这种恐惧来自几个方面。 首先,我是被“管”大的那种孩子,爸妈都比较严厉,其他小伙伴都在玩耍的时候我在看书背书,成绩更是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考试结果直接决定课余时间的自由度。我觉得当孩子一点儿都不快乐,甚至很早就觉得活着就是受罪。由此也就衍生出害怕孩子的第二个原因,我觉得他们生下来就是吃苦受罪,为了别人定下的目标拼死拼活,毫无意义。 随着自己阅历丰富,交了更多朋友,看了更多书,开始明白人生其实可以过得很丰富,我开始相信孩子有存在的必要性。但是新的恐惧到来——我成了“父母皆祸害”的信徒。我不知道要怎么做父母,我觉得那是一个特别神圣、我几乎完全不可能胜任的事。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遭受跟我同样的童年,可是我也害怕自己培养出那种人嫌狗不爱的“熊孩子”。我怨恨父母管教我的方式不对,但我不知道正确的方式是什么。我悲观地想,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要如何面对这个充满未知数的世界,我怎么可能会教养孩子呢? 后来朋友推荐了《父母的觉醒》这本书。这是我第一次鼓足勇气认真学习的亲子关系的书。其实说亲子关系也不太对,更准确地说,这是一种教父母以及准父母调整自己心态去面对孩子的书。此处的“觉醒”跟大部分身心灵书籍中提到的“觉醒”是相同的,是读者自身修养的提升。利用教养儿女过程中所获得的精神和情感收益,提高自身的修养,最终使我们成为更有效率、更有能力的父母。在这个启发智慧的过程中,让自己敞开怀抱,容纳自身的不完美,相信不完美恰恰是产生改善的利器。 书中总结的“觉醒”,大概分三个方面。 首先,是关于“控制欲”的觉醒。传统的父母之道是直线型的、分等级的,父母居高临下地掌控孩子的一切。这样的家长会将自己的计划强加到孩子身上,或者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强行灌输给孩子,要求孩子一定按照他们的模式“复制”生活。 作者指出,事实上,孩子不需要父母的主张、期望、权威与控制,孩子的世界里,充满了“这是……”、“我能……”,而不是“这不是……”、“我不能……”。他们具有的是充满潜能的内心世界。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规划图,他们早早就开始接触本质的自我,体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身为家长,应该去帮助他们实现这个蓝图,而不是替他们制定蓝图。 很多没有觉醒的家长会被强大的控制欲操纵,将自己的计划强加到孩子身上。他们不懂得,培养孩子不是培养一个“迷你版”的家长,而是在塑造一个具有独立特征的灵魂。只有做父母的觉醒了,才能把自己同孩子区分开来,不把孩子当成一件所有物。当家长们不再追求控制欲的满足的时候,就会同孩子建立起一种亲密的关系,也就能够帮助孩子塑造起同他们本质相协调、相适应的人格。 其次,是关于“自负感”的觉醒。 父母生孩子,养孩子,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一种自负感。在孩子这种“弱小”的生物面前,父母不自觉地会将这种自负感表露出来,渗透到对孩子的管教中去。而事实上,并没有任何事实可以证明,父母的经验都是对的。很多父母坚信自己是正确的,不需要反思。如此一来就形成僵化的思维模式,在没有审视自己的世界观之前,就期望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去生活。这恰恰是对孩子的一种桎梏。 还有一种全知全能型家长,总是表现得无所不能,却在无形中给孩子造成恐慌或压迫感。如果孩子眼中的爸爸妈妈是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大形象,他们会觉得自己格外渺小,他会觉得自己永远赶不上家长,这就对他们认识自己的能力构成了阻碍。 所以,作者建议那些沉迷在自负感中的家长早日觉醒。“试问自己:在教养孩子的时候,我有没有特意倾听过他们的心声?如果我使用的方法效果不佳,那我愿不愿意做出改变?”“觉醒”的教养方法使父母放下那种自负感,让长幼关系成为伙伴关系,与孩子自然地实现平等。 第三点,是关于“情绪”的觉醒。 因为父母会把孩子视为自己的一部分,所以会直接把孩子的“乖”与“不乖”跟自身的情绪连接起来。孩子“乖”,父母就高兴;反之就生气。可是,每一个孩子都会犯错,有些行为会给父母招来麻烦:在幼儿园做了错事,被老师找家长,选择了家长不喜欢的爱好,从事了与家长梦想不同的职业,或者长成了同性恋……有些家长就会暴跳如雷,管不住自己的情绪。 这些父母没有认真反思的是,这些所谓的“错误”,并不一定都是错误,孩子更不应该因为这些而不被重视或者不受尊重。很多父母会陷入误区——将自己的尊严同孩子的行为混为一谈。当孩子的行为违背常规的时候,父母就觉得要承担责任,甚至因为自己“丢面子”而责罚孩子。这就会导致处理失当。 谁都想做一个优秀的家长——尤其是在人前。一旦我们感觉不够完美、达不到期望值的时候,就会感到焦虑,感到自己在别人眼里“掉价”了。接着 ,就会表现得非常情绪化。可这对孩子是特别不公平的。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当实际进展不像计划那么如意时,我们就会产生抗拒的心理,会闹情绪,因为我们感受到了威胁。当我们心中“应该怎样”的完美梦想破裂时,我们的负面情绪就爆发了。我们希望自己所爱的人和自己的生活都像受控的机器人一样有条不紊、毫厘不差。一旦达不到这个理想,我们看待人和事的态度就开始偏激过火。我们往往意识不到,恰恰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许会损害到亲人的幸福。 这里,父母的“觉醒”,就是需要粉碎那个“完美”的梦境,接纳不完美的自自己,也接纳不完美的孩子,调整身心,在每一个当下与他们和谐相伴。 读完《父母的觉醒》,我对孩子的恐惧消除了大半,对自己以后当妈妈的信心也增强了大半。没有必要想太多要如何塑造孩子,只需要平等对待那个独立的小生命就好。他有权享受他能够得到的最大自由。 对照我自己的父母,我当然肯定并感激他们养育我的恩情,也开始体谅他们的“不觉醒”。看到很多人在抱怨“父母皆祸害”,其实也是针对父母们的不觉醒。那么,当我们这一代遭受了“不觉醒”的“祸害”,以后做父母的时候,就应该注意放手,给孩子们应有的自我空间。身为父母,不能错误地认为自己有权决定孩子是什么样的人。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就有权表达自己的心声、感情,展示自己的精神世界。父母首先应当努力做到的是让孩子享有身为自己的权利,让他们在自己的命运轨迹下生活。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方向正确,但语言啰嗦,过于强调觉醒概念,较晦涩,好像在读克里希那穆提的书一样。
  •     结构略显混乱啰嗦,但内容很实际,安抚了我孕早期一段非常忐忑的时光 #
  •     童年经历对成人后育儿的影响
  •     说到底还是那些观点:1.父母要以身作则 2.尊重孩子作为不同的个体 3.接纳他们,赞赏他们,并能一起做出改变调整使大家都变得更好 不过在当下,很多观点看起来仍是理想主义,做不来的
  •     对努力说“是”,对成绩默然;对探索说“是”,对收获默然……
  •     2014.6读过,对为人父母要放下自己的成见还是很认同的,但是整本书的逻辑架构并不明显,条理性不强
  •     好书。道理我都懂做起来很难。慢慢调校自己的心态。以身作则吧。
  •     个人很喜欢的一本书。觉醒和不觉醒现在是量子态,但不觉醒向觉醒的转化才是修炼的方向哈,人生的一切经历都可以是一种享受,关键是理解到的层次和合适的心态、方法。
  •     家庭教育,孩子教育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     教育孩子的时期,也是父母的蜕变期。孩子帮我们发现自己的童年、面对人生缺陷、改善人生态度。
  •     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觉醒的父母
  •     本书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家庭成长环境对我们性格的影响,帮助大家深入了解自己的性格和思考模式形成的原因和问题所在,完全颠覆了传统观念的认知,适合具有反思精神的父母阅读。
  •     教会我们从理念上去转变,思考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力荐!
  •     非常棒,强力推荐第一书!!!
  •     被人全心全意地接纳后,精神世界就不再有孤寂感。
  •     通过孩子的行为照应身为父母的“我”——过去有什么心理阴影和行为缺陷,这个例子我还是有些感同身受的,只有自己改变了内心,才更好的引导孩子。有些地方感觉作者写得很悬,有观点还不错
  •     有点像《少有人走过的路》,只有自己成长为一个独立成熟的个体,才能平等而充满爱地对待自己的孩子。 不过作者有点啰嗦,思维不够简洁。
  •     不做情绪的奴隶,冷静,平等,主动的心态很重要。
  •     作者有点啰嗦。语言零碎,思维不够简练,表达不够明晰。强调觉醒的程度就像是在推销一个名为“父母觉醒派”的邪教一样。尽管如此,个别文字段落还是挺好的。方向正确!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