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地吃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108043788
作者:[德]卡伦•杜芙 著
页数:293页

作者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尝试改变饮食习惯的书,以生动有趣的自我经历为故事载体,讲述了一个普通人从食用垃圾食品,转向素食甚至只吃天然食物的惊人变化。这样一段经历也让作者反思现代饮食体系中的种种不可思议之现状。改变世界,只能从改变自己开始。
本书的故事性和唤起民众改变的心态会使它称为一本与众不同的书。作者卡伦•杜维,1961年生于汉堡,在未能完成税务监察员的职业培训后,她在汉堡做了13年出租汽车司机。1995年,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深雪中的沉寂家园》发表,1999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雨之传奇》。她最著名的作品还有《这并不是一首情歌》(2002年)及《出租车》(2008年)。她曾被授予多个奖项。

书籍目录

一 2009年12月
二 1月——只吃有机食品
三 亲缘关系
四 2月——继续有机
五 同情或无情
六 3月——素食
七 4月——继续素食
八 5月——纯素食
九 6月——继续纯素
十 和牛奶有关的那些事
十一 7月——更纯的纯素
十二 8月——极端纯素
十三 9月——果食主义
十四 We are the Champions
十五 10月——继续果食
十六 11月——接下来怎么办

编辑推荐

《高尚地吃:一次自我实验》作者卡伦·杜维,1961年生于汉堡,在未能完成税务监察员的职业培训后,她在汉堡做了13年出租汽车司机。1995年,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深雪中的沉寂家园》发表,1999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雨之传奇》。她最著名的作品还有《这并不是一首情歌》(2002年)及《出租车》(2008年)。她曾被授予多个奖项。

内容概要

卡伦·杜芙,1961年生于德国汉堡。与一骡、一马、两只肥猫和一群母鸡一起生活在勃兰登堡乡村。曾获的多种奖项,其创作的畅销小说《雨中书》(1999)、《这不是一首情歌》(2002)、《被绑架的公主》(2005)、《出租车》(2008)等被翻译成14种文字。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让我们来做个游戏,就像在儿童节目《芝麻街》里那样:我们挑选四种生物,把它们摆在一起,比如说,一只黑猩猩,一只狒狒,一个人和一只僧帽水母。这四种生物当中,哪一种生物与其他三种完全不同呢?这时,你会怎么回答?眼前的四种生物里,有三种长着胳膊、腿,还有一张口眼耳鼻眉五官俱全的脸,剩下的一种生物却只有一个半圆形的透明伞盖和一些软塌塌的垂须。再想想看,哪一种和其他三种完全不同呢?通常的答案是:人。原因很简单:猩猩、狒狒和水母都是动物,人昵……到底是人,对不对?你难道确信,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吗? 你真的相信,猩猩和水母之间的共性比人和动物之间的共同点更多吗?这答案的荒唐程度,就像是一只僧帽水母认为,只有僧帽水母才是动物界最高级的生物,而狮鬃水母、灵长类动物、蝾螈和犀牛,统统都属于低级动物。但是,假如僧帽水母和人一样会说话,会思考,有能力对事物做出判断,它完全有可能这样想。 人类自视为特殊物种的一条重要理由,在于人类所拥有的高智商。这种想法不无道理。的确,我们有能力计算空间的体积,有能力破解数独,有能力对自身行为做出反思,从这一点看,我们的确与其他动物完全不同。但是,一只蚂蚁,一只鳄鱼,一只松鼠,也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它们同样也是与众不同的生物。人类,或者说智人,是一种拥有异常发达和复杂大脑的动物。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问题只在于,人类的独特性是否能为我们提供充分理由,使我们自视为万物之王,因此理应享有比其他动物更多的权力,还是说,正因为我们独具反思能力,因此应当承担比其他动物更多的责任(比如,用我们的发达大脑想一想,我们究竟对其他动物做了些什么)。我们选择的答案是第一种:更多的权力。这并不是智慧,而是狡黠。我们的理由是:像人类这样有智慧的生物是不能虐待和残杀的,相反,那些智力低下的生物(=所有其他生物)则另当别论。当然,随随便便地残杀是不允许的,因为还有《动物保护法》,但是,如果是为了食用或为研制药物,一切便顺理成章。这又究竟为何?要感知恐惧、痛苦和绝望,并不需要特殊的认知能力。当面对死亡时,一位诺贝尔物理学(量子力学)奖获得者与一个头脑简单的所谓低级生物,哪一个更痛苦,是一个很大的疑问。当一头猪意识到自己就要被屠刀宰杀时,它一定会绝望地嘶叫哀号;当一位诺贝尔奖得主遇到同样情况,反应很可能与此无异。动物与人的物理特征,究竟是一种质的差异还是程度的不同,对此,人们迄今仍然莫衷一是。


 高尚地吃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一只鸡腿背后可能就是一只被同类啄得体无完肤的鸡,一块牛肉背后可能是一头被割喉放血活活烫死的牛……我从未如此讨厌作者的笔力超群,因着她把每一项对动物的虐行都描述得太过逼真,让我再也无法坦然面对多余的欲望、抑或毫无愧疚地大快朵颐了。不过不是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合上书许久之后我都在感慨这本书的写法:作者为了参透素食主义者的所以然,就真的亲身尝试3个月有机,6个月素食和3个月的果食(只吃不伤害植物性命的素食主义,比如掉落的果实,或者野菜叶子)——她把这称为”自我实验“。这让我想起去年听过的最棒的一个一席演讲,也是关于一个生活实验者,题目是《当梦想变为地址》,演讲者是大理四十英尺客栈的老板娘——一个把后半生用来做实验的女人。她的婚姻是按年结算的合伙制,她的冒险只因为回答了一个问题“如果余生只能做一件事会是什么?”于是她和丈夫放弃了稳定的工作,抱着一种何不一试的态度,去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大理,千辛万苦找到一片土地盖起来一座客栈,开始欣赏有故事的人来人往。演讲的结尾,她一字一顿地总结道“能说的话,不多了,相信的事儿,没变,想做的事儿,还有。”那坚定的眼神,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能有几个人,做到如此明白呢?有几人真正秉承“不是为了拥有,而是为了体验”而生活呢?实验者是一种很特别的身份,他不必强求选择的正确率,不必束缚自己的想象力,甚至无需考虑所谓的成本和输赢——不过是一场又一场的试验罢了,要紧的是设计够大胆、过程够细心。因此把生活当做一场实验,最大的好处就是摆脱束缚重获勇气。而且实验者,只是论证从不占有,他们是求个明白,而非拥有更多。实验者深知:知识、财富、友谊和美景最终都要归还给世界;读更多的书也好、挣更多的钱也好、结交更多的朋友、去更多的地方也好,结果不是价值所在,真正值得珍惜的是过程中的体验。做一个生活实验者,从精神层面看是参透;从实操层面讲是自我生产更多行动力的方法论。试想,如果我们不把减肥当做一个苦差事,而是一个验证不同种类锻炼方法有效性的比较试验,也许你会更有毅力坚持;如果我们不是把高考当做决定命运的唯一一次机会,而是一个验证自己学习能力的验证试验,可能每个考生都会更有自发的动力挑灯夜读;又或者不再把婚姻当做锁定两人一生的沉重责任,而是可以不断尝试怎么让另一个人更幸福的系统实验;同样,在一个实验者看来,失恋也可以脱去”青春伤痕“的负面形象,而变身不同治愈情商方法的有效性实验……这绝不是逃避或者阿Q精神,这是给自己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的机会。环顾四周,多少人,就是因为缺少另外一个视角,因此硬生生把自己憋死啊~所以,我对自己说,此刻的我不是在苦逼地为公众平台攒稿子,而是在做一个关于“读书写字能否提升幸福感”的实验呢!以一个实验者的身份存在于世,意味着要大胆想象小心求证,意味着要努力地控制干扰变量,同时对结果抱有一颗开放的客观的心。因为没有失败的实验,只有客观的反馈。人生,也是如此。所以让我们放轻松,做一枚安静的实验者吧。
  •     我不太赞同书名的翻译,有些歧义,可能吸引来的更多的是吃货吧。朋友们看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都把高尚理解为“高贵”了,以为我正在研究如何吃得有品味呢。其实我觉得,还不如说“和谐的吃”,只是“和谐”这个词实在被这个时代染上了不幸的政治色彩。作者是一个德国的剧作家,Karen Duve,女性,年龄应该在40岁左右。这本书最初是用德文著的,英文翻译是Eat Decently。将Decently翻译成高贵,貌似不是很有技术,但是似乎也没有更好的词来替换了,真是难为译者了。或者,还不说“吃得明白”更能表达书的意思,不过又显得太接地气了,是不是?这本书,是Karen纪录自己尝试不同的饮食方式,同时研究和探讨不同饮食方式背后的支撑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书,并没有上来就给你一个结论,而是给读者一个机会去边体验边思考,然后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从只吃有机食品,到素食主义饮食和纯素主义(既不食用也不不使用动物制品),到最后的果实主义(果实主义认为植物也会又痛苦和快乐),从考虑饮食方式对于健康、环境、动物福利等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来让你更多的思考和感受自己的饮食方式,选择一种对自己和世界都负责的生活方式。早在我上大学的时候,老妈就告诉我尽量不要吃鸡肉和猪肉,因为现在的鸡和猪都是用各种激素和药物催肥的,很不健康;但可惜的是老妈并没有告诉我不要喝牛奶,因为她只看到过同乡人每天从鸡棚中捡出来的由于过度催肥而暴死的肉鸡——而几千只鸡一个鸡棚里,每天死几十只是很正常的事情——和拌了激素的猪饲料,却没有看过牛奶的生产过程,而且她每天还看电视,接收着各种牛奶广告对于牛奶补钙这一早就被证明是谬论的推销。蒙N甚至不知道在牛奶中加入了什么东西,让牛奶变得香醇,这让老妈对于牛奶作为日常食品的必要性丝毫不质疑。这本书,让我真正的去了解工厂化的奶牛和牛奶意味着什么,蛋鸡和鸡蛋意味着什么。我不得不嘲笑自己的无知,以为奶牛生来就是产奶的,完全没有想过只有生了小牛的奶牛才会产奶,而我们喝的各种诱人包装下的奶制品,都是从奶牛的乳房中挤出来的液体,而这些牛奶本来是给小牛喝的。对于牛奶和鸡蛋还有鸡肉给动物造成的虐待我在这里不想多说了,究竟是令人发指还是理所当然,只有你真正了解之后,才能够做评价;各种电视广告中夸大的牛奶的作用,我也无力去澄清,只要稍微有点儿化学常识和google能力的人,都可以找到各种让人说服的依据。我在这里想说的是,我嘲笑自己的无知,我往往把一些事物当作字眼儿本身,而忘记去追溯文字背后的现实。玫瑰并不能代表一朵花的颜色、气味、形态、开放的季节、成长的过程,因为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朵花。牛奶似乎就是我们食物的一个品种,摆放在超市中,举手可得,但是一盒牛奶意味着一头奶牛要被人工授精、怀孕、生子、母子分离、挤奶、乳腺炎、抑郁症等等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但是,我也不能太多的责怪自己,在我的童年里,我看着奶奶每天给10多只鸡准备食物,有蔬菜、杂草和粮食,然后我开心的去鸡窝里拣鸡蛋,运气好的话,一天可以有4个鸡蛋呢,而鸡儿们白天都出去觅食,到了晚上会由公鸡带回院子里来,似乎对我拣鸡蛋这个行为没有太大的意见——不过谁知道呢?但是至少他们是自由的,有庇护,有稳定的粮食,提供鸡蛋,只有很老的母鸡在很特殊的日子里会被宰杀。我天真的以为,或者一厢情愿的相信,所有的鸡蛋都是这样产生的,完全没有想过工厂里的鸡一生(两到三年)都生活在不到一张A4纸大小的空间里,忍受着拥挤,不曾到达过地面,寿命只有奶奶养的母鸡的四分之一。而我依然是幸运的,对于很多成长在城市里的孩子,尤其是我的下一代,“自然”恐怕意味着人造公园、水族馆、杂志和电视上的图片、还有愤怒的小鸟和圆圆的猪,他们轻易不会知道鸡肉不是人工的合成,而是鸡的尸体;牛奶不是和可乐一样的饮料,而是一种动物赖以哺养后代的分泌物。那我们究竟是怎么了?避孕药养鱼、三聚氰胺牛奶、地沟油,我们都不再在乎使用我们产品的人了,我们只在乎结果,过程能简化的就省略,能隐藏的就不公开,能省钱的就绝不花钱,反正我先赚到了眼前这笔钱再说,谁还在乎以后?谁还在乎将来?谁还在乎他人?谁还在乎下一代?我们用超级短视的方式,割裂了所有的关系。就这样,我们默许着互相残害的潜规则,谁在乎?出了问题就是政府的问题,该送进监狱还是该逍遥法外,都和我们关系不大了。我,是动物也不是动物的我,决定放弃牛奶和鸡蛋。但是,我真的能吃得明白吗?如果不能,明天,我宁可不吃。如果不能对生命尊重,对关系尊重,那么我本身生命的意义又何在,自然为何要供养我一个毫无思想、同情心、无知的个体呢?我只是万千物种当中的一个物种当中一个小小的个体,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我就是优于其他物种或者优于其他生命。如果你曾经想改变这个世界,或许从了解自己的食物开始会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想了解你的食物,或许这本书会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     《高尚的吃:一次自我的实验》原文书名《Eat Decently》其实我不太同意这本书的中文译名《吃得适当》诸如此类的名字或许更好。一个德国女作家决定利用一年的时间实验素食,其中会有她的新感受和体验,以及和素食者们的交流,有些观点会让人眼前一亮(有些问题我之前都没有考虑到)。

精彩短评 (总计36条)

  •     没有在书店站着读第一章的乐趣,越看越乏味了
  •     行为和理由无可厚非 可反反复复讲同样的话反而削弱了文字的力量
  •     人的肠胃比良心更敏感
  •     关于当代饮食若干主义的科普与体验
  •     书得质量不错,封面图案采用了原版,觉得能够按照中国的文化再重新设计一下就好了。我也不太赞同书名的翻译,有些歧义,可能吸引来的更多的是吃货吧。朋友们看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都把高尚理解为“高贵”了,以为我正在研究如何吃得有品味呢。其实我觉得,还不如说“和谐的吃”,只是“和谐”这个词实在被这个时代染上了不幸的政治色彩。作者是一个德国的剧作家,Karen Duve,女性,年龄应该在40岁左右。这本书最初是用德文著的,英文翻译是Eat Decently。将Decently翻译成高贵,貌似不是很有技术,但是似乎也没有更好的词来替换了,真是难为译者了。或者,还不说“吃得明白”更能表达书的意思,不过又显得太接地气了,是不是?这本书,是Karen纪录自己尝试不同的饮食方式,同时研究和探讨不同饮食方式背后的支撑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书,并没有上来就给你一个结论,而是给读者一个机会去边体验边思考,然后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从只吃有机食品,到素食主义饮食和纯素主义(既不食用也不不使用动物制品),到最后的果实主义(果实主义认为植物也会又痛苦和快乐),从考虑饮食方式对于健康、环境、动物福利等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来让你更多的思考和感受自己的饮食方式,选择一种对自己和世界都负责的生活方式。早在我上大学的时候,老妈就告诉我尽量不要吃鸡肉和猪肉,因为现在的鸡和猪都...是用各种激素和药物催肥的,很不健康;但可惜的是老妈并没有告诉我不要喝牛奶,因为她只看到过同乡人每天从鸡棚中捡出来的由于过度催肥而暴死的肉鸡——而几千只鸡一个鸡棚里,每天死几十只是很正常的事情——和拌了激素的猪饲料,却没有看过牛奶的生产过程,而且她每天还看电视,接收着各种牛奶广告对于牛奶补钙这一早就被证明是谬论的推销。蒙N甚至不知道在牛奶中加入了什么东西,让牛奶变得香醇,这让老妈对于牛奶作为日常食品的必要性丝毫不质疑。这本书,让我真正的去了解工厂化的奶牛和牛奶意味着什么,蛋鸡和鸡蛋意味着什么。我不得不嘲笑自己的无知,以为奶牛生来就是产奶的,完全没有想过只有生了小牛的奶牛才会产奶,而我们喝的各种诱人包装下的奶制品,都是从奶牛的乳房中挤出来的液体,而这些牛奶本来是给小牛喝的。对于牛奶和鸡蛋还有鸡肉给动物造成的虐待我在这里不想多说了,究竟是令人发指还是理所当然,只有你真正了解之后,才能够做评价;各种电视广告中夸大的牛奶的作用,我也无力去澄清,只要稍微有点儿化学常识和google能力的人,都可以找到各种让人说服的依据。我在这里想说的是,我嘲笑自己的无知,我往往把一些事物当作字眼儿本身,而忘记去追溯文字背后的现实。玫瑰并不能代表一朵花的颜色、气味、形态、开放的季节、成长的过程,因为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朵花。牛奶似乎就是我们食物的一个品种,摆放在超市中,举手可得,但是一盒牛奶意味着一头奶牛要被人工授精、怀孕、生子、母子分离、挤奶、乳腺炎、抑郁症等等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但是,我也不能太多的责怪自己,在我的童年里,我看着奶奶每天给10多只鸡准备食物,有蔬菜、杂草和粮食,然后我开心的去鸡窝里拣鸡蛋,运气好的话,一天可以有4个鸡蛋呢,而鸡儿们白天都出去觅食,到了晚上会由公鸡带回院子里来,似乎对我拣鸡蛋这个行为没有太大的意见——不过谁知道呢?但是至少他们是自由的,有庇护,有稳定的粮食,提供鸡蛋,只有很老的母鸡在很特殊的日子里会被宰杀。我天真的以为,或者一厢情愿的相信,所有的鸡蛋都是这样产生的,完全没有想过工厂里的鸡一生(两到三年)都生活在不到一张A4纸大小的空间里,忍受着拥挤,不曾到达过地面,寿命只有奶奶养的母鸡的四分之一。而我依然是幸运的,对于很多成长在城市里的孩子,尤其是我的下一代,“自然”恐怕意味着人造公园、水族馆、杂志和电视上的图片、还有愤怒的小鸟和圆圆的猪,他们轻易不会知道鸡肉不是人工的合成,而是鸡的尸体;牛奶不是和可乐一样的饮料,而是一种动物赖以哺养后代的分泌物。那我们究竟是怎么了?避孕药养鱼、三聚氰胺牛奶、地沟油,我们都不再在乎使用我们产品的人了,我们只在乎结果,过程能简化的就省略,能隐藏的就不公开,能省钱的就绝不花钱,反正我先赚到了眼前这笔钱再说,谁还在乎以后?谁还在乎将来?谁还在乎他人?谁还在乎下一代?我们用超级短视的方式,割裂了所有的关系。就这样,我们默许着互相残害的潜规则,谁在乎?出了问题就是政府的问题,该送进监狱还是该逍遥法外,都和我们关系不大了。我,是动物也不是动物的我,决定放弃牛奶和鸡蛋。但是,我真的能吃得明白吗?如果不能,明天,我宁可不吃。如果不能对生命尊重,对关系尊重,那么我本身生命的意义又何在,自然为何要供养我一个毫无思想、同情心、无知的个体呢?我只是万千物种当中的一个物种当中一个小小的个体,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我就是优于其他物种或者优于其他生命。如果你曾经想改变这个世界,或许从了解自己的食物开始会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想了解你的食物,或许这本书会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阅读更多 ›
  •     我应该永远不会放弃吃肉,但这本真的写的不错,原来德国人行文风格也这么实在搞笑。我们可以按照我们的生活方式继续下去,但也要尽可能去了解别人生活的缘由。
  •     从伦理的角度反思该怎么吃,算是践行价值观的易被忽视实难坚守的事
  •     想想自己是什么,再想想自己在做什么,然后发现果然还是不想不听更轻松愉快。 我知道,但我仅仅是知道。
  •     有意思。
  •     除吃以外无大事,封面很讨喜=w=
  •     第一个让我很感动的是,亲身实践。所有都试一遍。坚持更不用说。而且不简单实践,而是深入了解,知道各方面消息,采访有关人士。并不等着他人,先进行自我改变。同时,处于良心角度而不是为了个人健康等私利。但她平易近人,不会从道德制高点进行说教,而是让你切身感受,使一切都十分可信。
  •     文笔不喜欢,但觉得描述很真实。作者通过自我内心斗争以及各种考察,试验了有机饮食,素食饮食,果食饮食。让我们对这些方面了解更多一些。她从道德伦理方面分析不同的饮食,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慈悲。以后,想慢慢改为吃素食了。
  •     倒是让我戒了饮料
  •     2星半。翻译蛮烂的【作者自己有些观点太偏激了【感受到了封面的恶意【某些数据还是标上出处吧,即使不是正经学术著作【我的大DNA就这么中枪了←明明是反讽好嘛!!!
  •     “自由并不单纯意味着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也意味着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意味着拥有信念并依照这种信念去行动,否则,我们将永远处于蒙昧之中。在蒙昧状态下,我们往往会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义愤填膺,但在面对真正令人愤怒的事情时,却表现得麻木不仁,无动于衷。”
  •     还不错 看了会让人打算做素食者
  •     在笑声之余,对我们的食物供应有了新的认识:肉类、蛋和奶制品怎样而来,那些被人类利用的动物生存状况如何悲惨。是到调整饮食结构的时候了!
  •     有机→ 素食→ 纯素→ 果实 简直走火入魔!
  •     看完本书,觉得以后都不能愉快地吃肉,鸡蛋和牛奶了,因为无论吃哪样,都是极大的罪恶。
  •     火锅闹肚子后连着吃了两天素,今天一下午都在想念鲜嫩多汁的牛排,再加点黑胡椒酱汁,简直人生美好时刻!我是注定成为不了一个纯粹素食者了,你们加油!
  •     很多视角是我们曾经没有注意过的,比如植物也会有痛感,比如那些我们习惯作为食物的动物它们的生活状态。
  •     从没有想过的角度
  •     本来以为这本书是教育我们要如何吃的更健康 结果讲的更多的是动物保护和植物保护 看完了这个以后吃鸡肉 猪肉 喝牛奶 吃鸡蛋 的时候都有一种异样的赶脚
  •     可以读读
  •     纸质不错 看着舒服 食素是为了慈悲、恻隐之心~时下人应当看看的
  •     这本书不是以结论的形式告诉我们应该吃什么怎么吃 而是在描述作者饮食改变过程的思考之后 让读者自己思考目前的饮食习惯在伦理上是否真的正确 至少现在吃肉会想起书里的一些内容 可以慢慢开始戒肉
  •     我完全没有被作者的逻辑说服,但是这个故事还挺有趣的。让我再次感到阅读的乐趣,可以看到那么多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我没想过吃素,即使在我知道动物们的生存状况之差的情形下。我无法把自己放在那么高的位置,对众生怀着仁慈和悲悯。我更像是一个坚定的进化主义者,人类走到今天这一步,自然可以为所欲为,但后果也会自己承受。我想说所谓果食主义者实在太虚伪,这里面的逻辑漏洞也太多。自然界向来是弱肉强食,我很想知道如果他们面临被猛兽吃掉的情形,是否选择被吃掉。而把人和动物看成一样,甚至和植物一样,这样真的好吗?虽然作者被洗脑了,但是最后还是没有做坚定的素食主义者,做了很多妥协。我很喜欢她这种诚实。
  •     真正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的一本书,不是鸡汤,而是实际行动。
  •     能让人在轻松的阅读环境下思考自己的饮食甚至生活方式,挺不错的书!
  •     16.09.06 05E看完书就忙不迭的给自己定了个素食套餐聊以安慰。书本阐述的角度很新颖,是平时接触不到的,还有一些科普性实验性的论点,也表示赞同。唯独文字翻译的不喜欢,太罗嗦太局限。
  •     唠叨无聊风格鸡汤 烦 = = 简直反面宣传
  •     作者通过理解当代人作出如何吃的选择来反思人类社会既有的伦理概念,可以了解很多有机食品、素食方面的观点。
  •     大量让我艰难思考的问题。该如何继续做一个素食者?最可玩味的是作者最终的决定。
  •     《高尚的吃:一次自我的实验》原文书名《Eat Decently》其实我不太同意这本书的中文译名《吃得适当》诸如此类的名字或许更好。一个德国女作家决定利用一年的时间实验素食,其中会有她的新感受和体验,以及和素食者们的交流,有些观点会让人眼前一亮(有些问题我之前都没有考虑到)。
  •     感觉很多人都是在一段长时间的疯狂暴饮暴食或者彻底毁坏肠胃的生活之后才逐渐走向比普通人更克制的饮食节奏的?但……这实在不可爱啊
  •     字里行间有强迫的痕迹……不过,参照许又新诊断方法:心理冲突与道德相关,所以,还不算是心理问题……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