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瘾五百年

出版日期:2014-8
ISBN:9787508646479
作者:[美] 戴维·考特莱特
页数:288页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写给容易上瘾、关注瘾品,对瘾品的历史感兴趣的读者。
早起喝一杯咖啡,疲倦时点一支烟,聚会时来一瓶可乐,你对这些习惯上瘾吗?
酒精、烟草、咖啡因、鸦片、大麻、古柯叶,瘾品已经深深渗入了我们的生活。本书综合了心理、药物、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的研究,详细介绍所有能让人类成瘾的物品,以及瘾品背后的经济、文化和战争。瘾品在历史上的力量有多大?它们为何有合法与违禁之分?是什么力量将瘾品的流行推动为规模庞大、模式各异的商品贸易?作者从瘾品的功能用途到它们的发现,到全球贸易的流通和经济政策,全面介绍精神瘾品的文化,追踪出大众化瘾品进入全球贸易主流的来龙去脉,内容有趣,视野广博,令人眼界大开。毫无疑问,它是一本关于瘾品文化史的经典著作,也是一本横跨世界史与药物史的杰作。
---------------------------------------------------------------------
关于瘾品,你知道吗?
瘾品贸易盛行于一个饥渴心灵取代了饥饿肚皮的世界。
医学研究证明,服用让人上瘾的东西都会侵蚀人大脑的判断机能,所以烟鬼和酒鬼十有八九都喜欢撒谎,不光是心理问题,还有一定程度的生理原因。
幸福感与解脱感都是化学分子凑巧产生的结果。身体机能在快感方面很是吝啬。诱发幸福感的神经传导素分配得非常俭省,而且大都发给对于求生或繁衍后代有益的表现。瘾品会蒙骗这个发送系统,促使这些诱发快感的神经传导素暂时增多。
日子过得无聊痛苦的人比忙碌满足的人更容易想要转换精神状态。近代早期90%的人口陷于痛苦贫穷之际,正是烟草等新兴瘾品成为大众消耗品的重要时机。这些东西是对抗难堪处境的意想不到的利器,是逃离现实桎梏的新手段。
现代资本主义特有的催吐天才是:教我们为了某一类产品或服务而违背自己的理智判断,然后再卖给我们另一批东西来应付已经造成的伤害,以便我们能够回过头来消费更多造成最初伤害的那些商品。

书籍目录

"目录
绪论
第一部分 瘾品资源大汇集
1 三大宗:酒精、烟草、咖啡因
葡萄酒
蒸馏烈酒
烟草
含咖啡因饮料与食品
糖在精神刺激革命中的角色
2 三小宗:鸦片、大麻、古柯叶
鸦片
神圣的吗啡
印度大麻情结
欧美大麻情结
古柯叶与可卡因
3 解开销售之谜
欧洲的销售
美洲的迷幻药物
区域性植物瘾品的未来
环境影响
瘾品流通的版图
第二部分 瘾品与贸易
4 魔法师的学徒
价值极高的药草
酒是良药
安非他命民主风
医疗的两难
5 享乐的陷阱
进化的矛盾
接触的机会
上瘾、耐受性、需求
性交与生意
靠社会问题获利
6 逃离商品地狱
让人消失
芥菜种子的比喻
广告公司的能耐
继续抽下去
“麦克世界”
第三部分 瘾品与权力
7 人民的鸦片
苦工无了时
畜牲与军人
瘾品与娼妓
物品交易与奴隶买卖
8 税收与走私
税收的不同类别
税收上瘾
轻重问题
多重算是太重?
9 大逆转:管制与禁止
反对瘾品的非医疗使用
工业化世界里的瘾品
医界的指控
中国: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
10 合法瘾品与违禁瘾品
合法瘾品的害处
瘾品的政治现实
上行下效
民众的抵抗:以苏联为例
违禁瘾品
合法瘾品

内容概要

戴维·考特莱特,北佛罗里达大学历史学教授,著作包括《暴力之地:从边境到内地城市的单身男人与社会失序》、《黑暗乐园:美国鸦片毒瘾的历史》。


 上瘾五百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4条)

  •     你知道吗?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香烟、茶、咖啡、酒、糖等都是瘾品(在本书中是一个中性词,泛指各类合法与非法、温和与强效、医疗用途与非医疗用途的麻醉及提神物质)。那它们与其他瘾品有何区别?作者为我们做了详细地解答。本书共三篇。第一篇概述世界各地的瘾品资源,作者将其分为酒精、烟草、咖啡因三大宗,及鸦片、大麻、古柯叶三小宗。第二篇介绍了瘾品与贸易,也介绍了作为医疗和娱乐产品的精神刺激物。第三篇介绍了瘾品与权力的关系。许多瘾品最初的使用都是源于其对人类和动物的疗效。其能带来快感、改变意识状态的功能渐渐使其脱离医疗范畴,进入大众消费的领域。但是由于管制系统的存在,使其变成了既危险又赚钱的产品。通过本书,我知道了作为“精神刺激革命”的瘾品,是伴随着近代早期的越洋贸易和帝国扩张而成了全球性的商品。可以说,瘾品贸易获得的暴利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而以攫取巨额利润为目的的贸易带来的后果就是瘾品的滥用。当滥用严重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严重危及到社会、国家的安全时,才会受到管制和禁止自由的流通。在书中,作者用简明的文字系统梳理了各种主要瘾品的原产地及进入全球贸易体系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作者综合了心理、药物、经济、文化、生态等多学科的研究,详细介绍了所有能让人类成瘾的物品,及其背后的经济、文化和战争。对这些在医学上救人在生活中会害人的瘾品,作者揭示了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可以说选材角度新颖,知识广博,令人耳目一新,充分体现了作者研究功力的深厚。诚然,这是一本瘾品文化的经典之作,也是一本横跨世界史与药物史的杰作。书加了活动封面,这是最令我深恶痛绝的。因为读书的时候活动封面容易滑动脱落,需要读者时时加以整理,给阅读带来极大的不便,精神极为不爽。这活动封面是个华而不实的东西,因为书本来已经有了封面,再加上一个活动的,完全没有必要。同时,这增加了书的成本,当然会转嫁给读者,读者属于被消费了。并且这也有违建设环保型社会、节约型社会的时代精神。
  •     一旦人的大脑对某类瘾品上了瘾,那么对它的需求就会和对空气、水和食物的需求一样,成为控制人类行为的最强动因之一。这是发生在人类身上耐人寻问的情况:当人的意识清楚地知道使用瘾品对于肉体是完全无益甚至是大大的戕害,但为了满足此刻的生理需求,最原始的欲望将凌驾于所有的理性和意识之上。许多案例证明,对于这股欲望,即便是意志力最强大的人也难以抵挡,因为对瘾品上瘾之人,并不仅仅只是产生了心理机能上产生了偏差,连同整个神经系统都会出现器质性的病变。当然,作者并不是一个生理学家,自然无意要从病理学和毒理学的角度和我们谈论瘾品;如果仅仅是将瘾品定性为一堆化学方程式,那么想见也难以看见为什么瘾品能够在人类社会五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形影不离”。非但没有消亡,反而在消费的数量和种类、遍及的区域等等指标上“形势一片大好”。这就是作者要为我们揭示的秘密:瘾品也是商品,一样适用于经济学中关于市场、产品的那部分理论和原理。事实上,当今流行于世的瘾品——无论是能在市场光明正大地流通交易的三大宗:酒精、烟草、咖啡因,还是仅存于黑市之中的三小宗:鸦片、大麻、古柯叶,都成功地完成了它们的商品化过程。通过对西方历史的深度分析,作者认为,一种瘾品的流行一定是要建立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扩张之上的(在过去是殖民地扩张,在当前则是文化扩张、意识形态扩张)。没有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横冲直撞,没有享乐主义“饱暖思淫欲”的邪念(书中称其为“精神刺激革命”)作祟,没有科学技术在拜金主义的引导下误入歧途,那么那些原始的天然瘾品就只能被遗忘在世界的某一个小角落里,而那些经人工制造的合成瘾品可能也一直会被牢牢地关在潘多拉的魔盒里。作为商品,作者认为瘾品有着其他产品不具备的一大好处,就是它是成本低廉却回报丰厚的赚钱工具,也是极权奴役他人的枷锁。说到赚钱的工具,香烟和酒精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当政客们明知这些弱瘾品带给社会和自然的,除了对人的健康和自然资源的透支以外,并没有其他正面的、积极的东西,他们非但没有严加约束却默许甚至鼓励制造者通过狂轰滥炸的广告招揽来一批又一批的嗜瘾者,显然就是为了要从瘾品消费市场中分一块肥肉。说到奴役的枷锁,毫无疑问鸦片最有说服力,英国佬不正是靠着鸦片贸易让大清王朝俯首称臣的么?此外,当今的军政府、恐怖组织,不少都要通过种毒(罂粟、大麻)制毒(海洛因、冰毒)贩毒的勾当来获取维持势力的经费。当然,一个巴掌总是拍不响的。瘾品、毒品可以猛如虎,但离开了人脑,它也只是一颗颗植物或一坨坨化学物质。正是由于在人群之中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内爆发了那场精神刺激革命,让正在经历困顿、空虚、受伤等等精神问题的人极其需要通过化学物质的刺激来让难以事事圆满甚至是悲惨的生活变得富有意义,让不知为何的存在变得充满快感,有意义又有快感的生活,谁不奢望?其实瘾品一点错也没有,甚至许多瘾品(茶、香烟、槟榔、吗啡、安非他命、杜冷丁、可待因等)在一开始就是为治病救人的,问题出在人们对于使用他们的原因、方法和态度。对于瘾品,国内可谓是谈虎色变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众对于瘾品缺乏正确、客观和理性的认知,笼统地将瘾品与毒品画上了等号。其实瘾品有一个庞大的家族谱,追根溯源起来上可至石器时代,下还将会出现许多现在还没有的新物质。试图把已存在的所有瘾品都说清楚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口诛笔伐地去批判、妖魔化瘾品,又有悖于理性的精神。当我们兴奋地谈论有关于美酒、香烟-雪茄、咖啡-巧克力甚至可口可乐的产品文化时,原来我们是在谈论瘾品;当我们谈论海洛因、病毒、摇头丸等瘾品泛滥的现象时,原来我们又是在谈论商品。诚如广告语所说,这本书的的确确让我在世界史与药物史的范畴里大开了眼界。
  •     我没成为酒鬼,是因为我从来都拒绝第一杯酒。(洛克菲勒)洛克菲勒是个有钱人,每个洛克菲勒好像都很有钱。洛克菲勒家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因为他们很有钱,所以大家喜欢讲的,往往是那些有关解释他们为何有钱的段子。但最有趣的,其实是我上面引用的那句话。并且,洛克菲勒一家最热衷的公益事业,往往与“瘾品”有关。“瘾”这个字在汉语中,字形看上去就很有趣,首先它被认为是一种病(病字部),其次,这种病是“隐秘”的。隐秘往往意味着不洁。在英文中,对“瘾”的表达往往是词组forces of habit(习惯之力)。些微的不同表现的也是东西文化的差异,对于“瘾”,西方人并没有太多涉及感情色彩的探讨。这本“瘾品史”是以纯粹西方的视角写就,因而即使是少量涉及东方的内容,写的也不是很详尽,算是憾事一桩。“关于瘾品的五百年史”,在全球史的层面上,“五百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标记——从现在向前回溯五百年,我们刚好可以来到航海大发现的年代。这样被看做是现代的开端——世界第一次被连成了一个整体。在作者看来,这也是瘾品历史的开端——在全球范围内共享一种瘾品具备了可能。其实“瘾品”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从广义上理解,任何令人痴迷的,似乎都可以看做其中的组成。而在这部作品中,瘾品在更多时候指的是烟、酒、咖啡和鸦片——违禁或不违禁,但是具有广泛甚至是难以想象的影响力的“物品”——人们借这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可以换取许多难以置信的价值。违禁品——或者说毒品还是作品探讨的重点。近日来,明星吸毒案成为热点。粉丝总会有这样的言论,认为“吸毒”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在读过这本书,相信对于这一行为的认识,会更加深刻。所以你看,你总被骗,还是因为你读书少。对于瘾品的讨论,最终应该归结到人对于自我的控制能力。人是利己的动物,可在这样一个毒品的危害尽人皆知的年代,毒品仍然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看似是一个令人捉摸不透的难题。但是答案很简单,有人会选择毒品,是因为与后续的危害相比,他们愿意选择现时的快感。于是有关瘾品,大抵上也是一场博弈吧。只是倘若选择做一个赌徒,也许总是要陷入困境之中。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其实还挺想了解一下,精神刺激物品的故事,但觉得这本书写的不够有趣味。
  •     补
  •     瘾品与税收的关系真的是理不清
  •     总结:对于瘾品的管制,与上瘾程度及其社会危害的关系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相反它其实是一个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相互博弈的过程,其中经济占据理所当然的主导地位。此外这本书阅读感挺好,有严肃讨论但基本上走科普路线,几个小时就能看完。
  •     烟草,酒精,咖啡和毒品等精神瘾品的历史。合法瘾品中的烟和酒危害性比违禁瘾品更甚。结构略松散,写法严谨。
  •     文化史研究的一部还算不错的作品,作者理论知识不足,但是倒是提供了很多有意思的史料。
  •     哪能刚,学到很多怪知识。感觉像理科生写的,看书的时候能看到作者写书的脉络一样。
  •     浩浩汤汤,这类书总是可以无限扩容。人生苦短,何不活得像个百万富翁?为了捱过痛苦的没有尽头的生活而选择瘾品,也许这就是家庭婚姻的作用。
  •     无处不在的瘾啊
  •     殖民者的传播,本土化之后成为社交的一部分,加上瘾品自身的成瘾性,以及无处不在的植入广告将瘾品和生活绑定在一起,造成了流行。
  •     有趣。
  •     有意思
  •     内容和形式都挺好的,但……各种举不出具体实例典籍出处的瞎逼逼啊…尤其对于美国本土以外地区…主观臆测的东西有点多,坚决不能归到科普类啊,趣味历史线梳理吧。哦对了,这个特别适合用微信读书的朗读功能播放!所以感觉这位译者的翻译挺棒的
  •     读后更上瘾
  •     给小格子也买过一本,唉
  •     瘾品问题,近五百年才成为主要问题。全球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     可以读出笑声的科普书,大概没文化,所以学到了很多知识~
  •     写书以前搜集资料。专业搜集资料写书。
  •     一部瘾品历史的流水账。 无聊得有如中学历史教科书。
  •     读书笔记从2016年整理到17年。荒废了好长时间。这是本好书,很详细分析了瘾品的前世今生。很好奇中国毒品泛滥程度,下一本书《我的凉山兄弟》
  •     看完会有特别的角度看待一切你消费的东西,买可乐,买咖啡,吃肯德基,这些消费其实变相就是利用人类追求刺激和欲望而换成钱
  •     讲了瘾品从当地植物,如何趁着经济全球化变为世界风潮。统治阶级如何用瘾品控制底层,用上层好恶决定瘾品是否禁止。瘾品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一定广度,但是还要通过其他的书来相互补充。
  •     #DayOne#
  •     可读性还好啦,断断续续用睡前时间读了一遍。无笔记,记忆点蛮多的,偏碎片。不烟不酒不嗜糖不敢吸毒买不起好茶的我,还是一头栽进游戏里了(T▽T)
  •     内容分析的很细致。读了一半,有时间了再读
  •     称不上读过,读了前面几章,因为付费,又不是非常感兴趣就作罢。 生理上的快感和刺激,始终还是不能逃避的问题。
  •     一般般
  •     上一本读过类似的书是《六个瓶子里的历史》。读这类书往往能发掘由某个流行度或话题性足够的消费品追本溯源而得的社会文化史的一片残角。
  •     这本不厚的小册子几乎颠覆了我的近代史。可以毫不避讳的讲,瘾品是工业革命的催化剂,从鸦片战争,到奴隶贸易。从圣雄甘地到彼得一世,掌握瘾品话语权就掌握了政治和经济。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了网络游戏和赌博这两个精神瘾品。
  •     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乃是人类固有的欲望,西方主位视角出发的文化史研究,史实似乎比较浅和不完善,但是阐发出来的主轴还是值得思考,我们用对一些东西上瘾,用另一些东西抑制瘾头,这两种东西可能都是同一结构和体系的产品
  •     以一个回溯性的角度记录瘾品的发展史,从全球贸易,移民习惯,文化导向,政治游说等方面记录各个级别的瘾品。 读的很爽,也学到一些东西。就是觉得不够系统。
  •     咖啡、酒精、烟草、你。这其中永远是有两样戒不掉的。一个守恒定律。
  •     在一只老鼠身上安装一个多巴胺制造按钮,它会不停的摁,不停的摁。然后死去。人的生物性也逃脱不掉这种宿命。只是命运的颠覆比较缓和,我们像温水中不懂挣扎的青蛙,最后却是一样的结果。
  •     作者不是一个负责任的作者,一些外国的社情并非确实而是自以为是的胡说八道。竟然说亚洲人由于天生基因里不能受酒精所以一直没有喝酒的习惯。这让杜康的脸往哪里放。 整体写的也不好,可能我不习惯西方人的逻辑思路?不如香烟的世纪写的透彻。
  •     作为史的话,作者的功力严重不足!
  •     情深不寿,茶、咖啡、美酒等所有可以带来快乐的东西都可以成为drugs。毒品制造虚假繁荣的幸福感,又回过头狠狠一巴掌叫你不要再做白日梦。喜欢的东西让人沉迷却又告诉世人要远离。
  •     瘾 快乐太稀薄,还要与痛相搏 你单纯不做作,还总是变着花样讨好我 我知道我不爱你 可我逃不开人世的艰辛和这生命的空虚 我需要你的刺激
  •     挺有意思的 虽然只看了咖啡因和糖那一段
  •     瘾品贸易盛行于一个饥渴心灵取代了饥饿肚皮的世界。 原来除开解决饥饿肚皮的食物饮品都可以称之为“瘾品”,烟、酒、茶、咖啡、巧克力、可乐、甚至盐……还有我们当地盛行的槟榔。人类需要多巴胺的精神刺激,所以瘾品无处不在。书中很多冷知识,大量的历史细节,读起来像历史课本,但又依据章节在全世界范围跳来跳去,趣味性差了,读着很累。
  •     没有瘾,也是无趣。
  •     从“瘾品”的流行史看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特点,因吹斯汀~
  •     错综复杂的工业后遗症
  •     略显晦涩,缘于我对欧美历史的不了解。
  •     非故事性的书,阅读起来略乏味。但坚持下来,会有所收获。 比如,我曾经将戒烟、戒酒想了太简单,觉得国家只要出台严格的政策就好。但其实这样会适得其反; 比如,税费的制定也没有那么简单。要考虑临近的国家,以及走私的价格; 比如,烟草喜悦肥沃的土地,但土地缺厌恶烟草,因为烟草的种植会令土地贫瘠。 很多时候,面对不理想的情况,我都会抱怨国家政策的不完善。看了《上瘾五百年》后才知道,仅仅一个瘾品的管制,就很难实施,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何况国家领导人需要考虑的问题远多于瘾品。 最后,分享一句令我印象很深的话:『如果你想赚钱,要挑一个可靠的坏习惯。人在年头不好的时候会放弃很多必需品,却绝不会想到要戒掉自己的坏习惯。』人要戒掉自己的坏习惯很难,特别是在无聊、苦闷的时候。所以,保持充实、喜悦的生活很重要!
  •     越读越想读的一本书。人类成瘾原因最被讨论的是瘾品有助于对现实的精神逃避,从做出决定的那一刻起身体机能一旦接受了瘾品就会不断转变,从而机体和精神不断螺旋型地相互影响最终导致上瘾。上瘾500年,考特莱特大概还会说,这会继续下去。
  •     主要还是以从新大陆流传出来造福(祸害)世界的咖啡,烟草,可卡因等来叙述瘾品的历史,对人类行为,社会影响。当然最大头的烟酒咖啡茶叶是叙述的重点,管控,发展,未来。最后几个章节啃得有些费劲,可能主要是和瘾品控制的制度,对策相关的内容,当然翻译过来的文字比较干巴巴可能也有干系
  •     第一章讲的实在太无聊,不适合出书。后面渐入佳境,有理有据且行文流畅,突然发现很适合作为辩论参考书。
  •     手机瘾,游戏瘾,各种其他瘾呢?应该再讲讲,本质是脑内激素的变化,怎么解决呢?
  •     翻译很烂
  •     瘾居在烟酒糖茶里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