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隨喜

出版社:如果
出版日期:2012-2-21
ISBN:9789866006067
作者:胡蘭成
页数:216页

作者简介

「對文明謙虛,對祖先謙虛,獻一炷香來念《心經》,是現代人改變情緒的第一步。」
民國才子胡蘭成,不世出的日文著作,中文譯本首度堂堂上市!
★翻譯家劉慕沙親自審定
★朱天文專文作序
多年來,喜愛胡老師中文著作的讀者,一直渴望能閱讀他的日文撰述。尤其此書《心經隨喜》。──朱天文
這是志士的胡蘭成,以他流亡的生命體會,為我們講述的心經。
1966年胡蘭成亡命日本,應邀在名古屋講述心經,這段期間,流亡如新,生命亦彷彿在蕭條之境中,才更能體會創造的生機。所以胡蘭成說:「比起佛僧,志士更親近般若心經。」
胡蘭成講《心經》,彷彿是在聊生活、談時局、說歷史、觀賞藝術,但談著聊著,卻又印證了佛法不離人生。
.般若心經的「心」亦好比是草的「芯」。現在已是春天,草長出了芽。你看那樣柔弱的東西,卻能破土而出,是因其生命之芯無比堅強。
.只要無心虛懷,就能明白世事所映照出來的文明的肯定。般若心經就是說的這種明白與肯定,也把人世的風景說了出來。
.五蘊皆空的修行就是佛教的「戒」、儒家的「節」、道教的「損」(減少),還像日本神道的「祓」,字雖不同,卻是同一件事。
.若能從因果律中解脫出來,則當下即可以擺脫宿命。人類的智慧與風流的極致,照《易經》所說的,就是要依從和擺脫因果律之事。最後在因果律不可抵達的地方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幸運。
.色即是造形,空依造形而表現。空是被創造之物,非自然界的空間。書法與篆刻不只是因布白(線與線之間)而生空,線條本身即是空。
.寂滅是物之始,是尚未發生喜怒哀樂之前的境地,潛伏著創造性。
.無得亦可說是「大得」。我們文明中的「得」字不同於佔有。無求,則物主動向我而來,因此獲得富貴亦是歡喜之事。我們不是要佔有物,而是與物保持良好關係的共存。
.不知「無」的境地,不能使用正形正色正音,而費盡心思扭曲使之成為一種趣味,只能說是無明的作為。
這本書孕育了胡蘭成之後寫作《禪是一枝花》的思想核心。

书籍目录

朱天文序
保田與重郎序
自序
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第四回
第五回
第六回
第七回

内容概要

胡蘭成(1906-1981)
原名胡積蕊,浙江紹興人,中國近代作家。抗戰期間在汪精衛政府裡擔任宣傳部次長、法制局長等職,故戰後遭到通緝,輾轉流亡至日本。一九四四年與名作家張愛玲結婚,三年後離婚。一九七四年,胡蘭成獲准回台,任教於文化大學,之後在台灣先後出版了《山河歲月》、《今生今世》、《禪是一枝花》,既引起很大的迴響,又惹來巨大的批評。七六年胡蘭成回日本,一九八一年病逝於東京福生市。胡蘭成在日本期間,結識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湯村秀樹、大數學家岡潔,以及文壇、政界許多名士,他們彼此以文會友,抒發志向,對胡蘭成後期思想也產生許多影響。


 心經隨喜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胡兰成:真想对这个时代发出惊人之语曾园□编辑,广州读完胡兰成的日文著作《心经随喜》,心情有些复杂。这本书没有想象的好,但也不坏。朱天文在序中透露:一九五0年胡兰成离开大陆,自香港偷渡至日本,在静冈清水市池田笃纪家暂居半年,每天去教日文的先生那里,开始学日文。六0年代中期,胡兰成应邀在名古屋讲《心经》。胡兰成在序中说:“因有梅田美保女士为我润笔和誊写,我才敢于用日文书写,要说是两人合作而成,我亦欢喜。”1(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石刻家山田光造说:“胡先生的日文写作很特别,常常不合文法,却正是魅力所在,如果把他修饰得合乎日文,反而失掉什么似的。”这种情形大约与苏联哲学家兼间谍科热夫用法语讲授黑格尔类似,他那种怪腔调在未来法国名家听来,颇有些奇特的魅力。六0年代,科热夫恰好也到了日本,后来在自己的《黑格尔导论》的新版序言里说,我原来的论断错了。他大概是被日本人之间的那种谦卑劲儿给镇住了,觉得自己那套主奴辩证法、承认与争斗的理论有修补的必要。同样,在筑波山演讲的胡兰成也被筑波山农民的谦卑触动了。农民常说(淳朴中未尝没有狡黠的成分),筑波山的煤渣也都是麦克阿瑟元帅的。《心经随喜》也用大量篇幅讲到谦卑与感恩。读者如果是第一次接触胡兰成的书,可能会对他的写作心存疑虑。实际上,不少学者对他的书都抱有敌意,李欧梵接受电台访问的时候就说过:“胡兰成的美学都是骗人的。”比如说,下面一段话我们该如何理解呢:为何可以称观音作观世音菩萨,或观自在菩萨呢?前面我说过观音是新石器时代的神。旧石器人是洞穴壁画的时代,新石器人是太阳、音乐与数学的时代,因为与音乐有关系,遂称观世音。又添加了念珠。而心经说的是菩萨的修行,观自在就是其修行的心得。对佛教稍有了解的人,比如说读过吕澂的《印度佛学源流略讲》、渥德尔或平川彰的《印度佛教史》、迈克尔·卡里瑟斯的《佛陀小传》等可信书籍的人,恐怕会接受不了胡兰成的这种叙述方式。更多的人听过钱文忠教授在电视讲过,“观世音”其实是梵文A valokiteshvara即“观自在”的误译,这个错误早就由玄奘发现并在《心经》中改正过来了。事情也未必就那么简单,据钱文忠的师兄云中君考证,玄奘关于观音的说法其实只是他自己的一家之言。玄奘的著作里到处说某某梵文名词的汉译不对,某某梵文名词的汉字读音为讹,有些是有道理的,有些则并没有道理。因为印度语言本身也在变化。A valokiteshvara存在着另一种写法:A valokitasvara.前者拼写中的“ishvara”即“自在主”,而后者拼写“svara”即声音,所以“观世音”与“观自在”都没错。玄奘的梵文有问题,云中君这种说法可信吗?学者徐文堪提到过,美国学者那体慧(JanN attier)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推论:《般若心经》最早是从《大品般若》中抽取一些段落,再回译成梵文,而回译者就是玄奘本人。但再把《心经》与梵本《大品般若》比对后,发现前者的梵文语言多有不妥之处。这是不是说,玄奘梵译汉挺好,汉译梵就不那么让人放心了?随意扫视上述梵文专家眼花缭乱的迷人辨析,我们至少会感觉到“观世音”与“音乐”之间的任何关系都可能是不成立的。2研究胡兰成的台湾学者薛仁明在他的专著《胡兰成·天地之始》中说过:“胡的著作,有太多‘似非而是’的东西,乍看之下,处处矛盾,非得深入了解,否则不容易读出背后更高的统合。”他还说:“胡的《今生今世》若以知识性来看,实在不及格,里头的引文,处处有错(他大部分是凭记忆来写);但这完全无损于该书丰富之生命性;又如《中国的礼乐风景》,若从专业角度来审视,胡谈中国音乐,不乏谬误之处,但这也丝毫不妨碍他对中国音乐整体之观照成就。”(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如果在比较长的时间段里读过胡兰成的书,应该会觉得这是不刊之论。胡兰成这种古怪的写作方式会不会是他与学者打交道的特殊方式?在谈论佛经的时候,提到佛经里不存在的十八罗汉是否慎重?我们仔细想想看,十八罗汉的确是中国人的创造,但胡兰成也说过“如果说文明在于它自身的展现,那么佛教已然展现了我们的文明”。也就是说他谈的是“我们的文明”,如果这么看,《心经》其实也是中国人的发明。十六罗汉加两个、观世音与音乐的联系,其实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也许是因为讲座的辑录,所以内容不太像一本书(虽然装帧极好,很有想法)。当然书中也不是没有新内容,胡兰成依然讲到了中国的礼乐文明、汉字共同体、对西洋文明缺失的再三强调、对农村社会的重视……引起我注意的是胡兰成与学术界的奇特关系。众所周知胡兰成的书里对现当代学术与教育界是不满的。但《心经随喜》中谈到的《心经》与《西游记》的关系却是与学术界暗合的。没有证据表明胡兰成会去读余国藩教授或者中野美代子的著作,但研究《西游记》的重要大家柳存仁很难说胡兰成不去关心。他们之间似乎是认识的,至少在局部上曾经算得上是同事。所以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胡兰成与学术界互不往来却暗通款曲;二,胡兰成真的完全不理睬学术界。即使是后一种关系,胡兰成长期批评学术界的时候,为了话题常变常新,还是可能会浏览一些期刊。虽然胡兰成随口就会说出一些警句,比如说,“在中国弹曲唱歌叫度曲,度厄亦如度乐曲”,“《老子》与《孙子兵法》很慎重地教我们如何身处被动”。但有些话,实在与当代思想界关系更紧,与传统文化似乎比较远。比如说,“现代人对死的无感是史上不曾有过的”。即使我们相信胡兰成的话,传统上我们对待死亡的方式更合理更文明,但对死亡的反思,似乎传统文化还没有达到过如此深度:“死是生的余韵”以及“动物的死只是结束,唯有人的死是可以有所为”。西方关于生命与死亡关系的想法很多,其中比较有意思的一种大概可以表述为“生命只不过是死亡的一种形式,而且还是比较稀有的一种形式”。胡兰成仔细回应并扭转了西方文明的看法。无论我们对胡兰成有怎么样的成见,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有时候他的想法虽然显得大而无当,但其实都来源于他的真实生命。否则我们不好解释这样的感悟:“取胜……远不及杀身成仁来得意义重大”;还有“古代武士面子受损时,有时亦不能当下拔刀斩杀对方。不得已而受侮辱,这种受侮辱是比受恩更难”。现代福利社会最大的问题也许是让《心经》中对苦难的看法与忍耐哲学丧失了价值。但植根于城市的福利社会又有什么不好呢?一生致力于提倡农村文明高于城市文明的胡兰成对此当然会有所发现:“现代人认为光靠租金与月薪,或是凭福利国家的权利义务的保险即可万事无忧,大可不必从别人那里接受恩情,要说有什么值得感激的,顶多只是商店里的折扣优惠价,他们不认为接受过世上的任何好意。”3胡兰成对福利国家的不满肯定不仅仅立足于宗教理由。他说:“所谓的现代福利国家只谈生活,无论哪个内阁的施政演说都不谈礼制。”礼制的好处在哪里?普通人都能“因礼制而成就人世风景”。这种“人世风景”是有现实意义的。熟悉胡兰成著作的人会在《今生今世》中读到很多。只是因为胡兰成的“人品”,未必有很多人会相信浙江省嵊县胡村真的有他说得那么好,“中国人家可是向来农村里也响亮,城市里也平稳”。在《中国乡党制度沿革考》里他宣传“中国人因此享乐了一千多年的农村生活,直到满清中叶以前,没有尝过欧洲那样阶级压迫的痛苦”,“在农村内部,不存在阶级压迫的事实”。在《心经随喜》即将结束的第203页,胡兰成突然说道:“真想对这个时代发出惊人之语。”惊人之语的作用自然是惊人,那么值得信服吗?刚出版的新书《余英时访谈录》(中华书局2012年3月版)里,我们会邂逅下面这段文字,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起了胡兰成的胡村:几百年、甚至千年聚居在一村的人群,如果不是同族,也都是亲戚,这种关系超越了所谓阶级的意识。我的故乡官庄,有余和刘两个大姓,但两姓都没有大地主,佃农如果不是本家,便是亲戚,他们有时交不出田租,也只好算了。我从来没有见过地主凶恶讨租或欺压佃农的事。我们乡间的秩序基本上是自治的,很少与政府发生关系。(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另一段还有如下内容:中国传统社会大体上是靠儒家的规范维系着的,道德的力量远在法律之上。道理(或天理)和人情是两个最重要的标准。我们至少可以确信,在二十世纪初的浙江与安徽部分农村,的确与我们想象的不大一样。胡兰成那番关于社会的大道理,的确是有其现实依据的。
  •     据说此书首印已经卖完了,最近又加印了2500册
  •     《闲愁万种》(胡兰成著·朱天文编·中国长安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当年诗人沈浩波策划了一套胡兰成的作品,大概是1949年后第一个胡兰成的大陆版本。读其《今生今世》,写张爱玲那篇,风流倜傥,当属关于张爱玲的最好文字。后来,我北上京城,从华文天下的同事小北兄那里得到胡兰成的另两种,《闲愁万种》即是其一。《闲愁万种》乃胡兰成最后一部结集作品,据说也是“最能丰富体现其各方面思想和才华的著作”。该书初版由台湾朱天文(胡兰成弟子)编定,收录旅居日本时的十篇散文,十八篇诗作,二十八则书句,或记事,或言情,或抒志,可视作自传《今生今世》的续篇补记。另有说理文《民志篇》《劫毁篇》,论述中国历史上民间起兵的传统和机缘。最后的《日月并明》是胡兰成未完绝笔,其中探讨男女文明之起源和区别,为胡兰成晚年独特的文化见解。此次大陆版本,小北兄做了增补,譬如《神伤尾崎士郎之丧》一文及胡兰成的部分诗词、题句。按主流定论,胡兰成乃是大节有亏,小节亦是如此。翻看《闲愁万种》,发现胡氏的一句话:“我是如同神,俯视着人间的真实。”这句话或许暴露了胡兰成的人生秘密,既然以神自居,对人世间的些许政治、情爱不免凉薄,他有更大的野心(或雄心)——复兴中国的礼乐文明。正如胡兰成自己所说,他要的不是个人的修行,而是民族的修行。据说胡兰成还致书邓小平,提倡新中国的礼乐之治,自然,不会有回音。《闲愁万种》有一些思考值得关注,但认真说来,他的大部分见解,并不足观。尤其是他对东方女性(特指中国和日本)及中国男人的赞美,其论据完全站不住脚。又譬如他在《日月并明》里讲的:“不要只看眼前的西洋为霸的唯物质的世界,那是要劫毁的,他的原来亦就只是假主,真主只可等中国文明。”这句话确实让大部分的中国同胞所喜欢,但证诸当下,怕是中国人自己亦愧不敢当吧。不过话又说回来,胡兰成的著作能够出版,“自是时代有了转机,也是要感激欢喜的。”(小北兄语)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他的文字祇叫人覺得萬事萬物皆有善意,我不懂得許多大道理,只是喜歡在閱讀他的文字時溫柔微笑的自己。
  •     对日本的谄媚连我都顶不顺。始终是个“小”人。胡兰成一生黑。
  •     对朱天文将胡兰成赞颂到的高点有那么点不以为然 从文化角度解读的心经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感觉。一切因缘生 一切因缘灭 中间凸起的心意只是阻隔 从般若波罗蜜多中揣测出的抚平法 又是那么的不可说 不可说。
  •     胡蘭成的夢與想總是在某一端那麼不合時宜卻於是分外值得仔細念讀過來體味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     刚读完第二遍,似有所悟。
  •     2017年3月,《心经》的一种解读,结合个人生命经验、文学艺术、时下社会现象,这样看来,“随喜”可真是恰到好处。“随性”“欢喜”无它。
  •     讲经不是不可以自我发挥,胡甚至可以说是创造性发挥。但他的发挥总是离不开自我开脱,洗白历史,策略重复得让人反感。
  •     「心」亦好比是草的「芯」。現在已是春天,草長出了芽。你看那樣柔弱的東西,卻能破土而出,是因其生命之芯無比堅強。都是教人在痛苦中如何谪居潜伏,读了这些,我觉得苦也没那么恐怖了,全当是修行了。
  •     读过了一片混沌,还是不得法~得多读几遍~
  •     好。
  •     第一次读他的文字,浓浓的大东亚情结和淡淡的优越感
  •     这个有意思。最好先把那286个字背下来
  •     朝闻道夕死可矣
  •     野狐成禅
  •     读不太来
  •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     第二次读完之后觉得没有第一次觉得那么好。
  •     2014
  •     不为什么,只觉欢喜。
  •     抛开偏见,静心往观。胡才子体行皆儒道精髓,其所秉持的天下观,或许即是其作为的出发点。
  •     現代的建築工程,機械動力雖強大,現代人的內心卻出乎意外的脆弱。般若心經的「心」亦好比是草的「芯」。現在已是春天,草長出了芽。你看那樣柔弱的東西,卻能破土而出,是因其生命之芯無比堅強。那個芯不是鋼筋混凝土中如鋼筋一樣硬的芯,而是生命之芯。
  •     前四分之一读起来艰涩后来随着例子增多理解起来就好多了。本是胡兰成的日文著作,翻译为中文还要模仿他的文笔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书中对于心经的解释见仁见智了,言语里流露出对日本的献媚之情令人不快,不过也说到大陆革命是不破不立的好事。
  •     般若心經的「心」亦好比是草的「芯」。現在已是春天,草長出了芽。你看那樣柔弱的東西,卻能破土而出,是因其生命之芯無比堅強。
  •     说不出来的感觉……
  •     个人觉得乱解释
  •     胡大人您能再作一點麼?距上次被這麼詐欺的文本灼傷還是仰仗假張珂之《無用》。那些“基督名下原罪,佛陀口中的業”,您是有多愛島國?您給大東亞共榮圈計劃寫導覽嗎?把儒和佛混一起談,您真的無無明也無無明盡?您心中宏大而包容告慰不分親仇的慈悲竟刺傷了幾乎沒愛國心的我,這到底多恬不知恥?謝特
  •     胡兰成眼里中国的月亮也比西洋的澄明 我眼里的他也是如此的可爱活泼
  •     没算读通,词汇量这个丰富啊,可惜文风真是欣赏不来,是日文意思中文字?哪跟哪的都是日本各种好。。。
  •     !
  •     多謝贈書❤讀感一貫如讀詩話,但這本“無理”的感覺尤為明顯。最記得他說,“人生代代無窮已”是“無老死盡”,“江月年年望相似”則是“無老死”。//色是造型,空是文明。
  •     雖然可以看出已經看得足夠開了,但似乎還有一些遺憾的情緒。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此书很适宜我这个五点钟就不得不起床赶地铁的热伤风病号,可凉心。翻译赞一个,译出了胡兰成的行文风格。与其说是讲释佛法,不如说是胡兰成宣讲他的生存哲学。所谓的天下大同,也不过是他保全自身的绝好借口。了悟了佛理,却背离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看重的道义。士为知己者死,这于他是万万不会做的。
  •     确实才气纵横,很通。
  •     胡蘭成說,好的文明,應該是讓美好的事物,隨著歲月,與神越加接近。可是文明太執著,太驕傲,那就與人、與世界、與神,都失去親切感,結果只是加重人生的苦業。 這本書一方面可以感受他悠緩的文字,一方面也可以反思自己的人生。
  •     胡兰成眼中不一样的《心经》。超越佛法本身,只讲当下生活,还蛮有趣的。那么才华横溢的男人,难怪如此叫人倾心。只是放在现世,怕是胡先生是要气得半死。还如何许下一个“现世安稳”与张小姐?
  •     四天,工作的间隙,看完。时懂时不懂。可能心境不对。还有,读出有一种蔑视西方文明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思考,但需要慎重对待。
  •     作者以心經句子為引,漫談了中華文化、日本文化、古印度佛教文化及西方現代文化的一些特徵,有對比也有歸納。參照《今生今世》的文辭來看,譯者的譯文很有胡式韻味。
  •     收拾偏见,偏见包括对胡兰成为人的下作与凉薄,plus这本的话胡兰成的作品基本都阅读完毕。单因现代佛修+个人体验的其实甚少有胡兰成文体语言之轻灵圆巧。但论思想而言,胡先生您可谓故弄玄虚,浮华造作至极。
  •     总是觉得胡兰成有一种文化小白的感觉。那是因为我偏爱张爱玲吧。
  •     对佛经有见地的可以看看,定有想不到的欣喜。薄薄的一册却极有分量,感激译者的辛苦。
  •     让无常如常
  •     来接受哈薰陶
  •     有些词句虽译得笨拙,却不减整本书的真诚。
  •     应该就是《经书新语》
  •     主要是结合日本情况的心经评价,心经现在初读感觉就是般若经的一篇综述。哎,果然佛家所说的大智慧并没有捷径啊。
  •     新年读完的第一本书,值得收藏。本想买第二本赠友人,可惜货架上已经售空了。等待缘分。
  •     胡先生可真是个软骨头
  •     心中有禁锢,对书中某些原译的词汇敏感无视。但对于心经的解读,简洁明了,佛道儒的串讲从一个角度勾勒了东方文明的概况。是否愿意再读,全凭汝心...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