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騙局──潛藏在生活與市場中的機率陷阱

出版日期:2014-5-26
ISBN:9789862135328
作者: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
页数:360页

作者简介

《財星》(Fortune)雜誌選為「有史以來最聰明的書」(Smartest Books of All Time)
《金融時報》年度最佳商業書
《黑天鵝效應》作者塔雷伯成名之作
《隨機騙局》(更新二版)
與《黑天鵝效應》《反脆弱》並稱
解決風險與隨機問題的《不確定》三部曲
也是最淺顯易懂的首部曲
在機率的觀念下,賺大錢的人可能只是運氣好的傻瓜,而賠錢卻也只是運氣不好罷了。現實生活中的成功與失敗,運氣其實常常被低估。這本書要談的就是運氣,更準確地說,在個人生活或是職場生涯裡,我們對運氣懷有什麼樣的認知。本書的背景,正是最引人注目的論壇。在那裡──也就是市場,也包括日常生活──運氣常被人誤認為是真正的技能……為什麼有些人那麼有錢,卻不是那麼聰明?世事可能瞬息萬變,為什麼只有牙醫是值得考慮的一個好職業?為什麼只要足夠數量的猴子坐在打字機前,遲早就會出現一位大文豪?為什麼統計學家統計了老半天,卻總是料不準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當你因為隔壁的千萬富翁太多而備受打擊時,有沒想過只是自己選錯居住的地點?為什麼股票交易買賣其實比煎蛋還容易?又為什麼專家及新聞記者多如過江之鯽,卻沒一個可以信得過?是什麼樣的世界,讓人們寧可靠運氣,也不要靠能力?賭徒的迷信有沒有道理?為什麼爛計程車司機的破英語讓人大賺了一筆?倒底是贏家通吃,還是輸家通賠?為什麼微軟的比爾.蓋茲並不是他那一行中的佼佼者(但請勿告訴他這個事實)……《隨機騙局》的文風玩世不恭,有悖傳統,從多個學門探索我們生活中最不被理解的力量之一,令人大開眼界。本書係《黑天鵝效應》作者的成名之作,與《黑天鵝效應》及《反脆弱》並稱為解決風險與隨機問題的《不確定》三部曲,更是其中最淺顯易懂的首部曲。
書評
「《隨機騙局》之於華爾街的傳統思維,大致就像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的九十五條論綱之於天主教會。」──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決斷兩秒間》(Blink)作者
「這本書就像手榴彈那樣滾落華爾街。」──Maggie Mahar,《牛市!一頁榮景》(Bull! A History of the Boom, 1982-1999)作者
「妙不可言……塔雷伯將緊緊抓住你。」──Peter L. Bernstein,《馴服風險:精彩的風險故事》(Against the Gods: The Remarkable Story of Risk)作者
「改變生活……《隨機騙局》令我的雙手因為興奮而顫動。」──Tom Peters,《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作者
「我們需要像這樣的書。……讀來有趣,獨到的見解更令人耳目一新。」──Robert J. Shiller,《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作者
「讓人想起理察‧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和史帝文‧傑伊‧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等一流的科學家/隨筆作家。」──Michael Schrage,麻省理工學院,《認真玩》(Serious Play)作者
「如果要我列舉談市場寫得最好的五本書,《隨機騙局》會在我的書單上。」──Jack D. Schwager,《金融怪傑》(Market Wizards)作者
「聰明過人、誠實正直、一針見血。塔雷伯的思想方式獨樹一格,而且具有感染力。」──Marco Avellaneda,紐約大學數理財務學教授
「塔雷伯寫的書,數理基礎穩健,對一般大眾來說,也兼具趣味性和資訊性。這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Donald Geman,約翰霍浦金斯大學機率理論教授
「適合暑期展讀和買來當畢業禮物。(塔雷伯)解釋了商業和財務領域中,看起來像是『才華』的幾乎每一件事,其實只是運氣使然。」──Scott Adams,《呆伯特》(Dilbert)的創作者
「卓然不群,發人深省……妙趣橫生的一本書。」──《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一竿子打翻今年將出版、承諾提供無敵(股市)策略的數百本書。」──倫敦《週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最佳書籍
「讀來有趣的這本書……將敦促讀者審慎思考成功的本質和機運所扮演的角色。」──《巴倫周刊》(Barron’s)
「條理清晰、聰明……探索成功和失敗的本質。任何想要多點成功的人,最好思之再三。高度推薦。」──Harry C. Edwards,亞馬遜網站(Amazon.com)編輯
「立刻躋身而成經典之作。可讀性高,每個轉折點都精彩萬分。」──Patrick L. Young,《新資本市場革命》(The New Capital Market Revolution)作者
「本書文風不拘形式且有趣。……從一個話題跳到下一個,但作者的論點始終清楚明白傳來。……整體而言,真心推薦這本書。」──slashdot.org
「塔雷伯利用富於想像力的各種例子,提醒我們,人是透過存活者偏誤的透鏡看這個世界──我們往往只看到做特定某件事的少數幾位贏家,而不是許多輸家。……正如塔雷伯在他所寫迷人且生動的書中所說,記住隨機性可能愚弄我們,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威爾遜季刊》(Wilson Quarterly)
「多年來我看過最好的一本書。塔雷伯將擴展你的心思、讓你笑、給你的懷疑一把健康的推力。」──Paul Sturm寫於《聰明理財》(Smart Money)
「聰明且可讀性很高的指南,從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到約吉‧貝拉(Yogi Berra)等思想家,汲取真知灼見,引導我們的思緒更加清晰。」──Futurist
「來自古典到現代哲學家、透過計程車司機、商業人士和牙醫,常識迸發。」──Paul Wilmott,《衍生性金融商品》(Derivatives)作者
「塔雷伯以淺顯易懂和趣味盎然的(寫作)方式,結合個人的交易經驗,以及來自多個學門──古代史、古典文學、哲學、數學、科學──無數主題的細節和實例。」──Word Trade
「《隨機騙局》是認真嚴肅、深奧微妙的書,非常值得仔細拜讀。……見識不俗。」──Barton Biggs,華爾街投資大戶
「在這個太多人靠學經歷堆砌門面的世界中,塔雷伯是真正的知識分子。他比大部分哈佛教授更長於運用文學。除此之外,這本書出於熱中這個主題的人之手,令人耳目一新。他不受學術規則的束縛,而是跟著本能和熱情走,去研究和剖析人性。」──Terry Burnham,哈佛大學,《都是基因惹的禍》(Mean Genes)共同作者

书籍目录

序:不必把知識看得那麼重
更新第二版謝辭
章節摘要
前言:雲中的清真寺
第一部 梭倫的警世之言
偏態、不對稱、歸納
1 如果你那麼有錢,為什麼不是那麼聰明?
尼洛‧屠利普
頓時開悟
一時回神
操作風格
不必顧慮工作倫理
人都有祕密
高收益交易員約翰
所得過高的大老粗
汗流浹背的酷暑
血清素與隨機性
牙醫師其實非常有錢
2 怪異的會計衡量方法
另類歷史
俄羅斯輪盤
可能的世界
更為惡毒的輪盤
安撫同事關係
從蘇聯來的救兵
梭倫進雷吉娜夜總會
威爾不是梭倫:談有違直觀的真理
和人辯論時慘遭修理
一種不同的地震
格言多得是
風險經理
副現象
3 用數學沉思歷史
歐洲花花公子數學
各種工具
蒙地卡羅數學
我的閣樓中樂趣無窮
製造歷史
佐葛魯伯充斥閣樓
無視歷史
火爐很燙
預測過去歷史的技能
我的梭倫
個人數位助理器上蒸餾後的思維
新聞快報
再談席勒
老而彌堅
蒙第卡羅中的斐洛斯特拉圖斯:論雜訊和資訊的不同
4 隨機性、胡說八道和科學知識分子
隨機性與動詞
反向杜靈測試
偽思想家之父
蒙地卡羅詩
5 最不適者生存──進化有可能被隨機性愚弄嗎?
新興市場奇才卡洛斯
賺錢的年頭
向下攤平操作
持續探底
高收益交易員約翰
懂電腦和方程式的數狂
他們共有的特質
被隨機性常數愚弄的市場傻蛋一覽
天真的進化論
進化會遭隨機性愚弄嗎?
6 偏態與不對稱
中位數不是訊息
牛和熊動物學
傲慢自負的二十九歲兒子
稀有事件
對稱與科學
幾乎每個人都高於平均值
稀有事件謬論
詐欺之母
為什麼統計學家無法察覺稀有事件?
搗蛋小孩換上黑球
7 歸納的問題
從培根到休謨
黑天鵝
尼德霍夫
波普爾的推廣者
地點,地點
波普爾的答案
開放社會
沒人是完美的
歸納與記憶
帕斯卡的賭注
謝謝梭倫
第二部 打字機前的猴子
存活者偏誤和其他偏誤
取決於猴子的數目
惡毒的現實生活
關於本部
8 隔壁的百萬富翁太多
如何消除失敗的刺痛
就是快樂
工作太多
你是失敗者
雙重存活者偏誤
更多的專家
贏家眾所矚目
那是多頭市場
大師的意見
9 買賣比煎蛋容易
被數字愚弄
安慰劑投資人
沒人需要能力強
回歸平均數
遍歷性
人生無處不巧
神祕函
被打斷的網球賽
反存活者
生日詭辯
世界好小!
資料採擷、統計學與信口雌黃
我看過最好的一本書!
回測程式
擴大引伸得更叫人不安
盈餘發表季:被業績數字愚弄
比較運氣
癌症治療
皮爾遜教授到蒙地卡羅(真的去了):隨機性看起來不隨機!
沒吠的狗:科學知識中的偏誤
沒有結論的結論
10 輸家通賠──談人生中的非線性
沙堆效應
隨機性上場
學習打字
真實世界之中和之外的數學
網路的科學
我們的大腦
布里丹的驢子或隨機性好的一面
不是撐死,就是餓死
11 隨機性和我們的心智:我們是機率盲
巴黎或巴哈馬群島?
一些建築上的考量
當心哲學家官僚
足夠滿意
有缺點,不只不完美
卡尼曼和特佛斯基
需要拿破崙的時候,他在哪裡?
「我做得和上次的交易一樣好」與其他的試探法
籤餅學位
兩套推理系統
為什麼我們沒和第一次約會的人結婚
我們的自然棲息地
迅速簡約
神經生物學家也是
法庭中的卡夫卡
荒謬的世界
了解機率偏誤的例子
我們是選擇權盲
機率與新聞媒體(又談新聞記者)
午餐時間的CNBC節目
你現在應該死了
彭博的解釋
過濾方法
我們不了解信賴水準
招認
第三部 在耳中塞蠟
活在隨機世界中
我沒那麼聰明
維根斯坦的尺
奧德賽的消音令
12 賭徒的迷信和籠中的鴿子
計程車英語與因果關係
史金納的鴿子實驗
再談斐洛斯特拉圖斯
13 卡涅阿德斯到羅馬:談機率與懷疑論
卡涅阿德斯到羅馬
機率,懷疑論的產物
德諾波伊斯先生的意見
信念的路徑相依
以計算替代思考
從一場葬禮到另一場葬禮
14 巴克斯拋棄安東尼
賈姬的喪禮有感
隨機性與個人的優雅
後記:梭倫說過
當心倫敦的交通堵塞
附筆:沖澡時想到的三件事
後來想到的第一件事:逆技能問題
後來想到的第二件事:再談隨機性的好處
不確定性與快樂
訊息紛至沓來
後來想到的第三件事:單腳站立
第一版謝辭
前往圖書室 註釋與書單
註釋
參考書目

内容概要

作者簡介
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 Nassim Nicholas Taleb
致力研究不確定性、機率和知識的問題。擁有華頓學院(Wharton School)的企管碩士及巴黎大學(University of Paris)的博士學位。他在商場中打滾和當計量交易員約二十年,之後在二○○六年成為全職哲學隨筆作家和學術研究工作者。著有《隨機騙局》(Fooled by Randomness)與《黑天鵝效應》(The Black Swan),後者盤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等各大暢銷書榜多年,儼然已成為文化業、社交圈、知識界的一個試金石。《黑天鵝語錄》(The Bed of Procrustes)則是作者的機智警語錄,道出了最精準的預言。《反脆弱》(The Antifragile)更是黑天鵝世界中極具革命性力量的終極自保手冊(以上各書繁體中文版均由大塊文化出版)。塔雷伯無疑已是世上最炙手可熱的思想家。雖然大部分時間遺世獨居,埋首書堆,或者像漫遊者那樣沉思於咖啡館,卻是紐約大學工學院的風險工程傑出教授。他的研究主題是「不透明之下的決策」──也就是畫一張地圖和寫一張計畫書,說明我們應該如何活在無法全盤了解的世界中。本書《隨機騙局》係作者成名之作的更新二版。與《黑天鵝效應》及《反脆弱》並稱為解決風險與隨機問題的《不確定》三部曲,更是其中最淺顯易懂的首部曲。
譯者簡介
羅耀宗
台灣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畢業、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系博士候選人。曾任《經濟日報》國外新聞組主任、寰宇出版公司總編輯。所著《Google:Google成功的七堂課》獲中華民國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九十四年度金書獎。另著有《第二波網路創業家:Google, eBay, Yahoo劃時代的繁榮盛世》。譯作無數。曾獲時報出版公司二〇〇二年「白金翻譯家」獎。現為財金、商業、科技專業自由文字工作者、《哈佛商業評論》全球中文版特約譯者、工業技術研究院《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特約譯者。


 隨機騙局──潛藏在生活與市場中的機率陷阱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某人成功只是因为他的运气好」这句话,也许不是酸葡萄心态──在机率的观念下,胜者可能真的只是运气好的傻瓜本书谈的是伪装成和被视为非运气(也就是技能)的运气,以及更为一般性来说,伪装成和被视为非随机性(也就是决定论)的随机。它以幸运傻瓜的样貌呈现,也就是因为运气好得出奇而受益,却将他的成功归因于其他某种通常非常明确的理由。这样的混淆,会出现在最料想不到的地方,连科学也不例外,但在商业界最为严重和明显。政坛上也有这种情形,例如一国总统大谈特谈「他」创造了就业、「他的」经济复甦、「他前任的」通货膨胀。我们仍然很接近漫游在热带大草原的老祖宗。我们的信念之形成,充满著迷信──即使今天也不例外(或许应该说,今天更是变本加厉)。举例来说,有一天,原始部落的某个人刚好抓了鼻子,老天就开始下雨,于是他就设法发展出一套抓鼻子祈雨的繁複程序。同样的,我们把经济繁荣和联邦准备理事会(Federal Reserve Board)降低利率联想在一起,或者一家公司经营成功和任命新总裁「掌舵」连结起来。书店裡摆满了成功男女的传记,用特定的理由解释他们如何出人头地(「天时地利」这个词可以削弱他们推论出来的任何结论)。不同行业的人也会这样混淆视听;文学教授煞费苦心给偶然出现的文字型态赋予深层的意义,经济学家在一堆完全随机的资料中,察觉到「规律性」和「反常」而引以为豪。这麽说,或许让人觉得我偏颇,但还是要指出:文人倾向于刻意混淆杂讯和意义,也就是,把随机架构的安排,说成是刻意传达的讯息。不过,这样的行为造成的伤害极小;几乎没人说艺术是探究真相的工具──反之,艺术试著逃避真相,或者使它比较令人愉快。象徵主义是我们没有能力和不愿接受随机性而产生的东西;我们给各式各样的形状赋予意义;我们在墨渍中看到人的形样。十九世纪的法国象徵主义诗人亚瑟•兰波(Arthur Rimbaud)宣称:我在云中看到清真寺。他因为这样的解读,前往「如诗如画」的阿比西尼亚(Abyssinia,在非洲东部),却遭到基督徒黎巴嫩奴隶贩子的粗暴对待、染患梅毒、因为坏疽而失去一条腿。十九岁在厌恶之馀,放弃写诗,三十来岁死于马赛一家医院的病房,成了无名尸。可是一切为时已晚。欧洲的知识界爱好象徵主义,这股趋势似乎无法扭转──从精神分析和其他的狂热来看,我们还在付出代价。很遗憾,有些人玩这种游戏玩得太过认真;他们拿钱就是为了从各种事物中解读过多的意义出来。我喜欢文学和诗,却讨厌大部分的文学教师和「评论家」,而且这一生一直苦于两者之间的衝突。法国思想家和诗人保罗•梵乐希(Paul Valery)听到有人评论他的诗,说在裡面发现某种意义,而直到那个时候,他压根儿没想过那样的意义,而大感惊讶(当然了,人们告诉他,说他潜意识正是想要表达那种意思)。扩大来说,我们低估了几乎每一样事情中的随机性。令人不安的是,科学直到最近才有能力处理随机性(可用资讯的成长速度,比不上杂讯的扩张速度)。机率理论在数学这块领域中很年轻;实务上的机率应用,则几乎不成一门学科。除此之外,我们似乎有证据显示,所谓的「勇气」,是来自低估随机性在某些事物中占有的分量,而不是以更崇高的精神,为了某个信念而抛头颅洒热血。依照我的经验(以及科学文献),经济「冒险者」比较像是某种错觉的受害人(他们低估可能的不利结果,结果过度乐观和过度自信),而不是反过来说。他们会「冒险」,通常是因为他们是随机性傻瓜。来看看表1的上栏和下栏。总结本书主要论点的最好方式是:探讨误认表中上栏为下栏的情况(其中有许多是悲喜交加)。表内的分项也点出本书所依据的关键讨论领域。读者可能想知道,反过来的情况(指将非随机误认为随机)是否不值得注意?难道我们不应该关切有些型态和讯息可能遭人忽视的情况吗?我可以用两点来答覆。第一,我并不过分忧虑某些型态没被察觉。呈现不规则形状的大自然万物(例如手掌、土耳其咖啡杯底的残渣),我们已经解读出冗长且複杂的讯息。有了家用超级电脑和串连处理器,以及得益于深奥(complexity)和「混吨」(chaos)理论,科学家、半吊子科学家、伪科学家都能找到一些预兆。第二,我们需要考虑犯错的成本;依照我的看法,把下栏误认为上栏,成本不如反向错误那麽高。连一般人都能发出警语:坏资讯比没有资讯要糟。不管这些领域多有趣,讨论它们是很吃力的。我相信,有个世界误将运气认为技能的习惯最为盛行──也最为明显。这就是市场的世界。不知是幸还是不幸,我成人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个世界中打滚。它也是我最了解的领域。此外,要了解以上所说的种种差别,经济生活是最好(和最有趣)的实验室。人类从事的各种活动中,这个领域有最大的混淆,影响也最为险恶。举例来说,我们经常抱持错误的印象,以为某个策略是绝佳的策略、某位创业家天生怀有「远见」,或者某位交易员是才华洋溢型,但后来才发现,他们过去的表现,有九九•九%可归因于机运,而且只和机运有关。请一位获利的投资人解释他的成功原因,他会以深入且具说服力的理由,解读他获得的成果。这些错觉往往是故意製造出来的,称之为「招摇撞骗」也不为过。如果有个原因造成上表上栏和下栏的混淆,那应该是我们无法用批判性的方式思考──我们可能乐在将臆测当作真相。那是我们的天性。我们的心灵并没有配备适当的机械以处理机率;这样的缺点连专家也难免,有时更只有专家才有这个缺点。输家通赔──谈人生中的非线性接下来要探讨人生并不公平这句陈腔滥调,但是从新的角度来谈。我们要稍微改一下:人生的不公平是以非线性的方式进行。沙堆效应我们先来定义非线性的意思。说明非线性的方法有许多,但科学上最流行的一种,叫作沙堆效应。我可以说明如下。我正坐在里约热内卢的科帕卡巴纳(Copacabana)海滩上,脑袋放空,不想做什麽费心的事,不碰书,也不写东西(当然没办到,因为我心裡在写这些段落)。我向一个孩子借来塑胶海滩玩具,想要盖座沙堡──虽然野心不大,但锲而不捨,设法盖得像巴别塔那样。我不断把沙加到最上面,让整座结构慢慢升高。我那些住在巴比伦的亲戚认为,他们因此可以上达天堂。我的设计比较谦卑一点,只想看看要盖到多高才会垮掉。我继续加沙,等著看它最后会怎麽垮下去。沙堡不可避免终于垮了,所有的沙回归为海滩的一部分。旁观的小孩高兴地叫了起来。我们是可以这麽说:最后一粒沙,破坏了整座结构。我们在这裡看到线性力量加在一件物体上,结果产生非线性的影响。增加非常少的东西,这裡是指一粒沙,会造成不成比例的结果,也就是毁掉我盖的第一座巴别塔。这种现象,前人早已看过很多,因此才有「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者「最后一滴,使得整杯水外溢」之类的智慧之语。这些非线性动态现象,在书店裡可以找到一个名称,叫作混吨理论。不过,这样的称呼是错的,因为和混吨无关。混吨理论探讨的现象,主要是小小的投入可以引发不成比例的反应。举例来说,依据种群模式,种群在起始时点很小的差异,会导致某一物种爆炸性成长或者完全灭绝。气象是另一个常被人使用的科学譬喻,例如,印度一隻蝴蝶只要挥动翅膀,便能在纽约掀起飓风。随机性上场随机性加进来之后,情况变得更有趣。设想等候室裡挤满了演员,等著试演测验。获得录用的演员,人数显然很少,但在观众眼裡,却是这个行业的代表。赢家会搬到洛杉矶的宝艾市(Bel Air),因而感受到压力,必须学习消费奢侈品的基本技能,或许还会因为放纵无度的生活风格,染上吸毒恶习。至于其他人(绝大多数的人),可以想像他们的命运会是怎麽样;他们将在附近的星巴克(Starbucks)端送泡沫拿铁咖啡,忙著在每次的试演之间,调整生理时钟。我们当然可以说,鹤立鸡群的演员能够一举成名,坐拥昂贵的游泳池,一定有别人所缺乏的演技、某种魅力,或者特定的身体特质,能和那样的生涯搭配得完美无瑕。但我的看法不同。赢家也许演技不错,可是其他的演员也是,否则就不会在等候室等著叫名字。名气有它的动态过程,是它有趣的一个特性。一位演员会因为某一群人认识他,而被另一群人认识。这种名气,像螺旋那样旋转,起点可能就在试演舞台上。他会获选,可能是因为某个可笑的细节,恰好投合主试者那天的心情。比方说,要不是主试者前一天爱上某人,而那人的姓叫起来和受试者很像,那麽从那个特殊的样本历史中选出的演员,会在另一个样本历史中端送拿铁咖啡。资讯时代使我们的品味趋于一致,显然造成不公平现象更为尖锐──赢家抢走几乎全部的顾客。软体製造商微软公司和脾气阴晴不定的创办人比尔•盖兹(Bill Gates),正是许多人都知道,因为运气好得出奇而大获成功的例子。我们无法否定盖兹这个人有很高的个人标准、工作伦理,而且智力高人一等,但他是最优秀的吗?他当之无愧吗?显然不是。大部分人都使用他的软体(我就是这样),只是因为别人也在用。这是单纯的循环效应(circular effect,经济学家称之为「网路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ies〕)。不曾有人说那是最好的软体产品。盖兹的大部分竞争对手十分嫉羡他的成功。他大赢特赢,其他许多人却必须绞尽脑汁,勉力维持公司的生存,令他们气愤难平。这样的事情不合古典经济模式。依古典经济模式,结果必然来自确切的原因(「不确定」没有立足之地),或者好人终将出头(好人是指技能较强而且技术优越的人)。经济学家很晚才发现有路径相依效应存在,之后发表文章,大谈特谈本来淡而无味和不言可喻的这个主题。例如,圣塔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的经济学家布莱安•亚瑟(Brian Arthur)钻研非线性现象。他说,经济优越取决于偶然事件加上正面反馈,而不是靠技术优越──不是靠某个专长领域中,定义深奥难懂的某种优势。早期的经济模式排除了随机性,亚瑟却指出: 「始料未及的次序、偶然与律师会面、管理阶层一时起意......将有助于确定哪些公司能够抢先别人销售产品,以及一段时间之后,哪些公司主宰市场。」网路的科学针对网路动态所做的研究,最近如雨后春笋般激增。它们随著麦尔坎•葛拉威尔写的《引爆趋势》(The Tipping Point)而流行起来。他在书中指出,一些变数的行为如何像流行病那样,过了某个未明定的临界水准,就会蔓延得极为快速(例如市中心孩子穿的运动鞋,或者宗教理念的散播。书籍的销售也有类似的效果,一旦超越某个重要的口碑水准,就会爆炸性增长)。为什麽一些意识型态或宗教会像野火那样扩散开来,而其他则迅速灭绝?狂热是如何像火那样烧起来的?观念病毒是如何激增的?一旦我们离开传统的随机性模式(随机性明确画出的钟形曲线家族),激进的事情就可能发生。网际网路枢纽Google相较于全国退休资深化学工程师协会的点击率,为什麽那麽高?一个网路的连结愈多,某个人点击它的机率愈高,于是连结愈多,尤其是如果这种能力没有遭到重大限制的话。请注意,寻找精确的「临界点」,有时是愚蠢的行为,因为它们可能不稳定,而且和许多事情一样,除非事过境迁,否则不可能知道。这些「临界点」,其实不是点,而是级数吗?虽然这个世界很明显会产生群聚,可是也很不幸,对我们来说,这些群聚(在物理学之外)可能难以预测,所以不必把它们的模式看得太认真。同样的,重要的是知道这些非线性存在,而不是试著将它们建模。杰出的数学家贝诺•曼德伯(Benoit Mandelbrot)所做研究的价值,主要在于告诉我们:有一种「狂野」的随机性存在,但我们永远不会懂得太多(肇因于它们的性质不稳定)。我们的大脑人脑并不适合于非线性。我们认为,如果两个变数之间有因果关系,那麽稳定输入其中一个变数,另一个变数应该总会产生结果。我们的情感仪器,是为线性因果关系而设计的。例如,你每天念书,学到的知识理该会等比例增加。如果你不觉得知识有所增长,情绪就会令你感到洩气。但是现实很少给我们特权,能有叫人满意的线性正向进展:你可能念了一年书,却没学到什麽,那麽除非你因为脑袋空空而感到沮丧,并且放弃持续下去,否则你放在脑海的某种东西,可能某一天灵光乍现,给你某些启发。我的合伙人马克•史皮茨纳格尔(Mark Spitznagel)把这种事情概括如下:想像很长一段时间内,你每天练钢琴,勉强能弹「筷子」,然后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会弹拉赫曼尼诺夫(Rachmaninov)。由于这种非线性,人们无法理解稀有事件的特性。这番话,总结了为什麽有些成功之路是非随机的,但极少人愿意持之以恒。肯多走一哩路的人因此得到奖励。在我的专业中,一个人可能持有会因市场价格下跌而受益的证券,但在某个临界点之前,价格可能文风不动。大多数人都是功亏一篑,还没得到奖励就放手。布里丹的驴子或随机性好的一面随机结果的非线性特质,有时可当作一种工具使用,以打破僵局。现在来谈称作「非线性轻推」的问题。设想有一头驴子,饥饿和口渴的程度相当,而且牠站的位置,和食物、饮水恰好等距离。这种情况下,牠会死于饥渴交加,因为没办法决定先吃哪一样。现在,在这幅画面加进一点随机性,随便轻推驴子一把,使牠更靠近某一边,离另一边远些。这一来,僵局立刻化解,快乐的驴子会先吃饱再喝水,或者先喝水再吃饱。读者无疑曾经陷入和布里丹的驴子相似的处境,只好用「丢硬币」的方式,去解开人生中的一些小僵局,也就是允许随机性帮助你做决定。有些时候,且让命运女神决定怎麽做,人只要欣然接受就行。每当我的电脑在两个可能性之间动弹不得,我常会推布里丹的驴子一把(这有专门的数学名称)。技术上来说,在处理最适化问题时,如果需要扰乱一项函数,常会使用这种「随机化」方法。布里丹的驴子一词来自十四世纪的哲学家让•布里丹(Jean Buridan)。布里丹的死法相当有趣(被绑在袋子裡丢进塞纳河淹死)。这个故事被不懂随机含义的同时代人,看成是喜欢诡辩的下场──布里丹显然领先同时代的人。不是撑死,就是饿死当我提笔写这些段落,突然体会到世界的两极化,打击我很大。一个人不是大获成功,吸走所有的钱,就是连一毛钱也要不到。我也体会到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有非线性效应:最好是有少数的热心拥护者,不必有一大群人欣赏你的作品──被十来个人热爱,胜过被数百个人喜欢。这个道理适用于书籍的销售、观念的散播,以及一般的成功故事,但和世俗认知相互抵触。资讯时代使这个效应更形恶化。我恪守地中海的古训,深知为人要有分寸,因而对这种现象极为不安,甚至噁心欲吐。满招损,太成功是人的大敌(不妨想想富人和名人招致的惩罚):太失败则令人气馁。如能选择,两者我都不要。(摘录整理自前言、第二部第10章)我们认为,如果两个变数之间有因果关系,那麽稳定输入其中一个变数,另一个变数应该总会产生结果。但是现实很少给我们特权,能有叫人满意的线性正向进展。随机骗局:潜藏在生活与市场中的机率陷阱(Fooled by Randomness)纳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著;罗耀宗/译纳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致力研究不确定性、机率和知识的问题。拥有华顿学院(Wharton School)的企管硕士及巴黎大学(University of Paris)的博士学位。他在商场中打滚和当计量交易员约二十年,之后在二○○六年成为全职哲学随笔作家和学术研究工作者。著有《随机骗局》(Fooled by Randomness)与《黑天鹅效应》(The Black Swan)。原载:http://www.ithome.com.tw/node/89072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随机漫步的傻瓜》《隨機騙局》《Fooled by Randomness》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