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 尼采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2
ISBN:9787544715256
作者:[英国]迈克尔·坦纳
页数:118(中)+110(英)页

【一些摘录】

【虚无】尼采主要关注的是人生的根本性痛苦,即生命意义之缺失,这既是折磨他自己的最大个人问题,也是他后来定义为虚无主义的最大时代问题,而他寻求的则是一种能够为生命创造意义的文化,或者退而求其次,一种勇于担当生命之无意义的文化。“是痛苦的无意义,而不是痛苦本身,构成了长期压制人类的灾难。而禁欲主义理想给人类提供了一种意义……一种对虚无的欲求,一种对生命的反感,对生命最基本的先决条件的反感,但它是并且仍将是一种意欲……宁可让人追求虚无,也不能无所求。”以上是尼采最后一本原创著作的结尾。【道德】在从《曙光》到较晚期的《论道德的谱系》一系列著作中,尼采致力于分析历来道德对抗痛苦的各种方式。其中,有两种基本方式最值得注意。一是同情,即企图通过剥夺个人在痛苦面前的尊严来消除痛苦。二是禁欲主义,即企图通过扼杀生命的本能来消除痛苦。《人性的,太人性的》副标题为“一本献给自由精神的书”。《曙光》的副标题为“论道德的偏见”。《曙光之中》,尼采就道德目的——究竟是为了可能的最长时间的生存还是人类最有可能的非动物化——进行了讨论;而若以“幸福”为衡量标准,那么应该是最高水平,还是平均水平,那又是另一个问题。再退一步,又为什么实现幸福的途径是道德呢?基督教的许多神学家认为,道德是一个自足的体系,或可说建立于理性之中,其基础可被证实。“所有伟大的事物都通过自我征服的方式导致自我的毁灭……规律的制定者最终也听到了召唤:向你自己制定的规律屈服吧……”《道德》【艺术】尼采关心的是伟大而不是善,二者的区别在于,伟大包含着对痛苦的肯定和有效利用,善则一味企图消除痛苦。在《快乐的科学》(作者视为“尼采最令人振奋的一本书”)中,他描绘了他心目中的伟大,便是“赋予个性一种风格”,艺术地规划自己天性中的长处和弱点,甚至使弱点也悦人眼目。另一种表达是,“要成为生活的诗人——尤其是成为最琐细、最日常的生活的诗人”。这实际上是提出了一种新的道德,就是要做一个能够自我支配的强者,包括支配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的痛苦,以此来使生活变得美好。也许仍然可以把这看做一种审美人生观,但显然已经脱尽了《悲剧的诞生》中那种生硬的形而上学逻辑。“只有作为一种审美现象,世界才具有存在的合理性。”《自我批判的尝试》因为音乐的缺席,你才并不认为莎士比亚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尼采认为哈姆雷特是一位洞悉酒神世界的人,意识到所有的一切都是徒劳无益的,他不是一个犹豫者,而是一个绝望者。叔本华认为音乐可以让我们直接领悟意志的发展变化,因为音乐不以概念为中介。“悲剧神话所唤起的快感,与音乐中不谐和音所唤起的快感有着同一个根源。酒神冲动及其在痛苦中所感觉的原始快乐,乃是生育音乐和悲剧神话的共同母腹。”《悲剧的诞生》【驯服】人类进化的奇特的限制性,它的踌躇犹豫、迟滞耽搁、频繁的倒退以及交替循环,都立足于以下现实:群畜(herd)的服从能被最大限度地遗传下来,并且以命令的艺术作为代价。如果人们想象这个本能可以走到肆无忌惮的地步,那么,就根本不存在什么发号施令者或独立的人。或者,如若确实存在这样的人,他们也会因败坏的良心而受苦,而为了能够下达命令,他们就不得不将欺骗加于自身:这里的欺骗指的是,他们自己也只是在服从。实际上,这种情况正存在于今天的欧洲:我称之为发号施令者的道德虚伪。他们知道没有别的办法在他们败坏的良心面前保护自己,除了摆出较古老的或更高级的命令(祖先的、宪法的、正义的、法律的甚至上帝的命令)执行者的姿态,或者甚至从群畜的思维方式那里借来群体的准则,例如,表现为“民族的第一公仆”或“公共福利的工具”。另一方面,在当今之欧洲,牧人(herd-man)把自己说成是唯一被允许存在的一种人,将他的各种品质作为人的真正美德,即公德心、慈善、体谅、勤奋、温和、谦虚、克制、同情,由于这些特性,他是温顺的、平和的,并且对群畜有用。然而,就在领袖和带头人被视为不可或缺的这些情形下,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着将聪明的牧人联合起来以取代它们:例如,一切议会政体都有这个起源。尽管存在着这一切,对于这些如群畜一般的欧洲人来说,一个绝对命令者的出现是多么好的祝福,是无法忍受的负担下多么大的解脱。拿破仑的出现所造成的影响便是最近的一次充分证明:拿破仑影响下的历史,几乎就是这整个世纪在它最有价值的人身上和最有价值的时刻中所达到的较大幸福的历史。【同情】针对被同情之人,尼采指出,同情者扮演了“命运的角色”,他们从未想到,遭遇痛苦之人其实需要痛苦。【查拉图斯特拉】《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明显是对《圣经》的戏仿,书中包含诗歌,且每章结尾都有“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重复。“何谓超人,超人乃尘世之意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尼采常常与哲学家们纠缠—个神秘的“众劫回归”观:想想我们经历过的事情吧,想想它们重演如昨,甚至重演本身无休无止地重演下去!这癫狂的幻念意味着什么? 从反面说“永劫回归”的幻念表明,曾经一次性消失了的生活,象影子一样没有分量,也就永远消失不复回归了。无论它是否恐依,是否美丽,是否崇高,它的恐怖、崇高以及美丽都预先已经死去,没有任何意义。它象十四世纪非洲部落之间的某次战争,某次未能改变世界命运的战争,哪伯有十万黑人在残酷的磨难中灭绝,我们也无须对此过分在意。 然而,如果十四世纪的两个非洲部密的战争一次又一次重演,战争本身会有所改变吗?会的,它将变成一个永远隆起的硬块,再也无法归复自己原有的虚空。 如果法国大革命永无休止地重演,法国历史学家们就不会对罗伯斯庇尔感到那么自豪了。正因为他们涉及的那些事不复回归,于是革命那血的年代只不过变成了文字、理论和研讨而已,变得比鸿毛还轻,吓不了谁。这个在历史上只出现一次的罗伯斯庇尔与那个永劫回归的罗伯斯庇尔绝不相同,后者还会砍下法兰西万颗头颅。 于是,让我们承认吧,这种永劫回归观隐含有一种视角,它使我们所知的事物看起来是另一回事,看起来失去了事物瞬时性所带来的缓解环境,而这种缓解环境能使我们难于定论。我们怎么能去谴责那些转瞬即逝的事物呢?昭示洞察它们的太阳沉落了,人们只能凭借回想的依稀微光来辩释一切,包括断头台。 【露·莎乐美】露·莎乐美是俄国贵族,先后被尼采爱慕,成为里尔克情妇,成为弗洛伊德门徒。弗洛伊德曾经大加赞美过她在肛门性欲领域的发现。有一张在尼采强烈要求下拍摄的奇怪照片:莎乐美坐在牛车上,拿着鞭子作势要鞭打尼采和雷。奇异地侧面呼应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老妇人对查拉图斯特拉说的那句臭名昭著的话:打算回到女人身边去吗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尼采通过好朋友雷向莎乐美求婚,遭到拒绝,且发现莎乐美和雷的关系非常好,这一极具打击性的事件发生之后,尼采开始写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认为该书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本书,前三部出版后,无甚反响,第四部只好于1885年由其自费出版。【人道】任何人若把人类的历史当成自己的历史加以感受,就会普遍体悟到各色人物的忧伤:顾虑自身健康的病人,回忆青春之梦的老者,失去恋人的情郎,理想正在消逝的殉道者……然而,如果一个人承受了,如果一个人能够承受这形形色色、不可胜数的忧伤……如果一个人能够让自己的灵魂担负这一切——人性中所有的最老、最新之物,失败,希望,征服,胜利;如果一个人能够将所有这一切集于内心,压缩为一种单一的情感,那么,就会产生人类前所未有的幸福:一种充满力与爱、泪与笑的神圣幸福。这幸福宛如夜间的太阳,一直馈赠着它那永不枯竭的财富,并将其倾入海洋,仅当此时,最贫穷的渔夫也能划动着金色的桨,感到自己最为富有,就像太阳一样!这神圣的情感将被称为——人道。《快乐的科学》【欲望】人可以从欲望中拯救自己,首先可通过选择不会带来这种感觉的状态;其次可以通过理解它的傲慢和愚蠢:欲求某种事物与它的实际状况不同,就意味着欲求所有的事物都不同——这包含了对整体的谴责性批评。但是生命自身就是这样的一种欲求。《强力意志》

【一些摘录】

【虚无】尼采主要关注的是人生的根本性痛苦,即生命意义之缺失,这既是折磨他自己的最大个人问题,也是他后来定义为虚无主义的最大时代问题,而他寻求的则是一种能够为生命创造意义的文化,或者退而求其次,一种勇于担当生命之无意义的文化。“是痛苦的无意义,而不是痛苦本身,构成了长期压制人类的灾难。而禁欲主义理想给人类提供了一种意义……一种对虚无的欲求,一种对生命的反感,对生命最基本的先决条件的反感,但它是并且仍将是一种意欲……宁可让人追求虚无,也不能无所求。”以上是尼采最后一本原创著作的结尾。【道德】在从《曙光》到较晚期的《论道德的谱系》一系列著作中,尼采致力于分析历来道德对抗痛苦的各种方式。其中,有两种基本方式最值得注意。一是同情,即企图通过剥夺个人在痛苦面前的尊严来消除痛苦。二是禁欲主义,即企图通过扼杀生命的本能来消除痛苦。《人性的,太人性的》副标题为“一本献给自由精神的书”。《曙光》的副标题为“论道德的偏见”。《曙光之中》,尼采就道德目的——究竟是为了可能的最长时间的生存还是人类最有可能的非动物化——进行了讨论;而若以“幸福”为衡量标准,那么应该是最高水平,还是平均水平,那又是另一个问题。再退一步,又为什么实现幸福的途径是道德呢?基督教的许多神学家认为,道德是一个自足的体系,或可说建立于理性之中,其基础可被证实。“所有伟大的事物都通过自我征服的方式导致自我的毁灭……规律的制定者最终也听到了召唤:向你自己制定的规律屈服吧……”《道德》【艺术】尼采关心的是伟大而不是善,二者的区别在于,伟大包含着对痛苦的肯定和有效利用,善则一味企图消除痛苦。在《快乐的科学》(作者视为“尼采最令人振奋的一本书”)中,他描绘了他心目中的伟大,便是“赋予个性一种风格”,艺术地规划自己天性中的长处和弱点,甚至使弱点也悦人眼目。另一种表达是,“要成为生活的诗人——尤其是成为最琐细、最日常的生活的诗人”。这实际上是提出了一种新的道德,就是要做一个能够自我支配的强者,包括支配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的痛苦,以此来使生活变得美好。也许仍然可以把这看做一种审美人生观,但显然已经脱尽了《悲剧的诞生》中那种生硬的形而上学逻辑。“只有作为一种审美现象,世界才具有存在的合理性。”《自我批判的尝试》因为音乐的缺席,你才并不认为莎士比亚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尼采认为哈姆雷特是一位洞悉酒神世界的人,意识到所有的一切都是徒劳无益的,他不是一个犹豫者,而是一个绝望者。叔本华认为音乐可以让我们直接领悟意志的发展变化,因为音乐不以概念为中介。“悲剧神话所唤起的快感,与音乐中不谐和音所唤起的快感有着同一个根源。酒神冲动及其在痛苦中所感觉的原始快乐,乃是生育音乐和悲剧神话的共同母腹。”《悲剧的诞生》【驯服】人类进化的奇特的限制性,它的踌躇犹豫、迟滞耽搁、频繁的倒退以及交替循环,都立足于以下现实:群畜(herd)的服从能被最大限度地遗传下来,并且以命令的艺术作为代价。如果人们想象这个本能可以走到肆无忌惮的地步,那么,就根本不存在什么发号施令者或独立的人。或者,如若确实存在这样的人,他们也会因败坏的良心而受苦,而为了能够下达命令,他们就不得不将欺骗加于自身:这里的欺骗指的是,他们自己也只是在服从。实际上,这种情况正存在于今天的欧洲:我称之为发号施令者的道德虚伪。他们知道没有别的办法在他们败坏的良心面前保护自己,除了摆出较古老的或更高级的命令(祖先的、宪法的、正义的、法律的甚至上帝的命令)执行者的姿态,或者甚至从群畜的思维方式那里借来群体的准则,例如,表现为“民族的第一公仆”或“公共福利的工具”。另一方面,在当今之欧洲,牧人(herd-man)把自己说成是唯一被允许存在的一种人,将他的各种品质作为人的真正美德,即公德心、慈善、体谅、勤奋、温和、谦虚、克制、同情,由于这些特性,他是温顺的、平和的,并且对群畜有用。然而,就在领袖和带头人被视为不可或缺的这些情形下,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着将聪明的牧人联合起来以取代它们:例如,一切议会政体都有这个起源。尽管存在着这一切,对于这些如群畜一般的欧洲人来说,一个绝对命令者的出现是多么好的祝福,是无法忍受的负担下多么大的解脱。拿破仑的出现所造成的影响便是最近的一次充分证明:拿破仑影响下的历史,几乎就是这整个世纪在它最有价值的人身上和最有价值的时刻中所达到的较大幸福的历史。【同情】针对被同情之人,尼采指出,同情者扮演了“命运的角色”,他们从未想到,遭遇痛苦之人其实需要痛苦。【查拉图斯特拉】《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明显是对《圣经》的戏仿,书中包含诗歌,且每章结尾都有“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重复。“何谓超人,超人乃尘世之意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尼采常常与哲学家们纠缠—个神秘的“众劫回归”观:想想我们经历过的事情吧,想想它们重演如昨,甚至重演本身无休无止地重演下去!这癫狂的幻念意味着什么? 从反面说“永劫回归”的幻念表明,曾经一次性消失了的生活,象影子一样没有分量,也就永远消失不复回归了。无论它是否恐依,是否美丽,是否崇高,它的恐怖、崇高以及美丽都预先已经死去,没有任何意义。它象十四世纪非洲部落之间的某次战争,某次未能改变世界命运的战争,哪伯有十万黑人在残酷的磨难中灭绝,我们也无须对此过分在意。 然而,如果十四世纪的两个非洲部密的战争一次又一次重演,战争本身会有所改变吗?会的,它将变成一个永远隆起的硬块,再也无法归复自己原有的虚空。 如果法国大革命永无休止地重演,法国历史学家们就不会对罗伯斯庇尔感到那么自豪了。正因为他们涉及的那些事不复回归,于是革命那血的年代只不过变成了文字、理论和研讨而已,变得比鸿毛还轻,吓不了谁。这个在历史上只出现一次的罗伯斯庇尔与那个永劫回归的罗伯斯庇尔绝不相同,后者还会砍下法兰西万颗头颅。 于是,让我们承认吧,这种永劫回归观隐含有一种视角,它使我们所知的事物看起来是另一回事,看起来失去了事物瞬时性所带来的缓解环境,而这种缓解环境能使我们难于定论。我们怎么能去谴责那些转瞬即逝的事物呢?昭示洞察它们的太阳沉落了,人们只能凭借回想的依稀微光来辩释一切,包括断头台。 【露·莎乐美】露·莎乐美是俄国贵族,先后被尼采爱慕,成为里尔克情妇,成为弗洛伊德门徒。弗洛伊德曾经大加赞美过她在肛门性欲领域的发现。有一张在尼采强烈要求下拍摄的奇怪照片:莎乐美坐在牛车上,拿着鞭子作势要鞭打尼采和雷。奇异地侧面呼应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老妇人对查拉图斯特拉说的那句臭名昭著的话:打算回到女人身边去吗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尼采通过好朋友雷向莎乐美求婚,遭到拒绝,且发现莎乐美和雷的关系非常好,这一极具打击性的事件发生之后,尼采开始写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认为该书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本书,前三部出版后,无甚反响,第四部只好于1885年由其自费出版。【人道】任何人若把人类的历史当成自己的历史加以感受,就会普遍体悟到各色人物的忧伤:顾虑自身健康的病人,回忆青春之梦的老者,失去恋人的情郎,理想正在消逝的殉道者……然而,如果一个人承受了,如果一个人能够承受这形形色色、不可胜数的忧伤……如果一个人能够让自己的灵魂担负这一切——人性中所有的最老、最新之物,失败,希望,征服,胜利;如果一个人能够将所有这一切集于内心,压缩为一种单一的情感,那么,就会产生人类前所未有的幸福:一种充满力与爱、泪与笑的神圣幸福。这幸福宛如夜间的太阳,一直馈赠着它那永不枯竭的财富,并将其倾入海洋,仅当此时,最贫穷的渔夫也能划动着金色的桨,感到自己最为富有,就像太阳一样!这神圣的情感将被称为——人道。《快乐的科学》【欲望】人可以从欲望中拯救自己,首先可通过选择不会带来这种感觉的状态;其次可以通过理解它的傲慢和愚蠢:欲求某种事物与它的实际状况不同,就意味着欲求所有的事物都不同——这包含了对整体的谴责性批评。但是生命自身就是这样的一种欲求。《强力意志》


 尼采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