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事

出版社:城邦(麥田)
出版日期:2004-11-24
ISBN:9789867413468
作者:王德威

作者简介

相傳遠古時代有一種怪獸名叫「檮杌」。這種怪獸外表怪誕,好鬥不懈,且有預知吉凶的能力。隨著時間流變,檮杌的形象逐漸由怪獸轉為有魔性的惡人。更耐人尋思的是,檮杌也被視為歷史的代稱,擔負「紀惡以為戒」的功能。到了晚明,檮杌又被援引為小說,以其幻魅多變的特質,評述古今、敷衍正邪。檮杌由怪獸、到魔頭、惡人、史書、小說的轉變,是足以說明中國文明對歷史、暴力、敘事想像的一端。有鑑於歷史中的暴力層出不窮,我們必須尋思:歷史是對怪獸也似的暴力的記錄,或者竟是其體現?我們對歷史與怪獸的關聯,是戒慎恐懼,還是視而不見?這些問題到了二十世紀變得更為迫切。因為在一個嚮往啟蒙革命的世紀裡,暴力的怪獸早以更細膩的方式,深入我們生活的肌理間,而我們卻可能居之不疑。環顧此時此地,我們有可能已經成為一種龐大的,以民主進步為名的怪獸的一部分了麼?藉著這一論式,本書觸及歷史與文學間複雜的對話關係,如國家神話的生成,文類秩序與象徵體系的重組,「史學正義」與「詩學正義」的糾結,群體與個體的互動,還有更重要的,現代性(modernity)和怪獸性(monstrosity)的辯證,歷史和「再現歷史」的兩難。

内容概要

王德威
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教於台灣大學及美國哈佛大學,現任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及比較文學研究所教授•著有《從劉鶚悼王禎和:中國現代寫實小說散論》、《眾聲喧嘩:三○年代與八○年代的中國小說》、《閱讀當代小說:台灣、大陸、香港、海外》、《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等書•


 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广阔的文化视野,独特多变的视角,蒙太奇式的论述,鞭辟入里、见微知著,征引看似繁密却不以西格中,巴赫金,本雅明,德里达,阿多诺等人的理论在书里几成配角...二十世纪苦难的大中华的暴力意识在冷静且雍容的叙述中如太阳在地平线上逐渐彰显,并向历史纵深投射,直指中国的历史人类学、文化心理学及集体潜意识。...钱钟书、夏志清、李欧梵、刘再复及王德威是我最景仰的中国文学研究学人。他们个个学问渊远,才气纵横,成就卓越,而论雍容克制,却是满口港台腔式的蹩脚普通话的王德威独有。...
  •     我学历史的,本与文学评论无缘,看到此书标题和副标题都有“历史”二字,就越过界学习学习了。不过外行到底只是看个热闹,书中文字花团锦簇,掩卷之后倒有昏昏然不知所云的感慨。此书为论文合集,共收论文四篇。分别是,一,《革命加恋爱》,讨论1927年革命失败后,1930和40年代文学与革命间的关系,以茅盾、蒋光慈、白薇三人的写作和情感经历为例。二,《历史与怪兽》,讨论明末、晚清、50年代台湾三部包含“檮杌”主题的作品,观察其“如何将个别历史里的怪兽,自寤寐中唤醒,借以呼应其时代的危机”(12)。三,《诗人之死》,讨论三位自杀的诗人:大陆的闻捷、台湾的施明正、以及旅居海外的顾城。四,《魂兮归来》探讨了大陆、台湾、香港、星马当代中文写作中对于以超自然和鬼魂为载体和叙事手法,处理时空和记忆倒错的现象。在我看来,《魂兮归来》一文浑然天成,主题明确,为四篇论文中最佳者。《历史与怪兽》突破简单的因果影响论,比较不同时代处理类似主题的异同处,也有其独到之处。《革命加恋爱》貌似一个不错的选题,作者在处理的时候却显得太粗糙了些,感觉他的兴奋点在八卦这三位作家自身的恋爱经历,尤其是茅盾对其情人的虚伪无情,王德威似乎尤其感兴趣,仿佛把这位共产党钦定写手拉下神坛,便是功德无量了。在白薇的分析上,他对女性视角的不敏感尤其显著,相比戴锦华、孟悦《浮出历史地表》里对白薇的分析,我觉得王德威还是差了点火候。《诗人之死》则是牵强附会之作,若说闻捷和施明正的自杀还有一定的可比性,顾城的自杀在这个比较研究中显得异常突兀。作者号称“对这三位诗人而言,历史的不义与荒谬只能以肉身的毁灭来抗拒,而诗成为他们预先铭刻死亡的证词。” 从他的文字之中,我能理解这些诗人的自杀是在抗拒“不义与荒谬”,但要加上“历史的”三字,我就怎么也无法理解了。也许我没能读懂王德威,他所说的历史,可能并不是我作为一个历史专业的学生所理解的历史。王德威所指的“历史”仿佛有两层意思,一种是线性时间所造成的客观的事件流,也即过去发生的事情;另一种是通过叙事而重构出的对于过去所发生之事的诸多说法。王德威在文中同时使用这两种“历史”的定义,并不加以清理说明,是其论证之最大弱点。这也是我觉得《魂兮归来》在这些文章中论证最严密精彩的地方,因为他在此文中,摆脱了“历史”二字,而主要讲叙事对时间倒错的处理如何表达文学家的现实关怀。不过,看文学批评家如何看待和处理历史问题,也是个有益的经验。
  •     梼杌这个概念与历史结缘,恐怕还是春秋时代的事情,王德威却通过这个概念将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串联起来,给文学重塑金身,真是功莫大焉。对于我来说,这不可思议在于他又融入了西方元素,将梼杌翻译成怪兽,在翻译回中文语境的时候,并未改回梼杌,而是保持了怪兽的本色。这样的一本书,真是值得一睹真容,因为书中涉及到的政治内容,估计国内引进无望了,但是从侧面的角度还是能感受到王德威在文学史的写作上所付出的心力。一、革命与爱情全书由四篇文章构成,而开篇就是文学中的革命与爱情为主题,他通过对于茅盾、蒋光慈和白薇的个案,以及小说凸显的主题与个人经历交织在一起,从而完成了从文本到历史的演绎。按整部书的写作来看,这篇文章是最为中规中矩,并且写作的文本与作者结合的最为紧密的一章。这篇文章中,侧面透露出我们所不知道的一些八卦,如茅盾在日本的同居生活之类,不过这都属于小说中的旁枝,不必过分着墨的。先说茅盾在小说中描绘了大革命场景中男男女女们的悲欢离合,也经常被人抨击为小资产阶级情调,而茅盾也经常为自己辩护,在武汉事变之后,他作为最早的共产党员,理应受到国民党的通缉,被迫逃到上海,又从上海逃到了日本。在此期间,他与组织脱离的联系,并与一位女性同居两年时间。革命与爱情的伴奏,与茅盾笔下人物的悲欢交织在一起。王德威将文本与历史的分析联系在一起,将故事中男女的悲欢与作者的经历展现给我们。蒋光慈作为最早提出革命加爱情公式的作家,一方面对于爱情有着浪漫主义的想象,另一方面对于革命则有着与爱情相等的位置,或者有着更高的位置。因此,他在小说中着力塑造的人物,往往革命与爱情的双重身份中暧昧不明,甚至作者本人的爱情也在大革命失败后,因为在苏联的孤寂,因此向宋若瑜写信倾诉,而两人之间的鸿雁传书,迅速地将两人的关系拉近,从而最终喜结连理。但不要忘了这是在革命的背景下,两个人如火的热情,因为蒋光慈的脱党和宋若瑜的离世而草草收场。如果不是王德威将白薇从历史中考索出来,我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一位革命女性作家。因为反抗父母订婚,离家出走到上海求学,又被夫家绑架,中途逃离到日本,爱上了不良青年,被传染上性病,不幸离世。这样的身世,为革命文学的写作提供了怎样的素材呢?至少,从王德威的介绍来看,白薇将自身的故事化作笔下主人公的反抗,革命与爱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革命就是为了反抗,而爱情是反抗传统的资源。笔下的文学是浪漫的,但是白薇自身的故事确实悲伤的。二、历史与怪兽在这一章中,王德威着重讨论了梼杌这个概念在历史中的文本展现,通过对《梼杌闲评》《梼杌萃编》和姜贵的《今梼杌传》三个文本进行了探讨。他着迷于梼杌的形象与历史之间的关系,一个想象中的怪兽与历史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他在撰写这篇文章时,将梼杌与记载历史中的邪恶结合起来,通过小说这种题材展现出历史中邪恶的一面。这篇文章的重心在于讨论姜贵的《今梼杌传》,但为了延伸梼杌这个概念,因此从明末小说《梼杌闲评》中寻找传统的资源。《梼杌闲评》中着重描绘的是晚明时代,魏忠贤与客印月的恋情以及两人在宫中的崛起与恶行。这部小说分析的结论,非常令人失望,王德威甚至引用了阿伦特“平庸恶”的概念,来对魏忠贤进行评判。但梼杌作为记恶的载体,只是呈现了历史中的恶行,却无法通过对于魏忠贤与客印月的故事,来说明恶行的来源。晚清谴责小说中,《梼杌萃编》也算是其中的一员了。但是,正如王德威所说,谴责小说很容易流于对于街头巷尾流言蜚语的记录,而不能成为有力度的社会批判。而《梼杌萃编》似乎正落入这样的评论之中。通过故事中大杂烩版的末世描写,小说展现出晚清时期的社会中种种怪诞的现象,但由于缺乏批评的高度,往往流于怪诞的记录,而不能真正产生批判效果。作为文章来说,姜贵的《今梼杌传》是王德威写作的重点,但很明显他其实是通过前面两部并不成功的小说来引出梼杌概念的讨论,从而为姜贵这部反共小说提供写作的线索。梼杌这部记载恶行的史书,姜贵引用这个概念似乎是要在山东塑造出革命者邪恶的形象,却不料成为了描述山东地区传统落后的真实记载。甚至在逻辑推衍出传统的恶,需要新的恶行来清洗。这样的描述,肯定不能得到国民党的支持,因此姜贵在写完这部小说中,虽然是号称反共小说,但在五十年代的台湾还是处处碰壁,甚至老妻病故、子女离散,甚至自己还身陷囹圄。这样故事显然是一种反讽,既是对于小说目的的反讽,也是对于革命本身的反讽!三、诗人之死这部分也是三个个案的分析,通过对于大陆的闻捷、台湾的施明正、以及旅居海外的顾城自杀与作品中所透露出的思想的分析,他将自杀的荒谬与历史中的荒谬联接在了一起。这三个事件,分别是通过分析戴厚英《诗人之死》,施明正和顾城自身的作品完成的。因为距文捷之死已经久远,王德威通过戴厚英的作品,还原了这个共和国当红诗人自杀事件。诗人的自杀被戴厚英描述为一部诗歌,一部未完成的诗歌,甚至已经完全失传的长诗。为了这部长诗,诗人的妻子抱着手稿自杀,诗人也为此事自杀,而其中交织着戴厚英与文捷的爱情纠葛。从迫害者到同情者,再到恋人身份的转变,甚至成为了文捷之死的记录者。这种纠缠了文学和爱情的故事,在王德威笔下得以再现。施明正的死是一幕荒诞剧,八十年代解严,仍然被困牢中的施明德决定以绝食抗议,而他的哥哥施明正也同一时间进行绝食。据说施明德在镜头前被抢救回来,而在监狱外的施明正却为此失去了生命。这种死亡,近乎于一种嘲讽。为了解决这一荒诞剧的由来,王德威回顾了施明正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诗歌,从台湾自身的历史还原施明正的故事。对于顾城之死,大陆已经有了太多的分析和描述,但对于我来说,王德威讲述的顾城的故事,有着格外令人觉得不安的内容。比如他将顾城的爱情与死亡联系在一起,认为其中预示了悲剧的诞生。但在同时,他轻描淡写的提到顾城的遗稿是以九十年代商品化的拍卖手段卖出的。这显示出了精神与物质之间荒诞的一幕,暗示了诗人之死在大陆已经成为了消费品,而不是真正对于诗人之死有精神性的反思。四、魂去来兮王德威探讨了大陆、台湾、香港、星马当代中文写作中对于以超自然和鬼魂为载体和叙事手法,处理时空和记忆倒错的现象。 这篇文章中,最为令人动容的是,将现代去除怪力乱神的努力,与作家们不断为怪力乱神招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种鬼与归的探讨,其实给我们很多的遐想。特别是在九七回归与香港文学中鬼的探讨,格外显得有意义。这部书是我匆匆翻完的,这说明我已经恢复了阅读能力。读完之后,就想写些什么,但是一直拖到今天早晨才动笔,这说明我的写作感觉也在恢复。王德威这部书,对于我来说最为重要的在于写作问题的处理。梼杌作为一种想象的动物,就成为了小说最佳的形象代表。他一方面处理梼杌-小说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将梼杌作为历史的另一面进行关照。这种写作,是化虚为实,通过小说中的情节,映衬作者与历史的背景。小说作为历史,这种写作在文学批评中一再出现,而历史的写作却不曾有这样的空间。小说因为具有想象的空间,因此他才能透露更多的历史。而历史本身承载的是真实,他就没有更多的空间进行想象。这就让我想起了金克木先生对于两者的评判“一般认为,小说讲假话,是虚构,历史讲真话,是现实。其实小说书中是假中有真,历史书是真中有假。小说往往是用假话讲真事。标榜纪实的历史反而是用虚构掩盖实际。”

精彩短评 (总计34条)

  •     Upenn libaray。前3/4就是文化圈的八卦。
  •     好多八卦。。蛮好看。
  •     好吧我马后炮了,其实三年后的现在觉得写得一般
  •     有些地方很受启发。王老师的选题总是很有意思。
  •     发挥
  •     名不副實。論述單薄,你怎麽連話都説不清楚。
  •     我屬於外行人看熱鬧= =
  •     台湾学者一贯的零碎和随意。
  •     探讨的是现代性和怪兽性的辩证,历史和再现历史的两难。历史中关于暴力叙事的小说原来这么多的,写的水平和目的却不一样,有点自我分裂、自我映射,又不可避免地捎上时代印痕。王的思路清晰,文字理性。
  •     见微知著
  •     最后一章蛮精彩
  •     好
  •     我读的是加州大学那个版本的,好著作。
  •     用kindle读完的第三本书。对八卦以外的部分并不太理解。
  •     王氏文风流畅见长。
  •     本以为是本嬉笑怒骂的历史书,读了才发现是文学评论,陌生的领域加上又是繁体扫描版,读起来颇为费劲。勉强读完,专业方面不敢妄下评价,但是作为一个母语为中文的读者,台湾学者对中文的遣用,远胜意识形态禁锢下的大多数大陆同行。中文本是可以更优美、富有魅力和张力的。
  •     最喜欢比对着王德威的文学批评看小说。。
  •     文论,序
  •     仪式的完成
  •     呈现文学“纪恶”的种种吊诡,讨论文学、历史与恶的互动。另,此书部分章节收录在《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中。【《The Monster That is History:History, Violence, and Fictional Writing》】
  •     比起斯坦福王,同样是先有英文再有中文,哈佛王的文学研究文笔要华丽流畅炫目地多。本书四篇专论,繁花似锦,信手拈来,似乎无甚关系的小说被抓到一处,对小说的评论非常精彩,引用诸种理论,也只是拈出一说,一触即走,所以文章并无两撅之感。不过,在具体的小说评论之外,历史、暴力、现代/后现代这样的大帽子,尤其是「现代性」的论述,却让我不明所以。
  •     这书不错
  •     王德威的寫法倒是保守,想來把一些關鍵詞連綴成文算是他一貫的風格。
  •     王德威绝对是聪明的那种学者。选择了华文文学热点关键词,串联起来解读文本,这也算是他得心应手的论文写作模式了。
  •     因为它我做了几天的噩梦!
  •     其中三章在复旦大学出版的《现代中国小说十讲》中读过了,重点还是同名章节《历史与怪兽》。王认为,中国古代史书上常大写特写昏君佞臣,记述各种异于常态的事物,由是历史只能以负面的形式、恶的书写为前提,反过来投射人性向善的渴望。如此一来,历史之本然存在成为“集恶之大成的见证”。把三部不同时期的小说串在一起作文本细读,俨然已成王的特色了。学到几个概念,Peter Brooks的moral occult,Bataille的erotics of dissolution,Frye的low/high mimetic。另,从梼杌衍生到政治机器,这点王在《被压抑的现代性》论述《三侠五义》的时候探讨过了,倒是发掘出了《梼杌闲评》家庭小说的意蕴,别开生面,令人叹服。
  •     楠木卖书钱
  •     写兽写鬼很精彩,诗人之死反不突出。
  •     几多 吊诡
  •     第2遍
  •     时间关系,很快通读了一遍,先不打分。 2015/04/21: 又读了一遍。其实是为了毕业论文才想看的这本书,为了看“暴力”。其实这书里暴力没写着多少。 书里涉及很多作品和一些外国人,看出作者真的挺厉害。不单要知道这些,读过这些,还要把这点书名、人名都串起来,串成两百多页的一本书。而且我觉得这本书还是比较好读的,不会觉得太枯燥。边读书我就边想,为什么人家能把这么多点串成这么多字的一本书,而我连篇一万字的论文都挤不出来?书中涉及的那么多作品,大部分我都没读过,其实把作品读了再来看这本书会更好吧,起码知道他在谈些什么。所以对前面那个问题的回答,果然还是我读书太少想得太多…。
  •     繁花似锦之下其实隐藏着精到的细读。
  •     33
  •     理性之夢滋生獸性 --Goya /這書中一句重要的引言/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