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祭祀用的蛋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5
ISBN:9787544269476
作者:(尼日利亚)钦努阿·阿契贝
页数:173页

作者简介

★ 这是个荒诞、古怪、没心没肺的世界,也是个紧张、闭塞、令人绝望的世界,但终究还是个世界——有善,有恶,还有许许多多的英雄壮举,只是大多数时候,它们都远在这些人物的视野之外。
★ 全球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诺贝尔学院、《纽约时报》“所有时代百部最佳文学作品”《这个世界土崩瓦解了》作者阿契贝最诙谐的作品
一个疯子在河边偷看恩维贝洗澡,偷走了他的衣服。大怒的恩维贝光着身子追过去,却被众人认作了疯子……

书籍目录

自序
疯子
选民
婚姻是私事
阿奎基
恰克上学记
一只祭祀用的蛋
一报还一报
亡魂之路
本叔叔的抉择
庶民的和平生活
糖宝宝
战地姑娘

内容概要

钦努阿·阿契贝(Chinua Achebe, 1930-2013)
尼日利亚作家,1930年生于尼日利亚,代表作有《这个世界土崩瓦解了》《再也不得安宁》等。曾获曼布克国际文学奖、英联邦诗歌奖、德国书业和平奖、尼日利亚国家奖等多项大奖,被英美等国大学授予了二十多个 荣誉博士学位,入选“全球百名公共知识分子”。


 一只祭祀用的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第一次读阿契贝,是那本《人民公仆》,可能当初读的不够细,加之政治色彩相对浓厚,后来情节有了些许模糊。之后再次接触他的作品是选登在《大方》NO.2里的《战地姑娘》,很喜欢的一个短篇,当时对这篇故事有过这样的评价“小说的题材不新颖,内容的指向也是最普通的,即表象里的战争之殇,可是于我来读所体悟的隐于下的人性无解,才重重的撞击了情感里的脆弱,人之为生存可以放下骄傲,尊严,甚至是信念,但是却无法忘却本能,本能里的善,与本能里的恶碰撞出了战争的残酷和个人的悲壮,是为人性之无解。”读《战地姑娘》是两年多前的事了,今天读《一只祭祀用的蛋》时,发现书中收录的最后一个短篇正是这个故事,然后又从头读了一遍,再次被深深打动了。其实我向来对短篇有健忘症,但是这篇故事却被烙印在了脑海中,那种四两拨千斤的巧妙,那个不凡结尾揭示出的人性在恶的环境中留存的那份善,与萨拉马戈的《失明症漫记》正好截然相反,所以特别容易触动内心柔软的部分。《一只祭祀用的蛋》是阿契贝的一个短篇集子,共12篇,其中还包含了2篇他学生时代的习作,所以成熟度并不统一,所有的作品都没有太多的技巧性,就是娓娓道来一些发生在非洲尼日利亚村落中的故事,其中记住了两件事,一个是伊博族,是西非的主要黑人种族之一,说伊博语(为此,还百度了一下,想听听这种语言)和英语(现在说英语的人越来越多,据说他们对汉语也挺感兴趣的),主要宗教信仰是本地的宗教和基督教。另一个是棕榈,喝棕榈酒,吃棕榈仁,是当地的特产,想起读拉美文学时,经常见到的马黛茶,都是非常想到当场品尝一下的特色之物。12篇故事中,除了《战地姑娘》,有几篇挺喜欢的,比如《疯子》、《一报还一报》、《本叔叔的抉择》、《庶民的和平生活》、《糖宝宝》等,很多题材都颇具非洲特色,不是猎奇的那种,而是很平实,反正从这本书中我窥见的阿契贝就是平平淡淡中的四两拨千金。
  •      刊于2014年7月号《经济观察报·观察家·书评》       http://www.eeo.com.cn/2014/0707/263056.shtml  “从前有一个巫师,他住在非洲,为了求取一盏灯,他去了中国。”这凝练、隽永而诡秘的原型传说撷取自钦努阿·阿契贝的短篇小说《恰克上学记》,而类似的片段同样见诸于1994年他接受《巴黎评论》采访时的自述,“当我开始上学并试着阅读时,各类饶具异国风情的故事扑面而来。我曾写过一篇随笔回忆那些令我着迷的物事。种种不可捉摸的叙事,比如一个住在非洲的巫师远赴中国寻找一盏灯···这些来自僻远之地、好似悬荡在空中的玄密之事令我如痴如醉。”两相比照,《恰克上学记》多少显露出几分自传意味,虽然新批评一再告诫我们传记式的解读将有损读者对小说艺术性的判断,但文本中遗留的蛛丝马迹实在是诱人的暗示,好奇心催促我们潜入字句丛中,以侦探的缜密目光,反向测绘出作家的暗影人生---究竟有哪些瞬间与经验滑入了他意识的黑匣子之中,淬炼了那颗艺术之心。我们拣起的是一枚不起眼的钥匙,打开的却是一扇宏阔的大门。在短篇小说集《一只祭祀用的蛋》里,《恰克上学记》的体量微不足道,但它却蕴藏着阿契贝一整个短篇小说世界的秘密,它是太初的混沌,它是浓缩的寓言,它是与可能性的相遇,它是对懵懂时代吉光片羽的召唤,它是把人生的原初凝缩在一片氤氲中,而最终,它是一只预言用的蛋。这支博尔赫斯式的谣曲,有异教徒的另类生活,有改宗者的叛变,有卦师的古老秘术,有现代世界的匆匆入侵,有假手文字咒符而成的逃离,凡此种种不可捉摸的物事,不过是一个七岁男孩周遭的日常,为我们陌生、讶异而惶惑的,是不到一个世纪以前尼日利亚伊博族的子民仍在经受的点点滴滴。在传统尚未弃守的时刻,现代性早已携着席卷万有的飓风荡涤了小恰克的全副感官,这头利维坦吞噬了历史,吞噬了纵深感,吞噬了世界的立体可触,吞噬了我们的敏锐与纤毫可感的神经,吞噬了杂音、抗议、异议、尖锐与不服从,我们或者躬逢其盛,或者在想象中酝酿一场通往远方的奔袭,就像恰克根据巫师的旅程编就的一曲小调---“这是一首无意义的歌,里面揉进了‘长春花’和‘大马士革’之类的词。这首歌就像一扇窗子,透过它,恰克看到了远方那个陌生而神奇的新世界。恰克乐在其中。”小说就在此处戛然而止,一场有关他者与乌托邦的遐想,由于时代的切近、语言的相隔和地缘的分离,很难说这个博氏的典型结尾受到了博尔赫斯本人的影响,据笔者的估测以及散落在集子中其他篇什间的万千姿态,是非洲孕育了它们,他是非洲的博尔赫斯,不,他是非洲的钦努阿·阿契贝。伊博族聚居区位于尼日利亚东南部,常年温热多雨,阿契贝生长于斯,经年受此润泽。而在另一片大陆上,相同的纬度与气候激发的灵感也启发了一个世代的作家,两者都在小说里注入了永不枯竭的丰沛情感,它足以冲走凡俗生活中的琐碎、慵懒与乏味,那种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疲劳与倦怠销声匿迹,小说仿佛经由某类特殊的介质而得净化,丝毫未减其活力,反有勃勃的生机兴焉。在阿契贝的笔下,我读出了博尔赫斯的兴味,也辨认出马尔克斯的气味,而巴尔加斯·略萨的浓情与摇曳,同样依稀可辨。譬如《婚姻是私事》无与伦比的收尾,“他倚在窗边凝神眺望,只见空中乌云翻滚,疾风大作,满眼都是飞舞的尘埃和干枯的树叶---连大自然都来插手人世间的纷争,这番景象可谓千载难逢。转眼间,豪雨如注,这是一年中的第一场雨。···当晚,老人几乎彻夜未眠,懊悔和隐隐约约的恐惧令他心绪难安。他害怕自己还没对两个孩子做出补偿就先死去”,极致的寓言化,万物有灵的世界,理性与逻辑的缄默,悖谬不和的情感在胸腔内惨烈厮杀,叙述却始终以田园牧歌的调子推进,阿契贝,不仅是非洲现代文学之父,也是拉美文学爆炸的同路人。阿契贝的文学之路远非一帆风顺,处女作《这个世界土崩瓦解了》的出版更是一波三折,其手稿不入编辑法眼,未蒙审读,几入纸篓,沦为废屑。即便如海涅曼出版公司这样的老牌纯文学出版商,也疑虑再三,因为前此并无所谓“非洲文学”的概念,最后延请了伦敦政经学院的经济学教授唐·麦克雷,此君久居非洲,不乏在地经验,他卓越的眼光没有辜负海涅曼的信任,评读报告言简意赅---“战后最佳小说”,时为1958年。麦克雷识见精准,其眼力所及,评涉的范围当扩及英国文学及其伟大的传统。事实上,观诸阿契贝的短篇写作,英式幽默的冷然与尖利在在可见,即便予他一项“讽刺家”的称谓,也并非过誉。只不过,作为文学技艺的“讽刺”,将使他自外于苦难,成为尼日利亚殖民史与焦灼现状的局外人;而作为艺术自觉的“讽刺”,将使他重返现场,以批评性的介入,葆有审慎的姿态,不为政治正确所累。集子中《疯子》、《阿奎基》、《恰克上学记》诸篇,都对巫医、卦师这类部落文明时期的神秘术士有着绘声绘色的描写,陷入不明病症中的少女阿奎基生死未卜,哥哥们礼聘的巫医妙想不断,有一位嘱咐务必寻到一棵藤蔓绕躯的棕榈树,而后斩断藤蔓以驱除纠缠阿奎基的神灵,真是“医者,意也”的黑色版本,阿契贝的笔触平实而不着情意,却有着拿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原对的蟋蟀作药引的荒诞。恰如评论家王来雨所言,“钦努阿•阿契贝着力描写的是传统文化与传统道德衰颓的过程,而不是这一文化与道德好与坏的问题。无论好坏,钦努阿•阿契贝以及他笔下的众多人物,都浸透着这一文化的残余因子,成为自身生命体验的一部分,如同他的小说中俯拾皆是、随处可见的部落神话、歌谣、谚语。”阿契贝的态度固然有些暧昧不明,但他绝不是折衷主义者,那些费尽口舌企图调停激进与保守之争的中庸之士,大部分时间像是什么都没有说,此亦可彼亦可的论调让人昏昏欲睡,这是一种伪装成理智的愚蠢。而阿契贝不含个人视角的速写,则毋宁说是一种审美性的悬停,世间的悲喜纷扰,本色自现,真正哀婉的,当会令人垂泪,自相抵牾的,也掩不住破绽,虚张声势的自得,哪里抵得住诸位恳切的凝视?仿佛哑然不语的阿契贝,满含着对昔日风物礼习的尊崇,但傲然的民族本能没有遮蔽他的双目,他必须负责记录一切。《选民》一篇,以政治讽喻的框架讲述了一个小人物的内心挣扎。初来乍到的民主政治水土不服,权势者只手遮天,将选举制度玩弄于股掌之间,饶是如此,生养他的故土族民仍予其一种基于族群尊荣的偏袒---“这孩子是好样的,不像石臼碾子,一见着吃的就六亲不认”,而事实上,这位生活豪奢的文化部长,施予家乡的恩惠不过是象征性地将其新居命名为“乌姆奥菲亚大厦”,以及双倍的选票贿选费。善意的传统,淳朴的居民,对于资本逻辑的抵抗,在阿契贝反讽意味十足的注目礼下,一切坚固的东西、一切田园诗般的虚构都消失了。一直以来,中国当代作家都饱受此种诟病:他们回避现实,或者说,无力呈现现实。随着微博与微信等新型社交媒体的崛起,时政民生新闻的传播速率与辐射广度呈现几何式的跃升,小说家已无力对抗世界的平面化,小说本身也遭遇重大的危机,尤其是写实主义叙事,就其广度而言,在密集的信息流前已是力不能支,关涉深度的一端,则面临精确择取与文学化处理的挑战。揆诸实践,几位成名作家的涉险都不甚理想,余华的《第七天》更是被评论家张定浩称为“匆匆忙忙地代表中国”,微博时政段子的汇总无力书写这个的时代的诡变与不义。相形之下,阿契贝的写作堪为干涉现实的典范,对于如何以点及面地透视生活不无裨益。毕竟,重要的不再是作家是否有义务反映现实,而是如何反映现实。以《一报还一报》为例,短短二十九页的篇幅,所归指的话题可谓夺人眼球:教育公平、贫富差距、阶级位差、政治倾轧、保姆虐童、理想主义的受挫。它们与当下的中国高度应和,阿契贝的处理确是举重若轻,将触目的字眼都融入张力十足的故事。出于财政状况的捉襟见肘,尼日利亚政府废除了施行不足半年的免费教育计划,十岁的小姑娘维罗妮卡因此辍学,来到部长秘书埃米奈基先生的家里充任孩子的保姆,天真的维罗妮卡将秘书的客套话当成了许诺,一心渴望有朝一日重返学校,时日渐久,她无力承受这种念想的撕咬,为小主人灌下了一瓶红墨水,以为经此便可以撂下担子遂愿。形形色色的人物交织出场,各自发声,无所顾忌,性情毕露,冠冕堂皇者,地位卑微者,上流社会的女权主义者,众声喧哗,此起彼伏,光怪陆离的社会风貌勾连得栩栩如生。没有控诉,没有满腔的怒火,没有越殂代疱的义正言辞,这源于阿契贝始终秉持艺术的自觉。在文学性的滤镜前,即便现实如何正义凛然,都必须收声,隐忍继而节制,诗性的真实才可能导向真理层面的真实。有一项意味深长的物件贯穿了整部集子,五镑,对于《选民》里的鲁弗,足以使他反水将选票投给己所效忠政客的对手,对于埃米奈基太太,不过是某次购物花销的一小部分,对于维罗妮卡,却是辛劳一年的酬报,对于《战地姑娘》里的恩万柯沃,是一夜风流的部分代价。无疑的,阿契贝想声明一点,传统之后,尼日利亚与其他世俗世界分享了同一则信条,钱主宰了一切,包括灵魂,悖谬的是,我们回不去了,因为传统的面目可憎同样显而易见。阿契贝是不幸的,他经历了惨绝人寰的比夫拉战争,目睹自己的民族坠入地狱;阿契贝是幸运的,他与图图奥拉、索因卡,以及奥克瑞、托普·弗拉瑞等后辈作家一起为尼日利亚文学赢得了显赫的国际声望。他践履了小说家应许的使命,从庞杂的义愤中抽身而出,从不屈服于无望的现实,为沙哑的时代绘就了一幅传神的画像,如同我们可以从狄更斯那里了解19世纪的英国,从钦努阿·阿契贝那里,我们得以进入20世纪的尼日利亚。
  •     书倒是挺易读的,一会儿就翻完了。可是,总觉得没能入戏。不知道是不是非洲人民的文学风格跟我不太匹配,觉得这些短篇的主题都挺单一的,总是围绕非洲的迷信、基督教的入侵、底层人民的生活挣扎,死亡。语言很浅显,描述手法也比较粗线条。嗯,随手翻翻。

精彩短评 (总计36条)

  •     无语,要不是我傻逼就是作者傻逼,否则这事儿说不通。
  •     非常有趣的非洲生活,有点东北二人转的意思,都是段子
  •     说实话,愣是没看懂。
  •     喜欢一报还一报、战地女孩。这是一部很悲哀的小说。就像米格尔街,到处充满着幽默与悲伤。打着文明的旗号,做着卑劣的事情,如此滑稽,改革者在这里被嘲讽,和我们的新文化运动相反。很怪。
  •     阿契贝最诙谐的作品【诙谐你妹,喷了新经典真是厉害,没看过书的也让写文案
  •     荒唐与夸张的故事 大概在捧腹时 也偶有泪点。大概不曾生活在非洲 所以不能感同身受他们的疲惫。至此 确实是一本略有匠气的小书。
  •     很朴实很小人物的故事
  •     无处不在的讽刺。
  •     最近在读非洲的小说们。常常感到苗族与非洲各民族的遭遇在本质上是一样,被时代裹挟而出现的困惑与悲伤是一样的。
  •     读这本短篇小说像听新专辑,第一遍,就想单曲循环的有:婚姻是件私事,一报还一报,庶民的和平生活,糖宝宝,战地姑娘。(很喜欢的短篇集子)
  •     怀着猎奇的心态去看看非洲人民的世界。
  •     写比夫拉战争的几篇都不错,特别是战地姑娘。
  •     相比《瓦解》更喜欢这一本!写苦难,但不苦大仇深。
  •     还不错耶
  •     最喜欢《战地姑娘》
  •     和我们想得一样,那里愚蠢,蒙昧,荒谬,危机四伏。善良也要在堕落中才能映衬。阿契贝很难给人惊喜,但至少读得下去。
  •     阿契贝用最简单的故事,最日常的语言表达了最空灵又真实的人性和真实又宏达的社会。太喜欢《疯子》和《战地姑娘》。
  •     喜欢《疯子》和《战地姑娘》。讽刺现实。
  •     很有趣,完全的异域文化。
  •     浅显易懂,不过有些文笔略显造作,因为是年少时期?
  •     来自尼日利亚的声音,一样的荒诞。——大师总是有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伟大精神。
  •     短篇小说的技巧早已被前人穷尽,如今很难有让人惊奇的短篇了。但是故事还没有讲完。有一天如果各类故事可以像演绎法那样穷尽所有可能,那么一个书库也可臻完备了。喜欢一部书的理由可能非常私人,评价的标准也是一时。近日喜好简洁短小,那么一点点新意就足够了。过去好论民族即世界,所以小说竭尽方言之能事,越是偏僻越好,同样俗套。这部书虽也有部族集市祖先圣母,不过人情世故却近于平常,因而耳顺目悦。喜欢疯子选民婚姻阿奎基一报亡魂抉择庶民八篇。集内各则也各有风格,并不一致,灵活多变也是短篇的意外性之一。期待阿契贝的其他几部。
  •     总在高潮的时候就结束的感觉 很让人抓狂 不过自顾自的加上了长篇小说的后续 也不为一种娱乐 吧
  •     非常好的短篇集。
  •     有几篇很不错。我有点为那个“一报还一报”的名字嘚瑟。
  •     诙谐幽默还算不太上,但作者还是写出了非洲大陆一些让人反思的东西……
  •     有些故事很有韵味
  •     小说集。都知道我最喜欢的作家是这位。我最喜欢的一篇是这本里说义务教育给尼日利亚带来了什么的短篇。不同文化传统与语境下的人们,用一样的手法,所达成的结果,真的不一样。
  •     唯一get到的是避孕套用过一次洒点滑石粉还能再用。比较失望。
  •     稀奇古怪
  •     第一个故事的描写挺有意思。后面的恕我觉悟不够,觉得比较平淡。
  •     整体感觉一般。手法相对朴实,但亮点也不多。让人念念不忘的是用来压轴的《战地姑娘》。
  •     不同的非洲生活剪影,见微知著。异域风情的事情看着像是段子。
  •     这篇不是最好的,但是名字最诱人~还是阿奎基,庶民的和平生活,战地姑娘,印象深刻些~
  •     翻译尤其不错
  •     说实话没太看懂,只能给个中立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