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散落的星骸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807699973
作者:[德]斯特凡·克莱因

作者简介

>13位世界顶级科学家访谈: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阿尔德•霍夫曼、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史蒂芬•温伯格、英国皇家学会前任主席、女王科学顾问马丁•里斯、人类基因组计划挑战者克莱格•文特尔……
>突破人类认知极限的科学难题:人类大脑是否可以理解宇宙的终极秘密?科学与宗教能否和平共处 ?人类基因组竞赛如何造福全人类?人性到底是自私还是无私……
>最真实的科学家生活:谁引导科学家走上研究道路?是否顶尖科学家都拥有超一流智商?科学家如何看待宗教信仰?如何在贫穷国家做出一流研究?女性科学家要面临多少挑战?走进科学家的生活,目击他们作为凡人的一面!
斯特凡·克莱因对话13位当今世界顶尖的学者(包括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了解他们的研究、生活,以及他们对人类终极问题的见解。
这是一本跨界科普书,书中受访的学者分属不同领域:宇宙科学、生物学、人类学、经济学、化学……不同学科的顶尖学者在同一本书中分享他们独到的见解,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另外,书中讲述的前沿研究往往突破科学与宗教、科学与人文的界限,甚至充满颠覆性;科学家本人的生活也多姿多彩,除本职外,还涉足商业运作、媒体宣传、艺术创作、宗教活动……本书作者通过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呈现出最真实的科学家世界。
立意新颖,视野宽广,代表国际科学界最前沿的研究思路。引进德文原版,早于英文版9个月出版。

书籍目录

前 言
分子的诗歌—化学家兼诗人罗阿尔德·霍夫曼谈美
我们都是散落的星骸—宇宙学家马丁·里斯谈世界的开始与结束
您还记得吗?—神经生物学家汉娜·蒙耶谈记忆
爱源于理解—艺术家莱昂纳多·达·芬奇对现代自然研究起源的看法
贡献的法则—行为学家拉格范德拉·加德卡尔谈利他主义
对公平的渴求—经济学家恩斯特·费尔谈道德
独自对抗一切—生物化学家克莱格·文特尔谈人类基因组
脑中的他人—神经科学家维托里奥·加莱赛谈同情
最强烈的感受—神经药理学家瓦尔特·齐克刚思伯格谈疼痛
进化的女性面—人类学家萨拉·赫迪谈母性
在幻想的镜厅—脑科学家维兰努亚·拉玛钱德朗谈意识
顽固的斑马—生理学家兼地理学家贾雷德·戴蒙德谈历史上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世界的统一性—物理学家史蒂文·温伯格谈科学与宗教
致谢
引用图片

内容概要

斯特凡•克莱因(Stefan Klein),欧洲最有资历的科学作家之一,训练有素的物理学家。已出版大量书籍,其中包括全球第一畅销书《幸福的科学》(The Science of Happiness)。其作品已被翻译成25种语言在全球出版,他还是德国霍尔茨布林克出版集团科学新闻奖获得者。


 我们都是散落的星骸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起初,是被书名吸引,它唤起我身为个体人类的一种孤独感。就像书中采访的科学家马丁·里斯所说:“无论如何,宇宙也是我们的生活场所。我们与曾生存过的人类一起仰望星空,而最终我们都会变成星尘。”是的,我们就像随机被洒向大地的一把尘沙。在某种意义上,科学家是这个世界上最最孤独的人,每一个走在前沿领域的科学家,都远离人群,独自面对着未知。忽然想到中国古人的一首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笑)
  •     芥子中有须弥山《我们都是散落的星骸》书评佛经中有一句话:“芥子中有须弥山。”须弥山在佛教的概念里是世界的支撑,四大海围绕着须弥山,各个天也不过在须弥山的不同高度,但是在一个芥子里佛祖可以看到须弥山,所说的是一种以小见大的能力和神通。《我们都是散落的星骸》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么一种感觉:芥子中看到须弥山。这本书是德国训练有素的物理学家和最成功的科普作家斯特凡.克莱因采访了当代最顶尖的一些科学家的采访纪实。这些科学家的研究非常厉害,往往选定一个课题,却能以小见大,好像找到了阿基米德所说的“撬动地球的杠杆”。而斯特凡本身就是一个训练有素的物理学家,却同时又是一个有着对社会和世界有着理解的作家,由她采访这些顶尖科学家,就像在我们这些平常人和顶尖科学家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借由斯特凡的沟通,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这些顶尖的科学家就像佛经里的菩萨,在一个个的芥子里看到了须弥山。这些科学家里面工作最有趣的是维托里奥.加莱赛。这个科学家在帕尔马工作,提到帕尔马大家第一印象是奶酪、足球,但是世界顶尖的脑科学研究所之一也在帕尔马。加莱赛团队的主要成果是镜像神经元,这是一种大脑中大量存在的神经元,最有意思的一点是这种神经元有一定的虚构或者预测能力。比如一个人看到别人喝咖啡,自己在大脑中也能想象出那个场景,甚至能自己伸手去拿想象中的咖啡杯。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男人们喜欢看足球比赛,并且能兴奋起来,虽然他们并没有自己去比赛!这一点很有趣,我甚至想,假如那些踢假球的人如果踢得很精彩,那么即便受贿腐败又有什么呢?比赛的作用不就是为了给人想象么?在访谈中,作者和加莱赛谈到练习的作用,其中便有镜像神经元的功劳。我突然想到一点,以前有一个特异功能表演,是在电视上的魔术师或者特异功能者展示一块神奇的画板,上面写有几个数字或者图案之类,然后魔术师施展读心术,说,观众心里想的是某某图案。十有八九都能猜中。小时候觉得这个特神,因为受过唯物主义的教育,知道这是一种骗术,但是苦于无法拆穿。现在想来,应该是这些神棍利用了镜像神经元的这种特性来赚钱。我们学习锻炼都不是真正的工作和战斗,但是可以锻炼头脑和身体,就是由于镜像神经元的这种能力。神棍或者魔术师们观察到了这一点,于是利用电视来进行活动。进一步想到佛经中菩萨们的神通,尤其是他心通,大概也就是镜像神经元格外丰富吧。但是这种镜像神经元的作用和同情心还有微妙的区别。看到别人受苦,自己感同身受,一般被定义为有同情心。但是受虐狂和虐待狂有着同样的“感同身受”,同样镜像神经元丰富。所以善恶并不是科学家加莱赛的研究课题,即便镜像神经元丰富,也可以成为一个恶人。通过加莱赛的研究,人们可以联想到生活中的许许多多,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研究的影响!再高深的研究如果不能让人了解,跟没有研究有什么两样呢?孟子曰,古之君子以己昭昭使人昭昭;今之君子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好多所谓的研究者所干的工作只是把大家早已知道的东西写得繁琐繁杂,以此显示水平,纯粹是指导学术垃圾!文策尔是美国的科学狂人,他自己建立公司,进行克隆研究。跟文策尔的访谈气氛就凝重很多,因为文策尔不得人心,整个社会都在反对他。这个人较真儿,争名夺利。但是读完访谈,我却也不得不佩服他,起码这是个真小人,不是伪君子!他实打实地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努力。他孤独地前行,很倔地跟社会作对,但是他却没有意识到,实际上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整个社会不再做一只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开始正视这个问题,并有所行动了!只是这个倔犟而天真的孩子自己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我很欣赏他的勇气。“我们都是散落的星骸”这个概念来自最后的皇家天文学家马丁里斯。宇宙的物质来自宇宙大爆炸后的残骸,所以我们人类也是散落的星骸。相对于浩瀚的宇宙,我们其实只是芥子之微,但是透过芥子,我们可以理解支撑宇宙的须弥山。
  •     说到科学家,对于我这种文科生来说,很容易想到拿着玻璃器皿或者显微镜一头钻进实验室里计算一些莫名公式和发明的科学怪人。当然,也可能是我个人的浅薄所致。但至少光听如下这些名词:神经生物学家、行为学家、天体物理学家、神经药理学家……除了天文还能让人发挥一点浪漫想象,其他都是铺面而来的高冷感觉。只怪这书名实在吸引我——《我们都是散落的星骸》(不然我可能没有勇气阅读科学家)。一本集合当今顶尖科学家的访谈集。书中共十三个人,涉及研究方向也各不相同,采访者是一名物理学家,使得他们的思想交锋变得机智有趣。比如将血红蛋白形容的如诗般美丽的诺贝尔化学家Roald Hoffman,身为教会人员却理性研究星体的天文学家Martin Rees,有点恐怖的基因重组学者Craig Venterd,甚至还有一篇“穿越”来的莱奥纳多.达.芬奇的访谈!整本读完,你会发现其实这些访谈主人公虽然是科学家,但他们中的许多人承认”科学家最重要的特质不是智慧,是坚持——用近乎固执的执着应对挫折、自我怀疑和竞争“——这让我十分惊诧,他们与我所熟知的许多艺术领域的‘高大上’宣称”天才“的理论如此大相径庭。每个人都是以实实在在的研究或数据去证明自己“科学的想象”!依循自己的专业从不同角度去给予我们共存的世界一个独特的解释,去加深我们对世界甚至自己本身的认识。这是一些艺术作品和哲学从未涉及过或模糊掉的领域。当然,他们观点各不相同,或者是殊途同归,但如果你充满好奇并乐于思考,你会从这书里得到超于知识更多的满足。“我们都背负着相互冲突的需求,但希望同时得到简单性和满足度。” 书里的一句话,很符合我读书的感受,以多角度的思想交锋来寻求生命这一永恒话题,以更为开阔的视野去面对你所在的这个地球,真的,很有意思。摘录:“美是产生与秩序和非秩序以及简单和复杂间的紧张关系。“——Roald Hoffmann”研究的本质是,我们知识的领域越是扩大,在这个领域中无知的面积也就越大。”——Martin Rees“人的智慧必须不断地使用它,一旦沉迷于安逸,我们就会失去它。”——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生物最终教会我们,不要把自己看的那么重要”——Raghavendra Gadagkar"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农耕国家,如今的生产力比起几十年前少了三分之一,因为化肥和农药已毁了土壤。“——Jared Diamond“生活的意义需要自己给出来。”——Steven Weinberg”平等原则可能会阻碍经济的进步,但社会中过多的不平等在某个时刻也会成为经济进步的绊脚石“——Ernst Fehr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我们多数人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和那些世界顶尖的人交流,但这本书给了一个聆听他们想法的机会。让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神经学等不同领域里最好的专家,带我们领略这个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美。
  •     图书馆借阅
  •     最近所看书籍中给我灵感最多的一本=W=
  •     翻译严重扣分,然而书本身很赞(除了穿越采访达芬奇的部分略囧),书名美。
  •     超级超级过瘾的一本书
  •     三星半吧。优点是作者像在与科学家平等对话,对于学习采访的我来说很渴望能达到那样的状态,缺点是…明明知识量达不到还要追求“平等对话”其实还是有得瑟成分在其中,不诚恳,而且问题不成逻辑体系,看着太零散,偶尔浪漫闪光吧
  •     最强烈的感受—神经药理学家瓦尔特·齐克刚思伯格谈疼痛。看了几遍这位德国最为著名的疼痛研究专家的访谈,却几乎毫无收获,这大概是因为彼此关注的点都不一样。而在疼痛与成瘾这个课题上,他认为疼痛与瘾是密切相关,并且都是疾病。德国每年有250万到600万人会通过自虐去获取性奋,这现像在他眼里和普通的性行为并无二致。关于疼痛成瘾的原因,书中并无分析,但就神经学上来说,是内啡肽的补偿和激励所致。找时间再详细写写吧。
  •     第一次看科学家访谈的书,还挺有意思
  •     科学家对于生命的阐述和人类生活思考的深度丝毫不比哲学家和文学家逊色,甚至实在和诚恳很多。
  •     很受启发的一本书,没想到英文版没出,先出了中文版。
  •     插一个穿越采访达芬奇的臆想对话?不喜欢这种“浪漫”的想法……
  •     访谈式的书 读过两本 都是印象深刻 某些学科相互结合思考以后会有别样的感悟 很多方面都是挺受教的 感谢作者记录整理与分享
  •     封面太美
  •     幸运的没有因为这么文青的名字而和这么宽广领域的奇思妙想擦肩而过。错字和错句皆有,编辑和翻译都要加油。
  •     我们会摆脱一个过去的、不好的经验,当我们用一个崭新的、美好的记忆覆盖它的时候。
  •     科学家谈话都好实在。
  •     
  •     内容可以,科学家的自信源于实在
  •     感觉在各个领域的超时空要塞里穿梭,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是充满灵感与惊喜的。
  •     从不同角度了解我们的世界真好。翻译我怀疑是直接在谷歌翻译的结果上修改了一下?
  •     所有在这个星球上出现的猴子估计差别不会很大,但是曾经出现的被称为人的生物,差别简直大到无法想象,没有一个理论可以解释。
  •     “当笑声消散,强烈的满足还是会一直保留下来,我们的生活中同样可以没有一厢情愿的想法。” #科学家都挺能说的#
  •     采访录这种题材,一直不太喜欢。很多采访者生搬提纲,不管答案如何,我只管问我的。其实是内涵不足才思不敏的结果。但这本科学家对科学家,问的妙答的爽,行云流水。不觉疲惫的读下去,收获多多!力荐!
  •     不知所云,不明觉厉。我竟然看完了。哈哈哈哈。我其实觉得难读跟翻译有一丢丢关系
  •     对话,谈天说地,浩瀚之于个体,有些启发。
  •     因为书名和封面上的星空而借来的书,看目录时觉得很有趣,阅读时却被翻译整得有点看不下去……作者蛮自以为是(此处adj为中性词),科学家甚萌,宇宙浩瀚,人类繁杂,读的时候有一些小火星。
  •     除了翻译话很奇怪 其他都是受益匪浅
  •     就像地球上的一切一样,我们产生于早已灭绝的天体的遗骸。 是这样的。一切的元素都产生于恒星内部氢原子与氦原子的核聚变。如果不太具有浪漫主义气质的话,您也可以把人类看作是恒星的放射性尘埃。
  •     因书名而开始读这本书。还没读完。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