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全十二册)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1962-06
ISBN:9787101003055
作者:班固
页数:4273页

作者简介

《汉书》一百二十卷,是由十二本纪、八表、十志和七十列传组成的。所记启于汉高祖,止於王莽,都是西汉一代的史实,所以叫断代史(表、志也有不限於西汉的,如古今人表就包括很多汉以前的人物,但这是个别的)。断代为史始于班固,以后列朝的所谓“正史”都沿袭汉书的体裁。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名士隐者,天文食货,百官群县,无所不有。

书籍目录

卷一上  高帝纪第一上
卷一下 高帝纪第一下
卷二 惠帝纪第二
卷三 高后纪第三
卷四 文帝纪第四
卷五 景帝纪第五
卷六 武帝纪第六
卷七 昭帝纪第七
卷八 宣帝纪第八
卷九 元帝纪第九
卷十 成帝纪第十
卷十一 袁帝纪第十一
卷十二 平帝纪第十二
卷十三 异姓诸侯王表第一
卷十四 诸候王表第二
卷十五上王子侯表第三上
卷十五下王子侯表第三下
卷十六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第四
卷十七 景武昭宣元成功表
第五
卷十八 外戚恩泽侯表第六

编辑推荐

《汉书(1-12)(二十四史繁体竖排)(套装共12册)》由中华书局出版。

前言

一汉书亦称前汉书,班固撰。固字孟坚,后汉扶风安陵(故城在今陕西咸阳市东)人,生於光武帝建武八年(公元三二年)。他的父亲班彪字叔皮,生平好述作,专心於史籍。当时有好些人做过司马迁史记的续篇,班彪都觉得不满意,於是博采遗事异闻,作成后传六十五篇。班彪死於建武三十年(公元五四年),班固回到家乡,有志完成父业,就着手这部大著作,那时他才二十三岁。后来有人上书明帝,告他私改国史,他因此被捕下狱,所有的书稿都被抄。他的弟弟班超怕他遭遇危险,赶到洛阳去替他上书辨白,同时当地官吏也把他的书稿送到京师。明帝看过了,觉得他才能卓异,就把他叫到京师,派他做兰台令史(事在永平五年,公元六二年)。兰台..

内容概要

作者:(汉)班固 合著者:顏師古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  东汉史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九岁能诵读诗赋,13岁时得到当时学者王充的赏识,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前后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穷究九流百家之言。建武三十年,其父班彪卒,自太学返回乡里。居忧时,在班彪续补《史记》之作《后传》基础上开始编写《汉书》,至汉章帝建初中基本完成。  明帝时,曾任兰台令史,与陈宗、尹敏、孟异共同撰成《世祖本纪》,升迁为郎,负责校定秘书。又与人共同记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迹,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上。  章帝时,班固职位很低,先任郎官。建初三年(公元78年)升为玄武司马,是守卫玄武门的郎官中的下级官吏。由于章帝喜好儒术文学,赏识班固的才能,因此多次召他入宫廷侍读。章帝出巡,常随侍左右。奉献所作赋颂。对于朝廷大事,也常奉命发表意见,与公卿大臣讨论,曾参加论议对西域和匈奴的政策。  建初四年,章帝效法西汉宣帝石渠阁故事,在白虎观召集当代名儒讨论五经同异,并亲自裁决。其目的是广泛动员经今古文学派的力量,促进儒家思想与谶纬神学紧密结合,加强儒家思想在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在这次会议上,班固以史官兼任记录,奉命把讨论结果整理成《白虎通德论》,又称《白虎通义》。  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大将军窦宪奉旨远征匈奴,班固被任为中护军随行,参预谋议。窦宪大败北单于,登上燕然山(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命班固撰写了著名的燕然山铭文,刻石记功而还。班固与窦宪本有世交之谊,入窦宪幕府后,主持笔墨之事,关系更为亲密。永元四年,窦宪在政争中失败自杀,洛阳令对班固积有宿怨,借机罗织罪名,捕班固入狱。同年死于狱中。班固自幼聪慧,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就读,所学无长师,不死守章句,只求通晓大义。及长,贯通群书,诸子百家之言无不穷究。在父亲的影响下研究史学。居丧在家时,着手整理父亲的《史记后传》,并开始撰写《汉书》。东汉明帝水平年间,有人告其私改作国史,被捕入狱。赖其弟班超奔走上书,其书稿遂送至京师。明帝阅后,很赏识班固的才学,召为兰台令史。后又迁为郎,典校秘书。至汉章帝建初七年(82)成《汉书》。继司马迁之后,整齐了纪传体支书的形式,并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为后世“正史”之楷模。后从大将军窦宪攻匈奴,为中护军,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因此受到牵连,被人陷害入狱,死于狱中。  班固还擅长作赋,撰有《两都赋》《汉书·苏武转》、《幽通赋》等。

章节摘录

书摘汉书卷五十四    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    李广,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广世世受射。〔一〕教文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二〕而广以良家子徒军击胡,用善射,杀首虏多,为郎,骑常侍。〔三〕数从射猎,格杀猛病况,文帝曰“惜广不逢时,令当高祖世,万户候岂足道哉!”    〔一〕师古曰:“受射法。”    〔二〕师古曰:“在上郡北。”    〔三〕师古曰:“官为郎,常骑以侍一辈子,故曰骑常侍。”    景帝即位,为骑郎将。〔一〕吴楚反时,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战昌邑下,显名。以梁王授广将军印,故还,赏不行。〔二〕为上谷太守,数与匈奴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三〕“李广材气,天下亡双,自负其能,数与虏确,恐亡之。”〔四〕上乃徙广为上郡太守。    〔一〕师古曰:“为骑郎之将,主骑郎。”    〔二〕文颖曰:“广为汉将,私受梁印,故不得赏也。”    〔三〕服虔曰:“昆邪,中国人也。”师古曰:“对上而泣也。昆音下温反。”    〔四〕师古曰:“负,恃也。确谓竞胜败也。确音角。”    匈奴(入)〔侵〕上郡,上使人中贵人从广〔一〕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者将数十骑从,〔二〕见匈奴三人,与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三〕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四〕广乃从百骑往驰三人。〔五〕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六〕而广身身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山,望匈奴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惊,上山陈。〔七〕主管这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我去大国数十里,今如此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不我击。”〔八〕广令曰“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骑曰:“虏多如是,解鞍,即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令解鞍以示不去,用坚其意。”〔九〕有白马将出护兵。〔一○〕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白马将,而复还至其百骑中,解鞍,纵马队。〔一一〕时会暮,胡兵终怪之,弗敢击。夜半,胡兵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即引去。平旦,广乃归其大军。后徙为陇西、北地、雁门、云中太守。    〔一〕服虔曰:“内臣之贵幸者。”    〔二〕张晏曰:“放(从)〔纵〕游猎也。”师古曰:“张读作纵,此说非也。直言将数十骑自随,在大军前行而忽遇敌也。从音才用反。”    〔三〕师古曰:“走,趣也,音奏。”    〔四〕文颖曰:“雕,鸟也,故使善射者射之。”师古曰:“雕,大鸷鸟也,一名鹫,黑色,翮可以为箭羽,音彫。”    〔五〕师古曰:“疾驰而逐之。”    〔六〕师古曰:“旁引其骑,若鸟翼之为。”    〔七〕师古曰:“为陈以待广也。”    〔八〕师古曰:“不我击,不敢击我也。”    〔九〕师古曰:“示以坚牢,令敌意知之。”    〔一○〕师古曰:“将之乘白马者也。护谓监视之。”    〔一一〕师古曰:“纵,放也。”    武帝即位,左右言广名将也,由是入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时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广俱以边太守将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曲行陈,〔一〕就善水草顿舍,人人自便,〔二〕不击(刀)〔刁〕斗自卫,〔三〕莫府省文书,〔四〕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刀)〔刁〕斗,吏治军簿〔五〕至明,军不得自便。不识曰:“李将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六〕而其士亦佚乐,〔七〕为之死。我军虽烦扰,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为名将,然匈奴畏广,士卒多乐从,而苦程不识。〔八〕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为人廉,谨於文法。    〔一〕师古曰:“续汉书百官志击云‘将军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今广尚於简易,故行道之中而不立部曲也。”    〔二〕师古曰:“顿,止也。舍,息也。便,安利也,音频面反。其下亦同。”    〔三〕孟康曰:“(刀)〔刁〕斗,以铜作鐎,受一斗。画炊饭食,夜击持行夜,名曰(刀)〔刁〕斗。今在荥阳库中也。”苏林曰:“形如鋗,无缘。”师古曰:“鐎音谯郡之谯,温器也。鋗音火玄反。鋗即铫也。今谷或呼铜铫,音姚。”    〔四〕晋灼曰:“将军职在征行,无常处,所在为治,故言莫府也。莫,大也。或曰,卫青征匈奴,绝大莫,大克获,帝就拜大将军於幕中府,故曰莫府。莫府之名始於此也。”师古曰:“二说皆非也。莫府者,以军幕为义,古字通单用耳。军旅无常居止,故以帐幕言之。廉颇、李牧市租皆入幕府,此则非因卫青始有其号。又莫训大,於义乖矣。省,少也,音所领反。”    〔五〕师古曰:“簿,文簿,音步户反。”    〔六〕师古曰:“卒读曰猝。”    〔七〕师古曰:“佚与逸同。逸乐,谓闲豫也。”    〔八〕师古曰:“苦谓厌苦之也。”   后汉诱单于以马邑城,使大军伏马邑旁,而广为骁骑将军,属护军将军。〔一〕单于学,觉之,去,汉军皆无功。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肾,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置两马间,络而盛(之)卧。行十余里,广阳死,睨其旁有一儿骑善马,〔二〕暂腾而上胡儿马,〔三〕因抱儿马鞭马南驰数十里,得其余军。匈奴骑数百追之,广行取儿弓射杀追骑,〔四〕以故得脱。於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亡失多,为虏所生得,〔五〕当斩,赎为庶人。    〔一〕师古曰:“韩安国。”    〔二〕师古曰:“睨,邪视也,音五系反。”    〔三〕师古曰:“腾,跳跃也。”    〔四〕师古曰:“且行且射也。”    〔五〕师古曰:“当谓处其罪也。”    数岁,与故颍阴侯屏居蓝田南山中射猎。〔一〕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故也!”宿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辽西,杀太守,败韩将军。〔二〕韩将军后徙居右北平,死。於是上乃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请霸陵尉与俱,〔三〕至军而斩之,上书自陈谢罪。上报曰:“将军者,国之爪牙也。司马法曰:‘登车不式,遭丧不服,〔四〕振旅抚师,以征不服,率三军之心,同战士之力,故怒形则千里竦,威振则万物伏,〔五〕是以名声暴於夷貉,威稜憺乎乎邻国。’〔六〕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於将军也,若乃免冠徒跣,稽颡请罪,凯朕之指哉!〔七〕将军其率师东辕,弥节白檀,〔八〕以临右北平盛秋。”〔九〕广在郡,匈奴号曰“汉飞将军”,避之,数岁不入界。    〔一〕师古曰:“颍阴侯,灌婴之孙,名彊。”    〔二〕苏林曰:“韩安国。”    〔三〕师古曰:“奏请天子而将行。”    〔四〕服虔曰:“式,抚车之式以礼敬人也。式者,车前横木也,字或作轼。”    〔五〕师古曰:“竦,惊也。”    〔六〕李奇曰:“神灵之威曰稜。憺犹动也。”苏林曰:“陈留人语恐言憺之。”师古曰:“稜音来登反。憺音徒滥反。”    〔七〕师古曰:“指,意也。”    〔八〕孟康曰:“白檀,县名也,属右北平。”李奇曰:“弥节,少安之貌。”师古曰:“弥音亡俾反。”    〔九〕师古曰:“盛秋马肥,恐虏为寇,故令折冲御难也。”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矢,视之,石也。他日射之,终不能入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常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射杀之。

图书封面


 汉书(全十二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6条)

  •     萧何为主吏,言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而后高祖萧何为君相,是君子豹变也。汉书就其文学而言,去史记甚远。然而就记录史实制度之价值,则又胜之。史记书人,汉书记史。卫青将四将军出定襄,将军去病出代,各将五万骑,配合的步兵有数十万人,可见汉军之胜出在于军种的配合,匈奴不敢持久作战。武帝时,多有将相自杀事。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是虽有雄才大略,但急于虚名也。宣帝起于民间,知疾苦世态。度江中流,两蛟绕舟。兹非拔宝剑赴江刺两蛟杀之。宣帝时外无大患,内去苛政,经济发展较快。班固不敢直接记述的事情,往往以他人讽议来表现。例如元帝见宣帝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故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道杂之,奈何纯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是以宣帝本好法不好儒,而汉治起于霸道。元帝时,儒家与阴阳之说已不可分。元帝优柔寡断,但能出西域兵斩郅支单于首级,可见当时汉国力强盛。哀帝享国日短,王氏主政,外戚一家独大。武帝分析藩国,宗室式微,王莽篡位,天下咸服。君王道需世代修正以保持中庸。王莽篡位,慕从古官,而吏民弗安,亦多虐政,遂以乱亡。古今人表,以班固的道德观进行了分类,十分有趣。汉为历数,争吵不休。刘歆三统历,是重要的著作。律历志有五行终始说的详细解说,十分重要。礼乐志中有后汉事,是不仅记史,亦作著述也。刑法志主要讲的是历代政事军事,很有参考价值。如评析春秋战国诸明君之治国政策,以及通过对比齐、魏、秦等国军政状况,对了解当时的各国军事特点很有用。昔周之法,建三典以刑邦国,诘四方:一曰,刑新邦用轻典;二曰,刑平邦用中典;三曰,刑乱邦用重典。食货志中的重农思想,一直影响到当代。粮食安全往往是首要问题。汉武帝穷兵黩武,天下府库为之一空,只得采取大量经济金融改革。自共工氏霸九州,其子曰句龙,能平水土,死为社祠。有烈山氏王天下,其子曰柱,能殖百谷,死为稷祠。故郊祀社稷,所从来尚矣。管仲止齐桓公封禅,是知分寸也。自齐威、宣时,驺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而宋毋忌、正伯侨、元尚、羡门高最后,皆燕人,为方仙道,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驺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而雍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风伯、雨师、四海、九臣、十四臣、诸布、诸严、诸逐之属,百有余庙。西亦有数十祠。于湖有周天子祠。于下邽有天神。丰、镐有昭明、天子辟池。于杜、毫有五杜主之祠、寿星祠;而雍、菅庙祠亦有杜主。杜主,故周之右将军,其在秦中最小鬼之神者也。各以岁时奉祠。(时神庙众多,当考之)唯雍四畤上帝为尊;其光景动人民,唯陈宝。故雍四畤,春以为岁祠祷,因泮冻,秋涸冻,冬赛祠,五月尝驹,及四中之月月祠,陈宝节来一祠。春、夏用骍,秋、冬用。畤驹四匹,木寓龙一驷,木寓车马一驷,各如其帝色。黄犊羔各四,圭、币各有数,皆生瘗埋,无俎豆之具。三年一郊。秦以十月为岁首,故常以十月上宿郊见,通权火,拜于咸阳之旁,而衣上白,其用如经祠云。西畤、畦畤,祠如其故,上不亲往。诸此祠皆太祝党主,以岁时奉祠之。至如它名山川诸神及八神之属,上过则祠,去则已。郡县远方祠者,民各自奉祠,不领于天子之祝官。祝官有秘祝,即有灾祥,辄祝祠移过于下。(秘祝之法,可见上古巫术传统)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上,言“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若人冠冕焉。或曰东北,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也。天瑞下,宜立祠上帝,以合符应。”于是作渭阳五帝庙,同宇,帝一殿,面五门,各如其帝色。祠所用及仪亦如雍五畤。明年夏四月,文帝亲拜霸渭之会,以郊见渭阳五帝。五帝庙临渭,其北穿薄池沟水。权火举而祠,若光辉然属天焉。于是贵平至上大夫,赐累千金。而使博士诸生刺《六经》中作《王制》,谋议巡狩封禅事。(五帝庙应为当时杰出建筑)赞曰:汉兴之初,庶事草创,唯一叔孙生略定朝廷之仪。若乃正朔、服色、郊望之事,数世犹未章焉。至于孝文,始以夏郊,而张仓据水德,公孙臣、贾谊更以为土德,卒不能明。孝武之世,文章为盛,太初改制,而皃宽、司马迁等犹从臣、谊之言,服色数度,遂顺黄德。彼以五德之传,从所不胜,秦在水德,故谓汉据土而克之。刘向父子以为帝出于《震》,故包羲氏始受木德,其后以母传子,终而复始,自神农、黄帝下历唐、虞三代而汉得火焉。故高祖始起,神母夜号,著赤帝之符,旗章遂赤,自得天统矣。昔共工氏以水德间于木、火,与秦同运,非其次序,故皆不永。由是言之,祖宗之制盖有自然之应,顺时宜矣。究观方士祠官之变,谷永之言,不亦正乎!不亦正乎!天文志既有观测经验,又有独特的逻辑,文字也非常有魅力,值得经常诵读。五行志可以说是最能代表西汉思想特色的,极其重要。《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雒出书,圣人则之。”刘歆以为虙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雒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圣人行其道而宝其真。降及于殷,箕子在父师位而典之。周既克殷,以箕子归,武王亲虚己而问焉。故经曰:“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王乃言曰:‘乌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逌叙’。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陻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弗畀《洪范》九畴,彝伦逌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逌叙。’”此武王问《雒书》于箕子,箕子对禹得《雒书》之意也。“初一曰五行;次二曰羞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旪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艾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乡用五福,畏用六极。”凡此六十五字,皆《雒书》本文,所谓天乃锡禹大法九章常事所次者也。以为《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八卦、九章相为表里。昔殷道弛,文王演《周易》;周道敝,孔子述《春秋》。则《乾》、《坤》之阴阳,效《洪范》之咎征,天人之道粲然著矣。(雒书为天授,周易春秋为辅,则六十五字本文是类似于摩西法典式的法则,其含义极其深远)汉兴,承秦灭学之后,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宣、元之后,刘向治《穀梁春秋》,数其祸福,传以《洪范》,与仲舒错。至向子歆治《左氏传》,其《春秋》意亦已乖矣;言《五行传》,又颇不同。是以 促舒,别向、歆,传载眭孟、夏侯胜、京房、谷永、李寻之徒,所陈行事,讫于王莽,举十二世,以傅《春秋》,著于篇。其夏,京师郡国民聚会里巷阡陌,设张博具,歌舞祠西王母。又传书曰:“母告百姓,佩此书者不死。不信我言,视门枢下,当有白发。”(当时的西王母崇拜,可考证之)地理志记载天下地形人口,为重要资料。古之学者耕且养,三年而通一艺,存其大体,玩经文而已,是故用日少而畜德多,三十而五经立也。诸子之说,需广而习之。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黄公》四篇。名疵,为秦博士,作歌诗,在秦时歌诗中。(不知其风格如何)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言感物造耑而,材知深美,可与图事,故可以为列大夫也。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谕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故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也。春秋之后,周道浸坏,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其后宋玉、唐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杨子云,竞为侈俪闳衍之词,没其风谕之义。是以杨子悔之,曰:“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如孔氏之门人用赋也,则贾谊登堂,相如入室矣,如其不用何!”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序诗赋为五种。兵家,天文家,书名诡奇,令人神往。《泰壹杂子星》二十八卷。《五残杂变星》二十一卷。《黄帝杂子气》三十三篇。《常从日月星气》二十一卷。《皇公杂子星》二十二卷。《淮南杂子星》十九卷。《泰壹杂子云雨》三十四卷。《国章观霓云雨》三十四卷。《泰阶六符》一卷。《金度玉衡汉五星客流出入》八篇。《汉五星彗客行事占验》八卷。《汉日旁气行事占验》三卷。《汉流星行事占验》八卷。《汉日旁气行占验》十三卷。《汉日食月晕杂变行事占验》十三卷。《海中星占验》十二卷。《海中五星经杂事》二十二卷。《海中五星顺逆》二十八卷。《海中二十八宿国分》二十八卷。《海中二十八宿臣分》二十八卷。《海中日月彗虹杂占》十八卷。《图书秘记》十七篇。《黄帝长柳占梦》十一卷。《甘德长柳占梦》二十卷。《武禁相衣器》十四卷。《嚏耳鸣杂占》十六卷。《祯祥变怪》二十一卷。《人鬼精物六畜变怪》二十一卷。《变怪诰咎》十三卷。《执不祥劾鬼物》八卷。《请官除訞祥》十九卷。《禳祀天文》十八卷。《请祷致福》十九卷。《请雨止雨》二十六卷。《泰壹杂子候岁》二十二卷。《子赣杂子候岁》二十六卷。《五法积贮宝臧》二十三卷。《神农教田相土耕种》十四卷。《昭明子钓种生鱼鳖》八卷。《种树臧果相蚕》十三卷。右杂占十八家,三百一十三卷。杂占者,纪百事之象,候善恶之征。《易》曰:“占事知来。”众占非一,而梦为大,故周有其官。而《诗》载熊罴虺蛇众鱼旐旟之梦,著明大人之占,以考吉凶,盖参卜筮。《春秋》之说訞也,曰:“人之所忌,其气炎以取之,訞由人兴也。人失常则訞兴,人无衅焉,訞不自作。”故曰:“德胜不祥,义厌不惠。”桑谷共生,大戊以兴;雊雉登鼎,武丁为宗。然惑者不稽诸躬,而忌訞之见,是以《诗》刺“召彼故老,讯之占梦”,伤其舍本而忧未,不能胜凶咎也。杂占之书,栽上古巫术,诸多意味。艺文志所列书目评说,是极其宝贵的资料,后世极为看重。刘向谏文,其征引易春秋及天象之说,与其政治诉求相参照。歆及向始皆治《易》,宣帝时,诏向受《穀梁春秋》,十余年,大明习。及歆校秘书,见古文《春秋左氏传》,歆大好之。时丞相史尹咸以能治《左氏》,与歆共校经传。歆略从咸及丞相翟方进受,质问大义。初《左氏传》多古字古言,学者传训故而已,及歆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歆亦湛靖有谋,父子俱好古,博见强志,过绝于人。歆以为左丘明好恶与圣人同,亲见夫子,而公羊、穀梁在七十子后,传闻之与亲见之,其详略不同。歆数以难向,向不能非间也,然犹自持其《穀梁》义。及歆亲近,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皆列于学官。其言甚切,诸儒皆怨恨。是时,名儒光禄大夫龚胜以歆移书上疏深自罪责,愿乞骸骨罢。及儒者师丹为大司空,亦大怒,奏歆改乱旧章,非毁先帝所立。上曰:“歆欲广道术,亦何以为非毁哉!”歆由是忤执政大臣,为众儒所讪,惧诛,求出补吏,为河内太守。以宗室不宜典三河,徙守五原,后复转在涿郡,历三郡守。数年,以病免官,起家复为安定属国都尉。会哀帝崩,王莽持政,莽少与歆俱为黄门郎,重之,白太后。太后留歆为右曹太中大夫,迁中垒校尉、羲和、京兆尹,使治明堂辟雍,封红休侯。典儒林史卜之官,考定律历,著《三统历谱》。初,歆以建平元年改名秀,字颖叔云。及王莽篡位,歆为国师,后事皆在《莽传》。(此次学术变故,影响巨大。刘歆与其父异志也。)汉十二年,上从破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以死争太子。上阳许之,犹欲易之。及晏,置酒,太子侍。四人者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问曰:“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其姓名。上乃惊曰:“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辱,故恐而亡匿。今闻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愿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视曰:“我欲易之,彼四人为之辅,羽翼已成,难动矣。吕氏真乃主矣。”戚夫人泣涕,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以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歌数阕,戚夫人歔欷流涕。上起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诵其文,思其人)赞曰: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及欲改定制度,以汉为土德,色上黄,数用五,及欲试属国,施五饵三表以系单于,其术固以疏矣。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盎入,顿首请罪。(盎知进退避祸之道也)汉书多摘录诏书奏章原文,是宝贵资料。时,贾谊已死,对策者百余人,唯错为高第,繇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宫人姬八子有过者,辄令luo立击鼓,或置树上,久者三十日乃得衣;或髡钳以铅杵舂,不中程,辄掠;或纵狼令啮杀之,建观而大笑;或闭不食,令饿死。凡杀不辜三十五人。建欲令人与禽兽交而生子,强令宫人luo而四据,与羝羊及狗交。专为yin虐,自知罪多,国中多欲告言者,建恐诛,心内不安,与其后成光共使越婢下神,祝诅上。(何其暴也。)赵敬肃王彭祖以孝景前二年立为广川王。赵王遂反破后,徙王赵。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共,而心刻深,好法律,持诡辩以中人。多内宠姬及子孙。相二千石欲奉汉法以治,则害于王家。是以每相二千石至,彭祖衣帛布单衣,自行迎除舍,多设疑事以诈动之,得二千石失言,中忌讳,辄书之。二千石欲治者,则以此迫劫;不听,乃上书告之,及污以奸利事。彭祖立六十余年,相二千石无能满二岁,辄以罪去,大者死,小者刑。以故二千石莫敢治,而赵王擅权。使使即县为贾人榷会,入多于国租税。以是赵王家多金钱,然所赐姬诸子,亦尽之矣。彭祖不好治宫室禨祥,好为吏。上书愿督国中盗贼。常夜从走卒行徼邯郸中。诸使过客,以彭祖险陂,莫敢留邯郸。(汉立诸王,多残暴阴深者)惠王孙去悖虐,听后昭信谗言,燔烧亨煮,生割剥人,距师之谏,杀其父子。凡杀无辜十六人,至一家母子三人,逆节绝理。赞曰:昔鲁哀公有言:“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忧,未尝知惧。”信哉斯言也!虽欲不危亡,不可得已。是故古人以宴安为鸩毒,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汉兴,至于孝平,诸侯王以百数,率多骄淫失道。何则?沉溺放恣之中,居势使然也。自凡人犹系于习俗,而况哀公之伦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数岁,与故颍阴侯屏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故也!”宿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辽西,杀太守,败韩将军。韩将军后徙居右北平,死。于是上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上书自陈谢罪。上报曰:“将军者,国之爪牙也。《司马法》曰:‘登车不式,遭丧不服,振旅抚师,以征不服,率三军之心,同战士之力,故怒形则千里竦,威振则万物状;是以名声暴于夷貉,威棱憺乎邻国。’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若乃免冠徒跣,稽颡请罪,岂朕之指哉!将军其率师东辕,弥节白檀,以临右北平盛秋。”广在郡,匈奴号曰“汉飞将军”,避之,数岁不入界。(与史记不同,是为李广正名也)李陵以五千精兵当单于十万骑,何其壮也。仲舒治国,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中废为中大夫。先是辽东高庙、长陵高园殿灾,仲舒居家推说其意,草稿未上,主父偃候仲舒,私见,嫉之,窃其书而奏焉。上召视诸儒,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大愚。于是下仲舒吏,当死,诏赦之,仲舒遂不敢复言灾异。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仲舒以弘为从谀,弘嫉之。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年老,以寿终于家,家徙茂陵,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仲舒所著,皆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三篇。而说《春秋》事得失,《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属,复数十篇,十余万言,皆传于后世。掇其切当世施朝廷者著于篇。赞曰: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加,管、晏之属,伯者之佐,殆不及也。”至向子歆以为:“伊、吕乃圣人之耦,王者不得则不兴。故颜渊死,孔子曰‘噫!天丧余。’唯此一人为能当之,自宰我、子赣、子游、子夏不与焉。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然考其师友渊源所渐,犹未及乎游、夏,而曰管、晏弗及,伊、吕不加,过矣。”至向曾孙龚,笃论君子也,以歆之言为然。(董仲舒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实际上比秦时消灭学术还要厉害)报任安书中流露出的思想转换痕迹。汉朝宗室多劫难,诸王被诛不可胜计。杨胡朱梅云传,为名士作传。赵充国陈汤等,远逐强敌。汉时外患较少有赖于名将迭出。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汉时多以明经而得九卿,故治经者众。眭两夏侯京翼李传,均是治易名家,但均因以阴阳干政,下场凄惨,可见与其以易学谋政务,不如退而取其修身之道。赞曰:幽赞神明,通合天人之道者,莫著乎《易》、《春秋》。然子赣犹云“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已矣。汉兴,推阴阳言灾异者,孝武时有董仲舒、夏侯始昌;昭、宣则眭孟、夏侯胜;元、成则京房、翼奉、刘向、谷永;哀、平则李寻、田终术。此其纳说时君著明者也。察其所言,仿佛一端。假经设谊,依托象类,或不免乎“亿则屡中”。仲舒下吏,夏侯囚执,眭孟诛戮,李寻流放,此学者之大戒也。京房区区,不量浅深,危言刺讥,枢怨强臣,罪辜不旋踵,亦不密以失身,悲夫!赵尹韩张两王传,皆为能铲除豪强,镇抚民心之人,其事迹及行文引人入胜。赞曰:盖宽饶为司臣,正色立于朝,虽《诗》所谓“国之司直”无以加也。若采王生之言以终其身,斯近古之贤臣矣。诸葛、刘、郑虽云狂瞽,有异志焉。孔子曰:“吾未见刚者。”以数子之名迹,然毌将污于冀州,孙宝桡于定陵,况俗人乎!何并之节,亚尹翁归云。刚直如此,可赞可叹。张禹、孔光,均以名儒而执相权,汉时学风变化可见。王商、王章为王凤所杀,无人敢为忠臣。元帝少年时喜欢儒术,后来又因多病不理政务,以丝竹为乐,好仁善,因为史丹的请命而未废太子,这个人的经历和性格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很有意思。上以为任公卿,欲试以治民,徙方进为京兆尹,搏击豪强,京师畏之。时,胡常为青州刺史,闻之,与方进书曰:“窃闻政令甚明,为京兆能,则恐有所不宜。”方进心知所谓,其后少弛威严。方进即日自杀。上秘之,遣九卿册赠以丞相、高陵侯印绶,赐乘舆秘器,少府供张,柱槛皆衣素。天子亲临吊者数至,礼赐异于它相故事。谥曰恭侯。长子宣嗣。遂获西王母之应,神灵之征,以祐我帝室,以安我大宗,以绍我后嗣,以继我汉功。厥害適统不宗元绪者,辟不违亲,辜不避戚。夫岂不爱?亦唯帝室。是以广立王侯,并建曾玄,俾屏我京师,绥抚宇内;博征儒生,讲道于廷,论序乖缪,制礼作乐,同律度量,混一风俗;正天地之位,昭郊宗之礼,定五畤庙祧,咸秩亡文;建灵台,立明堂,设辟雍,张太学,尊中宗、高宗之号。昔我高宗崇德建武,克绥西域,以受白虎威胜之瑞,天地判合,乾、坤序德。太皇太后临政,有龟、龙、麟、凤之应,五德嘉符,相因而备。河图、洛书远自昆仑,出于重野。古谶著言,肆今享实。此乃皇天上帝所以安我帝室,俾我成就洪烈也。呜呼!天明威辅汉始而大大矣。尔有惟旧人泉陵侯之言,尔不克远省,尔岂知太皇太后若此勤哉!元延元年,为此地太守。时,灾异尤数,永当之官,上使卫尉淳于长受永所欲言。永对曰:臣永幸得以愚朽之材为太中大夫,备拾遗之臣,从朝者之后,进不能尽思纳忠辅宣圣德,退无被坚执锐讨不义之功,猥蒙厚恩,仍迁至北地太过。绝命陨首,身膏野草,不足以报塞万分。陛下圣德宽仁,不遗易忘之臣,垂周文之听,下及刍荛之愚,有诏使卫尉受臣永所欲言。臣闻事君之义,有言责者尽其忠,有官守者修其职。臣永幸得免于言责之辜,有官守之任,当毕力遵职,养绥百姓而已,不宜复关得失之辞。忠臣之于上,志在过厚,是故远不违君,死不忘国。昔史鱼既没,余忠未讫,委柩后寝,以尸达诚;汲黯身外思内,发愤舒忧,遗言李息。经曰:“虽尔身在外,乃心无不在王室。”臣永幸得给事中出入三年,虽执干戈守边垂,思慕之心常存于省闼,是以敢越郡吏之职,陈累年之忧。臣闻天生蒸民,不能相治,为立王者以统理之,方制海内非为天子,列土封疆非为诸侯,皆以为民也。垂三统,列三正,去无道,开有德,不私一姓,明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王者躬行道德,承顺天地,博爱仁怒,恩及行苇,籍税取民不过常法,宫室车服不逾制度,事节财足,黎庶和睦,则卦气理效,五征时序,百姓寿考,庶草蕃滋,符瑞并降,以昭保右。失道妄行,逆天暴物,穷奢极欲,湛湎荒淫,妇言是从,诛逐仁贤,离逖骨肉,群小用事,峻刑重赋,百姓愁怨,则卦气悖乱,咎征著邮,上天震怒,灾异屡降,日月薄食,五星失行,山崩川溃,水泉踊出,妖孽并见,茀星耀光,饥馑荐臻,百姓短折,万物夭伤。终不改寤,恶洽变备,不复谴告,更命有德。《诗》云:“乃眷四顾,此惟予宅。”夫去恶夺弱,迁命贤圣,天地之常经,百王之所同也。加以功德有厚薄,期质有修短,时世有中季,天道有盛衰。陛下承八世之功业,当阳数之标季,涉三七之节纪,遭《无妄》之卦运,直百六之灾厄。三难异科,杂焉同会。建始元年以来二十载间,群灾大异,交错锋起,多于《春秋》所书。八世著记,久不塞除,重以今年正月己亥朔日有食之,三朝之会,四月丁酉四方众星白昼流陨,七月辛未彗星横天。乘三难之际会,畜众多之灾异,因之以饥馑,接之以不赡。彗星,极异也,土精所生,流陨之应出于饥变之后,兵乱作矣,厥期不久,隆德积善,惧不克济。内则为深宫后庭将有骄臣悍妾醉酒狂悖卒起之败,北宫苑囿街巷之中臣妾之家幽闲之处徵舒、崔杼之乱;外则为诸夏下土将有樊并、苏令、陈胜、项梁奋臂之祸。内乱朝暮,日戒诸夏,举兵以火角为期。安危之分界,宗庙之至忧,臣永所以破胆寒心,豫言之累年。下有其萌,然后变见于上,可不致慎!祸起细微,奸生所易。愿陛下正君臣之义,无复与群小媟黩燕饮;中黄门后庭素骄慢不谨尝以醉酒失臣礼者,悉出勿留。勤三纲之严,修后宫之政,抑远骄妒之宪,崇近婉顺之行,加惠失志之人,怀柔怨恨之心。保至尊之重,秉帝王之威,朝觐法出而后驾,陈兵清道而后行,无复轻身独出,饮食臣妾之家。三者既除,内乱之路塞矣。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行部隶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武每奏事至京师,圣未尝不造门谢恩。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自有下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顾尝好辞赋。杨雄与刘歆,实为有天赋学者的两条路径。赞曰:雄之自序云尔。初,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实好古而乐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史篇莫善于《仓颉》,作《训纂》;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赋莫深于《离骚》,反而广之;辞莫丽于相如,作四赋;皆斟酌其本,相与放依而驰骋云。用心于内,不求于外,于时人皆曶之;唯刘歆及范逡敬焉,而醒潭以为绝伦。王莽时,刘歆、甄丰皆为上公,莽既以符命自立,即位之后,欲绝其原以神前事,而丰子寻、歆子棻复献之。莽诛丰父子,投棻四裔,辞所连及,便收不请。时,雄校书天禄阁上,治狱使者来,欲收雄,雄恐不能自免,乃从阁上自投下,几死。莽闻之曰:“雄素不与事,何故在此?”间请问其故,乃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雄不知情。有诏勿问。然京师为之语曰:“惟寂寞,自投阁;爰清静,作符命。”雄以病免,复召为大夫。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而巨鹿侯芭常从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刘歆亦尝观之,谓雄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向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雄笑而不应。年七十一,天凤五年卒,侯芭为起坟,丧之三年。时,大司空王邑、纳言严尤闻雄死,谓桓谭曰:“子常称扬雄书,岂能传于后世乎?”谭曰:“必传。顾君与谭不及见也。凡人贱近而贵远,亲见扬子云禄位容貌不能动人,故轻其书。昔老聃著虚无之言两篇,薄仁义,非礼学,然后世好之者尚以为过于《五经》,自汉文、景之君及司马迁皆有是言。今诊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诸儒或讥以为雄非圣人而作经,犹春秋吴楚之君僣号称王,盖诛绝之罪也。自雄之没至今四十余年,其《法言》大行,而《玄》终不显,然篇籍具存。白圭,周人也。当魏文侯时,李史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予。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故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以有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也。”盖天下言治生者祖白圭。及至汉兴,禁网疏阔,未之匡改也。是故代相陈豨从车千乘,而吴濞、淮南皆招宾客以千数。外戚大臣魏其、武安之属竞逐于京师,布衣游侠剧孟、郭解之徒驰骛于闾阎,权行州域,力折公侯。众庶荣其名迹,觊而慕之。虽其陷于刑辟,自与杀身成名,若季路、仇牧,死而不悔也。故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非明王在上,视之以好恶,齐之以礼法,民曷由知禁而反正乎!古之正法:五伯,三王之罪人也;而六国,五伯之罪人也。夫四豪者,又六国之罪人也。况于郭解之伦,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于诛矣。观其温良泛爱,振穷周急,谦退不伐,亦皆有绝异之姿。惜乎不入于道德,苟放纵于末流,杀身亡宗,非不幸也。(此处说明了当时的道德观)汉时豪侠众多。赞曰:柔曼之倾意,非独女德,盖亦有男色焉。观籍、闳、邓、韩之徒非一,而董贤之宠尤盛,父子并为公卿,可谓贵重人臣无二矣。然进不由道,位过其任,莫能有终,所谓爱之适足以害之者也。汉世衰于元、成,坏于哀、平。哀、平之际,国多衅矣。主疾无嗣,弄臣为辅,鼎足不强,栋干微挠。一朝帝崩,奸臣擅命,董贤缢死,丁、傅流放,辜及母后,夺位幽废,咎在亲便嬖,所任非仁贤。故仲尼著“损者三友”,王者不私人以官,殆为此也。外戚多族灭,可见能富贵而谨行者鲜矣。王莽心机极重,多为嫚神之行。平帝、哀帝除恶不尽,故有王氏之患。若王莽徐图之,或汉祚不复也。王太后其人,虚求其名乎?名实不副。王莽少时孤贫,然深谋远虑,以王凤而进。王莽篡汉,其所作所为可以说是事事做绝,逆天而行。何其暴也。班彪天命论,为汉书旨趣之精要。昔在帝尧之禅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舜亦以命禹。泉于稷、契,咸佐唐、虞,光济四海,奕世载德,至于汤、武,而有天下。虽其遭遇异时,禅代不同,至乎应天顺民,其揆一也。是故刘氏承尧之祚,氏族之世,著乎《春秋》。唐据火德,而汉绍之,始起沛泽,则神母夜号,以章赤帝之符,由是言之,帝王之祚,必有明圣显懿之德,丰功厚利积累之业,然后精诚通于神明,流泽加于生民,故能鬼神所福飨,天下所归往,未见运世无本,功德不纪,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世俗见高祖兴于布衣,不达其故,以为适遭暴乱,得奋其剑,游说之士至比天下于逐鹿,幸捷而得之,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也。悲失!此世所以多乱臣贼子者也。若然者,岂徒暗于天道哉?又不睹之于人事矣!夫饿馑流隶,饥寒道路,思有短褐之亵,儋石之畜,所愿不过一金,然终于转死沟壑。何则?贫穷亦有命也。况乎天子之贵,四海之富,神明之祚,可得而妄处哉?故虽遭罹厄会,窃其权柄,勇如信、布,强如梁、籍,咸如王莽,然卒润镬伏质,亨醢分裂,又况幺{麻骨},尚不及数子,而欲暗奸天位者乎!是故驽蹇之乘不聘千里之途,燕雀之畴不奋六翮之用,{次呆}棁之材不荷梁之任,斗筲之子不秉帝王之重。《易》曰“鼎折足,覆公餗”,不胜其任也。当秦之末,豪桀共推陈婴而王之,婴母止之曰:“自吾为子家妇,而世贫贱,卒富贵不祥,不如以兵属人,事成少受其刑,不成祸有所归。”婴从其言,而陈氏以宁。王陵之母亦见项氏之必亡,而刘氏之将兴也。是时,陵为汉将,而母获于楚,有汉使来,陵母见之,谓曰:“愿告吾子,汉王长者,必得天下,子谨事之,无有二心。”遂对汉使伏剑而死,以固勉陵。其后果定于汉,陵为宰相,封侯。夫以匹妇之明,犹能推事理之致,探祸福之机,而全宗祀于无穷,垂策书于春秋,而况大丈夫之事乎!是故穷达有命,吉凶由人,婴母知废,陵母知兴,审此四者,帝王之分决矣。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一曰帝尧之苗裔,二曰体貌多奇异,三曰神武有征应,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加之以信诚好谋,达于听受,见善如不及,用人如由己,从谏如顺流,趣时如响赴;当食吐哺,纳子房之策;拔足挥洗,揖郦生之说;寤戍卒之言,断怀土之情;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举韩信于行陈,收陈平于亡命,英雄陈力,群策毕举:此高祖之大略,所以成帝业也。若乃灵端符应,又可略闻矣。初刘媪任高祖而梦与神遇,震电晦冥,有龙蛇之怪。及其长而多灵,有异于众,是以王、武感物而折券,吕公睹形而进女;秦皇东游以厌其气,吕后望云而知所处;始受命则白蛇分,西入关则五星聚。故淮阴、留侯谓之天授,非人力也。历古今之得失,验行事之成败,稽帝王之世运,考五者之所谓,取舍不厌斯位,符端不同斯度,而苟昧于权利,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不知命,则必丧保家之主,失天气之寿,遇折足之凶,伏鈇钺之诛。英雄诚知觉寤,畏若祸戒,超然远览,渊然深识,收陵、婴之明分,绝信、布之觊觎,距逐鹿之瞽说,审神器之有授,毋贪不可几,为二母之所笑,则福祚流于子孙,天禄其永终矣。知隗嚣终不寤,乃避地于河西。河西大将军窦融嘉其美德,访问焉。举茂材,为徐令,以病去官。后数应三公之召。仕不为禄,所如不合;学不为人,博而不俗;言不为华,述而不作。有子曰固,弱冠而孤,作《幽通之赋》,以致命遂志。其辞曰:系高顼之玄胄兮,氏中叶之炳灵,由凯风而蝉蜕兮,雄朔野以飏声。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于上京。巨滔天而泯夏兮,考遘愍以行谣,终保已而贻则兮,里上仁之所庐。懿前烈之纯淑兮,穷与达其必济,咨孤矇之眇眇兮,将圮绝而罔阶,岂余身之足殉兮?韪世业之可怀。靖潜处以永思兮,经日月而弥远,匪党人之敢拾兮,庶斯言之不玷。魂茕茕与神交兮,精诚发于宵寐,梦登山而迥眺兮,觌幽人之仿佛,揽葛藟而授余兮,眷峻谷曰勿隧。昒昕寤而仰思兮,心蒙蒙犹未察,黄神邈而靡质兮,仪遗谶以臆对。曰乘高而{罒迂}神兮,道遐通而不迷,葛绵绵于樛木兮,咏《南风》以为绥,盖惴惴之临深兮,乃《二雅》之所祗。既谇尔以吉象兮,又申之以炯戒:盍孟晋以迨群兮?辰倏忽其不再。承灵训其虚徐兮,伫盘桓而且俟,惟天地之无穷兮,鲜生民之脢生。纷屯亶与蹇连兮,何艰多而智寡!上圣寤而后拔兮,岂群黎之所御!昔卫叔之御昆兮,昆为寇而丧予。管弯弧欲毙雠兮,雠作后而成已。变化故而相诡兮,孰云豫其终始!雍造怨而先赏兮,丁繇惠而被戮, 取吊于逌吉兮,王膺庆于所慼。畔回冗其若兹兮,北叟颇识其倚伏。单治里而外凋兮,张修襮而内逼,聿中和为庶几兮,颇与冉又不得。溺招路以从已兮,谓孔氏犹未可,安慆々而不萉兮,卒陨身乎世祸,游圣门而靡救兮,顾覆醢其何处?固行行其必凶兮,免盗乱为赖道;形气发于根柢兮,柯叶汇而灵茂。恐网蜽之责景兮,庆未得其云已。黎淳耀于高辛兮,羋强大于南汜;嬴取威于百仪兮,姜本支乎三止:既仁得其信然兮,卬天路而同轨。东邻虐而歼仁兮,王合位乎三五;戎女烈而丧孝兮,伯徂归于龙虎:发还师以成性兮,重醉行而自耦。《震》鳞漦于夏庭兮,匝三正而灭姬;《巽》羽化于宣官兮,弥五辟而成灾。道悠长而世短兮,敻冥默而不周,胥仍物而鬼诹兮,乃穷宙而达幽。妫巢姜于孺筮兮,旦算祀于挈龟。宣、曹兴败于下梦兮,鲁、卫名谥于铭谣。妣聆呱而刻石兮,许相理而鞠条。道混成而自然兮,术同原而分流。神先心以定命兮,命随行以消息。翰流迁其不济兮,故遭罹而赢缩。三栾同于一体兮,虽移盈然不忒。洞参差其纷错兮,斯众兆之所惑。周、贾荡而贡愤兮,齐死生与祸福,抗爽言以矫情兮,信畏牺而忌服。所贵圣人之至论兮,顺天性而断谊。物有欲而不居兮,亦有恶而不避,守孔约而不贰兮,乃輶德而无累。三仁殊而一致兮,夷、惠舛而齐声。木偃息以蕃魏兮,申重茧以存荆。纪焚躬以卫上兮,晧颐志而弗营。侯草木之区别兮,苟能实而必荣。要没世而不朽兮,乃先民之所程。观天罔之纮覆兮,实棐谌而相顺,谟先圣之大繇兮,亦邻德而助信。虞《韶》美而仪凤兮,孔忘味于千载。素文信而底麟兮,汉宾祚于异代。精通灵而感物兮,神动气而入微。养游睇而猿号兮,李虎发而石开。非精诚其焉通兮,苟无实其孰信!操末技犹必然兮,矧湛躬于道真!登孔、颢而上下兮,纬群龙之所经,朝贞观而夕化兮,犹喧已而遗形,若胤彭而偕老兮,诉来哲以通情。乱曰:“天造草昧,立性命兮,复心弘道,惟贤圣兮。浑元运物,流不处兮,保身遗名,民之表兮。舍生取谊,亦道用兮,忧伤夭物,忝莫痛兮!昊尔太素,曷渝色兮?尚粤其几,沦神城兮!永平中为郎,典校秘书,专笃志于博学,以著述为业。或讥以无功,又感东方朔、扬雄自谕以不遭苏、张、范、蔡之时,曾不折之以正道,明君子之所守,故聊复应焉。其辞曰:宾戏主人曰:“盖闻圣人有一定之论,列士有不易之分,亦云名而已矣。故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夫德不得后身而特盛,功不得背时而独章,是以圣哲之治,栖栖皇皇,孔席不暧,墨突不黔。由此言之,取舍者昔人之上务,著作者前列之余事耳。今吾子幸游帝王之世,躬带冕之服,浮英华,湛道德,矕龙虎之文,旧矣。卒不能摅首尾,奋翼鳞,振拔洿涂,跨腾风云,使见之者景骇,闻之者响震。徒乐枕经籍书,纡体衡门,上无所蒂,下无所根。独摅意乎宇宙之外,锐思于豪芒之内,潜神默记,恒以年岁。然而器不贾于当已,用不效于一世,虽驰辩如涛波,摛藻如春华,犹无益于殿最。意者,且运朝夕之策,定合会之计,使存有显号,亡有美谥,不亦优乎?”主人逌尔而笑曰:“若宾之言,斯所谓见势利之华,暗道德之实,守突奥之荧烛,未仰天庭而睹白日也。曩者王涂芜秽,周失其御,侯伯方轨,战国横骛,于是七雄虓阚,分裂诸夏,龙战而虎争。游说之徒,风扬电激,并起而救之,其余猋飞景附,煜霅其间者,盖不可胜载,当此之时,搦朽摩钝,铅刀皆能一断,是故鲁连飞一矢而蹶千金,虞卿以顾眄而捐相印也。夫啾发投曲,感耳之声,合之律度,淫蛙而不可听者,非《韶》、《夏》之乐也;因势合变,偶时之会,风移俗易,乖忤而不可通者,非君子之法也。及至从人合之,衡人散之,亡命漂说,羁旅骋辞,商鞅挟三术以钻孝公,李斯奋时务而要始皇,彼皆蹑风云之会,履颠沛之势,据徼乘邪以求一日之富贵,朝为荣华,夕而焦瘁,福不盈眦,祸溢于世,凶人且以自悔,况吉士而是赖乎!且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韩设辩以徼君,吕行诈以贾国。《说难》既酋,其身乃囚;秦货既贵,厥宗亦隧。是故仲尼抗浮云之志,孟轲养浩然之气,彼岂乐为迂阔哉?道不可以贰也。方今大汉洒扫群秽,夷险芟荒,廓帝纮,恢皇纲,基隆于羲、农,规广于黄、唐;其君天下也,炎之如日,威之如神,函之如海,养之如春。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原共流,沐浴玄德,禀仰太和,枝附叶著,譬犹草木之殖山林,鸟鱼之毓川泽,得气者蕃滋,失时者苓落,参天地而施化,岂云人事之厚薄哉?今子处皇世而论战国,耀所闻而疑所觌,欲从旄敦而度高乎泰山,怀氿滥而测深乎重渊,亦未至也。”宾曰:“若夫鞅、斯之伦,衰周之凶人,既闻命矣。敢问上古之士,处身行道,辅世成名,可述于后者,默而已乎?”主人曰:“何为其然也!昔咎繇谟虞,箕子访周,言通帝王,谋合圣神;殷说梦发于傅岩,周望兆动于渭滨,齐甯激声于康衢,汉良受书于邳沂,皆俟命而神交,匪词言之所信,故能建必然之策,展无穷之勋也。近者陆子优由,《新语》以兴;董生下帷,发藻儒林;刘向怀籍,辩章旧闻;扬雄覃思,《法言》、《大玄》:皆及时君之门闱,究先圣之壶奥,婆娑乎术艺之场,休息乎篇籍之囿,以全其质而发其文,用纳乎圣所,列炳于后人,斯非其亚与!若乃夷抗行于首阳,惠降志于辱仕,颜耽乐于箪瓢,孔终篇于西狩,声盈塞于天渊,真吾徒之师表也。且吾闻之:一阴一阳,天地之方;乃文乃质,王道之纳;有同有异,圣哲之常。故曰“慎修所志,守尔天符,委命共己,味道之腴,神之听之,名其舍诸!宾又不闻和氏之璧韫于荆石,随侯之珠藏于蚌蛤乎?历世莫视,不知其将含景耀,吐英精,旷千载而流夜光也。应龙潜于潢污,鱼鼋媟之,不睹其能奋灵德,合风云,超忽荒,而躆颢苍也。故夫泥蟠而天飞者,应龙之神也;先贱而后贵者,和、随之珍也;时暗而久章者,君子之真也。若乃牙、旷清耳于管弦,离娄眇目于豪分;逢蒙绝技于弧矢,班输榷巧于斧斤;良乐轶能于相驭,乌获抗力于千钧;和、鹊发精于针石,研、桑心计于无垠。仆亦不任厕技于彼列,故密尔自娱于斯文。”
  •     《汉书》开创了儒家思想统领“二十四史”的局面。自《汉书》之后,“二十四史”便不再是史书,而是经书,“二十四史”变成了宣扬儒家思想的狗屁官方教材,一文不值的一堆废纸。这种倾向到了《明史》发挥到了一种极致。我们可以看到,在《明史》中,屁事没有,只有那些满嘴黄牙的、虚伪的官僚士大夫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重复那些一摸一样的孔夫子在两千多年前说过的愚蠢透顶的屁话!恶心不恶心?梁启超早就说过,中国的史学虽然很发达,但都不是真正的史学。要说史学价值,“二十四史”一文不值。我劝诸位如果要了解中国历史,还是多读点野史,或者《剑桥中国史》之类的。当然,如果你想接受道德说教,那是另外一回事。把《汉书》和《史记》相提并论是对《史记》的极大的侮辱。《史记》是一部汇集了中国古代各种思想的精彩著作,其文学性在于摒弃了一切传统文学的修辞手法,回到一种极简朴的状态,即没有形容词。这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一套英译《圣经》很像。而《汉书》则是一部满嘴仁义道德的狗屁著作。正如《汉书·司马迁传》自己说的:“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而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班固指责《史记》的地方,正是《史记》伟大的地方。再比如,《汉书》这套著作和他后面的那些虚伪的官僚士大夫写的虚伪的儒学著作一样,前后矛盾,错误百出。为了给那些当官的王八蛋歌功颂德,他们和所有的大独裁者一样,编造事实,颠倒黑白。这也是我们中国自孔夫子以降的“光辉传统”。在《尹翁归传》中,他写尹翁归多么的了不起,以至于在他离任之后,他的后继者黄霸延续他的治郡路线,使得一向难治的颖川“因其迹而大治。”可是到了《张敞传》,他又要给另一位当官的拍马屁了,他就顾不到这么多了,于是又把前面他歌颂的主子拿来贬低一番。他说:“自赵广汉诛后,比更守尹,如霸等数人,皆不称职,京师寝废,长安市偷盗尤多,百贾苦之。”你们看,他前面说颖川大治,现在又说“如霸等数人,皆不称职,京师寝废,长安市偷盗尤多,百贾苦之。”这不是前后矛盾吗?我到底相信哪一个呢?可见这些官僚士大夫之无耻。
  •     《汉书》作为“二十四史”中的精华,在豆瓣上也是处于少人问津之态势,未免让人对阅读中华史书的人数略显担忧。这类书,能入门的,乐在其中,不能入门的,恍若隔世。而且此现状怕是很难打破了。好在现在网上还是有很多解析史书的网站存在,让我感到并不孤单。这也是我写这些文字的动力。总有人会用到。虽然可能少之又少吧。本文的主体是《汉书.景十三王传.刘去传》的一首诗:《愁莫愁》。写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刘去,一个暴虐的诸侯王。但是不可否认诗写的真心不错。将诸姬幽怨无助的心情表露的淋漓尽致。令人读来难免愁伤。在开始解析这首诗之前,我想先将该诗的背景罗列于下:“昭信欲擅爱,曰:“王使明贞夫人主诸姬,淫乱难禁。请闭诸姬舍门,无令出敖。”使其大婢为仆射,主永巷,尽封闭诸舍,上钥于后,非大置酒召,不得见。去怜之,为作歌曰:“愁莫愁,居无聊。心重结,意不舒。内茀(怫)郁,忧哀积。上不见天,生何益!日崔隤,时不再。愿弃躯,死无悔。”令昭信声鼓为节,以教诸姬歌之,歌罢辄归永巷,封门。独昭信兄子初为乘华夫人,得朝夕见。昭信与去从十余奴博饮游敖。”(摘自《汉书.景十三王传.刘去传》)从诗的内容来看,诗是写给“诸姬”的。第一句:“愁莫愁”。“莫”是“音节助词”,所以整句意思就是“愁啊愁”第二句:“居无聊”。“无聊”是“无所依赖”的意思,所以整句意思就是“人生无所依赖”。第三句:“心重结”。“心结”是“忧抑之情积结于心”的意思,所以整句意思就是“忧抑之情重重地积结于心”。第四句:“意不舒”。整句意思就是“心情郁结不舒畅”。第五句:“内茀(怫)郁”。“怫郁”就是“郁结不舒”的意思,所以整句意思就是“内心郁结不舒畅”。第六句:“忧哀积”。“忧哀‘是”忧愁哀伤“之意。所以整句意思就是”忧愁哀伤积结于心“。第七句:”上不见天,生何益“。”益“是”助“的意思。所以整句意思就是:”抬头不见天空,活着又有什么助益“。第八句:”日崔隤,时不再“。”崔隤“是”岁月蹉跎“的意思。所以整句意思就是:”岁月蹉跎,时不再来“。第九句:”愿弃躯,死无悔“。整句意思就是:”希望了却此生,死而无憾“。综上所述:整诗的大意就是:”愁啊愁,人生无所依赖,忧抑之情重重地积结于心,内心郁结不舒畅。内心郁结不舒畅,忧愁哀伤积结于心,抬头不见天空,活着又有何助益,岁月蹉跎,时不再来,希望了却此生,死而无憾“。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二十四史通读计划第二部完成
  •     不敢说自己读完,但此生必须读它。
  •     武帝前的历史基本上沿袭《史记》
  •     苏舜钦有“汉书下酒”的故事,念书时曾选读过几篇纪传,只觉文章焕然华丽。这次六折先买了收藏,待有空时再细读。
  •     博赡无过汉书
  •     班氏大作,还原大汉之兴亡。
  •     汉书就是本朝代记账本,能记录的小事大事、小账大账一个不漏都写进去,这对于研究这个朝代经济与生活状态是好事,可是看书的人就要累感不爱,断断续续看了大半年啊
  •     岂有不读之道理?
  •     20150214,第1册。第7册,20150310~0318。第8册,03.23。第9册,03.28。第10册,04.08。第11册,04.19。第12册,04.26。志、表未读。
  •     等新修版出来。汉书必读在于在一个大王朝,时代的群像。人生的际遇悲欢。包括班氏对马迁的微词,都能读出一些别样的韵味。单用文章“好不好看”的标准评价史汉优劣就太浅了。
  •     在叙事上,《汉书》的特点是注重史事的系统、完备,凡事力求有始有终,记述明白。这为我们了解、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至今,凡是研究西汉历史,无不以《汉书》作为基本史料。在体裁方面。《汉书》与《史记》同为纪传体史书。不同的是,《史记》起于传说“三皇五帝”,止于汉武帝时代,是一部通史;而《汉书》却是专一记述西汉一朝史事的断代史。这种纪传体的断代史体裁,是班固的创造。以后历代的“正史”都采用了这种体裁。班固之所以断代为史,并不是偶然的,而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他总结汉武帝到东汉初年,约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著作,加以创造性的发展,其目的是为当时统治阶级的政治服务。班固认为,《史记》的通史体例,将西汉一代“编于百王之末,侧于秦项之列”,既不利于宣扬“汉德”,又难以突出汉朝的历史地位。
  •     后悔当初下手晚了,中华书局的二十四史越来越贵了……
  •     据说古时先生告诫学生读史书不要先把传拿出来看看故事就完了,要潜心研究志一类的文字,然而十志除了艺文志以外我都读不下去……
  •     还没读,有时间要好好看,书看着还不错。
  •     中华书局点校版《汉书》是一部经典,非常值得一读。
  •     本行
  •     前四史之一,有志者必读之作。
  •      因想了解王莽篡汉这段历史,也对王莽从一介平民最后成为皇帝的过程感到惊奇,所以断断续续抽时间看完了《王莽传》。   对于王莽其人其事的了解,最详细的史料只有《汉书.王莽传》。但不能不提到班固个人对于王莽的看法。《汉书.叙传》中他说了写《王莽传》的缘由:“咨尔贼臣,篡汉滔天,行骄夏癸,虐烈商辛。伪稽黄、虞,缪称典文,众怨神怒,恶复诛臻。百王之极,究其奸昏。述《王莽传》第六十九。”可见班固是把王莽比作桀、纣的。那么在《王莽传》中不可避免的会加入班固个人的主观看法。所以我隐约感到班固对王莽的一种嘲谑在里面。也正因为如此,我不得不怀疑《王莽传》史料的真实程度到底有多少?   再翻阅《资治通鉴》有关王莽的史料从第三十一卷、孝成皇帝上之下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初,太后兄弟八人,独弟曼早死,不侯;太后怜之。”王莽始见条,到第三十九卷、淮阳王更始元年(公元23)“莽避火宣室前殿,火辄随之。”王莽之死条,对王莽司马光再没有自己的评论即“臣光曰”的字样,而只是引用班彪、班固对王莽的评论。这里我只能这样猜测:一是司马光认同班氏的评论。所以多次引用。二是司马光本人对王莽史料的真实性也心存疑虑,所以自己不发表任何意见罢了。   以上只是自己的疑点,有可能贻笑大方!
  •     写史比写小说难多了。
  •     前四史终于齐了 不一定有时间细读 但看着它们就感觉到充实 经典。
  •     这个版本的包装还是一如既往的坑爹,书是薄薄的软封面,外面直接来个薄膜一包就成了。不过这个价格我也就忍了。不过当当什么时候能改掉偷偷改价格而不通知消费者的坏习惯?过年前一下子涨了几十块,到了年后又恢复之前的价格,真是当消费者好忽悠。只表明降价的商品,涨价的就不标。总体来说是套好书,多读点历史有好处。
  •     家里好厚一本一直没看完
  •     希望当当能够将此套书集合一起卖,不要卖那个精装套装,太贵了。
    文史研究者用这套书是必须的,所以也要用心些,纸张质量和印刷质量还是要保证的。
  •     还不错,只是没有读《史记》的感觉。
  •     啥也不说,汉书适合下酒。
  •     史记不可不读,字句上偶有不通
  •     秦漢風流,至今追慕。
  •     太棒了,正在慢慢收集这个版本的二十四史,这次收到的货没有破损,很不容易
  •     书很好,老师推荐的,去年买了套《史记》,觉得很不错!24史基本上数这个好!
  •     竖排繁体字。喜欢。
  •     全十二册。
  •     喜欢战争部分。。。张良是个老狐狸哈哈哈哈~
  •     2013年10月10日——2015年8月27日,多少空闲时间累积起来,终于读完了这本巨著!
  •     历经考试周和小学期,再读汉书足足耗费了我一个月的时间。私以为公允强过史记,而文采不如。读元后传颇有感慨,附之如下:自中宗以下,汉政混乱不堪。究其原因,乃元帝,成帝性柔弱少断,任用外戚掌权而受制于彼。王莽奸狡多伪,篡汉基业,而元后之纵容宽护,为其作恶之根。事已成,而元后卷卷犹握一玺,不欲以授莽,妇人之仁,何其悲乎!
  •     在忙得吐血的日子里每天一本地过来了,明天起远征高句丽去跟他们谈判中秋节的归属问题。ps某段关于大荷兰的地图炮笑喷 pps以后决定将常用的假名改成张放
  •     匆匆一过。纪是阳面,传是阴面,纪传对观才有意思
  •     无能予以评价,惟有读之。
  •     书有残损。明明有货却告知我无法换货而办成退货,请提高服务质量!
  •     这次当当终于用纸盒给包装了,以前都是塑料袋,再版一下涨价好多,先收了,后悔没早买
  •     二十四史,需要买啊
  •     点校本,收藏
  •     这种大部头啊,12本实实在在的古文,真的是看得人艰辛,一般都得3个月,天天看看,看了还得做简短的研究。那么多可歌可泣的悲喜剧,看苏武传看的我老泪纵横,看李凌传看的我热血沸腾,一夜辗转难眠,这他么就是一个民族的传承啊,读历史铁定读出了一个屌丝的民族自豪感,读过3个月了,写评论还感觉热血沸腾,荡气回肠,这就是正史的力量,可惜看得人越来越少了!
  •     从暑假到寒假,连滚带爬地勉勉强强读过了。。。想暑假时竟天真地以为绿皮本竖排字少,一天读一两本,一周可以读完。。。
  •     中华书局标点本二十四史没啥说的!
  •     以大汉民族命名的书,必须一读。
  •     这套繁体竖版的果然很好,封面也很有“老”的味道,可惜就是书皮太薄,收到的时候都弄皱了。
  •     年轻人原以为繁体很难读,但是,看起来没有想象中的难懂,虽然有些字不认识,读起来没有什么问题。
  •     顏師古的註不錯。
  •     泛泛而读,时读是忘,不纠于事,心愿于理,于时无用,唯荡幽灵。
  •     为了艺文志去的,和新唐书对比着看,【后来意识到我忘了隋书…】顺道看了看地理志。汉书的志最有值得看,且后汉书很多都承接汉书,所以也迫使我去看……但不管怎么说,书非借不可读啊,图书馆这套汉书大概也有几十个年头了,纸页护眼,大字疏行,读起来是极有味道的,只能说旧版书的印刷装帧等都决定了他读起来的必是极舒服的~~
  •     回归本源,多读经史。当当网优惠多多。
  •     汉书 1-12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
  •     史班二家,竝名千古。治亂興衰,整齊名物。良才贊繼,庭堂芝樹。徵而有信,言語不虛。
  •     汉书没得说的,好不容易遇到好版本就出手了,呵呵
  •     好书,基本史料
  •     书很正,但是可以考虑出个繁体竖版的精装本
  •     书的内容毋庸置疑。需要说的就是纸张,有点薄!个别地方印刷有点模糊。中华书局别自毁前程呀。不过综合考虑,还是给个五星吧。
  •     纸不是很厚,但在这个古文版稀少的年代,这一本的性价别也算过得去了,虽然比不上《史记》那十二本便宜。汉书的内容是没得说的,想我大汉盛世,无数的典故都同现在历代文学作品中,不读汉书,就读不懂汉族,看不明白后来的朝代。
  •     史学性强
  •     读贾谊传,怅然泪下。
  •     大嫂怕日手遮阴,小姑思春读《汉书》。 只是玩笑话。
  •     值得一读,学有所益,推荐哈
  •     汉书内容丰富,需要好好学习
  •     前四史里研究古文经的好材料
  •     书的内容是真不错,帝王将相过往云烟,倒是想从中多研究一下各朝各代的律例。唯一不足的就是纸张和印刷质量一般,与中华书局其他的图书质量相差不少啊。
  •     好书一部,当当给力,塑料纸封装,整洁干净,发货速度快。
  •     不如老千,因为老班不是出千的。
  •     汉书,二十四史经典,特别是艺文志
  •     前四史之一 经典啊
  •     读史书是我的爱好。
  •     值得收藏的书啊。慢慢藏全一套。
  •     中国的历史博大精深,喜欢历史的我太爱这本书了
  •     汉代史
  •     因为是纪传体,所以看的时候只选自己愿意看的人,自然是不能算看完的。当然,也知道了原来人的一生,只是两三百字而已。
  •     研究学习西汉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此版本是最好的。别图便宜买简体字横版精装的。
  •     书是不错,只是《汉书》上有很多异体字,读来比较麻烦,要多查字典
  •     集周漢大成之作,兩漢人的思想史。新印的紙質太差了,簡直像盜版書。
  •     看过不多 喜欢这种版式
  •     还没拆封,看外表还可以;冲着版本买的,希望印刷质量和以前一样好啊哦
  •     三周读完,现在看历史稍微有点感觉了。
  •     王莽传用了4%厚度
  •     断断续续读了几年,终于读完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李广苏建传,尤其是李陵为苏武饯别的一幕,真是悲壮动人
  •     粗糙阅过的第一遍,是自2014年5月11日开始至2014年11月15日之间,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完成的。第一流的书的确就是第一流的书,恐怕再精读五遍都嫌不够,然而人生有限,可怜可怜。
  •     在读
  •     这本书是无聊时候消遣的,历史书当小说看还是不错的,但是历史的正确与否又怎么确定呢、
  •     中华书局的书很不错,虽然纸张一般,但是考虑价钱不算贵,还不错,放在家里包个书皮还是很好的
  •     按照本纪、列传、表、志等分成12册。绿色纸皮封面,很容易弄脏,我每次看都要先洗手。古书要沉下心慢慢读,排版不好的往往把读者看的头昏脑胀,这套书注文夹在正文中,排版干净利落。好书难寻,并且价钱不菲,不过看在老祖宗的面上我认了。
  •     疏通證明,不愧班固功臣。
  •     文不如史记,史则过之
  •     : K234.104.2/1166-17
  •     这个版本的二十四史打算慢慢收齐,竖版繁体,平装,价格感觉还算划算,主要是很适合在床头卷着书看,精装版太太硬太重只适合收藏。
  •     出版日期在第一册后汉书的却在第十二册中华书局也不规范了
  •     汉书用文古奥,复中辍他顾,读毕耗时极久。汉书创例断代史,专记西汉一朝兼及伪新玄汉。相较于太史公之综兼儒道,孟坚则笃实六学,史记爱奇,汉书好谶。盖因仲舒开端巨君炽焰,言天人感应阴阳灾异蔚然成风,而光武亦借符命而起,时趣是耳。至于其翔载制诰篇章,择抉歆略始开艺文,皆为前史所无。无师古之注,徒望洋兴叹而已,则上所赞述无由得出。
  •     2016.12.3
  •     内容很好,包装运输也比之前买的书有所提高,知识印刷质量不算好,望提高.
  •     始于高祖,终于王莽。王莽好好的,篡位作甚……王莽,你在皇位上的日子并不开心……
  •     2011
  •     中华书局的书 都是这么的经典 这么的让人有购买欲望
  •     很喜欢,还没有看。就是一起的《杜诗详注》发重了
  •     赶在这版绝迹之前入手了,否则书局下一版的价格实在令人发指。
  •     史记写得跌宕,汉书写得稳重,司马迁文字更活泼,班固文字更典雅,而且他俩价值观很不同,班固出身世家大族,小时候有皇帝赐了全套的皇家藏书,所以他不喜欢不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在正统里的人,比如他绝不会给游侠货殖们列传,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班固了,我也是越来越右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