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诺斯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02010701X
作者:[西班牙] 路易斯·塞尔努达
页数:162页

作者简介

《奥克诺斯》是西班牙诗人塞尔努达的散文诗集。流亡国外的诗人追忆童年、秋日和故乡小城,在文字中重构一个透明的世界,达成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对永恒的渴望。
在西班牙诗坛,塞尔努达的影响足以媲美安东尼奥·马查多和希梅内斯;而本书在《理想藏书》的西班牙文学书单中名列第二位。
“ 西班牙语诗人中最伟大的一个,也是最神秘、最不为人知的一个。”
——《理想藏书》
“诗歌艺术的圣人。”
——哈罗德• 布鲁姆
如果你的母语是西班牙语,那么我向你推荐安东尼奥•马查多、洛尔迦、塞尔努达……
——布罗茨基
很少有这样的现代诗人,无论何种语言,能给我们带来这样不寒而栗的体验,当我们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说出真理的人。
——奥克塔维奥•帕斯

书籍目录

代译序(范晔)
《奥克诺斯》
诗歌
自然
秋日
钢琴
永生
小花园
恐惧
集市
时间
诗人与神话
叫卖
哗闻
夏日清晨
恶癖
隐秘的美
教堂与河
古园
诗人
欢愉
木兰
远眺城市
师长
洪水
旅行
爱中人
黄昏
何塞•玛利亚•伊斯基尔多
音乐与夜晚
修道院的门廊
夜之魅
命运

店铺
音乐

学着遗忘
夏日
爱人
高原上的城市
圣女
暴风雨
战争与和平
黑豹

喀里东尼亚之城

乌鸦
欧石楠丛
图书馆
老妇
活的方式
春天


孤独
公园
钟声
抵达
海伦

回到阴影
无声的叫卖
共鸣
附录
写在水中
译后记(汪天艾)

内容概要

作者
路易斯·塞尔努达
Luis Cernuda,1902—1963
西班牙诗人,出生于塞维利亚。他是“二七一代”的代表诗人,1938 年因西班牙内战开始流亡,此后二十五年辗转英、美、墨西哥直至去世,终其一生未再回国。
他的创作生涯是对欧洲诗歌财富的缓慢继承,风格先后受到法国 超现实主义、荷尔德林以及十九世纪英国诗歌的浸染,堪称西班牙诗坛的“欧洲诗人”。
译者
汪天艾,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文哲系博士候选人,研究方向二十世纪西班牙诗歌,尤以塞尔努达和战后“五零年代”诗人为专攻。此前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葡语系和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比较文学系。译诗撰文散见报章刊物,兼有《文艺报》月专栏“伊比利亚诗笺”译介评论二十世纪西班牙诗坛。


 奥克诺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路易斯·塞尔努达(Luis Cernuda,1902-1963)是西班牙“27年代”代表诗人之一,1938年因西班牙内战流亡,此后25年辗转英、美、墨西哥直至去世,一生未再回国。虽然在他所处时代的西班牙诗坛,塞尔努达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他的诗歌却对西班牙战后诗坛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今几乎被公认为20世纪西班牙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布罗茨基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推荐母语为西班牙语的读者阅读塞尔努达的作品;哈罗德·布鲁姆在《天才:创造性心灵的 100 位典范》中为他撰写单章,盛赞他为“诗歌艺术的圣人”,并将他列入《西方正典》附录;法国《读书》杂志编纂的《理想藏书》“西班牙文学”篇中,塞尔努达的散文诗集《奥克诺斯》位列第二,主编贝·皮沃皮·蓬塞纳评价他是“西班牙语诗人中最伟大的一个,也是最神秘、最不为人知的一个”。纵观塞尔努达的创作生涯,可以看出对欧洲诗歌财富的缓慢攻克和继承。他为了阅读诗歌原著学习了法语、德语和英语,从法国超现实主义、德国浪漫主义以及英美现代诗歌中汲取创作的养料,成为西班牙诗坛罕见的“欧洲诗人”。半个世纪以前的11月5日,这位被帕斯称为“最不西班牙”的西班牙诗人在墨西哥城与世长辞,然而浩瀚诗海之上他曾独守的灯塔,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依旧指引和注视着往来的世人。塞尔努达最初的两本诗集《空气的侧影》和《牧歌,哀歌,颂歌》创作于1927年前后,尚没有展现出明显风格。1928年在法国图卢兹担任西班牙语助教期间,塞尔努达开始创作第三本诗集《一条河,一种爱》,法国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初见端倪。塞尔努达在那场声势浩大的完全颠覆中发现了反叛的现代精神,并将之为他所用。在他眼中,超现实主义不仅是文学风尚,更代表了一个时代青春洋溢的精神流派。《一条河,一种爱》可谓“梦境之书”,诗人在光与影、梦与醒的交织中看见现实与欲望之间不可填补的鸿沟,现实是疲倦却睡不着的失眠,欲望则是沉睡的人梦中的大海徜徉。现实与欲望的对立成为贯穿塞尔努达毕生诗作的精髓,他为自己的诗歌全集所取书名正是《现实与欲望》。塞尔努达在诗中表达现实与欲望的不可调和带来的痛苦、斗争与思考,这是一种自发的反思,一条不断自我探索的道路。而对读者而言,他的作品是“一条通向我们自己的路”(帕斯语)。创作于1931年的第四本诗集《被禁止的欢愉》延续超现实主义风格,更加注重对欲望的表达,其中对年轻男性身体的描写体现了塞尔努达对“身体”意象的痴迷。他将身体视为宇宙力量的化身,尤其是年轻身体的美丽是最具决定性特质,是激发灵感的核心,拥有无可比拟的力量和魅惑。一个年轻的身体就是一个太阳系,是所有物理上和精神射线的核心。早年对纪德的阅读让塞尔努达自然地将自己的同性取向视为“活在世上的另一种方式”,以全然真诚坦白的态度对待。他是最早公开触及同性情欲主题的西班牙诗人,情诗中对爱之真理的诉求令人震撼。那是甘愿“被囚禁在另一人那里的自由”,是任何荣耀、财富、野心都值不上的“全然交托的爱”,是人之存在意义的明证——“你证明我的存在:/如果我不认识你,我没活过;/如果至死不认识你,我没死,因为我没活过”。《被禁止的欢愉》完成后,塞尔努达不再继续超现实主义创作,但仍在此后的创作中保留了源自这一时期的“生活即艺术”的思想和对自身精神世界的探索。在向贝克尔诗风致敬的第五本诗集《在遗忘住的地方》之后,塞尔努达与荷尔德林的诗歌相遇,他学习德语并翻译了一系列荷尔德林的诗。日后他回忆自己很少以那样的热情和愉悦工作过,通过逐字逐句探索荷尔德林的文本,他开始用全新的目光看待世界,在此期间,塞尔努达创作了第六本诗集《祈祷》。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8月19日,洛尔迦被佛朗哥一派所杀;短短三天后, 8月22日,塞尔努达的另一位好友、马拉加诗人伊诺霍萨与哥哥、父亲一起被内战中的另一方杀害;当叛军在萨拉曼卡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朝着西班牙现代文学的巨人乌纳穆诺咆哮“知识去死”并得到山呼海啸的应和时,人们不得不悲凉地看见,这场内战与其说是一场孰是孰非的政治较量,不如说是对人性和信心赤裸裸的考量,摧毁的不仅是生命,更是文化与精神的传承。而塞尔努达更是冷静地看见内战双方的残酷,曾在信中写道:“对我而言佛朗哥的造反不仅造成成千上万西班牙人的死亡,佛朗哥分子也应为他们间接挑起的内战另一方犯下的所有罪行负责。众所周知,民众盲目而残酷,所以不应该给他们展现这种盲目的机会,不应该挑起他们的残酷。”1936年底到1937年初的那些漫漫冬夜,塞尔努达在马德里听着落在大学城的轰隆炮火读莱奥帕尔迪,洛尔迦悲惨的死亡从来没有离开他的脑海,甚至在离开西班牙后的很多年里,他还是反复做着同样的噩梦:看见自己被人稽查和追杀。可以说,西班牙内战意味着一场盛大的集体死亡(身体上抑或精神上)降临在“二七年代”诗人身上,像同时代另一位伟大诗人阿莱克桑德雷说的那样:“他们都离开了,所有人,同时一起离开,走向不同的方向。” 塞尔努达也离开了,但是最初却并非为了流亡。内战初期,他原本坚信西班牙不公正的社会亟待重整,以为这些斗争冲突会给未来带去希望,却未曾意识到其中的恐怖。然而随着战争的推进,暴行的光天化日让他慢慢看清,那个欺骗了他的西班牙,根本没有一线生机。尽管如此,当时的他依旧没有想过离开,他觉得至少他还在自己的故土一边,还在自己的故土之上,做着他永远的工作:诗歌。 1938年2月,英国诗人斯坦利·理查德森在塞尔努达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以请他去做讲座为理由,从伦敦为他争取到前往英国的签证。塞尔努达以为这次离开不会超过一两个月,在讲座结束之后,他在那年7月动身前往巴黎,准备取道回国。他原本抱着勉强的愿望,想回到故土的废墟上做一个无能为力的见证者,然而关于内战的最新消息阻挡了回国的进程,他只得折返英国,先后在格拉斯哥大学和剑桥大学任教直至二战结束。流亡英国期间,塞尔努达对英美现代诗歌的阅读和研究日渐深入,他的诗歌创作也正式进入成熟阶段。语言韵律注重简洁,力求节制而恰如其分。第七本诗集《云》对流亡经历的记述克制而细腻,少有战争群像或是呐喊控诉,更专注于战争和流亡中特定的人在特定场景下的个体心理体验,语调平淡冷静,却尖锐真实。1947年,当二战的硝烟在欧洲大陆消散,塞尔努达尚未想好怎样或者去哪里继续自己的生活,但是他很确定自己不想回到故乡,回到仍在佛朗哥独裁统治下的“死了的西班牙”。最终,他选择继续精神与生理上的双重自我流亡,越过大洋,在美国曼荷莲女子文理学院教书,最后在墨西哥与世长辞。流亡北美期间创作的诗集《好像等待黎明的人》《活而不活着》和《时日无多》格外注重对凡间力量的观察和对人类造物的冥想。战争让死亡变得具体,这引发了塞尔努达对“时间”和“永生”的思考。而在生命最后十年的创作中,精确而反思的目光、真实而苦涩的语言成为主角。除了上述诗集,在1942年至1963年间塞尔努达还出版两本散文诗集《奥克诺斯》和《墨西哥主题变奏》,用散文诗这种形式恰如其分地满足了自己对追忆过去和表达明显自传指向体验的需求,如他在评论希梅内斯的文章中所写,散文体里“回忆,肖像,风景,都能更好地与提供它们的‘我’相连,且不像诗歌那样要求一定的‘去个人化’”。哈罗德·布鲁姆曾经感叹:“在二十世纪没有任何一位与他天赋相当的诗人像流亡中的塞尔努达那样孤独。”自1938年离开直到1963年在墨西哥去世,25年里塞尔努达再没有回过西班牙,这场并非自愿的离开最后真的成了他自由意志选择的“流亡”。又或者说,他所经历的精神流亡远比25年的实体流亡更为长久。那是一种在任何地方都是“他者”的孤独,而写作诗歌是他坚守孤独的方式,直到文字成为历史,历史成为传奇。作为白银时代最后的骑士,塞尔努达与洛尔迦、纪廉、阿莱克桑德雷等诗人几乎同时崭露头角,却在其创作生涯的大半时间从未得到西班牙诗坛应该给予的关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多重却一脉相承,奥克塔维奥·帕斯曾对这一点做出过精辟的总结:“塞尔努达的诗是对我们的价值观和信仰的批判;他的诗里,毁灭与创造密不可分,有什么增强稳固了就意味着社会上有什么消散了,这一点公平、神圣而不变。塞尔努达的作品是一场颠覆,其中的精神宝藏正是在于它试探了整个群体道德系统,无论是传统的权威里创立的东西还是社会改革家们向我们提出的东西。” 对塞尔努达诗作价值的认可和研究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才真正起步,当时的新生代诗人大多出生于塞尔努达彻底离开西班牙开始流亡的三十年代末,他们比过往几代都更受到这位塞维利亚诗人“沉默但决定性”的影响,对他们而言,塞尔努达不仅是作为一个文学范例被经典化,更是鼓励他们采取与主流观点平行的态度、不受既定框架的限制,寻找适合自己的诗歌之路,成为他们在诗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做一个异见者、一个不合时宜的人的表率。2013年11月5日,马德里举办纪念塞尔努达逝世五十周年的读诗会,2013年塞万提斯奖得主、诗人卡瓦耶罗•伯纳德、当年参与了《灰色芦苇》致敬刊的诗人中尚且在世的诗人弗朗西斯科•布里内斯,以及胡安•赫尔曼、安东尼奥•科里纳斯等几十位西班牙语界的著名诗人和诗歌研究者会聚一堂为公众朗诵塞尔努达的诗作。是夜,会场大屏幕投射的背景引诗摘自塞尔努达为洛尔迦所写挽歌,在他自己身上却也如此切合:“活着的部分微不足道,/因诗人能如诸神重生。”注:该小传由译者所写“西班牙诗人塞尔努达:孤独的掌灯塔者”(《文艺报》2013年4月15日第6版)、 “塞尔努达与他的神话”(《书城》2014年五月号)和“诗人的重生:塞尔努达作品经典化侧记”(《文艺报》2015年1月12日第7版)三篇文章部分段落修改整合而成。
  •     塞尔努达的《奥克诺斯》书写的是一种受启示的情状与瞬间,诗歌向时光的回溯中接近一个起源,一个生命体验的乌托邦,这是更广义的乡愁。在那里,懵懂的男孩在一种鲜明精确却又界限模糊的世界中悄然静默,谦卑、惊奇、感动又疑惑,物象和官能的反复叠加交织,在回忆的两头间不断游走,却始终悬而未决。塞尔努达并非在解谜,他所做的是不断地记录谜。这是《奥克诺斯》一书前半部的情形,此时还没有明显地表露出如范晔先生在代译序中所形容的"冷酷"。浓郁的香气,丰富缥缈的听觉,饱满充沛流转的光与色,其结局未曾随"日暮"这个时常出现的主题(意象)而全然归于阴冷虚妄。它们曾在作家的生命中掠过,变缓,同时,几乎永恒地驻足在作家的脑海中,类似回忆温柔的港湾。其中的一切丰裕万物展现的是充溢的自然生命,跳动的心绪与魂魄,如果说其中有"残忍"与"冷酷",那也许是类似于《隐秘之美》这类篇章最后那冰冷质感的顿悟,以及个体面对无法穷尽的事实与奥义时的局限。诗歌并未停滞,它们往往处于上升向内的冥思,因某种发现而惊讶,封存,性质上属于被珍藏之物。孩童是直接的,年长后的作家再换作孩童的视角去感受时,这过程被喻为"奥克诺斯"似的倔强、精巧、孤独,有时甚至是虚弱的。作家不充当代言人,他的力量和努力如此自然优雅,谦恭,很多时候十分克制。此时,我所认为的全书的关键——"反讽"——并非体现为这些诗歌写作的具体技巧,而是一种精神观念,超然在作品整体之上,应在作家与往昔温柔又时而激烈的关系中把握,诗人没有"嘲弄"这种关系,所谓"酸楚"之后更准确的是"孤独"。它们连接上塞尔努达在《奥克诺斯》以外的创作(译注中频频引用诗句),那些诗句往往包含沉重、无从解脱的主题,锐利地刺穿灰色调的寂静背景。但《奥克诺斯》本身是光辉之作(印象意义上的而非英雄意义上的光辉),作家在构筑细节上孜孜不倦,充满耐性,在这些童年风景中成年阴郁的塞尔努达大多被隐藏起来,我们可以宽容又自然地看待这一点。我不认为这是塞尔努达用心良苦设置的障眼法,他从小就有种虔诚之徒的心境。以上是早些时候的结论。在《奥克诺斯》的后半部,一种流浪,"残酷"的主题却愈加鲜明起来,仿佛是对前半部某些模糊内容的推演,和前半部隐约构成类似弹簧的机制。后半部(此书在第三版才正式完成)渐渐导向范晔先生描述的感觉,又仿佛暗示了无从挣脱的必然命运。无论视域多么广阔,光线多么细腻,回忆多么遥远,对美与爱持有怎样坚韧的信念,它们终究缓慢地像断线风筝一样飘过此世的地平线之后。压抑、绝望、独身一人,塞尔努达就像个徘徊在伦敦、纽约等地的游吟诗人,但没人听见他内心在唱什么。其中,"反讽"的意味温柔又残酷,如此强烈,贴近现代内涵,诗人机智和诚恳地赋予他所珍视的尊严以各种形态,其中的抗争和救赎却始终像是一次次将他引诱至深渊,手执"存在"飘摇不定的烛火,洞察着。"你可以像俄耳甫斯那样与阴间对峙,重新夺回并带走你幸福的图像,快乐的形态。只是早已不再有神明怜悯地归还我们失去的,只有一种盲目的偶然,踩着醉鬼的步子,歪斜地为我们勾出生命愚蠢的方向。"(摘自《回到阴影》)这是个体现代主义的哀歌(Lamentations),宗教在塞尔努达的笔下成为一种转了调性的变奏,诗人在《奥克诺斯》的最后一篇《共鸣》中阐述了他神秘的观念,可我们似乎能体会到"共鸣"更偏向一种手段,而诗人赞扬的"完满"与"合一"总包含着些许遗憾。从后半部到前半部,童年的体验其实并不稳固,诗人沉迷又逃离。我们感觉到时间重启流动,甚至被放大,延伸出未解的恐惧,时间随夜一起降临,裹挟着全部,最终汇入"奥克诺斯"这个典故中那张喑哑的"驴嘴"中,一个让人惊恐的地狱意象。
  •     在微博上被安利了这个诗人,同时也被安利了这本书,本想着是以高高仰视的目光,像看那些晦涩高深的名著那样来看这本散文诗集,但没想到,从书中瞥到的一抹春色与感受到的看似不可能的穿越时空的慰藉,让我对这本书的感情并不只是为了增加阅读量,而是作为我的每晚睡前读物。塞尔努达的思乡之情我恐怕不能理解,但他对于童年如同乐园般岁月的怀念以及对美的追求的感情,却是能成为一只埋藏在书中不朽的暗箭,让每一个读者都激出共鸣。最喜欢《自然》,《恐惧》,《哗闻》。在这里也要对译者小艾老师表示敬意。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睡前读物,很美的小短篇
  •     丰沛的诗意,最纤细、敏感的注视者在时间的暗影中的私语。也是凑巧,接连读了两本和塞维利亚有关的书。「后来你忘了这种情感,原因与他无关,只是像忘记清晨几乎还没破晓的时候一次短暂的醒来,身体重又落入梦乡的无知里。你也没想到再见不到他,对时间的紧迫漫不经心,依然太早了,生命中几乎还没有允诺我们空间给将来会懂的温柔。 」
  •     塞尔努达是真正懂得自然的诗人,与赋予太多想象的浪漫派与太多生活气息的弗罗斯特相比,都更会聆听自然本身。但可惜我从来不是亲近自然的读者,因此浅尝一小口,没有体会到的还有太多,有些可惜。尽兴读完这本,第二天就去库布里克参加了读诗会,也算是趁热打铁吧。谢冲哥借书!
  •     读来感受到诗人的柔软,我对他在音乐、自我等各方面的看法很有共鸣了
  •     可爱又讲理 我不管 你说的就是最有理的
  •     一星扣给刻意的翻译
  •     非常非常喜欢,最喜欢的是“个体存在的重要性和价值并不来自汇集其中的重大或幸福事件,而是来自曾经忠实地活过,无论多么卑微或不幸”他是个勇敢而又温柔的“不合时宜者”
  •     没什么感觉。
  •     2017.03.29~04.04 “而那些春天的桨工,仿佛永远怀抱这样的青春。” 看完译后记和书评,有想读西语原文的欲望。
  •     如果说你在别人的命运里有什么是自己渴望过的,并不是统治人类的权力,而是某些幸运的人面对世界的自由与独立,想象那些人的生活,他们带着享乐能有的尊严与智慧优雅的从你内在目光里走过。
  •     可能塞尔努达还没选择我,我去玩会儿塞尔达.....
  •     ❤来自兰波 他写了你曾经感受过,或者不论过去现在,你可以感受到的东西。 你确信存在的东西。 真好。真温柔。诗人真是敏感又温柔。
  •     相似的是一个意向,一个黄昏,一个秋日;即使有他和他的影子,可是他只是他。承担更多别赋予的使命源于伟大的命运,不甘平凡。金子和珍珠的背后都是无穷尽的磨砺,诱发童年记忆的不是回忆,而是记忆本身。
  •     一个编草绳喂驴的诗人,和美到极致的文字。
  •     深歌式的歇斯底里,只适合低文化层次高意淫能力的知识渴求者,与高文学素养情感细腻的形式厌恶者。我不是一个开放式的即兴人,更不是个善于刻奇的阅读者。我只是因这么高比例的五星评分,第一次感到对自己的隐忧。失眠,看完更不开心,滚去睡,起来看李娟洗脑。
  •     “啊,要在这片像树木一样自足且完整的大地上赎回用于阅读的过多时间。” 在下雨天一个字一个字地细语读起来超棒的,亲测
  •     某些句子的翻译有点看不懂读不通。有几篇讲到心动,大学,孤独这些事儿,还是蛮有共鸣的。
  •     无法描述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动。
  •     散文诗的体裁,却是诗的本质。
  •     美妙的无所事事,有了它你才能完整而无悔地度过你的时光,当时正在发生的瞬间
  •     我太喜欢他了
  •     最初读体会到《小毛驴与我》的氛围,然后在某篇发现作者曾识得希梅内斯,突然而来的惊喜。后面又有佩索阿的感觉。但是不该这么比较的,他有更多的温柔。
  •     19/2017
  •     里面《叫卖》那篇写的真美,不对,是翻译的真是美
  •     少数人的作品 面对另一些人的敌意 和大多数人的漠不关心
  •     不分行的诗,没错,所景仰的几位作家正是用这样的语言在创作小说。
  •     塞尔努达的散文诗是美的 但美太多了 够不上伟大。
  •     卡夫卡,佩索阿与塞尔努达。
  •     重读一下,发现塞尔努达确是厉害。雕琢到这个程度却还是很自然。
  •     如果人世间没有避风港,我希望能在你的诗歌里得到安慰
  •     乐园永失,唯写在水中的爱永不破碎。 小萌书,年轻时会喜欢的书。 译笔加星。
  •     读书的好处是让我们落后于时代。” 我不确定读书能不能使我们做更好的人,但或许能使我们成为不合时宜的人,并与其他时空中的不合时宜者相遇。 一本适合经常随手翻阅的书
  •     永恒从不存在,美好过往却可以通过文字抵达。赛尔努达先生,让我们用心编好灯心草。
  •     很美,也是很符合我口味的文字,但不知道是因为我读的时候不对(刚开学)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明明非常的宁静温柔但它却没有从根本上打动我的心灵。与书相遇需要一个契机,在情人节这天,或许我和它缺少了真正相遇的缘分。
  •     这么好的诗人
  •     很失望。
  •     “那段溃烂而可悲的爱情里每个情节又在记忆里徘徊,没有平静在夜里入眠,没有力气去面对白天。” 全都是失去…全都是疏离…i don't exist…
  •     译文满分。
  •     只是漫步在他的伊甸园里,感到时间悬停。
  •     很可惜塞尔努达的作品暂时只有三本有汉化,希望日后有更多的作品能够被汉化❤ 对于我来说,塞尔努达特别不适合睡前读,因为稍微读一下就会很兴奋,然后就睡不着了(。) 反正真的是很喜欢
  •     比美更多…
  •     翻译毁原著。本以为人民文学出版社会多给点稿费请个严肃认真的译者,结果我错了。不过本书装帧不错。
  •     细腻入微,深入骨髓。文字美德不像话,我相信,译者如同抓着我的手去触摸这段美丽的人
  •     弃。果然还是不要尝试阅读中译诗歌,散文诗也不行。
  •     开错头,所有注释里的引文都比正文吸引我。
  •     极致的精细,在针尖上跳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普鲁斯特,将事物与情绪分解到夸克一般,又不乏令人共鸣之处,时间与记忆的永恒矛盾#
  •     有好几篇写的非常优美,只可惜整本书译者痕迹太重,过分追求“雅”,导致有些篇幅连“信”都没有达到。诗人营造出来的如同雨林般潮湿朦胧的意境,都被打破了。
  •     有时是北方,有时是南方。
  •     唯有美和对美的注视仿佛在一个无限放大的瞬间让我们凌驾于时间之上。
  •     1.唯有美和对美的注视仿佛在一个无限放大的瞬间让我们凌驾于时间之上。2.人类自己是人类命运最大的障碍。3.人只是死后或未出世的鬼影4.个体存在的重要性和价值并不来自其中的重大或幸福事件,而是来自曾经忠实地活过。5.活着有很多种,存在也有很多种。6.而连结在不同情况之间的是:共鸣。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