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6-01
ISBN:9787214002884
作者:余英时
页数:292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继《士与中国文化》之后,经著名华裔学者余英时教授同意,编选而成的他的又一部学术论文集。这些论文,不仅反映出著者作为一位对中西方文化都有广泛深入了解研究的深刻的社会思想史专家,力图通过对若干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的问题的分析,来把握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从而达到对于中国文化性质的一种整体了解的学术风格,而且也反映出著者对于中国社会现代化问题的深层关注和严肃冷静的思考。

书籍目录

1 从价值系统看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
2 试论中国文化的重建问题
3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4 “君尊臣卑”下的君权与相权――“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余论
5 从中国传统看学术自由的问题――香港《明报》月刊百期纪念答记者问
6 儒家“君子”的理想
7 从宋明儒学的发展论清代思想史――宋明儒学中智识主义的传统
8 清代思想史的一个新解释
……
编后记

内容概要

余英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休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还著有《力以智晚节考》、《历史与思想》、《论戴震与章学诚》、《中国知识阶层史论:古代篇》、《史学与传统》、《士与中国文化》、《现代儒家论》、《陈寅格晚年诗文释证》等。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余英时先生是著名的海外华裔学者。他的论文集《士与中国文化》和某些文章,在国内印行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反响。为使海内读者更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余先生的学术思想,在征得他的同意之后,我们特选出他论述中目文化各个层面、各种问题的代表性文章,结集出版。近来热心文化讨论的广大读者,可从当中看到余先生对这个问题的独到见解。    为了适应国内读者的需要,我们将书中的译名与国内的通译进行统一,并对个别字句进行了删节。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编委会    1988年6月30日

章节摘录

书摘    孟子自己就继续并大大地发挥了孔子春秋的批评精神。他的许多创见,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等等,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一直是光芒四射的。秦代统一以后,博士、儒生等人的“以古非今”、“各以其学议政”,也正是儒家批评精神的一种具体表现。事实上,孔子以后的儒家早已不拘守春秋的原始精神,他们的批评已不限于“乱臣贼子”,即使是大一统的皇帝也在批评的范围之内。董仲舒说:    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史记·太史公自序引》)董仲舒的“贬天子”说来自公羊家,而公羊家是齐学;汉初齐学中颇有坚持儒家批评精神的人,如辕固生的“汤武革命”论便是“贬天子”的一种具体表现。董仲舒在这一点上似乎和辕固生有思想的渊源(详后)。其后西汉的儒生更援引五德终始之论,公开指责汉德已衰,要汉帝禅位于贤者。最显著的例子是昭帝时(公元前78年)的眭孟和宣帝时(公元前60年)的盖宽饶都因上书言禅让而诛死。这尤其是“贬天子”精神的最高度的发挥。东汉以后,禅让论已离开儒生之手,变成权臣篡位的理论工具,知识分子也从此不敢再说“贬天子”了。儒家议政的精神虽遭挫折,但是在东汉到明末这一长时期中,中国知识分子所发动的几次大规模的政治抗议和社会抗议的运动,则仍然是受了儒家“庶人议政”的传统的影响。东汉太学生的清议和明末的东林运动便是两个最显著的史例。在这种运动中我们看不见道家和法家的影响(理由详后)。17世纪的黄宗羲说:   学校所以养士,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明夷待访录·学校篇》)黄宗羲要人民不以天子的是非为是非,并且要天子不敢自为是非,这是西汉儒家“贬天子”的精神的复活。他又认为学校不应仅为养士之地,更应为批评政治是非的所在,这当然是古代的“庶人议政”精神的进一步发挥。按《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条云: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日:毁乡校如何?子产日:何为?夫人朝夕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仲尼闻是语也,日: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可见黄宗羲是以古代的“乡校”为他学校理想之所寄,而他的“议政”精神也正是上承子产和孔子而来。所以在他看来,东汉的太学清议、宋代的太学生论政都是值得称许的“三代遗风”。黄宗羲显然不希望知识分子都变成皇帝所驯养的政治工具;东林和复社的精神仍然活在他的心中,他要知识分子负担起批评政治的任务。儒家政治思想中的主智传统在黄宗羲的手上获得了一次最有系统的整理。  三道家的反智论  道家和法家的政治思想虽然也有不少与儒家相通之处,但在对待智性及知识分子的问题上却恰恰站在儒家的对立面。道家尚自然而轻文化,对于智性以及知识本不看重。但老、庄两家同中亦复有异:庄子对政治不感兴趣,确是主张政府越少干涉人民生活越好的那种“无为主义”。他以“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为“坐忘”(“大宗师”),这显是反智性的。他又说:“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齐物论”)这便陷入一种相对主义的不可知论中去了。但是他在“不知”之外又说“知”,则仍未全弃“知”,不过要超越“知”罢了。所以庄子的基本立场可以说是一种“超越的反智论”(transcendental anti-intellectualism)。而且庄子也并未把他的“超越的反智论”运用到政治思想方面。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思想对此后政治上的反智传统并无直接的影响。而老子则不然。老子一书可以说是以政治思想为主体的,和庄子之基本上为一部人生哲学的作品截然异致。老子讲“无为而无不为”,事实上他的重点却在“无不为”,不过托之于“无为”的外貌而已。故道家的反智论影响及于政治必须以老子为始作俑者。老子的反智言论中有很多是直接针对着政治而发的。让我们举几条比较重要的例子: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如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绝圣弃知,民利百倍。    民多智慧,而邪事滋起。    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故以知知(治)邦,邦之贼也;以不知知(治)邦,邦之德也。    (按以上引文主要系根据马王堆汉墓出土《老子》写本甲、乙两本释文,见《文物》,1974年,11期)老子在此是公开地主张“愚民”,因为他深切地了解,人民一旦有了充分的知识就没有办法控制了。老子的“圣人”要人民“实其腹”、“强其骨”,这确是很聪明的,因为肚子填不饱必将铤而走险,而体格不健康则不能去打仗或劳动。但是“圣人”却决不许人民有自由的思想(“虚其心”)和坚定的意志(“弱其志”),因为有了这两样精神的武器,人民便不会轻易地奉行“圣人”所订下的政策或路线了。老子的“圣人”不但不要一般人民有知识,甚至也不愿意臣下有太多的知识。所以老子说:     不尚贤,使民不争。     “尚贤”本是墨家的主张,而儒家也主张“举贤”和“选贤任能”。这是相应于战国时代各国政治竞赛的形势而起的。其结果则是造成游士(即有知识和才能的人)势力的高涨。老子既持“以知治邦,邦之贼也”的见解。他当然不愿意看见因政府“尚贤”所造成的人民之间的才智竞争。显然地,这种竞争必然会使得人民越来越“明”,而不是越来越“愚”。老子不鼓励人民和臣下有知识,可是他的“圣人”却是无所不知的;“圣人”已窥破了政治艺术的最高隐秘。因为“圣人”已与天合德了。老子说: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儒家有“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观念,西方原始基督教也有Vox populi Vox Del(人民的声音即上帝的声音)的谚语。……

图书封面


 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4条)

  •     10年夏天,审读部分的《精选集》,加以同某位朋友谈到相关“传统官僚”、“儒家精神内核”的书籍,想到拿出买了很久的这本书来看看。但对譬如《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等篇的思路和结论,始终是存着个疑惑。不过也由其中的某些篇章,感觉到内心似乎重新涌动着一些“久违了”的“活泼泼的东西”。还有第一次了解到余先生对“红学”居然也有很高明的识见,这点便相当佩服。
  •     有約不來過夜半,周雖舊邦其命新。
  •     已购,乃2006年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版。
  •     备受启发。
  •     十几岁时候的启蒙书
  •     和学姐差不多的想法:前六篇最驚艷——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和重建問題、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君尊臣卑下的君權相權、學術自由和君子理想,簡直和聽顏老師講課一樣過癮好嘛!看宋明儒學和清代學術思想史很頭疼,《紅樓夢》的兩個世界的闡釋很有啓發性。#又一次想問自己作為一個歷史系的學生在大一大二所謂最好的讀書時光都乾嘛去了#哈哈哈红楼梦部分很喜欢,也是感觉到了余英时先生的人文关怀。思想史方面能够横跨中西方文明,在各种层面上分析和批判信手拈来,实乃厉害得不行——于是我为身为中国人,坐拥如此巨大的宝藏而感到幸福而骄傲,不为民族主义情感,只是为了一种能在生活中看到意义的生发。
  •     其实很多篇都读过了,可以算看过的
  •     早期的,蛮好的
  •     从宏观到微观,对中国思想史诸重要命题做了比较精详的考证辨析,虽或有食洋不化处,仍不失为一家之言
  •     打着稀缺正版的旗号忽悠。。。。。。卖的也忒贵了,有些书在实体店都看到过,还不如看看老先生的学术视频呢!你们就行点善,积点德吧,不是书友们怕花钱,卖书的也提高点境界,行不?
  •     水平不够 就只能说飘过不能说读过
  •     鞭辟入里,看的八九版,不知新版是否阉割
  •     知道了内在理路。
  •     补标。今天在动车上又刷了一遍第一篇“从价值系统看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
  •     知人论世,别人似乎是要费九牛二虎之力,但是余先生似乎轻轻松松就达到了。
  •     注意:台湾版的同名书所收篇目不完全一样。
  •     : B2/8946
  •     反智論、紅學等篇精彩
  •     選讀數篇。
  •     提供了许多别致的看法,尤其重视学术的内部源流与师承关系。治学果然要无所不通。。。“如果你想知道这个小女孩将来什么样,就去看她的祖母吧。”许多改革革了和革之前没两样,说到学术自由、皇权与相权什么的,真担心余英时被查水表。。。
  •     最喜欢分析《红楼梦》的一篇文章。
  •     清代思想史那一段雲裡霧裡=[]=有學者認為考據學的興起與清代禮教之興起有關,余先生則從儒學內部發展之必然路徑進行探討,提供了不一樣的思考方式。但如此,則清中期以後“經世致用”之學興起與乾嘉學派抗爭之原有又難以從內部表述了呢……
  •     薄薄一本,愈读愈厚。
  •     思想史不忘社会史,切记!
  •     重书
  •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     前两篇对中国思想传统的分析还不错,政治史研究和思想史并重,反智论、尊君卑臣和君权与相权的演化。但是对宋明以降的思想史研究还是比不上他的徒弟王汎森,余英时治史新见迭出但不免有漏洞。
  •     书和卖书者所描述的一样,很好的!
  •     读此书顿觉全身通泰,通晓中外的作者为你很好的梳理百家思想,思维严谨
  •     书名很好地概括了本书的主题思想,收录的几篇重要论文的宗旨,都是在于探讨现代人文社会科学语境下对中国传统思想的新解释和新认识。而余英时先生的这种现代学科视角,跟他的恩师钱穆先生的传统儒学视角和立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从视角、分析方法到主旨,都完完全全是一本海外汉学的作品,恰好跟“海外中国研究”的系列主题形成呼应。
  •     需要静下心来认真研读的一本书,而且不能读一遍就完全搞懂的书
  •     前六篇最驚艷——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和重建問題、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君尊臣卑下的君權相權、學術自由和君子理想,簡直和聽顏老師講課一樣過癮好嘛!看宋明儒學和清代學術思想史很頭疼,《紅樓夢》的兩個世界的闡釋很有啓發性。#又一次想問自己作為一個歷史系的學生在大一大二所謂最好的讀書時光都乾嘛去了#
  •     读过电子本,但手中无纸本。在此拜求,若哪位朋友有纸本,求赠!
  •     1. 西方哲学把感知世界与真实世界一分为二,调和不了就搬来上帝;中国思想“物我和一”,格世界就变成了格自己; 2. 儒家文化其实融合了道家与法家; 3. 君权神授,有官僚系统的制约,官僚... 4. 统一思想,不是thesis,或antithesis,而是synthesis; 5. 理学,心学,吵啊吵,最后变成了考证学(清朝考证学我实在读不下去了...) 6. 《红楼梦》好像充满线索的侦探小说 7. 五四口口声声反传统,结果就是到传统中去寻找反正统...
  •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总没有这样的好书呢!
  •     人永远无法摆脱过去,而审视只会帮助我们与从前的自己保持一段允许思考存在的距离。虽说上在批判西方的二元对立分析思维,书中行文仍不免依赖另一套二元分析框架。论据的分析总有些点到为止的仓促感。
  •     选取的文章不是很有系统。但大多颇为重要。好几篇好文章。但大多有专题著作,更加详细。
  •     余英时的《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是一部重书,其信息量之大足以当做初探你的双脚站在怎样的一块土地上的索引。熊十力的《十问》在它面前比较像“不如不问”。如果耐得住性子完全可以沿着余的思路通读中西思想进化史。当然许卓云是比他好读的,读了两个月这本书,终于可以摆脱被一个人洗脑的命运了。
  •     清晰 全面
  •     大一时读的是最老的那个版本,破的不行
  •     中国的研究在海外,不看这套丛书,你对历史的视角永远是平面的。
  •     又是一本对我来说过于学术的书T^T
  •     内容好看
  •     禅学较之孔孟的确有异 倒谈不上截然对立。
  •     不亏为“士之作”啊:《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     余英时真是大师
  •     人类都在摇摇晃晃不如早日破胎而出
  •     相当不错的选本。
  •     这本集子很好,收录的文章也是余先生很重要的文章。
  •     非常明显地感受到史才、史学、史识在余先生身上的展现。一年前静不下来看≪宋明理学≫的我真是太白痴了啊
  •     #书读讫打卡#余先生真是博学于文,对许多传统观念的诠解细致到发人深省。“干净既从肮脏而来,最后又无可奈何地要回到肮脏去。在我看来,这是【红楼梦】的悲剧的中心意义,也是曹雪芹所见到的人间世的最大的悲剧!”
  •     大二的时候断断续续读了近一个月,现在已经不记得什么了
  •     反智论可以检验儒学的名与实
  •     1、我奇怪在《中国人死后观念的演变》中没有谈到战国的“黄泉”说。2、林毓生在《热烈与冷静》中也谈到五四对家庭观念的冲击。但冲击的真正根源是什么?即使是反击传统最有力的胡鲁诸君,念起年轻,除却亲情,也不见得对旧式家庭抱太大仇恨。3、大抵泛泛之论。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