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卖音乐》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7-4-1
ISBN:978751922239X
作者:[美] 大卫·伊斯曼
页数:296页

《贩卖音乐》的笔记-第2页

十九世纪末,很多音乐风格都在美国销声匿迹了。上万个军事乐队走遍了美洲,表演了全部行军过程中令人激动的节目,包括欧洲和美洲的交响乐和前奏曲、歌剧式的咏叹调、舞蹈和圣歌。意大利的和德国的赞美社会的歌剧,交响乐音乐会和街头乐队的音乐声,充斥在城市中。音乐剧和轻歌剧吸引了城市里的中产阶级;各种各样的歌舞剧、杂耍表演、艺人表演吸引了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一些观众。美国南部的黑人,白天可能会听到一些劳动号子,晚上则可能会听到后来被称为蓝调的音乐。在阿巴拉契亚,民歌总是被传唱,而在西部,人们能听到牛仔歌曲。宗教歌曲包括穆迪和桑基的圣歌、会众歌唱的福音和在美国黑人中奴隶圣歌中流传下来的歌曲。然而,所有这些音乐形式中,没有任何一种音乐形式在美国自然音乐文化中发挥的作用和流行音乐产业一样大。

《贩卖音乐》的笔记-第208页 - 文化和资本

对新公司的通告,公众有两方面的反应。一方面,非裔美国人表示强烈支持:关于这个公司的群情激昂的文章出现在了各种各样的杂志中,并且佩斯收到许多祝福以及要求担任代理销售商的来信。另一方面,一些音乐公司的人事部门公然敌对非裔美国人的这种积极行动,试图恐吓佩斯并阻止他继续下去。其实对于这一章节的理解,我更倾向于一种音乐在大背景文化下的变革发展过程,其中黑天鹅的出现挖掘了更多的音乐文化内容,带动了音乐文化的发展,但是后期黑天鹅的发展却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文化现象,这种现象在很多领域中都存在着。音乐文化在变为资本的过程,其中的坎坷曲折,值得很多借鉴和学习。

《贩卖音乐》的笔记-第5页

消费资本主义增长的趋势已经体现在三个基本观点之内,这三个基本观点适用于音乐商业及其他消费经济的出现:无止境的创新,用未经尝试过的永远新颖的快感来挑逗消费者;不仅生产商品也生产欲望;承诺消费是通向个人满足的捷径。

《贩卖音乐》的笔记-流行音乐诞生于何方? - 流行音乐诞生于何方?

流行音乐的商业化是在音乐艺术处于上升期这个大环境下发展起来的。这个上升期是指,在十九世纪人们总体上认为音乐是一种提升士气、塑造个人性格和提高民族精神的东西。在家里表达音乐理想的东西就是一个带键盘的乐器、一架钢琴或一台风琴。在十九世纪,这些乐器变成了中层阶级用来表明身份的东西,这为欧洲音乐艺术地位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在十九世纪末,由于不同价位和不同质量的乐器被大规模地生产,美国社会的所有阶层都能拥有一件自己的乐器。从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末拥有至少四架钢琴的白宫到布克·华盛顿拜访过的一个亚拉巴马的乡村家庭都拥有自己的乐器。这个乡村家庭太穷了以至于没有一套完整的餐具,但是却拥有一架风琴。在1894 年,《莱文沃思先驱报》的一位作家报道说:“一个极度贫穷的黑人家庭才没有现在称之为钢琴的一些东西。”

《贩卖音乐》的笔记-第28页 - 歌曲工厂

基于谋取利润的生产逻辑,一个个工厂一个个部门都遵循着劳动力的专业化和分工细则。在叮砰巷,出版商、作曲家、作词人、编曲者、宣传员、封面插画师都分工明确,他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音乐的流行不只是因为歌曲写得好,还有很多的因素共同起作用。歌曲需要经过包装宣传才能得到传播到听众的耳朵,歌曲的内容要好,宣传点要正确,这样才不会给听众一些先入为主的感觉,再就是演唱者的声音也很重要,符合歌曲的声音才能将歌曲最美的部分展示出来,所以才会引导形成音乐产业工厂。不过音乐工厂的存在并不是保证音乐一定会被大众接受和经久流传的必然,好听的音乐才是至关重要的,但是音乐产业化的存在也给作曲者提供更好的学习和认知大众的方式,音乐与当时社会的风气也很相关,作曲者未必完全把握住当下的风气,但是出版商却更能了解当下的风气,所以能更好的挖掘更好的更容易被接受的音乐,这样也可能将一些好的音乐埋藏。这就是音乐产业的利与弊。

《贩卖音乐》的笔记-音乐成为商业的时代 - 音乐成为商业的时代

俄国作家赫尔岑曾有过这样的问题:“歌曲在唱之前是什么样子的呢?”任何地方都没有他渴望得到的答案。赫尔岑逝世于1870年,他没有生活在现代音乐产业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写歌和音乐出版已经成为一种复杂的商业。南北战争后的几十年,一项新的音乐产品改变了美国的音乐文化。它是一种非常有趣、廉价、便携的音乐产品,以至于人们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享受,无论是在棒球比赛中还是在街角抑或是在中学的个人休息室。这个产品就是流行音乐。根据商业不可变更的逻辑来说,流行音乐的产生标志着音乐政治经济学中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是通过改变最基本最普遍的音乐文化形式之一——歌曲来实现的。

《贩卖音乐》的笔记-第6页 - 序言

事实上,诗人,哲学家和科学家都曾讨论过,音乐是使我们成为不同的人的一部分原因。

《贩卖音乐》的笔记-第184页

音乐与战争的联系并不是新建立的,这两者的联系早在人们能击鼓的时候就存在。但在一战期间,音乐对战争的作用和战时文化都发生了改变。音乐产业作为一个产业的贡献是反战运动动。

《贩卖音乐》的笔记-第32页

一个成功的歌曲作者要被强迫去研究那些流行音乐唱片的消费者的好恶,因为他们决定一首歌的成败。 虽然很有道理,但为什么总觉得有些悲哀。

《贩卖音乐》的笔记-第3页

流行音乐的商业化是在音乐艺术处于上升期这个大环境下发展起来的。这个上升期是指,在十九世纪人们总体上认为音乐是一种提升士气、塑造个人性格和提高民族精神的东西。在家里表达音乐理想的东西就是一个带键盘的乐器、一架钢琴或一台风琴。在十九世纪,这些乐器变成了中产阶级用来表明身份的东西,这为欧洲音乐艺术地位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贩卖音乐》的笔记-第249页

最初的时候,是由音乐家伙乐队指挥决定最适合影片的音乐,他们的判断常常是基于音乐对本地观众的感染力。电影公司认为音乐很有价值,往往是因为它能增加影片感染力,但他们抱怨音乐要依赖现场表演。结果,对音乐家的挑战于二十世纪一十年代开始,尽管开始时收效甚微。

《贩卖音乐》的笔记-第29页

虽然歌曲的成功一定取决于有能力的曲作者,但的确是出版商而不是曲作者站在了叮砰巷的运营中心。出版商有时要像一个编辑一样,改变一个标题,或者添加新的歌词,或者更改任何他认为合适的合唱。一个出版商把一个好的主意放入一首糟糕的歌中,往往可以把这首歌变成一首好歌。出版商还设计了推销歌曲的策略,用一位资深的作曲家的话来说,这是一种如此狡猾的手段以至于使他“成为和作曲家本人一样的具有创造性的人 ”。

《贩卖音乐》的笔记-第5页 - 音乐成为商业的时代

流行音乐产业被称作叮砰巷(原指流行歌曲和作家集中地)。像“好莱坞”一样,叮砰巷成为了一种产业生产模式的代名词。好菜坞能够制作出各种各样形式的作品,这种形式是由一个固定的、内在的和可操作的系统和审美观统一起来的。叮砰巷这个称谓确切的来源现已不详,但是它涉及享利·冯和一些歌曲作家以及像梦露·罗非尔德这样的记者,也指音乐出版商的工作室里制造出来的刺耳的声音。

《贩卖音乐》的笔记-第11页 - 序言

音乐不是在每个方面都像其他商品那样,它的精髓在于人们听觉上的感受。声音是音乐商业交易的商品,听觉上的感受和推销商品是不可分离的。在艾萨克·谢帕德1930年关于音乐出版的书中,他总结道,听觉环境的开发是产业的一个重要策略,“所有哼唱和演奏的音乐都是一个巨大的隐没策略的结果——包括大量的美元和成千上万有组织的经纪人——目的在于使你听到这个音乐、记住乃至购买。……”

《贩卖音乐》的笔记-第75页 - 风靡一时

今天的人们是因歌曲而记得叮砰巷,可能这个产业就是通过音 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叮砰巷歌曲是指那几十首没有短时间消亡而 变成了长久存在的收录在国家歌集的歌。创新、大胆、适应性强、 想象力丰富的推销技巧使叮砰巷的产品成功地在地域上和社会上得以扩张。


 贩卖音乐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