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而落》书评

出版日期:2015-1-10
ISBN:9787555103281
作者:[南非] 莎拉·落茨
页数:516页

《从天而落》书评:无法分类的讽刺之作

过去的一年,是世界航空史上的黑色灾难的一年,现在读这样一本有关航难的书,也算是应景。作为一个常年只读中文小说的人,读外文翻译小说,最先关注的是译者的水平,随着引进小说越来越多,引进速度越来越快,小说的翻译质量往往令人不敢恭维,客观的讲,这本小说翻译的很不错,除去为数不多的一些瑕疵外,翻译流畅,细节准确,一些特有文化中的特有词汇也翻译的很到位,阅读毫无障碍。但是也有一些不舒服的地方,这本书英文原版书名叫《The three》。在英语中,The one的意思是救世主,那么The three应该翻译做什么呢?从全文想要表达主题和三个幸存者出发,我觉得The three具有非常大的深意,我想绝对不应该是从天而落。刚刚开始阅读时我以为这是一本灾难小说,同一天四架国际航班发生坠机事故的概率大概只有亿分之一;后来我以为这是一本治愈小说,从航难中幸存的三位孩子、他们的家人、以及那些遇难者家属,如何从失去亲人的阴影中恢复,重新面对生活;再后来,我以为这是一本悬疑小说,航班上所有人都死了,唯有三个孩子毫发无损,是否幸存第四个孩子,他又藏在哪里,这一切阴谋的始作俑者是谁;再后来我又觉得这是一本宗教小说,启示录预言的四骑士,带着瘟疫、战争、灾难降临人间,信神者被拯救,无神论者堕入黑暗和悲惨;再往后啊,我以为这是一本政治小说,俗世的牧师、宗教领袖、记者、政客,纷纷想从热点时事中积攒人气拉拢支持;可是最后,我也无法给这本书一个确定的分类。我只能确定,这是一本非常精彩的讽刺小说。莎拉.落茨在写作中使用了一种伪访谈录的形式推进小说故事,这种方式在以往的小说写作中是很少见的。对于航难题材,在无主线角色的情况下,需要从多人物的角度去推进故事,从遇难家属、友邻、事故调查员、记者、宗教领袖、政客……如此多视点人物写起来,外国作家们一般喜欢用POV视点人物的模式书写,在多视角人物之间切换推进情节;而《从天而落》采用了POV的一种变种,伪访谈模式,在每一个视点下以第一人称进行描写,使得故事更真实,更残酷,仿佛身临其境。以时间轴慢慢推进,在四场航难事故中截取重要人物展开,让一个虚构的故事仿佛真实发生。而在每一个视点下,又能恰到好处的以这种人物的身份去叙述,绝不雷同,读有精神病史的舅舅章节,他对于双胞胎兄弟的依恋和怀念,对于杰西的爱护歉疚和渐渐滋生的恐惧,一点一滴的加剧了精神失常;读伦恩牧师的章节,对一个普通的农场牧师开始,野心逐渐吞噬传道者,从宣扬宗教意旨逐渐走向狂热的宗教分子,最终发展成为极端恐怖组织领导,人物的塑造是非常成功的,而且这样的人物是不是死板的,而是逐渐深化变动的,随着航难事故随着时间的变化,牵涉的人物从心理、行动上都随着情节合理的变化,最终达到高潮,作者对于人物和情节的掌控能力可见一斑。但是也必须指出,有一些情节点有累赘的嫌疑,围绕着同一个航难事故,选取的视角人物不一定能最大限度的展现时态的推进。虽然航难选择上有轻有重,两期美国的航难笔墨较多,而对非洲的航难写的较少,但视点人物选择上还是有偏颇。对于故事的结尾,用超越人类理解的超自然理论来结尾,并不是一种最恰当的处理方法。我更想读到的是,在这样一起吸引全人类眼球的新闻时事背后,人类是怎么通过操纵媒体宣传以达到操纵人心的目的,比如宗教如何利用这件事情来达到传教的目的、政客如何利用事故来攒取选票和支持,在这样的发展中,航难本身只是一个导火索,火药点燃后,连环的爆炸其实已经于它没有关系了。而作者最终还是回到原点,想去解开航难事故的谜题,有没有第四个幸存者,他们是否是启示录预言的四骑士,或者宇宙层面更高等的“神”?为什么不让他留在讽刺的层面,而要硬生生掰成惊悚小说呢?

意犹未尽的旅程

准确的说我已经忘了它是一本小说。让我意识到这件事的,是在读到中间部分的时候,我去百度了“黑色星期四”。然后可想而知,怎么什么都没有呢。这么大的事件怎么可能一点都没有显示呢,难道真的是什么阴谋论或强大势力把真相掩盖了?当时就是这么想的……终于找回了残存的智商,才发现了这是本小说……真的是很精彩。扣人心弦。读起来几乎没有让人疲倦的章节。至少我读的时候只在龙和千代聊天的章节上打了哈欠。也觉得整本小说,留给他们的笔墨实在冗长了点,感觉“碍眼”。不知道作者对这部分的描述有什么打算。是想表现一下一个可怜的宅男是如何从困顿的生活中陷入了一个爱情的深渊,然后在里面溺死的吗。不清楚。最开始以为帕姆是主角。这是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一本书肯定还是得有主角。所以作者轻描淡写的告知帕姆死了的情节的时候……还真是有点没缓过劲来。但马上就被后面的情节吸引了。这本书里你想从哪个切入点去聊一聊都不成问题。比如如果你是个宗教信仰者。完全可以对此发表论文式的剖析和见解。里面涉及了不少以宗教为背景的大“动乱”。看这本书会非常容易的勾起你想讨论讨论的欲望。如果你是个外星人研究的爱好者,也会产生说话的欲望。如果你是个情感丰富的人,会侧重空难这个大主题,和书里描写的每个家庭在灾难后的巨大动荡发表一些感言。甚至想聊一聊同性恋和婚外情的看法。如果你平时喜欢心理学,那也许会想聊一聊文中所出现的人物,他们的一切究竟是出于精神障碍还是什么。人格特征会非常鲜明的引诱人去琢磨。如果像我一样,以上哪一个都不是那么精通或感性。大概就会觉得,哇,这本书简直太充实了。读起来太意犹未尽了。总之,我不觉得这是本跟恐怖沾边的小说。如果一定要形容它的感觉,我想是热烈。最后不得不说,作者真的是个美女。这才是一个符合幻想的优秀的作者该有的模样。ORZ,这话不知道伤了多少作者的心……

关于外星人劫持飞机这回事

同一年内四架飞机接连失事,竟然有三个孩子奇迹般生还。可是紧随其后的是,偷拍孩子照片的狗仔队记者在自己家中被宠物巨蜥吞噬惨死;事故现场工作人员在自家汽车中一氧化碳中毒自杀;负责抚养孩子的一位家长陷入疯魔状态;清理现场的海军陆战队队员持枪枪杀幸存儿监护人……坠机事件引发了一连串的宗教、政治、科学、伦理矛盾,末世论、政治阴谋论喧嚣尘上,“外星人植入幸存者体内芯片”的说法更是闹得人心惶惶。莎拉•落茨这本《从天而落》集悬疑、惊悚、科幻、纪实于一体,可读性非常强。虽说是小说,采用的却是纪实的写作方法,给人特别强的代入感。为作者的如下几点点赞:1、渲染恐怖氛围的能力。恐怖事件常常见,能够寥寥数语讲出其恐怖氛围的人不多。“我又梦见他了,他就坐在我的床脚,床垫塌下去一块。空气里弥漫着鱼腥草的味道,那股味道经久不散。”那种渗透骨髓的凉意,那种与小孩子年龄极不相称的成熟衬托出来的恶意,流窜在这本书的不同角落。难怪史蒂芬•金盛赞这本书是优秀的恐怖小说。2、驾驭时事的能力。以空难为题材的影视剧以及文学作品不少,像莎拉•落茨这样将时事与小说密切结合的作品却不多。故事背景横跨日本、美国、英国、南非,揉进大量的宗教、政治因素,一般作者可能很难掌控。莎拉•落茨却做得很好。文体采用了访问体,增强了时效性,给人真实可信的感觉。3、挖坑设套的能力。铺设悬念,俗称“挖坑设套”,莎拉•落茨是个中高手。三个空难幸存者以及其家庭遭遇到种种离奇古怪的事情,分别由相关人员从不同角度叙述出来,每次讲到关键时刻戛然而止,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最后称赞一下作者的布局谋篇方式。究竟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更有代入感?究竟如何避免上帝视角又能全景式地展开叙事?很多写小说的人都有过这样的困惑。在《从天而落》中,作者巧妙地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做了完美结合,回忆录、录音笔、聊天记录、口述等多种方式串联在一起,还原了空难之后的一系列悬疑事件的原貌。

从天而落的是什么?

从天而落的是什么?读《从天而落》/by烟波浩渺1980当我读完这本书,在群里聊起来的时候,朋友问我此书是什么类型的小说?我答为悬疑小说,她又问你把它定位为悬疑小说吗?这么一问,还真是让我思考了一会,说是悬疑吧,还带有惊悚气氛,看文学类型又像是纪实文学,偏偏书不少篇章带有极强的讽刺意味。书中以各大洲四架飞机同时遇难为主题线索,像极了近期以来的马航接二连三的失联案(不希望有第三次),再加上今年的台湾客机遇难事件,本来在新闻上看到一次就感觉令人难过,结果电视台轮番不分时段的播放,将那个台湾客机落水的镜头反复播放渲染,这恐惧更是在我头脑中一步步增加,令人悲伤加倍。本书的英文原著《The three》在英国完稿于2013年,仿佛预言一般呈现出无比的真实。因为空难自动悲剧色彩,书中所表现出来惨烈的事件,更是令人脊背发凉,细细想来阵阵冷汗。更不论书中还有众多的阴谋、为名为利,不可告人的阴谋!书中主要悬疑点是四架飞机遇难后,围绕着三名幸存儿童,引发的令人匪夷所思的种种怪事。在书的开始部分作者最开始的言说是这四架飞机坠毁后是绝不可能会有幸存者,但是神奇的是有三名儿童活了下来。随之改变了生活轨迹的是幸存者身边的亲人,幸存者没有给他们带来好运,带来的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凡是不怀好意接触过这些儿童的人几乎都遭遇离奇死亡:如暗访幸存儿童的记者被自己养的宠物蜥蜴吃掉内脏;如有人深信某些言论信仰持枪刺杀这些幸存者;如监护人杀死自己的遇难幸存的侄女;如小说家写出一本小说关于幸存者们是“幸存者可能是末日骑士的”,也遭遇生活灾难,被出版社封杀,被舆论所逼逃离国境,这一切统统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所有人的纷纷登台,牧师、教会、媒体、政治家、科学家全都是疯魔的样子,一时间洋洋洒洒各种言论笼罩而来,统统针对是这三个幸存的孩子。书中还有提到的第四个幸存儿童,据书中的知情人说:在当时混乱的状态下见到过,但是我心存疑问到底存在不存在?当我看到 “在英语中,The one为救世主之意,这句解释,本书原名“The three”其中所包含的意义远远超过翻译过来“从天而落”所赋予的含义,不得不令让人多想一层。难道真的暗合了书中末日论的“末日骑士”?中国俗话说:天上掉馅饼、天降横财,当然还有“飞来横祸”一说,就按照本书来说如果上天没有好事送上,那落下必然是祸事。天空之广阔是人类无数想象力的源泉,从太阳、月亮、星星中发现大自然的规律,当人们还未曾完全掌握它时,“天”代表的涵义可就太多了,无论是光明还是黑暗,都会以常人所不能见到的形式出现,也许是和人类其乐融融,也许是可怕的警示。本书中之所以看起来有那么悬疑惊悚的感觉,就是像真实世界发生的事件,尤其是不敢想象如果这个事件存在于真实生活中会是怎样的状况。本书的写作方法很特别,每一个篇章都是用不同的写法写成:或是引用某本著作、或是聊天室记录、或是信件、或是发言稿、或是新闻报道等等,虽说是这种讲述方式不同于一般小说的故事情节的讲述方式,但是每一篇文章都会与本书的重点内容相关联,即是可以独立存在一章,又是互为铺垫,剧情是不紧不慢得逐步推进。也许是我之前没有见过类似的书用这种方式写出(还是读书少),觉得这种写作方法很新奇,不同于以前读的小说。我心里很少感叹这样写绝对是别出心裁,主角也不再是固定为某一人,第几人称皆可兼顾,无论是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统统糅合在一起,为人展示了仿纪实写作的奇特之处。本书读到最后结局未定,悬疑未决,幸存者变成了不幸的人,因为此事出名获利的人们却走到人生的巅峰。灰暗的生活基调讲述着末日骑士的怪闻,不知道这种氛围要是真的延伸到现实生活中,该如何是好。这些幸存者到底是被“谁”杀死的?是人的双手还是人的想象?最后竟然还有外星人的话题,难道飞机失事是千年之前就设定好的魔咒,这三个或者四个幸存的孩子是他们的代言人吗?读到最后,报道上已经死去的人带着机器人独居在自杀森林之中,何等的阴森恐怖。听说本书还有续集,却不知道作者又该如何开展情节,很是期待。下本书将会用什么方法写出来,只好继续等待续集的出版了。2015年3月3日星期二如需转载请豆邮联系笔者2933702061@qq.com。

世界大事儿这么多,哪有时间找对象。

我一直以为这是一件真实的故事,一直到看完最后一页,才知道这是一部小说。可能由于2014年全球的几场坠机事件,总感觉与2013年完稿的这部小说内容简直太过真实,完全不像靠想象力写出来的作品。同时,本文采用的纪实的叙事手段,三个幸存者的故事相互交叉叙事,分别采用了比如电话录音、网络聊天记录、采访稿、电视节目对话稿等不同表达形式,让整个小说的逼真程度在上一个台阶。甚至于我还仔细回想了,文中所述的2012年的故事,四架飞机同一天坠落在全世界四个大洲,这么重大的事情,我为什么一点印象多没有?在看完整个故事,给老公叙述了一遍后,这个看过一万多部电影的电影狂人笑话我:“这么明显的安排,你居然没看出是个小说?”这本完稿于2013年的小说,所描述的坠机事件与2014年马航的坠机事件惊人的相似,好像预言了一样。不同的是,马航坠机至今没有音讯,而本书中提到的坠机都分别演绎出不同的故事。这也给读者一个对马航事件的想象空间,或许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里,马航飞机上的一行人,正是这本书中某一架飞机的现实版。作者对坠机一刹那的描述,无论从环境、心理、表现以及人物行为的撰写,让人惊心动魄,以至于我第一天晚上看完很担心自己做恶梦。当然,坠机并不是最关键的内容,而是三个幸存下来的孩子,他们及他们的家人过上了怎样的生活,而他们的心理与行为,又发生了哪些不可想象的变化,特别是其周围的政党、宗教、人性以及社会力量的干扰,又对他们有了哪些不同的影响。这不紧让人反思,所谓的幸存者,活下来是否真的是幸福的,他们的人生,是否还会和以前一样?很多不可抗力的存在,每天都在改变着什么,甚至连自己都无法预料的到,且外人理解不了。我周围没有飞机幸存的人,因此体会的不深刻,但我想到了2008年的大地震,因为在那次地震之后,我通过不同的组织进入过地震最凶猛的几个地方。我记得是在2011年去了北川回访。崭新的楼房,笔直的绿化带,空旷干净的大广场,按照国家游泳队规格建造的游泳馆,漂亮的餐馆一个接着一个。我们到的时候,烈火般的太阳照在我们脸上,放眼望去,真想拍手鼓掌大赞社会主义好,但就是,没有人烟。当地的志愿者团队告诉我们:“旧北川已经全部不能住人了,现在修了一个地震纪念馆,所有的居民转移到了现在的新北川县城。政府修建了新的小区,叫尔玛小区。楼房,体育场,游泳池,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应有尽有,就是人比较少。前些天我过去,看到路边有个青年没有胳膊,我心里当时就受不了了……”其中有个杨阿姨说:“我的女儿是在北川中学,就是受灾最严重的那个学校。女儿去世之后,我和老公天天以泪洗面,到现在我老公还出不来,每天需要吃药来镇定自己的情绪。三年了,我们也没有办法再要小孩。多亏了这些志愿者天天去陪我们,帮我们。我觉得我现在情绪好多了,就要帮他们分忧。我每天骑车来上班,路上碰见孩子同学的家长什么的,也会停下来关心一下。我们遇难孩子的家长之间,都有同样的痛楚,彼此只能互相鼓励活下去。每次见面都互相鼓励一下,互相开导一下,这是我现在的新工作。”当然,看过了这本书,再看北川的两个片段,总会有一种落差,现实太现实,而故事太惊悚。但相同的是,原本以为在大难中活下来,就是幸运的,是幸福的,但事实上也许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这种新生活,可能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但亦有可能是另一场灾难的开始。因为生活本身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还是社会的、民族的,特别是在社会性灾难的面前,你可以蜷缩在家里,但不能阻止这个社会以你为核心进行各种讨论。你需要承受的不仅仅是灾难本身,还有抵御社会力量的一面。“人言可畏”这个词用在这里比较单薄,但也多少表达了一些意思。书中的三个幸存者,最终被这个社会的洪流再次杀害,这其实也许是他们的一个好归宿,尽管这么说太过冷酷,但至少在作者所描绘的环境中,这是一个好结局,至少不用在周围人各种猜忌中长大,也不需要看周围人奇怪的眼神。或许真实的世界没有这么恰好的让一切矛盾集中在一起,但却也提醒人们,在灾难之后,在人人都貌似表达对幸存者与亡者家属的慰问上,最好的安排,就是让他们回到正常的,和以前一样的生活中。太多的爱,总有一些,会变成伤害,甚至是杀害。结尾再说一句,写的太真实了,简直就是一场好莱坞电影。这个寒假,你值得拥有这样一本,贴近现实到让自己分不清真假的作品。让你在亲戚朋友的“有对象了没”的灾难性提问面前,进入一个全新的,忘我的,惊悚的,刺激的,玄妙的新世界。你也可以在无力回答灾难性提问的时候,跟他们抖抖书皮,告诉亲戚:“世界大事儿这么多,哪有时间找对象。”而对于很多写作爱好者来讲,国外近几年流行的全新的小说写作手法,也非常值得阅读与学习。

关注本身,有时候就是莫大的伤害

《从天而落》的封面宣传上,赫然写着,这是一本号称IQ高于140的人才能读懂的书。所以,我特别机智的把书搁置了很久,久到不是因为重新清理书,我已经忘了这本书的存在。对于一个有自知之明,明确知道自己IQ不过百的人,特别不希望被打脸。但人总有好奇心,且好奇心如我这般强烈的人。在翻了很多评价,还是不知道它讲的故事到底有多精彩的情况下,决定亲自去感受,硬着IQ不够看不懂会伤自尊的巨大风险,也要看看这本书的逼格到底是有多高。一天之内,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的空难——四架客机相继坠毁,奇怪的是,竟然留下了三名幸存者,且都是孩子,分别是鲍比 • 斯莫(美国)、柳田宏(日本)和杰西卡 •克拉多克(英国) 。他们奇迹般的生还,引来了媒体蜂窝式的报道。这时,十年前皇家航空715航班空难事故的唯一幸存者扎伊娜卜 •法拉挺身而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大力呼吁媒体不要再去打扰三个孩子,好让他们能够平安地度过这段劫后余生。可如此重大的新闻,好奇的人们怎么会轻易错过呢。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他们,各种诡异的推论层出不穷,并且还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比如,报道过此新闻的狗仔摄影师内维尔 •奥尔森死在了自己的公寓里,被自己喂养的几只巨大蜥蜴宠物啃食了。其中,有两种推论引起了人们最大的关注。一种认为这是外星人的阴谋,另一种是基督教伦恩 •沃西牧师提出的四骑士推论,认为四骑士受了领命,将瘟疫、饥荒、战争和死亡带到人间,向世人昭示世界末日审判即将到来。于是,他带领众多信徒,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寻找第四个幸存者。一些极端的支持者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甚至开始伤害这三个孩子。书中花了很多篇幅讲柳田宏及他家人的情况。在他“被杀”后,日本民众发起了“ORZ运动”,作为迅速发展起来的争议组织“宏迷会”的负责人宇利惠子发表了声明,把这一事件上升到了政治高度,称“谋杀宏的暴徒的行为是不可原谅的,而美国政府对此事漠不关心的态度使我们更加清晰地意识到,我们应该与美国马上一刀两断。日本不是一个需要美国来充当保姆的软弱国家。我为ORZ运动喝彩,也为我们的政府表现出来的软弱态度而感到羞耻。”她支持日本政府加强与韩国和中国之间的联系,并要求日本政府对二战中所犯下的罪行表示忏悔和道歉。最后,她达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之所以举这个例子,完全是陪我爸看战争片看多了的后果,动不动就能联想到日本在二战中的罪行。)虽然小说最后的设定,自己不太喜欢。但不得不承认,这部包含了政治、宗教、人性等色彩,通过纪实 、科幻、悬疑、惊悚手法来表达的小说,足够吸引眼球。逃过空中灾难的幸存儿们,终究是没有逃过现实生活中的劫难。 PS:书评均为原创,未经本人授权,禁止转载!

从天而落后的故事

四架飞机同时从天空中坠落,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故事就这样展开了。从众多人物的采访中,我以为是真实的,这些事故都是真实的。读下去发现,原来是悬疑,但太逼真了。作者的写作手法,让读者难以却分真假。难怪斯蒂芬•金都极力推荐此书。空难,成为如今人们谈之色变的灾难,马航失踪的真实,让多少人为之动容。由空难而写成的悬疑故事,更是打动人心。这部小说里有恐怖,那些描写让你惊悚。有灵异,我们至今还难以解释的灵异,在这部书里成为不可缺少的精彩。有宗教,信仰,有信仰的人,生活有目标,在信仰的支撑下,是不是也有偏执。有政治,有人说,最肮脏的就是政治,政治成为统治者的砝码。一部综合各种条件的小说,读起来自然吸引人。当灾难来临,人性中最真实的东西全部显现。自私成为首选。谁不为自己考虑呢?这部小说吸引人的原因是:一、情节曲折四个灾难错综复杂,每一个灾难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活着的人面对灾难的嘴脸是不同的,死去的人在灾难降临的时候表现也是纷呈的。当知道自己必死无疑的时候,内心里的纠结,难以放下的一切都成为泡影,别无选择。人性最经受考验的时刻不过如此。活下来的人呢?他们如何面对难以掌控的人生?为了探寻他们的心灵之旅,他们在经受着难以想象的折磨,可我们却无法感受他们的内心。于是,我们想尽各种办法走进他们,却在打扰着他们,最终,他们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也是一种解脱。二、吸引力如磁石小说,作者的文字必须有吸引读者的能力,情节的发展必须有设置悬念的能力。每一个人讲述的故事都在关键处戛然而止,让你特别想探究到底如何,可作者却不管不顾地去讲述另外一个故事了,于是你只有读下去,知道读到最后,所有的悬念都揭开了,你才有长出一口气的想法。回忆录,聊天记录,采访录,这些放在一起,真实地设计出了悬念迭起的故事,高。读小说就是过瘾。

从天而落的悬疑杰作

“你到底是怎样从空难中生还的?”“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前言如果你翻开这本书,你一定会被开头牢牢抓住。看似很平常的一次飞机旅行,帕姆乘坐这架飞机去看望自己的女儿,但是飞机失事坠落,帕姆在坠机一瞬被甩出飞机暂时捡回一命,在之后她看到了一个双眼惨白没有瞳孔的少年,几百个没有脚的人影在向她走来,她拼劲最后一丝力气用电话录音留下了自己最后的遗言,故事就这样开始了……不得不提的是本文新颖的叙述方法,写作结构。这部作品从作者序开始就开始进入剧情,转换视角、聊天室消息记录、书籍杂志引用、电子邮件信息、对话、采访、录音,各种写作内容组成了本文,每一部分都透露一丝线索,环环相扣,我在阅读的时候,始终保持旺盛新鲜的观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方式比一般的叙述更加吸引人,类似于罗生门,不同人的叙述,各种途径获取来的信息组成了整个故事。还要感叹的是作者对故事情节的驾驭能力,身为读者的我就像是在迷雾中穿行,刺激又过瘾! 而且这还是作者的第一部作品,从最后鸣谢中可以看出作者查阅了那么多书籍文献,怪不得可以贡献出相媲美《达芬奇密码》的庞大信息量。伪纪实的风格让这个故事更显震撼。就像之前大火的《鬼影实录》和《致命录像》系列,这部小说模糊了现实与小说的界限,虽然知道这只是小说,但是强烈的现实代入感让心跳指数级递增。就像本书最开篇的作者序“‘黑色星期四’坠机与阴谋‘三个幸存儿’事件内幕”,这本书就像是事件档案,纪实写作从一开始就牢牢抓住观者的眼球。三个孩子生还归来令人欣喜,但是他们却变了一个人,而且他们亲近的人一个接着一个死去,他们似乎是被恶魔死神附身,这件事在社会上被肆意渲染放大,“我”身为一个记者,决定从中寻找真相,寻访无数关系者,一步步抽丝剥茧,“我”终于接近了一切的核心,最后“我”成功地与所谓的核心对话,一切的答案回到开始,帕姆在手机录音中喃喃的遗言,只能说这是个延绵几千年的阴谋。我看完后,好久没有缓过神,太震撼了,一口读完,跟随作者一点一点拼凑出的线索,没想到会汇聚成这样格局庞大的拼图。如果仅仅以为这是一本悬疑小说那就大错特错,这部作品所包含的东西已超出了这一范围。能够写就别出心裁的悬疑小说已经实属不易,如若将社会问题与人性也涵括在内,却不令人厌烦,能够发人深思那才是真正的好小说。坠机事件后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件固然令人害怕,但是事件发生后的社会群像才是最令人胆寒的,无论是记者还是政客还是各方权利者都冷眼旁观,把事件当成吸引眼球的工具。曾经看过一部漫画《逃离伊甸园》,大家坠机流落孤岛后,比岛上的不可思议现象和史前怪兽还要可怖的就是人性。这是被我奉为经典的漫画,这次的《从天而落》在人性挖掘上更深刻,这种讽刺联想到现实,令人心寒。其实我看完后一直在想我所理解的结局是不是就是真相呢?还是说是像EVA那样的第三次人类冲击,是神的救赎,还是《驱魔人》那样的魔鬼的惩罚?一定要看一看这本小说,才能找到答案。而且,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可能你所理解的结局才是最后的真相。鉴于最后震撼的结尾,我认为故事远远没有结束。现在得知本书的续作正在写作中,而且本作的电影应该不久之后也要上映了,倍感期待。我觉得这个故事可以挖掘的地方太多太多,无论是世界末日,还是未来启示,好戏才刚刚开始。真心向每一个人推荐这本书,感受这从天而落的魔力。PS.小说毕竟是小说,希望空难今后不要再发生。

THE THREE 落入人间

最开始去书店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一直记得落什么什么在网上搜索的时候也是找的落入人间什么的一开始看起来头晕,和冰与火 一样讲的分别的言论,然后每次我看到名字都要想一次他们身边的孩子是谁我一开始觉得那几个孩子是恶魔,因为看简介是这样写的,真的是很恐怖的孩子,他们洞悉人的一切,或者是别人占领了他们的灵魂后来觉得应该是那一瞬间天灾死了太多人,于是大家的那一刻生命存在信息崩溃导致他们形成了另外一种人格,身边不可思议发生的事情都是那一瞬间磁场或者当时意识形态和信息之类的迸发所形成的他们身边恐怖的磁场我是相信这些了,看完最后结果是设定程序的那些人回来看看我们还在做什么,发展什么样了不由得我想起之前看银河的时候,也写着我们只是设定的程序而已,信息之间的交流,脑袋一团肉为什么能思考那么多东西,一切都是想通的,并没有独立个体,我们不停的发展社会,活着,开发社会,建造的更好,然后死去,就像工蚁一样,然后等到哪天我们的主人回来看看,然后让所有人类都死去他们就开始享受我们铸造的巢了。银河说地球就是最伟大的计算机,然后就是为了算出人类的终极,我们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不得不说文章写得非常好,因为我读起来完全像真的,包括采访什么的,我为哪些孩子感到恐怖,他们的一念之间也造成了社会惨剧,我觉得这就是他们为什么高我们一等的原因吧包括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和畸形我是没想到最后会死掉那么多人,那么多人为了一个莫名须有的东西而死去,在我看来是不能理解的把,为了某种信念而死,在动漫里很多,我们看到的英雄主义和悲剧【把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类看】听起来是很美好但是没发生在自己身上始终是美好吧不说什么人类社会冷漠,混乱是地狱,因为之前看了1984还有庞贝一系列的小说,包括我看庞贝的时候写着最后100页是人间惨剧的时候我也没多大感触,包括什么人性剖析的淋漓尽致啊,给人类警钟啊之类的。人性这种东西怎么可能被剖析的清楚,虽然本书里面很多人都为了各自而走上正确或者自以为正确的道路,有些我们看到是采取冷漠措施,或许都是人间百态吧。看悬疑小说我总喜欢怀疑这个怀疑那个,前面一度我都没读下去,后来我才觉得精彩起来,我很好奇的哪些孩子和身边的人包括真相,虽然我并不觉得在意料之外,大概很多小说的结局都会是类似的,他们来了,外星人来了,或者不存在世界的人,未来的人之类的,创造的意识和人格,我突然想起以前看到的恐怖的第十三种人格的恐怖,其实看起来也不是很恐怖啊,多重人格而已还被说成是最恐怖小说奖,后来又看了很多,东野的,还有水大的人格分裂,也看了很多今敏的电影,还有很多汤浅政明的动漫,还有斗牌之类的心理动漫大概我觉得我也快人格分裂了【笑我觉得人类是永远猜不透的,本来就是最神奇的生物,所以我一直也没读那些讲解社会群体,人类群体,盲目性啊什么的,概念和始终是理论,就像大多数都是这样嘛,可是说不定你遇到的就是例外,在你没遇到的时候是百分之百,遇到的那个也是百分之百了所以我每次想诶老师的挂科率是多少呢?百分之七八左右,我怎么知道我就不是那百分之七八的人,我觉得要挂百分之八会不会挂到我头上呢?对于我来说,很多概率很低的直挂一两个的我都有可能中招,很多挂半个班的我倒是没中招所以对于我来说挂了就是百分之百,没挂就是百分之0了吧好像这个结论有点自欺欺人人的意识谁不在自欺欺人呢?2015/3/16/14:52

落入思维的虫洞

这是一部还未出版就售出21国版权,并令好莱坞六大片商热抢影视改编权的著作,当MF730一入云端就杳无音讯之后,这样从天而落的一本书对我们的心灵将是一种巨大的冲击。说是悬疑之作,毋宁说是心理学说,局中人落入的不是飞机坠毁事件,而是思维的无边虫洞。所有的悬疑,集中在四架飞机从天而落的那一天。即使作者没有如此详尽的描述几个不同国家的坠毁场所刻画的场面,也知道那是怎样的惨不忍睹,更勿论其对于当事人家属们的心路历程是如此的细致入微了。感同身受也许不可能,但心灵冲击一定是非常巨大的。就在这样举世皆惊的时刻,三个生还的孩子再一次触发了舆论争执的漩涡和无端的猜忌,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的牧师伦恩为了一己私利做出了惊人的推断,为自己带来名誉和信徒的同时,也将几个孩子的命运推向更不可测的深渊。背负着这样的痛楚与伤害,幸存者的亲友们不得不一边面对心理严重受创而表现异常的孩子,一边应付蜂拥而至为谋求新闻素材而无所不用其极的记者们,大众异样的眼光、性格突变的孩子、尖锐刺激的提问、内心痛苦的煎熬。。。。。。伴随平静的生活一起瓦解的,还有他们本就不堪重负的内心重重压力之下,他们中有人自杀身亡、有人心理失常而杀人、有人逃避现实搬走,最终都因内在或外在的原因走上了末路,以死亡结束了与这看似繁华实则冷漠的世界的抗衡。作者在书中,运用“阴谋论”与“幸存者”的章节故事交替更迭发声,披露了当事人与外围者的各自心路,为我们拨开重重迷雾展露出人性坠落的因由和过程。直至剧终,一幕幕人间悲剧纷至沓来,较之惨烈的空难更令人揪心,幸运者终究不够幸运,因他们生在一个欲望和猎奇心都太强烈的时代,在本该得到更多抚慰的时刻,他们承受的却是其他受害者心理失衡的恶意攻击、宗教与媒体带有利益因素的欲加之罪和被少数人蒙昧的大众的另眼相看,是无端的揣测和对他们心灵伤口血淋淋的盘剥最终将他们推向了无可挽回的绝路,生不如死是怎样一种无以复加的痛苦。有另一种可能,就是一直埋伏着的若有若无的悬疑因素,那些孩子诡谲的眼神和话语,或许这样的短镜头和只字片语比宏大的场面更令人惊心动魄,但我宁愿相信那些植入其中的不寒而栗从来不曾存在过。

《从天而落》, 让人意想不到

很久没有看过这样的大部头了。我平时的读书习惯分为两种,一种是功利性的,如看英语,无非是为了增加一点谋生的技能;另一种是凭兴趣爱好,如唐诗宋词元曲、古典名著、《鲁迅全集》、《读者》一类,想看时翻翻,不想看时随时放下,完全是一种休息消遣似的阅读。这次是专门利用春节这一周左右时间,放下平时的读书习惯,带着一种期待的好奇心,从头到尾很用心地看完了《从天而落》。故事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展现在你面前:一天之内,在世界四大洲同时有四架民航客机坠毁,这可是比买彩票中头奖的概率还小的事件啊。有人做过分析,即使一个人每天坐一趟飞机,4000年左右才可能遇到一次致命的飞行事故。这还没完,奇怪的是三架飞机上都有一个幸存者,而且都是未满十岁的小孩,分别是鲍比、杰西和宏。而且传说第四架飞机上也有一个幸存的小孩叫肯尼斯,只是没有找到。后续故事就围绕着这几个幸存的小孩展开。你相信上帝吗?你相信命运吗?不相信,那为什么幸存的是这几个小孩而不是其他人?相信,那这几个小孩一定是上帝的化身、或上帝的使者、或上帝喜欢的人。不,你又错了,故事不以你想象的思路展开,据说他们不但不是上帝的使者,反而是邪恶的化身,幸存下来只是为了告诉世人世界末日即将到临,遍布世界的战争、饥荒、瘟疫以及一切不寻常的灾难都在预示着这一点。至此,宗教、信仰、谎言等等都有了用武之地:皈依上帝者,灾难来临时将“被提”升入天堂;不信上帝者将在世间受尽煎熬并最终下地狱。牧师们借此事件来宣扬他们的宗教信仰并发展信徒,世人中部分成为了上帝的真实信徒,部分在偏信偏疑中摇摆不定。而那几个劫后余生的小孩,本应在亲人和世人的抚慰下,尽快从心里创伤中恢复过来,开始新生活。然后又一个意想不到的是,小孩是邪恶化身的流言,最终使他们都命丧世人甚至是自己亲人的刀枪剑棍之下…… 故事跌宕起伏,错综复杂,耐人寻味。一如某些读者所说,是一本高智商读物。全书500多页,语言流畅,用词准确,极少看到错别字,足见译者的功力和编辑的用心,值得一读。

不重要的真相

结尾有点意外。可能我比较肤浅地想把它作为一本悬疑小说来看,所以还蛮期待最后的揭晓谜底,可是却被一笔带过。不过看了很多评论,不得不承认有道理。即使我一直把它当做一本悬疑小说,但是看的过程中,也对其他的情节留有很深刻的印象。政客的虚伪,宗教的狂热,幸存者的无辜,媒体的疯狂和无耻(想到搜索),都在这场从天而落的悲剧里展现的淋漓尽致。小说手法也很新奇,是以一个纪实的感觉,让我沉浸其中,好像真的在看一个记者手稿一般。看到最后,结局可能也不再重要了。只希望如马航般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而大众给予的关怀也更多一些。文章中,大家都在追问所谓的“真相”,可真相真的有那么重要么?重要到可以灭绝人性。 只愿好好活着。


 从天而落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