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动脉疾病介入治疗

出版社:王深明、 常光其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3-01出版)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65904660
页数:399页

作者简介

《外周动脉疾病介入治疗》为《心血管介入治疗实用技术系列丛书》之一,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由王深明、常光其主编。《外周动脉疾病介入治疗》主要内容包括外周动脉疾病总论、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介入治疗、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介入治疗等。

书籍目录

第一篇外周动脉疾病总论 第一章外周动脉疾病概论 第一节 外周动脉疾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学 第二节 外周动脉疾病的流行病学 第三节 外周动脉疾病的临床表现 第四节 外周动脉疾病的基本物理检查 第五节 外周动脉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第二章外周动脉疾病的影像学检查 第一节 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CT)血管造影在外周动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第二节磁共振血管造影在外周动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第三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外周动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第四节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外周动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第五节 血管腔内超声在外周动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第三章外周动脉疾病的药物治疗 第一节抗凝治疗 第二节抗血小板治疗 第三节溶栓治疗 第四节 血管扩张药物治疗 第四章外周动脉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 第一节 外科手术在外周动脉疾病治疗中的历史和地位 第二节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第三节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第四节 主一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 第五节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 第六节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 第五章外周动脉疾病的介人治疗 第一节 外周动脉疾病的介入治疗历史 第二节 外周动脉疾病的介入治疗方法和途径 第三节介入治疗材料的分类和选择 第四节 外周动脉介入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第二篇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介入治疗 第六章主动脉夹层及夹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影像学诊断和评估 第三节介入治疗路径和要点 第四节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第五节 疗效评价及随访 第七章胸主动脉瘤及胸主动脉减速伤的介入治疗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影像学诊断和评估 第三节腔内手术的路径和要点 第四节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第五节 疗效评价及随访 第八章腹主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影像学诊断及评估 第三节介入治疗路径及要点 第四节 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第五节 早期、中期和远期结果 附:开窗及分支腔内移植物治疗腹主动脉瘤 第九章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 影像学诊断及评估 第三节介入治疗路径及要点 第四节 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第五节 疗效评估与随访 第十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影像学诊断及评估 第三节介入治疗路径及要点 第四节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第五节 疗效评估与随访 第三篇 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介入治疗 第十一章颈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影像学诊断及评估 第三节介入治疗路径及技术要点 第四节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并发症及其处理 第五节 疗效评估与随访 第十二章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影像学诊断及评估 第三节介入治疗路径及要点 第四节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第五节 疗效评估与随访 第十三章主一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影像学诊断及评估 第三节介入治疗路径及要点 第四节 主一髂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 第五节疗效评估与随访 第十四章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 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病因和病理 第三节 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表现 第四节 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治疗 第五节 手术并发症与处理 第六节疗效评估 第十五章肾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影像学诊断及评估 第三节介入治疗路径及要点 第四节并发症的处理 第五节疗效评估与随访 第四篇 内脏动脉疾病的介入治疗 第十六章内脏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 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及评估 第三节介入治疗路径及要点 第四节疗效评价 第十七章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介入治疗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影像学诊断及评估 第三节介入治疗路径及要点 第四节 手术并发症、疗效评估及随访 第五篇 其他动脉疾病的介入治疗 第十八章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介入治疗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影像学诊断及评估 第三节介入治疗路径及要点 第四节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第五节 疗效评估与随访 第十九章外周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影像学诊断及评估 第三节介入治疗路径及要点 第四节介入并发症及处理 第五节 疗效评估与随访 第二十章颈动脉体瘤的介入治疗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诊断及评估 第三节 治疗路径及要点 索引

编辑推荐

《外周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突出实用、贴近临床、深入浅出、系统翔实。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5.外科技术在动脉损伤中的应用史 动脉损伤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较为常见。其治疗原则是在保全生命的前提下,重建血液循环,避免缺血性致残。不过在早期缺乏血管吻合和移植技术和条件的时代,动脉损伤最早的治疗方式只有动脉结扎术,在缺乏侧支循环的区域,由此造成的致残率高达50%。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血管外科技术以及血管代用品的不断丰富,血管重建成为治疗动脉损伤的主要方法。动脉端端吻合、端侧吻合以及自体或人工血管移植术逐渐成为挽救肢体功能的重要术式。术中术后抗凝药物、Fogarty球囊导管以及手术显微镜和血管显微器械的发明和应用使以上术式的成功率和术后血管通畅率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使肢体保存率达到90%以上。这些技术的发展不仅在防止致残方面具有重大贡献,而且也极大地推动了器官移植,断肢(指)再植等领域的发展。 6.我国血管外科的发展 我国的血管外科是从1949年之后陆续发展起来的,当时与世界血管外科总体差距不大。20世纪50年代武汉以及上海多家医院即开展了动脉瘤切除、同种异体动脉移植术以及下肢动脉闭塞和血栓形成的血管重建术。20世纪60年代开展动脉内膜切除术,并开展颈动脉、内脏动脉的血管重建手术等。 我国血管外科对世界血管外科领域也作出了很大贡献。1959年我国首创真丝人造血管并成功用于动脉瘤、动脉硬化闭塞症以及血管损伤的血管移植术,获得良好疗效。在显微血管外科领域,我国在1963年成功完成了世界首例断臂再植,断肢(指)再植的成功率在世界上一直保持领先水平。近二十余年来我国的血管外科技术有了迅猛的发展,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布加综合征等疾病的外科治疗方面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新中国成立后大量开展的中医结合治疗也成为我国血管外科的一大特色。 二、外科手术在外周动脉疾病治疗中的地位 1.血管外科的基本操作技能是血管外科医师的工作基础 虽然在近十几年内血管腔内技术治疗血管疾病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治疗动脉疾病方面医生应用腔内治疗技术已经超过了开放手术,但这并不意味着开放手术已经过时。血管外科技术包括血管的显露、修补、吻合等技巧,这永远是血管外科医师的临床工作基础和基本功。血管外科的手术技巧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技巧是血管外科医师必须掌握的两大本领,两者缺一不可。而前者更是基础的基础。


 外周动脉疾病介入治疗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内容全面很有指导性,放在科室大家随时学习!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