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我之道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03年05月15日
ISBN:9789572808498
作者:羅傑.渥

作者简介

有史以來第一次,我們擁有形形色色超越個人的途徑與意識覺醒的方法,而面對因為過去的不成熟所製造的全球危機,我們也不得不儘速覺醒、成長。超個人運動會不會是讓我們化險為夷,使人類集體覺醒的那道光呢?


 超越自我之道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超个人心理学之超个人病理学2011-03-07 18:48:27(不管什么缘由,当我们行走在向内看的道路上的时候,发现这是一条曲曲折折的、时高时低的、时有时无的通向高山之巅的道路,在爬山的过程中,我们却往往只能看到脚下,也很容易迷失在丛林之中,这里有一份大约可供参考的注有沿途标志的地图,带着这份地图上路,迷失于群山之中的风险会少很多,也很容易知道自己在哪个景区之内了,希望各位探险顺利。可能的阅读指南:鉴于这份地图相对的比较不容易理解『这是必然的,不知道英文版本的是否简单一些,求鉴定。』,看这份地图的时候,可以看你最有感觉的部分,可能是你最需要的,这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还有查阅一下自己感兴趣的字眼的内容,也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帮助。呵呵,请看地图。)【第二十三章】病理的范畴 Ken Wilber上篇 心灵疾患(phychic disorder)我所谓的“心灵病理学”,是专指发生在下述三种情形的所有灵性危机和病理:一、自发的觉醒;二、在严重压力下侵袭下层的发展(例如精神病发作);三、静坐训练初学者的困扰。一、 自发的觉醒最戏剧化的心灵病理学,就是未受期待而自发的灵性——心灵能量或力量的觉醒。最好的情况是这些危机只会令人困扰,在最坏的情况下,可能造成极大的破坏性。例如,拙火的觉醒有可能是心理的炸药。二、 类似精神病的发作短暂的精神分裂或类似精神分裂发作,最令人困惑的面向,就是虽然可能导向比较深的灵性洞识,却是透过精神官能性、边缘性(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甚至完全精神病性(特别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人格结构而得到的。三、 初学者心灵病理学对修行初学者的困扰包括:1, 心灵膨胀:宇宙——超个人的能量和心灵层面的洞识,仅仅运用于个体的“自我”,造成极度不平衡的结果(特别是还残留有自恋人格的人)。2, 灵性技巧的错误练习导致结构的不平衡:这种情形特别常见于洁净和净化的路线,如精进(Kriya)和上师(Charya)瑜伽,以及较微妙的技巧,比如密咒乘(mantrayana)。通常会表现出轻微、无具体对象的焦虑,或是身心的转换症状(如头痛、轻微心率不齐、肠道不适等等)。3, 灵魂的暗夜:一旦神圣的经验开始消退(一开始必然会如此),灵魂会遭受被全然遗弃的忧郁(这和边缘性、神经官能性(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或存在性的忧郁不同)。4, 分裂的生活目标:例如,『我要留在世上,还是退隐到静坐世界呢』?这种情形可能非常痛苦,而且造成精神瘫痪。它表现出一种上层和下层自我需求的全然分裂。5, 『假苦』(pseudo-duhkha):在某些静坐道路中(如内观),觉察训练的初期会使人越来越体认到现象界本身的痛苦本质,当这种体认使人感到无法承受时,就称之为『假苦』。假苦常常是存在性、身心症或边缘性问题的残留影响所造成的结果,当事人只是苦苦地过生活,并没有真正认识生命之苦。6, 气脉不调(pranic disorder):这是拙火能量在觉醒初期的错误指导所造成的,各种通灵的管道被过度或开发不足、交叉,或是过早开启,例如西藏佛教中的风轮病(rlung)。气脉不调通常是不当的想象和专注所造成的,通常会出现激烈的身心症状,包括完全无法控制的肌肉抽搐、剧烈的头痛、呼吸困难等等。7, 『瑜伽病』(奥罗宾多):根据奥罗宾多的说法,当高等或心灵意识层面的发展对身体和情绪造成过度的张力,就会导致这种疾病,会有各式各样的症状,从过敏、消化问题到心脏病,都有可能发生。中篇 微细疾患意识微细基本结构的浮现,会带来微细层面自我发展的可能:新的自我模式、新的客体关系、新的动机、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死亡形式,以及可能有新的病理形式。有两个比较脆弱的地方:一、原有心智——心灵面向(mental-psychic dimention)的分化——分离——超越,二、微细型自我自我与客体关系的认同——整合——落实。显然地,这种病理大部分发生在中级到高级的静坐者。以下列出几种形式:一、 整合——认同的失败不同的道路对微细基本结构会有不同的构想,可能被称为神圣存有、神圣力量、神圣洞识、神的外形,或是自身发光的临在,为了简明起见,这些说法都可以称之为原型的临在或觉知。起先,对微细基本结构的了解,会把它形容成“既高于又低于”心智——心灵意识。后来,随着默观的深入,自我会从精神支柱分化开来,提升到对这种基础、洞识、原型的临在或觉知,产生直觉的认同。渐渐地我们了解神圣的形式或临在是我们自己的原型,是我们自己本质的意象。当我们可以持续见证微细意识与我们的关系,就会产生上述的自我认同。所谓微细意识包括无限的空间、启明之音(nada)、梵天范畴的崇高认识。修行者虽然在结构上已经有这种能力,却无法实现这种更重要的认同——觉知,于是形成这些症候群重要而明确的病理,因为在此出现自我和原型间的断裂,以基督教的语 来说,这是一种灵魂的病态。这种断裂起于一个基本的原因:要认同原型的临在或觉知,需要心智——心灵的自我死亡,当自我没有这种坠落的经验,反而紧缩在自我孤立的状态,就会使既有的原型认同与高等原型的认同分裂了。二、 假涅磐(pseudo-nirvana)误以为微细或原型形式、启明、狂喜、入迷、洞识或全神贯注,就是终极的自由。这种情形并不算病态,除非一个人在追求意识的本因或终极层面,却紧握着整体微细范畴及其经验不放,就被认为是病态的微细错觉,或称为"入魔的幻觉"(makyo),禅宗称之为“禅病”(Zensickness)。三、 假实现(pseudo-realization)这种情形在微细层面相当于精神层面的假苦。当内观静坐进行到微细的觉察层面时,有一个阶段的洞识成为“实现”,每一个意识的内容都会以可怕的、沉重的、恶心的、痛苦的和可厌的方式出现,会有极度的身体疼痛和强烈的心智——心灵的不舒服。可是,这个阶段并不是病态,问题在于把这个阶段视为常态。在这个阶段会强烈地洞识到,当脱离本体来看时,现象的本质最终是无法令人满足的。这种强烈的痛苦和反感会成为超越的动机,在涅磐定(nirvanicabsorption)中超越所有想象得到的表征。假实现的病理则发生在无法激发这个这个过程,而灵魂搁浅在极度痛苦的海滨。在深度的结构形式中,这种病理和先前所说无法投入原型觉察,已经稳定地见证所有细微层面的客体关系的情形,时候完全一样。下篇 本因疾患(causal disorders)自我发展的最后一个主要的支点有两个分支:无定形(Formless)或称为无色界(Unmanifest),以及整个形式世界或称为色界(Manifest Realm)。正常的发展包括这两者适当的分化(在本因层面),以及两者最终的结合(在终极层面)。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两个重要的变迁有任何一个失败,就会造成病理。一、 分化的失败无法接受原型自我最终的死亡(就是分离自我感的最微细层面),会使意识锁在对色界某个面向的依附中。没有发生伟大的死亡,那无形的意识就无法从色界分化出来,或超越色界,被最微细的紧缩、执着、寻找或渴望而阻碍;最终的阻碍就是对自由的渴望。二、 整合的失败,或称为阿罗汉病(Arhat’s disease)意识从所有意识的客体,或是整个表现的范畴分化出来,达到没有客体在觉察中升起的境界(智慧三摩地 jnana smadhi,无分别三摩地 nirvikalpa samadhi,涅磐 nirvana)。虽然这是某些道路的“最终”目标,其实却是一种存在于意识之中(也就是无色界和色界之间)隐微的分裂、二元论或是张力。只有穿透这种分裂,色界才会以意识的变形升起,而不是与意识分离开来。这是典型的俱生三摩地(sahaj-bhava samadhi),我不曾在任何书上,或是听任何圣贤提过超过这一点的层面。【第二十四章】治疗的范畴 Ken Wilber上篇 心灵病理学一般来说,默观传统拥有三种约略的层次或阶段(初学、中等、进阶):在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能力;每个层面也可能发生不同的扭曲、病态或疾病;这些扭曲或病态可能最好是以不同种类的“灵性”疗法来治疗,有时也可能因一般疗法的辅助而受益。一、 自发的 不请自来的灵性——精神能量或洞识的觉醒,所造成的病理,似乎只有两种一般性的治疗方式:一个是想办法“安然度过”,有时是在传统精神科医师的照护之下,精神科医师可能把症状解释为边缘型(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或精神病发作,并给予药物,这种方法会使灵性过程冻结,以至于无法发展进一步的修复过程;另一种方法是当事人开始进行一种默观的训练,有意识地参与这个过程。如果自发的觉醒属于拙火觉醒,最适当的方法就是瑜伽之路,这有一个特别的理由:目标朝向高等微细和本因范畴的道路,很少有关于灵性——拙火觉醒阶段的明确教导(例如,翻遍禅学、艾克哈特、圣约翰等等的著作,根本没有提到过任何对拙火的认识),如果可能的话,当事人应该寻找愿意和较传统的治疗师共同治疗的合格瑜伽大师。二、 类似精神病的发作对于真正精神病或类似精神病发作的情形,如果有间歇而扭曲的灵性成分,就要考虑荣格学派的治疗。默观的训练通常是禁忌,因为这些训练需要坚强的“自我”,而这是精神病患或边缘型(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患者所没有的。在足够的结构建立期之后,当事人可能会想参加较不艰苦的默观道路(例如密咒乘)。三、 初学者1, 心灵膨胀:这种情形通常可以用较隐微的“最佳醒悟法”来处理,将心灵真相与自恋幻想区分开来。如果这种方法失败的话,通常是因为心灵洞察力激发了自恋——边缘型问题,甚至是精神病的后遗症。到这个地步时,通常必须停止静坐,如果有必要的话,要进行结构的建立(精神分析或荣格学派治疗),如果当事人对这些方法有反应的话,最后就能了解自己的心灵膨胀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会有心灵膨胀,这时通常可以恢复静坐。2, 灵性技巧的错误练习导致结构的不平衡:当事人必须向静坐老师查证有没有这种情形,这种不平衡并不少见,由此可知在合格大师的指导下进行默观学科的训练,是多么的重要。3, 灵魂的暗夜:阅读别人如何平安度过这个阶段的记述,会有很大的帮助。在深度绝望的时候,灵魂可能会崩溃到向耶稣、圣母玛利亚、观世音、阿拉等等祷告祈求,好像在对抗默观一样,不需要阻止这种做法,这是向自己的崇高原型祷告。关于暗夜的文献并没有任何导致自杀的案例(存在性或边缘性忧郁症则恰恰相反),好像暗夜的忧郁有一种“崇高”、“涤罪”或“明智”的目的,而这当然正是默观的主张。4, 分裂的生活目标:一个人的灵修要整合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就像菩萨所努力的一样),这一点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我们的社会,在当前的进化点上)。依我的看法,隐居苦修的途径太常造成存在的上层和下层面向的极度分裂,而且,一般来说,会把尘世生活的压抑和超越混淆在一起。5, 假苦:灵性老师有时是最不适合对这类特殊案例咨商的人,灵性老师通常不了解边缘型(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或身心疾患的心理动力,而他们的劝告可能是『加强努力』!而这正是原先引发问题的来源。在大部分的情况下,静坐者应该停止所有静坐几个月。6, 气脉不调:这些疾患最恶名昭彰的就是会引发类似歇斯底里的转化症状,如果不治疗的话,可能会引起真正的身心疾病,处理时,如果有必要的话,最好结合瑜伽静坐老师和医师共同治疗。7, 瑜伽病:最好的疗法也是最好的预防,强化并净化身体和情绪,如运动,乳酸食品和素食饮食,减少摄取咖啡因、糖分、尼古丁和社交场合使用的助兴药物。中篇 微细病理学一、 整合——认同的失败除了投入(或强化)微细层面默观的道路以外,作者不知道还有什么治疗的方法。微细层面默观的道路开始时,通常有某些明显或隐微形式的探索,深究分离自我感的形成原因,治疗的效果在于真正看见阻碍微细或原型觉知的原因,而不只是企图认同原型的觉知。二、 假涅磐许多高级发展的默观传统都有很多的”例行的核对“,可以帮助练习者回头检视狂喜、启明、极乐、吸引人的经验,最终能对这种原型层次达到保持距离而不执着的态度。三、 假实现这种情形和假苦不同,后者通常需要暂停静坐,可是要治疗假实现的唯一方法,就是更多的静坐,如果无法继续静坐的话,反而会更为痛苦。禅宗把这种特别的“禅病”形容成“吞下一颗火红的铁球”。这显然是少数可以在治疗时说“加强努力”的疾病。在大部分微细层面的病例中,辅以心理治疗都还为时不晚,但是治疗师必须支持超越或灵性的层面,并有着方面适当的知识。举例来说,心理治疗释放压抑的情绪能量,对微细层面的整合可能是重要的助力。下篇 本因病理学一、 分化的失败最后的分化或分离(也就是与所有色界的形式分离),包括学生和老师间微妙而重要的合作。在分离自我感(原型自我)既是最终又是本源的形式中,学生仍然会有所抗拒,不愿分离的自我感完全消失,这时,学生和老师透过“不出力的努力”,“共同”放下这种态度。这种“落入”无形、无色界的寂静或空无,会打断所有对色界形式与命运的执着,而本然的意识(或绝对的主体性)会与所有崇高或低下的客体分化,与所有原型的倾向或原因的根源(如烦恼klesas,欲求vasanas等)分化开来。不断重复这种”落入“,或是重复色界到无色界再回来的“动作”,可以“烧毁”紧缩而自我孤立的倾向和欲望。二、 整合的失败当根源的烦恼和欲求(或原型形式和倾向)被视为仅仅是污秽,而没有将之视为畅通无阻之智慧(绝对的圣灵或存在)的表达或表现时,就会造成这种“终极病理”(无法整合色界与无色界)。要克服这种分裂,使空无形式与智慧重新结合或重新整合,需要“至高的道路”,这是“凡夫心“(大圆满法),"开启的双眼“(解脱者约翰,Free John)与”日常心灵“(禅宗)的道路,所有崇高和低下的现象,就像发现自己一样,被视为已达完美的表现,是自然开悟心灵的印证。
  •     去年秋冬季买到的书,一直到今年才好好细看,又因此萌发写一写综述的想法。现今台北胡因梦女士等老师大力推广的许多书籍,保罗各样心理学,哲学,灵性研究等等内容,甚是畅销。其中超个人心理学,也是热门。继人本心理学之后出现的超个人/后人本主义,更多倾向了向东方哲学文化探究人类永恒的生命与灵性之谜。该书包括内容很多,大多是该领域专家学者的文集作品,虽然系统性欠缺,但也不失为一本介绍超个人心理学的好书。
  •     老實說,這本書就是個論文集,前幾篇文章還挺好玩的,後面的文章就很無聊。靈性的經驗如果干擾了日常生活,或者說,嚇著了沒有超凡經驗的一般人,那就變成了靈修病,如果沒有嚇到別人才是符合心理學家的健康標準,我覺得去探討誰有病誰沒病,不如去探討這個標準的立基點是什麼?是覺得只要超過社會期待範圍的精神狀態就是精神病嗎?那我遇過的那一堆靈媒大概都該進精神病院了,我們把每個人都可以體驗的超凡變成了罕有的突變,卻又說,這是開悟,或這是發瘋,那誰才是發瘋呢?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赞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