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狂人与梅毒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210081178
作者:[美]德博拉·海登
页数:384页

作者简介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上部首先讲述在大航海时代,梅毒被殖民者从新大陆带回欧洲,并逐渐在欧洲散播的故事,以及人们对付这一绝症的手段。其次,从现代医学角度解释这一疾病的根源和病理特征,以及现代治疗手段。下部讲述近代以来,诸多名人均不能在此一疾病中幸免,其中包括希特勒、尼采、王尔德、梵·高、林肯、贝多芬等等。梅毒在给他们带来肉体上的痛苦和死亡之外,同时又刺激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一部分人获得非凡成就,而另一些狂人则给人类世界带来灾厄。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梅毒这顽疾
伏尔泰称梅毒为西班牙从新大陆采集的“第一枚果实”——在带回黄金等战利品的同时,哥伦布和他的部队还带回了梅毒。国境并不能挡住疾病,从此,梅毒按照人们的交往轨迹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梅毒这场瘟疫,终于开始“扬名立万”,塑造了人世间多少的祸福输赢。
第一章 哥伦布:第一位得梅毒的欧洲人?
第二章 美洲的复仇
第三章 螺旋体简史
第四章 光照暗毒
第五章 饮鸩止渴:从毒物治疗到神奇药物
第六章 医生的观点
第七章 热心侦查:追溯诊断的精细艺术
第二部分 梅毒名人展
在梅毒长达5个多世纪的流行史中,有数不清的天才大咖罹患梅毒。贝多芬谱写《欢乐颂》时,正因为梅毒末期引起心理亢奋;美国总统林肯于1835年左右因为嫖妓染上这可怕的疾病;王尔德的《格雷的画像》说的就是自己被性病折磨的痛苦……这些历史上的天才、狂人,本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他们却共同遭受同一种疾病的罪与罚——梅毒。大独裁者希特勒更是恨毒了梅毒,以至于大花笔墨在自传《我的奋斗》中阐述在德国根除梅毒的重要性。
第八章 贝多芬:绿眼魔鬼的玩笑
第九章 弗朗茨·舒伯特:一生饱受折磨
第十章 罗伯特·舒曼:“我是梅毒病患”
第十一章 夏尔·波德莱尔:“被诅咒的诗人”
第十二章 玛丽·塔德与亚伯拉罕·林肯
第十三章 居斯塔夫·福楼拜:妄自尊大的偏执狂
第十四章 居·莫泊桑:“终于,我得了梅毒!”
第十五章 梵·高:肉身与灵魂的抉择
第十六章 腓特烈·尼采:随时可能爆炸的机器
第十七章 奥斯卡·王尔德:坠落于巅峰的天才
第十八章 凯伦·布里森:“生活中痛苦难堪的秘密”
第十九章 詹姆斯·乔伊斯:“脓痘恶魔的诱惑”
第二十章 阿道夫·希特勒:独裁者崛起的转折点
第二十一章 梅毒名人展:梅毒之迷思
结 语

内容概要

(美)德博拉·海登(Deborah Hayden)
独立学者、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精神病学系授课。德博拉·海登也是一位杰出的传记侦探,她钻研早就被人遗忘的档案、信件和报导以及最新的资料,揭开了历史上那些天才、狂人与梅毒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历史不轻易做出结论,德博拉·海登的结果也并非盖棺论定,她只是提供一种可能:死于梅毒——天才、狂人的另一种结局。


 天才、狂人与梅毒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按照惯例,上个封面先。封面还是很有辨识度的。个人感觉问题,今年很喜欢这个亮橙色,这个就不做参考了哈。就这个封面来说,是不是:骷髅意味着梅毒?拔掉亮橙色的皮之后露出了本来的面目,原来是骷(mei)髅(du)——外表一片光鲜亮丽,内里腐败成渣。看这书给我的也是这个感觉。我一直觉得外国人挺能扯的。当然,反应在写书上也是有好处的,从一个小小的故事和信息入手,就能搜集整理如此多的资料,旁征博引,最后成为满满的一本有料有味的书。关键你还在一边看书一边拍大腿,嘴里不停地说“哎呀妈呀,请收下我的膝盖吧”。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独立学者——德博拉·海登,曾经也是加州州立大学的精神病学教授,所以,看这本书的时候你多多少少会发现很多学者的影子,尤其是第一部分,逻辑严密,举证论述合理。当然这部分的可读性就稍微差了点。第二部分就好了N多。其实,在看这本书之前,我看到过微信上推送的一篇与梅毒相关的文章,大概是说当年法王查理八世南征,纠集了大批雇佣军,正准备抡起袖子大干一场,灭了意大利的时候,军中突然爆发瘟疫——“患者身体表面从头到膝突发脓包,不久崩破溃烂,脸上的肉渐渐剥落,几个月之内死亡。”如此瘟疫,当然令得军心涣散,查理八世被迫折戟,来自欧洲大陆各国的雇佣军也一哄而散,由此,梅毒在欧洲大陆肆意横行。法国也陷入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意大利战争。梅毒这个原本隐匿于阴暗角落里的微粒尘埃竟也影响了世界进程。梅毒在15世纪以前的欧洲是没有记录的。在《天才、狂人与梅毒》一书里,梅毒首先是由哥伦布自美洲带回欧洲大陆的。伏尔泰称梅毒是西班牙从新大陆采集的“第一枚果实”。《哥伦布陈情女王》1492年,克里斯托夫·哥伦布终于说服当时的西班牙女王让他率领舰队前往新大陆。发现美洲之后,作为入侵者,哥伦布不仅带给了当地人暴力、天花等,还从美洲原住民手中带走了大量的黄金、女奴,当然,还有梅毒。要知道,当时的欧洲大陆刚从黑死病的残暴中稍稍平复过心情来。梅毒又不期而至。之后,梅毒有了不同的名字。看梅毒的不同名字和叫法,可以透视出当时人们的恐慌、谴责、推诿、栽赃和无助:回到欧洲的船只是不是也带回了“看不见的偷渡者”——白人的耻辱、那不勒斯症、法国人病、大水痘、梅毒(这些都是梅毒的名称。——中译注)算是美洲的报复?欧洲人没有想到,当他们欢迎从天堂归来的探险者,所收到的大礼可能就是这种疾病。(《天才、狂人与梅毒》P3)梅毒也曾经传到中国,最初登陆的地点当然是对外联系紧密的港口——广东,所以:岭南以北的中国人叫他“广东疮”,日本人则叫它“中国疮”。由此可以推演出人们的交往轨迹。大家都相互推诿,将致病源推给对方。直到1530年,它获得了今天通用的拉丁名字“Syphilis”,汉语译作“梅毒”。于中国来说,梅毒是舶来的。钱钟书在《围城》里借男猪方鸿渐之口有此一说:“至于梅毒更无疑是舶来品洋货。叔本华早说近代欧洲文明的特点,第一是杨梅疮。诸位假如没机会见到外国原本书,那很容易,只要看徐志摩先生译的法国小说《赣第德》,就可略知梅毒的渊源。”正是由于人们的相互推诿,加之技术的落后,人们根本难以分清梅毒的来源,也就无从找到治愈的方法。一直到20世纪抗生素的发明,梅毒肆虐人间500年:光是死于梅毒的欧洲人就可能达到一千万人,那么全世界的总数是多少呢?此后五个世纪,梅毒的致命性降低,也比较不引人注意,但是全身腐烂、长满脓包、痛苦不堪的景象,还是鲜明地存在欧洲人心中。(《天才、狂人与梅毒》P3)作为疾病,不得不说的就是它的医治方法,几百年间,人们治疗梅毒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利用水银:水银(汞)的化学符号是Hg,重量是同体积水的13.6倍;铁、石头与铅都可以浮在水银的表面。医生以水银药膏减轻病人的痛苦并且清洗溃疡肿瘤,但是他们往往用了太多这有毒的重金属,造成身体上的副作用,包括新的溃疡、皮肤发疹、瘫痪、颤抖、神经性厌食症、胃痛、腹泻、恶心,以及牙齿蛀蚀和松动。梅毒患者接受治疗时每天都要关在蒸气笼里,长达一个月,这时会出现汞剂过量反应,即使口水流了满地还是觉得非常口渴。梅毒患者吸收大量水银时,用一块热铁压制头骨以阻止唾液流出,这是梅毒病患必须忍受的酷刑之一。炼金术士从加热的朱砂中蒸馏出水银,在这液态金属中再加上指甲花与药草,放在干容器上以煤加热。病人坐在小烧锅上,罩上斗篷吸入烟雾。(《天才、狂人与梅毒》P44)所以,结果是,死于水银中毒的人比死于梅毒的还多。一般来讲,梅毒的致病原因有两种——你大概能想到——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后者就不说了,前者正是《天才、狂人与梅毒》一书中绝大部分患者的患病原因。那几秒乃至几分钟的欢愉,换来的是终生无休止的痛苦治疗、复发、治疗,呜呼哀哉......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在网上看见过这么一张照片(下图可能引起不适)这幅图是已知最早的关于梅毒的艺术作品,德国文艺复兴领军者丢勒1496年的彩色版画作品——《身患法国病的人》。梅毒又被称为“伟大的模仿者”,所以很多人患病之初根本不知道自己得的是梅毒,以至于发展成二期、三期梅毒,最后痛苦至死。那么,既然梅毒如此痛苦,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梅毒“病友”呢?《天才、狂人与梅毒》的目录着实让人一惊,自己看吧:希特勒、哥伦布、尼采、王尔德、梵·高、林肯、贝多芬、乔伊斯、舒伯特、舒曼、福楼拜、莫泊桑都有梅毒的嫌疑。这些人当中有很多人是确认得过梅毒的,有些是作者引用大量资料得来的。比如,莫泊桑就曾经大肆宣扬自己的梅毒身份。瞧瞧他写的:“终于,我得了梅毒!”敢情得了梅毒是多么自豪的事情。这感慨,也是醉了。说到这里,就来到了书的第二部分,我很喜欢这个名字“梅毒名人展”,展览,确实是的。书中所列的所有人是否都曾罹患梅毒,这有待商榷——毕竟年代久远资料轶失且事涉隐私,但作者多方引来的资料,可信度还是相当高的。印象最深的就是梵高和希特勒。提到他们就不得说说一个作者提到的梅毒变种——脑性梅毒,直白的说过来就是梅毒病菌损害了大脑神经,所以导致了癫狂。哈哈,这不就是今天的脑残?还有莫泊桑和福楼拜。他们二人是师友,又是病友,混成了一个圈子,并且还以此为荣,津津乐道。我就呵!呵!呵!了。可能这些天才们更加不羁,所以更不容易受世俗观念的约束和影响,所以更容易感染梅毒吧。也因为梅毒,得到更加大的创作空间和思想的开阔奔放。(耳边响起了:原谅我这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哎。)真是,成也梅毒,败也梅毒。人间百态,各人都有选择,有人就是愿意做这种交换。这种交换也可以说是人类的一个本性吧。很多作品中同类题材屡见不鲜。随他吧。我们就是来看展览的。总的来说,这书还是很好看的,给了很多额外的东西。比如,我现在对希特勒个人事迹、家庭和世俗生活很感兴趣,到处找资料看。比如,我现在很想看尼采和莎乐美的故事。比如,以前很喜欢伊凡大帝,却原来他也疑似病友,还因此诞生了名画《伊凡雷帝和他的儿子》
  •     读《天才、狂人与梅毒》文/方木鱼德博拉•海登是一位严谨的医学教授,兼传记侦探。在本书的开篇,他这样写到:历史不轻易作出结论,德博拉•海登的结果也并非盖棺定论,她只是提供一种可能:死于梅毒——天才、狂人的另一种结局。梅毒是一种病,由于某种人所共知的原因,患病者往往讳疾忌医,不愿为外人道,在这本书里,我第一次了解了梅毒的真实面貌:梅毒感染初期的症状是长疮,通常是在生殖器上,然后是发烧,长疹子,以及异常的抑郁。而接下来的阶段,从几个月到终生,平均时间是七年。这是梅毒患者的患病时间。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前七章为第一部分,介绍了梅毒的历史、病症、以及治疗史。哥伦布在开辟新航线,带回大量黄金、奴隶的同时,更顺便带回欧洲一种恶魔——梅毒,漂洋过海的梅毒。而哥伦布探险船队“品特号”的迪亚兹•伊斯拉医生认为,这种当时还不知名的疾病是上天为了正义而送给他们的。在初期的治疗中,有一种水银疗法:病人坐在水银烧锅上,罩上斗篷吸入烟雾,然后用一块热铁压制头骨,以防止唾液流出。书中把这种疗法称为“这是梅毒病患必须忍受的酷刑之一”。相比书的前半部分,我更好奇第二部分那些熠熠生辉的名字:贝多芬,林肯,梵高,尼采,希特勒,舒伯特,波德莱尔,那些注定终生只能仰望的名字啊。在希特勒的世界里,“与梅毒奋战显然是国家的工作”,在八卦的读者和作者眼里,希特勒的私生活显然是个迷,尽管针对他的研究著作有几十万个版本。谣言说,希特勒的梅毒是在维也纳被一名犹太籍的妓女所感染。希特勒的外国媒体秘书普希在1951年出版的《希特勒:失去的年代》里说,“希特勒不吃鱼,不吃肉,不吃禽类,我觉得他既不是完全的同性恋,也不是完全的异性恋。”尽管关于他的情感对象涉及到他所接触的身边的每一个女性,但更多的事实指向“他靠手淫自行解决”。如果是希特勒也就罢了,但是林肯居然也患过梅毒,而且,他们夫妻两人都患有此病。这的确是个不同寻常的可能:死于梅毒——天才、狂人的另一种结局。
  •     水银(汞)这种物质很有趣,既能用来制作春药,也能用来治疗性病。天然的硫化汞又称为朱砂,由于具有鲜红的色泽,被聪明的中国古人用来当做春药的添加剂,所谓“红丸金丹”,助兴效果不知如何,但明朝光宗皇帝用亲身实践告诉我们,他因为吃这个嗝屁了。水银有毒,所以也被当做外科用药,早在秦汉以前,老祖宗就用它来治疗疥疮,后来用它治疗梅毒等疾病。总之,如果你开青楼,库房里备点水银总是没错的。用水银治疗梅毒,西方人更有经验。为了在炼金之余赚点外快,那些炼金术师制作不少号称能妙手回春的“蓝色小药丸”,有时候,他们也把患者招徕到家中使用蒸汽疗法。据说患者要坐在一个蒸笼里,身下放着一个不断沸腾、弥漫着烟雾的水银烧锅,这么治疗,患者不仅屁股得烤焦,还会因为吸收过量水银产生严重的流涎症。西方人为什么这么有经验呢?那是因为从古罗马的澡堂子时代,他们就经常饱受淋病之苦了。古罗马是有名的性开放,以至于后来,他们把生殖器疱疹传到了嘴巴上,这朵含在嘴上的玫瑰一定不太美观,帝国禁止公共场合接吻。据我所知,对付疱疹,古代人是用热烙铁烫患处。而他们治疗淋病,是从尿道往里灌水银,这种消毒方法经久不衰。直到1882年,患病的梵高还在往尿道灌明矾溶液,他写信给他弟弟说:“他们(医生)用的探条逐渐加大,每一次插入的东西都将尿道越撑越大。”显然十分痛苦。公共澡堂得过梅毒的患者,多得可以办一个名人堂。仅德博拉·海登《天才狂人和梅毒》这本书里提到的就有:贝多芬、弗兰茨·舒伯特、夏尔·波德拉尔、罗伯特·舒曼、居斯塔夫·福楼拜、居·莫迫桑、梵高、高更、戈雅、海涅、龚古尔、都德、马奈、兰波、腓特烈·尼采、奥斯卡·王尔德、凯伦·布里森、希特勒,至于那些疑似梅毒的患者就更多了。判断一个名人是梅毒俱乐部成员,技术上最大的困难是缺乏可靠的病历资料,梅毒是公认的超级模仿秀明星,所以它常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不过我们也可以放宽一点说:即使这些人得的不是梅毒,也基本是性病。但这么一来,名人堂的规模可能还要扩大好几倍。而道德层面的困扰则是“为死人避讳”的习惯。尤其是那些传记作家,如果你跟他说他的传主得过性病,他可能会恼羞成怒,责骂你为什么不去仰视名人的伟大,光揪着这些小辫子不放?为什么光揪着这些小辫子不妨?也许是出于幸灾乐祸,也许是出于对历史的尊重。艺术界一直流传着一个神话:“天才都是疯子”,它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一些伪艺术家为了证明自己的天才,干脆先把自己打扮成疯子。他人笑我太疯癫,不知我辈已成仙,飘飘然云雾升腾。但临场医学表明,梅毒在其发病的晚期,常常会导致病人的痴呆性麻痹,如:妄想症、言行浮夸、狂暴、反社会人格,同时也可能产生突然性的感官敏锐和丰沛的创造力。对梅毒艺术家群的八卦也许能启发我们,他们的疯癫原因可能并不像他们形容的那么浪漫,也可能他们有口难言。时针拨到公元1493年,伟大而残暴的航海家哥伦布刚刚完成第一次西印度群岛的远洋航行,载着满船的战利品凯旋归来,这些采摘自美洲的甜美果实包括:可可、花生、红辣椒、西红柿、马铃薯...那些画腻了裸体的欧洲画家们欣喜若狂,因为他们的静物素描终于可以换换对象了。哥伦布和他的西班牙船员们还带了一个特别的小礼物,不过暂时不方便拿出来炫耀:梅毒。由于因为哥伦布是个犹太人,几个世纪以后,希特勒在《我的奋斗》里又把梅毒称为“犹太人的病”,为反犹运动加了一把火。可能是嫌引进的速度太慢,在1495年春天,安东尼奥·托雷斯的船队干脆直接拉了300名南美奴隶回来,其中不少人到港后又辗转去了地中海,把放纵的精灵转手分给了意大利人。那年春天,法王查理八世正带着他的军队围攻那不勒斯。那不勒斯人想了个馊点子,把那些已经感染了梅毒的妓女赶到城外,法国士兵慷慨地“接纳”了她们。这可能是历史上规模较大的美人计和细菌战典范。法国士兵很快发现他们浑身长疮,发烧发痒,连一贯冷漠的国王也不幸中奖,法国人于是不得不退兵。临走前,他们愤怒地称这种疾病为“那不勒斯病”,以示对敌军的鄙夷。那不勒斯人拒不接受,他们称这种病为“法国病”。随着梅毒在各地蔓延,它的名字就更多了:俄罗斯说它是波兰病,波兰人说它是日耳曼人病,日耳曼人说它是“西班牙痒”、“犹太人病”,当它被达伽马带到印度时,达伽马称它为“印度病”,日本人则称它为“中国溃疡”,只有中国人把锅自己背了,叫它“广疮”,意思是广州那边传来的。> 俞辨《续医说》(嘉靖二十三年1545年出版)萆土茯苓条: “弘治末年(明孝宗年号)民间患恶疮,自广东人始。吴人不识,呼为广疮,又以其形似,谓之杨梅疮。若病人血虚者,服轻粉重剂,致生结毒,鼻烂足穿,遂成痼疾,终身不俞云。”1874年,这种病感染了中国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同治皇帝,原因是同治偷偷出宫逛了妓院,没有注意卫生措施。在那之前,由于被母亲多次讽劝要广沛甘霖、“眷顾”慧妃,同治赌气长时间不召任何妃嫔侍寝,我们可以猜想,也许是这位慧妃不能满足皇帝的性幻想,但皇帝毕竟只有19岁,压抑的男人被善于察言观色的侍臣怂恿,溜出宫外,结果在琉璃厂和八大胡同邂逅了这朵黑色的牡丹。太医们畏畏缩缩地,说皇帝得的是天花,呵呵,结果一个月后皇帝一命呜呼。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你猜猜图中有几个人得了梅毒?1877年,在欧洲,以《羊脂球》闻名的作家莫泊桑被诊断出患有梅毒,他倒是坦然接受,甚至可以说有点激动!3月2日,他在给朋友的信上说:>“...我终于得了梅毒!终于!真的是梅毒!不是不屑一顾的淋病、菜花之类的,是梅毒,法兰西斯一世就是死于梅毒。雄伟的梅毒,纯粹简单,优美的梅毒...我得了梅毒.......我觉得很骄傲,去他的布尔乔亚。哈利路亚,我得了梅毒,所以我再也不必担心被他人传染,和街上的妓女与荡妇干过之后,我跟她们说我得了梅毒,她们都恐惧莫名,我则是大笑。”龚古尔的《日记》中,在1891年2月1日这天记载了莫泊桑的另一则事迹:他在阴茎上画出下疳,在女人面前炫耀,然后强迫受到惊吓的女伴跟他上床。莫泊桑的老师福楼拜也是梅毒患者,不过他就和蔼可亲多了,他不怎么勉强那些妓女,虽然他经常怀着侥幸的心理逛妓院,希望那些妓女眼神不好,看不到他的脓疮。他也喜欢去男妓区,但病痛在身,只能过个眼瘾。梅毒带给福楼拜一种漫长的沮丧感,他写信给友人乔治桑说:“我觉得苍老、疲惫、厌恶一切......我很想知道,脑部是不是开始软化了?”福楼拜是个大胖子,死的时候,因为棺材太小而装不下,龚古尔——又是这个男人——当时参加了葬礼,又一次把这件事写进他的《日记》里,还写道:“啊!可怜的福楼拜,在你遗体周围的种种人情世故,你可以用来写成小说。”李斯特说他最喜欢的贝多芬正是其晚期的创作。而尼采和梵高在生命的末期也都爆发出了惊人的创造力,在1888年尼采的最后一季,带着病痛的他完成了《偶像的黄昏》《反基督》《瞧!这个人》《瓦格纳事件》。同年,梵高来到了法国南部的小城阿尔,在这里他与画家高更共用一个叫做拉舍尔的妓女。最后发生了著名的“割耳事件”。在这之后的两年中,梵高展现了电光火石般的能量,以白热般温度绘画。1990年梵高自杀。又过了两年,他的朋友高更去了塔希提,高更也患有梅毒,但是塔希提当地女人十分好客,所以他也将梅毒传染给了岛上不计其数的女性。高更后来而且自杀了几次,没有成功。八卦这些历史的时候,我们不能以今天的科学知识和道德水准去苛求古人,毕竟在17、18世纪的欧洲,包括在同时期的中国,嫖妓都是非常盛行而且公开的社会风气,说到底,我们好奇,是因为这些患者都是名声响亮的大艺术家思想家,作为一个被长久忽略的事实,让我们从中看到艺术史和性病史的齐头并进,了解到疾病给艺术家造成的潜在影响,获得更多面的启示。而且某种程度上,我们也需要这样的祛魅。

精彩短评 (总计42条)

  •     痛苦与不悦,更加深理解,也加强理性。
  •     这本书大概是我读过的气味最好闻的一本书,有淡淡的檀木香。可是为什么这么香?能不能当檀香烧?
  •     梅毒,奸淫、嫖妓、鸡奸和同性恋
  •     八卦之心
  •     里面提到一段普希对希特勒的描述很妙,他觉得希特勒不是完全的同性恋,也不是完全的异性恋。“你可以喝很淡的茶,或是很淡的苦艾酒。也可以忍受淡淡的性倒置。”
  •     翻译好烂
  •     作者在研究梅毒的过程,揭开了很多人们不愿意承认的事实。不一定相信百分之百的正确,但是梅毒,“伟大的模仿者”算是留下来深刻的印象。梅毒和欧洲近现代文明算是交织在一起,让天才更上一层楼。对于性解放的今天来说,关注名人的私生活对于我们没有太多吸引力,但是透过书纸传递出来的病痛的折磨,让我们对于人性更是有了赞叹或是无奈。
  •     翻译得真够烂的…
  •     大开眼界
  •     201709 名人什么成果都往梅毒上扯太生硬了。
  •     了解了梅毒,通过那些名人又了解了欧洲糜烂的社会。
  •     国外学者提出问题,都很谨慎,收集资料也很详实,极少做相关评判,更多的是提出这个问题,并展示这个问题。 天才与疾病之间确实存在某种隐喻,这在文学研究中阐述颇多。 但看完本书,令我最感兴趣,或者说最感动的,是分享了这些天才与狂人内心一些隐秘的感受。这连通了如我一般的凡人的内心,并分享了他们内心这种极度的痛苦,一并在痛苦中升华而起的强大意志。
  •     以前觉得谁有梅毒是个新奇的事,看完这本书才发现,原来梅毒就是世界名人的标配嘛! 梅毒挺厉害的,他能诱导其他很多的疾病发生,让人很虚弱。甚至在梅毒发病的后期,人会出现幻觉,有精神疾病。很多名人或者说天才的作品是在梅毒后期的精神亢奋状态下完成的,包括作曲家画家诗人小说家哲人和政客。
  •     介绍性的文章,可做了解,不值得细读
  •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他可能是天使。对于另外一部分人来说,他就是恶魔。一个人,有光就有黑暗。好人或坏人,天才或者罪犯,有明显的界限?没有。
  •     野史。另外关于疾病的都最严肃可怕。
  •     看得身上直痒痒……
  •     本书收集了历史名人的故事?不过,虽然是历史考据,但是作者的语气是肯定这些人都有梅毒……
  •     其实想给三星半。如书中所言,有些是为了给出线索,并非明确下个结论,毕竟问题很复杂,而明确的证据并不易得。读时便想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人物不知是否有或能产生类似的著作。书中有一两处错字,并偶有翻译不够顺畅甚至怀疑有偏差的地方,不过总体而言还是可以的。
  •     惊天大阴谋!
  •     那些人是否患梅毒,其实有不少只是“很可能”的推断。
  •     对性的不可抗力
  •     挺好笑的一点就是,作者明着暗着要将读者往这样一个观点上引:《欢乐颂》是因为梅毒三期、《冬之旅》是因为梅毒三期、《羊脂球》、《格雷的画像》、《尤利西斯》还是因为梅毒三期。其实呢,这和嗑药一样,你要是个天才,这些东西的确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但你要是个白痴,嗑到死还是个白痴。不过有一点倒是可以在这本书里得到论证,那就是尼采所说的——凡是大艺术家,必是性欲旺盛之人!
  •     梅毒——伟大的模仿者,不知是摧毁了一个个天才的身体,还是成就了他们的大脑。读完后我真是真心诚意地感谢医学进步,书里疗法与症状不相上下得吓人。全书文字非常没有魅力,不知是原作的错还是翻译的错,但翻译很差是真的,浓浓的机翻感。对这个题材没兴趣的话其实看看目录,知道哇这个人得过梅毒哇那个人也得过梅毒就好了。
  •     梅毒名人展…
  •     创作和性爱几千年来应该从未分开过。艾滋蔓延,大抵也是这个世纪科技大爆炸的附属品。那么多诗人在梅毒三期中激发灵感,真是羡慕妒忌不敢恨。
  •     rubber的重要性。
  •     书挺有意思的 但是翻译不太通顺 凑合看
  •     还没读完 不过翻译真是令人捉急
  •     一开始买这本书,我主要是好奇梅毒对尼采舒曼波德莱尔福楼拜等名人生活上的影响。名单上还有贝多芬,极有可能耳聋是梅毒的作用,看贝多芬的曲谱你真的会觉得那就是耳朵不好的人才能写出来的。这串名单中,还不包括我喜欢的作家爱伦坡,看爱伦坡的小说你说他得了梅毒我一百个相信。最让我觉得狂拽炫酷的梅毒患者是莫泊桑,他得了梅毒后目空一切的传染给别人。按他的原话来说,[哈利路亚,终于得了梅毒,不在担心被人传染,和街上的妓女干过后我跟她们说我得了梅毒。她们都恐惧莫名,我则是大笑] …呵呵…梅毒已不是以前那样令人闻风丧胆的恶魔,但在早期医生治疗梅毒有很多看来荒诞的方式。如何杀死螺旋体而不杀死患者,是他们的挑战。因为青霉素的发现,挑战成功,现在肿瘤学家面临同样的困境,祝你们也挑战成功。
  •     翻译的不好 还有错别字 以后书里面的注释能不能就放在同一页下面 不要整体全部放在后面 这样阅读起来还真的不方便 看这种书还真的大开眼界 看看他们 再看看身边有的人 嗯 性欲是一样的 也是约过那么多人 人家是大艺术家 那些人是什么玩意???
  •     先前就是好奇才借来看的
  •     翻译和校对堪忧,而且陈述也比较散漫,我怀疑是不是女人写书常常如此。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梅毒的历史,基本线索是哥伦布的船队发现美洲大陆并感染,然后带到欧洲不断由西向东传播;第二部分是各类名人的梅毒病史考证,其实我觉得没太大意义,关心死了多年的人得什么病又能如何,但是像梅毒这种病程长、反复发作、对人体整个系统都造成慢性严重损害的疾病,说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是毫不为过的,但梅毒和成就才华没有必然联系,毕竟平庸的病患更多,而有所成就者也并不是都患有梅毒。只能说梅毒的确会影响人,在以前医疗无法控制病情时这种影响更不容忽视,现在则由于青霉素的发明而缓解很多,但是据说青霉素无法彻底消灭梅毒,因为梅毒螺旋体会进入人体一些青霉素无法进入的地方,所以梅毒也容易复发,反正得了就很麻烦。
  •     名人野史,我喜欢
  •     历史果然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本书充其量只能算野史,逻辑混乱,毫无条理。这个作者讲了半天,几乎没有哪个案例能明确告知我们这个名人确实是梅毒患者。就像介绍外星人的科普节目,啰啰嗦嗦七扯八扯,最后说究竟有没有外星人呢,我们也不知道。摔!看完之后的感觉就是:扯犊子吧!而且翻译质量之差,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百度翻译的。两颗星给原作者。
  •     有点意思,虽然是真是假再议
  •     “今天任何人翻阅文献数据,不会反对舒伯特、波德莱尔、福楼拜、莫泊桑、与舒曼都得过梅毒。大多数人也同意尼采得过。贝多芬、王尔德与乔伊斯,有很大的争议空间。林肯夫妇,大多数人小心谨慎避谈这问题;研究梵高的人,从来就没有认真考虑过这问题。没有人以诊断梅毒的角度来过滤希特勒的数据。”
  •     看完后觉得凡事能说得上名字的名人,好像都有感染了梅毒的嫌疑……间接了解了当时社会纸醉金迷的糜烂风气....莫泊桑的狂浪的态度我也是开了眼界的...对于后期通过影响神经而影响创造力 比喻成浮士德的交易。挺有意思的。
  •     开拓了一点知识的疆土,但是土壤肥力太弱。
  •     看完了才知道梅毒是哥伦布从美洲乱搞带回来的性病,反观我国的郑和也是航海家,就啥病也没带回来…… (此书应另名《论航海家阉割的重要性》)
  •     天才和成就总要分开看待
  •     天才就是天才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