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应用研究

出版社:胡明星、 金超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2-03出版)
出版日期:2012-3
ISBN:9787564133023
页数:114页

作者简介

《基于GIS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应用研究》将GIS应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街区的现状调查、规划编制、保护管理中,改变了传统历史街区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方法;建立基于GIS的历史文化名城多源多比例尺空间数据库,为保护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多因子价值评定提供了数据支持;将GIS技术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基础资料整理、保护名录制定、各类保护区范围划定等工作要求相结合,改变了现有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方法和技术路线,提高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在对历史格局的研究中采用了转译法,使历史格局的各要素转译到具有精确坐标的现状地图上,建立具有时间序列的空间数据库,评价各地块历史价值,保护历史格局;构建历史文化名城高度控制的数学模型,优化和控制名城的空间形态;基于GIS空间数据库提供多元数据集成的数字化平台,使保护规划更具有科学性、综合性和客观性,以及管理的现时性。

书籍目录

1绪论 1.1研究缘起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对象 1.2.1历史文化名城空间数据库的建构 1.2.2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资源评价体系建立与保护名录制定 1.2.3GIS技术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其他方面的应用 1.2.4GIS在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的应用 1.3概念的界定 1.3.1地理信息 1.3.2地理信息系统 1.3.3历史文化名城 1.3.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3.5历史文化街区 1.4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GIS在考古学和历史遗产方面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国内历史城市保护研究现状 1.4.3GIS技术在国内城市规划其他领域中的实践与应用 1.4.4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4.5小结 1.5研究方法 1.6研究的技术路线 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2.1国际历史城市的保护历程回顾 2.2我国历史城市保护的发展历程 2.3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要求 2.3.1基本原则 2.3.2基本目标 2.3.3保护对象 2.3.4发展趋势 2.3.5规划成果 2.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础资料 2.4.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基础资料的内容 2.4.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基础资料的特点 2.5传统方法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中的不足 2.5.1传统方法在基础资料储存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2.5.2传统方法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过程中的不足 2.5.3传统方法在保护规划实施管理过程中的不足t 2.6本章小结 3基于GIS的历史文化名城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3.1Geodatabase数据模型 3.1.1Geodatabase数据模型简介 3.1.2空间数据库的设计方法概述 3.1.3数据库设计相关术语简要说明 3.2历史文化名城空间数据库的概念模型设计 3.2.1需求分析 3.2.2数据分析 3.2.3专题图层设置 3.2.4数据库概念设计框架 3.3历史文化名城空间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 3.3.1逻辑模型设计概述 3.3.2要素分类 3.3.3属性表格结构设计 3.4历史文化名城空间数据库物理模型设计 3.4.1编码设计 3.4.2总体设计 3.4.3元数据标准 3.4.4数据储存 3.5本章小结 4历史文化资源评价体系的建立与保护名录的制定——以南京为例 4.1指标设计方法与中外历史文化遗产评价方法 4.1.1指标类型与指标设计方法概述 4.1.2指标数据采集的主要方法——基础资料的调研 4.1.3国外历史文化资源评估案例分析 4.1.4国内历史文化资源评估案例分析 4.1.5小结 4.2历史文化资源评价体系建立的基础 4.2.1评价体系建构的原则 4.2.2评价体系建构的相关理论 4.2.3评价对象的确定 4.3评价体系的构架 4.3.1点状历史资源评价体系 4.3.2线状历史资源评价体系 4.3.3面状历史资源评价体系 4.4历史文化资源评价过程的图示与保护建议 4.4.1空问分析的一般方法 4.4.2点状资源评价 4.4.3线状资源评价 4.4.4面状资源评价 4.5本章小结 5GIS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其他方面的应用 5.1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划定 5.1.1划定地下文物埋藏区的意义 5.1.2划定地下文物埋藏区的方法 5.2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划定 5.2.1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意义 5.2.2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方法 5.3遗产展示体系 5.3.1遗产展示体系的意义 5.3.2遗产展示体系的建构方法 5.4城市空间形态控制 5.4.1城市空间形态控制的意义 5.4.2现状分析 5.4.3多因子综合评价 5.4.4控制建议 5.5生成历史文化资源现状和规划表格 5.6本章小结 6GIS在历史街区中的应用 6.1基于GIS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现状调查 6.1.1历史街区道路街巷调查 6.1.2历史街区现状建筑调查 6.1.3人口信息的调查 6.1.4与历史风貌相关的构筑物调查 6.1.5土地利用调查 6.2GIS在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编制中的应用 6.2.1绘制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现状专题分析图 6.2.2在历史街区建筑保护与整治方式中的应用 6.2.3辅助划定历史街区保护等级范围边界 6.2.4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各种数据的分析和汇总 6.2.5在公共基础设施规划中的应用 6.2.6填写历史街区中每一幢建筑的现状调查和规划措施信息表 6.2.7填写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图则 6.2.8预算规划 6.3GIS在历史街区日常保护和管控中的应用 6.3.1快速的信息查询 6.3.2修复和维护计划 6.3.3监视建筑状况 6.3.4与公众的信息交流 6.4基于GIS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和管理信息系统 6:4.1系统的目标和用户需求 6.4.2系统设计 6.4.3数据库系统的详细设计 6.4.4系统功能 6.4.5系统特点 6.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基于GIS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应用研究》针对快速城市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的问题,选择典型案例,建构基于GIS技术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街区的现状调查、保护规划编制的方法,以及基于空问数据库的历史文化名城空间数据库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数据库的多因素价值评定方法研究。《基于GIS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应用研究》可供城市规划、历史保护、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人员阅读参考。

内容概要

胡明星,男,博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GIS和遥感在遗产保护及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在国内首次将GIS应用于历史街区保护及规划编制中。目前已公开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著(译)作3部,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2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本书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在多个研究案例项目的基础上,对GIS技术在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应用的一个总结。 金超,女,硕士,2010年于东南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毕业,现在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从事城市规划编制工作。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由此可见,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城市的保护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与演进,由保护有代表性的重要历史建筑单体,发展到保护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的历史环境乃至整个历史城市;由保护物质实体发展到非物质的城市传统文化。这种保护概念的扩大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保护与发展并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的目标。 2.2我国历史城市保护的发展历程 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后到1980年代初的三十年间,对历史城市保护的认识仅限于其中的文物或者遗址范围,对古城自身价值认识不足,城市保护基本停留在理论探索与争执阶段,没有形成制度。随着改革开放,城市经济和建设迎来了一个迅猛发展的时期,新城建设、旧城更新,使得城市传统风貌产生了巨大改变,城市保护进入一个更为严峻和紧迫的时期,保护对象也由历史遗产转向整个历史城市。这些矛盾所形成的问题,催生了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制度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982年,国务院公布我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名单,标志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事业拉开帷幕,同时,国务院批转国家建委等部门的《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阐述了保护名城的重要性,并对名城保护和建设提出若干意见。1983年,建设部会同文化部文物局在西安召开“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与保护座谈会”,会议主题是研究名城规划与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为推动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和保护工作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6年,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并建立起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两批历史文化名城陆续编制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总结和规范名城保护规划创造了条件。1993年建设部召开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会议,总结名城制度确立以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为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1994年,建设部在总结过去十几年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实践的基础上,颁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对于规范和统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标准起到重要作用,名城保护规划逐渐走向系统化和规范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制基本确定。同年,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牵头成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

图书封面


 基于GIS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应用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浙江图书馆馆内阅读
  •     学习中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