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悠悠》书评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3-9-1
ISBN:9787108018656
作者:丘彦明
页数:328页

太好看了

看完这本书都觉得很多将要看的书没意思,书中虽写的是琐碎的生活小事,但是作者文笔太好了,读起来一点也不会无聊,反而更深刻的写出了生活的本质,读后回味无穷。书中还普及了很多植物知识,及做菜心得,这些来源于生活,用心感受也将生活变得更有滋味。

她的生活是一颗饱满多汁的果实

在图书馆浏览几页就知道遇见了心仪的书。作者叫丘彦明,台湾人。书收录了作者在荷兰九年的田园种植生活。田园生活,似乎离我太远了,记得她的友人在书上序言写到,这样的生活台湾不能有,幸而在荷兰,这种生活方式终于得以实现。慢慢长大的每年,非常清楚的感受到自己越来越亲近植物。当然在国内,我没有能力拥有一个花园。我常常想起小时候,和爷爷奶奶去湖边自家的菜地陪他们种菜。直到现在,我看见真实的果树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快乐,好像一不留神就把小时候的那个自己放了出来。速食时代,瓜果蔬菜,所有的一切都来的太过迅速以及简单。亲手的种植的美好和收获的喜悦再也没有,没有多少人愿意等待慢慢它们发芽,长大,成熟的过程,于是总是觉得中间少了一点什么,所以看见作者每日收获自己种植的新鲜蔬菜,仿佛隔着书本我都感受到那种喜悦并且羡慕她的生活。小时候看见西红柿柿子茄子总是忍不住要摸一两下,曾今更蹲在菜地里几个小时不动的看南瓜,奶奶看着心疼便骗我看着南瓜它就不好意思长大,我相信了于是躲起来继续傻看,现在想想觉得自己小时候傻的可爱。我一直觉得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有块烂菜地,那是我们和土地最直接的接触。生活其实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这句话杜尚说过。对于应该要怎样生活,我一直很迷惑。好像过着过着就不再是自己的事了。那么喜欢植物是欣赏它们永远不言语但有着自己的规律,发芽,成长,落叶,过冬。每个季节最重要的事就是辨认各种植物然后欣赏它们,这几天天气很不稳定,但是树还是以你观察不到的速度抽出的嫩芽开始慢慢长大。它们是地球上最美好的事物一直和我们相伴告知我们每个季节。这本书很好,可是总是缺货,但愿我可以买到它!

她的三本书里这本最出彩

《荷兰牧歌》主要讲她怎么买房子,装修房子,照片多,虽然美,我还是喜欢她的勾线。而《在荷兰过日子》是生活的点滴,但是觉得好玩的段子也写得差不多了,价格更是从《浮生悠悠》的18涨到《在荷兰过日子》的39.8元。希望她能写出更好的作品,还有为什么没要宝宝呢?

遇见

在报纸上看见豆腐块似的简介,跑去席殊定了,很久都没有来,又跑去订了《荷兰牧歌》,没想到两本书很快都到了,好高兴~在路上开始翻,果然是自己喜欢的风格,就舍不得多看,每天看一点,象小时候吃好吃的,总留一点慢慢吃一样,向往的生活,很享受的生活,有爱的人,几乎完美

不如归去

这书大概是给我这种很“假仙”的看的。如果切切实实做一个农民,应该是最为辛苦,最为贫苦的。耕种绝没有书中写得那么富有趣味。但是,这本书确确实实写得富有趣味,真让人羡慕那一份田园之乐。只要能用心去感受,世间一切都有它的美妙。一株花,一棵草的生长和凋零,无不浸透着造物主的慈爱,而要能体会这份感受,就要有一份“闲心”,正如作者夫妇,给居家起名为“闲园”。有一份闲心,才能不计较收获与否,得失多少,才有一种与田园为友的乐趣。凡有收获,除去自己吃之外,还能赠送亲友。特别是那些中国才有的蔬菜,朋友见了都兴奋异常。我常常被作者写到的这个场景打动。据说人的舌头有一种记忆,能记住小时候吃过的味道。所以无论走到哪里,怀念的永远是家里的清粥小菜。试想在外的游子,能吃到家乡的蔬果,能分享那种故土的味道,该是多么的高兴。这也略微能化解一下乡愁吧。读此书时,我总是想到陶渊明。我们通常讲陶渊明,总是说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说他厌恶官场,热爱自然。把自然和官场对立起来,这样,连“自然”也“异化”为斗争的工具了。也许陶渊明正如我们的作者(抑或是作者如陶渊明),对于土地有一份浓重的乡愁,乐于享受那份耕作和收获的闲情之趣,热爱生命在这一枯一荣中的多姿多彩吧。我曾经有一个梦想,就是拥有一家书店。如今似乎觉得,有那么一片田地也是意见乐事,可惜现今只能在花盆间腾挪。忽然想起朋友秋播的雏菊,不知道怎么样了,所赠的铜钱草倒是正不急不缓地长着。

浮生悠悠

最美的田园书。看了一遍又一遍,每次无论随手翻到哪一页都能愉快的阅读下去,记得买这本书是在书店先看了一部分后才买回家的,因为这本书,遥远的荷兰竟成了我最向往的国家,尽管此前对荷兰的认知仅限于郁金香或风车,但我真的就有过立即放下行李奔向荷兰的念头……日思夜想,甚至做了貌似“完美计划”。。。

偶们的田园情结

一年多前在南大图书馆借过这本书,现在在豆瓣上看到还是十分怀念。似乎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田园情结,一种对土地,对种植,对生长的天然眷恋。当然能够回归田园生活的机会少之又少,在可能的范围内,这种情结便发展成为庭院情结,种植情结。即使没有别墅,没有花园,中国目前也很难提供小块土地租赁的服务,仅仅是房前的空地,或者阳台,更或是窗前阳光下的小小花盆,我们努力寻找各种方法实现。想起儿时阳台上种的那株葡萄树,爸爸用砖石砌成花池,从郊外带来泥土,每年我就能吃到个头很小酸酸甜甜的新鲜葡萄。阳台栏杆上爬满我种的牵牛花和豆角藤。那是我从路边收集的各色牵牛花种,留到春天一齐种下。豆角成熟时,其实炒一个菜都不够,只能随手丢在煮面里,却也能让我兴奋许久。时下流行的阳台香草园和阳台果蔬园,只用花盆和养料就可以种植香草或者草莓,樱桃番茄,生菜还有小辣椒。于是阳台就足够我们体验种植与收获的乐趣,偶尔吃上自家新鲜无公害的果蔬。很多乐此不疲的爱好者一起在网络上晒图片,交流经验心得。浮生悠悠,不仅仅是羡慕,田园是一种心境,我们这样体验和享受生活。

理想生活

有些时候人与人的相遇或者人与物的相遇,真的是要讲求“缘分”二字。这个道理听上去俗烂无比,但确实如此。遇见这本书的我,还是在大三的时候。繁重的学业加上对未来的迷茫,心情真的是低落到了极点。在图书馆里拼命的找书看,那种不费脑子看过就忘的,是我的首选。在五本限额即将选满的时候,我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了这一本。一来因为它够薄,不像《追忆似水年华》那样让人望而生畏;二来因为是三联出的,我对这个出版社的书,一向心存好感。封面很简单,淡蓝紫色的底,上面像是铅笔手绘出的一幅田园风景图,中间四个黑色的楷体字“浮生悠悠”。我在心里琢磨,这该是本好读的书吧,能让人随意沉淀一番,不理世事。也许上天真的是眷顾我呢!这就是无心之中淘到的宝贝。^-^作者丘彦明,一个读起来非常男性化的名字,却是个心思细密的女性。早年在台湾从事新闻媒体工作,成绩非凡,却又中途辞职,来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学习西洋油画。油画没有学的精通,却在一次走访亲戚的过程中,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两人志趣相投,意气相合,虽然男方是定居在荷兰,也没有妨碍丘彦明决定搬迁到荷兰的决心。来到荷兰之后,丘彦明就一心一意的开始当起了家庭主妇,当然这也是个不一样的主妇。她通过社区申请到了一亩园子,开始了真正的田园生活。书中的故事,基本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铺写的。从一开始的除草、整地,到后来的买种、施肥,再到耕种、收获,事无巨细,一一包含。我这样说来,好像就是本农田指导手册了,其实当中穿插了很多她在生活里的趣事。她的新邻居,她的新家,她在集市上认识的人们,她的居家美味食谱,她与丈夫之间的种种乐事,以及远道来访的朋友,甚至从中国寄来飘洋过海的菜种与花种的故事……丘的文笔干净又温暖,透过那些字,你仿佛看到了荷兰的明净天空和那片整齐美丽的园子。书中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她手绘的种种植物的素描,形象直白,寥寥几笔即勾勒出整个风貌。既不抢夺文字的风采,又能让读者了解到异国的风物人情。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我仔仔细细、完完全全的把整个书读了个遍,不得不说,这就是我梦想中的生活。一个坚实稳定的家庭,一个可以信赖依靠的丈夫,可以好好的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在生活中发现一点一滴的美,并且通过文字与图片,将这种美好传递给更多心存感念的人。当时的我,疯狂的喜欢上了她的文字,她的素描,她的生活,她对于人生的那种淡泊致远的观点。甚至一度也想买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照着研究一下这些奇异美妙的花草植物们。但是这种激情还是在日日平淡的生活中消磨掉了,直到今天我在豆瓣无意中看到这本书时,才想起来,当时的我是怎样计划着今后的生活。一切都还不晚,不是吗?朝着梦想一步一步的前行着,看着它逐渐成形,逐渐实现,直到能够伸手可握的那一天。那天我给更生留言“能有梦想地活着,真好!”她给我说回复说:“没有梦想,那要怎么活呢?”当时的我一愣,差点惊在电脑前。现在,每天早上睁开眼睛时,我希望能看到梦想的拼图在一片片的对接,一块块的呈现。

花木移性情

这本书对我来说真是来之不易。在6月底毕业典礼之后与友人上街游逛,带她去弘文书局(成都),她仔细的在找王小波、李银河的《爱你就像爱生命》,我纯属瞎逛,突然在“三联”的区域看到丘彦明的《荷兰牧歌》,赶紧拽在手上,她的书我已经在网上等了好久,因为与《浮生悠悠》一样是好几年前出版的,所以已很难买到。又看了好久,真的又发现了《浮生悠悠》,比起《荷兰牧歌》更中意这一本。在网购图书如此方便、划算的时代之下,逛书店最大的乐趣大概就是寻访到网上买不到却心仪已久的书吧。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与自己心仪之书相遇,这就是人与书的缘分吧,至少我一直这样认为。丘彦明与唐效夫妇真是幸福之人,在荷兰拥有一块“居民农园”,春种秋收,打理花园,过的简单充实,真是羡煞旁人。彦明种地布局安排自由随意,但也打理的精细,于耕种来说或许有些斤斤计较,有些痴著;不过,彦明既然是文人,所种之地也就非仅为那入口填腹之物,她耕耘的是她的心灵之田地。这本书作为睡前略读几篇的读物是很好的,愉快,清静,能让我以轻松地心态结束一天的生活。可是,读过一半,又心心念念希望快些读完才好,想要看彦明唐效还有多少种花种地之事。以功利之心快速地读完后半本,自然比不上细嚼慢咽读的那样有一股回味悠悠之感。彦明夫妇两人种茶花之事,折腾许久才摸清养茶花的方法,最后写道:“我们期盼奇迹发生,未来的两年都能有暖冬,让茶花们能够存活,与我们相伴共度红尘。”这话说得真的太好了,足见其深情。我也是在今年夏天养起了碗莲以后才得以体会彦明的这种感情,种下一种植物也就把自己的心一并种下了,搜集、尝试各种护养它的方法,日日观察它的变化。见到它茁壮生长能给予自己极大地信心,如若长势不好,日渐衰落,不免自责哀怨。可谓是爱花之人之“癖”,爱植物之人之“疵”,见之深情,见之真气。成都作家洁尘有一段话我一直很喜欢,摘录于下:有一个院子,或者一个庭院,植物的静谧和丰饶,对应着女人的丰饶和静谧,这中间又一种同质的气息交流和能量交换。在这种交流和互换中,有一种很深的东西在滋长。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这个深,可以不用理解为是一种景观感觉,它更多是内心的东西。这个深,是才智的深。或许现在我们很少人有能力可以拥有一块能够供自己耕种的土地,更不必奢望能像荷兰居民那样可以承租一块“居民农园”,如大家看到的中国就像温州出事的那辆动车,在高速前进的同时会失去很多很多美好如生命般的东西。但是,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是可以自己选择的,可以为之努力与营造的。工作之余,于家中可供利用之处养一些喜欢的花草植物,每日为他们除草、浇水,适时给他们换换土,翻翻盆。不管是走到户外去接近大自然,还是查阅认识更多的花草名目,这样的休息方式才能让我们真正的感到放松,把平日积压在体内的疲惫释放出来。每当走在路上,看到路旁的花草树木,能叫出他们的名字,而不是说那是“一朵不知名的小花”,难道不会感到她们就像朋友一般与自己亲近吗?彦明在书中说,从土地里,她不仅得到了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灵,还获得更多的关于对待生命的态度以及自在安然的性情。日本电影《海鸥食堂》里曾探问为何芬兰的人民生活的那样恬静自由,而芬兰人给出的答案是:因为我们有森林。把自己融入大地自然之中,才能获得一份心境的安适。我向往的正是蒋勋在讲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时所引苏轼语,最重要是能不能有: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君臣一梦,今古虚名最后不过是梦一场罢了。

太遥远

既没有小时候站在窗边放眼望去就是田园的风景,也没有遥远荷兰乡土上的异国经历,更分不清繁多的植物种类,心情不是太好,看到许多推荐的文字也没把书看完。期间看到向老公撒娇的片段 ,有点席慕容加琼瑶的感觉,就放下了。这样的田园生活太遥远。我身边的田园几乎都是温室大棚,日日夜夜盼着能快点长出果实卖了变钱,翻土的是半夜冒着寒风雨雪夏日头顶烈日被晒得皮肤爆裂的亲朋们,时时琢磨的是今年市场收购价高的品种,是的,我没有想象力再遥寄梦想,遥寄大洋彼岸,我能赞同的,只有书名浮生悠悠。

清泉石上流

丘彦明的这本《浮生悠悠》是去年一整年我最喜欢的一本书,遇见她时正是心情不好的时候,诸事不顺,烦恼多多,走进书店想找个清净,四处却都是学生的辅导书和装帧劣质的世界名著,决定闭着眼睛随手挑本书,要是不如意的话,从此不进这家书店。这闭着眼摸象的结果,是摸到了象牙 ^_^《浮生悠悠》是写田园的,这样的书不好写,没有真正向往田园心境的人,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让读者倒足胃口,而这样的书,没有田园情结的读者也是不耐烦看的,比如《瓦尔登湖》就曲高和寡。丘彦明的出色有四个优势:1.对生活和大自然本身的热爱这是促成这本散文集最最主要的原因。文章里对瓜菜,药草,农夫,落日,菜肴等等的细致描写,配上自己亲手绘制的本草图,有种清淡的幽香。2.女儿身虽然名字男性化,却是女士,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女性特有的敏感以及偶尔的撒娇,让冷清的田园添加了不少生活气息,没有人住的田园,不叫田园。3.文字工作者她是报人,且是工作狂,文字上的功夫是促成这本书耐读的重要砝码。4.有个好老公有老公的纵容,肯陪她一起在荷兰生活耕种,百般呵护,体贴入微,懂得享受生活之美的夫妇,让读这书的我,好生羡慕。而羡慕者也不止我一人 :“一切都與衣食無關。男人搞科學掙錢養家綽綽有余,女人便坦然地在地里信手種菜、種瓜、種豆、栽花甚至種香料、草藥……自從有了一塊地,這小女人的生活全變了。變得豐富多彩起來,有聲有色起來,體弱多病的她還變得健康起來…… ”看《浮生悠悠》最大的收获是让浮躁的心境渐渐平静了,像大醉后有长风吹过,爽哉!!

浮生悠悠

秋天会蕴藏着很多感情,或是昔日的感动与怀旧,或是记忆中的美好。把《浮生悠悠》这本书留在这个季节里翻翻真是再合适不过了。何况这是一位台湾女子幸福生活的真实记录。在考克小镇上,白天,男主人上班,女主人则一边喜滋滋地收拾着菜园子,一边好奇地东张西望。手边的几本记事本:一本专记每日杂事及各种月辉;一本记录菜园、花园、室内植物的成长、变迁;一本为食谱,记载家中宴客菜单、她自己与效(彦明的夫君)发明的新菜、亲朋好友家的明菜,以及馆子里吃到的精美特殊菜肴;一本是读书笔记,兼做随笔,记下读书心得、所思所想和偶得的佳句;一本速写簿,随手画下触动情感的人和事物、及一刹而过的印象……丘彦明,台湾文化大学新闻系毕业生,在未做家庭主妇之前,也曾是台湾文坛上的一员猛将。自远嫁荷兰,在安静悠闲的欧洲小镇上定居后,便全心全意发挥她在生活艺术化和田园情趣上的潜能,养花、种菜、写作、弹琴、绘画,如神仙般快乐,至今仍乐此不疲。他们宁谧安静、平淡而知足的生活,是我们这些匆忙过客们难以想象的。《浮生悠悠》不过是她其间积累的植物笔记,文字很干净朴实,即便是写写如何种菜、养花、做饭,也带着一种特有的温馨,让人觉得韵味无穷。三联出版此书时特意保留了部分精致的素描图绘,为这本书添了不少情趣。难怪著名学者李欧梵在其序言中写道:“就是描写她如何种菜,我读后竟哑口无言,觉得任何理论都不能表达我的羡慕之情。”“我本想忙里偷闲地有找一个周末,早上起床后清茶一杯在手,坐在沙发椅上听听海顿或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然后再拿起这卷文集慢慢翻阅选品尝……”记不得是谁曾说过:平庸的日子像哗哗的流水,流淌得人心里发毛。可是如果有那么一天,猛然间发现,平庸的生活也可以照自己的规矩去寻找另外一种“完美”,以另一种身份过另一种生活,住在一处简单的小舍,穿着布鞋游走街头,用力呼吸陌生但清新的空气,看奔跑的野生动物,眺望没边际的草地,忘记这个浮华城市的灯红酒绿,将感情、困苦、压力轻轻放下,相信那时刻,心里终于满满的了。

如此的福分

带着书在旅行中,一页一页慢慢读。旅行结束,书也正好读完,不多不少20天整。彦明的文笔真是清新,清新里面有真挚和感情。同时在读《植物记》,对小女孩式的抒情简直无可忍受。并不想从中得到如何多的知识以及被启蒙,文学、历史、奇闻异事、植物科普,写得再错综复杂再融会贯通,唯独缺了一份散淡和闲情。好的是,这两点彦明的书里都有。她真是幸福的人,两人过着这样的生活。然而,这是清福,清福并不是人人都享得起的。有贪念,过于执着,对社会和人生欲求过多,清福就消散了。学着彦明的样子在笔记本里画花,这样的生活真是美好。美好不在未来也不是虚幻,自己就可以给自己的,尽管只是此刻的,尽管只是一点点。

浮生有涯

有人老是担心我这四个柜子的书,担心我浪费它们的存在价值,其实相当一部分我是随时拿过来翻翻的,昨天去弄头发前就带了本书,正好五个小时把这本书又从头看了一遍。书是三年前买的,丘彦明的浮生悠悠,副标题作荷兰田园散记。书中记载作者在荷兰生活十多年来,租块田地种菜种花的悠然生活。第一次读是刚刚买回家的时候,那会儿对荷兰没什么感性认识,感兴趣的是她描述的种种植物的特性,中间当然有我最有兴趣的各色香料,还有她悠然自得的生活,每天晚上睡觉前读上一章,是我们这些患得患失的城市老鼠们做个放松梦的一剂良药。这次是连续读完,又是不多久前刚走过荷兰,碰巧她住过的Soest就在我们流连过的阿姆斯特丹,海牙和Utrecht之间,而现在住的Cuijk则临着Mass河,离我们都喜爱的马斯特里赫特小城咫尺之遥。人这种社会动物就是这样,虽然只是造访了她居住地区的临近区域,可再读这本书的时候,立生亲近之心,里面描写的地名、风光和些微的风土人情因着熟悉立刻变得生动起来。到了夏天人的身体渴望的是新鲜美味的水果,在瑞典呆了半个多月守着价格昂贵又缺乏新鲜度的各式水果,心早就跑到了荷兰。一住进酒店放好行李,我们就跑到附近的超市大肆采购一番,新鲜的樱桃,覆盆子,蓝莓,油桃,李子,西梅还有西红柿。荷兰的超市里总陈列着玻璃瓶装的鲜榨果汁,两种或三种混合在一起,700毫升不过两个多欧元。买过水果蔬菜,不能错过的则是奶制品柜台。丘彦明在她的书里说,荷兰政府对奶牛的饲养控制非常严格,数量有控制,品种还有家谱都明确记录在册,其品质之高理所当然在欧洲排在最前列。Gouda是有名的奶酪产区,Gouda奶酪从此得名,各色品种让人挑花了眼,我喜欢老一些的放得久了有浓郁的发酵香味,有人则喜欢年轻些的吃起来爽口。甜点我们则拿vla来冒充,vla是荷兰特有的奶制品,样子和酸奶一样,喝起来一点酸味都没有,好像半液态布丁。经典口味的是vanilla,衍生出来的还有巧克力等等其它,两人分吃一罐正好。离开了荷兰就没有在别的地方再见到,连在各方面都如此接近荷兰的比利时也不例外,这就是特色产品的个性吧。其实梦想的还是她描述的那般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生活不易,牧歌的背后同样有艰辛的付出,不同的却是内心宁静的获得。我便想起那日在Delft小镇,雨过天晴的傍晚,心里念着在此地终老如何。

悠悠浮生..知己难寻.何其有幸能邂逅彦明.泡杯清茶.摆个舒服的姿势..伴着书香进入她的小小天地..愿上天眷顾..某个未知的明日.我也能如她.伴着一方田地..白首相携.

日子

在家的日子总是心浮气躁,有种身心都难以安放的感觉,倒不如在学校里来得心平气和,闲散自得。也许是多年的校园生活形成了惯性,每当转变环境,就得花一段时间去适应。电影《肖圣克的救赎》里面形容习惯了监狱生活的状态用了这样一个形容词——institutionalized,我想我的状态,应该可以说是被schoolized(辞典里没这个单词,我自己造的 )了。这是题外话。 暑假开初的一个星期无疑是充实的。每天往返于两个小镇之间,去姑姑家开的琴行里学钢琴,手指一接触琴键就生出一种迷恋,上午下午地弹,直到手腕酸痛才回家。由于以前有点基础,琴行里不知情的老师惊讶于我学习的神速,姑姑也说照我那个进度,到暑假结束应该会弹《致爱丽丝》了,于是我弹得越来越起劲,也觉得很有成就感。学完琴回家,还会兴致勃勃地写上一页钢笔字,暗暗发誓,非把我那蚯蚓一样难看的字体纠正过来不可。谁知,好景不长,中途出去玩了几天,家里的笔记本就被盗了去,于是,所有的好兴致在一瞬间荡然无存,原有的计划都被打乱。而后,暑假就开始在一片浮躁气息中荒废了过去。干什么都觉得没劲,加上手头又没有合我脾性的书可看,日子便越发地显得漫长。 直到8月初,才想起来到卓越去买书看。由于快递超出送货范围,只能采用平邮,结果一等就是8天。直到18日那天,一叠心仪已久的书才拿到了手。 等待的过程虽然漫长,然而在等到结果的那一刻,却总是欢欣雀跃的。 打开包装的纸箱,看到那套原版的简.奥斯汀全集自然是一阵兴奋,另有两本书,也是期待已久的。丘彦明的《浮生悠悠》和《荷兰牧歌》。 这两本书其实早就有朋友推荐给我,也看到过很多人对这两本书的好评,《荷兰牧歌》也在书店里翻过好几次了,而“以貌取书”的我,竟以为这两本书跟那些泛滥的旅游书籍差不多,图片是漂亮,文字却往往流于粗俗。因此,始终犹疑着没有把它们买回家。直到看了黎戈的书评,才终于决定购买。事实证明,书确实要亲自阅读才知好坏,“以貌取书”与“以貌取人”一样不可取。差点就错过了这两本好书! 依照一贯按部就班的习性,先看《浮生悠悠》,因为这本书比《荷兰牧歌》先出版。 翻开扉页,即看到作者的简介。最后一行简洁地写着:现居荷兰,养花、种菜、写作、弹琴、绘画。心下不禁暗叹:哇塞,这不是神仙一样的日子吗?急不可耐地看书里面的文字,一篇接着一篇,朴实清新的文字,以及其间散发出来的满满的幸福感觉,让浮躁的内心逐渐地平静了下来,一片清新愉悦,不思网络,也不再关注如火如荼正在进行中的奥运比赛,只顾着卧在床上悠哉游哉地读书了。 由于之前刚刚读过《浮生六记》,丘彦明的形象很自然地便与《浮生六记》中芸的形象衔接了起来。同样是女子,同样是家庭主妇,一个居住在福利好且风景如画的遥远国度——荷兰,一个却生活在物质贫乏的古代中国;一个是现代、自由的知识女性、作家、艺术家,一个却是连出门旅行的自由都没有的旧社会女子。可是,她们却都是懂得经营生活、懂得生活情趣的可爱女子,也同样有一个体贴、知己的好丈夫。正如《浮生悠悠》的序文所说,称呼丘彦明为现代版的“芸娘”一点也不为过。 丘彦明将此书取名为《浮生悠悠》,想来也是受了《浮生六记》这本书的影响的吧? 花了一天半的时间读完了全书,跟随作者一起翻地、种菜、吃菜、养花、赏花、甚至吃花,并在她的指引下尽情欣赏荷兰的田园风光,到最后,心中尽是感叹,感叹他们的生活是艺术,是诗,是神仙一样的日子;感叹丘是世上最幸福的女子;感叹丘彦明夫妇是一对神仙眷侣;感叹他们居住的考克镇简直是一片世外桃源;感叹荷兰的蓝天、白云、草地、河流、牛羊、鲜花、菜地……然而,那样的生活,我们普通人也只有羡慕眼红的份儿。 首先,不是谁都有机会住在荷兰那么美丽的乡村的;其次,即使有那样的机会和经济实力,也不是谁都能有养花种菜的闲情逸致的;再次,即使有那种闲情逸致,也不大会有那么多空闲的时光可以供你尽情挥霍的;再次,即使有条件、有闲情、有时间,也不太可能找到一个气味相投、性情一致的伴侣,陪你种菜养花观看牛羊欣赏风景的;最后,即使有那么一个气味相投的贴心伴侣,没有会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和心灵,不懂得生活情趣,怡情美景也等于不存在。 营造一个世外桃源,需要机缘,需要太多太多元素的相互配合。虽说,只要有心,人间处处都可是桃源,但这毕竟是乐观者说,自我安慰罢了。所以呢,我们一般人也就羡慕羡慕,感叹感叹罢了,毕竟,那样的生活离我们普通人太遥远太遥远…… 不过,一本书使人达到了愉悦身心的目的,那么,这本书就称得上好书了。《浮生悠悠》,于我,确是一本合脾性的好书。在暑气渐消的夏末读它,更是增添了一份清凉。

原来毛豆是黄豆的小时候

这是大概一年多前的文字。这是一本最近看到的最好看的书,而且让人心情愉悦舒适,如沐春风,还可以陶冶性情,增长见识。《浮生悠悠——荷兰田园散记》丘彦明 著作者曾是台湾的记者、编辑,后来因为身体的缘故,辞职休养,后来嫁给了在荷兰工作的唐效,夫唱妇随,移居荷兰。彦明与效,过着神仙般的生活,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他们的朋友则忍不住赞叹道:“简直就是现代的《浮生六记》!”在荷兰种地,饭后散步,周末听音乐会,看戏剧。除了效每周工作5天以外,其他的日子完全自由又随意。再加上两人志同道合,一个会绘画,一个懂刻图章,又有心研究菜式和生活,过的有滋有味啊!这本书是彦明的一些心得和随笔,有荷兰的异域风情,比如老女王的城堡,比如舒思特小镇的友好的人们。更多的是种植蔬菜、调味料、花、水果……所获得的知识和快乐。比如,知道了毛豆原来就是黄豆的小时候,就得意的告诉每一个人。比如,和效争论“地主”(效)和“长工”(彦明)。再比如效笑她开车去种地……一段段生活趣事联结起来,让人忍俊不禁,叹息他们的快乐和豁达。从中,知晓了不少有意思的植物和生活方面的知识。除了上面的毛豆与黄豆的故事,还有,原来青椒就是红椒和黄椒等没有变红和变黄的时候。苞菜也叫某某莴苣的。在荷兰,韭菜是很贵的。麝香草是荷兰人常用的调味料,加入炖肉中,立刻使“中味”变成“西味”。更别提什么萝卜糕的作法啦,葱酱的美味啦,草莓酱的香甜啦……更希奇的是,在荷兰种罂粟是合法的。彦明还根据《本草纲目》里的记载,亲自用罂粟的籽做了面包,事实证明,不会上瘾,李时珍是正确的。当然,他们也不会滥用社会给予的自由,去触犯法律。书刚看了一半,看的很开心。准备下周如果要上讲台介绍书籍,就是它了!既然前面那么多人讲过了专业书,那就在紧张之余,读读这本让人心情愉悦的书吧:)

田园情节

在荷兰呆了差不多快两年,一直苦于此地寒冷的气候和绿色食物的匮乏(相对中国而言)。也曾动了心思自己种植,不过居住在城市公寓,只能弄花盆种点东西,种花还成,蔬菜却是别想了。也许田园情节已经深入中国人的骨髓了吧,像我这样的一辈子没触摸过土地的人也想自己种地了。看完这本书才发现荷兰的确是个实现田园之梦的好地方,土地平坦肥沃,乡村距离城市也不远,往来方便。只是天气有些寒冷,冬季太长了。最喜欢这本书的前半部在在舒斯特种菜的部分,朴素而有生活气息。虽然书里偶尔会有一种“台湾式”的矫情,但大部分还是朴实而清新的。另外发现作者是硕士毕业之后去比利时学油画。学习艺术一直是我的梦想,如今硕士即将毕业,希望以后在工作时也有机会去学校学习绘画。

台湾女作家丘彦明

摘自:荷兰国际广播电台中文网以《浮生悠悠》与《荷兰牧歌》为华人读者所熟悉的台湾女作家丘彦明隐遁在荷兰东部的小村庄里。一如其书中恬淡的风格,丘彦明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个谦逊平实又细腻多姿的人。她懂得生活,知道如何善待自己的感官和心灵,知道如何在客乡与故乡之间活得安逸坦然。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丘家二楼的画室有片视野开阔的大窗,窗外丘峦绵延,河水泠泠,牛羊安详。丈夫唐效称之为“荷兰第一景”,被妻子笑。他辩,荷兰哪里还找得到如此有山有水的开阔灵秀之地?确实,在这拥挤狭小的低地之国,丘家窗外的风景实属罕见。坐拥“荷兰第一景”,丘彦明长年累月悉心作画、写字。大部分人只了解她的文字,却不熟悉她的画。其实,她的画作并不少于她的书作。丘家的书房里收藏着几十幅大小油画和丝画。问卖吗?她不假思索便答,“不卖,舍不得。”彦明画画也写画。她用数年走访梵高到过的地方,将其生命和艺术历程用书作《踏寻梵高的足迹》再现出来。一亩三分地丘家最有特色的或许就是后院的那“一亩三分地”了。彦明夫妇充分发挥了中国人的实用精神,院子里所种的不是好吃的,就是好看的,而且常常两者兼备——野生猕猴桃、梨树、苹果树果甜花美,香椿树的嫩芽摘下来就能炒菜,只有罂粟只敢观赏不敢食用。房侧的菜园里种着豆子、芦笋、枸杞等等。当然,好些菜蔬都是荷兰买不到的。夫妇俩常从中国稍种子幼苗过来,在自家的土地上栽培试验,然后耐心等待再等待,结出花果心中惊喜甜蜜,结不出也不免遗憾。提到吃,丘彦明滔滔不绝。她说,有些鲜美的家乡菜根本不用种,荷兰路边多得是,比如荠菜和野韭菜。另外,蒲公英炒蛋也味美无比。住在乡间的好处是,驾车出门逛一圈,便能从农家购买各类时鲜货品。现在彦明已开始享受着今年第一批成熟的芦笋。中西合璧的别致生活彦明夫妇在荷兰乡间自得其乐。他们总结出一套生活的经——哪家的芦笋最鲜,哪家的草莓最甜,哪家的蜂蜜最醇……喝咖啡、吃蛋糕要去邻近的德国。那里的甜点要比荷兰的美味且便宜。去趟德国自然还不会忘记逛一下当地的超级市场,捎回一些肘子、肉肠和其他德国特产。虽是村上唯一的中国人,彦明夫妇却从未感到过歧视隔阂。他们坦然开朗的生活态度或许能解释一切。享受着荷兰的简朴宁静,彦明夫妇的生活却西化中含带中式——喝中国茶,做中国菜,读中文书,每年两次去大陆和台湾旅行。坐在丘家的客厅里,品着醇香的普洱,谈着中文文学,一时间还真忘了自己身处异乡。彦明说,到了国外以后她反而更关注中文的东西了,而且越读越往古里读,目前正在读明清的东西。夫妇俩在本不属于自己的地球一隅,营造了完全适合自己的生活。如果没有荷兰的恬静,他们不会有心情享受中华文化。如果没有中华文化的给养,他们也不会安于荷兰的平淡。在台湾,彦明曾任记者、主编,过着忙碌繁华的生活。问她现在是否觉得缺了什么,她说不,无论在哪个地方她都能将自己安排得充实快乐。他们俩踏踏实实地生活在荷兰,却又无时无刻不将故乡的传统和文化融汇贯通在客乡生活中。这般安逸自如的境界真的很难得。

学术生活中难得的“悠悠”

在图书阅览室读哲学史累了,在随笔散文书架上拾起一本《浮生悠悠》,小歇一会儿。之所以挑这本书,完全是为它的副标题——荷兰田园散记。荷兰田园?蓝天白云,郁金香和风车~许多美丽图画立刻在脑海中浮现。迫不及待将此书翻开,除了发现许多有趣的标题,还看到穿插在文字中雅致的铅笔花卉素描。李欧梵在书序中的一段话,我深有同感。他的大概意思是说希望有一个明媚的早晨,一杯清茶在手,惬意地坐在沙发圈椅中,听着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散淡地阅读此书,然后写个序言。怎奈这只是一个希冀。我颇能理解。李先生是研究现代文学的学者,作为学者,他有他的研究项目与职业操守。为了把一个问题研究清楚,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还思考书写,这已花去大量时间,确实难得闲暇看闲书。 在没有接触学术之前,我差不多读的都是小说或散文随笔,后来进入专业读书之后,觉得这些随笔、散文不如学术书严谨缜密、成体系,但近来越发感觉散文、随笔有一种启思导真的学术论文难能传达的美。这美能唤起人们对美与好的体验与认识;使得心灵变得柔软、从容与细腻;使得从事或严谨,或繁重工作的人,暂时舒缓下来,神游一下。这也许是专业阅读与闲散阅读的不同吧。读如此的美文美画,已成我学术生活中难得的“悠悠”了。

梦想中的生活

2008年的第一个月一共读了10本书,按这样的速度今年读100本书的目标应该不太难实现。其中最值得推荐的当然是丘彦明的《浮生悠悠》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很难想象自己对一个女子写的关于种花种菜的随笔集会这么喜欢。这位台湾女作者居住在荷兰,整天乐此不疲地在一块小田地里种花种菜,然后写下耕耘和收获的乐趣的文字。打动我的是如此朴质的生活和情感,是心中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期许。接着马上下单买了丘彦明的另一本书《荷兰牧歌》,还没看已被妈妈拿去,妈妈的眼睛数年前做过手术后很少看书了,但还是看的爱不释手。同时下单买了另外几本类似题材的书:《讨山记》、《植物记-从新疆到海南》、《日安,四季》。《2008年1月读书目录与短评(上)》http://www.freeyu.com/blogview.asp?logID=500

浮生

去年有天在图书馆书架间闲逛,见一本书薄薄地站在架上,书脊破损。抽出来一看,是《浮生六记》。看第一遍时哭了,到第二、第三遍仍是眼涩鼻酸,尤其是芸娘的“回煞”夜,不忍看,却又一看再看。想人间真情至此为极也。百般购买不着,还书期限又到,无奈用用过一面的纸把全书复印了一遍装订好,高兴了半天。也是命该如此,越是珍重它,越是要找个稳妥地方收藏,藏来藏去,再也找不到了。我就象松鼠弄丢了过冬的粮食,茫然地坐在树枝上。   把“浮生”二字细细想来,人生世上原是虚妄,如梦幻泡影,如露又如电。一切欢喜悲哀爱恋弃舍均浮于生之表面,若把生亦看作浮,那可就真地无可依附了。不能再想了,再想即会感到人生毫无留恋处,直欲出家。  不想可以,可是从此见到以浮生命名的书和文章就觉得心头一动。可惜大多都徒有虚名,在如此虚幻凄凉的浮生名后,几多浅薄几多虚张声势无病呻吟。浮生是虚的,但我们日日都在浮生里,一饮一啄一举一动,实实地把浮生克服,把飘在风中无依无靠的心灵栽种到泥土中,人生才算踏实,日子才算充实,就象这本《浮生悠悠》。  丘彦明,生于台湾,台湾文化大学新闻系毕业,政治大学硕士,曾任台湾中国时报记者、联合报副刊编辑、联合文学杂志总编辑。现居荷兰,养花、种菜、写作、弹琴、绘画。  看书前的作者简介,这最后一句最是令我神往。如果是我,前两项一定能做到,第三项可能做到,第四、五项一定做不到。但仅仅前面两项就美丽得象梦了,何况再加上有余力、有余才来弹琴绘画呢!看前言之类,知作者身体一向不好,人常在病中,对浮生二字的体会应该更深些。一个女人有挚爱的男人呵护,不难让人想到沈三白与芸娘的伉俪情深。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农耕味道油然而生矣。所以本书书名起得大有深意,我愿意不揣冒昧强作解人将从书中读出的美丽生活解析、还原成这四个字“浮生悠悠”。  美丽的生活无非平淡,再绚烂的人生也要归于平淡。看作者兢兢业业地播种施肥,高高兴兴地采摘收获,认认真真地烹调品味,那位抱着红菜苔走在荷兰清朗风中的女人是多么幸福啊!后院有花,园中有果有菜,家中有温暖,有爱,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幸福所在。而书中所记又有许多我喜欢的菜与花,菜就不用说了,身为家庭煮妇,对各式各样的菜尝试过多多,看到同嗜处不免莞尔;花,就要分开说了:一类是熟悉的,她的描写于我似乎是又见旧友般欣喜,如这句:“光艳照人,大丽花当仁不让”,我认为这是对大丽花最贴切的描述,最符合我对大丽花的感知,而且包含一些童年的回忆在其中,亲切。君子兰:“它就是那日出,也正是那日落。”我以前写过家里的君子兰,说“家中有它,遂觉今世安稳。”欣赏角度不同评语各异,欢喜程度是一致的。另一类是不熟悉的花。看作者有情有意地写种它浇它赏它画它,不由得也喜欢得不行。以后也许会养来欣赏,到家就是熟客了。  这本书副题为“荷兰田园散记”,在忙碌匆迫的世间,这田园清爽宜人,是浮生落地生根的地方。我见那远方,有静,有美,却不知自己的浮生,又在哪里生根呢?

浮生有味,悠悠似情

彦明姐姐在风车王国的荷兰,过着种地、养花、种菜的田园生活,以及在自家的后花园或租地里画素描,收获亲手种的蔬菜瓜果,并将之烹制成美味,空闲之余将吃不完的菜来点DIY,用各种方法如腌制等做成泡菜以便于储存,然后将这等人间美味赠送朋友,将地里的鲜花采回家做瓶插妆扮住家。种地不为生计,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热爱花草的小小愿望,不用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发愁,还经常有机会和老公去各国度假,此等神仙似的桃源生活真是羡煞我等凡人。我也是一个喜爱“沾花惹草”的人,在家里的小小阳台种了些花花草草。其实我早就有养花的打算了。等到完婚后稍作休息几天,便开始我们的养花计划了。我们买来花盆,取网购来花种或花苗,后来直接去花鸟市场买了。万事俱备,只欠泥土了。为了去山上挖点有“营养”的泥土,我们前前后后去了4次。前两次是骑着电瓶车到山脚下,然后两人步行上山,嫌泥土太重,又想一劳永逸,所以后两次还劳师动众开着汽车去取泥土呢。原本第三次在山上找到了一块农田,打算在农作物旁边没有种菜的地里挖点泥土,可是菜地的主人像防贼一样防我们,好几次在距离这块地几十米远的小平房前朝我们大声说话,却听不清他在说什么。我问老公,他是不是以为我们在他的地里偷东西呢?我们极力解释只是取点泥土,取完后会很快离开的。后来禁不住那个老伯的再三催促,我们很自知之明地离开了,本想再多弄点泥土的,呵呵。我记得第一盆种的花是马蹄莲,那是网购其他东西时店家送我的。我把只有两片叶子的马蹄莲花苗埋在一个浅浅的花盆里,然后再上网搜了点养护知识。一开始只是把它放在靠近阳台的光线充足的室内,那时还是早春,怕大风把马蹄莲柔弱的叶子吹倒。老公也会经常给它浇水。慢慢地新的叶子抽出来了,植株也越长越高,后来老公把它移到稍微大的高高的花盆里了。随同马蹄莲同时种下的还有三颗牡丹种子,我不知道店家为什么要送我牡丹种子,我曾经一再强调送我好养的花种。可惜我每天好几次地去看那个种有牡丹种子的花盆,它始终没有发芽。我上网查询了相关资料,知道牡丹种子是很难发芽的,于是决定放弃。后又网购了月季的扦插枝条,插在原先种牡丹的花盆里,可是还是以失败告终。但这并没有让我失去信心,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小区对面的超市门口看到有一辆卖花草的车子,买了盆结了很多花苞即将开化的小月季,种在那个连续失败两次的花盆里,这一次终于成功了。大概过了一个多礼拜,第一朵月季开了,是黄色的小月季,直径只有2-3厘米大,我们很兴奋,闻上去还有一阵清香呢。在此之前我们去超市买了一盆土培的绿萝,然后连根从泥土里拔起来养在各式各样的装满水的玻璃花瓶里,一盆大的摆放在客厅的茶几上,几盆小点的放在靠近阳台的小房间里(我们把这个小房间取名为休闲室)。绿萝可以吸收甲醛,净化空气,养在室内非常环保。绿萝真是一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植物,没过几天就发现抽出新叶子了,而且长得飞快,相当之好养。过不了几个月,每个玻璃器皿中的绿萝就长得相当之茂密,我们从中分出一些养在另外的玻璃器皿中,还分出一部分种在泥土里。现在那盆最先种在泥土里的绿萝已经垂下了4条长长的枝条了,其中一条最长了。休闲室里也因此摆满了用各式不同形状的玻璃器皿水培的绿萝和瓷盆土养的绿萝,还送了一些给朋友呢。除了养得最多的是绿萝外,我们家还种了吊兰、宝石花、白掌、青砖、紫茉莉、牵牛花等等。老公是一个动手能力极强的人,用家中闲置的木板材料做成一个三层花架,摆放在阳台靠墙的一边。花架上的一盆盆花也逐渐多起来。这个小阳台和休闲室就像一个小小植物园。我们每天一起床就急着去小阳台看看植物有没有开花,或者有没有新的叶子抽出来,下班以后我们总会在那里给花花草草浇水,然后陶醉其间。(关于我们家的花花草草以后有机会再详细介绍吧。)在自己的小阳台里养花,然后回想彦明姐姐的《浮生悠悠》,享受阳光,享受大自然,别有一番情趣和味道。

因人而异

看丘彦明的《浮生悠悠—荷兰田园散记》,原本以为是本清澈的菜圃散文集,读了三分之一才发现一旦混合了她点滴的夫妻生活,文字中就渗出了甜腻的感受。也不是说看不得这样的幸福,只不过有些不能去理解这样的幸福,难怪人家都说“天底下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总要是“一样的”家庭的人才能理解吧就这书来言,装帧倒平平,可是内里的文字的字号大小很能随人意,插图略略草率了些,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印刷的滋故,看起来有些粗糙。但是,你看她温顺柔细的过着一种部分女人向往的日子时,才会懂得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于“男主外,女主内”的定位到底合情理在什么地方。我能够去想象她在其中营造的氛围也能顺带推定她的生活一定如文字中描述的一样,不过当这样的模式其实离我很遥远的时候,我主要关注着的肯定不是她夫妇间的喜悦,而只能是那些一个个新冒出来的植物或者菜蔬。此书可读,不过仍旧要因人而异

浮生悠悠田园梦

读到这本书,完全是因为豆瓣。在别人的书目里看到,无论是名字,内容,还是封面,都很吸引我。于是上卓越,注册,购书,数日之后就读到了,实在便利至极。助长惰性之余,也满足读书欲,甚好甚好。初看到作者名字,容易误会是男士,其实是地道小女子,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点滴生活趣致,让我心向往之,亦不免忆起童年在爷爷家小院子里度过的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那样的生活,现在想来,如果不是因为年纪太小记忆混杂模糊了,真可以依样画葫芦也写出一本我的浮生悠悠来呢。可那些好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读完之后,不禁感慨,作者实在是个幸福的主妇。有疼爱她养活她的好丈夫,暂无小孩在旁烦扰,只一心一意把一片属于自己的小田地拾掇好,结交一些朋友,也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绘画爱好,把两人的日子过的如神仙眷侣般悠闲舒适,也许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方才能写出如此真性情的田园散记罢。书的装祯简朴大方,拿在手里既轻巧又柔软,仿佛专为了供人随时翻看而准备的。内里字体虽然小了些,但页面留白恰到好处,字里行间宽疏有度,阅读起来十分舒服。最棒的是那些出现的恰到好处的素描插画,全部是作者的画作,时而风景,时而静物,大多是文章谈及的各色蔬菜、植物与花卉,偶有荷兰独特的乡间景致,虽为黑白素色线条勾勒,却与田园散记朴拙自然的文风出奇吻合,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当真让人印象深刻,又回味无穷。越读到后面就越不忍心把它读完,仿佛关上这本书也就关上了我童年记忆的大门。读到她和丈夫苦苦守候昙花开放的那一节,我笑了,因为曾经,我和全家人也在爷爷的召唤下,半夜提着电筒守在园子里的昙花旁,苦苦等待花开那一刻。同样也在第二天,喝到了昙花熬的风味独特的粥和汤。菊花、竹子、茶花、吊兰、含笑……这些我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花与草,这些曾经与我朝夕相伴一同成长的花与草,构成了丘彦明在荷兰简单愉快的田园生活,也同样成为了我童年生活的全部意义。如果能再拥有一片园子,我想在上面种满菊花。

早春晚秋之书及其它

夏季的迷惑丰饶是小说的气息,点点清欢是诗歌的声调,所以夏季的情绪适合在小说诗歌里跳跃。冬天的肃杀苍莽是历史的襟怀,片片薄阳是轶事的体温,所以适合在冬天的思考里做一次漫漫的旅行。而联接两端的早春晚秋,就是白天鹅北往南飞的中转站,是“与牛儿闲话旅行,打水清洁粘灰的翅膀,静栖在草地上养精蓄锐”的光阴,然而好时光总是稍纵即逝,所以要抓紧时间多读一些情趣之书,并不断提醒自己美好的生活并不是总在别处。我就是这样理解四季的,也是这样配合四季的。近来抽空重新读《浮生悠悠》,抄下许多笔记,多为花草豆蔬的片段。摘抄时总想起一种与大地亲近的心愿,一种简单健康生活的可能,一种相濡以沫感情的存在。如果没有这些,食谱只是食谱,介绍也只是介绍。如果没有一片“浮生虽短,我心悠悠”的心境,一切也不值得多看。说到种地,马上想到的就是我家邻居,他家一天到晚都非常安静,平时很难和他打个照面。偶尔见到,他也总是一幅清瘦谦和的样子。身在官场,却能门前清净,这样与世无争的平和心态,让我觉得他高深莫测。他家门边攀倚着一棵金银花藤,一年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郁郁葱葱,从我的窗口望出去,像顶绿色的华盖,风起时绿浪朵朵。“柴门荆扉”“大隐于市”这样的字眼就会不自觉的跳出来。他家的院子不像我家这样铺满了碎花岗石,而是留着土地种菜。有一天,我在阳台上收衣服,看见他带着斗笠在锄草,心里就有了种别样羡慕的滋味。马上要求妈妈在废弃的花坛里也种上蔬菜,理由是不久就可以吃上绝对绿色的食品。妈妈反对说,花坛的光照不好,而且也没有时间打理,再说这样小的地能种出多少菜来?!无语,话不投机。我也只能在阳台上看看寄托一下情怀了。现在,人家的半分田里都长出一排排绿绿的小苗了!我邻居家的田地自然是没有办法和“四川唐门夫妇”的农园去比较的。物种不够丰富,色彩不够缤纷,甚至面积也不到人家的十分之一。但是中国寸土寸金的现实却让邻居家其貌不扬的田地多了分陶渊明的气韵。丘彦明在书里写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女人,她的名字叫玮珥,人家都称呼她“鲜花女郎”,那是因为她的田里鲜花比蔬菜多得多。她总是细声细气又略带羞涩的问别人需不需要花苗?丘彦明说她是一个安静温婉的女子,对历史悠远的草花有着特殊的情怀又精通西方药草。她的人和花一样,完全是古典的。容貌装束是古典的清雅,举止言谈是古典的幽静。看到这里,我心里已经赞叹:好一个标准的古典美人啊。她后面说的话更让我惊异了,“五十多岁的玮珥,没有一点妇人之态。”“她不曾结婚,与两只猫住在一幢花园精巧的小房子里。”多么奇特而美丽的存在。在看玮珥的故事的时候,我不自觉的把一个同事的样貌给代替进去了。大概是因为觉得她们在“美”这个字上是共通的。她也叫“玮”,和她的姓氏连接在一起并没有多少引人注目的地方。如果你这样慢慢念“weiwei”,还是充满一种可爱俏皮的感觉。其实不是名字配不上人,而往往是人辜负本来是美好的字词。“芳”“玲”“春”“燕”“红”“丽”“萍”平常的字词单个看也是各有各的美,只是用在人名上,用多了,味道就淡了,颜色就褪了。一个词的复活节就是用在一个对的人身上。玮,是美玉、珍奇的意思。光是字形就带给我一种环佩相击,玉石琤瑽的感觉,好像美人就在这一阵声音之后。她皮肤细腻,脸型稍圆,有一双细而挺的小腿,和我不怎么说话。有一次开会,她就坐在我斜对面,穿着件柠檬黄的衣服,头发八九分干地披着,安静而清纯。我记得洁尘曾经说过美极的女人会给人一种雌性动物的感觉,比如像猫,像豹,像狐狸,而静极而美的女子总是让我联想到小鹿——如果你看见过小鹿在溪边河水的模样,那大概就能体会到我的欣悦。然而这样美丽干净生活的玮珥居然浑身是病,为了不让手指僵硬,她在彦明的鼓励下,开始学画,学了两年也喜欢上了。“她常常来我家看我的新画,也找我去她那儿看她的习作,两人喝着她自己调制掺和的茶,吃着她自己烘烤的小饼,谈着绘画的经验,这时两只猫也静静地蜷伏在沙发椅上,分享着谈话的内容。”文字就是有这样的好处,能把美保存住,并能带给更多的人。我不相信只有在遥远的荷兰乡间才有这样美丽静谧的时光,才能过这样简单而丰满的生活。在我家里肯定也诞生过这样美妙的时刻,在邻居家的田地里也有同等收获的愉悦。这只是需要一颗善感的心和一双能干的手,一个既旁观又亲历的人把它们记录下来。就想这个我以前读到过的女人。“一个在大学里教书的美国女人,在意大利乡下托斯卡纳买下了一座旧房子,亲手在周围的田野种上了橄榄、葡萄和香草。她用一本蓝色的笔记本,在里面记录在此过程中的发现,漫游和日常生活,并在里面塞满了菜单、绘画明信片、诗歌和花园的图样。她写下如何制作桃子酱,油漆旧房子的百叶窗,种植玫瑰,山野的良辰美景,烹饪意大利菜式,以及在早晨一边喝咖啡一边看广场上的农民买西红柿。”以前我认为不管走到哪里都带着自己让行走变得无意义。现在渐渐悟了:离开,是为了回来。行走并不是为了逃避。如果我在仔细看完本书后只能得到“要是能去荷兰过这样的田园日子该有多好啊”的感慨,那我就劝自己趁早停下,如果看书只是给自己凭添一种迷离的幻想,让生活变得模糊,那还不如不看。生活并不在别处,看别人,其实只是为了做自己。晚上,妈妈串门子回来,怀里抱着三个火红的石榴,说是邻居送给我的。妈妈把它们放在桌子上就去干别的事情去了。淡淡的壁灯根本就照不亮整个餐厅,半暗半明中,石榴光洁表皮的幽亮反光凝固了空气,它们就像是从时间里走出来的信使,给我带来“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的宋词消息。就算只是这一点,也是生活对我的奖赏。

不一样的浮生

写得很台湾小女味。表现田园的那些内容当然好。作者租田地,尝试种各种植物,恰好又是学美术的,白描的插图放中间,书当然是好读。但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日子,对于海外的大陆人、台湾人,都是一种奢望与梦想。丘彦明这样的台湾小女人,嫁给一个会挣钱的大陆四川男,据她在后记说宣布:结婚多年,非常不知争吵何事,连红脸都没有过。不过让多少那些在海外挣扎的贫穷留学生羡慕。她提到他们租住的房子是比较贵的,因而申请的人比较少,丈夫的工作是比较好的,所以好房子立刻就租到了。与荷兰的中产阶级“农人”们也相处甚欢,她甚至跟荷兰人一样,对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和北非人看不惯,仿佛已经侪身于“平等”的“全球化”中。这本书一点没有反映在国外生活的艰难,它不会告诉你,荷兰曾是侵略中国的八国之一,在东南亚殖民时的种族主义政策,曾经让不少华侨含慨而终;也不会告诉你,阿姆斯特丹是全世界最繁华的红灯区,也是受跨国黑帮组织控制的最严重的红灯区。更不会告诉你,荷兰也是一个种族歧视和排华非常严重的地方,许多超市都挂出了对华人限售牛奶令。它告诉你的,只是“我”非常喜欢田园和大自然生活,但是如此她的丈夫“郊”如果真的有一块地在四川,她也是不会愿意回四川去当农妇的。这就是当下小资的气派——当“农妇”也要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当。整个作品透露出的是一种三毛似的虚假气,三毛还总是真诚地强调她是在进行文学创作,所言并非全为事实。但《浮生悠悠》可是完全“纪实”的,因此它显得不仅虚假,而且虚伪。相对于这样一本书,我更愿意在网上去查那些真正“真实”的中国人的生活。同样在国外,在新西兰激流岛上的中国诗人顾城夫妇的艰辛,才是真相。为了节省下每一分钱付房屋的贷款,顾城甚至当着舒婷的面坐在商店的地上,只为了让妻子谢桦省下给儿子买礼物的一美元,最后激流岛上的凶杀也直接与经济上的困顿、中国人在海外艰难的处境相关。这才是真实的“浮生”。而《浮生悠悠》的确悠悠,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显得那么虚假。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田园梦

彦明的这本书,是第二次看了。上一次看完后,我给它打了四颗星,一年后的今天,我给它五颗星。最近在整理自己的藏书,喜欢的放一边,不喜欢的处理掉。喜欢的又分非常喜欢,喜欢,一般三类。书很多很杂,分类也让我头疼。整理累了,就随手拿起一本,坐在满地的书籍里打开来看。《浮生悠悠》这本书,原本已放在“喜欢”这一类里,和《讨山记》放在了一起。随手拿起的这本,是《讨山记》,翻过几页后,我将它从“喜欢”这一类里拿出来,放进了“一般”的箱子。然后又顺手拿起《浮生悠悠》,翻了几页居然就放不下了。一年前就看过的这本书,内容还很清晰,却并不影响我再次阅读的兴致,就这样,坐在狼籍的书堆里,用同一个姿势坐着看完了它,然后决定把它放入“非常喜欢”这一类里。很难说清楚喜欢它的原因。相信有很多人心里都有一个关于田园的梦想,那是人们对于尔虞我诈社会的厌倦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但是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远离尘嚣归隐田园,始终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梦想,甚至是奢望。只有少数幸运的人,才能够真正亲近自然,与植物相亲相爱。无疑,彦明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人。我也见过一些衣食无忧,不必为生计与责任劳苦奔波,并且拥有自己田园的人,与他们接触过,看过他们写下的文字,然而,他们大多都缺乏一种真正的淡然,无法做到真正的超脱。因为他们心中仍有欲望,总在不经意间流露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言语之间总在向他人炫耀。他们会花巨资买下名贵的植物,种在自己的园林里,然后又为因为它一些愚蠢的理由(例如破坏了风水)毫不怜惜地将它砍掉,这样的人,其实比整日为了生计忙碌奔波的人更可怜。很喜欢彦明文字的简洁与淡然,字如其人。相信她是真正喜欢她的田园生活,也相信她与园中的每一棵植株之间,都已结下深厚的情谊。多么爱看这样的文字,如清泉洗涤心灵,如果我永远不可能拥有彦明这样的生活,起码我该庆幸,我还有这样清新的文字可以阅读。


 浮生悠悠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