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出版日期:2014-3
ISBN:9787509756480
作者:杨红
页数:223页

作者简介



一项流传千年的传统技艺怎样得到保存和展示?一种曾经盛行但今天逐渐消失的习俗怎样得到完整的记录和再现?与物质文化遗产仅仅以物理形式保存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运用更丰富的手段。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提供了实现非遗保护和展示的无限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字化保护和保存的重要性已然得到了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非遗数字化保护对当前我国非遗保护现状来说,尤为迫切。2005~2009年的全国第一次非遗普查留下了以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多种手段记录下来的数量惊人的非遗档案资源,收集了一大批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珍贵实物和资料。据统计,这次普查走访民间艺人86万人次,收集珍贵实物和资料26万多件,普查的文字记录量达8.9亿字,录音记录7.2万小时,录像记录13万小时,拍摄图片408万张,全国非遗资源总量达56万项。如果这些珍贵档案不能及时得到数字化保存,将会使普查失去意义,保护工作也将失去重要依据和基础。通过数字化手段记录一个国家或地区非遗资源的全貌,已然成为科学、高效实现遗产保护与保存的重要途径,而且随着非遗研究和保护工作的深入,非遗数字资源的基础性资料库价值将不断升级,可以说,非遗数字资源将愈来愈被公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管理、共享及教育传播功能发挥的最为科学、可靠的基础。
但是,非遗数字化保护及数据库建设,在国内,无论是研究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处于起步期。国外对此的专项研究也较少。面对信息技术在社会、学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无论从数字化存档的重要意义的角度,还是从非遗保护重要路径的角度,这一研究对象都是充满现实意义,值得迅速投入研究的。杨红博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一书,系统研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基础领域的关键问题,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全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情况,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库。”目前,全国统一的非遗数据库还没有形成,虽然各地已经开始自行设计和实践,但由于数字化保护的分类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势必将造成未来各地数据库难以融合。因此,尽快建立非遗数字化分类和技术的国家标准,是当前非遗数字化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非遗数字化领域的核心问题,包括非遗数字资源核心元数据亟待统一、符合数字资源管理需求的非遗项目分类体系亟须进一步论证、非遗数字化保护的标准体系有待建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一书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实践成果,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解决方案。
该书通过引入国内外相邻相关领域成熟理论与做法,提出了非遗数字资源的核心元数据元素集方案,建立了非遗项目分类编码体系,对非遗数字化保护及数据库建设的整个标准体系进行理论层面的梳理,确定了非遗数据库标准化工作的具体内容,并通过引入美国等国数字化保存标准研究中资源格式、技术规范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为国内非遗数字资源标准化具体文本的研究提供了务实的启发。这些研究对当前我国非遗保护的数字化保存、展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非遗保护的实践和深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我国已经成为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和广大民众有法可依、自觉保护的重大文化事业。但是,就其实施科学保护的特质而言,它同时也已经成为一门科学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所以不仅需要前期大量的基础理论研究,而且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应用实践的发展,我们也期待更多具有综合性、应用性研究成果的出现。为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的出版,应该充分肯定这是我国非遗科学数字化保护进程中具有开创意义的令人惊喜的成果。
是为序。

乌丙安
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
国际民俗学家协会(F.F.)全权会员
2014年1月


前  言

凝结着人类智慧与创造的文化遗产,承担着记录人类文明进程、展示多元文化记忆的重大使命。这些文化遗产既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在当代,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变迁的不断加速,文化遗产的消亡也不断加剧。当我们因这种文化的消亡而诟病于引起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时,也应该看到,在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变迁的同时,科学技术还具有抢救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功用。这种功用的其中一种实践形式,就是利用数据库等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保存。作为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一个领域,数据库技术早已成为存储、管理和维护各领域信息资源的主要手段,而且,数据库往往就是信息资源系统的核心部分和基础。
这里所说的非遗数字化研究,主要针对当前在我国非遗数字化保护及数据库建设中遇到的几个核心难题展开理论与应用研究,包括:非遗数字资源核心元数据亟待统一、符合数字资源管理需求的非遗项目分类体系亟须进一步论证、非遗数字化保护的标准体系有待建立等。
本书旨在通过引入国内外相邻相关领域成熟理论与做法,将非遗保护与保存、非遗数据描述和管理的双向需求相结合,将非遗传承和保护的规律转化为非遗数字资源著录和采集的原则,转化为非遗数据库概念架构、语义架构以及全流程标准规范控制的理念依据。
其一,提出了非遗数字资源的核心元数据元素集方案,即在复用都柏林核心元数据元素集的基础上,赋予各元素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特征相匹配的元素注释,并适当增加元素语义修饰词,以期达到兼容性与适用性最大化的目的。
其二,建立了非遗项目分类编码体系,即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为传统表演艺术,传统工艺美术,传统生产、生活知识与技能,传统节庆与仪式4个一级类别,并在一级类别之下建立了二级类别的“双层四分法”。
其三,对非遗数字化保护及数据库建设的整个标准体系进行理论层面的梳理,确定了非遗数据库标准化工作的具体内容,并通过引入美国等国数字化保存标准研究中资源格式、技术规范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为国内非遗数字资源标准化具体文本的研究提供了务实的启发。
近年来,大数据时代所引发的变革不断迫近,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可获取的巨大潜在价值不断在各个领域被认识与发掘,已然开启了一个又一个全新的视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深度运用,特别是基于数据库的非遗数字化保护时代将很快到来!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 论/1
一 非遗数据库的基本概念/1
二 非遗数据库的作用和意义/6
三 非遗数据库相关理论综述/9
四 国内非遗数据库现状调查/17
五 国内外文献综述/28
六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48
第二章 非遗数据库基本框架研究/52
一 非遗数字资源基本理论/52
二 非遗数字资源整合方式/59
三 非遗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61
四 非遗数据库与新理念新技术75
第三章 非遗数据库关键问题之一——分类体系研究/81
一 非遗现有分类体系对比研究/82
二 非遗项目与现有分类体系之间存在的主要矛盾/90
三 提出适于非遗数字化保护和非遗数据库设计的分类体系/99
第四章 非遗数据库关键问题之二——核心元数据研究/110
一 非遗数字资源核心元数据编制原则/111
二 非遗数字资源核心元数据编制依据/112
三 非遗数据库核心元数据的设计/116
四 在核心元数据基础上建立元数据体系的构想/128
第五章 非遗数据库关键问题之三——标准体系研究/132
一 非遗数字化标准体系的含义与重要性/132
二 非遗数字化标准体系涉及的主要内容与总体设计/133
三 非遗数字化标准体系的制定原则/135
四 非遗数字化标准体系的内容/136
附 录/146
附1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基本情况调查表/146
附2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互联网上线情况调查/147
附3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基本情况调查表回收统计表/149
附4 关键词中外文对照检索表/152
附5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属包含要素对照表(采集版)/154
附6 美国民俗中心田野调查项目计划/159
附7 内容分类与数字化对象指南(分类详表)/164
附8 美国联邦政府相关机构已经发布的数字化指南文件列表/166
研究参考/168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展情况与主要问题综述/168
这里有空白要填补/175
《非遗法》让非遗档案责无旁贷/177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法律政策背景研究/180
档案部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186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衔接的几个问题/194
“非遗”保护需加强科学归档意识/207
档案资源与城市记忆的相关性研究/213
主要参考文献/220
后 记/222

内容概要

杨红,女,1983年出生于浙江。先后于2005、2007和2013年在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广播电视新闻学)和博士学位(艺术学理论)。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较早开始非遗数字化保存与保护研究,是国家文化部文化科技创新项目“非遗数据库构建分类和信息资源元数据研究”主要负责人。近年来发表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档管理、数据库研究论文十余篇。论文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档的法律政策背景研究》《档案部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档案部门建设非遗数据库的方式与方法》《“农村档案资源共享工程”的传播渠道和共建途径》《档案资源与城市记忆的相关性研究》《“非遗”保护需加强科学归档意识》《大众需求:媒体宣传档案的突破口》《俯身播种:让学术接地气入人心》等。
近年来发表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档管理、数据库研究论文十余篇。论文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档的法律政策背景研究》《档案部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档案部门建设非遗数据库的方式与方法》《“农村档案资源共享工程”的传播渠道和共建途径》《档案资源与城市记忆的相关性研究》《“非遗”保护需加强科学归档意识》《大众需求:媒体宣传档案的突破口》《俯身播种:让学术接地气入人心》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非遗保护与保存的重要途径数字化。本书通过引入美国等国数字化保存标准研究中资源格式、技术规范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为国内非遗数字资源标准化具体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务实的启发。这些研究对当前我国非遗保护的数字化保存、展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非遗保护的实践和深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