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选择,有尊严地死去

出版日期:2015-3
ISBN:9787552002417
作者:[法] 玛丽•德卢拜
页数:250页

作者简介

玛丽是位事业有成的记者, 56岁时被发现大脑内长了6个恶性肿瘤,已无法挽救。面对家人和社会的阻拦,玛丽毅然作出充满争议的决定:去比利时完成“合法安乐死”,并且决定记录下了自己生命里最后6个月的每一步,直至在医师的帮助下死去。本书让我们可以潜入癌症病人痛苦的深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玛丽的勇气,见证她安乐死前的复杂心路历程。本书甫一出版即引发轩然大波!深深地震撼了读者。
如果死亡于我们是生命尊严的表达和延续,那么,死亡面前的我们一定会淡定、从容和优雅,我们也会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事件和每一个人。
——复旦大学 生命伦理学 朱伟副教授
死,是无可回避的终点,然而在死亡的过程中,身体过程与心智过程并非同频同步。在现代社会中,当死亡被彻底剥除了集体或公共性的情境与意义,它所带来的恐惧与痛苦就完全由个体承担,并在感性体验与理性省察中益显鲜明与深重;而医学的进展尤其是医技的发达,则使得这份恐惧与痛苦转化成更为多样而漫长的身体与心智体验。因此,死亡不再是一个猝不及防的事件,而是一项需要治理的长期的个人事务:我们需要认知我们自己独一无二的死亡内涵、寻求有尊严的死亡姿态,建构不那么无聊乏味的死亡意义……这本书告诉我们,怎样为死亡而活着。
——华师大 文化人类学 陈赟博士
作者玛丽•德卢拜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之后,选择有尊严地死去。她从安乐死未被合法化的祖国法国去到了比利时,选择了由比利时医生实施安乐死。作者有一段话让我永不能忘:“我们会再见的,我坚信。这才是我的希望,而不是那些不得不做的治疗。只有希望能化解我的恐惧。面对虚无的恐惧,面对身体深陷寒夜的恐惧。我们所有人都会再见的。我知道。”这是她敢于去死的那份信仰。
——作家 张慈

书籍目录

序 言 /1
童话变成噩梦 /3
不归之旅 /11
转 向 /17
被质疑的安乐死 /23
拒绝受苦 /31
对无望的抢救与化疗说“不” /41
写 作 /49
我不是实验室里的动物 /51
您肺里有一块阴影 /59
创伤与毒品 /67
最后一次无忧无虑的聚会 /81
回到原点 /87
避走比利时 /91
目 录 Contents
我的安乐死申请 /97
人人自有奇迹 /101
我最后的夙愿 /105
巴黎- 布鲁塞尔……布鲁塞尔- 巴黎 /109
我大声歌唱 /117
艰难的时刻 /123
病情加重 /129
我替自己挖好坟墓 /135
你们还会爱我吗? /143
周三,10 月19 日 /149
附 录/159
§ 关于尊严死
§ 关于安乐死
§ 相关新闻报道

内容概要

作者:
玛丽•德卢拜(Marie Deroubaix),法国人,记者、设计师、媒体撰稿人,2011年患癌症并接受安乐死。本书是她出版的处女作,同时也是遗作,社会影响巨大,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译者:
孙敏,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为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讲师;
张怡,北京大学法语系在读博士。


 我选择,有尊严地死去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人要活得有尊严,今天已经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温总都说过这样的话。现在,更加进一步的是:人,死也要死得有尊严。这个问题,甚至比活得有左右还更重要。但似乎意识到这一点的人还不多。读这本书,可以引发你对此的思考。
  •     很早就听说过“安乐死”这个词,那时候年轻的我还不懂得这一词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只是一堂课里面的一个知识点,到了今天其实已经慢慢淡忘了。《我选择,有尊严地死去》再次让哈姆雷特的老命题“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问题”涌入了我的脑海,这次要思考的是“安乐死”到底是否应该被允许,人是否有权利去选择自己的死亡。作者玛丽•德卢拜是一名事业有成的记者,有爱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但在她56时被发现大脑内长了6个恶性肿瘤,这一癌症诊断结果让她觉得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于是面对积极救治还是从容的走完自己的余生,她遵循自己的意志毅然选择了“安乐死”。为此她离开不允许安乐死的法国,通过各种途径去到比利时完成了“合法安乐死”。她用自己生命中最后的六个月时间,完成了这本书,记录了她从被确诊为脑癌到死亡的过程。玛丽希望有一天法律能够允许人们选择死亡的方式,让更多人可以带着尊严去死。这是一本很短小的书,小小的一册拿在手里是很舒服的感觉,可以让人简单的放在手边随时拿来读一读,然后就是陷入深深的思考。作者在患病后的六个月从最初的那以置信到决定选择有尊严的死去,文字不多,却真实的记录了一个人在选择“安乐死”之后真实的经历。同时全书后面附录部分详细讲解了“安乐死”“尊严死”的由来、现状以及设计到的法律、伦理、道德等问题。让我们看到作者的选择之后,也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看完全本书,我除了应该思考是否应该允许人们自主的选择“安乐死”“尊严死”外,不论生还是死,这都不是一个人单方面的问题,更应该看到的是它涉及到多方面社会问题。对于医疗。玛丽在书中提到“癌症会给医药企业带来丰厚的收益。”所有有时候医院在劝病人化疗的同时,金钱这一因素无可避免。然而如果我们的医疗可以更人性化、以治病救人、服务至上为标准,我们是否可以找到一个更合适的方式来延续生命?对于伦理道德。在我国书中提到了孝道。在我看来这是影响“安乐死合法化”在中国能否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书中也针对这一问题,讲述了到底怎样做才算真正的孝。其实说到“安乐死”如果是本人我想大部分人也许会认同,但对于亲人,谁也不想放弃,不论是出于感情还是孝道,都希望亲人能有最长久的陪伴。于是人是否能选择安乐死,亲人的意愿有时更加重要。对于法律。书中也有提到“首先,在现有法律条件下,安乐死可能引致‘故意杀人’。”“其次,安乐死如果以法律形式确认下来,可能会被一些人利用,用以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而在玛丽自身经历中,不难看出,严谨的法律,才能确保病人的意愿得到最彻底的执行。活着比死亡更需要勇气,因为我们可以选择从容的面对死亡,却需要极大的勇气耗尽心力去努力生存。死亡不是一个人的事,但在我们努力活了那么久之后,轻松一点,自私一点,自主的决定生命的终结,可以吗?
  •     比利时是玛丽的橄榄树生长的故乡,似乎只有在那里,她才能寻求到信仰带来的安宁和欣慰。当所有的一切都准备就绪的时候,她上路了,带着微笑,逃离了痛苦不堪的世界,去到一个没有人知晓的领域,至少,知道的人,从来都没有离开那里回到这里,告知他们的情况。《我选择,有尊严地死去》是曾经的记者在自己人生最后的时光中写下的对于自己生命最后的思索和记录。当她被检查出肺部有一块阴影的时候,她接受了治疗,并且从中康复,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她发现自己的肿瘤出现在自己的脑部位置,并且一下子出现了多达6个的恶性肿瘤。医生劝说她接受治疗,家人也多少希望她能够保守治疗而得到更多的活着的时光。在面对病房中的医生和护士,还有曾经接受过治疗的朋友的状况,她选择了有尊严地死去,计划去比利时安然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她的死亡是私人的,至少在我看来是如此的。但是因为她的死去影响了对安乐死的讨论和立法,那就已经超越了她本身。我不是在推崇人们用死亡来影响社会或者其他。比利时官方也是担心一个人的死亡会影响到整个安乐死的体系的改变,因此在作者死之前并不被允许做一些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事情,否则将会不被通过她的申请。安乐死就如同一个敏感雷区,即便已经标示了“地雷已经扫清”的标语,依然不能够被安然无恙地经过。安乐死于中国同样也是一个雷区,不少人对其中的知识甚至缺少基本的认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我选择,有尊严地死去》一书中,用了较大的篇幅来科普了安乐死的知识,在我们这个对鬼神有着莫名情感的国度,我们似乎什么都不信仰,又似乎什么都有点敬畏,对于安乐死的存在,依然存在着较大的争论。书中的附录举例1986年我国的首例安乐死案件,其中医生蒲连升因为按照患者儿女的要求实施了安乐而被以涉嫌“故意杀人罪”逮捕。即便案件最后宣布医生的无罪,但并没有将安乐死赋予法律的合法地位。近年来,依然有不少人为安乐死的合法化付之努力,但是诸如传统观念(孝道等),多方利益冲突(医患之间,患者与家属之间等等)的关系,依然并没有让安乐死在法律地位上得到肯定。安乐死虽然不是什么新的观念,并且在诸如比利时等国获得了合法的地位。在我看来,安乐死算不上是一种进步,也算不上是一种退步,它是一种让如同玛丽一般,不想对病痛再做无谓挣扎忍受而获得摆脱的方式。对死亡的信仰,有些时候需要一种朝圣的路径,而玛丽找到了她的朝圣之路,而有些人,则依然还在死亡边缘苦苦挣扎。有些时候,死亡是苦难的,记录死亡也是痛楚的,给一种方式让“信徒”选择,或者将会是更好的方式,更人性的回归。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可以选择,还是一件好事吧?
  •     话题很重要,一本书也许能够引起更多人的注意,但是,从书的本身来说,并不能令人满意
  •     推荐大家都来关心死亡这个话题
  •     既然避免不了死亡,我选择有尊严的逝去~ 一个癌症患者对于疾病不幸,死后各项事宜安排的真实经历。对于安乐死、尊严死的思考
  •     回想父亲去世前的痛苦 真心期望安乐死在国内实行 读此书才了解到邓颖超先生早就有关注安乐死 感恩
  •     我们都要死去,可是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去死,死亡本身就是为了缩短慢性痛苦的残忍进程,不管怎么说,现代医疗为了钱,太不重视人的尊严了,这本书很好反映出了这一切,尤其是这么一个优秀的人,最后选择安乐死,本身就是对医疗救人使命缺失的强烈反抗和控诉!
  •     我会选择安乐死
  •     生命这件小事
  •     所谓的人性,遏制了人们结束自己生命的权利。死亡,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 爱,抵过一切
  •     当前路无多。是选择深陷泥潭,在挣扎中死去。还是选一处高涯一跃而下。当然后者更需要勇气。
  •     “死”一直是中国人忌讳的话题,但忌讳背后藏着好奇的探究……一开始我被这个书名吸引:谁不想死的尊严而体面呢,国人红白喜事一样的高规格不正是要给逝者尊严和体面吗?但人在生时,自己选择尊严死去,那是个什么样的概念,我很是好奇。读完全书,我被作者的精神感动,对于人生也有新的领悟,死本就是人生的必然一站,既然他终将到来,那就让我们坦然面对吧。最后要提一下书后的附录和封面。附录翔实生动,对尊严死、安乐死等做了很好的解释和介绍,让人增长见识,封面用艺术纸作出斑驳墙上挂作者遗像的效果,很契合书的感觉。确实是本很值得一读的书。
  •     开头哭瞎,外婆也是脑瘤,从确诊到去世一共挣扎了八年……眼睁睁看着亲人受折磨,却无能为力〒_〒
  •     内容其实就是平铺直叙,但能体会到浓浓的诚意。在飞机上读完的,再看向窗外的云,想着是否能看到玛丽。结尾注射进最后一管针水让人眼角泛泪,结尾的附注更触动到我。
  •     一部详细的临终个人史,需要极大的勇气与理性。
  •     我们不能选择怎样出生,可我们可以决定怎么死去
  •     死亡像一面镜子
  •     很早就想过这个问题,如果有一天自己无法自理,甚至只能人工的活着话,那不如死去,我无法选择自己的来到,但至少我能选择有尊严的死去
  •     全书的核心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说明、或者说是想要推动这件事的进展,但正文给人感觉很“水”,全书很快翻过。结局处不是眼角没有酸楚,但触动人的不是文字,是文字中透露出的真实感情。
  •     任何一种事件,时间拖得太久,就容易失去美好。阅读是,死亡时间是。
  •     第一次对自己的死有了些许思考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