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艺术》章节试读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3
ISBN:9787801950413
作者:《博览群书》杂志
页数:379页

《读书的艺术》的笔记-第1页

大概这本书把世上所有的有关阅读的方法、经验、趣味、境界都包括了吧,这么多大师给读者带来了许多知识。
从读书的方法来说,不能闷头读,要有选择的精读、泛读、翻阅,对于一些书要重复读,放在手边经常翻。另外,读书的时候要有所标注,写写眉批,写写读书报告,好脑筋不如烂笔头嘛,要有时间思索,不思考就等于白读,毫无长进。
从读书的经验来说,广泛的读书促进品格的养成。不过,若把言情小说当鸦片一样痛吸,那就成为慢性自杀了。另外,读书

《读书的艺术》的笔记-第一部分:读书的方法 - 第一部分:读书的方法

读完第一部分,想想还是不急着进行下去的好,理一理。
以后要写一写东西就在这里吧。感觉很好,只要有网络的时候就能写,就能看到以往自己的东西。写在书上时间长了会忘记。
多一些有目的的读书。说不上来之前的阅读有没有目的,应该是没有。因为大约记得每次买书都是很冲动的,看到一本书评价很高或者在书店闲逛被某书封面所吸引...现在就是个不错的开始,姑父推荐了高德拉特的书,为了了解公司要上的ERP而读的《仍然不足够》,发现对TOC还挺好奇的,又加入《目标》到list。恩,还有就是试着读读推理小说,练习下举一反三的能力,自认为很欠缺的。
读书要有计划。我想就是在明确目的的前提下,找来相关读物,利用闲暇时间多读吧。不是多核处理器,还是一次只进行一本吧。
好书还是要多看几遍的。这个道理我知道的时间其实挺短的,而且之前都用在学校的学习上了。
在书上写写划划,有助于自己下次再读时引起注意,同时也看看多读一遍与当初的感想是否有差异,应该是个蛮有趣的事情。

《读书的艺术》的笔记-第1页


《读书的艺术》的笔记-叔本华 - 叔本华

  "温习乃研究之母",任何重要的书都应该立即再读一遍。一方面因为再次阅读能使你更清楚地了解书中发生的各种事情之间的联系,知其结尾,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开端;另一方面,第二次阅读时你会有不同的心情,得到不同的印象,就像在不同的照明中观察同一件东西。

《读书的艺术》的笔记-第60页

朱光潜的推荐读书!Good

《读书的艺术》的笔记-读书——胡适 - 读书——胡适

关于读书的问题,内容很广,而这篇的重点在于读书的方法。首先读书要精,其次读书要博。
读书要精,旨在提高效率,加深理解程度,很多时候看帖子、看电影和看书都做不到精的程度。很多时候,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办法判断哪些是精,哪些不是。虽然有很多分析阅读方法的书或文章中说,可以根据标题还有摘要来判别,然而实际中操作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大多时候无法判断主题。另外现在各方面书籍都数目庞大,如何从糟粕中寻找到其中的精华,而且经典的书籍并不是适合每一个人,选择适合自己的精华来读就难上加难了。
胡适先生从语言学家的角度,对精读英文和国学过程的阅读详述了读书方法,其中说到的关于读书过程中对文字内容进行语法分析,看到提过几次,但是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需要这样麻烦地读,对于学习英文和国语的书这样子读是必然的,工具书和休闲书就完全没有必要了。这里尤其要提到英语阅读,长久以来英语水平没什么大进展问题就出在这里,上次试着剖析句子结构的时候,竟然发现英语语法忘得已经差不多了,看来还是基础差。
句子剖析的前提是能完全读懂,这就要求在读的过程中能够熟练掌握每个词的意思,尤其是一词多义的情况,勤翻工具书。正因为一词多义,加上汉字结构繁杂,也就导致了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过程异常艰难,不过也有很多学的很好的。
在精读部分,胡适先生提到了一个作家,在对一本书进行标注的过程中,很薄的一本书竟然用了半年时间,在这半年时间中,他将书中提到的每一句话都找到出处,并进行详细的标注。本来简简单单的工作,在精读原书的过程中,将收获放大了很多倍,自然时间也多花费了很多倍。
精读的书只能拓展一方面的知识,而对于读书时间有限的人来讲,这样自然就缺少了很多读书的乐趣。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书籍,才能获得全面的知识,对于《墨子》《论语》中不同领域的知识,只有广泛涉猎的读者才能够明白,“大其心使开阔,譬如九层之台须大做脚始得”,专注与自己领域的知识固然能够有所建树,然而博览群书才能拓展视野,不过其中博览并非只博不精。博与精的讨论就像硬币的两面,几乎所有涉及到读书的话题都会有他们的出现,怎样对待就看个人了。
文末胡适先生给出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数目,其中从四书五经到佛学典籍,还有四大名著、宋词元曲,一定要在有孩子之前抽空读完,然后讲给小孩听,不乏为一个很好的国学教材。

《读书的艺术》的笔记-第23页

迅爷 v51811-1936???????????????????????????????

《读书的艺术》的笔记-鲁迅-读书的方法 - 鲁迅-读书的方法

开篇鲁迅引用思想家威尔斯的话语,将浪费、无智讲作“人类的殃祸”,尤其是浪费,各种浪费之中最为严重的自然是精神的浪费,相比之下金钱的浪费微不足道。
读书对人们来说虽然是好事情,但总有意外变作浪费的,因为读的书有时候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怎么选书来读,怎样去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中学时代,课外读读宋词,看看文摘、小小说之类的阅读。对于那个年纪的我来说,丰富的阅读提供了消遣,也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和技巧。
然而进入大学后,松散的日子加上工科烦人的课程,而且没有了阅读和写作的需求。读的书就有了目的性,这段读的比较多的是ps、cad之类学软件的书,大部分都是粗略浏览而已,学会了这些也算没有浪费吧。
再后来困惑了,开始去选了些想了解的东西,于是开始读心理学和哲学,也就有了后来想去考心理学研究生的想法,虽然喜欢这些东西,但考虑到现实后来也就放弃了。这期间读了弗洛伊德,看了罗素,还有一些贴近生活的,然而仅限于浅尝辄止,留下的很有限。但是这些阅读对我来说确是最重要的,每当心情不好的时候,读读这些东西能帮我从中解脱出来。
一直以来读书的方法都有些不妥,没有笔记、没有摘录,所以看到别人写的读书笔记什么的,都会有些许挫败感,直到现在才想来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之前是浪费了很多读书,但是以后要读的书还很多,总会是有用处的。
忘了说之前大学到现在,一直有努力去读英文的东西,一方面对于英文总想学好,另一方面看到英文的书总想去读读看,这期间也是方法的问题,效率一直不高。
回归正题,在二中鲁迅提出了关键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地读书呢?",接下来先将“读书”定于为想从书籍中得到启发而进行的读书,而非消遣休闲的读书。四中对于拼命乱读书的描述很实际,记得中学时期总有读小说读到什么都不管不顾的故事,还好父母对于读小说看得很紧,也就没有沉迷进去,现在想来小说固然是有趣,然而从书中得到的,更多的还是打发时间吧。于是有了读书全无益处的结论,不过更关键的是看读的什么书,还有就是怎样去读了,小说读的好也能作出奇妙的文章,记得之前有一次模考出了一篇满分作文,其作者就是迷恋小说的。
接下来鲁迅将读书的方法归为四类,1画线,多种颜色结合;2摘抄重点;3重读;4了解结构后,自行想象。
对于不同的书籍,各种方法有自己的适用之地,比如读经典著作就要摘抄、重读、画线结合,读名言集锦之类的时候自然要摘抄,读小说要了解结构自行想象。
但是优秀的习惯面前普通人总是懒的,懒的摘抄,懒得重读,或许就是读书效率低的原因吧。
前一阵子总在豆瓣上看些星座的帖子,没过多久竟然烂熟于心了,细想来这也算是读书吧,而且读的过程中用了重读、了解结构自行想象的方法。而现在读书加笔记的读书方法也加进来了摘抄和重读,好的习惯重在坚持。
最后鲁迅先生对随便读书给出了正反面的看法,认为好的说能拓宽思路,反对者认为这会使思想涣散。虽然还不能够体会其中的内涵,但是用对的方法读自己喜欢的书,然后将读到的东西整理归类,需要的时候能拿出来用就够了。

《读书的艺术》的笔记-

编者的话

《读书的艺术》的笔记-第140页 - 我不读书的经验---孙福熙

中国的电影太受美国影响的缘故,游戏的性质太多了,学术的意味太少了。

《读书的艺术》的笔记-第1页

《博览群书》杂志社汇编了古今中外众多名家的读书方法,倒是很有趣的。尤其是大师们自己也一直在看他们心目中的大师是如何阅读的。看来阅读这事,是很具个性化的。书中郭沫若的读书法是咱较为接近的。
1、125,郭沫若读书法:(1)直本探源不受前人的约束;(2)搜罗一切资料尽可能使无遗憾;(3)对于资料毫无容情、毫不惜力地加以清算,必须彻底,绝不放松。
对于第(2)点,我自己的想法是看某类别中不同版本的书籍,就便如同不同的专家学者开头脑风暴大会,会有一览众山小般的收获。而且尤其要多看西方人的著作,因为东西方文化思维的差异,从西方人的角度看我们司空见惯的事情,多半有新意,比较容易入门。往俗了说,看译著,便如同出了趟国,当然是很值得了。

《读书的艺术》的笔记-朱光潜:谈读书 - 朱光潜:谈读书

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累赘,可以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它至少有两大流弊。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透,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现在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许多浮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失方向。……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
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但是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由预定计划与系统。对于他,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有些有趣的书他须得牺牲,也有些初看很干燥的书他必须咬定牙关去硬啃,啃久了他自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
读书必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或是科目,或是问题。
精读要分层次:举看小说为例,第一次但求故事结构,第二次但注意人物描写,第三次但求人物与故事的穿插,以至于对话、辞藻、社会背景、人生态度等等都可以逐次研求。
读书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统组织。比如看史书,假定注意的中心是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则全书中所有关于这问题的史实都被这个中心联系起来,自成一个系统。以后读其他书籍如经子专集之类,自然也常遇着关于政教关系的事实与理论,它们也自然归到从前看史书时所形成的那个系统了。

《读书的艺术》的笔记-第86页 - 读书的习惯---钱歌川

钱歌川 先生在这篇文章中提到的有些现象,时隔100年,还是现实。
懒学生还有一首解嘲的打油诗: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很好眠,秋多蚊虫冬多雪,一心收拾到明年。阔公子有了明窗净几,有有的是清闲,但还是不能读书,因为他没有那种心情;穷小子终日忙于作工糊口,也没有时间读书。军人忙于打仗,商人忙于赚钱,政客忙于酬应,男子忙于做事,女子忙于说话,少年忙于享乐,老人忙于怀旧,甚至闲人也忙于逛街,或坐茶馆,或凑热闹,似乎谁都不能读书。其实,他们并不是不能读书,而只是不去读书罢了。英国人利用废时读书,不仅在有规律的电车上,即在饭馆菜馆中亦莫不为然。至于在休假日,夫妇越好同出游玩,丈夫至多取一根手杖就可以出门了,太太则不免要去戴顶帽子。可是每当那丈夫在楼下等着太太去戴帽子的时候,他照例翻开一本书来读,等他太太把帽子戴好姗姗地走下楼来,他手中的书,也起码读完两章了。中国的丈夫去不晓得这样做,所以在楼下不仅独自等得心焦,而他太太一再地被他催促,也就捞不耐烦了,常常把一个快乐的计划,弄得成不欢的结果。 --〉现在还是这样的!!!钱先生的这个方法真的应该普及阿~~

《读书的艺术》的笔记-第1页

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

《读书的艺术》的笔记-夏丏尊-阅读什么和怎样阅读 - 夏丏尊-阅读什么和怎样阅读

作者夏丏(mian)尊是上世纪出著名的文学家和语言学家,曾留学日本。
这篇文章是广播节目的讲演稿,听众群是中学生。
正题之前,作者先说作文提供知识的工具书总有一天会被消灭。正如作者所讲,书本的存在历史相比人类太简短了,书本出现之前人类就有了知识,有了书本人类的知识增长加速,进步加快了而已,这个过程可以说是文字才能做到的。而之后的电影、广告、广播、电视也都是书的另一种形态,包括互联网的出现在内,书带来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许书会被消灭,但知识总会需要一个载体,所以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讲演的第一个题目是“阅读什么”,将书分为三类,然后就三类各自介绍“怎样阅读”。
一是专业相关的,也是需要重点阅读的书,关乎自己职务的,对于学生就是教科书,然而真正做到读好这类书的人很少。大学阶段的教科书因为专业性太强,读起来没什么趣味就一直没有好好学,以至于后来影响很多。现在对这类书籍还是没有太大兴趣,需要努力啊。
这类书读的过程中,科学的书侧重阅,语言文字的侧重读。作为语言学家的作者中重点讲了语言文字书籍的阅读,不仅要理解内容,还有学习结构、句式、描写方法等,而英文的学习形式上多用力,阅和读同样重要。学英语很久,读英文的过程从来都仅限于理解内容,看来这才是英语没学好的症结所在。
二是参考书,即专业书籍相关的书,跟研究的题目相关的书,作者有讲到“对于第一种职务的书籍阅读的马马虎虎的人,根本没有阅读参考书的必要”。对我来说,目前的参考书应该就是各类文献还有相关的热力学书了,不过还是应该先看懂教材里面的东西吧。
对于参考书的阅读,没什么经验,因为教材都看不好。不过对于读参考书过程中,从题目入手,一环接一环的查相关的资料很熟悉,经常查资料查着查着就忘记了最初的主题,而被其他的东西所吸引,有待改进。
在读参考书的过程,作者要求先认定参考范围,防止上述分心的情况发生。其二要留意书籍的性质和内容大略,从而在读的过程提高效率,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关于书的性质,直接决定了读书的速度和阅读重点,以前读的过程都没有很注意,还有确定参考书的范围也是相当重要。
第三类是关于趣味修养的书,这类书是学校功课之外的,取决于个人爱好。对我来说音乐、心理学、哲学的书籍应该算这一类。
读第三类书有时段性,会随着时间改变而改变,阅读的重点也就从理解内容过度到休闲和陶冶情操。同一时期太多读不过来,反倒都读不好,选定几种要好好读,有闲暇就读,一直读到厌倦。这类书的读重要的是精,而且要尽量利用参考书,这样读的过程深入的理解能带来更多满足感,从而增加阅读的动力。
文中作者提到日本的一位叫坪内逍遥的文学家,读了五十多年的莎士比亚剧本,其毅力令人敬佩,不过对于文学家来讲,莎士比亚剧本应该算做第一、第二类书籍吧。不过选一本自己喜欢的、对的书,有空就读还是蛮惬意的,期待寻找到这样一本书。
文末作者就国语科的阅读范围进行了剖析,讲了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精读和略读的区别,虽然之前在读英文的时候有分开精读和略读,但是并没有用的很多,浪费了很多时间在阅读过程中。而且后来有接触到,类似影音阅读法之类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网络上很多正面的评价,但还是认为不靠谱,不过其中关于精读和略读的介绍还是蛮重要的。
阅读的内容取决于自己的行业和兴趣,没什么太大改动,阅读的方法直接关系的阅读的效率,是阅读过程中的重点,继续努力钻研。

《读书的艺术》的笔记-第50页

胡适推荐的国学清单

《读书的艺术》的笔记-全部 - 全部

• 书是供给知识的一种工具,读书是改进生活、丰富生活的手段,该读些什么书要依了生活来决定选择。首先该阅读的是关于职务的书,第二是参考书,第三是关于趣味或修养的书。-夏丏尊
• 一般科学的教科书应该偏重于阅,语言文字的教科书应该偏重在读。-夏丏尊
• 认定参考的范围,不要把自己所要参考的项目或者问题抛荒。乘参考之方便,留意一般书籍的性质和内容大略。-夏丏尊。
• 趣味修养的书种类不必多,选择要精。-夏丏尊
• 读书的方法:第一要精,第二要博。-胡适
• 读书要存疑,忽略过去,不会有问题,便没有进益。-胡适
• 发表是吸收的利器;手到是心到的法门。-胡适
• 读一书而不足以知一书,多读书,然后可以专读一书。-胡适
• 读书要有一个计划,必须先决定自己所要研究的科目或者中心问题。-邹韬奋
• 对于任何部门的学问,如有意深造,最好能够学得阅读一种外国文的能力。-邹韬奋
• 做学问犹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读书并不在多,重要的是选的精,读得彻底。与其读是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朱光潜。
• 读书必须要有一个钟心去维持兴趣,或者是科目,或者是问题。以科目为中心时,就要精选一科要籍,一部一部从头读到尾,以求得对于该科得到一个概括的了解,作进一步做高深研究的准备。以问题为中心时,心中必须有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然后采关于这问题的书籍去读,用意在于搜集材料和诸家对于这问题的意见,以供自己权衡。-朱光潜
• 第一要读必须读的书,第二要由博返约。第三要厚今博古。-王力
• 书的序文和凡例要读。要摘要做笔记。考虑做眉批和评论。写读书报告。-王力
• 凡人为一事,以专而精,以纷而散。-张其钧
• 利用废时读书-钱歌川。
• 方法问题:需要将寻章摘句和观其大意结合起来。对于关键的章节、词句要深入钻研,同时也要领会书的主要观点。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先读基础类的书,再读专业书。-吴晗
• 读的时候要用心去想。-贝内特
• (1)直探本源不受前人的约束。(2)搜罗一切资料尽可能地没有遗憾。(3)对于资料毫不留情的、毫不惜力地加以清算,必须彻底,绝不放松。-郭沫若
• 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冯友兰
• 一个人所喜欢的作家是一个人只是发展上最可注意的事情。-林语堂


 读书的艺术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