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1603

出版日期:2016-6
ISBN:9787513321868
作者:张立宪 主编
页数:352页

作者简介

本辑《读库》是2016年第三期,共有六篇文章。既有对日本东京独立书店的实地采访,也有对中国“三线建设”的回忆,此外还梳理了萧红的坎坷人生。本期中还关注了哥特式浪漫电影、比亚兹莱开启的书籍插图的黄金时代等。
在大型连锁书店和网络书店的冲击下,爱书人吉井忍带着疑问分别走访了日本SPBS、森冈书店、专注于选书的BACH公司以及今野书店,与创始人或店长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的安静坚持让人印象深刻。
艾苓及其母亲姜淑梅均有作品曾刊于《读库》。《毕业生》讲述艾苓的学生们毕业后多般景况,展示普通学生步入社会后,初次品尝生活的苦涩和欣喜。
“三线建设”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内地大规模的工业迁移和国防建设,继《读库1105》中刊发的《三线人》后,再次聚焦这一特殊年代的特殊事。本篇《三线轶事》回顾四川江油军工企业和研究单位的兴衰及三线人的生活起伏,让我们更接近这段历史及一个个活生生的三线人。
王鹤在《落红》里梳理了民国女作家萧红的坎坷人生。萧红以她的敏感性情与虚弱之躯,在“所谓现代化”的进程中,或伤筋动骨,或撕心裂肺。
《猩红山峰》一片集心理惊悚、哥特恐怖与诱惑浪漫于一体。洪韵为我们揭示这部影片的多重观影价值,将导演德尔•托罗的制作理念及所隐藏的深度主旨娓娓道来。
比亚兹莱为我们开启了插图的黄金年代。他使出版物可以华丽且廉价,让人们对出版物有了装饰审美的追求。

书籍目录

1东京书房 ……………… 吉井忍
樱花树下,实地采访东京独立书店。
80毕业生 ……………… 艾 苓
他们毕业于黑龙江绥化学院,是我的学生。
128三线轶事 ……………… 肖 逢
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
209落红 ……………… 王 鹤
自己总是一个人走路,好像命定要一个人走路似的。”
280复活“哥特式浪漫” ……………… 洪 韵
发现生活的可怖真相之后,无比脆弱的蝴蝶要如何面对凛冽的寒冬。
314为线体而生 ……………… 虎掰掰
比亚兹莱就是开启“插图黄金年代”的钥匙。


 读库1603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最近读《读库1603》的首篇文章《东京书房》,感受颇深。在大型连锁书店和网络书店的冲击下,全世界独立书店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吉井忍采访了日本几家安静低调地坚持着的民营书店,而我也想到了就职过的,也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默默坚持着的独立书店——豆瓣书店。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书店店员,学校里停留最久的地方是图书馆。当时不顾各方反对去了一个小小的学术折扣书店,只想着按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份职业,反正还年轻,为什么不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呢。当时给自己设定了两大目标:做一个好的书店店员,做一本以诗为主题的杂志。豆瓣书店店主卿松和其夫人邓雨虹曾就职于著名传统民营学术书店风入松,直到在网购盛行实体书店倒闭潮中关闭。爱书的夫妻俩毅然决然于2006年自立门户,在北大东门的成府路262号,于万圣对面开办了不足五十平米的豆瓣书店。定位依旧为传统学术书店,人文气息浓厚,只进出版社的库存书,偶有品相瑕疵,但本本精品,书籍大多只售五折或六折,初期还有过更低折扣。关于这个名字,和在豆瓣胡同编码的阿北绝无半毛钱关系,两个名字虽诞生同年,生日谁大谁小还不一定呢。当时报工商店名备案时起了五个名字,最被看好的“沉香书屋”和其他三个纷纷以重名等原因未能注册成功,而最后一个却无心插柳。卿松由于是四川人,独爱川菜,而他认为豆瓣酱是川菜的灵魂,为了凑够五个备选店名,这才填了豆瓣二字。没想到一笔定名。(PS:话说我在豆瓣书店收到过寄给豆瓣网阿北的快递,当时差点签收)虽然豆瓣书店很小很小,却给我了很多。正如书店招聘帖说写:我们需要如蚂蚁一般的辛苦和坚韧,需要对工资只有较低的要求,需要对书本身有变态的热爱。我们能给你的是一份书店的阅历。时间需要坚持至少半年以上。我在那里度过了无比丰富的近一年半的时光。有段时间,以光合作用为首的倒闭风波中,民营书店诚惶诚恐,纷纷寻求转型,会员制、卖餐饮等等。卿松说,我们是一家书店,只会卖书,绝不与他们“同流合污”。看着理想主义店主如此坚定,大家渐渐也就不再提议。豆瓣书店除了书外,仅有的周边产品是一套七宗罪主题的本子和一元一张的精美书签及明信片。店长和店长夫人邓姐两人可以算是书痴。每周一次的新书上架日,常会引来老顾客的围观抢书,顾客看好的书会先录入,买下。因为很多书只到货一两本,大多是出版社已绝版,收拾库存尾货的书,来源可能是发生退换货后品相不佳的商品,或者是误以为没有市场的图书。每次上新书邓姐都会把一些自己偏爱的书偷偷藏起来,即使只进到了一本,自家的书店,当然老板娘说了算。卿松对书籍的热爱,从读书、选书、进书、卖书,扩展到了对书的装帧设计,有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补贴书店。自从接了书籍设计的业务他就常常奋战到打烊后。如今出自他手设计封面或者内文的书籍也渐渐多了起来,上次去看他还特意赠了我一本由他做封面设计的任晓雯的《生活,如此而已》,刚好这也是我喜爱的作家。书业相对于其他行业确实更有人情味。连竞争都透着君子风范。我们书店没有的书,会将人引至藏书量更丰富的对面的万圣书店。而万圣、西西弗等同行人也会来互相问候。还记得光合作用刚刚关闭后,西西弗书店的创始人薛野来豆瓣买书,大家聚在一起关于独立书店的生存发展聊了一个晚上,还不断有读者加入,唏嘘不已,难道就没有人读书了吗,卿松认为如果一个城市没有书店就像黑夜没有灯光一样。偌大的北京城连书店都养不活吗?难道非要靠“挂羊头卖狗肉”才能养活书店?因为地处高校集中地带,学生多,高校老师也多来此购书。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师,牙基本快掉光了,据说是研究外国文学的,一天常常来很多次,每次买一两本书,小心翼翼地捧着来结账。店长特别交代,对这位老师要在原折扣上再打个折,比如五折的书就卖他四五折,六折的书就卖他五五折。这位老师很可爱,他可能买书时候听到我咳嗽,隔天送来一盒感冒药,说家里多出来的,也没人吃。虽然我们平时话不多,但心里暖暖的。走后,我才发现感冒药已经过期了不少日子。听邓姐说他记忆有些衰退,常常买重书。他每天来好几次的原因除了爱书,还有退重书。有时候还会来问,他的自行车是否丢在门口,他已经不记得自己是否骑自行车来过书店,也不记得上一个地方是否来的这里了。当店员的日子,每天都过得很快。搬书、摆书、整理书、卖书等等。店长说书店就像一个人的血液,我们就是医生,要让一个书店运转起来,必须要做疏通辅助的工作。需要每周有新书进来,需要把新书展示的平台上换上新的书,还有一些主题性的小平台,就像一本书,有封面、封底、标题等,有他的调性,随着新书架上书的轮换,普通书架上的书也要相应调整位置。每周一次,书就在手中流动。店长会做关键的几个展台,比如新书展台和主题展台。记得最开始进书店的时候,有一个主题展台是读库。摆着读库的过刊,心中大喜,这回接上了,从图书馆到书店都有读库。有一个小展台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李宗仁回忆录》等。就是通过这个小平台他给我讲了平台对一个书店及一本书的影响。《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正是因为万圣书店的平台力推,才渐渐被人熟知,成为了经典长销书。书店恰恰承担了读者对于书籍的选择工作,对于编辑和出版社的二次筛选,不仅仅是分门别类。民营书店都是一些真正的读书人在做,除了谋生,还有一份感情。除了贩书,也是读者。走进大型连锁书店,推着购物车,在熙熙攘攘的聊着家长里短的店员间穿梭,感觉总与逛商超无异。卖出一本书对于他们来说,也许与卖出一棵白菜毫无区别。而在这个小书店,我们会让值得更多人阅读的书放在显眼的地方,把一个风格主题的书摆在一起。当你问到某方面的书时,我可能可以给你十个选择,并说出为什么是这一本而不是那一本。卿松偶尔会在店里巡视一番,看到有读者结账,会看着某一本书说,这本书真的很好看之类的话。有种矛盾的心情,像老爸看着女儿出嫁,不舍却幸福。邓姐是个侦探小说迷,能说出店里每一本侦探小说的主要内容,看点。有些同好者专门咨询她的意见后才买书。看他们讨论得风生水起也是一景。书店里的故事多得能写一本书。比如民谣歌手佟妍也曾是豆瓣书店店员,她来的比较早,那会我还在上学。做店员期间,据说在书店听了很多个晚上的小型吉他弹奏会(就是卿松的一些要好的朋友,也常来书店,那会晚上没事去弹琴)后忽然爱上了音乐,并一发不可收拾。卿松说,那你去追梦吧,从此,她就走上了音乐之路。读书人都有种“乘兴而至,败兴而归”的情趣。店长有空就会给我讲讲各种人和事的历史,一件比一件传奇。有一次遇到一位偷书贼,我也是醉了,卖五六折的书还要偷,简直是自掘坟墓。让人生气的是,偷书的人还是曾经在豆瓣书店的分店武汉大学店做过兼职的一位,让人哭笑不得是,举报者是一位曾经偷过书的人。偷书的事也有一箩筐,有个人甚至偷出了一个书店(偷完的书自己开了家书店),由于夫妻俩的君子作风,在此不再披露。说君子是因为,事后得知他们曾眼睁睁看着顾客(就是那位举报者)偷书,没吱一声,假装看不见,原因是怕偷书贼尴尬。这样的店长也是没谁了!虽然常常入不敷出,店长还养起了一位哲学家。这位哲学家腼腆、内向,平日只偶尔接一些审稿的工作。生活拮据可想而知,哲学家常常在租住的房子里对着窗子抽烟发呆,思考人生,哲学家的家人、女友无法理解他,不再供养他,但就像梵·高生前只被提奥欣赏一样,店长成了他的经济后盾。豆瓣书店就这样坚持了十年,旁边的D-22倒了,对面的万圣换了地方(往东移了一些),旁边的饭店开了又关,它却一直都在。现在我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去逛,去买书,在豆瓣小组里的新书上架发布帖上留言需要的书,然后去取。虽然不再在店里迎来送往,但依旧彼此牵挂。很感谢,豆瓣书店给我的这份珍贵阅历。豆瓣书店以上插图来源于萤火虫小花的豆瓣相册(其实就是豆瓣的官方账号)
  •     很喜欢《东京书房》这一篇。这篇是吉井忍采访各种书店的记录,这篇文章大概是她的访谈的一部分吧,包括了对包含亲子活动的书店的采访(培养小盆友的读书积极性很重要);对一周只卖一本书的书店的采访(周边也很重要);对Book Director的采访(选书摆书亦学问,亦与文化相连);对传统书店的采访(书店很贵的,亏损要及时舍弃)。今晚去听吉井忍对话万圣书园老板刘苏里。期待。再补。
  •     《东京书房》 吉井忍作者对于日本的一些有特色的独立书房店长/店主进行了采访。特色、独立归根结底还是来自于人。书房1:SPBS (Shibuya Publishing & Booksellers )店长:铃木美波相对而言是一家比较传统的书店,类似于西西弗之类的。也销售杂货文具、举办活动等。书房2:森冈书店创办人:森冈督行“一周只卖一本书”店主刚毕业时候的那段历程比较有意思。本是法学部毕业的,但并不特意去找工作,对社会问题敏感,认为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社会对地球的损害实在太大,而不少企业的经济活动,多多少少和地球的损害有关,因此一直打零工。穷到不行,赚的钱就去买书,找个咖啡馆看书。旧书店的店员工作也很不容易,需要了解店里的书的目录,回答顾客的提问等。书房3:BACH 代表人、选书师:幅允孝“把未知的图书送到大家的手里”日本人做事太专业,分工太细了。可能之前觉得书店是有专门美工之类的人写宣传语和摆台。但是,第一次知道有“选书”和“陈列”这样的共走,且可以做到很专业的程度。采访者问他环游世界时看到的事物一定令他感动不已吧?他却说“也不完全是,有的没有想象中好,自己的期待也扑了个空。但是呢,这个实际的感受是很重要的。亲自看一眼,你才感受到自己和那些文化、美术和建筑的一些距离。在你身体里有了这个实际的感觉,才能用自己的语言向别人说出自己的立场和想法。。。。用自己的语言,也就是变成自己有血肉的语言推荐给大家,和从哪儿学到的语言描述一本书,这两种语言的热度不一样”最理想的书店,是能让大家把从来没听说过的书拿在手里,能够创造出这种机会。书店一定要为客人提供惊喜或“与书相遇”这种机会。书是一种工具,是让你思考,而且让你不停地思考一辈子的伙伴,用那种“效率”绝不能算出它的价值。作者为高中生选书时,是平等的在倾听他们的声音的。寻找到她们的兴趣点,再从兴趣点出发去引导和推荐。现在很多成年人在向未成年人推荐书籍时,总担心她们选择的眼光,强行的向她们推荐书籍。这样的时候,往往会引起反感,也不会有什么效果。她们不会产生真正的兴趣。“先采访当事人,按照当事人的感受慢慢编辑出一个空间,按他们会喜欢的方式邀请他们踏进书的世界。”看书的方式:看书的心情不同,几本一起看,也许今天看看这本,明天看看那本。看心情。选书凭直觉:若你在书中的某一小部分觉得有意思,那么这个直觉你是可以相信的。看书更重要的是一本书里面的某一个部分的文字一直留在你心中,和你一体化的感觉。书店4:今野书店 * 即为普通的本地书店。书店也是一门生意,想要赚钱并不容易。《毕业生》艾岑跟她的娘的文字一样,都是非常诚恳的文字。把普通人的生活描述得很好。我也觉得文学上应该有这样的普通人的故事。但是文字上的才华确实欠奉。《落红》“自己总是一个人走路,好像命定要一个人走路似的”王鹤 这篇文章虽然也算是纪实类的文章,就显而易见的更有才华。萧红的一生太具有戏剧性。一个人是否活得有戏剧性,也是由其性格决定的。总觉得她是个健壮的北方女子,原来是敏感性情,虚弱之躯。虽然作者写道:“人生仿佛行路、游山,寻常大道,安全平顺,风光尽在把握,却也平庸落套,少意外之喜;荒僻野径,有人所未知的美景、发现,也有峭壁深壑等未知的险阻。所以大多数好奇心、探险欲和能量都平常的人,走了常规之路”可萧红的一生实在是太崎岖。年轻时受尽饿累,颠沛流离。一个孩子生下来就被送给门房,另外一个孩子生下来后也许是被自己杀死的。病在香港又适逢日本的入侵,死得极不安宁。完全是一段任性的人生。只是她自己选择的道路,从来不见其言悔。萧红的才华是天生的,同样的文字,在她手上排列组合后 ,传递出精确细微的情绪。“那些文字让一个憔悴、灰败的落难女子,陡然间熠熠生辉”这首《偶然想起》今年的五月我生活的痛苦真是犹如青杏般的滋味这句:“他爱我的时候,我没有一点力量,连眼睛都张不开”这首:“只有爱的踟蹰美丽,三郎,我并不是残忍,只喜欢看你立起来又坐下,坐下又立起这其间,正有说不出的风月”作者王鹤总结萧红的文风“ 笔调细腻新鲜(何为新鲜呢,可能就是不落巢窠吧,例如上面那句说不出的风月),语句简洁利落,写景状物别致新颖,能在轻描淡写之间,不懂声色的抒写幽微的情绪、复杂的心境。想来自己还没看过《黄金时代》,现在似乎觉得其实汤唯演萧红也是合适的。《复活”哥特式浪漫“》洪韵洪老师的每篇文章都很见功力。看完后总会种下点草,种了些毒。想看《猩红山峰》。《为”线体“而生》虎掰掰GET到一个冷知识:线体插画,比亚兹莱,以及王尔德的THE YELLOW BOOK和黄书的典故。《三线轶事》 肖逢就随意的了解了解。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对于江油三线建设的回忆很对胃口 因为我爸妈的厂子也是三线建设留下来的企业 看着有些身同感受 真是时代变革带来的变化 时代的步伐 势不可挡;萧红那篇跟黄金时代这部戏讲述的差不多 天才女人多舛的一生 悲剧来源于性感 不过她的才华确实无可否认 可惜了 早逝;猩红山峰 类型电影吧
  •     对二萧不太感冒,大略翻一下感觉活的很潦倒,三线故事这两年读了不少,想着找一下更深度的大部头读读;那篇老师的文章记得读库某期有过一个老师写学生,内容都很温暖。
  •     我喜欢有关日本书店地访谈和萧红的故事。九月份开学买的,十一回家的高铁上读完
  •     2016.10.5,被误解的日本人,野岛刚,上海三联书店。简单、有趣、好读的一本小书,有些点还挺有共鸣。身边不乏仇日的朋友以至于提到日本的一切都不屑一顾,也有哈日的迷妹以至于日本的一切都奉为上品。不妨看看这本书,拿下或好或坏的有色眼镜。
  •     最喜欢讲萧红的《落红》,梳理得当,很好读,去年重看《呼兰河传》,真是天才手笔,汪洋恣意;《三线轶事》开始真看不下去,题材和文字都不太感兴趣,看到后三分之一又觉得可以了,居民楼照片看着,都可以拍电影。这样也是一生。
  •     东京书房:介绍了很多东京书店,就是行文非常日本,都能想象出日语原文。//毕业生:可能因为自身环境很难去理解他们吧。虽然其实大家都一样,但自己总有点诡异的骄傲。哎所以一定时时刻刻记住现在自己取得的一点可以说是成绩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因为自己所在的平台,不要真的觉得自己很优秀很有能力。//三线轶事:世事太无常,怎样才能洞察呢。要是我这种随波逐流毫无自知的人,恐怕早已被时代卷挟,淹没了吧。//落红:才算明了了萧红萧军的故事。萧红的生活就算从现在看也是离经叛道,然而就像结尾所说,为什么总不能独立的活着呢,明明不管怎样都是一个人在走啊。//复活哥特式浪漫:难得连着两期都是我看过的电影。翻了一下crimson peak评分真是挺低的,自己看完也是无感,对于哥特的繁复一直也没有很喜欢。//最后一篇乏善可陈。
  •     东京书房,文本的魅力在于商业故事融入人对书本的遐想,缺点是过于美妙;和落红可读;为线体而生,太短,文字不如前几篇精细,和这篇文章的主题相比不合时宜,但很轻松
  •     <东京书房>;<落红>;<为线体而生>
  •     东京书房读过出版社的样章,吉井老师寄来签名本,很是仔细体贴,感动。三线建设一直感兴趣。毕业生题材很赞,边缘群体,适合在《读库》发。萧红那篇还没读,要去翻一下
  •     最喜欢《东京书房》,这篇文章读起来能够触动读者的内心,容易产生共鸣。
  •     精彩的一期,有讲书店,还有讲萧红,才知道她那么惨。其他篇都不错。
  •     好久没看读库,感觉这本没那么有趣了,东京书房还可以,不过这本书去年太火,好多地方看到节选,包括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一期一本书的书店也看过了。毕业生和三线轶事本身都不太感兴趣,对比起来倒有点意思,暗合之前人说的国家倡导的都别干,国家制止的拼命干。萧红的让我八卦心大起,呼兰河传加入待读书目。哥特式浪漫和线条插画都算知识补充了。
  •     静读2017-32#再次被狠狠种草日本的各种书店。
  •     新版本质感很好,但有的故事不感兴趣
  •     最好看的依旧是小人物或时代中被命运洪流裹挟着的人们的悲欢史,未来可以加重这方面比重,“一个普通人的口述历史”应该相当有看头。不能不为萧红感到惋惜,联想其性格也是必然;艾苓的毕业生系列希望能一直写下去。
  •     休假回国得空捡起读库,读1603和04。挺顺,舒服。内容还是当年的标准有趣、有料、有种。形式,喜欢改版,更亲切了,带着回老家,逛帝都,飞悉尼无压力,老版的话估计全是汗印子了……
  •     几篇文章都很好,落红一篇尤其透
  •     虽然才发现,好东西不晚
  •     东京书房.落红
  •     今天收到啦第一本读库,发现吉井忍是我认识的作家,开心。好久没看纸质书了,果然这种踏实的手感超级好
  •     综合性非常强的一期。东京书房用轻松自然的人问采访展现了东京的书店文化。毕业生有点像《上课记》,但更多是上课后的大学生何去何从。哥特式浪漫感觉是在为猩红山峰证明。落红哈哈又看了一遍萧红传记。为线体而生展现了一种古老而精致的排版设计文化。三线轶事也很有力量和时代感。真的很精彩!
  •     这一期很棒!日本书店,三线建设,萧红——都是我喜欢的主题~
  •     看了这本才知道三线建设的事,感慨
  •     这里收集的文章比之前看的《正午故事》质量好太多了
  •     总算是赶在回家前看完了。 最后一篇有点充数的意思啊
  •     痛苦和不幸像铁犁一样开垦人内心的大地, 虽然痛, 却可以播种.
  •     《东京书房》选自吉井忍的《东京本屋》,之前已经读过,重温一遍仍有许多收获,同行相惜。《毕业生》选的都是最普通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毕业之后的人生轨迹是我们这一代最真实的写照,读来心有戚戚。《落红》描写了萧红愁惨艰难的短暂一世与她光辉夺目的文学成就,为文为人,她始终与社会主流背道而行。
  •     #DayOne#
  •     出一本,买一本,读一本。。
  •     喜欢关于书店那篇
  •     读到"落红"一篇,心下戚戚
  •     知道《读库》的时候,刚刚出到这期。群里看人家聊天,某人说“读库我每期都买。”群主说“我也是。”一下发现好像读书群里人人都知道的书,我竟然不知。急忙百度。被六哥的介绍吸引了-原谅我孤陋寡闻。趁着一次逛方所,去找到最新的读库翻了一下-第一印象,装帧太朴实了。看到第一篇东京书店,讲书店的,正好对了爱逛书店的我的胃口。一看就看了很久。回家急忙下单订了16年读库。每一期每一篇不落下。内容包罗万象,看得津津有味。17年已订。
  •     尤爱落红
  •     早醒一小时,正好把它后2篇翻完了。最喜欢东京书房、落红,其他几篇也不错,尤其是洪韵关于电影的文字,终于能看懂了。
  •     《东京书房》说的太细碎、流水账。《毕业生》短短几百字里,展现了各个人的性格和因而带来的命运。《三线轶事》、《落红》都是回味往事
  •     说本期好的那是没见过00年前后的读库
  •     现代版读者文摘
  •     艾苓老师真棒
  •     开读啦,先从学院派读起…… 有关三线的内容很喜欢。每一个时代都会有许多平凡的人作出不平凡的贡献。尽管那贡献有可能对整个社会微不足道,可是对个体、对家庭,那可能是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付出……
  •     《东京书房》,曾经有个梦想,开个小书店,单出一个区域,摆自己喜欢的书,有美女来翻看,就上去卖弄学识尽情介绍……《三线轶事》,我是三线子弟,当然要看,可惜写的都是四川的单位……《落红》尤其好,人情人性……
  •     算是近期比较好的一本了,三线轶事和萧红连着排真depressing,但有分量的文章也许是可遇不可求吧。
  •     东京书房,三线往事,落红,哥特电影,线条插画
  •     这一期还不错,日本书店的介绍开拓了眼界,书店的经营方式确实改变了不少;三线建设看的比较揪心,又是被时代裹挟;萧红的人生真是坎坷;准备看下《猩红山峰》;最后一篇感觉介绍的比较少,一下就完了
  •     可怜萧红。先是被安排嫁给了爸宝汪恩甲,后电光火石间和直男癌萧军在一起,最后矫枉过正嫁给了妈宝端木。才有点名气,就肺癌死了。如果她的人生可以重来,我宁愿不要呼兰河传,她过得好就行。
  •     每期选题太过雷同,有些钻进死胡同的感觉。六哥可以试着换个思路了。
  •     结果前面三篇远远好于后面两篇,《猩红山峰》那篇真心怀疑作者到底平时看不看哥特小说&电影....
  •     第一次看读库,个人感觉还不错。
  •     读的第一本。对底层的关心和个体的同情
  •     我怀疑老六把《三线轶事》《毕业生》编在一册是因为它们写的都是不同年代人海里的一滴水珠,他们总把笑容堆在脸上,把泪水沉到心底,非虚构文学需要更多像《毕业生》这样诚恳的普通人的故事
  •     最近在讲萧红的《呼兰河传》,看了葛浩文的,正好这本书里有写萧红的文章,互补,还是蛮唏嘘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